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八篇(最全版)
2021-09-02 01:5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学设计》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1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第二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第三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第四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第五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

2.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 教学准备:教师在小黑板上准备多题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

师:你喜欢的季节还会出现吗?(会)

师:四季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生:是按照从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重复) 师: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出现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师:像一年四季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循环现象吗?你能举例

师:生活中有很多循环现象,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

2、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400÷75.这个算式的两个特点:1.余数重复出现“25”2.上的小树部分连续的重复出现“3”

4、师: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生: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5、师:怎样表示这种个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索循环小数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算式的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上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2.师:猜想一下,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他的第四位商是多少,第五位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他的商业就重复出现3.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接着往下除来看看。学生验证。

师:那么我们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

师: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三)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循环小数,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教师课件出示:

1. 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

2. 它的商会不会循环?

3. 如果循环它是怎样循环的?

(学生计算、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生:它的商45循环

师:比较5.333??7.14545??,你觉得这两个循环小数有什么不同? 生:前一个循环小数是一个数字循环,后一个循环小数是两个数字循环。 师:你能标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师: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

指导学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

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跟着循环。

老师指着:像5.333?? 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你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学生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观察这些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下面我们看看书上提供给我们的结论。(看课本),用你习惯的方法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辨析概念

1. 读懂了吗?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理解的情况,出示:

判断:

a、一个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一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b、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2.通过刚才的判断,你认为概念中那些字是比较重要的,读出这几个字的重音,集体朗读一遍。

请你判断下面那些数是循环小数(课件)

0.999??5.02727??6.306306??

3.2121213.1415926??0.547745??

三.循环小数的简写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循环小数,你们认为写循环小数麻烦吗?(麻烦),以0.999??为例,你能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写法吗?

2、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课本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写法,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想),在循环的数字上面点上小圆点。

3、学会了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完成课本58页练一练第2题。

把下面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写出来,并指导读的方法。

7.44??14.1414??0.671671??

四.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师出示练习三:再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999??5.02727??6.306306??

3.2121213.1415926??0.547745??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讨论)

:3.212121不是循环小数,那它是什么数呢?

师:在3.1415926??0.547745??小数中,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13.1415926??没有重复出现的数字, 所以它也不是循环小数。

(请勿抄袭91考试网 网:www.91exam.org)

2:在0.547745??小数中“5”“4”“7”这三个数字重复地出现,但没有依次地重复出现,所以它也不是循环小数。

:那这三个数是什么数呢?

让生自学课本认识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请同学们写几个有限小数,再写几个无限小数。

五.巩固练习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7777是循环小数。()

(2)0.07 是有限小数。()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4) 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

2.趣味练习。

你能根据下面算式的商,很快说出其他各式的商吗??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6 4÷11=0.3636?? 5÷11=

6÷11=

7÷11=

8÷11=

9÷11=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鱼塘小学 刘朝明

2014.10.18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中相关的练习。导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板书:发现)

教师:首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板书:

同一个内容

不断重复

教师:照这样讲下去,你发现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板书:讲不完)

教师:这种重复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吗?谁能举例?,

教师:这种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有的计算中我们也会遇到。

二、认识循环小数

1、教师板书出示算式:2÷6

2、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又能发现什么? 请一位学生把2÷6的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计算后讨论发现:2÷6这个算式的三个特点。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连续重复出现“3”余数重复出现“2”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个算式的3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教师:猜想一下,如果继续除下去,商是怎样的?它的第5位商是多少?第6位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它的商也就重复出现3

教师: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接着往下除来看看。

学生验证略。

 

4、教师:怎样表示这种除不尽的商?根据这种商的特点取个名字?也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6=0.333…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教师: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0.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三、.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板书:7.3÷2.2=

教师:请同学们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样几个问题,通过讨论看看你又能从中发现些什么?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写出讨论问题:

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

它的商会不会是循环小数?

如果是循环小数,它是怎样循环的?

学生计算、一人板演后。讨论、交流,大约控制在4分,然后组织全班汇报意见

学生计算后证实要重复出现18

教师:这个循环小数和上一个循环小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一个循环小数是一个数字循环,这个循环小数是两个数字循环。教师:请同学们用循环小数的方式标出这个算式的商。

指导学生写出7.3÷2.2=3.31818…

教师: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呢?

指导学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

教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3页例2中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汇报:4÷37的商是0.108108…,它的商也是一个循环小数,不过这个循环小数重复的是3个数字“1”“0”“8”

教师板书:4÷37=0.108108…

(指着0.333…3.31818…0.108108…

 

教师:对了!像0.333…3.31818…0.108108…这样的小数都是

循环小数。你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学生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观察这些循环小数,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后,指导学生说出:都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都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四、认识循环节,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

教师:循环小数 还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表示

0.3333…3.31818…0.108108…

教师一边指示一边介绍:这些在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就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板书:循环节)0.3333…的循环节是多少?

学生:“3”

教师:我们可以在“3”的头上点一点表示“3”是循环节,所以这个循环小数可以写成:0.3·(板书:0.3·)说说3.31818…0.108108…的循环节各是多少?你能用循环节的形式来写这两个循环小数吗?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板书:3.31818…写作3.31·8·0.108108…写作0.1·08·教师:说一说刚才自己写的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多少?并把它用循环节的形式写出来。

学生自主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能写完吗?

教师:所以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能写完吗?

教师:这些小数就叫做有限小数。

请写几个你喜欢的无限小数:()

再写几个有限小数:()

学生写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六、运用巩固

(1)课堂活动。

(2)练习十二第12题。

板书:循环小数

发现循环节

同一个内容0.333……=0.3·

不断重复3.31818……=3.31·8

讲不完.108108……=0.1·08·

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

反思:这节课有几个特点:一是用故事巧妙地引入课题,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还具有同一个内容在不断地重复永远也讲不完的特点,而这两点正是循环小数的基本特点:不断重复写不完,因此,这个故事的运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恰到好处地揭示循环小数的基本特点,与本课的教学融为一体。二是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探索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历了探索规律,初步感知——运用规律,加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明显一些,而在例2的教学中则是放手让学生借助例1中得到的经验来自主探索新的规律,在教师由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了以发现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中多次运用你能发现什么?”“你又有什么发现?等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循环小数的探索和认识,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第三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亲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就应想方设法激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体验知识获取过程当中的快乐。下面我

就上《循环小数》时的几个教学片断列举出来作一分析和反思,请各位老师多指导。

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

1 激趣

上课前,我设计了两场计算比赛。

第一场分组比赛,题目是:0.75÷2516÷32

第二场进行男女生比赛,题目是:1÷358.6÷11

提问:能很快求出商吗?遇到什么问题了?

计算遇到除不尽时,后面的商该怎么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自评:设计比赛的环节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新课埋下伏笔)

2 猜想

师:看到后面二道这个题目,同学们猜想一下,它的商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表示呢?(学生思考一会儿,有的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

1: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课前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师:那同学们猜一下循环小数是怎样的一个数呢?

2:这个小数的位数一定很多,就像老和尚给小和尚讲的故事一样,永远讲不完,数不尽。生3:从循环一词,我联想到,它有可能跟四季变化一样,总是按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

循环。我认为循环小数也是有规律出现的。

4:循环小数的某一个数字或几个数重复不断地出现,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自评:通过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

3、验证

师:同学们大胆猜测让人佩服。猜想的对与错,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出示算式:1÷358·6÷11请二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后讨论,怎么表示它们的商?

(自评:这个环节是猜想的延伸,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之中)

4、交流

此时再发示一题:10÷7计算后比较这三题不异同

1:我们计算后发现,它们的商都是小数,并且小数部分总是除不尽的。

2:我还要补充一下,“1÷358·6÷11”“10÷7”的商中,前一组的商中

会重复出现“3”“27”;而且“10÷7”的商中没有这个规律。所以,“1÷3”“58·6

÷11”的商是循环小数,而且10÷7的商不是循环小数。

师:(不住地点头)讲的有道理,我同意她的看法。请教一下,既然循环小数的商是无限,

那么我们怎么表示呢?

11÷3=0·3358·6÷11=5·32727

2 1÷3=0·33??58·6÷11=5·32727??

31÷3=0·3??58·6÷11=5·327??

41÷3≈0·358·6÷11≈5·3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写法吗?

生:我认为生1的写法不科学,它们的商应该是无限循环的。”“58·6÷11=5·327??

中,我们不知道哪个数字是无限循环的。”“4 的写法我不理解,你能解释一下吗?(学生众说纷纭)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

(自评:通过交流,学生对于分辨循环小数及如何表示循环小数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反思:

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因此,动手做数学提出:要让儿童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解、体验、掌握数学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初步感知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最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应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容器、复制知识的识记板,而是变成知识建构与经验共享的舞台。

第四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田家平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能比较熟练地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过度铺垫

请一名学生做游戏,根据老师的指令,用手指向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结合动作口令,请学生说一说,游戏过程有什么特点.(理解关键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用游戏动作作铺垫,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地,初步感知这节课的重要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理解无限、依次、重复等词语)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象我们刚才的游戏那样,依照一定的次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的呢?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例如学生的回答: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年12个月的交替、每周星期数、老和尚讲故事等)

以此为契机引入新内容的探索,小数中也有这样有趣的现象,你想知道么?引入并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新知探索.

1、课件出示情景图.例题1:王鹏跑400米只用了75,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1)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算式400÷75,讲明列式理由(速度=路程÷时间)

(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

(4)当学生露出疑问的神情,窃窃私语交流时,及时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疑问,也就是数谈一谈计算中发现算式的特点。余数25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一直商3.那么算式的结果怎样写呢?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写作5.333......,多写一个重复的数字3然后点上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数个3.

2、深入探索,说明竖式计算中的特点。

1)出示练习:28÷18= 78.6÷11=

2)请学生观察算式中特点:第一个算式余数不断重复出现10,因此商不断重复出现5,所以商是1.55??;第二个算式余数56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因此商45也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所以商是7.14545??

3)观察写出的3个小数,像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呢?请小组内集思广益交流一下。

4)反馈交流内容:

a生:有一个数或者多个数不断的重复出现。

b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或者几个数字不断的重复出现。

c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和课本上循环小数的科学定义进行比较。强调概念重点的词语,加重语气诵读两遍。

在实物投影器上用康熙词典展示循环词语的意思。(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叫做循环)

5)开展写循环小数的比赛,比一比,一分钟谁写的个数多,种类也多。 教师行间巡视,挑拣出现的有典型错误的比赛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比如挑选类似性质的题目:3.28285.1444??2.0141526?

5.8105105??,正确的点头,错误的摇头,突出自己的课堂活跃氛围。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认识循环小数,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课件显示)

0.999?? 3.1415926?? 0.547745?? 3.212121

5.02727?? 6.416416??

这些循环小数能不能简便写法,请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简便写法。只写出一个循环节,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点上小圆点。

2)将上面的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记录下来。

3)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4)跳起来摘葡萄。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四、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第五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组:

b组:

c组:

教学重点: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教具:黑卡纸数字圆片课件

一、导入:

师:在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出示ppt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生齐读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中间有一段一直出现

 

师:很好,因为这个故事中的这段一直重复、循环地出现,所以这个故事讲不完。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重复、循环的现象吗?

生思考、回答

师出示ppt(时钟、日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那么在数学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呢?

出示ppt让学生找图中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很好,之前我们学习过了小数除法,有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发现小数除法会出现除不尽、商的位数很多而且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新授:

师:先试着做一做下面两道题目,在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道题能除尽?

2、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

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

生计算,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和我做的一样吗?

出示ppt的计算过程

师:你们通过计算都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10÷358.6÷11

生:这两道题目都除不尽

生:第一题商中的数字3一直出现,第二题商中的27一直出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观察一下,当商中的数字不断出现的时候余数有什么规律吗?

生观察

师出示课件引导:当余数重复出现1时,商就不断出现3;当余数重复出现38时,商就不断出现27

师:那么结果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后面都是重复之前的数字所以先把求得的商写在等于号后再添上“······”来表示后面重复的数字。

(板书10除以3等于3.33······58.6除以11等于5.32727······

师:像3.33······5.32727······这种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我们称作循环小数。

贴循环小数的板书

师: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我们分三部分来看

师:首先循环小数是从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来看的

出示ppt(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出示的循环小数

师:我们再看下面两个小数是循环小数吗?为什么?

出示ppt

生判断,说理由

师:下面我们看第二部分从某一位起,指的是从什么部分的某一位?出示ppt(从某一位起)

生:小数部分

师:这两个循环小数是从哪一位起开始循环的?

生回答

 

师:最后我们看第三部分

出示ppt(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依次和不断重复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依次就是按照一定顺序

生:不断重复就是一直不停地出现

出示ppt

师:像这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中的51235按照一定顺序一直不停地出现,所以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

师:我们再看下面两个小数是循环小数吗?为什么?

出示ppt

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循环小数的三个重点了,下面我们再综合地做一下判断,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生观察判断、思考回答

师:在刚才这些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

生观察回答

师: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重复出现的数字,也有一个名称,它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师: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开始的练习题中我们在写商时用的是这种方法(指板书),这种方法是不是很麻烦?

生:是的

师:所以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出示ppt

师:那么同学们看看老师写的几种方法对不对?为什么?

板书错误写法

生:只要写第一个循环节

生:只要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记一个圆点就可以了,其他数上不用点 师:很好,下面我们再练一练

出示ppt请用正确的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生尝试练习

师:最后我还要再考考大家,老师在黑板上摆几个小数,同学们试着用简便的方法写出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

摆数:

1.2498498······

21.20142······

4.876678······

5.666

生写数,说理由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循环小数

师:什么是循环小数?谁来填一填?

贴板书让生填空

生:生选择填空

师:很好,我们最后一起来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读一读

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目录

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三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品味人品感受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批改作文,并请到他家做客,使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称楷模

1、简介《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学教育,是最早为小学生编写课本的人。

2、出示学生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引读重点句子。

3、出示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20世纪童话创作之先河。

4、出示叶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焕之》、《脚步集》??

师总结:他就是用这样的作品陶冶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所以说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在这里再现学生熟悉的叶老的作品,补充叶老的相关作品资料及对后人的影响,不仅回顾旧知,感悟作品——堪称楷模,还让学生对叶老先生产生亲切感,并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文,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四、品味人品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叶老先生曾说过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样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叶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指导读准春风拂()面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3)叶老先生怎样的人品让我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板书:平和)

【设计意图:春风拂面这个词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得意,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叶老的人品。】

2、叶老先生为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叶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理解密密麻麻,指导读句子。

2)比较一张一幅有什么不同?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3)比较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这样的修改,文中还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补充: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原稿仅仅有1500字,而叶老却为他修改了160多处,你从这样的修改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呀!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叶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补充原稿中叶老修改的处数,让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品读重点句子,学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还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突出学习重点。】

4、找出叶老为写的评语,这段评语中叶老先生指出了作文的哪些优点呢?为什么在他的评语里写的却全都是的优点呢?

5、补充资料:叶圣陶先生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复兴,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再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段写作者感受的话,包含着作者对叶老先生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设计情感暗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深情朗读,便能读出韵味,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请收藏好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91exam.org)家的小院。

1、出示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肖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2)在他紧张、兴奋的时候,这片绿绿的爬山虎扑入他的眼帘,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出当时的心情。

3)作者是借着爬山虎来表达自己的激动的心情呀!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这一环节提出肖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什么样呀?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提的——两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悬殊,叶才居然邀请去做客,折射出的正是叶老人品的伟大,而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方法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

2、请同学们默读89自然段,画出描写见到叶老后感受的句子。(学生中巡视,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抓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的做法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

3、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一: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拳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1)(师握生手)模拟情景。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qià),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读准融洽,理解意思。 是什么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段话。

2)这是文中的插图,从图上你能感受到叶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想像着这幅画面来读。

3)猜想:整整一下午,叶老会跟谈些什么呢?

补充资料: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在此基础上再次有感情朗读。

4、是啊,这是一幅多么难忘的画面,在这里,作者再一次借景抒情,这样写道——(爬山虎第二处描写,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感悟叶老平易质朴的人品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教学,把的训练和想、说、看巧妙结合,通过理解词语、观察插图、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赏析升华,朗读训练层层递进,扎扎实实地走好阅读教学的每一步。这样,抽象的语言文字被激活、唤醒,使学生完全沉浸到课文的意境之中,让叶老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五、回顾,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是啊,正是叶老先生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引领作者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出示肖复兴简介)

2、而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和感染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时在他的心里摇曳着??(课件出示,引读)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当叶老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

当叶老和我交谈时??

3、补充:叶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帮助过肖复兴,还热情地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发现并培养了茅盾、丁玲等现代文学巨匠,被誉为文坛伯乐

4、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他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齐读)

5、他以自己的作品和人品告诉我们——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设计意图:肖复兴资料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之大;重点段落(作者感受)的回读,既是对全文内容的回顾整理,更是情感的升华,使本课的教学回归整体,首尾呼应。至此,相信大师的形象也高高地矗立在学生的心里。】

6、回读课题:

当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他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7、所以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读):十五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8、每当作者看到这绿绿的爬山虎时,他都会想到什么?

9、同学们,我想学了这篇课文,这片爬山虎不但在作者的眼前一直绿着,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也这样绿着??(看屏幕)

【设计意图:回扣课题、教学结尾处的美读、教师饱深情的叙述、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进一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读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

六、作业:推荐阅读叶圣陶《稻草人》。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景抒情

肖复兴

人品:平和质朴

叶圣陶堪称楷模

作品:一丝不苟

【教学反思】

追求课堂教学的温度、深度、广度

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结束,而备课、磨课过程却历历在目。静下心来细细沉淀,有辛苦,有失落,有欢喜,更有收获,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这一路走来,豁然发现自己对窦桂梅老师说的课堂要有三个维度,即温度、深度、广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温度——研读教材,找准情感基调

记得窦桂梅老师曾说:教师要把外在的激情内化为一种气质,你的温度就是你的感染力,你要在课里有一个磁场,你要在课堂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的河流。刚拿到课文,隋校长反复叮咛:要想学生喜欢这堂课,首先你自己要投入进去,带着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走进课堂。于是除了研读课文,还搜集了大量与叶圣陶、肖复兴有关的资料来细细品读,让大师的形象先在自己的心中矗立起来。

试讲中自己感觉心里已经装着大师了,但学生似乎没有明显的感应,看着学生懵懂的眼神和毫无激情的朗读,我陷入了迷茫。这时我看到的是隋校长一脸的鼓励:投入,再投入!牟校长也语重心长地教导:回忆多么温暖、多么幸福,蕴含在作者心中的是永远的尊重、敬佩和感激,老师的情感还要尽力与文本契合啊!

再打磨,再实践,不仅情感定位要准,还要用微笑把学生吸紧,练课中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真有点啼笑皆非。而这堂课最后呈现出来后,一位老师这样对我说:看着你课堂上甜美的微笑,我们也觉得如春风拂面了。我想,我做到了,我的课里也有一个磁场了,是丰厚的积淀、亲切的话语,充满笑意的眼神,陡然拉近了孩子与叶老先生、与老师的距离。我明白了:怎么才能深入理解、怎么才能在课堂里呈现好,除了老师要把教材的情感、态度挖掘好,还要把自己的性情释放和把握好,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适度的温度。

二、广度——利用资源,走进课文意境

虽然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文的理解,但如何能让叶圣陶很快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所以在上课伊始,逐一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叶老先生写过的文章:《小小的船》、《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并补充了在30年代叶老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和他的童话作品,缓缓打开孩子们记忆的闸门,如春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建立起对大师的亲近感,让学生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堂。

另外,在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时,呈现叶老密密麻麻的修改原稿,让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在学生的心里烙下印记;在体会叶老亲切、质朴的人品时时,引入原文中叶老对作者的教诲,让学生看到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文学大师对下一代的关心;肖复兴的图像及作品的出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对作者一生的影响之大……对叶老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这些环节的设置,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大量阅读的新课程理念。

三、深度—— 抓住重点,体悟人品作品

本节课教学首先从结尾段引发学生思考,从人品作品都堪称楷模为切入点,直奔学习重点。而学习重点的落实上主要抓住了重点的段落的品读,通过齐读、默读、创设情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如在理解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一部分,让学生思考:是什么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接着观察插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穿着等体会叶老的亲切、质朴,想像画面来读;接下来猜想:会和叶老先生谈些什么?问题层层深入,这个时候,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质朴、期待已深入学生内心,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轻而易举地引起了孩子们情感的共鸣。在优美的乐曲中,在精美的画面中,学生对叶老的崇敬、思念也溢于言表,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的片段,从朗读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文本的理解也达到一定的深度。

窦桂梅老师说:当我们的专业达到这样的三个度,当我们最后有高度的时候,你就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反观我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了课堂的主流,生生互动还有待加强;其次,教师的评价应能迅速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正误,并有效指引学生去感悟。我将会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读中感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批改作文,并请到他家做客,使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目标:

1 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 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我认为本文教学重点为:

1 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

2 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认为本文教学难点是:对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不但打破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清了文章脉络,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在阅读指导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

八、课型:新授课

九、课时:第二课时

十、教学过程:

因为我上的是《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二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进行了一、谈话导入;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 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那么为

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2)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

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使我模模糊糊懂得的呢?让我们再带着问

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

的?

(二) 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部分,把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画出来。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b、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c、看多媒体课件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d、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e、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圈出,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三)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心中的形象。(多媒体可见出示相关句子) 十一、作业超市:

(1) 堪称楷模春风拂面造句

(2) 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3) 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二、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人

第三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耿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划出生字新新。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5.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2.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4.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5.人物评价:

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在那片星子下

——舒婷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

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

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

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四)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和同学们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批改作文,并请到他家做客,使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修改的作文,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和一,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到他家做客,又给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应邀做客,叶老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信心,还带给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批改作文,并请到他家做客,使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抓住文章借物喻人体裁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理解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重点:

1.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开篇读——抓住主要人物

1.要求:请大家读一篇文章,打开课本126页,看看谁能通过这次读书,读出这篇文章写的是谁?

2.操作: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肖复兴叶圣陶

4.交流:遇到哪个字不会读,可以查字典、或向他人请教,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请同桌帮忙帮忙。

5.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意在激励、提示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读书学会读书。

二、 二次读——了解主要事情

1. 要求: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重点写谁,做了什么事?

2. 操作:学生自由通读全文,读完后,用笔画、圈相关文段,归纳 做了什么事

3. 汇报:学生汇报:谁 做什么?老师板书。

4. 评价:从带着思考去读书,读书效果就会好的角度评价学生的读书行为及效果。

三、 三次读——了解主要内容

1.要求:让学生默读课文,提示学生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人物,二是事情,读完后,老师再提问。

2.操作: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提问:谁能用老师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句话?

3.汇报:学生汇报。

4.评价:依然重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让学生谈谈怎么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四次读——推敲文眼,读爬山虎文段

1. 疑问:文中,主要写的是叶圣陶修改我的作文,请我到他家做客,为什么课文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爬山虎

2. 操作:学生找出相关文段,读读。个别读。

3. 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并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才能读得正确、流利。

五、 五次读——读写生字词

1. 要求:板书会读、会记、会写、会用的生字词学习目标。通过与同桌合作,自学生字词。

2. 操作:先自己读生字,读给同学听,落实会读。同桌互相交流怎么识记生字,落实会记。选一两个最拿手的字来写,写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写得最漂亮的字,并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来写,落实会写。结合课文,在小组里说说一两个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落实会用

3. 汇报:以“a”组点名“b”中某个同学的形式来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

4. 评价:从学习方式、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六次读——爬山虎与叶老融通

1. 要求:集体朗读课文,再次检查读书效果。朗读时关注两个地方,一是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二是描写爬山虎的句段,想想,爬山虎与叶老有什么联系?

2. 操作: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提示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和描写爬山虎句段。

3. 问题预设: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研读课文,让带着我们,走近叶老,体会叶老为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感受到了什么?叶老邀请到他家做客,又给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

26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肖复兴叶圣陶

事写获修改

做客邀请

物爬山虎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我从我的思考、设计与课堂实践效果三方面来反思。

(一)我的思考:

1.阅读课堂教学,我们有效的面,是面向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还是全班学生?是某个教学环节的参与,还是全程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即课改的理念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2.如何落实有效的面?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上——“听、说、读、写、思

3.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最终的落脚点在哪?对行为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学习方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带来学习效果的有效

(二)我的设计:

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初读课文、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生字新词教学。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确定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这样来理解这个目标要求。首先能初步把握是一个目标,要求不高。从字来看,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这种能力。

2.教学策略:确定了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这个教学内容,明确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我采取的,就是分解问题、分步解决、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把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分解成三个问题课文写什么人?”“课文分别写了这些人的哪些事?”“这些人中,谁是主要人物,这些事中,哪些是主要事情?

3.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层次、充分地读书,所以就有开篇读——找出人物,二次读——找出事情,三次读——确定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四次读——推敲文眼,选读爬山虎的文段。让学生读书就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把内容,分解成几个内容,让学生逐步感知,然后根据同学们读出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4.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具体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上,我设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读书,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2.交流,每一次交流,必先有前面读书思考作准备,全班学生必须处于倾听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让学生在小组里,用板书的内容说一句话,然后才全班交流。在小组里先交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全班交流,有倾听的保证,也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3.让学生以读、听、说、思为主的学习方式。

5.具体措施:要保证这些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或者说保证学生学习更有效,我首先认定:课堂有秩序、教学步骤明确,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所以,我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约定,课前与学生三约定,一是学会倾听,二是要真诚,三是小组合作。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注意听或听得不专心,我就让学生看黑板上的约定,以此提示,学生很快进入状态。2.任务驱动,每一次小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明确,就是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3.激励机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比如在分小组学习生字这一环节,就让某小组的人来点名让某个小组某个人来或读、或讲、或写。4.评价推动,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老师就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状态、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以推动下一个教学任务。5.方法助动,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读、记、写、用,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三)实践效果思考:

怎样的课堂才有效?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没有掌握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系统,我从这几方面考虑,请大家给予评价。

1.教与学的用时,是老师教的用时多,还是学生学的用时多。

2.教与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是重视老师的,还是重在如何提供机会给学生

3.教与学的精彩,是老师上得精彩,还是学生学得精彩,比如学生的发言,是不是透露出他读书的

4.教与学的状态,是老师教筋疲力尽,还是轻松从容;是学生学得疲倦困顿,还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这些主要是从教学现象来看的,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推测其效果,回归我们的课程标准,再看其质量,则我的这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是否让教学有效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4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第二篇:《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 4《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四篇: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第五篇:《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懂得的道理。3、学习某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根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组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作者悟出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仔细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理解了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喻为长生果,可见作者对书的钟爱。

2、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年时代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作者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3、通读全文,体会读书的乐趣。

五、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在运用语言上的特点

1、生动的比喻: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六、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成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香烟人小画片

我的长生果

连环画文艺书籍 读书中外名著 写作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感情:真情实感

第二篇:《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时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作者叶文玲的简介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在不断扩大,对文中的情节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叙述,但是对一些表达方法不善于总结,以至于写作时总感到困惑。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以便更好的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和写作能力。他们已经可以和文本进行对话,可以展开个性化阅读,自主学习;

3)学生差异分析 学生的情感经验不同,阅读水平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为此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关注,就这节略读课来说只要学生能大体理解课文,说出自己的一些感悟即可。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

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教学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 4《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内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

学生字新词,感悟深的内容写批注;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简介本文。(这是一篇散文,主体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生字正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分意义段。(三段)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长生果。)

2.小组内交流: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3、汇报。评价。

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4、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6.作者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五、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第四篇: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人教版语文教育教学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第4课略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像──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二、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提纲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91考试网-范文WWW.91exam.org)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

1yujinglanshejibianzhuan

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目标,课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教师小结:(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六、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写别出心裁不同鲜味充实知识

积平常积累酵母似的提高能力

实真情实感呕心沥血

七、质疑解答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俗套。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是薄发的基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八、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预习提纲

班级姓名

导语: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流光溢彩津津有味浮想联翩囫囵吞枣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别出心裁大显身手呕心沥血千篇一律

牵肠挂肚呐喊助威心扉过瘾借鉴

3.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不言而喻别出心裁呕心沥血千篇一律 囫囵吞枣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文中作者运用了生动比喻和大量的四字词语,请你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3)什么是长生果?课文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6.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7.质疑。(至少提出3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五篇:《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甘国良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的太多,很多词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读出想象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这篇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我让同学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

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教学线路清晰,重点突出。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总觉得老师的话语,说得有些过多,挤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但是使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时间花的也是值得的

学了这篇文章,学生受益无穷。里面的好词佳句数不胜数,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如别出心裁,如痴如醉,呕心沥血,如饥似渴等……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写生动具体,写的很真实。文中还有一句莎士比亚的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了这篇文章学生明白了:作文要别出心裁,落笔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也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应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相信,学了这篇文章后,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也学会了许多写作方法。

上完这篇课文,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并倡导阅读的氛围,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将在爱上阅读的同时提升。同时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多读书,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一定会幸福一生!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

子之之乱-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子之之乱

子之之乱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时燕国王哙在位,燕王年老,荒于朝政,相国子之,果决专断,燕王哙有让国之意……

燕王哙:诸位爱卿,前日齐使苏代来访,说齐国必不能称霸,是何道理呀?

鹿毛寿:大王!齐君刚愎自用,有一孟尝君而不能用,何以成霸。大王善用人,相国子之善治国,我大燕,君贤臣明,远胜齐国。

燕王哙:好,说得好。子之啊,你办事,我放心,国政就靠你啦!(子之可以答一声)

之:不敢当,不敢当,大王过誉啦!

燕王哙:嗯……鹿大夫啊,不知寡人之贤,与先圣尧舜相比,如何啊?

鹿毛寿:大王!尧舜所以称圣,皆因其能让天下也。今我大燕贤相在位,正所谓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大王何不让国于相国子之(指着子之)。

燕王哙沉吟:嗯……

鹿毛寿(凑近说):相国身为人臣,必然不敢接受,而大王让国,则可与尧舜齐名。

燕王哙:嗯,不错,不错,哎?那他要是接受了呢?

鹿毛寿:呃,接受了……如此更好啊,大王就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岂不美哉!

太子平:嗯……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将军是被:殿下,您是太子啊。

太子平:啊?!(惊醒)

燕王哙:孤意已决,决定让国子之!

太子平:父王,万万不可啊!我大燕先祖邵公,乃文王之后,昭穆有序,甘棠犹在,怎可泰阿倒持,授国柄与人啊!我大燕……

燕王哙:不要说了!我大燕自有国情在此,不必多言。将军市被,你说是呗?

将军市被:是……

(将军无言,太子愤恨状。)

燕王哙:相国子之,忠贞体国,我大燕就交给你啦!(可以拿个玉玺)

之:微臣未有尺寸之功,愧不敢当呐。

燕王哙:如今我大燕政通人和,相国之功也,就不要推辞啦!

之:臣何德何能,不敢担此大任呐。

燕王哙:相国人品贵重,夙夜在公,嗯,哎呀……相国不愿意就算啦(转身拂袖)……

之:(死乞白赖或撒娇)大王,大王!(很正经地说)虽然我本来是拒绝的,但是,我愿意,我愿意啊!

燕王哙(白眼):你求我啊~~~哈哈哈哈(笑着走开)……

之:大王……(撒娇)

鹿毛寿:(路过太子跟前)哈哈哈哈(学燕王笑,对太子说)奉劝二位,不要搞事情哦……

将军市被:奸臣,老夫跟你拼了……

太子:哎……我看这大燕国,是要完吶!

旁白:(燕王哙让国三年,相国子之不得民心,燕国大乱。齐王伐燕,赵国不能视其做大,赵武灵王遂生一计……

赵武灵王:昔我先公,有简襄之烈,灭代之功,故有赵之兴。今燕国虽乱,而万乘尤在。反观今日之中山,与昔日之代国,何其相似。吾欲远交近攻,先灭中山,安抚齐、燕 ,将军可有良策啊?

将军乐池:大王!燕公子姬职,曾为质于韩,无甚阅历,大王拥立其继位,既结好燕国,又抑制齐国,还能给我国以发展之机,一石三鸟啊!

赵武灵王:将军此言正合我意!公子职何在啊?

将军乐池:诏公子职觐见。

燕昭王:小臣拜见大王。

赵武灵王:贤侄不必拘礼。小姬啊……

燕昭王:大王……(撒娇)

赵武灵王:小职子……

燕昭王:大王,还是称呼晚辈全名吧。

赵武灵王:哦,那个谁……总之,寡人很看好你哦。

燕昭王:不知大王所言何事啊?

赵武灵王:寡人要送你回国,继承王位。

燕昭王急道:大王!

赵武灵王:不要拒绝!

燕昭王:我没要拒绝啊?!

赵武灵王:哦,我以为你们燕人都比较婉约吗……

燕昭王:哎,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吟诗一首啊:啊……(悲痛状)昨日家书至,父兄新战死,王孙且偷生,百姓火宅里……今日得大王相助,吾必克绍箕裘,继承大统,复兴我大燕。

赵武灵王(转视将军乐池):此子志向不小,我们谋划是不是有问题啊?

将军乐池:大王英明神武,何惧他燕人……

赵武灵王:小职啊,总之呐,你大燕已经不是你大燕啦,但是你要记住,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拍自己胸口)

旁白:燕昭王回国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以五国之师伐齐……JPH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6

《落花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落花生》群文阅读

《落花生》群文阅读

-----“借物喻人借物育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说出这种植物的名字?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是花生,我家乡的田地里种着花生。

师: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花生的果实,这位同学认出了花生长在地里的样子很棒。同学们,你们知道花生还有一个名字叫落花生吗?这位同学,你还想为大家解释,请你来说。

生: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师:同学们,看来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

生:这篇文章作者围绕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生: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和我们一起议花生的情景,所以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师:好,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读出了作者对内容的详略安排。接下来让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的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圈画出在收获节上父亲是怎样谈花生的?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父亲在这里提到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花生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的特点。

师:说的好,那么在这里父亲谈花生时为什么还要提到石榴、桃子呢?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外表漂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美味又可口。

师:花生和石榴桃子比起来怎么样呢?

生:花生和它们比起来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美味且可口。

师:同学们,父亲在这里写苹果、石榴、桃子的外表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为的是什么呢?

生:通过比较突出了花生朴实无华的特点。

师: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

生:父亲提出了对我们的期望,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生:作者从父亲的话中悟到做人要做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花生的特点和父亲对我们的期望有何相同之处?

生: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和它的实用价值正是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师:是啊,我们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通过谈花生的特点希望我们做花生一样的人,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作者的这种写法叫做?

生:借物喻人。

师:运用借物喻人如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连接点,才能达到写作效果。文中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 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以起到借物育人的效果。作者把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一个字写出了作者铭记父亲的教诲,要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做一个默默无闻,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许地山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他的笔名叫落华生,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来看许地山的生平资料: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前后从事文学活动,

1921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37"·"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许地山?

生:我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革命青年许地山。

生:我看到了一位在国家危亡之际为坚持抗日奔走呼号最终病逝的爱国人士许地山。

师:是啊,同学们。许地山曾经说过: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父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却始终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人呢?

生:我认为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坚守在岗位的人民警察;救死扶伤的医生;长期奋战在生产线上的工人......

师:同学们,许地山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让它成为自己一生做人的准则,看来父亲的借物喻人真正起到了借物育人作用。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像落花生,像许地山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群文阅读

-----“借物喻人借物育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学习比较、统整等阅读策略。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此类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落花生》一节课的学习中,许地山的父亲借花生的特点教育子女们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父亲的教诲影响了许地山的一生,他的一生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今天我们以《落花生》、《白杨》、《访兰》来展开一次群文阅读。请同学们阅读《白杨》和《访兰》。

师:老师看到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白杨》中父亲向一双儿女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从父亲的话中你发现白杨具有什么特点?

生:直、坚强、生命力顽强。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是啊,同学们。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这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自然条件恶劣。可是这片土地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发芽。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借白杨表达什么样的心愿呢?请结合背景资料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爸爸的心愿就是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师:爸爸借白杨表达了一个边疆建设者的愿望。这种写作方法叫做......

生: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师:爸爸和白杨树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是新疆卫士,爸爸也是西部的建设者,为了建设新疆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

师:是啊,同学们。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我们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文章中还有一处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找出来。

生: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师: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大白杨指像爸爸一样的千千万万的西部建设者,小白杨指的是这些建设者们的儿女,他们将来会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师: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我们来看另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访兰》,文中的家兰和野兰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家兰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师:野兰的不俗之处在哪?

生: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师:这正是父亲欣赏野兰的原因。父亲借兰花的品格也提出了对儿子的期望。

生: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师:父亲希望儿子做什么样的人?

生:父亲借兰花希望儿子做一个不慕名图利,不献媚处事,纯朴自然,踏踏实实的人,能够真正的对社会有所贡献。

师:父亲的这段话,作者从未敢忘记。作为一名著作颇丰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散文大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一直保持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这与父亲的教诲不无关系。

师:同学们,通过《落花生》、《白杨》和《访兰》的学习你能否发现三篇文章的共同点?请运用比较、统整的方法完成表格的填写。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7

课堂教学设计表(精选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课堂教学设计表(精选多篇)

目录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课堂教学评价表第三篇:课堂教学评价表第四篇:课堂教学反馈表第五篇: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表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三年级

附表:有的教师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的后面另外加以详细说明。如果认为确有必要,除用文字叙述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表格形式:

第二篇: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课题科目

项目评价要素评分

教学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基本要求和学生自身实际

2.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具体

12分﹚

1. 内容正确,无观点和知识性错误

2. 问题设计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具有启发性﹑引导性

教学内容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易理解,易掌握

30 1.方法灵活,师生互动,气氛活跃

教学活动2.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能积极思维培养能力

403.学生积极提问题﹑答问题,教学过程结构紧凑,时间分配恰当

3. 教具操作规范,使用合理﹚

1.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炼,感召力强

2. 面向全体,注重互动,教学方法灵活,技能娴熟。

3. 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兴趣浓厚

4. 板书工整﹑规范,具有榜样性和吸引力

5. 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课外业布置适度

教师基本素质

18

评语总

刘俊杰同志简评

该同志

从教二十多年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教育教学上,该同志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育人宗旨,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实践,大胆创新,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代政治学科,在平时和中考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学生家长的称赞,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他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政治课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对偏关二中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偏关二中2014.8

第三篇:课堂教学评价表万德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 教师 授课 学科

授课 班级

授课 课题

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内容 教学过程方法 教师基本素养 教学即时效果 教学特色

听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评分

序号 分数 18 40 18 16 8 评价总分

1 2 3 4 5 评价等级

第四篇:课堂教学反馈表教学反馈表

同学,你好:

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设置本次问卷。本次为不记名问卷,请严肃、认真、如实地填写

? 经常开展课余辅导

1.学科2.任课老师? 课余很少开展辅导3.课堂上你对该科的知识点明白程度如何? 没有辅导? ? ? 4.该教师的教学对你思维的启发性如何?

?

? 5.该教师的教学对你的吸引力如何?

?

? 6.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使你懂得如何学好该科目?

?

? 7.你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体评价如何?

?

? 8.作业量如何?

?

? ? 其他9.作业批改 情况如何? 及时批改? 比较及时? 不怎么批改作业? 没有书面作业无需批改10.完成该科作业每天用时? 半小时以内? 半小时至一小时? 一小时以上11.老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

12.有无体罚学生或严重变相体罚学生? 有请简述人、时、事件无13.上课无故迟到或提前下课3分钟以上的

情况

经常写明班级、学科 ? 偶尔

?

14.上课时接、打手机或通讯工具发出信号? 偶尔写明班级、学科 ?

15.监考教师无故迟到或缺席,致使考试延

? 有写明班级、学科

?

16.监考教师不认真履行职责,监考时随意离开考场或打瞌睡、做其它事情等? 有写明班级、学科

?

17.穿不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衣着(背心或拖鞋等)上课? 有写明班级、学科 ? 18. 你对该学科老师的综合评价? 优秀写明班级、学科 ? 良好? 合格?

第五篇: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表湖洋中学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表

班级:年段班时间:201418

1、教学仪表:不坐着讲课,不酒后上课,不上课抽烟,不穿拖鞋和背心进教室,不带小孩进教室。

2、教学态度:不常看班,不常换课,不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在走廊闲聊,对妨碍课堂学生不放任,又不乱发脾气。

3、教学语言:联系生活,联系时代,联系课外知识。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言明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4、教学形式: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给学生一片创造的天空。作业试卷及时批改;千方百计提高练习册的使用效率。

5、教学理念:不满堂灌,不填鸭式,不题海战术,讲究师生互动,注重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有时让学生做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请您认真阅读上述内容,对各科课堂教学作出自己内心的评价,满意用“a”表示,基本满意用“b”表示。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班主任:

湖洋中学最满意教师评选问卷题

班级:年段班时间:201418

1、在我心中,课堂教学最令人佩服、方法最有效的学科是___________,老师的姓名是__________,他(她)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心中,最满意、最感谢的学科是___________,老师的姓名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谢你访问91考试网wWw.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是否还需要以下相关范文:

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浅析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关于如何设计课堂问题的教学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8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目录

第一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第二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第三篇: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第四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第五篇: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生活中负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

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的读写负数。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

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以及对0的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负数:

1、游戏导入,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喜欢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 (请一名同学)。老师这里有不同面值的积分卡,谁输了就给对方一张,明白了吗?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的、简洁地记录到这张记录单上。关键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听明白了吗?

游戏开始。(师生游戏:如果我输了,拿出一张给对方,说自己输了几分,对方说自己赢了几分。)

(师收集记录单,同时投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记录大家有什么看法?

1、是用正数不能表示的。指名汇报。第一局中,老师输了0分,同学赢了0分,一个是输,

一个是赢,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吗?咱们再来看其他的方法,想看吗?

2、是用图形或标记来表示的,

你的符号你明白,他的符号他明白,我的符号我明白。 数学的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呀?怎么样表示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要统一。

3、是用正负数来表示的。这样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师:这种方法清楚,形式统一,现在的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师:这位同学这样表示赢了8分、55分、360分,我们把这样的叫做正数。

师:这样表示输了8分、55分、360分,我们把这样的数叫负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

活中的负数。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这个数吗? +5就读作正五,这个数就读作负五。这个数呢?

师:此时,加号和减号和过去的意义有所不同,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

老师还带来一些数,你能将他们对号入座吗?

抢读。-50+2.6-5/388(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为了简写可写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还是没有办法分开这些意义相反的量了。

现在,你能列举一组正负数来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吗?

对于负数,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介绍负数的历史

师:刚才我们在分析和讨论中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让我们翻开负数的历史,想知道吗?(师介绍负数历史。)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3、感知温度中的负数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七十三十分的新闻联播以后会准时播放天气预报,看过吧?老师记录了201412月的天气情况。(课件播放天气预报)

师:这里有负数吗?知道-6表示什么意思吗?-6表示零下6度,零下的温度用负数来表示。知道0度吗?(课件)

(教师出示手势)如果这是0度的话,那这就是零下6度。我们再来看一下北京30日的温度。谁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手势)如果这是0度的话,零下8度在什么位置?1度在什么位置?

总结: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一起说一说。

4、温度感知负数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测量温度吗?出示温度计。老师搜集了几种不同的温度计的图片。他们虽然样式不同,但是表示温度的方法时相同的。这是温度计的放大图,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一度。一大格表示10度。谁来指一指-6度在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谁能拨出-8℃,零上1度呢?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谁来当气象员播报一下长春这两天的温度。谁来指一指29日最低温度-1230日的最低温度。这两天最低温度温度相比,哪天冷一些?怎么能说明-18℃-12℃更冷了?生2-18℃-12℃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8℃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最北部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大概在温度计的哪个位置?生:动作表示,更低了。

同样是新疆吐鲁番地区。九月份中午的气温可以上升到40度以上,40度又在哪?40度给你什么感觉?

5、列举负数,明确0

负数就在我们生活中,谁来说一说你见过的负数?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0<正数)

师:0算正数吗?0算负数吗?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4、应用练习

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坐过电梯吗?

1)图: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这是电梯按键控制键盘。

总结这是电梯总的数学。

2)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图:左-8+8

西东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他是向()行()米。

c如果小华的位置是-8米说明他是向()行()米。

师:在地理中也数学。

3)在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上,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就是---

体育中也离不开数学。

4)足球比赛

52014828日,刘翔以1291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

2014年,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1:风速和刘翔是对着跑的。

如果风速度是+0.4米,结果会怎么样?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二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教学设计说明: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

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 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牛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2)小小气象记录员。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 (8844)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155)3.模仿练习。课本第6练习一12题。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

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下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练习-完成第3…—l(在原题中增加0)。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资源)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1.基本练习。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2.对比练习。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2014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21℃100℃100℃3.应用练习。(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4.拓展延伸。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第一题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第二题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思想的熏陶。第三题,进一步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井采用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是与开头的生活引入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第三篇: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市场桥中心小学李丰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苏教版是安排在第九册,而人教版则安排在第十二册。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负数以及正负数两节内容。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同时,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 目标确定:

1、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教学策略选择:

1、设计意图: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我先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 注重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生活中的负数正负数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饿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通过集合圈、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 注重数学知识中精神渗透的人文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2、教学策略:

1)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通过对三组信息的播报,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的量。

2)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通过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

3)有效整合,完善升华

通过圈一圈、分一分、举一举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1套、纸温度计2

学生:叶子形卡片若干张、作业纸2

六、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巧设悬念,感知引入

(一) 巧设悬念

1 填表

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

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

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14元。

2 反馈比较

收集几种记录单,进行比较。

(二) 感知引入

1 正、负数的读写法

2 快速抢答并判断:

-100+6.8-1.535是正数还是负数?

3、了解起点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负数吗?生举例,师出示电梯和天气预报里的负数。

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和数学的简洁思维。初步感受正数其实就是以前所学过的

数。

4、揭示课题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 体验内化,探究新知

(一)重点理解,体会负数

1、温度的读法

老师在看下载刚才的天气预报时,还看到了这样一幅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这是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

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 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样规范。 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负十五摄氏度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2 0℃的理解

测量温度必须用什么?课件出示温度计,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3 温度的比较

1-5℃5℃

北京气温中的-5℃5℃,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下,一个在0℃以上)他比得很有特点,都在跟谁比?(0℃)在0上的是正数,在0下的是负数,板书:0

看来0刚好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板书:分界点

老师带来了纸做的温度计,谁来拨出-5℃5℃

出示纸做的温度计,先不出示上面的数字,当学生茫然时问:怎么了?没有0℃,此时才给出数字,学生拨出后,师问:-5℃5℃相差几

2-15℃-5℃

再拨出-15℃,将-15℃-5℃比较, -15℃-5℃哪个更冷?

你怎么知道?(零上的是数字越大越暖和,零下的是数字越大越冷)

课件出示哈尔滨的冰雪图,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里,-15℃的温度,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

3)最冷的温度

这还不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呢!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漠北地区:-52.3℃

如果在这张温度计上再画下去,大约在哪里?比划一下

你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94℃北极-74℃

这么冷的地方人类根本无法生活。

(二)广泛举例,寻找负数

1、正、负数的意义

1)收集信息

除了在温度中有负数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负数呢!

老师这里有3组信息,请同学们边看边记,把括号里该填什么数记在小卡片上,每张卡片只写1个数,写好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小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元,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费支出200元,应记作()元。

张老师在银行存了500元记作()元,取了100元记作()元。 如果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米,海平面记作()米。

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贴于黑板上,你都写对了吗?

2 归纳意义

课件将相反意义的字用颜色突出,刚才温度中研究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以及这3组信息里的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是一组反义词)

归纳:正数、负数所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课件显示这句话)

2 正、负数与0的关系

1)整理范围:整理卡片上的数,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一生上黑板整理。问:为什么把0单独拿出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能再报几组正数和负数吗?举得完吗?那用什么表示?如果要圈一圈正数、负数的范围,该怎么圈?省略号要不要圈进去?说明什么?(正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2)比较大小: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 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 负数、0、正数三者比较,谁大谁小?板书:负数<0<正数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今天我们所学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下图中,每个小格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东西

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她是向()行()米。

3)如果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表示为()米。 学生完成后,汇报时课件演示第(3)题走的过程。

|、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1 交流收获:

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同学们真厉害,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对负数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最后,让我们一起翻开负数的历史吧!

2、了解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14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总,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太了不起了!

知道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仿佛是祖国这棵大树的片片树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

正数0负数

2+2-2负数<0<正数

25+25分界点-10

6000+6000-2014

+500-30

+2.8-1.6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所作的一节学区教坛新秀汇报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意见和个人的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两大优点:

1 从目标达成角度来看,知识是落实的。

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在教师精炼的语言引导和巧妙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知识都掌握得十分扎实。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教师也能马上让全班学生来辨证,不放过一个漏洞,这也是最真实的课堂和最扎实的教学。

2 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就如泉水般灵动,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给人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课后许多学生还兴致颇高,一个学生还悄悄对我说:老师,您的课讲得真好!多么安慰的话呀!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纵观整堂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几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 学生举的正、负数的例子还是偏向于整数。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据可能多数偏向于整数,学生思维的定势也可能喜欢举整数的例子,最好是能够多引导学生举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识更完善一点。

2 如何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性似乎还做得不够。比如在温度中,只是让个别学生上来拨一拨,如果能让学生每人都在纸温度计上先标一标,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么标的,再反馈,可能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第四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认识负数

新沂市棋盘小学王春茂

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数()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本节课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例1呈现用温度计显示的上海、南京、北京这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让学生初步理解零上4℃和零下4℃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习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法。例2通过海拔高度的直观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的,由此,让学生初步理解海拔8844米和海拔负155米的意义。接着教材描述了正负数的意义,并揭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然后教材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读写和认识,加深学生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通过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在新知的学习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能 1

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学习经验。

设计思路:

课始利用媒体将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天气预报呈现出来,使学生从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来初步感知负数,明确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先认识温度计为下面的认读温度计作好铺垫,在认读温度计时采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认读。对于正负数的读写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代替教师的讲授效果会更好。

教学正负数的意义及正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对一组数进行分类,从而揭示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正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的难点得到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媒体出示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谈话:老师还从天气预报节目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索、交流展示:

 

()认识温度计:

师:同学们认识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吗?(媒体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你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1)学生根据科学课上学过的温度计的知识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介绍

()教学例1

谈话:这是老师搜集的三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媒体出示:上海、南京、北京)

你能从温度计中看出这三个城市的温度各是多少摄氏度吗?

1、认读温度计:

1)仔细观察三个城市的温度计图、独立思考。

2)小组中交流这三个城市的温度各是多少,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指生汇报各城市的温度,展示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评议。(明确:一小格代表2℃

4)比较这三个城市的温度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谈话:上海是零上4摄氏度,而北京是零下4摄氏度,那么数学上是怎样记录这些温度的呢?

2、正负数的读写:

1)学生自学p1下面两行文字。要求:自学后展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写法和读法

2)学生展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写法和读法。师生共同评议。

3)学生小结正负数读写法,教师完成板书:

 

零上4摄氏度4℃

零下4摄氏度-4℃

4)根据板书,指生读,全班齐读正负数。

3、试一试:

1)学生看温度计,独立在书上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

2)小组中交流后指生展示自己的写法和读法。集体评议。

()教学例2

1、媒体出示例2图片,学生观察。

2、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表示一下这两个数据吗?

1)自己在纸上写一写读一读。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读法和写法。

3)指生展示,师生评议。

比海平面高88448844

比海平面低155-155

3、正数、负数的含义:

出示一组数:+4-419-11-7+88480-155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想一想在小组中交流。

1)小组讨论分法和理由。

2)小组代表汇报分法,师生评议。

预设1+419+8848

-4-11-7-155

0

预设2+419+88480

-4-11-7-155

3)教师揭示: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师生交流,优化分法:

引导:说说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哪种分法更恰当? 学生回答后小结:

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设1的分法更恰当)

4、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读一读独立完成分类后汇报。

2)练习一第3题。

学生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写好后同位互相读一读检查。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出赤道、北极、南极的温度后读一读,集体校对。

三、巩固提升:

1、练习一第1题。

先指名读一读图中的文字和数据,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的数据,并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图中的文字和数据,然后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一海平面,然后在全班交流。

3、练习一第4题。

学生各自连线,指名说结果,共同校正。

4、练习一第5题。

学生先读给同位听,再指名读。

追问:水结冰时的温度是正数还是负数?(进一步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指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像0℃以上和0℃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好多类似的现象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下节课我们将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学习。

第五篇: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1.游戏引入。

师:石头、剪子、布玩过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

生:玩游戏。

师:请同学们用你的表情来告诉我输赢的情况。

[评析]本节课从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新课:

一.从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1、引入实例。

师: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对学过的数熟悉吗? 生:熟悉。

师:那我现在说几件事,你能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好,请同学们准备好记录单,拿好笔。

师:(投影记录单):

先听要求: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呀,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咱们开始!

第一件事: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件事: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 最后一件事,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14元。 (生记录,师边说事,边巡视)

2.深化认识正、负数。

1)、交流学生的表格

从而引出:统一表示

2)、出示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的形式

交流这种的好处

3)认识正负数及其符号

二、了解正负数的数学史、感受数学文化(课件展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国家,早在2014千年的《九章算数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

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会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要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

三、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在接下来的时间,就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了解负数,认识负数,好不好?

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负数呀?(银行存折、扣分单、购物单??

1.出示城市天气预报,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重点感受“0”的意义

北京的温度是-5℃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

2、让学生来拨动温度计,再次感受正数、负数和0,并渗透负数的大小比较思想。

3、讨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看,所有的正数要和零比的话,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

讨论“0”的关系: “0”算正数,还是负数?

四、负数的应用

师: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那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填一填。

2.出示电梯按钮,问上五楼和地下二楼应按哪两个键?

五、探究升华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

(更多文章请关注www.91exam.org)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记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3193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在海平面以下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

五、全课小结

91考试网推荐访问其他文章: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学设计》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安全生产总结模板文章八..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