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教育教学方案优秀范文4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二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第三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第四篇: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 2 章 第 3 节 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 ? 空间与图形 ?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 ? 性质 1? 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 引导发现法 ? 与 ? 动像探索法 ?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 .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 ①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 ② 游泳池; ③ 横格纸。
2 .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 —— 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 .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a‖b ),画一条截线 c 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 8 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位角
∠ 1
∠ 5
角的度数
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画图 —— 度量 —— 填表 —— 猜想
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 d ,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 .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
3 .性质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问题三: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独立探究 —— 小组讨论 —— 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 a‖b 因为 a‖b
所以 ∠ 1 = ∠ 2 所以 ∠ 1 = ∠ 2
又 ∠ 1 = ∠ 3 又 ∠ 1+ ∠ 4 = 180°
所以 ∠ 2 = ∠ 3 所以 ∠ 2+ ∠ 4 = 180°
语言叙述:
性质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 ( 请你继续关注 91 考试网: www.91exam.org) 内角互补)
(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 (抢答)
( 1 )如图,平行线 ab 、 cd 被直线 ae 所截
① 若 ∠ 1 = 110° ,则 ∠ 2 =° 。理由:。 ② 若 ∠ 1 = 110° ,则 ∠ 3 =° 。理由:。 ③ 若 ∠ 1 =
110° ,则 ∠ 4 =° 。理由:。
( 2 )如图,由 ab‖cd ,可得()
( a ) ∠ 1 = ∠ 2 ( b ) ∠ 2 = ∠ 3
( c ) ∠ 1 = ∠ 4 ( d ) ∠ 3 = ∠ 4
( 3 )如图, ab‖cd‖ef , 那么 ∠ bac + ∠ ace + ∠ cef =(
( a ) 180° ( b ) 270° ( c ) 360° ( d ) 540°
( 4 )谁问谁答:如图,直线 a‖b ,
如: ∠ 1 = 54° 时, ∠ 2 = .
学生提问,并找出回答问题的同学。
2. (讨论解答)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 a = 100° , ∠ b = 115° ,求)
梯形另外两角分别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储(小结)
1 .平行线的性质 1 、 2 、 3 ;
2 .用 ? 运动 ? 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
3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作业第 69 页 2 、 4 、 7.
八、教学反思:
① 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 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 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 ? 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 ? 对话 ? 、 ? 讨论 ? 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第二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
龙华店中学寇俊平
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有序数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熟练地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3 、了解象限的概念,能根据象限内和坐标轴的特征,熟练地由点的坐标判断点在的象限。
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和说出坐标变换的平移。
■ 过程方法
1 、由生活事例引入,师生合作。先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位置,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如: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建立点与坐标的关系。
3 、采用动画和游戏课件,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掌握重点和难点。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认识 “ 说 ”“ 做 ”“ 找 ” 中获得数学猜想,进而验证结论,感受 “ 自己不试一试,怎知自己行不行? ”
3 、通过操作、探究、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 、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能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结合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 重点:
1 、
掌握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坐标,掌握各象限的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符号规律。
2 、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 ■ 难点:
1 、
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坐标,掌握各象限的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符号规律。
2 、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点的平移。
三、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个案教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一
复习:象限的符号( 2 )、坐标的表示
总结:
巩固练习:
1 、点 p 的坐标是( 2 ,- 3 ),则点 p 在第象限.
2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 ﹥0,则点 p 在第象限;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 ﹤0,且在 x 轴上方,
则点 p 在第象限.
3 、下列点中,位于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的点是()
a. ( 2 , 1 ) b. ( -2 , -1 ) c. ( -2 , 1 ) d. ( 2 , -1 )
4 、若点 p ( m , n )在第三象限,则点 q ( -m , -n )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 、点 p ( x , y )满足 xy > 0, x + y<0 ,则点 p 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师生活动二
复习: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若点 a 的坐标是(- 3 , 5 ),则它到 x 轴的距离是,
到 y 轴的距离是到原点的距离是。
2 、若点 b 在 x 轴上方, y 轴右侧,并且到 x 轴、 y 轴距离分别是 2 、 4 个单位长度,则点 b 的坐标是 .
3 、点 p 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是 2 、 1 ,则点 p 的坐标可能为.
4 、点 a 在第三象限,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4 ,点 a 到 y 轴的距离为 3 ,那么点 a 的坐标为()
a. ( 4 , 3 ) b. ( -3 , -4 ) c. ( 3 , 4 ) d. ( -4 , -3 )
5 、点 p ( -2 , -3 )到 x 轴的距离为 y 轴的距离为。
师生活动三
复习:特殊点的坐标表示 (1) 在 x 轴上( 2 )在 y 轴上( 3 )平行于 x 轴( 4 )平行于 y 轴( 5 )关于 x 、 y 轴、关于原点对称点
总结:
巩固练习:
1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0, 则点 p 在()
a. 原点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x 轴上或 y 轴上或原点
2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对称,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 对称,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 对称
3 、点 a(-1,-3) 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
4 、若点 a ( a-1,a )在第二象限,则点 b ( a , 1-a )在第 象限。
5 、已知点 a ( 1 , -2 )与位于第三象限的点 b ( x , y )的连线平行与 x 轴,且点 b 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2 ,则 x=y= 。
6 、已知点 a ( 1+m , 2m+1 )在 x 轴上,则 m= ,此时坐标为。
7 、已知点 a ( 5 , 2 )和点 b ( -3 , b ),且 ab ∥ x 轴,则。
8 、点 p ( x , y )在第二象限,且 x =5 , y =3, 则 p 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9 、已知点 p ( x , y )满足方程 (x?2)+ 2y?6=0 。则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10. 点 p(m+2,m-1) 在 y 轴上 , 则点 p 的坐标是
11. 已知 :a(1,2),b(x,y),ab ∥ x 轴 , 且 b 到 y 轴距离为 2, 则点 b 的坐标是。
12. 已知点 a ( 1 , 0 ), b ( -3 , 0 ),若三角形 abc 是正三角形,则 c 的坐标是
师生活动四
复习 :坐标平移的特点,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特点
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p ( 1 , 3 )向下平移 4 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a. ( 1 , 1 ) b. ( 1 , -1 ) c. ( 1 , 0 ) d. ( 3 , 1 )
2 、将点 p ( -5 , 3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到达点 q ( h , t )位置,则 h= , t=
3 、已知点 m ( a+1 , 3a-5 )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m 的坐标
4 、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 ( 4 , 3 ), b ( 3 , 1 ), c ( 1 , 2 )
将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 6 ,纵坐标不变,三个顶点的坐标变为
a () b () c ()
六、应用
1 、
长方形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 oa=3 , oc=4
求点 a , b , c 的坐标
2 、已知点 a ( 6 , 2 ), b ( 2 ,- 4 )。
求 △ aob 的面积( o 为坐标原点)
3 、四边形 abcd 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2 , 8 ),( – 11 , 6 ),( – 14 , 0 ),( 0 , 0 )。
( 1 )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 ?
( 2 )如果把原来 abcd 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 2 ,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
4 、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 a 、 b 、 c 的坐标分别为 a(3 , 2 ), b ( 1 , -3 ),
c ( 4 , -3.5 )。
( 1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角形 abc
( 2 )求出三角形 abc 的面积。
七、收获:
八、作业:
应用 1 、 2 、 3
九、板书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
一、知识回顾
二、巩固练习(多媒体)
三、知识应用(多媒体)
十、课后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
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有序数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熟练地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3 、了解象限的概念,能根据象限内和坐标轴的特征,熟练地由点的坐标判断点在的象限。
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和说出坐标变换的平移。 ■ 过程方法
1 、由生活事例引入,师生合作。先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位置,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如: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建立点与坐标的关系。
3 、采用动画和游戏课件,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掌握重点和难点。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认识 “ 说 ”“ 做 ”“ 找 ” 中获得数学猜想,进而验证结论,感受 “ 自己不试一试,怎知自己行不行? ”
3 、通过操作、探究、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 、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能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结合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 重点:
1 、
掌握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坐标,掌握各象限的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符号规律。
2 、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
■ 难点:
1 、
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坐标,掌握各象限的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符号规律。
2 、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点的平移。
三、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个案教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 1 )、象限的符号( 2 )、坐标的表示
总结:
巩固练习:
1 、点 p 的坐标是( 2 ,- 3 ),则点 p 在第象限.
2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 ﹥0,则点 p 在第 象限;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 ﹤0,且在 x 轴上方,
则点 p 在第象限.
3 、若点 a 的坐标是(- 3 , 5 ),则它到 x 轴的距离是,
到 y 轴的距离是到原点的距离是。
4 、若点 b 在 x 轴上方, y 轴右侧,并且到 x 轴、 y 轴距离分别是 2 、 4 个单位长
度,则点 b 的坐标是 .
5 、点 p 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是 2 、 1 ,则点 p 的坐标可能
为.
( 1 )、总结知识结构
( 2 )、特殊点的坐标表示 (1) 在 x 轴上( 2 )在 y 轴上( 3 )平行于 x 轴( 4 )平
行于 y 轴
( 3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总结:
基础训练
1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对称,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对称,
点( 1 , -2 )与点( -1 , -2 )关于对称
2 、点 a(-1,-3) 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
3 、若点 a ( a-1,a )在第二象限,则点 b ( a , 1-a )在第象限。
4 、已知点 a ( 1 , -2 )与位于第三象限的点 b ( x , y )的连线平行与 x 轴,且
点 b 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2 ,则 x=y= 。
5 、下列点中,位于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的点是()
a. ( 2 , 1 ) b. ( -2 , -1 ) c. ( -2 , 1 ) d. ( 2 , -1 )
6 、若点 p ( m , n )在第三象限,则点 q ( -m , -n )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 、点 a 在第三象限,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4 ,点 a 到 y 轴的距离为 3 ,那么点
a 的坐标为()
a. ( 4 , 3 ) b. ( -3 , -4 ) c. ( 3 , 4 ) d. ( -4 , -3 )
8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p ( 1 , 3 )向下平移 4 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a. ( 1 , 1 ) b. ( 1 , -1 ) c. ( 1 , 0 ) d. ( 3 , 1 )
9 、若点 p ( x , y )的坐标满足 xy=0, 则点 p 在()
a. 原点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x 轴上或 y 轴上或原点
总结:
巩固练习
1 、点 p ( -2 , -3 )到 x 轴的距离为 y 轴的距离为。
2 、点 p ( 3x-3 , 2-x )在第四象限,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3 、已知点 a ( 1+m , 2m+1 )在 x 轴上,则 m= ,此时坐标为。
4 、已知点 a ( 5 , 2 )和点 b ( -3 , b ),且 ab ∥ x 轴,则。
5 、将点 p ( -5 , 3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到达点 q ( h , t )位置,则 h= , t= 。
6 、点 p ( x , y )在第二象限,且 x =5 , y =3, 则 p 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7 、已知点 p ( x , y )满足方程 (x?2)2+ y?6=0 。则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8 、点 p ( x , y )满足 xy > 0, x + y<0 ,则点 p 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9 、已知点 m ( a+1 , 3a-5 )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m 的坐标
10. 点 p(m+2,m-1) 在 y 轴上 , 则点 p 的坐标是
11. 已知 :a(1,2),b(x,y),ab ∥ x 轴 , 且 b 到 y 轴距离为 2, 则点 b 的坐标是
12. 已知点 a ( 1 , 0 ), b ( -3 , 0 ),若三角形 abc 是正三角形,则 c 的坐标是
六、应用
1 、
长方形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 oa=3 , oc=4
求点 a , b , c 的坐标
2 、已知点 a ( 6 , 2 ), b ( 2 ,- 4 )。
求 △ aob 的面积( o 为坐标原点)
3 、四边形 abcd 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2 , 8 ),( – 11 , 6 ),( – 14 , 0 ),( 0 , 0 )。
( 1 )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 ?
( 2 )如果把原来 abcd 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 2 ,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
4 、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 a 、 b 、 c 的坐标分别为 a(3 , 2 ), b ( 1 , -3 ), c ( 4 , -3.5 )。
( 1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角形 abc
( 2 )求出三角形 abc 的面积。
七、说出你的收获:
八、作业:
1 、复习题 2 、 3 、 11
2 、应用 1 、 2 、 3
第四篇: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环球之旅( 1 )《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 、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 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1 、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 2 、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 “3 、 4 、 6 、 7 、 i” 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 生:好的,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 --- 伽倻琴 师: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
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 --- 伽倻琴请看图片。 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品,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学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
生:载歌载舞,叙事、情节性强
师:下面有一个谁来比划谁来猜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各国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欣赏一个国家的音乐,应该也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去欣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由于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分析歌曲风格特点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联系。同时,对于影片和演唱会等视频节目的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欣赏国家风土人情以及该国家的音乐。
环球之旅( 1 ) 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学校:泉州外国语中学 教师:吴超平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粉刷围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 58-59 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表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住处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自己的劳动的价值。教材以征集重新粉刷校园围墙的方案为出发点,从明确工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方案四个层次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 学校要征集粉刷围墙的工程,你们认为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会列出所要调查的数据(如粉刷面积、涂料的包装和价格等)以及调查方法(如实际测量、到商店询问
、查找资料等)然后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开展调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讨论和调查活动,避免把这个活动处理成单纯的计算练习课。在这一问题中,学生首先要正确计算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再计算出所需要的涂料的量。在考虑如何购买不同规格的包装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合理搭配,通过比较,找到合理的购买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已经比较了解,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很浓厚,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较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对粉刷墙壁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准备测量、明确分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生活,感受成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统筹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紧贴生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上课开始,教者就提出了 “ 要粉刷围墙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 这样以他们热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导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多么息息相关。 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方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测量活动,小组内分工明确,有测量的,有记录的,通过合作培养了他们互相协作的意识和精神。测量有关数据、计算粉刷面积、搭配购买油漆的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中进行合作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善于实践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实践,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促进自身和谐、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
实地测量、调查访问、网上查询,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分组探究与集体展示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课前要做好相关数据搜集、整理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分三个学习小组收集数据(第一学习小组:了解粉刷的面积;第二学习小组:调查围墙人工费;第三学习小组:查询涂料的信息)。
2 .计算器,记录纸、表格等。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第十三届省运会将于 2014 年 10 月在荆门举行,这可是咱们荆门人的一件大事。为了迎接省运会,荆门开展了市容市貌大整治活动。(课件出示学校围墙的污点和裂逢)大家看到这些图片想说些什么?为了城市家园的美观,学校准备重新粉刷校园围墙。学校领导想在高年级同学中征集重新粉刷围墙的方案,选中的方案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家有兴趣参与这个活动吗?
[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来发现数学总是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参与了学校的大事,自己也在为学校决策了,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
二.明确任务,收集信息
1 .小组讨论,明确任务
师:作为粉刷围墙工作的小工程师,你认为我们要粉刷围墙,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估计学生所提到的有:粉刷墙要用涂料,要知道墙的面积有多大,要买多少涂料,买什么规格的涂料,还有找工人来粉刷需要付多少工钱等。)
2 .小组合作,收集信息
根据所要调查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第一小组了解粉刷面积;第二小组调查人工费;第三小组调查涂料信息),选出小组长,分工协作,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
[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制定粉刷围墙方案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要,自主确定需要调查的信息,并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去完成调查任务,使合作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合作落到了实处。 ]
三.交流汇报,整理数据
师:课前各小组已经分头去调查了相关的粉刷住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信息,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
1 .分组汇报
( 1 )调查面积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明确围墙的长、高,并汇报计算实际粉刷面积的准确过程。
(通过汇报过程,教师和学生验证测量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 2 )调查人工费用的小组汇报人工费用调查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粉刷面积与人工费用的相关数据。
( 3 )调查涂料信息的小组汇报外墙涂料调查情况。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调查的结果:不同的外墙涂料具有不同的型号、规格、价目、耐用期、以及可粉刷的面积。
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汇报信息来源,并适时强调一些重要信息。
① 引导学生对查询方式的汇报。(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实地查询等查询方式相结合,多方查询,以防受骗)
② 解释 “ 耐用期 ” ,让学生了解在粉刷过程中一般要刷两次。
2 .整理数据,计算人工费用及涂料费用
( 1 )学生独立计算人工费以及一共需要的涂料费用。
( 2 )集体订正。(师对计算方法进行指导)
强调:涂料要以桶为单位购买,计算桶数时要根据 “ 进一法 ” 取整。
师:买涂料时,不能买刚刚好,需要多买一些。因为在刷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必须多买一些。
[ 设计意图:学生将各小组收集的数据信息在同伴中交流,能将自己在调查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或自己的感受与全班同学分享,体会到收集数据手段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将积累一些粉刷墙壁的生活经验,如在粉刷过程中一般要刷两遍,购买涂料需多买一些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又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
四.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信息和数据,为设计好粉刷围墙的方案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来设计方案,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学生可能会提到:选择涂料时要注意环保问题;要注意经济实惠、少花钱多办事;方案怎样写,都写哪些项目或内容等。)
师: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设计方案吧!
(在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巡回指导。)
[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整理后得到的信息,并根据消费心理等各方面因素,
确定涂料的型号,提出粉刷围墙的方案,并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呈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
五.展示交流,评价方案
师:各小组的方案都设计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展示并讲解,重点陈述选择哪种涂料以及选择该涂料的理由。
(学生可能从价格最便宜、耐用期最长、颜色最艳丽等方面来选择涂料。)
师:大家都参观了各个小组的方案,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方案设计得最有特色?有什么特色?请自由发言。
全班同学自由地对方案进行评价,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更合理。
师;现在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组设计出的方案都发表了看法,各小组可以找个时间讨论别人提出的意见是否正确?要不要采纳?怎样修改方案?希望同学们尽快整理好方案,参与学校的竞标。
[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这样的安排尊重了学生,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在交流中接纳他人较好的方法,明确在选择涂料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一种美的升华。同时,将学生的活动向课外延伸,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 ]
六.活动总结,感受成功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我校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这节课解决 “ 粉刷围墙 ” 的实践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者深刻的感受?和同学、老师说说。
我们在解决粉刷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也需要收集数据,有时需实际测量,有时需调查分析,最后计算出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这也正是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所在。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美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教育教学方案优秀范文5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多篇)-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沁园春雪教案 ( 精选多篇 )
第一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3 、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 、熟练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理解《沁园春
雪》的思想内容 , 抒发的革命豪情。
2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 、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练习朗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和作者抒发的革命豪情。
2 、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学情分析: 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但学生们朗读的技巧能需改进,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学生对于精炼优美的语言理解也应注意。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写雪名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杜甫的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韩愈的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念,学生明确。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 ** 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
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恢弘的词作,让我们先通过朗读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现在请
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
小声跟读。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范读。
欣赏完引导学生思考:
1 、
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豪迈、气势磅礴、激昂有力等。
2 、
教师引导: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
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自豪、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
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呢?结合刚才的范读,你认为朗读这首词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语速不能过快,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激昂处应充分表现出,关键性的
字句应重读,停顿应适当等等。
4 、
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也可学生互评。
学生再读,注意朗读技巧,不断改进。
五、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学习上阙:
1 、集体朗读上阙。
2 、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思考:
① 、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那几句话是总写?
② 、 “ 望 ” 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③ 、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
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 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是总写。
② 统领下文,(一直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③ 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精彩,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山、原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3 、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
境?
学生回答,明确:
是虚景。从 “ 须 ” 能看出, “ 须 ” 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日照耀下
的美景。
4 、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5 、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 、自由朗读下阙。
2 、教师提问: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
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3 、到底 “ 引 ” 出了哪些英雄人物?由哪个字领起?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由 “ 惜 ” 字领起。有 “ 可惜,惋惜 ” 的感情。
首先,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其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 “ 文治 ”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
多。
另外, “ 惜 ” 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
信念。
4 、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 “ 风流人物 ” 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
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里主要是作者自况,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5 、讨论最后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6 、朗读下阕,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分析完思想主旨,我们再一起领略一下词的艺术特色。
1 、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找出例句。
学生回答明确: 1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阕主要是描写(写景),也渗透了抒情。下
阕主要是议论抒情。
2 、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找出例句。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 1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 2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
壮,强烈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下面我们一
起从古诗词中搜集能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诗句。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搜集的诗句,总结:
(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 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 、找几个含 “ 雪 ” 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七、小结: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 “ 风流人物 ” ,
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置: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祖国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之景艳丽多姿江山多娇
过渡:承上启下英雄人物下阕论史 :评古:短于文治
论今:风流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
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课后记: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 、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 , 了解词的格式。
2 、理解《沁园春 ? 雪》的思想内容 , 抒发的革命豪情。
3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 、品味本词的语言 , 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 、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① 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 ② 品味本词的语言。
2 、难点
①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② 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 , 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 , 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古往今来 , 有多少文人墨客 , 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 “ 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又如李白的 “ 燕山雪花大如雪 , 纷纷吹落轩辕台。 ” 还有柳宗元的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高骈的 “ 六出飞花入户时 , 坐看青竹变琼枝。 ” 还有宋朝胡仔的 “ 战退玉龙三百万 , 败鳞残甲满天飞。 ” 元朝黄庚的 “ 江天不夜月千里 , 天地无私玉万家。 ” 等等 , 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 他的词作《沁园春 ? 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 板书课题 )
二、题解与背景
1936 年 2 月 , 抗日战争爆发前 , 在陕北的清涧县 , 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 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 胸中豪情激荡 , 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 年 8 月 , 抗战胜利后 , 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 , 毛泽东同志亲赴 ** 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 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 , 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 雪》抄给他 , 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 , 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内容
1 、教师范读 , 学生齐读 , 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 , 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 学生齐读一遍。
3 、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 , 赏析意境
( 一 ) 、学习上阙
1 、集体朗读上阙。
2 、学生思考 : 上阕分几层意思 ?
明确 : 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 , 极目万里 , 动静结合 ; 中间具体写 , 气势磅礴 , 生机盎然 ;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 , 红白交映 , 艳丽多姿。
3 、讨论 :
(1) 、第一层总写 ,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 , 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 :“ 封 ” 写地面 , 凝然安静 ;“ 飘 ” 写天空 , 雪姿轻盈。由下而上 , 一静一动。
(2) 、 “ 望 ” 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 ? 望到了什么 ?
统领下文 ( 一直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 、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 , 哪些是静景 ?( 长城、黄河是静景 , 山脉、高原是动景 )
(4) 、 “ 须晴日 ” 中的 “ 须 ” 是什么意思 ? 有什么作用 ?
“ 须 ” 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 , 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 , 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 、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明确 :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6) 、齐读上阕 , 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二 ) 、学习下阙 :
1 、自由朗读下阙。
2 、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 , 简单分析。
明确 : 三层。一层承上启下 , 二层评价历史人物 , 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 、讨论
(1) 、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的含义 , 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
明确 : 这是一个过渡句 ,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 、上阙用 “ 望 ” 来统领下文 , 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
明确 : 惜 ( 可惜、惋惜 )
(3) 、诗人在 “ 惜 ” 什么人 ?
明确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 、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明确 : 不一样。一个 “ 惜 ” 字委婉准确 , 有贬有褒 , 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 , 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 略 ” 、 “ 稍 ” 、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 略输 ” 、 “ 稍逊 ” 、与 “ 只识 ”, 前二词与后者比 , 褒贬的
程序有差别 ,“ 只识 ” 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 、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 、集体朗读最后三句 , 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 : 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7)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 先引导学生思考 , 然后教师归纳 )
词作由写景开始 , 上阕先概括、再小结 ( 总 - 分 - 总 ) 下阕先过渡 , 由景入情 , 写历史人物 , 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 , 展开联想 , 畅谈感悟
1 、齐声朗读 , 想象词中景象。
2 、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六、拓展延伸 :
1 、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3)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
(5)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
(6)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2 、找几个含 “ 雪 ” 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 、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同上 )
(3)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同上 )
(4)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同上 )
(5)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作业 :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根据自己的印象 , 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 : 板书设计 :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
祖国
上阕写景 :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山河
想象之景艳丽多姿
过渡 : 承上启下
下阕论史 : 评古 : 短于文治
论今 : 风流人
《雨说》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明确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三、教学过程
1 .由简介台湾诗人郑愁予导入课文。
2 .配乐范读全诗,要求:
( l )听准音。
( 2 )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3 .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 .指导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 .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
7 .指导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 l )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 “ 雨 ” 的形象特点。
明确:文中的 “ 雨 ” 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 2 )课文中突出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 “ 雨 ” 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拓深了 “ 雨 ” 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而且全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情趣。
( 3 )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 )
明确: “ 四月 ” 点明时间是春天, “ 等待久了 ” 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中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来学习了《雨说》这首诗。
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第三篇:沁园春雪教案
你可以写,我心中的分流人物,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 —— 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 “ 风流人物 ” 。
《沁园春 · 雪》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读准 “ 沁、莽、 裹、
娆、 逊、 分、 汗、 数 ” 等词的字音。
3. 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 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 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 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播放歌颂毛泽东歌曲)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展示毛泽东手笔《沁园春 . 雪》,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三、朗诵:先学生朗读背诵对比,后与播放录音对比效果
四、读一读:沁 莽
裹 娆 逊 分 汗 数
五、深入阅读,理解词的思想和艺术
上阙:
1. 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 “ 长城 ” 、 “ 黄河 ” 、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 “ 长城 ” 、 “ 黄河 ”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 ( 请你支持: wWW.91exam.org) 貌,而且与 “ 千里 ”“ 万里 ” 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3. 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虚景, “ 须 ” 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的景象。
4. 找出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绵起伏,原的高大雄伟。
5.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 :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阙:
1. 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找出有关句子。怎样理解 “ 折腰 ” ?
明确:用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 折腰 ” 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 “ 赞美 ” 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 引 ” 字到底 “ 引 ” 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
3. 品味 “ 惜 ” 字的丰富含义 :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 诗人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5.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 “ 往昔 ” 与 “ 今朝 ” 对比, “ 英雄 ” 与 “ 风流人物 ”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6.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六、小结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七、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探究:你心目中的 “ 风流人物 ” 应具备哪些素质?
八、课外拓展 : 欣赏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 · 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板书设计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总写 -- 分写)
实景:望(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虚景 : 看(想象)
抒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下阙(议论):评古颂今,抒发个人抱负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最成功之处有
1. 整个课堂设计显得有秩序、有重点。
2. 重视了有感情的朗读。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 通过找句子、析词语、悟风格。明白雪景的特点是 “ 壮美 ” ,其风格是豪放。并对秀美、纯美、凄美风格作延伸。通过比较,加深对意境的领会,重点突出对动词和修辞的教学。
4. 读诗词,讲积累。毛泽东其他诗词选读。
不足之处:整节课小组合作讨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 “ 一对一 ” 的问答。教学形式单一,加之学生对诗词语言悟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第四篇:沁园春雪教案
第七届课改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优秀等级复评教案
授课时间: 2014 年 6 月 5 日 授课班级:七年级( 4 )班 授课教师:马雪云
授课内容:《沁园春 · 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3 、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 、
结合相关词句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 教学重点:
1 、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 、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1 、课时安排:一课时
2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研讨点拨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引入新课
由毛泽东诗词导入新课。 二、 资料助读
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 ~ 1976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 ~ 1945 )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 ~ 197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 ~ 1954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 ~ 1959 )。 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2 、本词写于 1936 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 年 2 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
a 、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把握节奏,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b 、指名朗读自由朗读。 c 、集体朗读。
2 、概括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课文 1 、设问思考: ( 1 )、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 ( 2 )、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2 、同桌讨论。 3 、集体交流归纳。 五、揣摩运用 1 、思考:
( 1 )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 “ 舞 ” 和 “ 驰 ” ,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 2 )、文中一个 ” 惜 ” 字,含有哪些意味? 2 、分小组讨论。
3 、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六、拓展延伸
1 、你心目中的 “ 风流人物 ” 应具备哪些素质? 2 、列举几位你认为能够称得上今朝 “ 风流人物 ” ,并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 3 、欣赏歌曲,再次感受诗词《沁园春 雪》的感人魅力。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2 、抄录几首写雪的诗与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作比较,并谈谈你的理解 。
第五篇:《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诵读感悟中积累咏雪名句。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一 .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因此,我把名句积累和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 . 教学方法:叶老说: ”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 诵读法: " 三分诗七分读 "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 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 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 诵读全词,升华感情;从方式上看,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试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 、合作探究法 —— 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一 ) 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 二 ) 能力目标
1 、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积累咏雪名句。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三 ) 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 、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感悟毛泽东宏大雄伟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型、课时和基本思路
1 、教学课型:教读课
2 、教学课时:一课时
3 、基本思路:依据本词的特点,本节课采用 “ 兴趣导入 —— 诵读感知 —— 研读探究 —— 延伸拓展 ” 的思路。教学的各环节注重积累和联想。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创设学习情境。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雪,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有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咏雪之作在 1945 年 ** 的《新民晚报》发表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他的御用文人写出气势、意境上都压倒对方的诗,但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未能如愿,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就是毛泽东,他的咏雪之作就是《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检查预习: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听读感知
1 .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思考:你感受到了 ---------------------------- 的毛泽东形象。(自豪、豪迈、大气磅礴)
2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4 .教师讲解: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积累其中的咏雪名句。
(三)研读积累
1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2.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3. 分析示例:
例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 “ 千里 ”“ 万里 ” 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也写视野的辽阔。 “ 封 ” 写地面,凝然安静; “ 飘 ” 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例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 “ 山 ” 、 “ 原 ” 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飞舞、在奔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例三: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须 ” 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 齐背咏雪名句。
(三)探究主旨
1 .简介写作背景: 1935 年,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请同学们找出表达作者豪情的诗句并加以品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分组讨论:英雄人物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文武兼备)
3. 思考: ① 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 惜 ” 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 略 ” 、 “ 稍 ” 有什么作用? “ 略输 ” 、 “ 稍逊 ” 和 “ 只识 ” 有什么区别? (一个 “ 惜 ” 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
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 略 ” 、 “ 稍 ” 、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 略输 ” 、 “ 稍逊 ” 、与 “ 只识 ” ,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 “ 只识 ” 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②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作者以 “ 往昔 ” 与 “ 今朝 ” 对比, “ 英雄 ” 与 “ 风流人物 ”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③ 教师小结: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思考:哪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 “ 江山如此多娇 ” 总结上阕写景, “ 娇 ” 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 “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相照应, “ 引 ” 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 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四)拓展延伸
1 、对比阅读:毛泽东的另一篇咏雪之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思考:两者在内容、情境、感情上的异同。
2. 多媒体欣赏任长青诗作《诗人毛泽东》,教师小结:诗人臧克家说过: “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诗篇 ” ,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希望同学们在作者词作中体会革命领袖的情怀,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积累咏雪名句并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六)在《沁园春 雪》的视频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粗线条勾勒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才有了课堂上的水乳交融、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整个教学线条流畅而又自然,学生活动充分而又热烈,一切方法皆来自于学生,又运用于学生。其次我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 —— 诵读法。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加入,将声画带进课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增加了课堂的艺术色彩。
总之,本节课我以品读积累为教学线索,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为原则,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气度和情怀,并能自主研读毛泽东诗词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教育教学方案优秀范文6 《毛毛虫》教案-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 标签 : 标题 ]
[ 标签 : 内容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教育教学方案优秀范文7 英语阅读理解课目标与任务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 标签 : 标题 ]
[ 标签 : 内容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教育教学方案优秀范文8 教案格式(精选多篇)-教育教学方案-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教案格式 ( 精选多篇 )
第一篇:教案格式
教案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为每一个知识点 ( 群 ) 编制的教学方案,它应该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要求。教案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之所在。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案绝不是教材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 “ 电子教案 ” 所能替代的,这些仅能算作是讲稿。
一、教案编制的要求
1 、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 ( 单元 ) 或一次课 (2-3 学时 ) 编制一个教案。
2 、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案要有所区别。如,同一授课内容而专业不同,则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同一授课内容而授课层次不同,那么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也会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3 、教案设计的详细与否,可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年青教师的教案,第一次开课教师的教案必须详细写,教案应含有必要的图、表、板书设计等。
4 、承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参考所提供的教案格式编写教案,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5 、提倡写出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教案。
二、教案编制格式的说明(教案编制格式见附页)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 (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 、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 、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 、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第二篇:教案一
理论教案
第一周
教师:宋刚班级:高二年级 内容:新学期的任务、要求和打算
目标:( 1 )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从而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 2 )让学生懂得教师提出的上课新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和教师紧密配合,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作出努力。
步骤:
一、 任务
1 、
体育课要求
2 、
全国中小生武术健身操 —— 功夫青春
3 、 “ 十六式 ” 太极拳
4 、
篮球教学
二、 要求
1 、
时刻牢记一个高中生应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出不适合高中生的事情。
2 、
一切行动听指挥。体育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场地大、上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得到加强,虽然我们的体育教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在纪律和上课的规范上必须得到加强,使全班每个同学在体育课上步调一致,做到既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又很流畅,放得开又收得拢,真正体现体育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 、
自觉遵守体育课的常规。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为保证学生活动时不止于受伤,绝对禁止穿皮鞋,保证服装能适合上体育课的要求。
4 、
多相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体育活动必须有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的通力协作,才能玩得开兴和有兴趣,也才有劲头,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娱乐的效果,也才能在活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整个班级的、强烈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
三、 预计
1 、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 、
平时经常和学生都交流,听取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要求,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在安排课时适当作些调整,争取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3 、
在讲解一些技术动作时,多用一些力学原理知识来传授给学生,让高中学生自己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但 “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从而加快掌握的速度和掌握的程度。
第三篇:时间教案
时间都去哪了教案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远离没有规律的作息。
【引入】
以现代诗的方式介绍时间,学生自已欣赏, ppt 自动放映至第 11 张。(背景音乐: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
【主题引入】
时间都去哪了
【内容】
1 、沙画 & 歌曲《时间都去哪了》
2 、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帐户里存入$ 86,400 ,可是每天的帐户余额都不能结转到明天,一到
结算时间,银行就会把你当日未用尽的款项全数删除。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数提领是最佳选择,而后引出它就是时间。
说明:如果你没能适当使用这些时间存款,损失掉的只有你自己会承担。没有回头重来,
也不能预提明天,你必须根据你所拥有的这些时间存款而活在现在。你应该善加投资运用,以换取最大的健康、快乐与成功。时间总是不停地在运转,努力让每个今天都有最佳收获。
3 、体会时间的价值,看看时间对于不同人的价值。
4 、提问: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给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并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时间的流逝。
5 、散文欣赏:聆听散文朗诵《匆匆》。(有视频朗诵)
6 、提出为什么要学会控制时间。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 它不可逆转,也无法取代。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利用时间的方式更加符合自己当前的角色。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 没时间 ” 这回事,而勤奋也不一定有好报。更聪明地工作,更多享受生活!有效地利用时间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 —— 就像开汽车一样。无数人已经从这套方法中受益,你也能!
7 、你将会得到的回报:控制你的时间
时间的利用是一件非常私人、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技巧适合于不同的人群。
8 、了解人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你是最终的决策者。其他人只能对你利用时间的方式提出建议,却并不能替你做决定 —— 真正的决定者是你自己。
9 、影响决策的因素:习惯;其他人的要求;逃避心理;
一时冲动;等待;理性的决定
给出建议。
10 、改变时间管理方式
通过详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为自己找到更多的空闲。你总是可以找到时间来做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11 、拖拉的真正代价
给出建议
12 、诗朗诵:《时间》(背景音乐: rainbow scatters in wind )
【班主任总结】
第四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 “ 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 ”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作业
1 .我要把这些词语读熟写会
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
2 .我要想办法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
流连、磕磕绊绊、流畅、灵性、悄然、张望、弧线
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能用简练的话写一写。
4 、你认为安静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到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春天
1 .(师板书 “ 春天 ”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 .师生谈话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真是多姿多彩,做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春天的美好。那么,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她用什么来感受春天?在她的心目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一个盲女孩的触摸,一起去感受她心中的春天。
3 .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小组交流汇总: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导航学习单,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单)
2 、全班交流
( 1 )可能出现的难读难写的生字新词及处理:
a 对 “ 悄然 “ 的处理
① “ 悄 ” 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大家一起读读。
② 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了吗?请你来读读。
③ 联系句子,你认为 “ 悄然 “ 是什么意思?(悄悄的,安静的,寂然无声的样子)理解了悄然的意思,你再读读这个词。
④ 把悄然放到句子里读读。
b 对 “ 弧线 “ 的处理
① 抽生读
② 纠正读音,齐读
c 指导书写 “ 瞬 ” 、 “ 梭 ”
① 学生交流写这两个字容易出现的问题
② 师板书 “ 瞬 ” 字笔顺分解
③ 学生练习书写
④ 出示学生的书写,评价指导,重点指导 “ 梭 ” 字: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 2 )感知课文大意
1 .根据学生交流,总结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用简短的话说清楚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结果怎样(结果)。
2 .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没有捉蝴蝶的经历?感觉怎么样?那的确是一件相当难的事,那么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呢?(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把不可能的事做成,就是 —— 奇迹(板书:奇迹)
①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安静创造的奇迹,用笔划出来。谁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对句子的处理: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拢住了蝴蝶,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你也来读读,看句子中还有哪个词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竟然)
② 指导朗读,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读出真情实感。
三、 合作学习,品读感悟
安静为什么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认真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示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
1 、默读课文,找出奇迹发生前后安静做了哪些事?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 、读读这些句子,圈出安静的动作,用心品味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动作的。
3 、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1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研读体会
活动一:全班交流,品读词句
根据学生交流,对相关句子做如下处理:
a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 1) 你是怎样理解 “ 流畅 ” 这个词的?
( 2 )见过盲人走路吗?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来形容最为贴切?(磕磕绊绊) 可安静却能在花丛中走得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同样是一个 —— 奇迹。
( 3 )你能流畅地读读这句话吗?你能读得更流畅吗?
( 4 )安静为什么会走得这么流畅呢?
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 1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整天,就是从早到晚)
( 2 )再读读这句话,你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呢?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 3 )试着读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读出熟悉,读出喜爱)
( 4 )能让安静整天流连在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美丽、芬芳)
( 5 )读读这个美丽芬芳的春天。(一读课题)
b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 1 )齐读,这句话中写了安静的哪几个动作?(伸出、伸向)
( 2 )极其准确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准确,十分准确)
( 3 )如果把 “ 极其准确地 ”“ 慢慢地 ” 去掉,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 4 )带着理解朗读。
活动二:回顾整理,感悟体会
作者说,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拢住了蝴蝶。这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奇迹发生之前,作者对安静的这两个动作描写。
(出示第三段)
( 1 )从这些动作中,你能够感受到她是个盲童吗?这些熟练动作的背后是什么? 教师引导:当她第一次来到这片绿地的时候,可能 ?? 可能 ?? ,她要走得很流畅,就要 —— (无数次跌倒)、就要(无数次受伤) ??
当她第一次把手伸向月季花的时候,可能 ?? 可能 ?? 她要达到极其准确就要 —— (无数次失败)、就要(无数次尝试) ??
( 2 )是什么吸引安静,让她不怕跌倒,不怕受伤,不怕失败?(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其实,这种对春天
转载请保留地址 ! 文章标题 : 触摸春天优质课教案设计 , 原文地址: http:///article/201412/73988.shtml
,对生活的热爱,就是作者所说的 “ 神奇的灵性 ” 。
( 3 )此时此刻,你就是安静,请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
教师引导: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浓郁的花香指引着你,你的双手慢慢
伸向那朵月季花,你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此时蝴蝶就在你手中,小安静们,用心去感受,你感受到什么?
( 4 )如果说安静此前触摸到的鲜花、小草、绿叶,那是一个静静的春
天的话,那现在她触摸到的蝴蝶的扑腾,就是一个 —— 具有生命力的春天。再读课题,和安静一起触摸这个具有生命力的春天(二读课题)
活动三:走进情境,理解感情
( 1 )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安静此时的内心世界,你认为是哪个?
( 2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安静是如何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呢?
(出示句段,学生想像填写)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鼻子去闻,
她闻到了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双手去摸,
她摸到了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
??
( 3 )小结:眼睛看不见了,可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全身心地感受着这个绚丽多彩的春天,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她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一样,也有一片明媚动人的春色。这怎能不令人感动呢?让我们把感动读到这段文字里去吧。(齐读第三段,配乐)
活动四:激发想像,引发共鸣
安静还做了什么让我们感动的事情?
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 1 )这句话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关处理:
a 放飞蝴蝶
引导:你可以体会到安静对蝴蝶什么样的感情?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这种感情?(许久)这位同学读书很用心,你能把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b 张望
① 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表达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找一找?(张望)
② 用动作说明你对 “ 张望 ” 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向远处看)
③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④ 安静真得能看见吗?她的眼睛看不见,可她能用什么感受到?
⑤ 她的心灵感受到什么?(一生读 —— 此刻 ?? )
( 2 )理解弧线
① 这是一条怎样的弧线呢?大家读一读,从字里行间找一找
出示句子:此刻安静的心里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 ( 请继续 关注 91 考试网: wWw.91exam.org) 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② 这是一条怎样的弧线呢?展开你的想像跟随安静的心灵一起张望。 教师引导:
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的舞姿,此刻 —— (一生读句子) 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飞翔的快乐,此刻 —— (一生读句子)
安静张望着,这条弧线化成优美的诗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悠悠回荡 —— (配乐一生读)
此刻,这优美的诗行在安静心中、在你我心中,像一股清泉静静流淌 —— (配乐
齐读)
此刻,这条弧线一定铭记在你的脑海,像优美的旋律再次回响 —— (齐背) ③ 这是一条怎样的弧线?
教师引导: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黑暗,弧线的那头一定是 --- (光明)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痛苦,弧线的那头一定是 --- (幸福和快乐)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失望,弧线的那头一定是 —— (希望)
3 .课堂小结:
此刻,安静触摸到的,不仅仅是美丽、芬芳、有生命力的自然之春,
更是自己充满光明、快乐和希望的生命的春天。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读课题,一起走进安静这生命的春天。(三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过渡:一只蝴蝶,让安静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一条弧线,让安静对
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新的感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1 .这里的 “ 谁 ” 都包括哪些人呢?(包括所有人)
2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她创造了自己的
缤纷世界。由此,我想到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她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却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刻苦练习舞蹈,她们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世人震撼。我还想到了这个 10 岁失去双臂的刘伟,他用双脚刻苦练习弹钢琴,用一年的时间达到钢琴七级水平,像正常人一样走上了挑战达人秀的舞台。我还想到我班上一位普通的同学,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练习打乒乓球,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目前正积极备战,参加国家级的比赛。不管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全,但同样有一种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同学们,你们想到了谁?他创造了怎样的缤纷世界?
(学生交流,适时补充资料)
3 .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这些人,也许身体并不健全,也许只是个平凡
的小人物,可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对于他们来说, —— (齐读)
4 .你想怎样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学生交流)
5 .课堂小结:其实,在这节课上,你们积极地思考,精彩地发言和深情地朗读,已经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老师相信,只要我们 ------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齐读中心句)
五、推荐作业:
转载请保留地址 ! 文章标题 : 触摸春天优质课教案设计 , 原文地址: http:///article/201412/73988_2.shtml
第五篇:教案范文
unit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let ’ s learn 部分的单词: old , short thin , tall , strong, young, funny, kind 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 old , short , thin , tall , strong 。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let ’ s start 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 .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 .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 . warm - up (热身)
( l ) 教师播放 let ’ s start 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 “i have a new friend. he ’ s tall. he ’ s strong, too.” 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 strong , tall , short , thin 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 2 )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 : hello, everyone ! welcome back to school!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 : hi , everyone ! nice to see you again . 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
ss : we ’ re in grade 5 .
t : 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new classroom, new teacher) ?
ss : yes !
t :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 ? guess ! what ’ s the topic
of unit 1 ?
2 . 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 l )教师出示 let ’ s start 部分图片,介绍说: rabbit has many new
teachers in her school.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描述新教师。然后教师说: “ 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描述新教师。 sarah 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教师,大家在先看一看有哪些是新教师?
( 2 )出示 let ’ s learn 部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 they are sarah ’ 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 .引导学生结合预习部分回答出 strong , tall , short , thin 等旧词,然后结合图卡向学生呈现新词: youny , kind old , funny 。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单词卡片或实物图片等 — 一教授新词,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读。
( 3 )教师可播放单词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过一遍后跟读单词,逐步掌握正确的读音。
( 4 )教师根据以下信息请学生判断会话中描述的教师是 let ’ s learn 配图中的哪一位: mr hu is the art teacher.
what ’ s he like ? he ’ s short and thin .完成前面铺垫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猜出哪位是 sarah 的新教师。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
let ’ s learn 部分所提供的替换句型,描述 sarah 的其他两位新教师,练习巩固所学新词。
( 4 )试着写单词。
教师范写四会单词,让学生跟写或在单词卡片背面仿写,达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新词的目的。
3 . let ’ s play ( 趣味操练 )
( 1 ) let ’ s find out ( 找一找 )
教师指导学生用所学新词和句型描述 let ’ s find out 部分几位教师的体貌特征,然后找出正确的图片。完成这项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八张新词卡片继续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 2 ) let ’ s sing ( 唱一唱 )
教师放歌曲 “my new
teacher” 的录音,学生跟唱,进一步在音乐节奏中感知新词。
4 .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 l )让学生做本单元 a let ’ s learn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 2 )让学生模仿 let ’ s find out 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展示不同教师的图片,让学生猜出是教哪个科目的教师,然后用所学新词描述这些教师的外貌特征。
(3) 让学生参照 let ’ s find out 部分设计一些谜语让大家清一猜。可以参考以下语言: she is tall . she ’ s beautiful . she ’ s very young . we all like her . who ’ s she ?
(4) 让学生把新学的歌曲唱给家长或朋友听。
5. 小结
单词: old , short thin , tall , strong, young, funny, kind
教案点评:
提供第一课时教案示例。本课时 let ’ s learn 部分主要是通过情景会话,谈论美术教师的样子,来让学生学习单词: old , short thin , tall , strong, young, funny, kind 等。教学设计适合与学生身边的人物相联系,尤其是新老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 tall, short, thin, strong 等词汇,再进一步学习本课新生词。达到描述不同图片人物的要求。利用一些活动来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人物图片,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unit1 my new teachers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掌握句型是:
who ’ s your math
teacher ? mr zhao . what ’ s he like ? he ’ s thin and
short. he ’ s very kind 要求学生能在相似的情景中完成替换练习。能灵活运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
二、教学难点
let ’ s try 这一形式在学生用书中第一次出现,但难度不大。学生即使不能够听懂句子的含义,只要明白关键词语的意思也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听录音熟悉新词和新句型,感知连读、失去爆破和弱读等语音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人物图片最好是能够直接粘贴在黑板上。
2 .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 .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 . warm - up (热身)
( 1 )教师放歌曲 “my new teacher” ,让学生感知并复习歌曲中语言。
( 2 )结合画有人物不同相貌特征的教学图片进行关键词的替换,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新词,为本课时学习句型做好准备。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a : good morning/afternoon. look! our math teacher is very young. he ’ s tall and thin.b : this is our music teacher. she ’ s young. she ’ s very funny.
a : who ’ s your art
teacher ?
b : mr hu .
a : what ’ s he like ?
b : he ’ s short and
thin !
2 . let ’ s try and
talk ( 操练 )
let ’ s try
反复播放 let ’ s try 部分录音,指导学生根据声音选出图中相应的人物。在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圈出所描述教师之后,可让学生看一看他们熟悉老师的图片,用英语说出他们是谁,用句型: “who ’ s he/ she?
what ’ s he / she
like? ” 提问学生。此后再转入 let ’ s talk 部分对话的详细学习。教师最好能放一句,停一句,并重复录音中的话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let ’ s try 部分录音内容如下:
① boy : who ’ s your english teacher ? ② girl : who ’ s your math
teacher ?
girl : mr black . boy : mr li .
boy : what ’ s he like ? girl : what ’ s he like ?
girl : he ’ s tall and
strong . boy : he ’ s old . he ’ s very thin .
who are the two men they are talking about?
let ’ s talk
( 1 )教师播放 let ’ s learn a 中的四句话(声音见媒体素材的 a learn sentences.wav )。教师说: “ 这位胡老师又瘦又矮,我们找一找图中的哪位老师又瘦又矮呢? ” 出示 let ’ s talk 部分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快速找出 mr zhao 。 然后教师分别说出教师姓氏: mr ma / miss liu… .这时先不要求学生描述这些教师,可把该项任务放到对话教学之后。
( 2 )听录音,跟读 let ’ s talk 部分的对话。引导学生指现图中的人物 mr zhao 是 english
teacher, 而录音中的人物说的是 math teacher 。
( 3 )教师再次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分别并对人物进行描述,可利用句型: “who ’ s this man /woman ? what ’ s he/she like ? ” 进行操练,先由教师示范,再结对或分小组进行。 good to know
此部分为选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在人名称呼习惯上的不同。汉语中习惯把姓放首位,名字放在后面。英语国家的人却习惯把名放在首位,家族的姓氏放在后面,而且有的在两者之间还有中间名( middle name )。这些不同需要让学生了解。
3 .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 l )让学生做 a 部分 let ’ s talk 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 2 )让学生默记 let ’ s talk 部分的录音,将内容说给家长或朋友听。
( 3 )让学生利用新学的文化背景知识,试着与同学进行交流,可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人物。再用英语写一写自己扮演的名字。
4. 小结
句型:
who ’ s your math teacher ?
mr zhao .
what ’ s he like ?
he ’ s thin and short. he ’ s very kind.
教案点评:
提供第二课时教案示例。课文通过听声音找图片人物、复述对话、操练句型等方式来学习句型是 who ’ s your math
teacher ? mr zhao. what ’ s he like ? he ’ s thin and short. he ’ s
very kind. 这些句子在第一课时已接触过,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先学会听懂句型,再进行复述句型,最后灵活运用这几句话进行交谈。教师主要参与学生一开始的听说部分,引导学生掌握听英语的技巧,和说英语的语音。在学生最后的活动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进行评分和最后的总结。
unit1 my new teachers 第三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四会句子,要求学生能在相似情景中正确使用。教师需重点强调这些四会句子的规范书写。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难点是 pronunciation 。要求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含有这 4 个字母组合的单词并发现发音规律,尤其要强调 bl , br 的滑音变化。在句子中出现字母组合提示的单词,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教师需要加以引导,正确示范朗读。遇到难度较大的句子,可让学生明白大意,不强求每位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意思。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 .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 .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4 .学生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和人物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 warm - up (热身)
描述教师:在多张教师的图片中,让某学生任意抽取一张,对该教师进行描述,其他同学补充。结合所学句型: “he ’ s tall and
thin . he ’ s our english teacher . ” 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口头拼读比赛。
2 . 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
( l )用图片展示的方法导入。教师介绍说: zhang peng has
three new teachers thisterm . he talks about them with his classmate tim. let ’ s go and have a look ! who are the teachers ?
( 2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与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对话内容,找出不懂的地方,教师答疑。
( 3 )教师就对话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学生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
( 4 )教师指导学生写四会句子,可以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方式进行。
3 . let ’ s play ( 趣味操练 )
pair work
要求学生看 pair work 部分的图片,理解对话内容。两人一组,根据图片出示的句子,制作两组单词卡片,要求每组单词不少于五个。一组为各科目教师,如 math teacher , music teacher 等,另一组为描述人物外形的词组,如 thin and tall , strong and short 等。制作完成后,一人抽取两张卡片并提出问题,另一人根据卡片的内容进行回答。答对时,由此人抽取图片,问另一人。
4 . pronunciation ( 语音操练 )
( 1 )教师出示一些含有相同字母组合,如 ee , ea 等的单词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或实物读出这些单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字母组合 ea 和 ee 在这些单词里发长音的规律,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示范 bl , br 的滑音变化并强调这两个字母组合发音的区别。
( 2 )看课件或听录音带,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看图理解句子大意。
附有本课时字母组合的常见单词。
/i : /
eatea meat treat peach seat jeans leaf meal
eebeef sheep see queen meet jeep street
canteen feed green teeth bee bsleep
blblue blow black block blow blonde
brbread break brown breed brain brick
5 .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 l )让学生做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 2 )让学生听 read and write 、 pronunciation 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针对语音部分,教师可以找出更多相关单词让学生练习四个字母组合的发音,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找。对于找到较多单词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 3 )让学生参照 pair work 说一说,做一做,设计一些有关教师或亲友的词组卡片,让大家来做句子整合游戏。
6. 小结
书写句子:
who ’ 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
what ’ s he like?
he ’ s tall and strong.
教案点评:
提供第三课时教案示例。本课时 “read
and write” 部分主要是在学生能够在读懂对话的基础上,正确写出所学句子 who ’ s your
english teacher ? mr carter.
what ’ s he like ? he ’ s tall and strong . pair work 部分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根据图片出示的句子,制作两组单词卡片。并进行对话练习。
学新知导入时,可让学生描述教师,或进行一些口头拼读练习。学生在操练时,要注意让他们使用所学的新知识。语音的学习虽然在教材是设计在 c 部分,但我们应尽量选用此部分。本册教材第一次将字母组合的单词发音与句子结合起来,学生可不注重理解句义,只试着快速读出句子就可以了。
关于我的老师的演讲活动
探究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演讲。
探究目的: 锻炼学生写和说的语言运用能力。
探究形式: 全班。
活动特点:此项活动以座谈或比赛形式展现。让学生充分讲述自己的感受或观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最好能在教师节时举行此活动。可以请多位本班的任课老师来旁听,并参与其中。
活动过程:
1 .每位学生准备 100 字左右的演讲稿,介绍自己的一位老师。要说出这位老师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能借助其他素材来说明更好,如图片、音乐等。
2 .全班同学和诸位老师面前,进行演讲。
3 .由老师们谈一谈感受,或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
4 .选出表现较好的同学,予以奖励。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