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经济论文材料八篇(最新版)
2021-09-02 02:30: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1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探讨-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过程复杂、涉及面广并且造价结果不确定,决定其审计具有专业技术性强、方法复杂、内容广泛和要求高等特征,相应也决定其风险客观存在并且风险较大。如何控制、规避、化解审计风险,是能否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权威的关键因素所在。

一、投资审计风险及其特征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

因此,投资审计风险是持续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时效性等特征。投资审计风险的特征,是由审计的本质、审计业务和工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投资审计风险的分类

由于建设工程和审计客体的复杂性以及审计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工程投资审计系统必然成为人为的、动态的、开放的、有效的系统,因此工程投资审计风险种类很多,按其风险来源可分为:

1.来自地方政府的风险。当前,虽然区县审计机关已全面实施省级审计机关人财物直管,但基层审计机关仍是当地政府的组成部门,并未完全独立。因此,在安排和实施审计项目,特别是投资审计项目时,或多或少会有来自地方政府的指令。同时,基层审计机关时常被成为项目管理单位,形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事实,造成审计风险。

2.来自业主的风险。由于业主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经济、法律责任不清或缺乏控制风险的能力,导致其往往不遵循客观规律,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严肃性,宏观管理不力,投资先天不足等。

3.来自承包商的风险。虽然承包商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以获取工程利润为目的,但有些承包商素质低,投标时不诚实,缺乏商业道德和合作诚意,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给工程投资审计制造陷阱、设置障碍。

4.来自监理的风险。监理作为第三方,受业主的委托,代表业主对施工质量、安全、造价和进度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但在现阶段,实际由于监理队伍不稳定,监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程监理活动并不能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也不能完全按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去进行,给投资审计带来了较高的风险。

5.来自勘察、设计单位的风险。勘察、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最关键的阶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道关。但往往由于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计过于保守或勘察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边施工边修改设计,造成返工等。

6.来自审计人员自身的风险。一是投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质及判断能力,能保持必要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如果审计人员经验不够或者责任心稍差,在审计过程中敷衍了事,就发现不了应发现的问题。二是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个别审计人员受种种利害关系的影响,不能坚持原则或故意不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致使违规、违纪行为或有关事项的真实状况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三是对外聘中介机构和外聘专业人员不能有效控制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在目前区县审计机关投资审计力量普遍较弱的情况下还很突出。

三、防控投资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强化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机关能否发挥监督职责作用的关键。我国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审计经费受被审计的财政部门的制约,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审计机关难以严格依法进行独立审计的体制基础。在审计机关审查政府投资支出时,审计机关处于既要审查政府又要听命于政府的两难境地,弱化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虽然当前已实施基层审计机关体制改革,对于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投资管理体制、审计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基层审计机关(包括省级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仍有依赖。相对而言,法国政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大。审计法院属于准司法机关,所有审计行为均按精密的司法程序办理,审计法官独立行使审计职权,独立决定该项审计的全过程。在最终判决审计报告时,采取以领导和成员权力相等为首要原则的集体裁决方式,有权出席的法官,无论其行政职务高低,一律享有同等的一票表决权,有效防止行政干预和主观随意性。我国可参照法国的审计体制,在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审计法院以强化审计的独立性。但从现实的考虑,强化投资审计的独立性,还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审投发〔201730号),做到尽职尽责,到位而不越位,坚持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不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管理活动。同时,充分解决基层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割断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在经费供应上的联系脐带,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2.建立投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投资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公众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消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上的不平等所导致的投资效率低下,投资风险潜在化等问题,从而对政府投资决策者、执行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投资信息的披露应充分有效,应贯穿项目决策、招投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和事后审计等全过程,重点在决策和审计阶段。

3.创新投资审计技术手段。受限于自身审计力量,基层审计机关一般采用购买社会中介服务的方式开展投资审计,机关+中介的模式虽然较好的解决了审计力量问题,但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管理风险。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项目库科学制订审计计划,规范操作流程实现审计程序化,预置事项实现审计标准化,实施留痕管理限制个人权力,运用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效率。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既能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又能防控审计风险。

4.培育审计业人力资本。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与这些技术领域相关的决策不仅对项目质量有重大影响,而且也会影响项目成本。在面对技术复杂的工程审计评价时,基层审计机关往往力不从心。这就要求审计机关通过存量盘活(强化在职审计人员培训)与优化增量(引进复合型技术人员)两条途径,来培训审计业人力资本,以适应审计业务技术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5.确立政府投资审计重点。为了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审计是极为重要的。

1)强化投资项目的资本审计。为强化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机制,我国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本金往往不能按照合理工期的要求及时到位,影响整体投资资金到位率的提高,使得建设项目不得不建建停停,造成边筹资、边设计、边施工。资本金到位率的严重滞后往往错过市场供求有利时机,难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必须强化对项目资本金的审计,防止因资金缺乏使项目在开工之前就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2)加强投资项目的概(预)算审计。要控制基本建设的造价,关键在于编制单位工程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因此,加强对工程概(预)算审计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工程概(预)算审计工作量大,一般采取抽查法进行审计,可挑选工程量大、造价高的单位工程重点抽查,以点带面,以求事半功倍。为使审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可在工程量大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分层抽样审查,对照样本问题,再以不同方法推断整体,以期达到预期审计目的。

投资审计风险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是从建设项目的确立开始即已产生的,并将伴随整个建设过程的,因此审计风险的防控需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需要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有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需要有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它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谭清泉)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2

关于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关于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始终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要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国办发(2008126号文件《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和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文件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加强银企合作和沟通,创新融资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破解融资难举措,积极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从六个方面尝试对环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思考:

一、整治金融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议政府牵头,督促人民银行下大力气建立全县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整合分散在银行、信用社、工商等部门的企业和个人诚信记录与信息,形成“一证通用”的企业信息评价体系;要利用专门的信息网和电视媒介定期公布“重合同守信用”中小企业、缺信用中小企业及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企业等名单,将那些毫无信用可言的中小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 公诸于众。通过限制这些企业,更好地支持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发展。

二、降低金融风险,建立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县级担保机构少,放贷比例低,合作银行少,放贷的规模还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要发挥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就必须完善和改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壮大担保基金规模,一方面通过吸收民间资本、骨干企业入股,鼓励和支持民间和行业协会牵头组建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另一方面县政府将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并将县直单位有关国有资产充入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使之做大做强,达到金融机构认可的条件,积极开展担保业务;要积极引入民营担保机构,壮大担保实力;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降低金融风险和培育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结合进行,切实把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工作做大做强。

三、扩大信贷规模,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执行促进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国办发〔2008126号文件规定“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要求,要积极建立相关实施办法和独立考核机制;金融机构要根据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对中小企业贷款应持积极的态度,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信贷政策,打破存贷比,允许“救急”“救穷”,鼓励对中小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和倾斜;国有银行应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增加信贷规模,合理划分审批权限,切实简化贷款程序;对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资信度较高的中小企业,要实行信贷倾斜。各金融机构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根据实际,推出适合县情的信贷品种,如开展订单、合同、生产线、仓单、机器设备、专利、林权、采矿权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业务,并千方百计地争取上级银行的理解支持。

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放开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目前,民间借贷和私募资本都是非法集资行为。建议对于民间主体进行的融资活动,不宜简单地禁止,而应加以规范,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在各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有利契机,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出资,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原则,尽快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同时,通过对融资主体信用度、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的监管,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大大促进民营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五、加强金融监管,全面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放贷工作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在开办新业务、核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事项上要适度倾斜;对进展缓慢和不作为的金融机构,要及时约见高管谈话;科学实施责任追究,对为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而导致贷款质量下降的,要相应免除相关人员问责。金融机构要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主动了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可支持的条件;对信誉好,前景较为乐观的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支持,以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已得到国家财政、税收或基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自筹部分资金的前提下,要发放配套贷款;要根据中小企业技术更新等发展需要,发放中长期技术改造贷款,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改能力;要积极开拓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不足、担保难找的问题;要提供不同的贷款品种,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达到银企双赢。

六、坚持政策引导,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要灵活运用财政扶持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壮大放贷规模;三是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规范、协调和引入力度,政府及其各部门不能一味地注重引进外商,多多益善,而应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入,对那些污染大或以炒地皮、套取贷款为目的的外商坚决拒之门外,力争引入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四是建立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实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新增额与政府奖励政策挂钩,对年度内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按1%奖励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与财政开户和帐户存量大小挂钩,按照财政间隙资金在各金融机构存量不低于10.5的大小确定放贷比例,并进行一季一考核,一季一调整,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提高对县内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3

治理导向审计评介-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治理导向审计评介

治理导向审计评介

要:后安然时代,伴随着公司舞弊案和审计失败的频繁发生,众多学者们开始探讨现有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以及技术手段,然后结合现有审计模式的弊端分析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优点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公司治理 导向 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是组织审计工作的方式、途径和方法,是配置审计资源、控制审计风险、规划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以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范式。【1】伴随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变迁。导向,即为审计的切入点。我国的审计模式根据导向的不同,大致经历了帐表导向模式、制度导向模式、传统风险导向模式、现代风险导向模式四个阶段。各个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

当前无论是学术界对于现代公司制度的研究,还是公司自身的相关工作都正围绕着治理(governance来安排和展开,如我们所熟知的内部控制、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代理权争夺、隧道效应防范等都是属于一般意义上治理的范畴。

那么,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理性主体中的一部分,他们如何在治理目标的约束下加入企业,是否将以治理为目标来监控其他契约的履行,接受何种一揽子的义务和利益,并且在治理的理念下审计程序中如何体现对治理目标的贯彻,都是值得并且可以研究的命题。这便是公司治理导向审计思想的起源。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数研究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在治理中的作用的发挥,强调审计是治理实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从审计工作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系统以治理为目标来安排和构建的文献还较少见到。从国内的情况看,车宣呈在其博士论文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治理导向审计。【2】这是目前关于治理导向审计方面的论文中最早,最全面的一篇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车宣呈做了如下一些研究(1)从契约角度入手,构建企业多元契约网络模型,由此发展了具有治理内涵的受托经济责任观,从而为深度解析治理和审计的天然联系、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石;(2)以确保实现企业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的全面治理为目标,提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观,并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框架,确立新的审计思维范式;(3)以治理导向审计观为指导拓展了新模式下内外部审计契约秩序内涵;(4)初步探索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体系;(5)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分别对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与审计契约缔结、公司治理水平与审计意见相关性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6)以全面治理目标为引导,对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内外部审计一体化的分工合作秩序予以统筹研究。随后的一些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车宣呈的研究基础之上。如蔡春等人2009年发表于《会计研究》上的关于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3】其理论依据、方法体系、技术手段等都是在车宣呈基础上的一些改进。张娟还特地对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做了研究。这些研究基本都是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入手,构建治理导向审计的基本模型,基于审计契是公司众多契约中重要契约的思想,将审计融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去,实现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笔者认为,任意一种模型的构建都要考虑其可行性与实用性。必须经过严格的讨论,由不同思想碰撞产生出火花,不断筛选,优胜劣汰,并且在实践中磨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都等待进一步商榷。

二、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简介

1、理论基础

2.1.1理论渊源。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经济责任,又称为受审责任、经管责任和财务责任,就是指在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的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即委责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即责任者)所形成的一种责任关系。责任者与委责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诸如法律、规章、合同、组织原则、习惯或者非正式的道德义务等。审计因受审责任的发生而发生,亦因受审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契约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理论早期的重要内容。由于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受托经济责任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深化,为了促使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导致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产生和不断完善。因此,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共同理论基础,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是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共同目标。

2.1.2审计环境———公司治理的发展。审计环境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审计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诉讼以及判决、法律、科学技术、相关利益群体、文化等因素。审计环境变化导致了审计目标的演变。其中,社会的需求对审计目标的确定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决定着审计目标的需求;审计自身的能力对审计目标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平衡作用,决定着审计目标的供给;法律、法庭判决以及会计团体制定的审计准则代表了相关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是审计目标明确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变迁,构成了治理导向审计产生的环境基础,成为了催生治理导向审计的根本动因。

2、方法体系

审计导向的不同,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治理导向审计模式在技术方法上既传承现有审计模式中的基本理念,也融合当前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程序,实现了技术和手段上的突破和创新。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立足点定位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评价的基础上,在审计时先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做出判断,从而决定审计的重点与程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将立足点定位于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在开展实质性审计前对公司各环节风险进行评价,从而指导审计的程序及其实施重点;治理导向审计模式则将立足点定位在公司治理评价之上,通过对治理状况的分析,据以识别审计重点与估算审计风险,进而实施基本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治理导向模式下的审计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1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体系

2.2.1治理状况分析。治理导向审计实施最大的要点就在于实施基本审计程序前的先导性治理状况分析。治理状况分析的基本环节包括治理目标确定、治理环节分解、治理水平测试、治理水平评价以及治理水平报告。首先,根据被审计客户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情况,辨认组织治理环境,确认其治理目标;其次,根据治理要求,将治理目标分解到公司内部各委托代理环节,对整个治理构架中每一层次的基本要求予以明确;最后,比照各治理因素的最佳治理标准,判断公司治理现状,并对治理结构现状进行测试,寻找各治理环节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及可操纵空间,从而确认治理水平,形成治理评价报告。治理评价报告作为治理导向审计阶段性成果将反馈给被审计客户,以帮助被审计客户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2.2.2审计重点识别与审计风险估算。审计重点识别与审计风险估算是将治理评价转换为具体审计实施的衔接过程。通过治理分析对各环节治理水平进行评价,识别治理风险,确定治理风险对经营活动和会计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设定审计重点环节,并结合治理水平按照风险模型估算审计风险,以帮助审计师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分派审计资源以及制定风险规避措施等。具体分三个方面测试各个环节治理水平的影响:行为动机(motivation)、行为可行性(feasibility)和行为后果(effect)(1)行为动机测试。即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是否有实施背离行为的动机;完善的治理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通过约束与激励来扼制代理人的背离动机。(2)行为可行性测试。如果有动机,在现有治理结构下背离行为是否能够实现;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杜绝背离行为的产生,实现自动纠错的功能。(3)行为后果测试。如果控制系统没能防止背离行为,其所产生的该背离行为后果对整体治理效果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这三方面的递进测试,可以分析组织各环节的治理水平对审计的影响,进而将治理信息分析分解到审计关注之中,审计师据以决定是否进入实施基本审计程序。

2.2.3实施基本审计程序。进入基本审计程序后,审计师将按照前两阶段的分析进行适当范围内的实质性测试,对确认的审计重点环节进行更严格的测试,根据实质性测试结果和取得的其他审计证据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或是否追加审计程序。

2.2.4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实施基本审计程序,汇总审计差异和调整意见,对被审计客户形成最终审计意见评判,签发审计报告。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要求披露治理评价信息,一方面可以对审计报告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减轻审计责任。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在审计程序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将基本审计程序建立在对治理的分析基础之上,对治理薄弱环节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在确定治理目标时关注了更多利益相关者在治理结构中的利益保护。因此,在审计要求上较之传统审计模式更加严格,审计控制的范围也更为全面。

3、技术手段

20世纪90年代公司治理概念提出以来,对公司治理评价的技术分析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人们虽然没能建立类似净现值公式那样精确的计量模型,但依据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在实践领域内,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以建立的。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组织和咨询机构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公司治理分析评价技术模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这些治理评价手段可以帮助审计师在实施基本审计程序前进行先导性治理分析,从而以治理为导向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三、评介

1、现有审计模式的局限性

3.1.1受托经济责任的权责利不明确

现有审计程序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审计委托者事项开展工作,法定审计中以识别财务报表公允性为目标,虽然曾经较普遍的使用了制度导向、风险导向等模式,在实质性审计前有了一定的前导性分析,但在对审计关系产生的根源——基础受托经济责任的权责利界定上仍然没提出分析要求,即没有提出对组织治理机制和构架分析的要求,自然在甄别治理问题上可能出现的对审计结论的影响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近来频出的由于治理失败导致的财务舞弊事件已经反映了这种问题。因此,在提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也就必然对审计程序的改进提出新的要求。

3.1.2独立审计独立性不强

第一,咨询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独立审计方面咨询服务在近20年来异军突起,咨询服务已经逐步在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前五大的咨询服务收入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15%上升至近年50%左右,1999年,国际前五大的管理咨询收入比例(会计审计业务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安达信18/70、普华永道35/45、安永34/43、德勤31/50、毕马威36/40,同年,美国前100位会计师事务所传统的会计审计业务总收入是9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而管理咨询业务总收入高达148.84美元,增长率达38%。目前有相当的研究表明咨询业务的扩张对独立审计人员承担的传统审计业务的审计独立性造成了影响,美国采取了限制的做法,我国目前尚没有法律上的限制,但确实在理论上提出的研究的命题。从契约的角度看,这两种基于完全不同类型的契约,传统审计业务契约是基于基础契约的约束而产生的契约关系,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员——被审计人是我们所熟知的三角形契约关系,而咨询服务是直线型的契约关系,即咨询委托人——审计人员。如果审计委托人与咨询委托人发生重叠,传统审计业务的审计契约应有的状态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发生串谋,尤其在国内目前存在不少购买审计意见的倾向时,审计契约如何缔结才能保证委托人利益?对以上问题的认识需要进行重新思考。

第二,审计契约模型异化。目前,多数的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规定的缔结独立审计契约的委托方都是股东大会或代表全体股东的董事会,但并没有具体规定到特定的主体或缺乏具体的供股东形式这一权利的机制,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往往预示着股份公司股权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都可能导致实际缔约方的异化。有些公司有明确要求董事会实质掌握这一权力,但董事会往往和控股股东、高管属同一利益集团,或者董事长就是总经理,最终,实际的审计师事务所委托方往往由高管人员或实质上掌握了公司经营权的控股股东充当,形成委托人人控制现象。

对于公司股权相对分散的股份公司而言,由于股东数量众多,各权比重较小,有股东大会投票决定选择审计师的方式,很容易被公司利用,很多股东怠于形式权利或放弃投票权,使得独立审计契约委托上异化为高管人员。无疑,这种情况导致合理的审计契约秩序的颠覆契约机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原理就在于三方独立监控的制衡作用,正常关系应当是三方关系,但由于基础契约关系异位,委托人

就是高管人员,而高管人员也正是基础契约中的被审计人,导致实质上的计契约形成了审计师——高管人员之间的双向契约关系(见图2)。高管人员聘请审计师,并且实际支付审计费用,审计师审计高管人员,在这中高管人员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显然审计无法再以第三人身份做出公正的判断,缺乏了与真正委托人的联系,审计师成了被审计方的利益代表。审计师与被审计方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决定了审计师与高管人员共谋出现的不可避免。

2异化的审计契约模型

2、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对策

3.2.1反馈审计意见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将治理评价报告反馈给公司,让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这项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有机的结合,避免了咨询业务带来的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问题。

3.2.2保持审计师独立性方面的建议

审计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审计师独立性的保障,现代审计要求的独立性不仅仅指审计师在委托方与被审计方之间保持独立,还指在具有不同利益目标的多元化委托方之间保持独立性,前者要求降低审计师与被审计方合谋造假的可能性,后者更是要求审计师在各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出于公正角度,不偏向任何一方。在前面的问题分析中我们也提到,目前突出的问题也表现在这两方面,审计师或者与高管人员合谋,或者与控股股东等共谋侵占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可以说,目前审计模式在契约缔结机制上的缺陷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本机制从契约缔结的源头上建立共同治理的平衡机制,使得各方利益代表在缔约权行使博弈中取得各方利益的平衡,防止审计师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偏向某个独享了审计契约缔约权的单一群体,确保审计师能够独立客观的履行审计功能,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应有的保证。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治理导向审计可以做如下方面的尝试:

第一,股东理事会制度(shareholdersboard of trusteesSBT)。由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代表共同成立独立于董事会的股东理事会专门负责选择、聘任和支付独立审计师报酬。该制度可以使股东共同行使权力,一定程度上遏制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师也可以更好的保持独立性发表审计意见,但是由于一方面中小股东往往缺乏监管动力,加之一股独大现象存在,监管效果依然有限,该制度可能最终还是会流于控股股东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股东理事会仍然只是股东间利益博弈的机制,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仍然无法参与,没能实现共同治理的目标。

第二,审计业务招标制度。将聘任独立审计师的权力集中到市场监管部门手中,如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由政府监管部门采用公开市场招聘方式来决定企业的独立审计师聘任。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与独立审计合谋,是独立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一定保证,并且集中的监管部门可以综合考虑各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保护更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但是该制度由于是强制的政府力量介入,监管者真正目标和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毕竟不一致,很容易产生监管者政绩追求和权力寻租的现象,独立审计之间的竞争可能会产生低球效应,这可能会影响审计质量,与该制度初衷相悖。同样类似的建议的有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审计聘用委员会(Independent Public Company Auditing Engagement Committee)。

第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FSI)。后安然时代,美国纽约大学罗恩(Joshua Ronen)教授提出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重新构建了审计委托机制,将保险公司纳入审计契约参与方,由保险公司聘任委托独立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审查,并支付审计费用,然后保险公司对出具的财务报表保险,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财务报表责任。由图3可见,传统的三方关系形成了四方关系,保险方介入委托方和审计是之间,割裂了委托方和审计师之间利益关系,也杜绝了可能形成的被审计方与审计师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了独立审计的彻底独立,并且保险公司出于安全角度,必定要求审计师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可以满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需要。但是这种制度建立的基础关键是保险公司的参与,保险公司的参与力度决定了制度建立的可能性,保险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度决定了该制度杜绝舞弊的有效性大小。并且新的参与人的引进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契约利益分配和责任承担问题,因此,其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条件尚待考证。

3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契约关系

第四,设立联合治理委员会。在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以实现共同治理作为目标,建议设立联合治理委员会(United Governance Committee)来负责审计师聘用、委托、解约和支付费用。该委员会的设立遵循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原则,促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行使委托缔约权。该委员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客户和供应商代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组成(如图4),持股超过一定比例的大股东直接指派各自代表参与,中小股东代表可以由独立董事代行其职,债权人代表由债务达到一定比例的债务人各自指定,小债权人也可以联合指定代表参与,大客户和主要供应商也有指定代表参与治理委员会的权力。行权方式采取会议制,由于审计师聘用、委托、解约和支付费用的等事宜并非日常性事务,因此完全可以采取会议制行使,虽然形式上类似于目前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但参与的人员构成上不同,故此,具有不同的效果。在我国,由于债权人中银行占有很大比重,发挥这些银行在治理审计中的作用将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行。

4多维立体契约关系网络模型

四、总结

科学有效的审计模式对于优化审计资源配置。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变迁。治理导向模式是一种关于审计模式的新的探索。任何一种模式都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讨论才能用于实践。关于治理导向模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治理导向审计模式表现出了其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我国的审计模式将会如何发展,有待以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继飞,田昆儒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内涵及运行机理分析 现代管理科学,2009,(10

[2]车宣呈 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3] 春,杨晓磊,刘更新关于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9,(02

[4] 现代公司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4

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探讨-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探讨

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探讨

2008年全球全融危机以来各国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美国的修德一弗兰克法案提出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赋予超越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利全面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自此金融消费保护成了各国极度关注的热点,金融消费者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13》的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使用全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自然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处于起步阶段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相关概念、理论生疏金融消费者保护效率较低用。金融消费者具有金融财产安全权、购买金融产品知情权金融产品自主选择权金融市场公平交 易权以及求偿权等基本金融权利。金融消费者保护要通过建立保护机制、健全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资受理处理机制、探索金融消费者金融非诉解决机制以及全融知识宣传和普及来使得金融消费者免受损害。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着监管错位、金融腐败、银行垄断经营和利率市场化等造成的现实挑战以此提升我国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银行业监管应把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首要目标、净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环境、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弥补金融消费 者司法保护缺陷等对策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属于政府管制理论范畴。其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发展与主流经济学思想、监管理念和金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经济管制必要性与有效性理论代表性学派理论包括市场失灵说金融脆弱说社会利益论等。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理论来说是社会利益论认为市场经济天然存在缺陷配置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政府金融监管可以通过对经济生活进行适度干预纠正或消除市场缺路。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市场资源配置最优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难以实现垄断和过度竞争与金融消费公平原则相悖导致市场失灵,为防止相关经济主体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的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强化监管消除价格歧视维护金融安全和优化资金配置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资产流动性缺乏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源道德风险过度投资政府担保过度借债经济波动等都是导致银行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政府通过以利率管制为核心的金融约束政策消除金融机构信息屏障有效实现信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全由机构稳建经营和金融体系安全。息息相关对信息的利用程度决定了交易收益。信息屏障直接导致委托代理关系扭曲金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银行垄断经营与暴利追逐最终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法律诉讼与行政监管孰重孰轻具有较强行政色彩的金融监管成本较低而效率更高。法律不完备所导致的监管失灵监管者能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拥有较大灵活性问。

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有效性理论来说是监管俘获论认为被监管者受利益驱动往往会运用各种方式或手段俘获监管者使被监管者沦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压力或监管腐败往往使监管偏离公共利益目标。在公共利益和特殊利益集团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公共利益仅仅反映了监管者主观意愿以满足多数人偏好为最终结果往往陷入了监管者利益最大化误区。

融入政府管制论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的精髓在于个人利益保护与社会利益论密不可分金融消费者诉求往往是市场失灵的代价资本道德约束彰显金融脆弱说的本质金融创新中新版庞氏骗局的层出不穷委托代理关系扭曲下霸王条款备受诟病信息屏障下利益冲突为何难以避免监管寻租金融约束、信息披露和公共选择等社会经济内生变量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内在联系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防止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侵害。

监管目标错位挑战公共利益论战后频发的金融危机表明美国政府监管价值取向偏离金融消费者保护沦为利益集团的寻租工具加剧了金融市场失灵导致了金融消费者利益严重受损。从行业管理演变而来的我国传统银行监管目标,主要侧重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重点监控银行机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明显不足,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银行垄断经营由来已久银行服务质量低下与霸王条款签行并存金融消费者权益备受侵害引起金融消费者强烈不满。由于金融监管制度设计过分强调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目标被严重。

金融腐败挑战监管俘获论。金融市场是典型的法律不完备市场直接导致金融消费者司法救助不足。美国是世界上金融监管体制最为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最全面的国家但金融消费者保护一直以来并未成为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从庞氏骗局到华尔街运动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与监管寻租密不可分里。面对资本的贪婪和人性的丑恶在正规金融过于强大草根金融夹缝求生的现状下面对物价波动压力。

社会资金循环梗阻挑战金融脆弱说。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我国长期存在金融压抑壁垒金融自由化步履维艰,民间借贷炒股炒楼炒金等投资活动活跃社会资金脱实入虚银行利润持续收窄信用风险持续累积银行体系脆弱性日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为国企。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我国采用的是总分支行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下级行对上级行隐瞒、慌报经营管理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上级行难以对各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监控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广大存款人对我国商业银行分支行的

银行垄断经营挑战委托代理说。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四家专业银行其垄断地位的形成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通过自由市场竞争而来而是通过行政方式设置而来的而且目前它们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80%以上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超过90%。同业业务,理财等金融产品不断发展金融业务链条在逐步拉长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上升。这种格局既反映了银行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反映了金融体系过于依赖银行业的缺陷。金融消费者与银行具有双向委托代理关系伴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人的情形十分普遍。产品风险外延化竞争同质化和服务低劣化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事件频发成为必然。

利率市场化挑战金融约束论。我国银行业是金融约束论的直接受益者通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国家注资、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融资国有专业银行华丽转身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据不完全统计剥离不良资产和国家注资超过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社会财富的一半。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确保了国有商银行的垄断地位严苛的利率管制使得我国存款利率长期低于竞争生均衡存突利差成力我国商业银行的首要利润来源,也造就了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2011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为1.04万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达36%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 49%的利润同比增长率银行业暴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金融约束与金融垄断相伴垄断必然限制竞争造成我国银行经营模式落后利润来源单一银行服务质量低劣,霸王条款盛行金融理财陷阱重重金融欺诈事件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利益备受侵蚀而无处申诉。伴随着金融国际化和一体化趋势以及金融约束的逐步放松银行业靠国家行政干预的垄断辉煌难以维系。银行业利润增长呈下降趋势影子银行进步泛滥银行业公司治理效率亟待提升各种风险挑战尚需面对强化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成为提高银行持续经营和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5

万达电影的战略转型与变革-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万达电影的战略转型与变革

万达电影的战略转型与变革

摘要:万达电影历经十数年的发展,已成为电影院线行业龙头。但这艘影业巨轮也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受着各种行业浪潮的冲击,不断调整船舵,寻找新的航向。本文将从宏观视角扫描万达电影所处行业的特点,对万达电影近年来的战略转型思路进行剖析,浅析其变革脉络。

关键词:万达电影 面临危局 战略转型 探索路径

一、万达电影的发展历程

万达电影的前身——万达院线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大连万达集团,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万达电影。

万达电影自诞生以来,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2010年,万达电影旗下影城总数达到71家,银幕达到共600块,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2012年,万达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公司,万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占有全球行业10%左右的市场份额,当年万达院线国内年度累计票房突破20亿大关,成为中国第一条年度票房突破20亿元的院线。2015年,万达电影在深圳登陆A股,成为中国院线第一股。

目前,万达电影形成了影院投资建设、院线电影发行、影院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等多业态发展模式。万达电影在中国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超过180个城市拥有直营影院516家,4571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262,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万达电影营业收入132亿元、其中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观影人次,均连续九年位列全国第一。

二、万达电影的危局

尽管万达电影依然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院线行业的龙头地位,但随着电影市场总体环境的变化,万达电影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外市场拓展遇阻

2012年,万达以31亿美元并购的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在经历了2013年到2016年的扭亏为盈后,由于AMC2016年、2017年接连并购了欧典院线、北欧院线和卡麦克院线三大欧美院线公司,交易和管理费用上涨,以及票价降低,利息和租金上涨等原因,AMC增收不增利。根据AMC近期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由于运营费用大幅增长,公司2017财年在营收增长将近六成的情况下未能盈利,未审计的净亏损高达4.87亿美元。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万达曾经引以为傲的海外资产正在变为负担。特别是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的美国传奇影业,虽然带来了《魔兽》《长城》等大片,但没有为万达电影板块带来提振,反而成为万达电影与万达影视重组的负担,目前已成为被剥离重组标的。

2、国内板块增速放缓

在国内院线板块,万达电影的营收的增速也在减缓。根据万达电影公布 2017 年度经营简报显示,2017 年营业收入 132 亿元,同比增长 18%。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是49%2016年是40%。从2016年的业绩年报可以看到,当年的营收高增长得益于万达院线在自建影城及并购影城力度,新增影城109家,银幕1007块,增速达39%。虽然,2017 年,万达院线新增影城115 家,银幕 1005 块,但是增速已经在渐缓,分别为 28.7%28.3%

除了依靠增加银幕的规模增加收入,非票房收入更是核心竞争力。除了依靠上座率,把观影的客流变成流量,赢得广告收入、会员收入等也是院线所努力的方向。相比票房收入的放缓,万达院线的非票房收入在2017年为 51 亿元,占营业收入 39%,同比增长 31%。这样得益于万达电影先后与博纳、CGV 等影投签订合作协议,获取合作方影城广告渠道资源。但是,高毛利率的非票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空间存在不确定性。

3、轻资产战略带来的转型阵痛

在万达集团2017年的工作总结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已经不再把快速持续做大文化产业作为主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万达集团的整体轻资产战略转型。万达影城在中国并不都是开在万达广场,有一半左右开在非万达物业里。除了数量的增加,衡量影院竞争力的数据则更要看单银幕的收入。以2016年为例,万达影城的单银幕票房为198.3万元,超过行业近一倍。这主要得益于万达院线渠道优势,自建影院单银幕盈利能力强。但有数据显示,到2017年,其单银幕产出增速低于市场增幅。这与万达不断进行的轻资产化有关,影院所依靠的地利红利正逐渐消失。

4、全产业链业务发展遇阻

一方面要面临院线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在内容制作一直是万达电影版图中比较薄弱的一块,万达电影体系在内容制作上缺乏上游产业链支撑,一直没有补齐短板。2009年成立万达影视传媒后,万达致力于打通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发展到2015年,万达影视迎来了巅峰,当年凭借《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寻龙诀》的大获成功,万达影视全年累计票房61.5亿元,收入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80%,同比增长36.1%,两项核心指标均位居国内民企第一。但到了2016年,几位核心高管离开万达后,万达影视后续的发展进入到乏善可陈的境地。在2016年、2017年,万达影视的表现平平。数据显示,万达影视2016年主出品的电影总票房只有18亿,位列所有公司第20位;五洲发行主发行的影片票房不到10亿,排名第12位。尤其是在当年暑期,万达主导的几部电影的总票房仅为1亿元左右,和一年前的夏天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2017年全年,万达影视全年主出品影片票房50亿,排名第8。早先定档2016年放映的《唐人街探案2》,延期到2018年春节档,虽然票房收入过33亿,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万达电影在内容制作上匮乏的现状。

三、万达电影积极探索转型路径

1、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深度联动

20182月,万达集团公告,阿里巴巴集团、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万达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万达集团仍为万达电影控股股东,持有48.09%的股份。

阿里入股万达电影后,将为阿里巴巴的文化娱乐产品和万达拥有的电影消费场景之间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此外,万达电影在网络院线、影剧联动、影游联动等方面均有布局,这些将为阿里巴巴大文娱业务板块创造了深度联动的可能性。

2、卖更多的爆米花,做大非票房业务

在万达电影2017年简报中,营业收入中非票房(包括影院食品、电影衍生品、会员费等以观众为消费主体的卖品)的部分已经占到了39%,同比增长 31%。而在2015年的年报中,万达电影甚至没有公布这项收入的占比。此前万达电影高层人士曾表示,希望万达院线的非票房收入达到50%。万达电影近年大力推动非票房收入,正是出于希望对营收、利润的快速提升。在增长逐渐乏力的局势下,高达50%的电影衍生品利润、高达80%的爆米花零售利润显得更加诱人。万达电影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将在保障终端市场份额不下降、影院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着重发展广告业务、授权与衍生商品等非票业务,做大收入规模,优化业务结构。

3、着眼线上,推出时光网络院线

2016年,万达电影全资并购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媒体及电商服务平台——时光网,解锁万达电影生态圈的线上平台领域。对万达电影来说,这是其作为一家传统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向一个平台型、科技型、生态型公司进一步转型的关键布局。万达院线与时光网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及业务整合,完成线上线下资源与平台的打通融合,为电影片商以及品牌客户开拓以上亿精准目标用户为基础的一站式营销宣传解决方案。

所谓的时光网络院线,就是基于双方优质的用户,万达院线与时光网资源互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拓宽观影场景,探索电影互联网发行新模式。未来所有的院线电影都可以在网络院线上发挥余热,并可能跟院线一样,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优质的网络大电影也可以直接走入万达电影院线,网络与院线的融合水到渠成。说白了就是网络大电影的付费模式

这背后的逻辑是:虽然线下影院的收入增速放缓,但线上网络的布局则刚刚开始。未来,万达院线跟时光网将通过线上线下资源与平台的打通融合、无缝链接,在电影整合营销领域共同发力,为片商和品牌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宣传营销及解决方案服务。

4、与万达影视重组,实现影剧联动、影游联动。

20177月,万达电影停牌收购万达文化集团子公司万达影视,资产重组后万达电影整正式拥有了完全上下游产业链的影视公司,在院线行业纵向整合的过程中,万达电影作为绝对龙头优势明显,其所打造的电影生态圈已初现其形。

游戏方面,万达早有布局,20174月,万达电影揭晓了旗下十三款全年游戏发行计划,强调自己布局各类型IP游戏孵化,打造游戏产业链。这十三款游戏IP涵盖了影视、动漫、体育等多个方面,包括《射雕英雄传》、《秦时明月》、《悬空城》等。

万达电影与万达影视的并购整合有利于构建电影IP全产业链生态圈,意义重大。从国际经验看,影视公司被大集团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万达影视出品的电影中如《唐人街探案》系列、《寻龙诀》等都有良好的票房及口碑,已初步具备孵化原创系列IP的能力,同时万达影视旗下电视剧和游戏发行业务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万达电影收购整合有利于拓展电影产业链上游,同时横向扩张到电视剧、游戏领域,对IP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有重要意义,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迪士尼

四、万达电影转型面临的难点

面对如此多的转型思路,万达电影是否能重回高速增长?目前来看,万达电影在各个方面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

1、引入战略投资者。本次引入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并不是万达电影在战略合作方面首次尝试。2016年,万达曾斥资230亿元美元收购了传奇影业,意欲提升万达在全球电影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但在不久前最新重组方案中,传奇影业已经被剥离,万达电影称原因系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由此可见,万达电影在与新的行业优势资源合作整合方面经验不足,仍有企业经营模式壁垒存在。

2、非票房收入情况。2017年万达电影营收中非票房占比已达39%,远远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北美发达市场的水平(35%左右)。卖饮料、爆米花、手办、会员等传统非票业务终究会有一个天花板体量,以目前实际统计来看,万达电影可能已非常接近,未来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3、时光网络院线。这是万达电影从2016年到2018年一直在强调的线上项目。2017年万达电影就曾公开表示年内会推出,但至今难产。主要的原因在于涉及到太多的视频技术、版权问题、盈利模式问题,这类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APP就能解决,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规划。然而,即使时光网络院线在2019年前上线,其处境也不容乐观,它将直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正面竞争,而这三者已牢牢占据着网络电影超过80%的市场份额,留给时光网络院线的机会和空间并不大。

4、与万达影视的资产重组。在停牌长达16个月之后,万达电影于201811月迎来复牌大跌,与此同时,万达电影与万达影视的新重组方案也与公众见面新方案显示,万达电影拟以106.51亿元的对价收购万达影视的96.8262%的股权。值得关注的是,106亿的重组对价相比较于早前372亿元来说已下调了266亿,标的估值缩水近70%。收购万达影视,可以说是万达电影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球第一电影生活生态圈战略的重要一环,重组完成后公司将达成渠道+内容模式,成为一家生态型公司。

而从万达电影自身来说,有很好的渠道和平台,需要做的是把内容和渠道进行整合,这条路任重道远。

五、结语

万达电影作为电影院线行业领军者,致力于为每年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影环境、领先的视听技术、优质的观影服务以及丰富多元的电影周边生活服务。现在万达电影正在进行由连锁电影放映终端向科技型、平台型、生态型公司的跨越转型;我们期待万达电影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影生活生态圈,为老百姓打造更加丰富的娱乐业态。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6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企业要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是根本,也是必由之路。转型升级,顾名思义,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资质向高资质升级,推动企业真正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加速企业发展。当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对此,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和思考,通过对较大规模的国家特级施工企业——******集团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总结摸索了一条适合***集团的发展之路。

一、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作为像******集团这样的较大规模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转型升级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承包商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这与其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各级发展理念、市场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行业发展态势、企业个体情况等息息相关。所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行业发展面临调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回归平稳发展状态,建筑企业主业面临规模收缩趋势,转向多元经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筑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面临调整和优化。对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土建总承包为中心,缩小其比例,努力向装饰装潢、市政公用、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起重设备安装、道路桥梁、钢结构、水利水电、餐饮服务业、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经营范围。

(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所占比重相当大,投资主体不到位,造成体制僵硬、机制不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对此,******集团自2008年改制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利用2-3年的时间将国有股逐步退出,使***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实体。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一些建筑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没有认清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工程承包能力明显偏弱,主业不精不强,专业优势不突出,技术创新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鉴于建筑业存在的这一弊端,******集团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在这期间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主业,做精做专辅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运营效率偏低。当前,一些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层队伍建设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者队伍偏弱,造成综合营运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一流建筑公司。面对这一薄弱环节,******集团自2008年改制后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强化源头管理,加强项目经理的培训,不断提高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善经营、懂管理的项目管理班子,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

二、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支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就必须转型升级,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眼前,着眼长远,以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精益化管理和三个创新,突出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技术创新。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各大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都在想方设法地发展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以及探索发展出路。对此,当下各企业,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都争先恐后地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而转型升级的首要因素是要坚持技术创新。

******集团通过多年的发展深刻感悟到: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就必须做好对技术的管理,现代高新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该公司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助力器作用,引领企业向强实力、快发展的目标迈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还应加强各部门、人员间的合作,将技术实现、组织创新、市场需求和制度环境等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进行集成创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创新网络。******集团积极面向市场需求,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并以科教部为中心,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网络。同时,主动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充分增强高、尖、新技术集成能力,提高高、大、难工程施工水平。

(二)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管理创新。

俗话说,管理见成效,管理出效益。对此,企业就要对管理不断进行创新,因为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的变革和改进,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要准确把握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方式、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经营机制等具体制度和形式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以创新制度建设,推进机制改革。

对此,******集团以改革为契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不断强化施工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抓手,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逐步挖掘企业效益的源泉,拓展企业信誉的窗口,稳住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

(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人本体制创新。

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对各类人才不拘一格的争夺将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大威胁,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坚持人本体制创新。

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项目经理、技术骨干和熟练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

******集团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做好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工作。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并以建立学习型企业为支撑,加大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尽快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搭建适合人才迅速成长的舞台,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不断创新人才体制,做到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职称看职称,通过竞争上岗将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任人唯贤、公平公开的用人环境和人人奋发、人尽其才的用人氛围。

三、精益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

推行精益化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建筑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精益化管理就是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给股东持久回报。

******集团自改制以来,先后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公司扶持制度、科技开发与成果创新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力求做到四化:一是业绩考核合理化。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考核评价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企业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更加注意调整结构和防控风险,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结合项目特点,不断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物资设备、责任成本、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以专业化施工、工厂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大幅度提升项目施工能力。三是成本管理责任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优化施工方案、核准工程数量、确定工料机运单价和工序承包单价、核定管理费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合理进行责任成本二次分解,划分责任中心,落实责任人员,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加强审计、财务、纪检监督检查,确保成本受控。在项目收尾阶段,要做好工程款结算,催收工程尾款,及时进行经济审计和考核兑现,完成销号工作,减少效益流失。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认真研究制定了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高层次的职工队伍。特别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把那些诚实可信、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经过艰苦环境锻炼,能够得到群众认可的干部选拔到经营管理者岗位上来,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竞争、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管理、科技攻关、市场经营、资本运营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综上所述,加快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三个创新理念,推行精益化管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7

关于大力培育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对策和建议-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关于大力培育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大力培育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对策和建议

培育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专题调研组

【内容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全市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竞争优势强的企业给予重点引导、扶持和服务,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力求通过制订和实施“***市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我市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 培育扶持 措施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培育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成长性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般在5年以上)具有持续利用资源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促进成长性中小企业不断做强做大,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振兴工业经济的一项有效举措,是加快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的有力保证。围绕如何更好更快地培育扶持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贡献,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服务,积极推动。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近50%,60%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就业都是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造的。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不够快,企业数量,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较少,至2011年底仅404家。因此,我市必须树立抓大企业就是抓龙头,抓小企业就是抓源头,抓成长性企业就是抓重头的工作思路,把培育成长性中小企业摆在突出位置,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认识,加速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是振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源泉所在、后劲所在、动力所在,加大引导支持和指导服务力度,把培育高质量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列入振兴工业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小企业部门工作的主要抓手。

二、制定成长性企业培育发展规划。建立优质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资源库,选拔30--50家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10000万元之间、符合我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导向,业主素质高、技术优势明显、行业竞争力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培育扶持对象,在各类项目申报、评选先进、融资担保、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求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新增销售产值超1亿元企业超30家以上,新增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争取5家以上企业进入国内同行业销售产值前三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省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5家以上。

三、加强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引导和培育。制定《***市成长性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办法》,开展成长性中小企业评定活动。按照企业发展状况、盈利水平、经济效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行业成长性以及企业质量管理、市场营销能力、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战略实施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企业社会责任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每年由市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推荐,选择确定重点培养企业和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和政策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优先安排成长性中小企业筛选、包装申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今后,国家、省扶持资金原则上投向入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资源库中的企业。市财政增加和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的市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要以补助资金或贷款贴息方式,重点用于支持培育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

四、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进技术装备,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水平,积极帮助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争取享受国家无偿拨款等资金扶持政策。

五、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通过阶段投资或跟进投资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导吸纳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5000万元以上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解决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问题;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落实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大力扶持培育信用担保机构,促进我市鼎盛、纪星、银信等10家融资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向金融部门推介,争取银行贷款和贷款信用担保的支持。在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中,增加把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作为重要指标,并加大权重25%以上;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积极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开展企业信用形象宣传,打造企业信用品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六、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年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设中小企业交流平台、公共技术创新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大初创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中小企业各方面人才,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的素质。为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管理创新、塑造品牌和人才培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优化我市成长性中小企业梯队结构,打造一支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后备军。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8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

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的思考

一、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情况

乡镇财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乡镇财政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开展财政监督、发展地方经济、维护政权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被认为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新形势下下,国家制定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支出与固定资产的投资等都会逐步增加,并形成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这对乡镇财政部门工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乡镇财政职能变化前情况

1、主要工作和精力用于收缴农业四税(农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2、对乡镇各单位的工资、公务费和项目资金等资金进行拨付和核销。

3、每年的预决算报告编制,向乡镇人民代大会报告并审议通过。

4、每年的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

5、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6、财政票据的管理。

7、其他县财政局和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

(二)乡镇财政职能变化后情况

1、主要工作和精力用于农民补贴工作,农民补贴主要有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乡镇财政部门随时都要有人做这项工作。

2、对乡镇各单位的工资录入软件并上报,公务费和项目资金进行用款申请、拨付、监督和核销。

3、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向乡镇人大主席报告并审议通过。

4、每年的总决算、部门决算、基本建设、部门决算分析报表的编制。

5、乡镇财政票据的申购和资金的解缴、拨付、监督和核销。

6、对乡镇各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

7、乡镇各单位经费的预算、录入软件并上报县财政局。

8、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的录入,并按时上报县财政局。

9、乡村债务的管理,每季度上报一次报表。

10、扶贫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开发、扶贫**房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主要是拨付资金、县级报账和工程管理。

11、国债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扩大内需资金和国债资金,主要是拨付资金、县级报账和工程管理。

12、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工作。

13、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主要有民政优抚对象补助,医疗救助、义务兵优待、五保户供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等,主要是资金的申请、拨付、核销工作。

14、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主要有人畜饮水、道路建设、抗旱、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主要是资金的申请、拨付、核销和工程管理工作。

15、负责村级资金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村委会人员工资、村民小组长补助、公务费的拨付和核算工作。

16、负责财经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执行,

17、协调税务部门完成每年的税收任务。

18、对乡镇各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的指导和培训。

19、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的管理。

20、乡镇各单位政府采购的审批。

21、对乡镇政府性债务进行动态管理。

22、财政信息编写上报工作。

23、完成县财政局、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主要有烤烟生产收购、义务教育、包村包组包户、征地拆迁、各种考核、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

二、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后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税分设造成乡镇财政职能弱化。其起因在于乡镇财税机构的分设,而造成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其一,乡镇财政在组织税收上很难协调。目前乡镇地税按区域设置,几个乡镇设一个地税分局,而财政是按乡镇设置的,一个乡镇设一个财政所。这种地税的“数乡镇一分局”同财政的“一乡镇一所”必然难以协调,并在管理上形成“条条”“块块”的矛盾。地税系统是“条条管理、垂直领导”(州级管理),在工作中有其自己的任务、方法和程序,很难与乡镇财政工作相结合。比如,乡镇财政收入计划同乡镇财政税收计划就很难衔接。地税可以根据各乡镇税收完成情况,将甲乡镇税收计划划入乙乡镇,总量上完成了税收计划,。使一些乡镇税收失真,乡镇财政收入计划落空,这是多年来困扰乡镇财政不能顺畅运行的一种顽症。

(二)支农惠农政策的增多,乡镇财政职能发生本质转变。乡镇财政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主要任务是“要钱”,一大批涉农税种由基层财政部门收缴,随着农村深化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发展与完善,取销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乡镇财政部门过去主要精力用于农税征收管理,如今,涉农税种的取消,耕、契两税划归地税部门征收,乡镇财政部门在计划体制下的“要钱”的职能基本全部被取消,但新的任务接踵而来,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支农资金都要落实到千家万户,这些工作主要靠乡镇财政部门来完成。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维护群众利益的送钱活动财政部门义不容辞。

(三)人少事多,乡镇财政运行十分困难。从1998年财税分家,财政职能发生重大转变,2000年的“零户统管”改革实行,到2006年的“乡财县管乡用”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还有农民补贴网的建设和运行,再到2009年的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任务的改革,当农民补贴就有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地震**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记得1998年仅农资综合补贴就下达了3次,汽车摩托车下乡更是使大的乡镇财政所变成门庭若市,有时专门一个人都办不完,乡镇财政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工作量比原来基本上增加了3倍,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乡镇财政所均设有所长、统管会计、资金会计、专款管理员、会计档案管理员、单位财务专管员、审核员、操作员、系统维护员、票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岗位。目前9个财政所仅有23人,最多的有5人,最少的只有2人,基本每所只有2人,最严重时一个财政所只有一个人工作,乡镇财政干部多年都处在高强度工作中,有些财政干部受不了苦都调离了财政部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的正常工作,财政资**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更谈不上对财政干部的保护。

(四)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滞后。由于各级财政的财力所限,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够,使过去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现在不再可能进行。而乡镇自己培训,由于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又难以解决,所以,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以及队伍的建设亟待关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管长远起作用的事。”因此,我们应当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理财方式的不断转变,乡(镇)财政要围绕服务“三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工作任务转变为契机,通过创建效能机关、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与管理,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创新凝聚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和热情奉献到服务于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要牢固树立创新、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通过制度创**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理财水平,积极沟通,主动协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式下的财政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增加人员,使乡镇财政走上正规化,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减轻乡镇财政干部的压力。

(二)实施“项目支农”,不当“过路财神”。税改后,如何发挥地方财政职能,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搞好“项目支农”,不当“过路财神”,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行“项目支农”,即“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随着规划行”,安排财政干部全程跟踪项目实施,提供资金监管和指导服务,严格按照“公示制、预拨制、报账制、责任追究制”的程序管好用好项目支农扶贫资金。财政部门把以农户为主的“三农”问题作为农村财政工作的重点,提出不当“过路财神”,利用发放惠农资金、项目支农指导、农民技能培训等机会,密切联系农民,履行好现代“财神爷”的新职能,为壮财**守好农村这块广阔阵地。

(三)在强化财政监督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近期国务院出台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完善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增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三是全面落实《会计法》,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厉查处和打击会计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巩固村账站管成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代管工作。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四)建好乡(镇)财政,充分发挥职能。当前,乡镇财政部门工作重心已由农税征收向“三农”政策落实和财政管理转移,乡镇财政还肩负着乡村财源建设相关工作职责,担子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因此,建好乡镇财政,发挥张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了。应该进一步明确基层财政所目前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制定本乡镇财政、地方税收预算并组织实施;二是负责辖区内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及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三是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财政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管理好乡村财务,积极化解乡村债务,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四是切实管理农民负担,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组织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财务检查监督工作。

四、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构成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无论农业税取消与否,乡镇财政的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仍然需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维护乡镇政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乡镇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乡镇政府的存在,就有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离不开财政。乡镇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抓”。乡镇政府既要负责政府机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又要担负本辖区内的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从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的发放,到农村烈、军属的优扶和五保户的供养,从各项涉农资金的兑现,到上面各级各部门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等,都要通过乡镇一一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这些宠大的资金必须在乡镇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因此,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在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关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乡镇政权运转,将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化解农村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离不开财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从繁重的农税征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农村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和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又将是一个新的矛盾焦点。过去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负担较重,大量的民工外出,导致大量的农田无人耕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涉农资金的发放导致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大量农民必将返乡种田,而水产养殖的蓬勃发展又使农田成为“香饽饽”。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将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焦点;二是村级债权债务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化解。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村级基础设施举债(如村级公路举债、农村通电举债等)、义务教育达标举债、上交乡镇税费举债等;村级债权主要包括外迁农户欠交的税费、农户欠交的一事一议等公益事业的筹资、农村特困户欠交税费以及部分承包人拖欠承包费等。这些债权债务若得不到妥善化解,势必影响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甚至危及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制度不严,帐务不清,村级财务和资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还需要财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乡镇财政。与城市相比,农村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住院存在较大困难;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烈军属、残疾人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在民生及“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因此,乡镇财政部门在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离不开乡镇财政。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必将成为“脱缰之马”,其使用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乡镇财政所在选择项目、落实扶持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会计个人工作总结优秀模..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