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材料八篇(word版)
2021-09-02 02:57: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1

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与思考-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市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中共***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第五课题组

【内容摘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广东省率先出台并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市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规划纲要》第一阶段目标进行对比,从中寻找出***市在推进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了深化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合作机制等项举措。

【关键词】公共基础服务 均等化 问题 对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具体化。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直接动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91211日广东省率先出台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全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全省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是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作用。

《规划纲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确定为两大类八项内容。一是基础服务类,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四项。二是基本保障类,包括生活保障(含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四项。

为了解我市在公共基础服务方面的现状,探索推进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对策,中共***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第五课题组的全体学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到南雄、***、仁化、始兴、武江区和市财政、教育、交通、卫生、文化、体育、统计等部门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公共基础服务方面的现状及比照《规划纲要》存在的差距,就进一步推进***市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2009***市公共基础服务的现状

2009年,***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5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0%。市本级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4.6亿元,其中教科文支出1.2亿元、占25.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24万元、占10.2%,社保、医疗卫生和创卫补助等支出6773万元,占14.63%,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共教育均等化现状

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提前一年完成普及全市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任务。全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4%、初三学生保留率95%2009年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3%。提前三年率先在全省东西北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毛入学率88%

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2009年年度教育经费投入24.52亿元,其中投入教育创强和校舍安全工程资金1.49亿元,撤并中小学79所,新增校园面积19.34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7.25万平方米,新增图书34.7万册,新建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功能室419间,新添电脑2986台、多媒体教学平台126套和校园网络37套;全市正在实施维修、重建的校舍有214栋,开工面积为40.44万平方米,占规划改造数的28.96%,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新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6所,目前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有189所,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45%

扎实推进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生借读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问题,2009年全市有3.21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入读公办学校。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2009年,市财政及时拨付兑现省安排的2046万元资金,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7.4万名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安排资金243.7万元,对市区低保家庭、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收书()杂费,解决市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读书难问题。

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2009年,全市已有乡镇中心幼儿园59所,占乡镇总数的62%。全市3-5周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4.3%。全市共有幼儿园359所,在园幼儿7.98万人。

积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大力实施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城镇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活动,带动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市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85个,受帮扶学校达105所,参与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学校有93所,全市参与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和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学校占义务教育完小以上学校总数的40%

中等职业(技校)教育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技校招生39695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市属技校招生增长达35.7%;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7951人,完成招生任务的105%;全市211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笫一。

2009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1

学校数(所)

新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增长(%

全日制高等学校

2

10092

29061

12.2

技工学校

14

39695

70000

25.0

其中:市属

6

16875

31395

35.7

中等职业学校

27

17951

53049

5.6

普通中学

168

71509

207329

-1.1

其中:高中

29

22482

65363

持平

初中

139

49027

141966

-1.2

小学

846

34067

217997

-7.3

()公共卫生均等化现状

卫生资源配置渐趋合理。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卫生监督所9个,妇幼保健院9个,慢性病防治站9个,中医院8个,中心血站、结核病、精神病、皮肤病防治机构和健康教育所各1个,医院、卫生院174个,床位1065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2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81人、注册护士4779人。每千常住人口有病床3.84张,卫技人员4.45人,执业(助理)医师1.71人,注册护士1.61人,均达到或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94个建制乡镇,设立乡镇卫生院114个,乡镇卫生院床位2021张,卫生人员32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53人,执业(助理)医师1115人,护士739人;全市各街道办事处均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床位140张,卫生人员2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3人,执业(助理)医师74人,护士74人。全市设置村卫生站1507个,卫生站覆盖率达99.4%,有乡村医生1573人,执业(助理)医师138人,注册护士21人,卫生员123人。

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增长较快。2009年全市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24.3亿万元。2009年中央、省下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费2432万元。一个以市城区为中心、县(市)、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经形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及周边人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居民健康建档率达51.7%,试点县仁化农村居民健康建档率达5%;药品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确立***县为实施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全市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5.3%。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84.78 %,农村改水受益率98.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71.46%

()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现状

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截止2009年,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广场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剧场、影剧院1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1万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6个,村(社区)文化室566个;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11个;建成农家书屋”105家。2009年全市到农村播放电影达5200多场。完成88个镇、 669 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65%。有6 个县(市、区)完成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有所改善。全市公共体育场馆35个,其中体育馆10个,大型田径场6个、全民健身广场8处、游泳场(池)8处,加上综合训练房等,共有体育场馆37处,占地面积累计513513平方米。有837个行政村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覆盖面达70.8%

***县为例,该县城乡文化服务机构全面覆盖。全县所有镇都建起基层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镇为支点、村为基点的三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有县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13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2008年,该县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满足城乡群众体育健身需要。该县(含学校)共有5400米标准田径场、26200米田径场、2个游泳场、2个保龄球馆、16个健身房、15000米健身路径、以及大、小型健身广场5个;各乡镇均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室等,并向全县60个村委配发全民健身篮球架各1套,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公共交通均等化现状

全面实现通村公路硬化。2008年,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广东省要求的镇通行政村公路建设的任务,并全面实现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面实现路面硬化。2009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10公里,为原计划的152.5%。目前,正着力推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及具有完善路网功能的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068公里,公路密度7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5公里,一级公路175公里,二级公路841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同比增加6%。航道里程698公里,其中通航维护里程386公里;泊位16个。

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全市90个乡镇已有89个通道路客运班车,通班车率为99%;开通班车的行政村892个,通班车率为80%。有农村客运车辆417辆、乡镇等级客运站15个、候车亭428个。完成乡村渡口改造14座,渡船改造53艘,渡改桥5座。到2010年,全市实现60%的乡镇有站、80%的村有亭和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95%的目标。

城乡运输能力逐渐增强。全市道路营运客、货运输车辆分别发展至1164辆、10525辆,拥有出租汽车1060辆,其中,市区出租车745辆。市中心区公交线路31条、公交车247辆。更新投放公交车86辆。全市拥有船舶726艘,其中普通货运船舶676艘、总载重28.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20.2%2009年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已达到7.29标台。

始兴县已列入农村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单位,该县共有行政村113个,计划于2010年完成所有行政村候车亭的建设任务。

二、对比分析

采用对比分析法,我们对***市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规划纲要》第一阶段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市在推进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

()《规划纲要》第一阶段(2009-2011年)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工作。重点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增加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四项基础服务以及对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四项基本保障方面的投入,坚持投入向农村倾斜、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间多层次、差别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基本公共服务加速覆盖广大居民。

()***市公共教育均等化与《规划纲要》目标的对比

表一:

《规划纲要》第一阶段目标

***市现状

目标

主要指标

实际情况

对比

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率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100%

达标

初中毛入学率100%

132.90%

达标

初三学生保留率98%

95%

-3.1% 

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不足及城镇大班额数量

达标

适龄残疾儿童入学97%以上

98.3%

达标

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100%

45%

-55%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88.00%

达标

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等

普通高中在校人数65363人,比重55.2%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53049人,比重44.80%

相差10.40%

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年招生数达到70万人,全日制在校生数达到200万人

41

11.3万人(含技校),高于全省平均数。

达标

打造现代教师队伍

形成学前和小学教师以专科为主、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本科为主且硕士占一定比例、高等学校新入职专任教师具备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新三级制专任教师学历和学位结构体系

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学历以上比例

71%

达标

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50.4%

达标

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91.7%

达标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100%

现有中小学1014个,实现校校通”302

30%

-70%

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情况

100%

达标

对比分析:

 

1.达标情况:

在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打造现代教师队伍的指标中,有9项达标,其中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明显高于全省的平均数。

2.存在差距:

在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上差距较大,仅完成指标45%;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实现校校通方面仅达到30%,距离目标任务差距很大。

()***市公共卫生均等化与《规划纲要》目标的对比

表二:

《规划纲要》目标

***市现状

目标

主要指标

实际情况

对比

 项目

数量(个)

覆盖率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站

1200

99.60%

达标

卫生院

89

94.70%

未达标

县级

医院

24

100.00%

达标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00.00%

达标

 

基本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制度

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

***县正在试点。2010年不少于60%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

 

未达标

 

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

农村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城市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达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传染病总发病率连续5年下降 

基本

达标 

城镇居民卫生知晓率>80% 

基本

达标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不低于20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15/

-5/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十七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

14.98/10

达标 

婴儿死亡率

 4.17‰

达标

城乡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6周岁

城乡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3岁 

未达标 

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

 全市免费检查可疑肺结核病人

7954人 

超标

完成

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1922

超标

完成

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

免疫规划四苗及乙肝疫苗覆盖率

 95.00%

达标

农村妇女孕前、怀孕早期补服叶酸比重

 7.90%

未达标

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

3374

完成计划任务

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

农村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水平

 20/

达标 

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受益率

223万人/98.30%

基本

达标 

无害化厕所覆盖率

 84.78%

未达标 

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第一、二针接种率

 64.64%

未达标 

职业病健康监护率达到85%以上

接近60%  

未达标

对比分析:

1.达标情况:

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有3项达标;在基本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制度的3项指标中,仅一项达标;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指标有5项达标;在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6项达标,其中在全市免费检查可疑肺结核病人和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两项中超额完成。

2.存在的差距:

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为94.70%,没有达到100%全覆盖指标;

在基本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如基本药物配备及使用率、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方面任务还很艰巨;

在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农村妇女孕前、怀孕早期补服叶酸的比重仅7.9%,差距巨大,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常规免疫第一、二针接种率以及职业病健康监护率等也都存在明显差距。

()***市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与《规划纲要》目标的对比(见表三)

表三:

《规划纲要》目标

***市现状

目标

主要指标

实际情况

对比就

免费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

城市十分钟文化圈

各类专业艺术团体

9

未达标

文化广场

12

农村十里文化圈

综合文化站

106

未达标

初步解决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问题

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覆盖率

94.65%

未达标

初步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

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县级文化馆拥有数量及覆盖率

11/100%

基本达标

博物馆拥有数量及覆盖率

9/90%

基本达标

公共图书馆拥有数量及覆盖率

9/90%

 

-10%

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数量及覆盖率

104/100%

达标

村文化室数量及覆盖率

566/48%

-52%

初步解决群众看电影难问题

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

全市完成农村电影

5200多场

 

 -64%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6 个县(市、区)完成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60%

-40%

公共体育服务

100%的社区建有1个以上的健身点(配有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小篮板等)

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

70.8%

 

-30%

对比分析:

1.达标情况:

在初步解决群众看书难方面,除村文化室覆盖率外,城镇图书、文化馆(室)数量及覆盖率基本达标。

2.存在的差距:

公共文化均等化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在免费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解决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解决群众看电影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及公共体育服务等5大项目标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农村文化室覆盖率、电影放映完成率相差一半以上。

()***市公共交通均等化与《规划纲要》目标的对比(见表四)

表四:

《规划纲要》目标

***市现状

目标

主要指标

实际情况

对比

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主体地位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

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7.29标台 

未达标

城市普通干线达到20公里/小时

公交承运速度比率

14公里/小时

未达标

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大于70%

公交站点

覆盖率

72%

达标

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提高到90%以上

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

94%

达标

基本完成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

行政村公路硬化覆盖率

100%

达标

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

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和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的目标

乡镇通班车率

99%

-1%

行政村

通班车率

80%

-20%

对比分析:

1.达标情况:

在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完成村村通公路硬化均已达到指标要求。

2.存在差距:

在拥有公交车比例、城市普通干线公交运行速度及行政村通班车率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农村行政村通班车率相差20%,差距十分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市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及公共交通四项基础性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基础性服务所涵盖的四方面看,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均等化程度较高,但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存在的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推行基本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城乡覆盖的基本公共卫生网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资源的配置和分布范围看,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差距还集中表现在城乡地区性的不均等,农村公共基础服务还很薄弱。如公共教育上,农村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数量、中小学信息化校校通普及率等都相差甚远;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农村妇女孕前、怀孕早期补服叶酸比重差距大,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也有较大差距。

()从与第一阶段目标差距的数值看,个别指标差距巨大,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农村妇女孕前、怀孕早期补服叶酸比重仅达到7.9%。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相差7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相差55%、村文化室数量及覆盖率相差52%、全市完成农村电影相差64%、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相差40%、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相差30%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正在实施的《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的举措,我们建议:

()深化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

争取中央、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不同要素重新核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财政不匹配,事权与财力不对称问题,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支持。

(1)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薄弱领域的投入,适当向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2)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逐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加快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实行缓解县镇()财政困难的帮扶政策,有效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模式。中央政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生态保护区、资源开发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政府间财力差异的调节力度;探索新的财政转移支付途径和方法,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审批制度、逐步缩小直至取消激励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总量的税收返还等。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合作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合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的有效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等形式,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交给市场主体履行,发挥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和效率优势;(2)继续发挥事业单位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在政事分开的前提下,发挥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和组织优势,独立承担那些不适合交由市场履行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有效供给;(3)发挥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尽快把那些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交给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通过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和引导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4)重新定位社区角色,充分发挥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使其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居民提供服务,成为某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供给者。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均衡作用,调整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推进地区间财政能力逐步实现均等化。

(1)争取省里进一步合理界定区域协调发展定位,推进区域错位发展;争取对生态文明、老工业城市扶持资金倾斜的政策,加快完善欠发达地区薄弱的基础设施;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总量,培育本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稳定财源,提高自身财政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的均等化。

主要参考材料: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

2.***市人民政府网》—<社会经济>栏目

3.***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维员:《***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自治县统计局:《******自治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迟福林:《起点——中国改革步入3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7年。

6.主要数据来源:

1】《2009***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统计局***调查队2010318日发布

感谢市财政局有关科室及***市《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起草组提供帮助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2

卷烟企业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管理-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卷烟企业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今年以来,毕节卷烟厂结合生产管理实际和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实际,创新形式和内容、方法和手段,启动廉洁风险识别工作,积极构建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从源头上制定预防和控制廉洁风险的管理措施,着力深化廉洁风险管理,扎实推进工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防范机制,努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一、构建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提出的背景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专项要求的需要

早在2004年,中纪委就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和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明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拓展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纪律保障。开展岗位廉洁风险识别、明确教育防范重点,是更加有效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需要,是更加有效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反腐倡廉工作防线前移、加强内部监管的需要。

(二)、化解重要管理部门廉洁风险的需要

近年来,卷烟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推进,在企业实施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以后,各个管理部门职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履职权限界定清楚,但重要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并没有随企业改革的推进而深入开展,导致各级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存在,而忽略履职行为中廉洁风险的存在。因此对权力运行中各种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进行识别,是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结合的重要手段,是超前化解重要管理部门廉洁风险的需要。

(三)、为企业健康发展进行保驾护航的需要

2008年,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根据中纪委反腐倡廉工作指导方针,制定了惩防体系建设5年《工作规划》。在实施《工作规划》的进程中,发现企业纪检监察教育防范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够突出,往往只是以工作会议、宣传舆论平台等形式开展普遍性的面上教育,重点和核心不甚明显。拓展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空间,创新廉洁风险预防的有效途径,构建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在新阶段和新形势下,对完善教育防范工作机制、促进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为企业健康发展进行驾护航的需要。

二、卷烟企业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的内涵和做法

毕节卷烟厂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的内涵是:把管理部门职能、职工岗位职责和反腐倡廉工作充分结合,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洁风险,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整合力量,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超前防范、关口前移,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洁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防止权力滥用。其主要做法有:

(一)、组织学习动员

制定出台《毕节卷烟厂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毕节卷烟厂廉洁风险识别工作实施方案》、《毕节卷烟厂廉洁风险等级评估办法》等三个工作文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利用半年的时间,集中开展好廉洁风险识别工作。各党支部、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动员部署,通过召开党员会、部门例会、班组会等形式,把学习三个工作文件与学习法纪法规、学习正反典型结合起来,进行思想发动,使全体职工明确廉洁风险识别工作的意义和要求,自觉参与此项工作,主动开展廉洁风险识别;把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纪律规定、有关制度和相关案例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帮助职工了解所行使权力的行为规范和廉洁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处置能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查风险、讲自律、尽职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廉洁风险识别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确定廉洁风险类别

围绕生产管理各个工作环节权力的规范和制约,结合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权限,紧扣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定五类廉洁风险

一是思想道德风险:指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软弱涣散,以权谋私等。

二是制度机制风险:指未能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三是岗位职责风险:指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任,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

四是业务流程风险:指由于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谨,自由裁量权大,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行为失误的因素。

五是外部环境风险:指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的潜规则,对正确履行权力、正确履行职能的干扰,以及个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不利影响等风险因素。

除此之外,针对领导干部,增设了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全、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风险和模糊地带(指制度空缺、职能界定不清、无法规制度依据事项等)风险。

(三)、规划廉洁风险点等级

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损失程度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结合管理权限,将廉洁风险点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风险点为三级,防范风险点为二级,重点风险点为一级。一级风险一般为中层以上干部岗位,与生产管理和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岗位,具有业务管辖权、项目审批权的岗位,从事人事、财务、物资、采购、基建等管理的岗位,以及最易出问题且影响重大的环节和事项;二级风险一般为具有一般生产管理、业务管辖等职能的岗位,项目管理、流程监管岗位,或具备一般业务、项目建议权以及一般人、财、物管理权的岗位,较易出问题且影响较大的环节和事项;三级风险为基本没有考核权、监管权和业务、项目管理权,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岗位,存在一般性廉洁风险的环节和事项。

(四)、明确风险点标准

按照风险类别定位,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频繁度和严重性,确定风险点标准。

1、思想道德风险标准。从缺乏民主意识,思想觉悟不高,干扰制度执行,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事业观、职业观、绩效观不正确等方面,界定了13条标准。例:

1)、缺乏民主意识,产生特权思想,一言堂,以我为中心。(二级)

2)、思想保守,理论水平低,不读书、不学习,不钻研业务,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没有一盘棋思想和大局意识;不服从领导,消极怠工,不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三级)

2)、制度机制风险标准。从领导和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部门核心职能的制度不健全,对制度订立、监督、检查执行不严谨,部门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界定了14条标准。例:

、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和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 ,造成本部门出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二级)

、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晰,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职工履职听之任之。(三级)

3)、岗位职责风险标准。从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乱作为、不作为,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知情不报,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不自觉接受监督等方面,界定了38条标准。例:

、违反部门职能规定,违规操作,乱作为,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二级)

、重大项目报批过程中,弄虚作假,篡改或授意篡改相关资料,骗取上级部门的批准。(一级)

4)、业务流程风险标准。从随意简化审批流程、自作主张、绕开关键节点等方面,界定了6条标准。例:

、不执行工作程序,自作主张,先斩后奏。(二级)

、在工作流程的进行过程中自我规划潜规则,收受好处费,可能造成不廉洁的行为发生。(一级)

5)、外部环境风险标准。从行为失范、八小时以外的个人生活不健康、亲属鼓动违法乱纪等方面,界定了5条标准。例:

、受到他人的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一级)

八小时以外的个人生活不健康、情趣不高尚。(三级)

6)、三重一大事项风险标准。凡领导干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违规行为,均界定为一级风险。拟定了6条标准:

、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未经集体研究,个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一级)

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领导审批,自行决策。(一级)

、为谋取私利,提供虚假材料,造成三重一大工作失误。(一级)

、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决策不公正、不公平。(一级)

、接受相关人员或单位吃请或各类礼金、礼券等,为相关人员或单位说情、打招呼,影响三重一大工作的公正性。(一级)

、其他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一级)

7)、模糊地带风险标准。凡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模糊地带风险,均界定为三级。拟定了5条标准。例:

、制度管理空缺,落实不到位。(三级)

、权力影响相对人办事结果。(三级)

(五)、自查、自评廉洁风险点

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多种方式,结合部门和岗位实际,对风险点进行自查,切实查找每项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廉洁风险的环节,重点排查履职不到位、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管理不严格等方面存在的廉洁风险点,结合工作职责权限,认真进行自评。

1、岗位自查自评

把管钱、管物、管人等部门列为重点岗位部门,经过排查梳理出10个重点岗位部门,每个人根据所在岗位特点,对照自身岗位职权、履行职责、执行制度情况,对工作职权行使的每个环节潜在的、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自我查找,确定岗位风险点,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部门自查自评

涉及重点岗位的每个人自查结束后,各部门分别组织职工认真讨论,针对人、财、物等重要岗位,根据工作实际,对照工作职能,对部门职能履行和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洁和监管风险进行自查,确定本部门的风险点后开展自评。

(六)、及时评估,全面防控

1、对风险点进行评估

在组织重要管理岗位人员开展廉洁风险点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按照抓住要点、科学客观,杜绝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对自查自评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进行归类梳理,综合各个风险类别,根据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履职权限,依据第4点明确的风险点标准,切实对部门、重要管理岗位自查自评的风险点进行评估,适合自身职能职责及权限环节的予以认定,不适合的予以剔除,遗漏的予以弥补,组织纪检监察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评审后确定各部门、各重要管理岗位最终风险等级。

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认真梳理部门、重要管理岗位自评的防范措施,对其适宜性进行论证,保留适宜部分,删减不适宜部分,查缺补漏,针对评估确定的廉洁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商,从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方面,依据纪律规定、规章制度、队伍管理措施,侧重于加强流程控制,完善管理措施、教育制度、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廉洁规定,逐项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控方法,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防范措施,对一级风险实施重点监控,对二级风险采取动态预防,对三级风险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廉洁风险清楚、监督重点突出、防范措施得力、各项制度有机衔接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1)、前期预防措施。主要从加强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层面主动做好防范,最大限度地从源头排除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隐患。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重要岗位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完善办事公开机制和廉政承诺制,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结合各个风险点的实际,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程序性文件,修订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健全的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机制遏制廉洁风险的发生。加大对热点、重点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或轮岗交流,防止廉洁风险发生。

2)、中期监控机制。通过对各岗位履职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落实廉政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实行民主评议中层干部制度,加强管理监督。

3)、后期处置办法。建立廉洁风险预警机制,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进行纠错和提醒,防止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变的腐败问题发生。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不按照规定落实廉洁风险防范措施的,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措施,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对整改不力,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规定,予以追究。

以人事管理之岗位职责风险防控为例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掌握廉洁风险变化情况,建立动态的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系统,及时调整确定各廉洁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创新手段,针对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重要工作领域,制定单独的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切实拓展从源头上防治不廉洁行为的工作渠道。

以工程投资中招投标工作环节为例(节选):

流程

所处节点

所涉对象及廉洁风险点

防控措施及责任主体

所涉

对象

廉洁风险点

防控措施

责任主体

招投标工作

确定项目实施方式

相关项目部门、项目经办人

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工厂招投标办公室根据《招标投标法》及相关规定,从项目性质、特点及投标人要求等出发,判断是否存在化整为零的情况,充分发挥管理、监督的职能,严格审批程序。

相关项目部门、项目经办人

……

三、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效果

(一)、明确了各部门、各重要管理岗位廉洁风险等级,监管目标更加明确

通过廉洁风险识别工作的有效开展,明确了17个工作部门、141个重要管理岗位的264名职工的廉洁风险等级。其中,一级风险部门10个,二级风险部门7个,一级风险岗位1719人次,二级风险岗位76147人次,三级风险岗位4899人次。按照是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存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工作要求,进一步促使监管目标更加明确。

(二)、切实探索出了源头治理的有益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控机制

实现了岗位廉洁风险动态管理,从源头上筑牢了各个生产管理部门和管钱、管物、管人等重要岗位廉洁风险防火墙,探索出了源头治理的有益模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整体防控措施和招投标活动、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重要工作环节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建立了适合卷烟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三)、健全了重点环节监管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意识

通在有力实施,进一步促使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了《毕节卷烟厂供应商管理制度》、《毕节卷烟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等5个工作制度,新建了《毕节卷烟厂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毕节卷烟厂中层管理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10个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了制度管理体系,优化了工作流程,理清了权力行使的关键节点,使各级管理人员明白了从业风险,不断增强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廉洁从业的责任感自觉性。

(四)、建立完善了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监管机制,不断推动决策更加民主

通过廉洁风险识别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完善了企业党委会、厂长办公会、投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议事规则、决策监管机制以及重要事项征求意见机制,修订完善了一套适合工厂生产管理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工厂廉洁从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了职工参与工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工厂重大决策更加民主。

毕节卷烟厂以促进廉洁从业为核心,探索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廉洁风险防控的新形式,构建廉洁风险识别工作体系,创新廉洁从业风险管理和防范手段,为企业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建立管控严密的预防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3

围绕“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法院党建工作-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4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

***银川市金凤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

***区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经过20多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水平已经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人口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日益突显,这就是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但象中国这么严重还很少见。正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部长顾宝昌在武汉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向记者所介绍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的国家,这也是人口结构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严重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措施力图扭转这一趋势。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也指出,要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之一。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于2010年将出生性别比降到正常水平的目标:要实现全国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

所谓性别比,说的是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国际上一般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性别比的情况反映今天处于生育期的青壮年的观念并将影响今天的儿童和明天的下一代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标志。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生育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在102107之间。这是由人类生殖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对这个数值的任何人为控制和改变,都会对人口的两性结构造成严重危害。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城镇为116.5、乡村为118.1,都远远高过国际惯例的比值。就全国而言,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新生婴儿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16.86100。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被看作是人口发展的一种生态失衡,性别比的长期失调将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它会影响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和长治久安。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巨大的国家里,婴儿出生性别比长时间持续升高,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人口结构失调等一系列人口社会问题和风险。为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制止人口性别比的继续升高,目前,我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都在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虽然是全国的一个小省区,但由于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较为宽松的人口政策,20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出生率为16.49‰,自然增长率为11.92‰,全国的仅为7.58‰。而出生人口性别比则相对较低。但是,经过20多年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出生率已有大幅度的下降,近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又出现了升高现象。特别是2000年以来,作为首府***市中心区的***区,出现了出生婴儿性别比迅速升高的情况。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引起了***区人口计生局和***市、自治区计生管理部门的重视。

故此,******区人口计生局根据***市计生委[2006]36号文件的精神,选择***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作为本年度的主要调研课题,邀请自治区人口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全面地了解情况、摸清问题,把握动态,为较好地控制和解决人口性别比的升高问题打下基础。

二、***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

(一)2000年以来***区人口基本状况

***区行政区划东起唐徕渠,西至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总面积289.8平方公里,地处***市的中心地带,辖丰登、良田两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铁东、东街5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辖区在册人口17.5,其中非农业人口14.2,农业人口3.4,城市化率达72%,实际居住人口19万左右。通过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区的人口出生率已从2000年的 13.93‰下降到20056月的11.10‰。但是,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却从2000年的105上升到2005年的117。为了准确把握这一情况,***区课题组首先根据计生统计资料,对***区以及整个自治区和首府***2000年以来不同年度不同孩次出生婴儿性别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根据***计生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5***回族自治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为107109109108110109,六年总体平均水平为108.67***回族自治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回族自治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就高于正常值域范围并呈逐年升高趋势;高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升高。从图1可以看出,六年来***一孩性别比比较正常,二孩和多孩性别比均超出正常值范围。而发展趋势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失调程度缓慢加深,而二孩与多孩出生性别比多年超出正常值逐步升高。

根据***2001—2005年人口计生报表数据,***首府***2000—2005年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6107111110108109。六年性别比平均水平为108.5

***市近六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市出生人口六年性别比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已达108.5),而且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趋势自2002年开始变化较大;二孩与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升高。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六年来一孩性别比基本围绕正常值上下波动,二孩和多孩性别比严重超出正常值范围,其中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1-122之间,而多孩性别比严重失衡,最高达到234

根据***区人口计生报表数据,***2000—20066月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5116117114113122117。六年平均水平为116.53***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比***全区六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86;比***市平均水平高出8.03

***区近六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与全区和全市相比,***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已出现明显的超常偏高现象,而这种现象的背后肯定存在人为干扰胎儿性别的情况。如不立即加以控制,就会形成日益严重和突出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口社会问题。

(二)2000年以来***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过程、特征分析

从以上图表和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是累积性失衡。自2001年以来,***区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就持续失衡。以2000年普查情况为基准,***0岁至6岁之间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相比,多出了大约7.4%以上。***区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除个别年份外,存在着第一孩次就失衡、而第二孩次以上失衡更加严重的情况。而******市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是高孩次失衡的结果。2000年以来***回族自治区、***市以及******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为了进一步分析***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区人口生育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2000***区人口出生率为13.93‰,以后***区人口出生率曲线下降。2001年,***区人口出生率为11.93‰2002年为11.11‰2003年为7.93‰2004年为10.7‰20056月人口出生率为11.10‰。六年来,***区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4‰以下,而且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性别比则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性别比虽然有两年产生回落现象,但总体上还是上升的。***区性别比的不断上升,是伴随每年出生率的下降而形成的递增趋势。据统计,2000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下降了2.83个百分点,而出生人口性别比却从105上升到1222005年新出生人口仅为1727人,但该年的出生性别比却为122。这就是说,与2000年相比,2005年新出生的人口数减少了128人,可出生性别比却上升了17

2000年以来******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出生率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还显示出,从2000年以来,******区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具有明显的时间、孩次、空间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特征

从时间上看,***区性别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自1984年起,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值域上限107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新生儿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虽然, ***区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现象比全国来得晚十多年,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的速度却非常之快,明显快于全区和全国的水平,失调程度也急剧从轻度到重度,其势头之猛可见一斑,以至于成为全市乃至全自治区性别比偏高的重灾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

2.孩次分布特征

从孩次上看,***区出生婴儿性别比从一孩到多孩的性别比均已失调,且随着孩次增加而明显升高。2000—2005年上半年,***区一孩性别比平均为114,二孩性别比平均为120.6,多孩性别比平均为193.2,这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同。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均表明,妇女生育的胎次越高,性别比也越高。《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报告中清楚地显示,2000年妇女第一胎的性别比为107.1,到了第二胎就上升为151.9,而到了第三胎则变为159.4。从中国总体情况看,二孩和多孩性别比是决定出生婴儿性别升高的主要因素。性别比随孩次的增加而升高,说明生育机会越少,人们对出生婴儿性别进行选择的愿望越强烈。

3.空间分布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区性别比升高表现出城乡全面升高,但乡镇比城市严重。******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根据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水平,***区可划分为乡镇和城市两类地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城市。2000年以来,***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首先表现为乡镇和城市都在迅速高攀的全面失衡;其次,乡镇出生婴儿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如在200210—20049月期间(是***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低的两年)***区城市的性别比平均为113、乡镇的性别比平均为115.5;丰登镇2003年出生婴儿性别竟高达148.4。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方出生婴儿性别比高于发达地方。而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什么高居全市之首,这与它的区位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做详细分析。

(三)对***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未来五年的趋势预测

根据***2000-2006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数据,我们计算出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年:2001:10.47,2002:0.86,2003:-2.56,2004:-0.87,2005:7.96,2006:-4.1;五年平均增长率为5.875%.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照此发展下去,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五年***区性别比将继续按此趋势升高:

62000—2006***区性别比增长率图示

因此,***区的性别比问题已到了亟待治理的程度。

二、造成***区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一)区位因素

***区的前身是***市的郊区。2003***市被定为***市的核心区域,并改名为***区。该区横跨城乡,有很大一部分属城乡结合部。区内人口构成复杂,既有原来就是城区的老城市人口,又有新开发为城市社区的封闭住宅小区的新城市人口,还有依然是农村社区的吊庄农民。特别是作为横跨城乡的区域,***区外来和流动人口较多,且人员构成复杂。另外,***区人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人口构成较年青,正处在生育旺盛期。据课题组的调查与分析,造成***区性别比升高的区位原因具体有三方面:一是吊庄移民社区的农民大多是从落后的山区迁移过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生育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男孩生育偏好十分强烈。从山区迁移到城市,他们的生育观念不可能很快改变,但B超技术可以帮助进行胎儿性别选择却很快为他们所了解并加以利用。这是导致***区内乡镇农村社区性别比崎高的原因。二是该区有大量新建高档住宅小区。这里住着许多有钱的工商户和企业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想把家产传给儿子愿望十分强烈。因而,也往往采取医学手段对胎儿性别进行选择。三是大量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就业不固定,生育行为隐秘,,生育行为较随意,难以管理和控制。可见,***区的区位特征是造成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客观原因之一。

(二)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是导致高出生性别比的根本原因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普遍认为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所导致的性别偏好,即决定生育时想要男孩还是想要女孩的选择所至。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出生性别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所致。而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的生育偏好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历史原因

历史上形成的以父权为核心的男婚女嫁的婚姻制度、以父系为主的传宗接代制度以及以男性为主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是造成重男轻女的生育偏好的历史原因。首先,在父权制框架内,男性与女性结婚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男性结婚不需要离开生长的家庭、家族和乡村,抚养的是自己的父母,而女性却要来到男方的家庭和居住的村庄,供养的是丈夫的父母。从夫居的制度安排,使得养女不能养老,养儿才能养老。应当看到,女儿的扶养父母权利是被剥夺的。正是女儿从夫居的制度使得女儿不能养老。这对于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农村地区来说,就不仅仅是重男轻女的观念问题,也不是农民素质低的问题,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问题。

其次,传宗接代是男孩偏好的另外一个主要动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在西方国家,只有贵族世家才保留着传宗接代的信念,而在中国,百家姓的每一家似乎都把传宗接代视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因此,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传宗接代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信仰。(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第121页)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绝户是最大的不幸。绝户不仅指的是没有后代,还特指没有儿子。对于中国汉族的家庭来说,女儿是不能传宗接代的,只有男孩才拥有这一特权。这是华夏父权制的另外一项制度安排,即由儿子继承财产、姓氏、声望,哪怕你是公主也不能继承,它的继承方式是父子轴,即按照父亲传递给儿子、儿子传递给孙子继承权力、地位、财产和姓氏的。而女儿是不能继承财产、姓氏和家族声望的。不管女性是贵族还是贫民,都必须遵从男性继承的制度安排。而继承父姓则意味着子女为父亲家庭所有,女人只是父子轴中的一个生育工具。对父权继承制恩格斯有着深刻的认识,恩格斯认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奴役同时发生的。父权制的建立是妇女最大的失败。父权制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安排,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社会中,生育男孩不但是现实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成为一个家庭能否得于延续、兴旺的重要特征,甚至成为一个家庭有无尊严、地位和道德的标志。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生育男孩偏好。这种以父姓制为特征的、具有传宗接代意义的单系偏重习俗,经过千百年来对人们婚姻家庭行为的濡染,可以说已经沉积和转化成了一种内存于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心理文化结构之中的文化基因,虽经剧烈的政治、经济变革,也很难会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人们对其子女的期望数量也相对减少,但对男孩的偏好却依然如故,未有大的改观。人们在希望生育较少孩子的同时,更注重家庭子女的性别结构。绝大多数家庭对子女性别的认识,依然受到传统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统治人们的头脑几千年,其影响至今仍然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种生育偏好对出生性别比所产生的影响在高出生率和多子女的年代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或者说还不足以对总体的出生性别比产生影响。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人口国情,中国人(主要是广大农民)的生育选择空间是狭小的,偏好男婴的生育意愿要得到满足,就通过必然选择性的人工流产等方法干预自然的性别结构,导致出生性别比的偏高。可以说,性别比偏高现象是过于强烈的性别偏好和过于狭小的生育选择空间互相冲突和挤压最终通过瞒、漏报行为“B超行为而形成的结果。

为进一步探析成因,本课题研究人员与***区人口计生局对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进行了访谈调查,重点对3个行政村45岁以下纯从事农业的已婚育龄妇女和多孩的父亲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证明:

农村妇女基本上已树立了减少数量的生育观念,尤其是30岁以上的夫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30多年计划生育的宣传引导和国际新型生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代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数量的追求,已由多子多福转向少生优生。当问及在不考虑政策因素时,您认为最理想的子女数是多少时,回答二个孩子的占83.12%,一个孩子的占15%,三个孩子的仅为1.88%;但从生育观念的另一方面看,传宗接代、偏好男性的生育观仍无多大变化。当问及性别选择时,回答至少生一个男孩的占总数98.18%;当问及为什么非的要男孩时,农民们的回答是:家里需要有顶门立户的男人,或者是为了养儿防老。其中***区兴源村最为突出,在调查对象中,仅有一位生了一个女孩的29岁青年妇女对生男生女无所谓,认为女孩也需要培养成材。由此可见,农村生育数量虽然在减少,而性别偏好转变滞后必然导致性别选择,而且性别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夫妇双方。

2.现实原因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是维持传统生育观念和男性偏好的客观原因。如果我们对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做客观分析,导致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客观因素还是由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生产仍然依靠体力劳动为主,因此男性仍是家庭主要劳力,外出打工也是男性为多,且收入高于女性,所以现实生活中男性仍是家庭经济的支柱和核心。另外,农村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养老仍以家庭和儿子为主,因而在大部分农民看来,生育男孩不仅可以养儿防老,现阶段也可大量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在我们的调查中,对生男孩原因回答是:家庭劳动力需求和养儿防老两项分别占90%以上。此外,当前社会中宗族宗派性别歧视也客观存在,社会环境对男孩选择也有一定影响。课题组成员在吊庄与农民交谈时,其中有二位农民的谈话给人感触很深,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他反问:“你说女孩晚上能到地里淌水吗?”另外一位农民更是风趣地说:“生三个儿子,我就胜似一个派出所长。调查证实,现实中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有女无男户家庭实际困难很多,而政策规定的微薄奖励往往还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群众普遍反映,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但只有行政要求,鼓励政策跟不上,这就使得本来社会地位较低的生女孩家庭更易受别人歧视,因此只得想方设法再生一个男孩。儿子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特别是对家庭养老的贡献有着女儿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广泛呼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过去十年进展非常有限。生男生女事实上不一样,导致农村传统上非常强烈的性别偏好得以保持并累积;***区出生婴儿性别比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经济社会发展越落后的地区,人们的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愈落后,对男孩的生育偏好越强烈。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低,决定了男性在农业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另外,近年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而在农村由于社会保障水平低,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仍是非常现实的需要。这必然导致人们想生男孩的强烈愿望。因此,在这些地区非法送养、遗弃女婴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群众生育女婴后甚至瞒报或谎报为男婴,以麻痹周围群众的警惕性,为超生创造条件。根据***2000年以来的计生统计年度报表分析可以看出,在生育意愿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一般不刻意追求生男孩;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人们,比较注重生男孩。尤其第一胎是女孩的,第二胎都设法要男孩。由于***多年实行的是一、二、三的生育政策,农村的高生育率暂时掩盖了性别比的严重失衡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日益严格,生育机会的减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就日益突出和显露。

2)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歧视女性,侵害女性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造成男性偏好的客观原因。对越来越严重的男女失衡,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思想影响或某一种原因。我们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第一代人,尽管那时的传统观念比现在要强大的多,很多人尤其是老人难以接受。但因为那时我们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对孩子们将来的前途不担心,大家也就不是很在意生男生女。可近几年的情况和那时有了很大不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社会为了促进和实现男女平等而采取的对女性的许多特殊保护政策和制度逐渐失效,而适应市场经济的男女平等制度和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在表面看起来绝对平等的市场竞争面前,广大女性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素质和能力的缺失和弱势,无情凸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女性就业机会大大低于男性的现实,让人们不可能不为孩子和自己的将来做更为现实的考虑。生个男孩,不但将来孩子自己就业要容易一些,父母的生活也会有指望。应当说这也是促使人们更愿意选择生男孩的现实原因之一。

2004822日在北京召开的妇女代表大会上,妇女代表们指出,在出生性别比急速攀升的轨迹上,直接暴露出的与男女平衡的社会生育理性存在冲突的重男轻女的个体生育理性,根植于妇女生存、发展条件与男子未能等同的现实土壤,实质是妇女社会地位偏低、权益维护尚欠使然,是男女平等实现程度不够的反映。相对男子,在经济生活方面,妇女的资源获取机会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权益保障仍普遍显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决策权的参与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受制仍较大。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自然会延伸至妇女在现实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总之,传宗接代的宗祧观念、单系(男性)重的继嗣制度、农业劳动对于体力的依赖以及养儿防老的现实需要,还有现实中依然存在的男女不平等、歧视女性的行为,这些因素的合力是造成人们生育性别偏好的基本原因。

(三)B超和人流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是性别选择的技术因素

1980年以前农村婴儿性别选择的主要手段是弃溺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B超和人流技术为性别选择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受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空间的驱使,利用B超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现象在不少地方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企业职工医院,以为孕妇检查胎位的名义为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尽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医生告诉家属鉴定胎儿的性别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一些医生还是以暗示的办法间接告诉孩子的性别。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医生说是男孩,那一定是男孩,如果说是看不清,那很有可能是女孩。往往医生的一个眼神或者手势,孕妇就心领神会。本课题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利用B超进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已经严重蔓延,且有五大变化:一是由隐蔽变为半公开;二是由坐等上门变为上门服务;三是鉴定怀孕时间由16周以上缩短为13-14;四是价格由每例200元降至最低15;五是由本地小范围变为跨区域大范围作业,人流的新技术也发展很快。在我们的调查访谈中,回答怀孕期间做过B超检查的占83%,其中在乡医院和外地做的占检查人数的76%。另有专家研究表明:11%的妇女有过女婴选择性人工流产的经历。另外,通过对2000年以来抱养、终止妊娠和死亡婴儿的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女婴多于男婴。这些足以说明非正常死亡的婴儿和终止妊娠的胎儿女性大大高于男性。虽然我国的《母婴保护法》和《人口计划生育法》都明确规定严禁进行胎儿性别诊断,但由于操作方便,不易监管和取证困难,这两项法律的威慑效果实际有限。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的违法者,我国法律未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只罚款不坐牢,对医生本身没有太大的压力。故非法测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妊娠的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以上情况都说明,B超鉴定和终止妊娠新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性别选择提供了极大方便。这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证实:一是随着出生人口孩次的升高,性别比呈畸型猛升,这已由五普数据充分证明;二是B超鉴定技术的快速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被农村育龄群众广泛认知,对此,根据调查,84%的妇女知道B超性别鉴定技术。因此,如何监管B超在鉴定胎儿性别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制止性别比升高的当务之急。

(四)管理上的乏力和疏漏为性别选择留有空间

首先,根据课题组的调研,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虽然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但未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在计生部门的人口发展规划、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及各级领导的工作考核中都没有性别比的内容,这必然造成实际工作中的不够重视。在计生部门的工作中,除偶然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与性别比问题有关,日常的大量工作都不涉及这个问题。其次,出生婴儿性别比孩次分布特征说明,相关部门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选择的行为监管不力。一是基层干部对中晚期孕产妇监管的不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仅限于常规的孕情检测和现孕人数及出生统计,而对于现孕妇女尤其是中晚期孕妇,缺乏跟踪服务,为孕产妇选择性终止妊娠提供了条件。二是医疗卫生系统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检测的行为监管不力。先进的医学检测手段和某些从医人员的不法行为,为已婚夫妇作选择性生育大开了方便之门。据农村某些群众反映,当地大多数生育二孩的妇女在进行B超检测时,如果知道是女婴,马上就作了引、流产手术。计划生育管理涉及到每家每户,性别选择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又是涉及多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整套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和孕情检测的技术和经验,但是由于一些基层缺乏经费,工作管理不到位,因而也就存在一些疏漏之处,B超、分娩和流产药物管理方面,由于市场机制和法制不健全,农村缺乏管理机构和懂业务的人员,加之部门之间配合协调难,跨行政区域协调更难,这些都给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也就给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留有大幅空间,这也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之一。这说明,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选择是造成出生婴儿性别偏高的重要因素。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危害

首先,是对女性人权的严重损害。在高性别比的背后,是无数的女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最可悲、最残酷的现实,是对妇女、女童人权的严重剥夺和损害。另外,有害于女孩的健康成长。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必然使一些女孩失去应有的父爱、母爱和亲情,生活在低人一等的阴影中,从而使她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和郁郁寡欢。

其次,有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和稳固。庞大的过剩男子大军将带来婚姻市场的供需失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博士张冀预测,在未来10年,有8%的男性将找不到老婆。这被社会学家们称为婚姻性别挤压。有婚姻专家认为,来自婚姻市场的超高压,倾向于带来更多的恶性竞争。在泛商品观念下,性别比失常意味着性犯罪增长、婚外恋、离婚率、男同性恋者增多。而且,政府屡禁不止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将加剧,更多金元婚姻将出现,^色 情业也会遏制不住地发展起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除了造成最直接、最明显的婚姻问题外,还将造成诸如对离婚人口比例的影响、单身家庭增多以及由于婚姻市场的挤压、竞争造成婚姻劫贫济富现象对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会导致贫困地区的光棍村越来越多。

其三,有害于社会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不稳定社会就不可能稳定。单身族的壮大,必将带来性犯罪、拐卖妇女等案件的发生以及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行为的产生。

其四,有害于低生育水平的巩固。性别比失调必然导致非婚生育、婚外生育和重新组合家庭中的超孕超生,引起生育的无计划性,使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受到威胁。

六、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课题组认为,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和控制,20年以后男女青年的性别失衡现象将不可避免,且数量庞大,涉及面广,必将造成众多家庭和社会的不安定。如果再作更深层面的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的不断发生,本来紧缺的女性青年必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越生越穷的局面再加上严重的男女失衡,更会加重贫困地区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不同于任何社会经济工作,一旦错过时机就无法弥补。可见,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当引起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对策建议

1.各级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性别比失衡问题,将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纳入人口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之中,以便促使日常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象控制生育率一样控制性别比升高。

首先,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控制性别比升高问题的重要性。要在人口与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中,制定明确的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目标和内容,以此成为检查、考核人口与计生的重要依据。其次,要认真做好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监测与通报工作。计生部门要健全落实孕情月报制度。计生、卫生部门要重点做好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生育服务证的发放管理及节育措施情况的监测工作,并对其孕情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做好优生监测、查孕、按期随访等工作,防止任何环节上的疏漏。第三,要建立健全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规章制度。当务之急是要重点抓好B超登记制度、B超使用监管制度、孕情跟踪服务制度、流引产登记制度、终止妊娠药物管理制度、终止妊娠审查制度、举报有奖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防控机制。

2.用加大物质奖励和政策推动为主的激励机制, 引导人们从根本上转变生育观念,树立生育男女都一样的婚育新风。

解决性别比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不能用单一的控制生育数量调整的简单化方式解决,要依靠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独()女户加大物质奖励,并优先解决其家庭的社会保障和养老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我党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多部门配合,从就学、就业、就医、扶持生产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切切实实在全社会提高妇女和女孩家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形成崇尚女性的一代新风。这样就会加快人们偏好男性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性别偏好消除了,出生人口的数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入手:

1)深入持久地宣传新型生育文化。当传统生育文化与新型生育文化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相冲突时,文化的继承性加之利益的驱动,使传统生育文化十分顽固地存在着。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性别偏好根深蒂固地不会自动退出,它构成了中国农村家庭生育需求的非经济根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新生育文化去逐步替代那些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不可替代的东西,是一场长期的硬仗(朱楚珠、李树茁等,1999)。因此,必须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目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正是传播新型生育文化的良好载体,要借此机会大力宣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文化,使老年人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中年人的婚育观念进一步更新,青年人的新型生育文化观念得到强化。而且要将这一宣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若干年甚至若干代人的努力,新型生育文化会遍布中国大地、深入人心的。

2)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障。如果社会的发展不能改变农民的生活世界,则更新其生育观念的愿望就只是一厢情愿。因此,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农民的切实困难和疾苦。要以对计划生育事业和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好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首先,要认清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障对于执行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其次,还要摸清这些农户因实行计划生育而产生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进而,探索出实行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障的最佳方式。在此基础上,寻求集资和投资的可行之路,真正把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使广大的农村计划生育群众不因实行计划生育而陷入生活困境,而因实行计划生育而老有所养、老有福享。

3)大力提倡和推广招赘婚姻模式。诸位学者对婚嫁模式影响农民性别偏好的调查研究结果证实,招赘婚嫁模式能提高女孩的养老价值和传宗接代价值,还可淡化农村的宗族观念。因此,在农村凭借实行婚嫁模式变革、推行招赘婚姻来降低农民的性别偏好,使人口出生率下降,达到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的目的是可行的。但这并不是要求每家每户都招赘,而是只要招赘婚姻在一个地区达到一定比例(大约20%),在当地形成风俗以后,那里的广大农村育龄群众,不论其婚居形式是否是招赘,都会降低性别偏好的强度,不再为生儿子而超生抢生(严梅福、毛菊元等,1999)。当然,婚嫁模式的变革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索出适用于本地区的特色之路。具体包括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和执行便于上门女婿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多部门团结协作全力支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倡导力度,以及举行男到女家集体婚礼等等。

4)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务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而开展的专项活动,***区已被列为全国32个试点县区之一。这项行动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效载体和得力抓手。开展这项行动为***区治理解决性别比升高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区要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个平台,解决好性别比升高问题。首先,要根据上级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标、任务、步骤和措施等,保证此项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不走形式和过场。其次,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通过抓宣传、抓特色、抓网络建设,全面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发挥各级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的宣传教育功能。组织各级干部开展面对面的宣传访谈活动,以制作发放宣传品,建设广告宣传画、标语牌、宣传栏和生育文化长廊街(巷)(示范基地),开设广播电视栏目和“***区人口信息网等形式,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观念,宣传有关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妇女保健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的重要性;宣传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和特点;宣传男到女家落户女儿也是传后人女儿也能养老等新风尚;挖掘和培植少生快富奔小康男到女家落户女子成才巾帼建功等先进典型;通过专题报道、图片展、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宣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关规定,宣传打击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引产的案件。第三,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实施优先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利益导向机制和实施一系列优先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只有女孩的家庭,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享受集体福利、划分宅基地、就业、子女入学、升学、缴纳学费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优先优惠,真正使所有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纯女户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体现出养女也能防老。这样,才能逐步改变人们生育上的男孩偏好,真正树立起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型生育观。总之,要真正做到关爱女孩,就要让应该出生的女婴顺利问世,让已经出生的女婴在今后的一生中能够享有基本权利和福祉。

3.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各方面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造成人们生育观上的重男轻女,根本原因是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生育观念,就必须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状况。这就需要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各方面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要努力将男女之间在法律上的平等变成事实上的平等,赋予妇女与男性同样的权力和机会,改变产生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不断改善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重男轻女、歧视女性的生育观念的土壤。

4.大力加强对使用B超鉴定婴儿性别等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

要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目前至少要做到严格控制B超和人工终止妊娠技术的使用,要加强法律惩治力度,要按照国家、区、市关于禁止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有关规定,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具体要做到:

1)加强B超、染色体检测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禁止个人和私人诊所购买使用B超机、禁止任何个人和机构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对批准使用B超和实施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须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并有两名以上医生同时在场签名,准确真实记录检查结果。实施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的,报人口计生局审批。到指定机构施行,实施机构应查验、登记、保存有关证明和手续。***区使用B超机和实施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由***区计划生育、卫生部门联合报***区政府批准,经批准实施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机构的一律实行凭证施行,完整记录和按月上报三项制度。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证制度,禁止未经许可的机构和个人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违反规定者,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处罚。

2)建立责任追究制。按***区政府有关规定,辖区卫生系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同政府签订B超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责任状,年初签订,年终考核。违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的一律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违规1例的,单位主要领导黄牌警告,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开除处分;违规2例的,单位主要领导免职处理。

3)做好终止妊娠药品管理。终止妊娠药品仅限于获准施行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禁止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将终止妊娠药品向未经获准施行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个人销售,市场药店禁止销售终止妊娠药品。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4)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和遗弃、溺杀女婴及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成立公安和计划生育、卫生、工商、民政等部门组织的联合整治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检查,组织打击行动,对违纪违规的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此才可望对非法测定和选择婴儿性别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

5)做好出生婴儿性别监测工作。从200610月起,辖区各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接生、引产手术中要真实完整填写出生婴儿性别、引产胎儿性别、死亡婴儿性别月监测统计表,按月上报***区人口计生局、卫生局,每季度***区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组织1次出生人口性别变化情况分析会,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工作。对瞒、虚报者进行严肃处理。

课题组认为,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是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关键。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只有采取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制定社会、经济及政策等多方面的长期措施,才有可能逐步降低我区过高的出生性别比。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综合协调,尽快建立起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区域协作、打防结合、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这样,综合治理性别比失衡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20028月。

2.别比失衡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口问题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4.3.7

3.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和演化:背景与主要研究结果..《人口与经济》1999年增刊。

4.严梅福 :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第5期。

5. 李南 :高出生性别比及其婚姻后果. 《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第1期。

6.李惠英:如何看待我国性别比失衡.《中国妇女报》2005.8.23 。 

7. 韩寒: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应负刑责《法制日报》2005.3.3

8. 完善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措施的建议作者:中国网·刘飞宇2005.7.20

9.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6.***回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财务处编。

10.***市、金风区2000—2006年计生统计报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71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日通过,19973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1997101日正式执行。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5

新形势下开展青年工作的探索和思考-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新形势下开展青年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新形势下开展青年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来大量优秀青年的加入,在为队伍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以XXXX局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青年员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青年成长中存在的困难,并就助推青年发展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地方XXXX局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青年员工呈现“双新”面貌

(一)员工结构“”XXXX2004年至2011年,该局共招录员工62名,其中仅2010年就新招录员工人24人。至2011年底,该局共有人员123人,青年员工人数占比大幅提升,40周岁以下青年员工73人(其中30周岁以下青年39人),占全局人员的59%,占机关总人数的73%。人员结构由原来的“纺缍型”(两头小中间大)向“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转变。

(二)员工特点“”。一是学历层次普遍较高。XXXX73名青年员工学历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4名,本科双学位2名。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几乎全部为青年员工。二是员工来源更加分散。异地青年员工数量和占比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0年新进24名员工中,有16名来自于宁波大市范围以外。三是时代特征更加明显。近年来新招录员工多为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生,思想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且这种个性差异化特征呈现越来越短的年龄分层。四是女员工占比逐年加大。XXXX局有女员工52名,94%集中于局机关,其中30周岁以下青年女员工有28名,占同龄青年员工的63%

二、目前青年工作中需关注的“三炼(练)”问题

(一)青年群体思想修养尚须“锤炼”。现阶段青年员工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反差,理性教育与现实情况的反差,使部分青年呈现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性较强,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不足,组织性、纪律性相对较弱,整体心态比较浮躁等特点。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比较热衷于选择监管业务岗位,认为此类岗位有地位、有权力、有实惠。二是不注重礼仪涵养的修炼,对外表现在与被监管机构沟通过程中不时体现出作为监管者的优越感;对内表现为不注重细节,对年长一辈的同事不够尊重,对一些小事及体力活或坐视不管,或坐享其成。

(二)青年员工职业观念尚待“修炼”。一是就业与择业的观念错位。青年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深入思考和规划。进入监管部门后,一旦发现工作实际与自己的个性特征或实际需求相差较大时,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二是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错位。在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过程中,部分青年员工会因为认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出现得过且过的情况。三是监管者与XX经营者的身份错位。通过与XX高管层的接触比较,产生不平衡心理,最终选择离开监管岗位。据统计,XXXX2005—2011年期间共有15人离职,占比超过12%。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员工12人。四是职业目标与现实工作的错位。监管工作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期积累和默默奉献。部分青年发现达不到预期设想,出现安于现状的情况。此外,机关中女员工占比较大,多数女员工婚育后会将更多精力放在照顾家庭和抚养下一代上。

(三)青年员工工作生活尚需“历练”。一是工作压力加大。伴随着商业XX快速的发展,监管部门压力逐步增加,这就对广大监管干部尤其是青年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青年员工甚至一进局即被安排到监管工作一线,承担具体监管工作。二是社交压力大。由于监管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对工作质量要求高,许多青年员工经常需加班加点以完成工作任务,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增加社会交往,扩大交往范围,导致青年员工社交圈子十分狭小,尤其是异地员工因本地社会资源缺乏,社交面更趋于狭窄,较易错过择偶的合适时期。三是生活压力大。青年员工特别是近年入局的青年员工,购房成家的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已成家青年员工多为70末、80后独生子女,大多需承担赡养多位老人及抚养下一代重任,由于精力有限,难以做到事事兼顾。

三、XXXX局在青年工作中的四种“模式”探索

(一)成立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模式。针对青年员工分布于全局各处室,该局于2004年创造性地成立局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青年工作局领导任组长,局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局团委主要负责人为主要成员,从根本上解决了体制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XXXX领导及会团委亦对XXXX局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给予肯定,指出:“XXXX局党委设立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的方法就是一种新形势下加强党委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领导的有关尝试,值得借鉴。”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一举措对于组织和开展青年工作、推动青年的锻炼与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编织青年工作组织网络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了青年跨处室项目团队合作模式,由局团委在全局各处室遴选优秀青年员工,组建跨处室团干部工作团队,高效优质开展青年工作,此工作模式也得到XXXX局团委的充分肯定,获得“2007年中国XXXX局系统青年工作优秀项目”2008年底该局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团委书记公推直选工作,是全国XX系统中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XX局。同时将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引入团委工作实践,由委员组建若干团队(Team,如青年讲师团、科技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等,通过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委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团委书记注重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同时由于团干部分布在不同处室,充分了解青年员工现状和需求,可为青年工作开展提供实用信息和良好建议,为全局青年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三)打造青年工作特色模式。2007XXXX局团委积极响应XXXX局团委号召,扎实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并将活动不断做大做强。把“送金融知识下乡”延伸为“送金融知识下乡-入校-进社区”。利用社会资源,不定期组织相关XX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社区开展多场中小型现场金融知识咨询活动,把宣教活动常态化;组织辖内XX成立青年讲师团,与高校合作,走进大学校门进行宣讲;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把“送金融知识下乡”大型宣教活动与全局金融支农工作有效结合,与相关处室、办事处合作组织开展以“支农、扶农、帮农”为主题的“金融支农创新产品展示推介月活动”2010年又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把在县域机构设立“金融支农宣传服务站”作为持久开展支农和宣传活动的服务点,与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有效结合,进一步加大辖内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引导青年积极服务“三农”#www.91exam.org#经过几年持续、深入地开展工作,“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已成为该局的一项金字招牌,在局内外影响颇深。

(四)搭建“大宣教”平台模式。局青年领导小组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党、政、工、团各方力量,搭建统一平台,发挥“大宣教”合力,共同做好青年工作。如“讲坛风采”是该局为青年员工量身定制的一项活动,鼓励青年员工走上讲坛,就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写通过讲授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几年来,该局已就优秀联动调研文章、监管工作经验、写作技巧等项目开展了近十期青年“讲坛风采”活动,局领导多次进行了点评,数十名青年员工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渐成长为既能写又能讲的综合型人才。又如“微型党课”是由青年员工走上讲堂,从社会热点话题切入,以小见大,引出观点,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达到教育的意义。此外,青年读书节、青年座谈会、青年论坛、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员工提供沟通交流和展现自我舞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增进友谊目的。

四、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当好指路人。针对青年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不足,要积极发挥组织作用,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党政工团组成合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好指路人。通过采取青年员工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不拘一格的方式,如老员工经验传授、员工聊吧、个别谈心、网络交流等,充分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帮助其树立正确监管理念,提高品行修养,尽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受人尊敬的监管员。

(二)搭好展示台。一是要通过积极配合XXXX局团委开展“青年论坛”“送金融知识下乡”“英语大赛”等各种竞赛与团体活动,使青年员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达到展示个人风采、增强业务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二是要深入挖掘本地、本局特色与优势,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青年活动,打造特色青年工作品牌,如通过“一徒双师”“讲坛风采”“微型党课”等途径,达到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的目的;三是要搭建跨处室青年员工交流平台。继续深入开展联动调研、专项研究课题等形式的跨处室项目,加强处室间人员的工作交流,增进工作互动,加强青年员工间的业务交流和思想交流,给青年员工压担子、促成长。四是要通过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载体,在青年员工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通过身边的先进和标兵,给青年员工树立学习和赶超的榜样,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防止青年产生松懈心理。

(三)构筑好机制。一是可以建立定期分析制度。通过“大宣教”联席会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题研究,通过下访、座谈、问卷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了解青年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找准服务青年工作的着力点,为年度青年工作出主意、把方向。二是可以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紧密联系青年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实际,定期召开青年座谈会,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困难,努力为青年多办实事好事。三是要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抓住青年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提高思想认识。要注重挖掘青年身边事例,树立青年身边榜样,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是可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团组织及当地其他行业单位团组织的联系,通过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扩大青年员工社交圈子,为青年工作开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XXXX)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6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探索-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比技术上的差距更大,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管理。高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方面。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服务对象需求多样化、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也使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深化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改革,使其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绩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科研条件,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抓好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对推进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后勤提升管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一、精细化管理及其在高校后勤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产生及其内涵

20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论,它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思想和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丰田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具体管理方法上,精细化管理强调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精益求精是要求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做到尽善尽美;细化目标是指以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量化考核是指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

(二)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并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引进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实现新目标,迈向新高度,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新要求。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特定意义上会影响全局,影响发展的走向;精细化管理,是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逐步形成一套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的方法;精细化管理,就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甚至管理到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高校后勤要想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将后勤服务工作做得更实在、更全面、更优质的需要,是后勤建立品牌,增强务实性,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是适应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建立节约型后勤的需要;同时是不断满足师生要求,树立后勤良好形象。

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工作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做好。认真做事才能做对,用心工作才能做好,所以推行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和育人的新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优质服务标准,使每一位员工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杜绝浪费、勤俭办事,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因此,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推行细节服务,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后勤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精细化管理是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是建立节约型后勤,达到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后勤公司建立了管理体系、制定了规章制度,组织了员工培训,重视部门责任目标管理和员工考核制度。但在后勤社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精细化管理将决定后勤未来竞争的成败。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做细、做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自己的工作做细做精做优,用良好的形象树立地位,用优质的服务打造品牌,以精细化管理树立良好形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的不败之地。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其原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受传统文化及高校特殊性的影响,高校后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形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如同企业文化的形成,要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1.员工素质高低及能力差异。基层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同,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不可能一样,个人接受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多调查研究,考虑到员工的承受强度,站在员工的角度,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量。在推进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时图快,要根据员工整体素质情况制定相应标准,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

2.管理者的执行力高低差异。布置不等于完成,完成效果有好坏。工作任务布置完成后,执行者是否能立刻弄清执行的目的、要点和方法等,这需要一个过程。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因搀杂个人因素而出现不同的偏差,这就给服务质量带来影响,所以思想重视、工作严格与认真是精细化管理落实的根本保障。要想推动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改进执行者的思想和认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

3.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在高校后勤不缺少领导者,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中不折不扣的执行。目前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往往以为主,缺少对员工们个人愿望的了解及合理需要的及时满足,缺少真诚有效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必须能营造一个机制活、体制顺的环境,在工作中不断细化量化标准,过程中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实施时提升执行力。这是后勤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完美的必然选择。

4.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有效的激励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手段,但是由于受地区差异、高校行政干预等局限性影响,高校后勤激励机制难以反映同岗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和劳动贡献差异,这就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所以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让各部门和员工看到进步和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达到目标给予物质、精神和事业激励等,达不到目标给予相应处罚,从而不断提升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

5.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偏差。有些后勤员工在精细化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相信数据、追求精细,甚至急于求成。其实这都是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偏差。精细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施的,在推行过程中必须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不能过度地追求精细,太精变成繁琐,太细变成累赘。精细化管理不是全面控制,所以作为领导者不需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管理过程要防止出现跑(约束不到)、冒(过严或过松)、滴(衔接配合不好)、漏(出现管理盲点)等现象。

(二)科学推进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校后勤工作实效

1.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突出服务育人主旋律。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基础、重细节、重具体、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在后勤企业中,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工作都要做到位,对工作对岗位都要负起责任。

2.转变观念,形成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氛围。精细化管理体现了高校后勤对管理的完美追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理念和模式只有获得员工的普遍理解、认可和支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才能通过科学管理和实际行动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所以要把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精细意识、自发主动响应做为切入点,从管理者做起,坚持从上至下、持之以恒地宣传发动。力求通过授课讲座、座谈交流、后勤简报、公司网页等这些最简洁的方式引导员工,把精细化的理念、目标、方法、成效深入细致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其转变观念,深刻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形成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3.制定标准,量化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建立各项制度,强化管理,做到有可寻,有可依。通过规章制度、岗位技能、文明礼仪等学习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后勤管理从过去粗放式的管理,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轨道上来。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精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而不在,在建立好各项制度,明确了责、权、利的同时,重要的是执行力和落实力,有为才有位,要做到发挥岗位能力的最大化,使人尽其财,物尽其用

4.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最终只能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素质提升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员工教育培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推入,努力培养后勤员工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在培训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因才而施,因人而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激发员工踊跃参加到精细化管理中来;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培训贵在坚持,最终在将精细化管理变成习惯来执行实施。

员工素质与能力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快慢,我们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要将培训作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来抓。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高校后勤,在制度、技能、礼仪培训的基础上,要培养微笑服务勇于负责不折不扣执行的观念,工作中要结合后勤实际情况和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围绕着后勤文化的主题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来培养精细化管理的氛围,提高培训层次,从而不断把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向深入。

高校后勤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管理的引入标志着高校后勤迈向了内涵建设阶段。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对后勤现有管理流程和环节进行改革与完善。后勤干部职工要积极转变观念,善于接受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机制,在学习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具有后勤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和途径。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7

浅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浅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

一、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国家要使人们生活的更有尊严,就要保障人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基本权利。作为政府开办的非赢利性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保障人民文化平等公民权益的重要场所。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所担负的是对人民进行终身教育的职责,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化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推动三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无障碍地让更多的居民近距离接触文化历史、自然科学等各类知识,在读书和观摩中接受教育,领略学问,从而开阔眼界、提升素质,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免费开放是指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场地和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就***镇而言,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作用,提升自身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社区居民中营造文化***、和谐家园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满足社区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二、***镇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现状

1、队伍流动较大。***镇文化服务中心作为镇属事业单位,人员配备基本齐全。然而,面对全镇7万多人口的文化需求,服务力量仍稍显欠缺。同时,由于很多在岗的文化服务人员属于聘用类职工,在为群众服务时,仍抱有职业过渡心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一旦找到更为合适的工作,较容易另谋出路,影响了文化服务团队的稳定性。

2、人员素质不高。免费开放下的文化服务工作,要求人员相应具备较高素质,但是,目前***镇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较少,整体素质和水平相对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与培养,40周岁左右业务成熟的人员数目不多,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较弱,能承担传帮带任务的同志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需要。

3、服务意识较弱。文化服务中心是政府设置的文化服务机构,理应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但有时也会出现误区,只注重完成交办的任务,却不重视自身文化阵地功能建设,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意识稍显薄弱,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能力也随之逐渐下降。有时候,面对农村百姓或是外来人口的一些土气需求,身兼数职的公共服务人员往往容易视而不见,或产生不耐烦情绪,削弱了公共服务文化平等的本质要求。

4、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年来,***镇文化演艺事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现有文化团队100多个,农家书屋30余家,极大地满足了农村百姓的文化需求,成为筑造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管理体制相对不完善,缺乏较好的引导、规范和提升,无法更好地根据不同层面群众需求,结合本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特点,整合业务流程,合理调配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使得本镇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空间有限。

三、免费开放趋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1、整合资源,充实公共服务力量。文化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了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场所,而对于基层政府和文化服务中心来说,更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硬、责任心强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一是通过体制内招聘,吸收政治觉悟高、文化素质好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解决编制问题,使他们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乐于奉献,为***的文化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二是积极发挥村级文化联络员的作用。***镇区域面积较广,下辖18个村居委,总人口(包括外来人员)约为7万余人。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通过在各村居设立文化联络员岗位,进行专人专管,负责上下协调和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发挥其服务当地百姓的作用。三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群众越来越多。鼓励和扶持基层社区(村)文化骨干、基层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组成群众文化团队,以点带面,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2、重视教育,提高公共服务意识。免费开放政策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譬如:不同阶层的群众到图书馆阅读,有人带着方便面到阅览室大嚼,还有读者为了抢一张报纸大打出手,甚至有读者把图书馆桌椅当成睡觉的好地方。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同志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如轻视外来民工或衣着褴褛的群众等,工作懈怠、服务消极。如何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各类不文明现象,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一是开展编制内服务人员任职培训。立足整个镇级层面,建立集体学习制度,统一考核标准,严格实现严进严出的培训方针,立足培养一支有耐心、恒心、诚信的服务队伍。二是组织各村(居)文化联络员学习考察兄弟单位的良好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优秀单位学习取经,提高文化联络员的业务水平,促使本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建立文化志愿者交流沟通平台。根据不同层面的实际需求,邀请专家老师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在交流中提高志愿者的奉献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

3、强化保障,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免费开放作为重要文化民生项目,应由政府予以保障落实。一是确保经费来源。为切实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政府应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保障文化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并适时解决文化馆、图书馆等在场所、设施和人员招录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解决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文化服务人员缺位问题,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的整体水平。二是优化管理制度。根据免费开放实施意见,开展专题调研,征集各方管理建议,最后综合形成一套详细的管理制度,并在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场所进行制度上墙;建立评估体系,对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表现优异者进行表彰,营造争当岗位排头兵的良好竞争氛围。三是设立反馈渠道。镇级文化服务中心可设立推动免费开放领导小组,发挥管理作用,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定期召开公共服务人员座谈会,讨论交流免费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及时协调沟通,帮助服务人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逐步解决问题。设置群众意见建议簿。在图书馆、文化馆等醒目处设置群众意见建议簿,由前来阅读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做出评价,进一步督促服务人员提高工作热情,促进公共服务规范化、服务内容实效化。

***新区***镇文化服务中心

 20119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8

如何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医院发展-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如何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医院发展

如何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医院发展

一、医院共青团工作的特点

1、医院团员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以知识分子为主,思想层次高、思维活跃。

2、由于现代医学的明细分支和科室分工,加之团员的知识层面相对较高,自我意识强,造成团员自主意识明显高于一般行业。

3、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通讯的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再加上医院团员与各界患者频繁交流,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

4、医院团员的主体大致分为知识层次中等的护士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医生等,共青团工作不仅包括团员的素质教育、医院发展理念教育、医院改革观念教育,还包括围绕医院改革、稳定、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个人理念与医院发展理念、个人目标和医院目标相统一的关系等。

二、如何发挥共青团在医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和改革团组织建设

在开展团的工作时, 首先取得党组织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关心。在思想建设方面, 党组织指导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 包括理想信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形势任务教育, 民主法制教育等等。党组织负责人可定期给团员青年上党课、作形势报告, 在开展党员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时, 注意吸收团干部和优秀团员参加, 组织开展党员与团员结对帮带活动, 通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教育和影响广大团员青年。在组织建设方面, 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对团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 做到团组织与党组织同步设立, 人员同步配备, 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表彰。在作风建设方面, 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团干部, 刻苦学习, 勤奋工作, 勇于创造, 自觉奉献, 发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作风, 不断提高新时期团的工作水平。在队伍建设方面, 切实把抓好团的建设提高到培养党的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 本着精干、高效, 有利于加强团的工作的原则, 健全共青团的各级组织,合理设置共青团的工作机构, 配齐配强共青团的干部, 选用人品好、能力强、情愿做团的工作、具有吃苦奉献精神、表率作用突出的优秀青年担任团的各级干部。加强团组织的推优工作,把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纳入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指导基层团组织完善推优制度,规范推优程序,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2、有针对性地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务实向上、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青年人思想比较活跃, 有时行为也比较激进。一是在重要节日, 组织开展纪念活动, 使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针对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淡薄, 政治意识不强, 奉献精神不够突出等实际, 可通过团课、主题报告会、团员青年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 组织团员青年把学习与团的工作实际、医院的发展目标、 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如在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等重要节日, 组织团员青年参观历史纪念馆、博物馆, 革命烈士陵园等富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场馆、景区、景点, 追忆历史, 缅怀先烈,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以讲奉献为主题的辩论会,通过辩论辩出事理,提高认识,增强奉献意识;采取典型引路, 可组织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 用模范人物的先进典型激励团员青年奋发有为;参加所在地、社区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等,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围绕医院建设和重要工作任务,适时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 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3、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当好医院党组织的助手和医疗工作的生力军

医院团员青年相对集中在临床医疗一线, 根据团员分布现状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医院团组织可紧紧围绕医院医疗工作这个中心, 当好医院党组织的助手作用, 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努力引导团员青年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 充分发挥他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生命谱写为人民健康贡献青春的壮丽诗篇。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使团员青年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医院团组织可开展弘扬主旋律的医院文化活动, 利用元旦、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活动, 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 还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凝聚力, 充分展现了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使团员青年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和党政领导沟通协调, 争取党政支持, 同时积极主动与工会组织加强合作, 可组织演唱会、书画大赛、读书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和乒乓球、篮球、拔河等体育比赛活动, 通过开展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 增强青年人的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 从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5、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医院团组织可把团员青年的道德教育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 一方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遵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道德规范;另一方面, 可继续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 定期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农村、街道、社区等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医疗技术和爱心服务群众、服务农村、服务社会, 在树立医院青年医护人员良好形象的同时, 不断提高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6、努力建设“服务型”团组织,为青年成长搭台

致力于把团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型”组织,充分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积极主动服务于青年,多为青年办好事、实事,为青年的根本利益和特殊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多做暖青年、稳青年心的工作,为青年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医院是社会服务的窗口单位, 创建青年文明号对医院加强管理, 完善服务, 改善社会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团委紧紧结合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实际,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围绕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争创一流业绩这一内容, 扎实开展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个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青年文明号先进群体。

7、紧紧围绕提高青年业务素质, 不断深化青年人才工程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青年是医院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如何尽快提高青年素质, 加快青年的成长成才, 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是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内容。医院团委通过开展新世纪青年读书计划, 引导团员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通过开展青年护理操作大赛、青年医师综合业务素质比赛、青年计算机操作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 激发了青年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团委倡导开展名医带徒活动的成功开展, 充分发挥医院的人才资源优势, 进一步加快了青年人才的培养步伐。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销售个人工作总结材料八..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