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由设区市统一组织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493号)和《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规定,经市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同意,萍乡市部分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二、招聘单位、招聘岗位及资格条件
本次招聘共有27家事业单位,计划招聘工作人员100人。各招聘单位、岗位、人数、资格条件、考试方式和内容等详见附件:《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2014年9月11日8:00至9月17日18:00;缴费时间:9月12日8:00至9月18日18:00。打印笔试准考证时间:9月24日8:00至9月26日18:00(考生在网上自行打印)。
(二)报名方式:本次公开招聘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址:萍乡人才网(www.pxrencai.com)、萍乡人事考试网(http://0799.jxpta.com)、江西人事考试网(www.jxpta.com)。每位报考者仅限报考一个岗位。报考者须在网上缴纳考试笔试费用后方能确定报名有效。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2011年以来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因严重违纪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员;国家另有安置政策的定向生、免费师范生;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人员。
(四)资格审查:本次报考实行诚信报考制度,网上报名时不进行资格审查,只审查报考人员相片。专业测试前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面试前将对入闱人员进行资 www.91exAm.org格复审。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本公告公布的招聘岗位资格条件和《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问答》,选报符合条件的岗位。如对自己是否符合岗位资格条件有疑问,应先向招聘单位咨询,确认符合条件后再填报。考生对资格审查有疑虑的可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咨询,资格审查的终审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场资格复审通过后,报考人员现场缴纳面试费用、领取面试准考证。资格审查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因资格审查不合格的,按笔试、专业测试总成绩依次替补。资格审查贯穿整个招聘过程,报考人员须对本人填写的信息、提供的证件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若有虚假,一经查实,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如提供不准确信息造成无法与报考人员联系而影响考试和录用的,后果由报考人员自己承担。
四、笔试、专业测试和面试
本次公开招聘采取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和笔试+专业测试+面试两种形式,并根据招聘岗位的不同要求,按不同顺序进行,各招聘岗位考试顺序详见《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笔试和面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测试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县区事业单位专业测试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开招聘实行全过程监督。报考人员与招聘计划人数之比3∶1以上(含等额)方能进行笔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试,对报名人数不足的岗位,按《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处理。
进入专业测试人员比例。按专业测试、笔试、面试顺序进行的岗位,考生全部进入专业测试,并按招聘人数与笔试人数1:10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笔试人员。按笔试、专业测试、面试顺序进行的岗位,根据报名人数确定进入专业测试的人员比例,并在笔试之前予以公布。专业测试时如因考生临时缺考、违纪、资格条件不符等情况,出现专业测试人数与招聘计划人数之比低于3:1时,取消或调减招聘人数,紧缺人才经市人社局批准后可降低比例。
进入面试人员比例。根据笔试和专业测试成绩(无专业测试的,根据笔试成绩),折算总分,招聘人数5名及以下的岗位按招聘人数与面试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招聘人数6名及以上的岗位,按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最后一名成绩并列者一同进入面试。面试时如因考生临时缺考、违纪、资格条件不符等情况,出现岗位面试人数与招聘计划数相等时,考生面试成绩须达到所在面试小组参加面试人员的平均分,方能进入体检考核程序。
(一)笔试
1、时间: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9:00。
2、地点:见《笔试准考证》。
3、内容:笔试内容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科目。公共知识的主要内容为政治理论、时事、法律基础知识、科技常识和职业道德等,约占笔试分值的30%;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为招聘岗位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约占笔试分值的70%。
本次笔试采取闭卷形式,客观题用2B铅笔在专用答题卡规定区域填涂作答,主观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专用答题纸规定区域作答。笔试时限均为120分钟。考生凭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应考时须携带2B铅笔、橡皮擦、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不得携带计算器。
(二)专业测试
1、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内容:招聘岗位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
(三)面试
1、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2、面试内容:结构化面试,主要考察应聘对象的逻辑思维、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临场应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形象气质、举止仪表等。
(四)计分办法
笔试、专业测试和面试均采用百分制,不需进行专业测试的考生总分数构成:笔试占60%、面试占40%;进行专业测试的考生总分数构成:笔试占50%、面试占25%、专业测试占25%。
五、考核、体检
(一)面试结束后,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名额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核人选。考试总成绩相同者,依次按面试、专业测试分数的高低,确定体检和考核人选。
(二)考核前统一组织体检,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体检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按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体检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实施。
(三)进入体检和考核程序的考生出现体检、考核不合格,或自动放弃等情况,其招聘岗位原则上不予替补。
(四)考核内容: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考核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六、录用管理
(一)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根据考试、体检、考核结果,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二)经批准的拟聘用人员,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面向社会公示一周,公示期间对拟聘用人员无异议的,按照《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办理相关人事手续。
(三)新聘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享受本单位同类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试用期结束后,经单位考核合格后正式签订聘用合同,予以聘用;经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七、其它事项
(一)现场资格审查时,考生须携带本人相关证明材料:1、本人身份证,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注册证书)等,以上证件均需原件,并提交1套复印件。2、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报考,须持本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3、本人履历和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2张。4、用人单位要求提交的工作经历证明等其它材料。
(二)萍乡人才网(www.pxrencai.com)、萍乡人事考试网(http://0799.jxpta.com)为本次公开招聘指定的招聘信息发布网站,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萍乡人才网发布 91exam .org的笔试、专业测试和面试等相关招聘信息。
(三)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考生的考试费用,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科目的笔试费用为每人100元(网上交纳),面试费用为每人30元(现场交纳)。专业测试费用由用人单位按有关规定收取。
(四)咨询电话:0799-6840830,监察电话:0799-6234790
(五)本公告由萍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原标题:2014年萍乡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点击下载>>>
2014年江西萍乡市事业单位招聘专业分类目录(大类)
2014-08-27 11:13:51 来源:萍乡市人事考试网 浏览次数:15
1.哲学政治学类; 2.公共管理类; 3.经济管理类; 4.经济学类; 5.财政金融类; 6.会计与审计类; 7.社会学类; 8.数学与统计类; 9.法学类; 10.汉语言与文秘类;11.新闻传播类;12.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 13.民族宗教类; 14.外国语言文学类; 15.图书与档案学类; 16.计量测量类; 17.计算机类; 18.计算机软件类; 19.计算机网络类;20.电气电力类;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 22.机械类; 23.公安类; 24.司法监所管理类; 25.教育学类; 26.心理学类; 27.体育学类; 28.艺术类; 29.物理和力学类; 30.化学化工类; 31.材料学类; 32.大气与天文学类;33.地理科学类; 34.地质地矿类; 35.海洋科学类; 36.环境科学类; 37.能源动力类; 38.城建规划类; 39.建筑建设类;40.交通运输类;41.景观类; 42.水利类; 43.测绘类; 44.轻工纺织类; 45.农林业工程类; 46.生物科学类; 47.植物生产类; 48.森林资源类; 49.动物科学类; 50.水产类; 51.动植物检疫类; 52.医学类; 53.药学类; 54.食品类。
(详细分类)
1.哲学政治学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等。
2.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党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卫生管理(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等。
3.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4.经济学类:财政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等。
5.财政金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