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经济论文优秀模板八篇(最全版)
2021-09-01 20:24: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1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

一、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情况

乡镇财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乡镇财政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开展财政监督、发展地方经济、维护政权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被认为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新形势下下,国家制定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支出与固定资产的投资等都会逐步增加,并形成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这对乡镇财政部门工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乡镇财政职能变化前情况

1、主要工作和精力用于收缴农业四税(农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2、对乡镇各单位的工资、公务费和项目资金等资金进行拨付和核销。

3、每年的预决算报告编制,向乡镇人民代大会报告并审议通过。

4、每年的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

5、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6、财政票据的管理。

7、其他县财政局和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

(二)乡镇财政职能变化后情况

1、主要工作和精力用于农民补贴工作,农民补贴主要有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乡镇财政部门随时都要有人做这项工作。

2、对乡镇各单位的工资录入软件并上报,公务费和项目资金进行用款申请、拨付、监督和核销。

3、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向乡镇人大主席报告并审议通过。

4、每年的总决算、部门决算、基本建设、部门决算分析报表的编制。

5、乡镇财政票据的申购和资金的解缴、拨付、监督和核销。

6、对乡镇各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

7、乡镇各单位经费的预算、录入软件并上报县财政局。

8、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的录入,并按时上报县财政局。

9、乡村债务的管理,每季度上报一次报表。

10、扶贫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开发、扶贫**房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主要是拨付资金、县级报账和工程管理。

11、国债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扩大内需资金和国债资金,主要是拨付资金、县级报账和工程管理。

12、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工作。

13、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民政优抚对象补助,医疗救助、义务兵优待、五保户供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等,主要是资金的申请、拨付、核销工作。

14、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主要有人畜饮水、道路建设、抗旱、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主要是资金的申请、拨付、核销和工程管理工作。

15、负责村级资金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村委会人员工资、村民小组长补助、公务费的拨付和核算工作。

16、负责财经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执行,

17、协调税务部门完成每年的税收任务。

18、对乡镇各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的指导和培训。

19、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的管理。

20、乡镇各单位政府采购的审批。

21、对乡镇政府性债务进行动态管理。

22、财政信息编写上报工作。

23、完成县财政局、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主要有烤烟生产收购、义务教育、包村包组包户、征地拆迁、各种考核、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

二、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后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税分设造成乡镇财政职能弱化。其起因在于乡镇财税机构的分设,而造成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其一,乡镇财政在组织税收上很难协调。目前乡镇地税按区域设置,几个乡镇设一个地税分局,而财政是按乡镇设置的,一个乡镇设一个财政所。这种地税的“数乡镇一分局”同财政的“一乡镇一所”必然难以协调,并在管理上形成“条条”“块块”的矛盾。地税系统是“条条管理、垂直领导”(州级管理),在工作中有其自己的任务、方法和程序,很难与乡镇财政工作相结合。比如,乡镇财政收入计划同乡镇财政税收计划就很难衔接。地税可以根据各乡镇税收完成情况,将甲乡镇税收计划划入乙乡镇,总量上完成了税收计划,。使一些乡镇税收失真,乡镇财政收入计划落空,这是多年来困扰乡镇财政不能顺畅运行的一种顽症。

(二)支农惠农政策的增多,乡镇财政职能发生本质转变。乡镇财政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主要任务是“要钱”,一大批涉农税种由基层财政部门收缴,随着农村深化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发展与完善,取销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乡镇财政部门过去主要精力用于农税征收管理,如今,涉农税种的取消,耕、契两税划归地税部门征收,乡镇财政部门在计划体制下的“要钱”的职能基本全部被取消,但新的任务接踵而来,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支农资金都要落实到千家万户,这些工作主要靠乡镇财政部门来完成。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维护群众利益的送钱活动财政部门义不容辞。

(三)人少事多,乡镇财政运行十分困难。从1998年财税分家,财政职能发生重大转变,2000年的“零户统管”改革实行,到2006年的“乡财县管乡用”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还有农民补贴网的建设和运行,再到2009年的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任务的改革,当农民补贴就有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记得1998年仅农资综合补贴就下达了3次,汽车摩托车下乡更是使大的乡镇财政所变成门庭若市,有时专门一个人都办不完,乡镇财政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工作量比原来基本上增加了3倍,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乡镇财政所均设有所长、统管会计、资金会计、专款管理员、会计档案管理员、单位财务专管员、审核员、操作员、系统维护员、票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岗位。目前9个财政所仅有23人,最多的有5人,最少的只有2人,基本每所只有2人,最严重时一个财政所只有一个人工作,乡镇财政干部多年都处在高强度工作中,有些财政干部受不了苦都调离了财政部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的正常工作,财政资**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更谈不上对财政干部的保护。

(四)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滞后。由于各级财政的财力所限,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够,使过去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现在不再可能进行。而乡镇自己培训,由于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又难以解决,所以,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以及队伍的建设亟待关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管长远起作用的事。”因此,我们应当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理财方式的不断转变,乡(镇)财政要围绕服务“三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工作任务转变为契机,通过创建效能机关、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与管理,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创新凝聚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和热情奉献到服务于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要牢固树立创新、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通过制度创**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理财水平,积极沟通,主动协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式下的财政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增加人员,使乡镇财政走上正规化,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减轻乡镇财政干部的压力。

(二)实施“项目支农”,不当“过路财神”。税改后,如何发挥地方财政职能,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搞好“项目支农”,不当“过路财神”,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行“项目支农”,即“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随着规划行”,安排财政干部全程跟踪项目实施,提供资金监管和指导服务,严格按照“公示制、预拨制、报账制、责任追究制”的程序管好用好项目支农扶贫资金。财政部门把以农户为主的“三农”问题作为农村财政工作的重点,提出不当“过路财神”,利用发放惠农资金、项目支农指导、农民技能培训等机会,密切联系农民,履行好现代“财神爷”的新职能,为壮财**守好农村这块广阔阵地。

(三)在强化财政监督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近期国务院出台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完善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增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三是全面落实《会计法》,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厉查处和打击会计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巩固村账站管成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代管工作。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四)建好乡(镇)财政,充分发挥职能。当前,乡镇财政部门工作重心已由农税征收向“三农”政策落实和财政管理转移,乡镇财政还肩负着乡村财源建设相关工作职责,担子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因此,建好乡镇财政,发挥张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了。应该进一步明确基层财政所目前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制定本乡镇财政、地方税收预算并组织实施;二是负责辖区内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及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三是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财政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管理好乡村财务,积极化解乡村债务,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四是切实管理农民负担,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组织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财务检查监督工作。

四、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构成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无论农业税取消与否,乡镇财政的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仍然需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维护乡镇政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乡镇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乡镇政府的存在,就有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离不开财政。乡镇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抓”。乡镇政府既要负责政府机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又要担负本辖区内的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从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的发放,到农村烈、军属的优扶和五保户的供养,从各项涉农资金的兑现,到上面各级各部门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等,都要通过乡镇一一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这些宠大的资金必须在乡镇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因此,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在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关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乡镇政权运转,将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化解农村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离不开财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从繁重的农税征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农村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和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又将是一个新的矛盾焦点。过去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负担较重,大量的民工外出,导致大量的农田无人耕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涉农资金的发放导致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大量农民必将返乡种田,而水产养殖的蓬勃发展又使农田成为“香饽饽”。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将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焦点;二是村级债权债务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化解。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村级基础设施举债(如村级公路举债、农村通电举债等)、义务教育达标举债、上交乡镇税费举债等;村级债权主要包括外迁农户欠交的税费、农户欠交的一事一议等公益事业的筹资、农村特困户欠交税费以及部分承包人拖欠承包费等。这些债权债务若得不到妥善化解,势必影响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甚至危及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制度不严,帐务不清,村级财务和资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还需要财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乡镇财政。与城市相比,农村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住院存在较大困难;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烈军属、残疾人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在民生及“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因此,乡镇财政部门在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离不开乡镇财政。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必将成为“脱缰之马”,其使用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乡镇财政所在选择项目、落实扶持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2

加强税务系统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增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3

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

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

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更好地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公共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市以改革现有城乡客运模式,打破城区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在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和历史遗留的后遗症等问题也随之一触即发,从而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攻坚阶段。现就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具体措施、取得的实效、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等浅探如下:

一、***农村客运基本概况

***市辖四区三县,行政辖区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4.95万人。共有专业班线客运企业17家,拥有各类线路577条,其中涉及农村班线244条,营运车辆1504台。

二、具体措施

1、统筹城乡客运发展规划。2007年底,***市将村村通通班车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村村通班车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市县树立客运一盘棋思想,统一编制线路布局规划、运力投放和站场建设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场站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路通、车通、站成,路、站、运一体化。逐步构建市县、县乡镇、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客运网络。在组建客运网络时,按照宜公则公,宜农则农的原则,即适宜开通公交的开通公交,开通公交条件暂不成熟的,开通农村客运班车,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2、整合客运资源,改造经营主体。引导客运企业创新管理方式,主动适应公交化的要求,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契机,大力开展县内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工作,按照投资多元化、产权一体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公司化的原则,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投资渠道,对公路建设可通过自然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多方投资;以资产为纽带,打造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营运主体。20078月,***至上派65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30台公交车,纳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第八公司管理(后经市国资委协调置换给***市公交公司)。200711月,***至店埠336台红面车及30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80台公交大巴车,纳入***市公交公司管理。200810份,***至北三十岗59台面的车成功改造为20台中巴车,纳入***新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管理。200911月份, 线改造成功,原126台经营双墩至***的面的车改造为38台中巴车,纳入长丰县宏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管理。201012月份,店埠至撮镇150台面的车成功改造为12台公交车,纳入肥东县城东公交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至此,***市所有县际面的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全部是安全性、舒适度、经济性更好的公交车和中巴车,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3、对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将客运热线与偏僻农村的冷线经营权捆绑,解决客运资源配置不平衡,经营困难的矛盾,对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可实行公交化运营的,发现一条改造一条。

4、实行政策优惠,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减免农村客运车辆相关费用,按时向农村客运经营者发放燃油补贴。另向市财政部门争取政策,对冷线给予财政补贴,2009***市向三县冷线经营者发放补贴260万元,2010年市财政部门加大补贴额度,向冷线经营者发放补贴320万元,极大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了农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5、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完善客运站功能。要合理规划客运站点布局,充分考虑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客运的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乘客零距离换乘。对县内客运站、候车亭和招呼站重新摸排,完善和改进其使用功能和效率。对已建成未投入使用的客运站要重点逐个分析原因,寻找突破口,加以解决。我市肥西县高店客运站因土地使用问题,施工被迫停工,围墙被推倒,影响了我市客运站整体建设进度,我处督促县交通局积极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宣传农村客运站建设属于公益性建设,是利民工程。最终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高店客运站开工并于12月份竣工。

6、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实践证明,一户一车、单车经营不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差。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才是农村客运的可行之路。一是要严格资质条件,严把准入关。二是要严格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管理,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管理人员的挑选、培训、教育、考核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需求。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五定三统一制度。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市县联动,从更大范围上扩大市场监管的空间,坚决打击给类违章经营行为,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创造良好。

7、不断强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2010年,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开展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多次召集三县交通局、运管所、各客运企业、各客运站相关人员召开了***市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专题会议,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和原则进行了贯彻和部署。三县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推进,确保这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办实办好。各单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标语、网站等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宣传。集中宣传开展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办法、措施以及典型事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三、取得的实效

***市三县共有47个乡镇,895个行政村,人口277.5万人。截止到现在,三县47个乡镇全部开通行政村至乡镇、乡镇至县城、乡镇至***、县城至***的班线客车,开通班车的行政村888个,客运班车通达率为99.22%;建成农村客运站48个(***市区2个、肥东县17个、肥西县15个、长丰县14个),建成农村候车亭506个(肥东县139个、肥西县157个、长丰县210个)、招呼站894个(肥东县252个、肥西县312个、长丰县330个),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四、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由于发展的基础和历史原因, 我市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中,遇到了错综复杂的障碍和瓶颈,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道路基础设施有缺陷。***市原先设计的村村通道路是3.5宽的水泥路,两边再辅以0.75宽的路基,总宽度为5米。但有的村村通道路因施工和资金等原因,有的两侧路基较软、有的路基宽度不达标、有的根本无路基、有的无警示标牌,存在安全隐患。

2、农村客运站场利用率不高。在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的当下,客运站为了方便旅客想选址乡镇中心地带,于是协调征地就出现了困难。为了尽快完成建站任务,承建者就选择在偏僻、远离集镇中心的地方建站。但车站建成后,本来就因为不稳定客流而经营惨淡的农村客运,更没多少班线愿进站接客,进站的客车也接不到几个人。结果,运营成本太高,车站难以维持,故而造成部分客运站建成后没有及时投入使用。

3、候车厅、招呼站损坏严重,维护资金缺口大。因候车亭、招呼站主要建设在县、乡、村道路上,主要构成材料是不锈钢和铝合金,点多面广,盗损、人为破坏严重,给监管和维护带来难度。目前维修资金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对候车亭、招呼站维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4、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滞缓。由于我市部分农村客运班线企业属于民营性质,尽管在全市的客运体系中所占的份额不大,但由于民营资本的营利属性,使其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在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时,企业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5、单车挂靠和承包经营模式,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整合和优化变得更为艰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营客运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挂靠和承包经营模式,而这两种经营模式企业是重收费,轻管理,往往导致挂靠者和经营承包者忽视了对自身经营行的规范和市场的培育,不择手段的追逐各自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超载、超速、不按核定线路和班次、倒买倒卖营运线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有的违规行为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处理起来容易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给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6、经营主体性质分散,难统筹协调。我市现有客运企业有国有的、集体的、股份的、民营的,多种经济性质并存,再加之经营区域划分,尤其随着城区公交向各乡镇农村的延伸,班线客运企业与公交公司和实际承包经营车主与公交公司之间利益矛盾也随之显现和激化,很难进行调整和整合。

7、政策不统一,阻挠城乡客运一体化。随着这见年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扶持与倾斜,农村客运班次享受到一定的燃油补贴,但与城市公交可以享受财政的补贴、奖励、免税等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法律法规执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城市公交车可以按面积核定乘员数量,从而基本不受超载限制,而农村客运车辆则按车辆核定座位乘员,若超过核定座位将受到处罚,且处罚较为严厉。

8、司乘人员身份、待遇不同。城市公交车司乘人员均为公交公司员工,公交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受劳动法保护,相对稳定。而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多为车主或车主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时代赋予的民生工程,面对起步低、发展晚、基础弱、群众要求迫切的县域公共交通现状,面对伴随改革深入而逐渐浮出水面的种种矛盾和坚冰,更需要我们有超前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去破解这些坚冰和瓶颈。具体对策如下:

1、政府应加大投入,要加快路网建设,从城市土地出让金中划出固定的比例,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对完工公路进一步完善路肩硬化、警示牌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在建公路或准四级以下公路通过新建或改造,应将水泥路宽提高到4.5米以上,使道路达到通客运车辆标准,确保通行安全。

2、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站功能,确保客运站正常运作。由于农村客运站建设国家和各省都有相应的资金补助政策,但是建成投入使用后,却未安排管护经费。同时,农村客运站具有较大的公益属性,不能以通过收取旅客站务费和车辆进站服务费的方式平衡收支,但还必须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持续性服务,因此经营负担沉重,后期维护与管理困难重重。对于已经建成的农村客运站,为了扭转被闲置困境,各地运管部门开拓思路,创新管理,探索新路子。如:可以审批在客运站旁修建商用店铺或对现有客运站资源进行优化,开拓资金收入;政府对客运站管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维持客运站正常运行;将客运站与交管站修建在一起,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强了行业监管。

3、加大对候车厅、招呼站的维护与监管。由于农村候车厅、招呼站地理位置原因,监管难度大,损坏现象严重,造成维护资金缺口增大。政府可指定乡镇、行政村、运管所、路管所等作为监管责任主体,可对候车厅、招呼站按一定周期拨付维护资金,监管主体在落实监管责任的同时也可以候车厅、招呼站为载体,拓展相关业务,增加维护资金收入。如:以对外招商招租的形式把客车停靠站点、站牌广告作为一种资源来处理,从广告公司收取一部分资金补充维护资金。

4、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城乡客运一体化,首先要理顺经营体系,解决诸多的利益矛盾,如果经营体系的不协调,城乡客运要贯通将阻力重重。所以要继续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划,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加快对民营企业改造的步伐,尽快建立起国有为主、适度竞争的经营发展模式,为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扫清经营体制上的障碍。

5、要建立公共客运经营退出机制。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运营机制。针对过去营运车辆私下恶意炒卖、以包代管等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手段、法律的手段和市场的机制,建立起经营年限制、服务质量招投标制、营运社会评议制及公车公营制等营运规范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打破过去的经营终身制和垄断制,以建立起规范、有序、健康、稳定的营运秩序。

6、调整客运营运模式。城乡客运二元化的最大弊病是城里的车出不了城,农村的车进不了城。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建立起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机制,以协调解决在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可采取两种营运模式,一是实行公司联合体经营,即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产权为纽带,通过线路共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对现有客运主体进行整合,组建既可从事农村客运、又可从事城市客运的经营联合体。二是实行一体化经营,即一定区域的客运市场整合成一家集团化或股份制企业运营,以解决原来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等问题。

7、争取优惠扶持政策一体化。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区公交向农村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简单的城区公交+农村客运的营运方式,它涉及到许多如公交低票制、老年群体免票制、公交IC优惠制、公交财政补贴制、公交税费减免制以及车辆的公交定性等政策问题,所以城乡客运一体化,需要政策一体化的配套,而这种配套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区公交和农村公交在政策上都要一视同仁。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乡客运一体化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所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除交通部门的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外,更需要政府的重视、财政的支撑、社会的助推和各部门的配合。

 ***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4

企业项目进行中的造价财务管理分析-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企业项目进行中的造价财务管理分析

摘要:企业建设项目的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如果没有严格合理的造价财务管理制度与规程,很可能出现造价财务管理问题。从项目前期、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竣工决算三个角度,分析了企业项目建设的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方法。

关键词:企业;项目建设;造价财务管理

在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也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在企业中基建项目的建设投资费用较大,而在不规范的造价财务管理模式下,可能出现估算过高、资金浪费的问题。所以需要针对当前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提高基建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一、强化项目前期的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

建设项目前期是从项目提议直至建设开工这一阶段中的各种准备工作,是基建项目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有研究发现,项目前期的工作对最终造价的影响作用能够达到50%。首先要在可行性分析与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加强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由于前期阶段的工作中,大多是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部分完成,造价财务人员参与的工作较少,容易出现预算超过概算、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建设的实施。所以需要在这一阶段加强造价财务人员的作用,保持对设计单位招标与投标的审核进度,同时保持对项目前期经费的审核。同时在立项与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项目评价系统,通过造价财务管理与监督完成预算费用的控制。

二、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财务管理

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开始施工直至建设项目完成移交的过程。

首先在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企业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项目资本金与借入资金。造价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以项目概算与基建计划完成月度以及年度资金的筹措使用计划编制,确保基建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需要以国家规定为依据,确定资本金筹集过程的合法性,同时还需要确定资金是否能够足额按时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中,需要在相关部门批准、银行出具贷款承诺意向书等条件下,确保项目中的借入资金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到位。在融资模式的选择上,首先要对融资渠道进行选择,提高资金结构的效率,减少融资风险。其次还需要针对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提高债务与资金的比例,利用造价财务杠杆的原理,提升资金利润率。在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中,需要实施专款专用、专用户头,避免挪用或者占用的情况。同时对暂时闲置的资金,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方式,提升收益并减少资金占用的成本。

其次要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的造价财务管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参与竞标的企业造价财务情况的审核评定,包括债务偿还能力、盈利邓丽等,确保竞标企业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造价财务合约履行水平,确保能够依据规定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造价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才遇到标的审核以及招标的过程,重点是招标说明书的编制,确定合约中的资金、工期、材料、付款等,确保能够招标的公开公正、招投标工作竞争的合理性。

同时需要构建良好完善的造价财务机构,确保基建项目造价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以会计准则与会计法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升造价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与职业道德,深入到工程建设的工作中,掌握工程实施进度与资金情况。同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以及企业的特点,构建完善的造价财务规章制度,确保资金监督管理与成本核算的规范性。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的职业与权利,创设稳定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日常支付的过程中,需要强程款项结算的管理,确保资金支付依据合同、计划、规定万恒。在款项拨付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结算手续的完整、审批程序的规范、结算凭证的合理性。企业基建项目具有投资较大、工期较长、技术复杂度较高的特点,需要实施年度造价财务决算的方法,通过造价财务信息的分析,总结并寻找控制下一阶段造价成本的有效方法。

三、工程成本造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全面了解项目的整个情况,主要工程量、中标价、取费标准、施工现场的环境、定额的费用,掌握工程工期、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设备能量、技术状况、工程的难易程度、人员素质,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施工方案;二是将成本造价控制指标分解,对主要成本高度重视。 三是要通过预算、考核、控制来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争取保证质量下超额的实现指定工作量, 同时更要把握好工程设备的维修以及护理成本;四是控制好现场经费和人工费用。 要想实现费用的严格把控,一方面要抓好人员的编制,定员定岗,工程项目部的组织架构要搞笑、精干,尽量减少实际发放工资和中标人工费用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间接产生的费用,特别对办公支出、差旅支出、易耗品支出、电话支出、招待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总之,整个工程成本控制是财务运作的主要部分,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就必须搞好工程的项目财务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以此来有效降低工程的项目施工成本,达到逐渐增加利润空间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工程成本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要总结其运行规律和特点,认真做好成本造价的控制,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成本造价的控制不仅仅是防止投资额要高于预算,更是可以从全局上促进工程的有效实施和对施工的管理。 这样使财力、人力、物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确保施工安全和保障工程质量方面产生深远的意义。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5

国内银行经营转型大潮背景下看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发展-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国内银行经营转型大潮背景下看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发展

国内银行经营转型大潮背景下看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加速,金融去中介化范围逐渐扩大,银行资本等监管的强化,国内银行经营转型也将日渐深入。零售业务在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有着公司业务无可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银行经营转型的重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银行经营转型的原因及转型方向,对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开展情况作了着重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措施。

2013719日晚间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全民关注及热议,金融界人士更是高度关注。自7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一决定标志着推动近10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关键阶段。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导致银行以往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也必然加剧银行间的竞争。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导致或加速银行转型的原因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去中介化范围扩大、银行资本等监管的强化都是转型强心剂。

1、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由于自然资源存量减少、环境制约、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国延续多年的依靠规模快速扩张的外延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内经济增速逐渐平稳。此外,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周边环境形势的变化,有利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和平宽松的环境正在消失。为了适应种种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速转变。经济决定金融,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以及银行信贷成本的上升,未来银行简单通过粗放式贷款投放实现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的路将越来越窄[]

2、金融去中介化范围扩大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选择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总额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在存款方面,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与银行争夺存款资源;在结算方面,第三方支付也在日益渗透到银行支付结算领域。可见,金融去中介正在从多个方面逐步侵蚀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使银行经营受到冲击。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去中介化将日益深化。

3、银行资本等监管的强化

2012 年及2013年我国分别开始实施《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我国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进一步强化。银行依靠资本消耗拉动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带动效益增长的经营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将在经营活动上作出较大调整。

在上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国内银行在几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启动经营转型。转型方向也比较明确,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收入来源,优化收入格局,摆脱依赖存贷款利差的传统业务格局,逐渐向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的业务格局转型[];二是加强系统改造、物理网点及电子银行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三是优化客户结构,从注重量的扩张向注重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大客户为主,转向以价值贡献为标准的大中小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四是强化风险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五是加大人才储备,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与营销能力。

零售业务的营销对象主要是个人客户,零售业务具有利润率高且收益稳定、不良贷款比例低、风险分散、受政策层面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等特点。零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之一,在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均有着公司业务无可比拟的优势。结合当前的严竣形势,零售业务必然会成为银行经营转型的重点,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工、农、中、建四大行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向零售银行转型。近两年,城市商业银行也纷纷提出向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口号,从总行到各异地机构,全行至上而下积极开展零售业务。然而,被寄予厚望的诸多异地机构的零售业务业绩却并不十分喜人。原因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物理网点数量少,发展速度缓慢

作为提供服务的主要渠道,物理网点对银行来说是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平台,能够提供方便和人性化的服务,便于处理复杂的交易,符合不同年龄段客户的使用偏好。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的,其在发源地城市的网点众多。但是在异地,网点通常较少且发展速度缓慢,服务延伸不足,对零售业务开展有一定制约,因此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在短时间内难以起步。

2、产品数量少,且与他行同质化严重

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四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数量偏少。其中部分产品具有较浓的总行地域色彩,不适合异地市场。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能够提供给客户的传统产品和服务种类往往比较少。再者,其推出的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与其他银行大致一样,缺乏鲜明的特色,对客户吸引力较低,难以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显然缺乏创新产品。

3、员工数量不足,综合技能也有待提高

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城市受其知名度、平台等影响,较难大量吸引到拥有丰富客户资源和营销经验的同业员工。为了满足其经营发展需求,只能选择性招录一些资源、能力离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员工,这些员工不仅缺乏客户资源,营销能力也有待培养提高。受到人员编制配置的限制,管理人员数量也略显不足。营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缺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异地机构的各项业务顺利开展,零售业务也不例外。

4、品牌影响力较低,培育意识不够

城市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中处在第三层次,在发源地较为出名,而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后其知名度大为下降,甚至有客户表示从未听说。可见其品牌影响力较低,市场影响力不强。无形中添加了零售业务的开展难度,不利于业务持续性增长。品牌不是生来就有,需要长期培育。但是有品牌培育意识的却不多见。

5、经营理念传统,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

异地机构成立之初,一切以存款为主,将增加存款列为第一要务。为了突出规模,在营销客户分类方面,实施抓大放小策略,主攻高端零售客户群体,短期收效明显,但从长期看,这种策略放弃了较多高成长价值的客户;在客户维护方面,将工作的重点局限于发展新客户而不是创造忠诚客户。

在业务具体开展过程中,照搬传统对公业务发展模式,客户增长仍然是关系资源驱动,自然类客户无明显增长。此外,也有通过公私业务联动来开拓市场的,这种方式在开展初期收效较为显著,特别是在客户数量及产品销售数量上尤其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增长就出现乏力的现象,且产生不了收益,存在大量的睡眠客户,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在资源投入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偏好把资源投放在网点改造、理财室等建设上,而没有在丰富服务内容、培育客户方面下功夫。因缺乏理财产品及专业理财团队而导致理财室长期闲置的异地机构不在少数[]

在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上述发展模式无疑违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零售业务开展必然受误。

6、管理水平较为粗放,过于依赖考核

由于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管理人员数量不匹配、配套政策不全面等因素影响,异地机构管理较为粗放,不够精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对客户附加值的挖掘还未能有效实施。大多数机构还忙于应付总行的考核,属于任务驱动式管理,过多地强调各项指标数字的正负,水上或水下的程度。过于依赖或相信考核和激励,单纯增加营销费用投入,而不进行业务体系规划建设,最终多为昙花一现。为了完成任务,业务营销人员想方设法,完成一次是一次,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根本不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甚至有的业务存在虚假,从而存在出现风险的可能。而长期的超负荷考核,容易令业务营销人员厌恶,引起人员流失,不利于队伍建设。

7、来自总行的指导及支持不够

2006年至2010年,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快速发展时期,各银行对其异地机构在规模考核上要求较为激进,未能给予较长时间的培养期。产品创新、品牌宣传也未能及时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此外,出于风险等方面考虑,异地机构权限一般较低,效率相对较为低下。城市商业银行扩张的城市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在员工薪酬上总行没有给予异地机构员工优于或相当于当地同行的水平。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发展不畅原因是多方面的。创新产品、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是异地机构保持零售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几点建议如下:

1、创新产品,寻找突破口

不配备好的装备想打胜仗绝非易事。银行也一样,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无法在广阔的市场拥有令自己满意的疆土。创新产品对城市商业银行踏入新的区域后尤为重要。应多深入市场前沿去了解客户及市场,研究客户深层次需求,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将客户细分,提供差异化、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

零售业务中个人信贷业务(包括信用卡分期业务)不仅具有资本占用低、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等特点,而且还有利于带动客户储蓄、交易、信用卡等其他业务。个人信贷业务是国内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择,但个人信贷业务受担保方式的限制,客户资源较为有限,如果能够释放受限客户,将会有较大的业务增长,培养和发掘高忠诚度客户也将指日可待。个人信贷业务担保方式大多以抵押为主,随着社会进步,信用意识也已渐入民心,可以尝试信用和保证方式。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几年前就分别推出了信用贷款、大额信用卡业务,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南京银行2013年适时创新,率先推出可以接受二押方式的个人信贷品种。

通过创新个人信贷业务担保方式,促进个人信贷业务增长,无疑是一个突破口。此外,以购车为主的信用卡大额分期也是不错选择。

2、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强化品牌培育

物理网点以其能和客户面对面直接交流的独特优势占据着服务客户、营销产品的重要地位,是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手段,加快物理网点建设毋庸置疑;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客户需求日渐多样化,传统物理网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主要渠道的虚拟网点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因此需不断完善虚拟网点功能。

转变竞争观念,从追求规模效应向强化品牌意识转变,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积累品牌实力。积极主动服务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根据自身特点,向客户提供有别于同业的个性化服务,扬长避短,争取在同质化服务中凸显自己的差异性服务,打破客户的认知障碍,打造优秀的服务品牌形象[]

3、强化机构内部管理,争取总行大力支持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应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以保证营销队伍的充实;优化流程管理,提高效率。科学考核,如加大储蓄与贷款存量客户的考核比例、信用卡由数量考核向客户消费金额考核转变等。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后,异地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总行的支持。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面临诸多的调整,比如,贷款审批层级及权限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决策,如何更有利于异地机构业务开展需要总行精心设计;异地机构根据当地市场提出的产品创新申请也需要来自总行的指导与首肯。在人员编制及薪酬方面,总行应该结合异地机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支持。此外,总行对外统一品牌宣传、渠道建设投入等对异地机构市场开拓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国内银行经营转型大潮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机构零售业务发展不畅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零售业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与服务水平的竞争。因此,异地机构应从产品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内部管理、争取总行政策支持等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金煜.对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中国金融,2013

[2]闫炯智.利率市场化加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当代金融家,2012

[3]王贺峰.城商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突围.金融时报,2013

[4]林小平.商业银行转型执行力建设初探.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6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调研年全会精神,研究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组成调研组,分别与部门多次沟通,先后到企业调研座谈,研究学习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搜集省及先进地市的相关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发展历史阶段、当前全市发展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入手进行了全面分析,力争全面把握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更侧重准确查找和分析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增强工作建议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及所处历史阶段

(一)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及特点

1、生产性服务业范畴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它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它们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过程,是一种中间投入,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外汇、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等金融保险业,会展、设计、研发、广告、法律、咨询、会计、租赁、工程、经纪等中介服务业,代理、检测、仲裁等技术服务业。按照山东省统一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六大行业。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强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尤为对制造业的影响,其贯穿于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进而生产性服务业除了具有服务业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

一是中间投入性。中间投入特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基本特征,它作为产品或其它服务的投入,发挥着中间功能,对生产性服务的消费是一种非最终消费,而是为了生产并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的中间性的生产消费。

二是人力和知识的高资本密集性。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一般都是有相当的知识含量,这是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商贸等产业的最大区别。

三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性。人力和知识资本的高密集性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并能引导制造业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四是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从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分析,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生产加工、产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上游、下游这两个环节都属于生产性服务,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高度关联。

(二)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背景、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发展主体方向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许多城市巩固和提升工业基础、带动财政收入和促进就业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成为经济发展创新能量最为强劲的一个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各国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与调整并行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适度下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生产性服务,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一方面,我国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升级来解决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诸如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工业行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另一方面,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支撑。多重因素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要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市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发挥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集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集聚辐射力强的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由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全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领域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信息业。也就是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历史阶段

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律进程看,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比重不断提升,特点是一产比重下降较快、三产比重上升较慢,二产比重提升较快,并逐渐超过50%;第二阶段,二产速度放慢,三产速度加快,一产、二产比重逐渐下降,三产比重不断提升,并逐渐超出50%。从我国数据看,自2006年以来全国二产比重从48.7%有所放缓并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二产比重已降至46.8%,一产比重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一产比重降至10.2%,三产比重渐进提高到43.0 %,我国大环境已处在第二阶段初期。但在我国目前的很多地区,由于世界制造业的转移,第二产业总量大、发展速度依然较快,许多地区二产比重还在50%以上,但从三次产业发展动态看,第一、第二产业逐渐小幅下降,第三产业渐进提升,产业结构形态正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和第二阶段之初,也就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我市当前就处于此种状态,第二产业比重自2006年最高57.6%降至2010年的55.7%,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小幅下降至10.69%,第三产业2010年提升至33.7%

从服务业发展规律看,服务业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工业化时期的传统服务业主导阶段,二是服务经济时期的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主导阶段,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近几年服务业行业数据分析,当前我市传统服务业比重呈现上升后略有下降的交替发展趋势,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比重由2005年的39.7%提高到200842.2%后,又下降至2010年的38.4%。此种现状主要为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制造业逐步分离出诸多服务业新兴业态,且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信息、科技为主导新兴服务业态呈现逐步发展,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由2005年的38.0%提高到40.3%。由上述数据判断,我市目前服务业发展是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初期,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发展不稳定因素尚存。

从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发达成熟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在制造业逐渐成熟之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会逐渐提高并最终大于1,即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一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2010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值为0.25,也就是说,我市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0.25元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服务。从全市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及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的综合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3、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主体方向

从当前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转型。有的企业外包制造业务,自身专著于服务业务,自身转型为服务业提供商。

二是服务业企业领域拓展。有些服务业企业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而从原来的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新的服务主体。如很多银行机构不断分离出来新领域服务主体,如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三是制造业企业外包需求促生量多面广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平均30%-40%增长催生了大量服务外包承接商,涉及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呼叫中心、金融后台等众多领域,此众多领域均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范畴。

二、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总量不断扩大,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

2010年,***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价增加值达406.5亿元,是2005年的近2.4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分别为199.02亿元、256.55亿元、321.45亿元、362.18亿元、406.53亿元。201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0.3%,比2005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从总体看占比有所提高,从近几年发展曲线看,占比呈现先高后低的发展趋势,200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8.0%,以后持续提高至200841.7%最高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工业增长有所回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下滑至41.2%2010年占比仍持续下降40.3%

(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年平均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06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18.5%,高于服务业年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从各年份看,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高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尤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最高为25.1%,高于服务业5.3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9.2个百分点。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速均低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主体行业增速下滑所致,其中尤为金融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速同比回落了23.2个百分点,另外,批发业回落了3.4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回落了1.4个百分点。

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税收56.9亿元,比2005年增加44.2亿元,年平均名义增幅为34.9%。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3.6%,比2005年提高了6.04个百分点。

 (三)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实现增加值总量不断增加,行业增长状况良好,内部结构有所优化

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38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4倍;批发业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4倍;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2.9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8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4.45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1.8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99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3.9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86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7倍。各年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情况见下表:

 各年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实现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第三产业

517.93

637.56

770.30

879.2

 

1040.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13

90.84

114.92

112.1

117.5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3.10

26.91

30.95

32.7

34.45

 

批发业

63.03

73.37

91.72

108.6

127.71

金融业

38.61

46.75

57.49

77.5

92.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15

11.21

16.40

19.7

33.9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6.00

7.47

10.00

11.6

12.86

从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年均增速看,各行业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及批发业增速略低于服务业(16.4%)年平均增速外,其他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分别高于服务业年平均增速13.74.63.22.7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速最高的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0.1%,其次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1.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19.6%,金融业为19.1%,批发业为16.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为12.6%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下降,新兴服务业占比渐进提高,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由2005年的61.0%变为58.5%,五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从各年份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曲线看,五年间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2006年、2007年、2008年占比持续增高,至2008年占比达到最高点64.3%后,2009年回落至60.9%2010年为58.5%,相应同期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持续走高。从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内部结构看,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9.2%调整为28.0%,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批发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31.67%调整为30.45%,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9.4%调整为22.16%,比重提高了2.7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1.6%调整为8.2%,比重下降了3.3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1%调整为8.1%,比重提高了3.0个百分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3.02%调整为3.07%、比重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及内部行业占比情况(%)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40.33

41.19

41.73

40.24

38.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8.01

30.96

35.75

35.41

29.2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8.21

9.03

9.63

10.49

11.61

批发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30.45

29.98

28.53

28.60

31.67

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2.16

21.39

17.88

18.22

19.4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8.10

5.44

5.10

4.37

5.1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07

3.20

3.11

2.91

3.02

(四)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总量不断提高,行业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2005年以来,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总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投资总量达到最高,2009年和2010年虽略有下降,但仍是2005年的3.1倍和3.0倍。2005年投资总量为28.5亿元、2006年为23.9亿元、2007年为33亿元、2008年为102.3亿元、2009年为88亿元、2010年为85.4亿元。

从各行业看,投资结构有所调整,201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投资总量大幅提高,分别达到12.24亿元、41.87亿元、25.6亿元,是2005年的6.1倍、13.1倍、9.8倍,三行业投资总量占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由200527.4%提高到95.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金融业投资有所下降,2010年投入总量分别为0.86亿元、4.27亿元、0.58亿元,比重由2005年的72.6%下降为4.4%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生产性服务业总计

28.5

23.9

33

102.3

88

85.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12.3

9.7

20.6

55.7

20.4

0.8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

0.9

1.5

6.1

8.2

12.24

 

批发业

7.8

6.5

6

19.5

9.8

4.27

金融

0.6

0.3

0.4

0.7

0.5

0.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2

5.1

3.3

13.8

16.6

41.8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2.6

1.4

1.1

6.5

32.5

25.6

(五)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态良好

交通运输业。2010年全市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2.15亿人次、2.03亿吨,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00亿人公里、647.3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3.3倍、2.6倍、2.45倍和14.1倍。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930万吨,货物周转量82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5.4倍和2.3倍。港口吞吐量增长迅猛,港口吞吐量20101511万吨,年均递增30%。中心城区公交客运量完成13340万人次,营运线路达到61条,线路总长度达到1157.9公里,营运里程达到6026万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2.9倍、1.5倍、1.4倍和2.1倍。

金融业。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07.7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042亿元,年均增长率21.2%;本外币贷款余额257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694亿元,年均增长率24.5%。实现利润67.4亿元,比2005年平均增长43.97%,不良贷款率为1.26%,与2005年相比下降8.5个百分点。

保险业。2010年产险、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45亿元,年平均增长23.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54亿元,年平均增长29.03%,人身险保费收入58.91亿元,年平均增长21.77%2010年全市保险深度达到2.7%,保险密度达到951/人。

电信业。2010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为64.8亿元,比2005年增加23.7亿元,年平均名义增长9.5%

批发业。2010年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26.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9.87亿元,年平均名义增长23.7%

(六)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总量不断增加,占比有所提升

根据有关资料推算,2010年全市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有37.96万人,比2005年增加19.2万人,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5.4%,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7.9%,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行业划分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业,分别为13.6万人和12.97万人,两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9.1%

三、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展的重点,但与全省及全省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经济总量规模依然偏小,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相对较低,与制造业有机结合不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010***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99%,比青岛低14.4个百分点,比济南低10.1个百分点,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25%相比低1.26个百分点,与全市GDP占全省GDP比重7.84%相比低1.85个百分点。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2010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0.3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比青岛低8.07个百分点,比济南低10.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表现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内在动态互动关系,但目前没有和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比例相对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二产业比重为25.0%,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占比29.1%4.7个百分点,比青岛占比46.5%22.1个百分点,比济南占比61.9%37.5个百分点,与世界经济成熟体近130%相比差距更大。市场供求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这一市场供求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一是第二产业层次不高。***市工业以动力机械、纺织、化工、食品为主,传统工业产业比重大,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企业的会计、审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咨询、广告营销等各种服务性业务基本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竞争策略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机构364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科研人员达3.12万人,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7%,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增长方式粗放。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服务外包费用偏高,以及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如我市创意产业园区刚刚起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无一家连锁企业,发展层次不高,集聚效益不明显,以房屋设计为例,设计按平方米计算,每平米近200-1000元不等,价位与外地基本相当,但设计层次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有的大企业为满足需要到外地寻求合作伙伴。三是出口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对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广告等的依赖较少,与工业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直接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内部各行业之间及部分行业年份之间发展速度差距较大,行业发展不稳定且存有诸多制约因素

从行业内部结构看,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虽处于不断优化调整当中,但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多年来一直占比较高,2010年两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58.4%,高于全省平均7.7个百分点,高于济南7.78个百分点,高于青岛2.1个百分点(青岛扣除水上运输业);而具有现代信息的金融业、科研技术、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行业虽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但由于我市经济发展局限,服务领域狭窄、发展步伐迟缓,此四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41.6%,若扣除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22.2%,科研技术、信息传输、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仅为19.4%,此三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比青岛低6.29个百分点,比济南低8.28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同期增长看,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之间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差距分别为12.6836.9223.9830.9467.9个百分点。从行业年平均增速看,年平均增速最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1%)与最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2.6%)差距为17.5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差距一方面受部分行业同期基数大小差距较大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发展存有差距。

从各行业五年增长看,部分行业增长呈现不稳定状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两大行业2006年至2008年呈现较高二位数增长,2009年增速大幅下滑,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89.3个百分点,增长下降至6.0%5.69%2010年继续呈现小幅下滑,分别致4.6%5.3%。一是受当期金融危机工业发展下滑影响较大。二是行业支柱龙头企业少,竞争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不强。

 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第三产业

15.99

19.81

16.40

14.05

1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38

49.61

23.81

6.00

4.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1.25

16.50

15.01

5.69

5.3

批发业

16.50

12.69

18.82

18.49

15.1

金融业

15.46

15.58

15.75

36.63

13.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29

17.41

38.98

19.10

72.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3.97

23.15

32.74

15.37

11.0

(三)资源配置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偏低,发展动能缺乏

近几年来,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尤为2008年后,服务业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到50%以上,但从服务业投资结构看,服务业投入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非营利服务业行业,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占服务业的投入比重不高,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城镇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为10.1%2007年为9.75%2008年为12.66%2009年为8.27%2010年为6.85%。投资不足一方面投资主体没有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投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本身融资难,面对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银根缩紧,利率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数为高智能行业,没有更多抵押物进行担保,银行贷款难。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相对匮乏,使***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从长远看,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后劲,与我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服务业投资总计

236.4

338.4

807.9

1063.7

1246.8

生产性服务业总计

23.9

33

 

102.3

88

85.4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占服务业投入比重(%

10.11

9.75

12.66

8.27

6.85

(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总量偏少,较大型企业占行业比重份额低,满足不了现有经济发展需要

从名录库资料整理看,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单位占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22.9%,其中实现增加值较高的金融业企业占服务业法人单位仅为0.4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2.3%,批发业占比为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6.5%,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3.49%,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占比为2.65%。从服务业规模看(因服务业行业特点,我们不同行业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交通运输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占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36.0%;限额以上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占全行业单位6.8%;信息传输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占全行业8.4%,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单位占比为16.6%。企业呈现小、弱、散的问题非常突出,服务范围也多以本地市场为主,能参与外埠市场竞争的少之又少,大企业带动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五)生产性服务业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层次不高

从各县市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2010年县市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40亿元的县市区为:市区(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高新区、滨海区、经济区、峡山区)123.22亿元、寿光市53.8亿元、青州市46.5亿元,相比而言,安丘20.9亿元、昌邑19.6亿元、临朐17.1亿元相对较低。其次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2010年比重最高为昌乐44.2%、其次为市区(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高新区、滨海区、经济区、峡山区)40.0%,青州38.5%、安丘38.1%,相比而言昌邑30.6%、诸城29.5%占比不高。三是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看,内部行业发展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平均在60.0%以上,金融、信息、商务、科技等多数具有现代服务业意义的行业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最低高密为30.5%,其次为寿光33.6%。金融、信息、商务、科技实现增加值总量超过15亿元的是:市区50.9亿元,寿光18.3亿元、青州18.2亿元,相比而言,临朐7.8亿元、昌邑6.8亿元相对较低。行业发展数据说明,经济发展较好县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信息咨询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计算机应用、金融业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欠发达地区传统行业较好外,整体看发展层次较低。

 (六)生产性服务业人员比重低,高学历人才缺乏,人才外出现象严重

全市技术密集、创新性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总量不高,达18.9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7.7%。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服务范围、功能、手段、经营方式上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但是,***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中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部门,两行业研究生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0.5%,而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生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7.9%。如我市近几年涌现***乐维特、新海软件、中动传媒、恩源科技、北大青鸟华光、***新日、***新比特等优秀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但当前软件人才短缺及人才的外流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相对滞后,部分行业发展较为无序

 当前全市缺少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尤其是产业投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以产业布局规划为例,中心城区作为全市商务服务的高端,至今尚未形成商务集聚园区。我市上市公司大多选择北京等外地中介企业作为自己的商务伙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京一座商务大厦,就可以办结公司上市所需的法律及可行性研究、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验资等各项服务。而我市法律、财务、审计、评估、造价等商务事务所分散市区各处,影响了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浩信永拓会计师事务所已是国际化的中介机构,目前因没有合适的商务大厦,分散在全市8个地点办公。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出现行业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较为混乱,企业信用度较差的状况。以中介组织为例,有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水平落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约束,使该行业有些企业无序竞争,整体诚信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战略引导作用。我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把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

一是要加快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各单位和部门的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区域之间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对于电信、金融、保险等垄断性的行业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允许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通过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来规范和引导其有序发展,注意工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趋势,把加强工业与服务业的分工合作作为提高***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使之与工业一道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潜力行业

一是优先发展金融业,吸引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二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业,依托国有企业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文化、数字娱乐、网上购物、网络搜索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培育辐射力强的信息服务新业态。四是壮大发展商务服务业,保持国有控股企业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引进境外知名商务服务中介机构,培育拥有承接国际业务能力的优秀中介机构,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亮点。五是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带动现代商贸业的改造和提升。

(三)继续加大投入不放松,改善投资结构

全市应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投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组织银企合作洽谈活动,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增加对优质服务业企业的信贷额度。建立完善适合中小服务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金融支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突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瞄准世界和国内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采取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在服务业大项目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制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批发业等行业投入比重,大力推进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化、大型化、组织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积聚力和竞争力。

(四)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

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鼓励我市现有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缺乏人才特别是熟悉生产性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人才,已成为当前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一方面要广开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优秀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力量,加强企业岗位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研发与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7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园区经济的调研报告-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园区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园区经济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专题调研组

【内容摘要】本文拟就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发展园区经济进行探索和思考。文章介绍了我市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其他各类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园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在我市工业强市战略背景下,各类工业园区如何建设和发展的建议:一是扩大园区管委会权限,给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二是优化园区配套功能,打造优良工业发展载体;三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促进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四是注重园区产业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五是加强协调服务,营造园区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六是加强合作共建,深化与产业转出地的对接合作机制;七是加强配套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质量与水平。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发挥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快发展园区经济。

【关键词】产业转移 园区经济 发展对策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园区建设和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产业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1、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迅猛。截止2011年底,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总面积6.85万亩,已开发面积2.27万亩,产业承载力显著增强。2011年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37.70亿元,增长54.3%;固定资产投资75.72亿元,增长34.1%,其中工业投资53.18亿元、增长31%。东******)产业园以机械装备制造业、玩具、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已落户工业项目193个,建成投产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38亿元的比亚迪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达70亿元,税收达4亿元以上。2011年,东******)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7.34亿元、23.42亿元,分别增长29.57%21.7%。东***石龙(始兴)产业园以电子资讯、机械装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已入园项目15个,总投资15.66亿元。东***东坑(乐昌)产业园以机械、家具为主导产业,已建成投产和在建项目20个,到位资金6.85亿元。东***大岭山(南雄)产业园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入园企业90家,总投资超46.99亿元,已投(试)产企业45家。

2、县域特色园区发展态势良好。目前,进驻翁源华彩化工涂料城的企业23家,合同投资总额28亿元,投资超亿元的企业4家,均是省内知名企业,分别是广州五羊油漆、广东化建物流、广州秀珀化工和***欧文化工。现已动工在建企业10家,其中五羊油漆、化建物流、褰力克等企业建设进展迅速,其他13家企业也正在作动工前筹备。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0多亿元,可实现税收2.5亿元,安排2万多个就业岗位。仁化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8777万元,随着基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基地内发展,现入园企业11家,投资总额8亿元,已有4家企业开始动工。始兴制笔研发制造、***氯碱化工及铝箔产业基地、新丰建陶和稀土基地等县(市)特色产业园区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集效应基本形成

1、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园区的集聚效应,一是体现在区域内项目向园区集聚;二是园区内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增强。东******)产业园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机械装备业已引进87个项目,大部分已动工建设,近两年内将全部建成投产,将形成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汽车零配件、矿山工程机械、金属铸造等诸多行业;玩具制造业以旭日、康瑞、科艺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东***大岭山(南雄)、东***石龙(始兴)、东***东坑(乐昌)产业园分别在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等产业上形成了较高的集聚度,其中东***大岭山(南雄)产业园引进精细化工及配套企业90家,20113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19亿元。

2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雏形。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液压机械装备、汽车零配件、铸锻装备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生物制药产业已签约18个项目,投资约25亿元,预计建成后产值5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已逐渐形成以欧莱、西格玛、安达科技、锦源实业等企业为龙头的显示器材料产业和以金亿合金等企业为龙头的合金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已引进深圳市深华龙科技实业等7LED项目,总投资44.3亿元。

3、县(市)特色产业园区持续壮大。各县(市)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导向,坚持特色园区的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始兴制笔研发制造、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氯碱化工及铝箔产业基地、翁源华彩环保涂料城以及粤北危废处理处置中心、新丰建陶基地和稀土基地等县(市)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规模也在持续壮大。

(三)招商引资势头持续向好,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突出强调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各县(市、区)均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从大招商招大商转变,注重招大项目、大企业。目前,我市大部分园区已逐步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方向转变,项目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350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260.12亿元,到位资金122.18亿元,同比增长20.09%2011年,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大项目100个,总投资237.76亿元,占同期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总额的91.41%;其中投资超1亿元的项目58个,总投资211.21亿元。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总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就超过10个。2011年,东******)产业园共引进合同和协议项目69个,合同协议累计利用资金82.97亿元;东***大岭山(南雄)产业园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有意向进入二期园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管委会管理权限和机构职能缺失

目前,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事实上只有对工业项目的立项、报建等少数几项审批权限,还未能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在园区内行使市(县)一级管理权限,以致管委会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要用在部门之间的协调上,无法集中人力和精力来研究、组织园区的规划、开发、管理和招商引资,难以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二)建设资金缺口大

由于我市各级财力有限,一方面是园区外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对园区外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外围配套建设进度缓慢;另一方面是园区内开发建设资金缺口大。在目前征地成本不断增加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下,园区自筹建设资金的难度增加,而且部分县(市)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更多行之有效的融资手段和方法,因此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不从心,制约了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目前,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形势持续向好,来***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各类园区的招商方向已由招商引资招商选资转变,但由于用地指标不足,有项目没用地的状况在全市园区普遍存在,缺的不是项目,而是有项目却进不来。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我市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园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质量不高

目前,我市园区普遍存在小、散、杂等问题,园区规划配套不完善,发展定位模糊,园区内土地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未能真正发挥工业发展主战场作用。与清远、河源、赣州、郴州等地高标准、大气魄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相比,***在这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布局较分散等原因,我市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不够多、质量偏低,主要体现在承接产业转移新批项目引资规模小、项目质量低,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仍然偏少,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更是寥寥可数;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少,劳动密集型项目较多;产业链中低端项目占比大,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少;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五)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园区内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有限,产品、技术的更新比较迟缓,而且缺少知名品牌,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产业园内的高新科技企业不超过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率不高。

(六)部分企业用工紧缺

虽然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部分企业招工较难。一是由于就业观念还未彻底转变。我市劳动力大多不愿在本地就业,我市许多务工人员都愿意往发达地区谋职发展,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难。二是劳动力技能偏低。据统计,目前我市初中及以下人员占可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熟练工,而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能型产业工人比例偏低,很难实现稳定就业。

三、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园区管委会权限,给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

下放管理权限,有利于增强园区的发展竞争力,有利于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园区管委会扩大其管理权限、赋予在园区范围内市(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权限的扩大,直接效果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园区发展的竞争力。从各地工业园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园区,都享有较高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如惠州大亚湾开发区、东***松山湖科技园区、赣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等。因此,我们认为,对我市各园区管委会,可以借鉴上述各地建设发展园区的成功经验,按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总体布局,赋予市(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鼓励园区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在相关领域进行先行先试,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区内土地储备、开发和管理、产业布局和入园企业项目的投资审批、招投标核准、环保、施工监督及园区项目的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行政管理体制上解除束缚,减少办事层次,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各园区管委会对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能力。

(二)优化园区配套功能,打造优良工业发展载体

1、加强规划落实,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各园区应通过落实《***市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市承接产业转移布局指导意见》、《关于提高全市产业集聚度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按照自身产业规划布局,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好项目、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坚持科学布局,集约、节约用地,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形成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培育一批新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突出产业转移工业园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实行项目向园区集聚、投入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实施错位竞争,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和用地保障。进一步完善园区投入和开发机制,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采取BTBOT、特许经营、合作、共建等方式,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吸引民间、企业、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校等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与合作方的共建产业转移园资金投入机制,破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加强和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打造优良招商载体。集中资源向工业园区倾斜,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员工生活区、物流、仓储、治安等配套设施及环保设施,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水平;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产业转移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予以保障,确保转移企业用地需要。

3、优化园区配套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增强园区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努力建设主业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园区,打造一流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4、加快东******)、东***大岭山(南雄)等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调整及扩园步伐。近年来,有关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相继提出了规划调整和扩园的意愿,我市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对口部门的联系沟通,指导园区管委会根据要求,完善好扩园可研报告、环评、土地利用评价、申请报告相关资料,争取规划调整和扩园成功,为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另外,我市除了已有的6个经济开发区和4个已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部分县市还有未经批准的工业园区,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向上反映,尽快解决这些工业园的合法地位问题,避免这些地区既要发展又无合法载体的尴尬局面。

(三)加强园区招商引资,促进增加总量、提高质量

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模式,加强各园区招商引资统筹。加大质量招商力度,逐步实现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的转变;加强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变大招商招大商,鼓励大力引进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

一是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注重包装招商项目、吸引鼓励投资,园区要充分挖掘我市当地及周边配套资源,建议借助国际性的专业机构编制包装有吸引力、操作性强的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加大项目对外宣传力度,吸引世界500强等大项目投资落户园区。

二是在招商引资模式上,要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项目与品牌一起引,技术与人才一起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广东1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招商引资,争取上述企业在园区落户,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

三是在招商引资重点上,要突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商,按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的要求,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培育,主动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重点抓好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生物工程等产业招商,加快发展专业化园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培育。

(四)注重园区产业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促进园区布局优化、功能定位科学,引导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我市与珠三角地区之间、市与各县(市、区)之间、各县(市、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合理产业分工,避免区域之间产业同质竞争。在市区重点打造******产业园经济带,各县(市、区)各类园区要突出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商,尤其要以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原则,实施错位竞争,避免争夺招商资源而造成内耗,以各自特色园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南雄精细化工基地、乐昌纺织基地、始兴制笔研发制造、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氯碱化工以及铝箔产业基地、翁源华彩环保涂料城以及粤北危废处理处置中心、新丰建陶等县(市)特色产业园区要巩固原有基础和优势,继续打好特色牌,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的特色园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五)加强协调服务,营造园区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

1、完善转移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建立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制度,保障产业转移重大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环评、优先提供土地、优先提供信贷支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实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简化产业转移项目手续办理程序,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2、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服务水平,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加快项目入园进度,加强对转移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加快园区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必须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重点和非重点产业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并兑现招商引资的相关承诺。

(六)加强合作共建,深化与产业转出地的对接合作机制

1、强化与产业转出地的交流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尤其是******产业园要结合扩园工作,借鉴顺德(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的合作模式经验,根据我市与东***合作的基础和自身实际情况,加快开展可行性研究,市政府尽快与东***市政府协商,建立“******产业园合作共建工作专责小组,成员由东******两市的发改、经信、财政、规划、国土、环保、人社和******产业园管委会等部门组成,各部门形成合力,重新明确双方合作共建******产业园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人、财、物投入计划等重要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加快推动******产业园合作共建工作。同时还可以借鉴顺德(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合作模式,在有条件的园区推行飞地模式,鼓励、吸引珠三角地区投资主体来园区共同合作开发,并实行产值、税收等利益按比例分享。

2、积极加强经贸协作。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各项经贸活动,进一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充分利用中博会、山洽会、泛珠洽谈会等平台,积极组织各产业园专场推荐会或设立专门展区,突出宣传推介我市工业园区投资环境。突出推介我市宜商、宜居、宜游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区位、交通、资源、产业、政策、人力、市场、服务等综合比较优势,深度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

3、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健全政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行业协会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协会的资源优势及作用,积极推动政府、园区、协会联合定向招商;大力推进乡贤回归工程,积极促成外出乡贤回归,在园区投资办实业。凝聚资源,多方联动,形成政府、园区、协会和企业的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七)加强配套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质量与水平

1、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企业优先得到贷款、贴息、担保等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针对产业转移的金融产品和审贷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企业优先得到贷款、贴息、担保等服务,为产业转移提供融资便利;进一步拓宽园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积极破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落户企业融资难题。

2、建立企业配套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园区现代物流、仓储服务、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活配套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妥善解决产业转移企业员工及家属学习、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园区经验,实行工商并举、综合开发的工业新城开发模式,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完善商住、购物、休闲、文化等城市设施和功能,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生活的良好环境,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助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3、建立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研究院、产业孵化基地、产学研创新基地,在转移项目中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引导园区走自主创新和品牌之路,努力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尽快创出自己的品牌。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产业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由贴牌生产为主向拥有和生产自主品牌为主转变,推动转移项目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打造一批中国名牌、广东省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

4、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目前,招工难已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部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工难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和园区管理部门必须努力为转移企业提供人才和用工保障,加强企业用工指导,促进农村劳动力与转移企业有机对接。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8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素材及写作指导模板文章..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