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经济论文模板材料八篇(word版)
2021-09-04 02:07: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1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关研究-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关研究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关研究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发展步伐。

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再一次强调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中央直属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纷纷探索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其中,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的重要抓手,全国各地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以及上海国盛、四川发展等地方国有企业改组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定位与核心功能

中央明确要求国有资本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一)战略定位。从顶层设计要求的角度来界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战略定位应该首先是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争当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和主战场,引导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是积极试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提高国资国企运营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个层次的战略定位相辅相成、彼此贯通,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国企体制机制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基础,体制机制创新和提升竞争力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

(二)核心功能。围绕上述战略定位,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主要承担的核心功能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优存量引导增量。在做优存量方面,合理评估业务市场价值和经营风险,通过股权管理、整合重组等方式,促进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股权合理流动,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实现对存量业务的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国有资本的产业结构和质量效益。在引导增量方面,通过产业基金等资本运作方式,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促进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发展建议

为了实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应着重开展完善监督管理关系、优化授权经营体制、强化市场化运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准确界定国家出资人定位。一是按照由管企业管资本转变的要求,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股东,依照《公司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合法依规开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依法自主开展市场经营。二是突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原则,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监管边界,厘清国有资产监管管理机构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职责界限,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二)切实保障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一是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坚持一企一策,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管理架构,切实加大授权范围和力度,将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产权管理、工资管理等权利逐步授权下放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落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保障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二是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对下属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通过开展所属各级子企业风险评估,按照市场化运营原则,逐步下放相应的业务开展权利和薪酬激励权利,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并通过制度性设计要求子企业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构建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清晰界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权责界面的基础上,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构建形成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按照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原则,重点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总部及产业子集团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等进行优化,强化业绩和效益导向,加快构建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薪酬体系。三是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尊重和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加大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在一级产业子集团和二级专业公司推广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去行政化,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四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单位和岗位的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沈立.构建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J].中国金融,20185:55-56.

[2]孙宁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本优化配置与创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何小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成效与启示[J].经济纵横, 201711:45-52.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2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研究-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研究

1

第一部分 旅游业的界定及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

1.1旅游的涵义 2

1.2旅游业  3

1.3旅游业行业分类 4

第二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7

2.1旅游资源情况 7

2.2旅游业发展情况 7

2.3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情况 9

2.4旅游星级宾馆发展情况 9

2.5旅行社经营情况 10

第三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增加值测算 11

3.1测算目的 11

3.2测算旅游业增加值的理论 12

3.3旅游业增加值的构成与测算方法 13

3.4测算过程 16

3.5旅游业增加值测算结果 26

第四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研究 28

4.1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28

4.2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 30

4.3郑州市游产业的影响力研究 32

第五部分 结论及政策建议 36

5.1结论 36

5.2政策建议 36

参考文献 39

 

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依中岳嵩山,北濒黄河,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已日益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高增长、高就业、高创汇、高增值的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由于旅游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其范围的界定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成熟通用的定义。本课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六大要素,以第三产业中的相关行业为主,把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和一般相关的部门进行归并,形成一个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旅游产业的国民经济行业概念。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旅行社财务状况调查、景区景点经营情况调查及其范围内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全面清查、旅行社营业成本构成抽样调查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财务状况调查,摸清我市旅游产业的家底,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进行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及其对郑州经济影响的研究,客观反映我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 旅游产业的界定及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1旅游的涵义

旅游从字意上来讲,是外出,旅行,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产业的兴起,便出现了对旅游含义不同的理解。

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说: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或文化教养。

《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书给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一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著名学者于光远说: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旅游是以经济形式表现出的内容广泛的人类社会地域活动,它不只是游览、购物、花钱、享受,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寻幽探奇、博览风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度假休养、医疗疗养、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接受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出版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说: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以上这些对旅游的定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都是把旅游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论述,都要涉及到旅游的各种要素。归纳之,不外乎是:离家外出,是暂时居留而不是永久居留;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观光、娱乐和求知,而不是为了赚钱;旅游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活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统计定义,旅游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并特别提出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所以,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环境并停留在一个或多个地方,连续不超过一年时间,以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为目的的活动。旅游包括了吃、行、住、游、购、娱六个要素,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六个要素实现的过程。旅游六要素本质上组成了旅游产业的基本框架和产业链。

1.2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概念的提出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旅游产业概念的界定。

日本学者土井厚认为:旅游产业就是在旅行者和交通、住宿及其他相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签证、中间联络、代理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办理手续,此外利用本企业的交通工具、住宿设施,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行业

美国旅游学者唐纳德•兰德伯格认为:旅游产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

山东大学副教授王晨光认为:旅游产业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及两地之间的连接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黄安民认为: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集合性经济体系,它利用旅游资源及相关配套设施,通过与利用有关的组织,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因此,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连接相关的各个行业,提供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经济综合体。

1.3旅游产业行业分类

旅游产业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经济产业,它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娱乐等部门与行业,是一个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样性服务而涉及多个行业的复合型经济体。因此,那些为旅游活动提供旅游商品的行业均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根据旅游者主要活动的清单,旅游商品主要包括:

1、旅馆与住宿

2、铁路客运

3、公共汽车等地方客运

4、出租车

5、水上客运

6、航空客运(国内、外)

7、其他运输工具出租

8、餐饮服务

9、商业服务(零售业)

10、消遣文化娱乐(电影、剧场、音乐)

11、游览观光(旅游景点)

12、运动项目及参与运动

13、组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

从服务于旅游者的特色来看,旅游产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是各服务部门为境内、境外的旅游者提供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种服务的集合。因此,我们认为,旅游产业的行业界定应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以第三产业中的相关行业为主,把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和一般相关的部门进行归并,形成一个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旅游产业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具体行业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如下:

铁路运输业

51

道路运输业

52

城市公共交通业

53

水上运输业

54

航空运输业

55

邮政业

59

电信

601

零售业

65

住宿业

66

餐饮业

67

保险业

70

旅行社

748

野生动植物保护

8012

游览景区管理

813

居民服务业

82

文物及文化保护

904

博物馆

905

烈士陵园、纪念馆

906

娱乐业

92

第二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濒黄河,西依嵩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河南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和第一客源地。

2.1旅游资源情况

郑州历史源远流长,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国家和省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44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A级景区27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A级景区7家、AAA级景区16家、AA级景区3家。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康百万庄园、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温泉、滑雪、演艺、都市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新型业态,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1999年,郑州市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2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旅游产品体系得到了丰富,景区品味和档次得到了提升,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温泉、滑雪、演艺等旅游新型业态不断壮大。新型业态发展加快,旅游消费形成了新热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旅游演艺节目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扩大。发挥少林寺武术馆功夫表演团在国内外演出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发展层次。

2011年,全市旅游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89.8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8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接待入境游客38.4万人次,同比增长10.0%;外汇收入1.476亿美元(折合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4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1%

2011年在建的重大旅游项目3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119.3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9.73亿元,2011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38亿元。

2.2.1入境旅游

2011年,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占86.8%,港澳台游客占13.2%。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成为郑州的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全市星级宾馆饭店接待入境旅游者达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来我市旅游的入境游客停留天数为3.4天,人均每天消费165.77美元。

2.2.2国内旅游

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425.7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1864.1万人次,占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的34.4%一日游游客3561.6万人次,占65.6%。调查显示,过夜国内游客在郑州市人均停留3.41天。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国内游客在郑州市旅游人均花费为708.8元,不同国内游客在郑州市的旅游花费差别很大,一日游国内游客在郑州市内人均花费仅286.09元。

2.3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情况

全市现有旅游景区(点)87家,其中A级以上27家。201127A级景区(点)共接待旅游者1687.6万人次,同比增长9.5%,其中境外游客23.3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门票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3.2%。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名品。在A级以上景区中,5A级景区嵩山少林寺景区在接待总人数、营业收入和门票收入上均名列第一,分别达到261.4万人次、1.94亿元和1.88亿元。列接待总人数二、三位的是丰乐农庄·丰乐葵园风景区和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接待总人数分别为235万人次和195.3万人次,列门票收入二、三位的是黄河风景名胜区和巩义市康百万庄园,门票收入分别为3037万元和1007万元。

2.4旅游星级宾馆发展情况

2011年底全市共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99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20家,三星级54家,二星级20家。2011年全市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拥有资产64.72亿元,营业收入完成26.55亿元,实现利税1.66亿元,实现增加值8.39亿元。全市99家星级宾馆饭店中近半数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48.2%,平均床位出租率为66.0%。郑州裕达国贸酒店有限公司成为营业额最大的酒店,2011年营业收入达1.86亿元。郑州承誉德大酒店有限公司成为盈利状况最好的酒店,2011年利润总额为660.0万元(见表1)。

1 2011年郑州市星级宾馆饭店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星级类别

资产总计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其中:利润

增加值

合计

647175

265496

16558

-1294

83906

五星

212130

55548

3475

-510

17900

四星

201877

103086

9544

2378

35260

三星

210343

93250

2795

-3016

27010

二星

22826

13612

744

-146

3736

2.5旅行社经营情况

2011年底全市共有旅游社220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营业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20.8%;拥有资产8.69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利润5526万元,同比增长20.4%;创造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7.4%;旅行社从业人数达4815人,同比增长31.7%。全市登记备案旅游车辆793辆,比上年增加2辆。2011年,企业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其资产总计达到20265万元;业务最大的是河南中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其营业收入21964万元;经营效益最好的是河南中原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其实现利润101万元。

第三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总量测算

3.1测算目的

旅游经济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并相应涉及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经济部门。首先,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除包括人们通常说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主要方面的需求外,还包括通讯、医疗、洗理、修补、入出境等方面的需求,几乎囊括了人类消费需求的各个方面。第二,旅游活动既涉及自然方面的事物和因素,又涉及社会方面的事物和因素。在社会方面,既有文化的内容,又有经济、社会乃至意识形态的内容。第三,旅游需求使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许多部门和行业为其提供服务。这里,既有经济部门,也有非经济部门,经济部门有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邮政业、电信业、零售业、住宿业等,非经济部门有文教、卫生、公安、海关等。因此,旅游经济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是第三产业的先导性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旅游业自身各方面的发展,而且相应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发展。正是旅游经济的综合性带动功能,不仅促进国民经济现有部门、现有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旅游业能够兴一业而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产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传统反映旅游产业的诸种指标,如旅游综合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人数、海外旅游者人数等,统计覆盖范围过窄,难以反映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无法据以分析旅游产业的构成、效益及发展的真实水平,不能满足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的需要。为了研究郑州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郑州市统计局和旅游局组织了有关人员专门成立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专家访问等多种方式,并在掌握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测算了2011年旅游产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从宏观上定量分析研究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咨询创造了条件。

3.2测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的理论

3.2.1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概念

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凡是涉及旅游产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就构成旅游总收入,将其定义为旅游总产出;而旅游总收入中的实物产品及生产服务产品所消费(耗)的中间产品和服务,并不是旅游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而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其它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价值,属于旅游总收入中的转移价值,称之为中间投入;从旅游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转移价值(即中间投入)后,剩余部分就是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新增价值(增加值)。即旅游产业增加值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这些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提供服务而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3.2.2旅游产业增加值与现有GDP的关系

必须明确旅游产业增加值不是对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破坏和重构,而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独立于现有的核算体系,按照旅游产业的特点,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的再次核算。由于旅游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行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涉及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邮电通信及其他行业中,而这些行业既包括了旅游者消费部分,也包括非旅游者消费的部分,为了正确客观地反映和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就必须从上述行业中剥离出旅游者消费的部分,并纳入旅游产业增加值中。因此,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核算,不会增加或减少现有GDP数量,而仅仅是在现有GDP基础上的重新分配和结构调整。

3.3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与测算方法

3.3.1有关行业的选择

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服务行业。在前述中,我们已根据旅游产业的涵义,结合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旅游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进行了分类定义,给出了比较好进行核算的行业定义。

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归指各类交通运输业中的客运部分以及行李托运、搬运、寄存等为旅客服务的活动。

邮政业、电信指行业中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保险业指保险企业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如旅游意外险、航空保险等。

旅行社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的服务。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食宿和交通等服务,还包括导游活动。

居民服务业指在宾馆、饭店或娱乐场所常设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理发、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洗染服务、摄影扩印服务。

野生动植物保护指动物园、放养式动物园(如野生动物园)、鸟园、动物世界、海洋馆、水族馆、海底世界、观赏动物的饲养等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游览景区管理指指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游玩、度假的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景观和其他景观的服务活动。

文物及文化保护指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并经有关部门鉴定,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活动;对我国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民俗等非物质遗产的文化保护和管理活动。

博物馆指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博物馆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

烈士陵园、纪念馆指提供瞻仰、参观等活动。

娱乐业指配有娱乐设施的娱乐活动及以娱乐为主的活动。

3.3.2有关指标的选样

本次测算是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指标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中的指标,并结合测算中易取得的指标进行筛选,选取了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其他构成要素中与旅游收入和旅游经济效益有关的财务、统计指标。通过这些主要指标数据调查、统计、分析,以此作为我们进行测算的基础。指标的选择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满足测算需要即可,指标宜少不宜多,计算方法宜简不宜繁;二是应有可比性;三是在所计算的范围内,能收集到的有关的财务、统计数据;四是计算结果应符合实际情况。

3.3.3有关方法的选择

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考虑到计算时的复杂性,结合实际情况,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分为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为: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本次测算时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使用了生产法和收入法。为了尽可能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法,并结合郑州市测算出的各行业增加值数据,我们在对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时,将对不同的行业或部门采取不同的方法测算其增加值。

3.4测算过程

3.4.1交通运输业

1.铁路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铁路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旅游者铁路客运支出费用÷铁路运输业总产出

=612392×392151÷1170601

=205151(万元)

式中:

铁路运输业总产出、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根据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铁路客运支出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以及郑州服务业单位统计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火车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2.道路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道路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道路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道路客运业增加值×旅游者道路客运支出费用÷道路运输业总产出

=1699606×316091÷3776902

=142241(万元)

式中:

道路运输业总产出、道路客运业增加值,根据市交通局、市有关公路运输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道路客运支出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汽车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3.城市公共交通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城市公共交通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市内公共交通及出租汽车行业。

旅游业增加值=城市公共交通业增加值×旅游者市内交通费÷城市公共交通业总产出

138420×141575÷241444

81165(万元)

城市公共交通业总产出、城市公共交通业增加值,根据市交通委及市有关道路运输部门、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市内交通费,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市内交通费支出取得。

4.航空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航空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航空客运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航空运输业增加值×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航空运输业总产出

77560×456132÷472839

74821(万元)

航空运输业总产出、航空运输业增加值,根据航空运输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3.4.2邮政业、电信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邮政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邮政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电信增加值)×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邮政业总产出+电信总产出)

=47825+746485×79027÷95649+928970

=61264(万元)

式中:

邮政业总产出、电信总产出、邮政业增加值、电信增加值,根据邮政部门和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电信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取得。

3.4.3零售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商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购物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零售业增加值×旅游者购物消费支出÷零售业销售额

=1750517×3815946÷14684371

=454897(万元)

式中:

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增加值,根据限额以上商业零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限额以下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资料,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

旅游者购物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郑州景区(点)及周边单位经营情况调查资料及零售业抽样调查、居民消费支出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及其他消费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购物费用支出取得。

3.4.4住宿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住宿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住宿业增加值×旅游者住宿消费支出÷住宿业营业收入

=217704×532780÷573975

=202079(万元)

式中:

住宿业增加值、住宿业营业收入,根据饭店、宾馆等住宿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住宿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住宿费用支出取得。

3.4.5餐饮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餐饮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餐饮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餐饮业增加值×旅游者餐饮费用÷餐饮业营业额

=1345685×700259÷3378095

=278952(万元)

式中:

餐饮业营业额、餐饮业增加值,根据限额以上酒店、宾馆等餐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以及限额以下餐饮企业抽样调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餐饮消费,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餐饮费用支出取得。

3.4.6保险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保险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保险业增加值×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保费收入

=112078×1258÷256623

=549(万元)

式中:

保险业增加值,保费收入,根据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由航空险、旅游险等构成,根据对保险企业的调查,取得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资料。

3.4.7旅行社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旅行社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旅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旅行社行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8523222340606936

=21742(万元)

旅行社增加值,根据旅行社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采用收入法计算出旅行社行业增加值。旅行社行业增加值全部属于旅游增加值。

3.4.8游览景区管理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游览景区管理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游览景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2871724863688727196

95286(万元)

游览景区管理行业的增加值,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出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全部属于旅游增加值。

3.4.9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上述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这几个行业都属于旅游行业,它们的增加值均为旅游增加值,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取得。

1.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14955924

1578(万元)

2.文物及文化保护行业

文物及文化保护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33392181225

3747(万元)

3.博物馆

博物馆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450815170914

6246(万元)

4.烈士陵园、纪念馆

烈士陵园、纪念馆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134859

1407(万元)

3.4.10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增加值×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消费支出÷文化体育与娱乐业营业收入

=282223×213935÷530315

=113852(万元)

式中:

文化体育与娱乐营业收入、娱乐业增加值,根据娱乐企业会计报表中有关资料和税收收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费用支出取得。

3.4.11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1.旅行社代旅游者支付的消费形成的旅游业增加值

在参加旅行社组团出游和单位组织的游客的旅游消费中,有一部分住宿、餐饮、交通、文化娱乐费用是以团费形式出现,由旅行社代为支付给相应企业的。

旅游业增加值=相关费用支出×相关行业的增加值率

=23965×37.93%+19829×39.84%+61466×45.22%+678×53.30%

=45146(万元)

旅行社相关费用支出根据对旅行社的典型调查和旅行社企业财务指标统计调查取得。

2.农林牧渔业中涉及旅游的增加值

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农业生产形态。

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农业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率

=151138×55.92%

=84516(万元)

旅游农业收入根据郑州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农业专项调查资料推算取得。

3.医疗卫生服务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医疗卫生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就医疗养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医疗卫生增加值×医疗卫生旅游者收入÷医疗卫生总收入

=700904×693724÷1489956

=326341(万元)

医疗卫生增加值、医疗卫生总收入根据卫生医疗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有关资料和税收收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医疗卫生旅游者收入根据郑州居民消费支出调查和郑州市重点服务业调查取得。

4.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其他一些相关行业,涉及居民服务业中的洗染、美容美发、社会福利保障、银行、公安、海关等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因为涉及行业众多,无法分行业进行测算,我们参考了国内相关城市的资料,经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确定了其他相关行业中旅游业的增加值。

旅游业增加值=216904(万元)

3.5旅游业增加值测算结果

全市旅游业增加值等于以上各行业增加值之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于旅游业增加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反映为:

全市旅游经济增加值=因旅游带来的各行业增加值

根据计算,2011年郑州市旅游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见表2)。在旅游产业构成的六要素方面,的贡献占总量的11.9%,的贡献占总量的8.7%,的贡献占总量的22.0%,的贡献占总量的4.5%,的贡献占总量的18.8%,的贡献占总量的4.7%。

2 2011年郑州市旅游业分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行业名称

增加值(万元)

结构(%)

铁路运输业

205151

8.5%

道路运输业

142241

5.9%

城市公共交通业

81165

3.4%

航空运输业

74821

3.1%

邮政业与电信

61264

2.5%

零售业

454897

18.8%

住宿业

202079

8.4%

餐饮业

278952

11.5%

保险业

549

0.0%

旅行社

21742

0.9%

游览景区管理

95286

3.9%

野生动植物保护

1578

0.1%

文物及文化保护

3747

0.2%

博物馆

6246

0.3%

烈士陵园、纪念馆

1407

0.1%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113852

4.7%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672907

27.8%

其中:农林牧渔业

84516

3.5%

医疗卫生

326341

13.5%

旅游业增加值

2417884

100.0%

第四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研究

旅游的影响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了解和认识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相互效应,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设施的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带动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旅游在经济方面巨大的积极影响,是现代旅游得以迅速发展和大众化的最主要原因。

4.1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

4.1.1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4.1.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旅游经济包括旅游食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辅助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宣传与景区文化教育多个部分,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开放而又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力。旅游产业的扩展与收缩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涉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等直接经济部门;波及金融、保险、通讯、安全、卫生、医疗、海关等服务部门;影响到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七十个行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体国力的增强,整体国力的增强又再次正向作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4.1.3拉动社会总需求

旅游产业已成为一个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要素之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把不同形式的消费统一到一个过程中来,把单点的消费活动变成群体的规模消费,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更多地流入到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中来,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实现的飞跃,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种促进经济健康繁荣的重要力量。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旅游产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

4.1.4促进对外开放

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旅游环境反映出良好的开放环境。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直接扩大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对外贸易,吸引游客和外商投资开发;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4.1.5加快城市化进程

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是购物商品,无法到市场上直接交易出售,决定了旅游促销必须整体组织,打响城市品牌。因此,旅游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促销就是城市推销。通过各种旅游促销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产业发展在市场需求、客源扩张、资金融汇、景区开发、产品进入诸多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旅游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1.6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需求本身是最终需求,旅游消费可多次重复,即便是一次性消费的观光性旅游产品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也对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旅游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不仅不会造成产业结构雷同,反而有利于各地形成特色,互相竞争,共同发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社会将进入旅游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社会将进入休闲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社会将进入度假阶段。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而这个市场的形成又带动了相关产业,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扩展与收缩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乘数效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4.3元。

4.2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估旅游经济影响的方法与模型也数量众多。评价旅游经济影响, 则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 收集被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 这更适合于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

4.2.1乘数效应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利用乘数原理为主要分析工具的简单数学模型时期。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所谓乘数原理,本来是考察投资增量与国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数关系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乘数原理应用于旅游研究时,变为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考察旅游就业的增量和国民就业增量的倍数关系。在1996匡林关于乘数理论的几个问题中有所论述。但是乘数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实际过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内。因而学者又进一步设计出其它模型。

4.2.2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I/O , Input/Output)可以清楚地显示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解决乘数研究无法回答的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过程问题,且有广泛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研究表明了中国旅游产业产业关联具有广泛的波及影响作用、相对较强的前向带动作用等特点。但是投入产出分析还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它假设:技术系数的不变倾向,即在同一张分析表中,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即将投入增加一倍,则产出可以增加一倍。投入产出分析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它相对重视GDP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影响,但是对旅游行业本身受到的影响分析不够,这就可能夸大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正面效应。

4.2.3旅游卫星账户

目前旅游卫星账户(TSA .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在1994年于世界上首次开发出综合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与I/O分析比较,TSA的优势比较明显。它也关注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数量,并通过小规模的抽样调查,将旅游需求与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即旅游供给)联系在一起。TSA弥补了I/O所缺失的细节性的旅游产业信息。然而我国目前还采用的是自行制定的国民经济统计账户体系,要利用TSA框架分析旅游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影响,还存在着产业分类、指标含义、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对接问题。

4.2.4一般均衡模型

旅游CGE模型的建立在实际应用当中必须依托于一个完整的国民核算体系,因此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拥有旅游卫星账户、SAM(国民社会核算矩阵)账户的国家及地区应用该模型较为广泛。CGE模型揭示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 而且反映出产出的价格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政策变化对投入价格变化的间接影响, 是国外旅游经济影响测度的研究热点之一。宋涛、牛亚菲在2008年《旅游学刊》发表国外基于CGE模型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中有详细的总结分析。但这个模型在国内并没有太多应用。

4.3郑州市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研究

结合郑州国民经济统计和旅游产业统计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4.3.1旅游产业剥离系数

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是指含游客消费的服务行业提供的增加值中旅游者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根据旅游产业分行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和郑州市2011年度国民经济核算情况,分别计算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各行业的剥离系数。(见表3

3 郑州市旅游产业剥离系数

旅游相关行业

剥离系数

交通运输业

0.186

零售业

0.260

住宿业

0.970

餐饮业

0.213

邮政业与电信

0.077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0.274

保险业

0.005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0.196

这些数据表明在各旅游相关行业中 ,以旅游途径为来源带来的增加值在各个行业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从高到底分别是住宿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邮政业与电信业、其他涉及旅游服务和保险业,这一系数也反映了旅游产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和辐射能力的强弱程度。

4.3.2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即产业关联,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前向和后向两个方面,并分别由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量。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该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反之亦然。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它部门的生产提供的产值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反之亦然。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国民经济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结果计算得到旅游相关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见表4)。

4 旅游相关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

行业部门

感应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

铁路运输业

1.491168

0.820138

道路运输业

3.947241

0.798877

城市公共交通业

0.566144

0.846450

航空运输业

0.548087

1.061673

邮政业与电信

0.751634

0.642469

零售业

3.016221

0.708585

住宿业

0.732461

0.890898

餐饮业

3.719502

0.927672

保险业

0.648880

0.976320

旅游业

0.363502

0.959761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0.391387

0.785451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

0.371225

0.843768

旅游产业

2.088735

0.853758

以各相关行业部门的旅游产出在整个旅游行业产出中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求和可得到旅游产业的综合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测算结果表明,郑州旅游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0887,说明旅游产业的感应程度很高,对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很高,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产业的发展才有基础,同时经济越发展对旅游的需求程度越大,这种需求远远大于社会平均需求。郑州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537,说明旅游特征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波及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

将旅游特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比较,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小于其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是一个因经济增长而快速发展的产业。

第五部分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结论

将旅游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标GB/T4754-2002)进行定义,有利于充分利用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核算方法,测算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便于比较。研究表明,郑州市2011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郑州旅游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0887,影响力系数为0.8537。旅游单位(旅游社、景区景点等)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分别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部门形成25个单位的增加值。

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不仅是一个比重日趋增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基础,而且是产业关联性很强的、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辐射和波及作用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的产业,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条件。

5.2政策建议

5.2.1加强政府引导

旅游产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旅游景观、酒店住宿、旅游交通、文化娱乐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以求整体效应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世界形成了一个总体的态势,即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更新观念,着重做好旅游整体规划,强化宏观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防止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数量没质量等问题。加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力度,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做好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单位做大做强。

5.2.2推进相关行业发展

发展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等旅游产业的上游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过程中要为旅游产业和其相关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努力营造二者协调发展的氛围,促进郑州市的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达到相得益彰、双赢的发展局面。

5.2.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加大旅游投资,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达程度和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突出自身优势,开发研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以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5.2.4加强旅游统计监测

发展旅游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统计监测是进行旅游发展规划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统计工作,科学地、动态地对旅游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对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及时、客观、准确的反映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推动我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2011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

3.唐伟昌,王民宣,王丽波.宁波市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的测算.《宁波经济丛刊》.2005(03)

4.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产业统计及对国民经济贡献课题研究.2002.3

5.林梅.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2007

6.北京市统计局.北京旅游附属账户编制理论与实践.北京统计信息网.

7.邹炜,李兴绪.云南旅游产业增加值及影响力研究.**大学学报.2008.19(2).

8.郑州市旅游局.2011年郑州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

9.郑州市旅游局.2011郑州市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报告.

10.郑州市旅游局.郑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3

在低碳时代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思考-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在低碳时代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在低碳时代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市委党校第十九期中青班第四课题小组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紧接着又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明确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系列发展的指导方针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就是低碳经济。而与此相适应的工业发展模式,就是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已别无选择。

当前,我市更加注重通过优化企业发展服务的软环境来扩充工业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让***成为了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2006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市本级工业发展奖励办法》、《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工业文件和20多个实施细则,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1.3亿元,签约引进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新上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409个,投资总额达600多亿元。共为企业兑现市本级奖励资金4000多万元,争取国家及省扶持资金2个多亿,化解企业难题近千个。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895.5亿元,完成增加值383.9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8年领跑全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趋势,积极主动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本课题小组就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作一些肤浅的调研汇报:

一、客观认识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和现状

***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实施新型工业化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1、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电力、林纸、铝材及新材料、建材、医药、盐化工等11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76.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87%。其中,烟草、装备制造、食品3个产业集群产值均超过百亿元。企业舰队逐步壮大。全市现有中小企业9320家,规模工业企业969家,亿元企业”111家,***烟厂、创元铝业、金健米业、中联车桥、中联建筑起重、中联汽车起重、***烟机、金鹏印务等8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尤其是***烟厂的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4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航母。品牌影响日益深远。全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枚、中国名牌产品4项、省著名商标47枚,省名牌产品56项,芙蓉王品牌价值跃居全国行业三甲,心相印纸、金健米等名品名牌,声名远播,享誉全国。

2、园区经济支撑作用强。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市级工业园区4个,基本呈现每县一园的布局特色。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30亿元,使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09年全市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23.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54.4(剔除***卷烟厂),园内规模企业发展到309户。***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进入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的延伸区,成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产业状况、产值情况、发展趋势等情况?

 )。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我市拟将此园区打造成全省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具体情况如何?

 )。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具体情况如何?

)。还有创元工业园……(具体经济状况如何?

***坚持把项目作为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连续多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推向高潮。

3、工业经济发展增量大。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高位增长。一是增速较高。今年1-7月,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636.85亿元,同比增长54.7%,完成增加值276.9亿元,增长29.8%。二是效益较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不含烟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88%。从利税、利润、入库税金等方面来看,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企业实现利税22.5亿元,同比增长1.4倍;实现利润13.8亿元,增长3.2倍;实现入库税金10.3亿元,增长52.4%。三是投入较大。元至7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66.2%;完成全社会技改投资83.69亿元,增长86.8%;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69个,其中亿元项目18个。纳入调度的523个在建工业项目中,新引进工业项目149个,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74个,累计完成投资99.2亿元。四是成长较快。一方面,净增规模企业多。全市规上企业达到946户,比去年底净增67户。其中宏力德诚纺织,强农工贸、毅力能源、天洁纸业、安妮纸业等有望成为亿元企业的新成员

二、认真分析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及原因

实施新型工业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场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只有认真分析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才能趋利避害,新型工业化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市在工业发展方面至少还面临着以下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污染减排任务还很艰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形势还很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差距很大。从二氧化硫减排情况看,虽然我市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但认定的减排量只比目标任务超200吨,削减率低于全省平均削减水平1.4个百分点。实际上因为创元电厂新增排放量2.1万吨,使全市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达到8.08万吨,如果不是省环保厅考虑***实际,进行了适当调剂,我们已经排在了全省后面。从化学需氧量减排情况看,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市仅完成十一五任务的42%,今年需要削减的化学需氧量比前四年削减的总量还要多。尽管省政府考虑***的实际,绐***下调了部分考核指标,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由比2005年削减17.24%调整为削减11.5%,按照这个目标,我们也还只完成63%,今年一年要完成37%,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困难很大。一是污染物排放增量大。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排放强度排全省第二,由此换算出来的污染增量很大,近几年削减量的80%被新增量抵消。二是减排空间小。工业污染减排空间已经很小,很难形成新的减排量,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重任,压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少数几个重点企业身上,担子很重,回旋余地小,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三是不确定因素多。完成今年的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的关键在污水处理厂和几大纸厂达标运行,但目前还存在很大变数。纸厂的提标运行还不稳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不够理想,最大的问题是污水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流、运行管理不规范。

三是压力很大。主要是污染减排责任追究压力大。在5月份环保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环保部根据去年核查的结果,对在城市污水处理、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浙江省温州市、***省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地区和企业,实行了区域限批,对长沙市浏阳污水处理厂等8个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并出台了一系列惩罚措施,问责非常严厉。省政府也分别对长沙和郴州实施了区域限批。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发展方式转变较为困难。

一是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特别是我市烟草产业的强大,客观上造成了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还较小。据统计,2009年我市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0亿元、15亿元、33亿元,三个产业的产值总和不及烟草产业的三分之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0%。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全市按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39家,工业企业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较低,产品开发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企业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类同比较突出。

三是高能耗企业比重大。全市有61家重点能耗企业,在全市111亿元企业中,年耗标煤1万吨以上的高能耗企业有17家,约占亿元企业总数的15%。在确定的35家旗舰企业中,也有9家企业属高能耗企业,约占26%。

四是发展方式层次较低。我市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设计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链条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参与不了更多的竞争环节,分享的利益就少,也催生不了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五是各类发展要素不够。科研中心少。目前,我市还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和具有高端技术研发水平的科研机构,我市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只有4家。科研中心的稀缺,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科研支撑。大品牌少。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芙蓉王金健心相印中意陬福5个,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有待增强。上市企业少。全市只有金健米业、***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且均为农业版块企业。从2000***股份上市算起,我市已经有10年时间没有新的企业上市了。

六是节能降耗形势严峻。今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强劲复苏,企业能源消费量也随之攀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23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86%,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增长5.8%,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亮起红灯。随着下半年创元铝业生产计划的上调,冀东水泥、中材牛力、金天钛业等新开工企业的全面达产投产,预计我市全年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增长将在27%左右,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将上升6%,万元GDP能耗将上升1%左右,这与市政府既定的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5%,万元GDP能耗下降2.8%的目标任务相距甚远。节能降耗的形势异常严峻,挑战非比寻常。

3、低碳发展条件利弊并存。在发展低碳经济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水资源(城市存续第一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2255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倍。光、热资源丰盛,年日照时数可达1800小时,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尤其是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有持续增长的碳汇(从大气中消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能力,全市有林地面积由2001年的78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1300万立方米增加到22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9.7%提高到45.5%,***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整治初见成效,十一五以来,***市先后对造纸、水泥、苎麻等主要污染行业集中开展污染整治,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削减7.25%,二氧化硫削减10.38%,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下降47%和41%,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和指标基础。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一是我市正处于一个相对低水平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城市经济总量仍不大,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必然还将处于碳锁定和碳解锁相伴并交替的矛盾状态,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解决污染问题并全面迈向信息化的阶段是显著不同的。

二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市发展的高碳特征。我市能源结构基本上是以煤炭为主,化石燃料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都在90%以上,如何优化能源结构和大幅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我市低碳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技术体系所依赖的是发达国家的传统技术路径,在低碳市场尚未发育、宏观政策激励机制和企业创新动力机制还未完善的条件下,科技短板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低碳技术开发和低碳经济发展。

四是绿色壁垒对后发地区不利。世界低碳发展大势已定,发达国家绿色壁垒越垒越高,各式低碳标准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障碍。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而高碳产品将成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打击对象。

五是低碳文化氛围还不浓厚。对大多数人来说,低碳经济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社会上对低碳概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碳产业与碳排放混淆起来。低碳知识普及还是盲点,低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还未形成。

三、积极探索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鉴于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要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尤其要抓好产业对接,注重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着力,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不适应、不合理的问题,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具体来讲,要重点把握六个方面。

1、搞好产业对接,突出发展重点。一方面,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着力改变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突出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铝材、钛材等为主的有色冶金工业,建成全省最大的铝材、钛材生产基地。在机械、纺织、林纸产业上加强与长株潭的配套协作,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和烟机、纺机、纸机、粮机等专用设备制造业,为长株潭地区相关产业提供配套。重点支持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先发展,进一步通过资金、科技、土地、项目等生产要素的倾斜投入,加速推动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要督促芙蓉王烟叶复烤项目、中联重科***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大投资强度、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见效,增强辐射效应。发展建材、盐化工等资源特色型产业,充分挖掘水泥灰岩、石膏、瓷土、矽砂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重点开发中高档建材和新型材料,打造全省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推进成品盐、盐化工衍生产品开发,把我市建成***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要突出旗舰企业的发展。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型发展,要按照出台的《关于培育旗舰企业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千方百计支持35家旗舰企业超常发展。把卷烟制造、食品、有色冶金打造成全省的区域带动型产业。巩固***烟草工业在全省卷烟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增强芙蓉王品牌效应和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实施卷烟生产线扩改和石板滩烟叶仓库建设项目。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有条件的旗舰企业采取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将一些结构相近、关联相通的企业整合起来,打造产业航母。要引导旗舰企业紧跟国际新技术、新工艺的最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真正实现设备现代化、技术尖端化、产品终端化。要扶持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加速产研对接、项目对接,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

2、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落脚点,更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把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引进高新技术、引进高等人才、引进高端设备,加强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广泛推广和运用低碳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主动走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型升级之路。再一方面,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兴企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名品名牌,主动帮助企业品牌建设搞好包装和辅导,搞好申报和立项,力争近二年内新增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

3、强化低碳概念,发展新兴产业。我们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结构调整上探求新的路径。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和份额。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并认真落实国家、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帮助新兴产业用好用足政策,特别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级工业发展资金要向新兴产业重点倾斜。要抓住国家加快清洁、环保、可持续新型能源开发的政策机遇,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努力争取核电项目落户***。要以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消费类电子、LED照明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成为全国知名的LED产业基地。再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技术的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型能源的推广,尽快制定出台契合我市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等杠杆,引导企业发展低碳。

4、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伴随着产业兴衰更替,也伴随着企业优胜劣汰。一部分产业崛起、一部分企业胜出,同时也伴随着一部分产业衰退、一部分企业淘汰,这是发展的必然现象,我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对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管住增量、调整存量、扶优汰劣,逐步淘汰产能小、能耗高、效益差的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要充分发挥差别电价、排污收费、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的约束作用,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5、转变发展方式,严格节能降耗。节能降耗指标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一个地区发展方式的科学程度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与否,也是直接反映转方式调结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是:万元GDP能耗下降19%。十一五前四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6.67%,完成了总进度计划的87%,今年的节能任务是万元GDP能耗下降2.8%。但是,今年的节能降耗形势严峻,上半年我市的节能降耗指标在全省排名最末,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指标不降反增的市。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是刚性的、约束性的,也是必须确保完成的。为此,我们要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宏观调度,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预警分析和跟踪调度,要按照上级精神,该限产的限产、该停产的停产,对一些高能耗企业适时安排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切实降低全市的能耗指标,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6、加速产业聚集,打造专业园区。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资本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主载体,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我们要在构筑富有***特色的专业园区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大投入才能有大发展。工业园区要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思路,继续抓好投入、加速发展。各区县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德山开发区达到3亿元以上,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达到1亿元以上。二是打造专业园区。突出专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配套发展。德山开发区要以电子信息科技园为牵引,发展成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洼地;西洞庭食品工业园集中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建成全国知名的食品产业宝地;灌溪工业园重点围绕机械装备产业,搞好上下游产品配套,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高地;创元工业园突出技术改造,推进铝材深加工,打造成为全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加快建设一廊一带***工业走廊、澧水工业带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一廊一带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今后,要加强建设工作的督导和指导,促进一廊一带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4

加强税务系统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增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5

关于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关于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题调研组

【内容摘要】本文就如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现状,针对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一是分层次、分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二是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能力;三是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展低碳经济;四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五是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六是抓好示范工程,稳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七是全面实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工业产品信息化含量;八是加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九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十是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政策和引导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深度融合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现状

(一)工业领域信息化加快推进。CAD/CAM技术在制造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90%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了CAD的应用技术。全市建立了80多个工业企业网站。100%高新技术企业和9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机械行业协会建立了***机械网,为40多户企业建立了网页。机械制造企业购置了大量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2007年获准成立了广东省数字化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钢、宏大齿轮、新宇建机被列入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广东鸿源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被选入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轴承行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化工产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7个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二)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将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和改进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机械部件和整机,如带传感器自动增益伺服油缸、水平定向非开挖钻机、电脑控制自动配料混凝土搅拌站、可控硅微机励磁装置系统、高低压配电柜、水力发电机组、智能培养箱、养猪养鸡成套自动化设备、虚拟结直肠镜、电炉专家节电系统、气密检漏仪、税控收款机、智能线路板制作机、智能锁、电子衡、数控电火花小孔机等。

(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铝箔、电容器、磁性材料、积层板、电路板、高能电池材料、铟镓锗等半导体材料、ITO纳米粉末、微型马达、数据线、传感器、绝缘胶带、液晶显示器、变压器、电感、光盘、音像设备、电子钟表等电子原材料、元器件产业快速发展,有的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西格玛技术有限公司的“ITO大尺寸靶材项目获得广东省发展平板显示产业财政扶持资金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

目前,我市拥有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3家(友迪资讯、微智科技、极速资讯),软件登记产品14个。拥有至卓飞高线路板(曲江)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1家,2010年规模以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2.67亿元,增加值3.33亿元;电信企业营业收入15.79亿元,广电业务收入4600万元。

(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初见成效。***钢精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铸电炉控制系统的改造与自制、***液压件厂有限公司液压油缸制造数字化改造、***东阳光精箔有限公司高精铝生产流程信息化改造示范工程等5个项目被列入2010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100”示范工程。***钢荣获2010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100”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企业称号。高安全性数字化协同开发和管理平台建设、宏大齿轮SG-CIMS系统等2个项目被列入2011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100”示范工程候选项目。

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型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不高,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要求仍有差距。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二)电子商务发展不快。电子商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程度较低。推进企业上网工作亟待加强。通过对我市150家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2家工业企业已经应用了电子商务,占被调查工业企业总数的28%,对开设电子商务讲座感兴趣的企业只有106家。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既懂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政策配套有待落实。扶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资金有较大的缺口。

三、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分层次、分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按照行业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工业化强大的支柱产业,同时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机械产业。重点是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推动装备制造数字化,发展工业数控、激光加工、智能化工程机械等技术和设备。

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应用,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推广应用节能控制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和设备。

玩具、纺织产业。重点是提升玩具、服装设计生产能力,推广应用三维测量、玩具、服装设计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及设备,实现玩具、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

食品产业。以推进产品质量控制为重点,在食品加工各环节推广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药产业。大力推动制药产品创新,融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筛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

2、按照企业大中小规模推进

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型企业。重点引导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

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对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企业业务的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集团控制、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以自身为龙头,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对处于国际性应用阶段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系统,以带动产业整体信息化。

(二)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能力。

1、推进产品开发、设计与创新的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机床、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推进生产装备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推广综合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推进以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3、推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通过融合互动,推动制造业从简单加工装配为主向深度加工和全过程设计制造方向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升我市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

(三)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展低碳经济。

抓好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我市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引导构建企业能源消耗信息中心,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精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抓好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重点针对电力、化工、建材等高污染行业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自动监控,并按有关要求联网远程监控。

加强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应用。对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支持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环保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视频监控点建设,实现对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远程环境监控。通过推广手机支付、电子门票、手机报、数字音乐等无线城市应用,提供绿色产品,减少碳使用和碳排放,促进低碳性经济社会的建设。

(四)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充分利用信息化对产业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发展关键信息技术,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

(五)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消费中的应用。加快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大力发展涵盖信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创意服务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以信息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现代工业的有力支撑。

积极推动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方案(2011-2015年)》(粤经信信息【2011900号)的实施意见。积极发展面向服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切实抓好《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围绕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现代物流等重点应用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快推进RFID的大规模应用。从生产管理与控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等方面着手,大力普及应用RFID标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新业态。支持我市电信运营商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下一代网络(NGN)、数字电视等新型网络增值服务。支持基于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内容增值服务发展以及基础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研发。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推动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业态。

(六)抓好 “4100”示范工程,稳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围绕工业主导产业,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计能力、改进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钢、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东南轴承公司等企业的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

2、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组织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以装备制造数字化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核心和突破口,带动工业产品的信息化、生产过程与管理控制的智能化。重点抓好***液压件厂有限公司、宏大齿轮公司等企业的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

3、实施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带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重点抓好***东阳光公司等企业的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4、实施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在我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组织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带动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抓好***铸等企业的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七)全面实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工业产品信息化含量。

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我市装备制造业中全面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工业信息化的最核心内容就是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先进的成套装备制造业的建立是工业化完成的标志。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抓好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要在产品与装备中融入信息技术,要在设计、制造过程实现数字化,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I-MES)的普及应用,推动数字控制系统(N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等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重点推动嵌入式软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加快发展铸锻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农用机械、建筑机械、发配电成套设备、汽车零配件、液压油缸等产品,大副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数字化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带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八)加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

推动软件公共技术服务、服务外包公共支撑服务和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等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暨南大学***研究院、广州大学***综合发展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基地、园区、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抓好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面向行业领域和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工业园区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为企业提供共性信息技术服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加快构建支撑两化融合的工业行业软件产业链。结合从***制造走向***创造和***服务的战略要求,突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和行业应用软件。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企业以及中间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合作,面向行业应用,提出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与行业企业形成产业联盟,使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产品迅速大规模部署,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落实《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牵手工程百场千企巡回交流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引导省内优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面向我市传统产业开展两化融合宣传推广和合作对接活动,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升。

(九)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推动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入发展,在提高网络采购和销售水平、扩大网络营销覆盖率基础上,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集成方向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积极推动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诚信发展,支持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移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着力推进工业电子商务,促进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学习借鉴惠州、佛山、广州等地经验,积极引进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落户我市,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加强鼓励扶持,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企业。鼓励、支持***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与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开拓和推广移动电子商务特色应用。引导消费者关注并登陆***移动公司推出的“***旅游通平台。进一步打造***商家联盟平台移动商惠网。加强***电信公司号码百事通网上应用宣传,进一步完善网上预订等商旅服务功能,推进网上购物。切实提升***钢港务、亿华、***峰、***雪印、乐昌粤湘、南雄粤赣、始兴交通物流中心等物流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十)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政策和引导体系。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工作,营造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良好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创新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协调合作,不断优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努力开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领导小组,部署全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市发改、经信、外经、财政、科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财政支持方式,设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市发改、经信、外经、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合理调配现有各项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市现代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科技三项资金、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市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等现有设置的市级各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的发展,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各有关部门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同时,积极争取省、中央财政有关资金的支持。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支持有关信息技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各类行业信息化应用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国际知名培训认证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市经信、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中小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培训,重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水平。引导、鼓励、支持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

4、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宣传力度,重点面向支柱产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工业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6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免费论文 经济论文 .files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7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100130314011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The research on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the enterprise

学生姓名:罗颖

指导老师:杨明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会计学

研究方向: 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中国·**

201303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左右,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 的城镇就业岗位。总体来说,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发展基础薄弱,风险管理意识较差,内部会计控制缺失或失效等,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影响其生存。文章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状况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巩固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结构,使其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t present,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tal already accounts for the enterprise is over 99% of the total, create the final product and service value equivalent to about 60% of GDP, tax contribution to more than 50%, provides 80% of urban jobs. Overal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ake a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 rapidly. They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mselves i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exposed some common problems. For exampl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s weak; the risk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poorer;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missing or failure, etc. They directly affe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obstru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and even influence its survival. This article, on the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condition analysis, and further demonstrat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s to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tructure that makes it mor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for national economy to contribute.

Key words: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blem; solutions

摘要……………………………………………………………………………………………I

Abstract………………………………………………………………………………………II

1 内部会计控制与中小企业概述…………………………………………………………………1

1.1 内部会计控制概述……………………………………………………………………1

1.2 中小企业概述…………………………………………………………………3

1.3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6

2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影响因素…………………………………………………………8

2.1 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方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8

2.2 内部组织结构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8

2.3 人力资源环境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9

2.4 内部设计监督体系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9

3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3.1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4

3.2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原因分析……………………………………………………5

4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和建议…………………………………………………5

4.1 树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观念…………………………………………………………5

4.2 建立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6

 4.3 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6

4.4 加大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力度…………………………………………………6

4.5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7

参考文献………………………………………………………………………………………8

致谢……………………………………………………………………………………………9

1 内部会计控制与中小企业概述

1.1 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1.1.1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1.1.2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保证会计法律和方针、政策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

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保证企业各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和记录都符合会计法的规定,有利于国家会计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2)维护企业资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正确真实地记录各项资产和资源采购、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及时分析研究,减少资源的浪费,有效地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将企业的综合风险降到最低,即也是一种变相的盈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主要利用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来控制、调节、计划、制约和引导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3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1)健全性原则

从《规范》规定看不仅包括单位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方法,也包括对人、财、物、信息等方面以及对供、产、销、运、存等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控制,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计划、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与制度。

(2)经济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产生于加强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3)适用性原则

由于各单位在业务类型、管理组织、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符合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产生足够的、有效的控制力。

(4)协调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处于最佳组合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单位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1.1.4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1.5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主要包括:

(1)分工控制

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会计与出纳分离;授权进行与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与审核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与记录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与记录某项财产的职务分离。

(2)授权控制

单位内部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未经授权和批准,就不能接触这些经济业务。既规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明确了他们应承担的责任。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控制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特殊授权是当某项经济业务超出一般授权范围时,所给予的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

(3)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经专人复核后,经过规范的凭证传递程序,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账。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作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4)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对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用款计划,并通过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由相关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的编制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执行过程中,允许经过授权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

指为了确保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对于单位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授权专人进行保管,建立定期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

(6)风险控制

单位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

(7)内部报告控制

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经济报告。

1.2 中小企业概述

1.2.1中小企业的含义及划分标准

(1)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2)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比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1.2.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1) 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很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2)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3)经营范围广泛,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4)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5)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

企业融资按渠道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所以大多中小企业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而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不但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在商业银行方面,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被各种严苛的条件拒之门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

1.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1.3.1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各方面科学决策的依据,但我国当前出现的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影响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指导。企业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缺乏科学、规范的会计控制体系,致使会计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影响,会计的职能作用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出现一些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会计基础薄弱; 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 会计弄虚作假; 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不规范,流于形式等。不健全的会计控制制度又给贪污、挪用、侵吞企业资产等不法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监督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记录、归类、汇总等程序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2 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犯罪案件,如携巨款外逃,挪用公款赌博,公款炒股,牟取私利,利用企业改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等。这些案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有些单位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会计控制,将支付款项的全部印章及有关票据由一人保管。因此,在新形势下,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活动的所有人员,保证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相互监督。这样有利于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单位财产安全,防止舞弊,遏制与打击经济犯罪,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1.3.3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科学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科学管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严格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其正常运转,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项经营活动。因此,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的进行,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实现。

1.3.4 有利于保证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如《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做到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及时进行财产清查,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等,其他法规也有相关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或要求知识原则性的,要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有之相协调的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具体表现,它规定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和程序等。健

全、高效的会计控制体系可以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严格地审查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确保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2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因素很多,但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方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它涉及到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预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筹资、担保等方面。企业领导层是单位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单位的任何管理制度都经他们制定和实施。因此,管理者的思想意图、经营方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是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果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所制定出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就不能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2.1.2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及财务会计报告的态度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果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那么在会计核算、会计纪录、经营利润的核算过程中就不会有人为操纵的现象。所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如果管理者对会计数据、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非常重视,在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相互牵制,会把会计控制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并在行为中向员工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影响员工行为,那么,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就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2.1.3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的挖掘使用

企业领导者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使其适得其所,学以致用,并对其工作责任到位,建立相应的轮岗制度和岗位奖惩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得以顺畅运行的基础。如果管理者出于一己私利,对工作认真、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进行撤换,对不称职的员工加以重用,那么,就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监督体系也会流于形式。

2.2内部组织结构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前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理者的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结合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规划出适合本单位管理需要的组织形式,明确管理职能和职责权限,并进一步明确组织内部各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各职责、权限在规范的控制下得以履行,使各部门、各岗位都各负其责,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地运行。在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中,关键点是不相容职务、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原则,主要包括:授权审批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纪录职务、审计监督职务等。这些职务的分离主要体现在:授权审批必须与业务经办相分离,业务经办必须与财产保管相分离等等。

2.3人力资源环境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众所周知,认识诸多环境因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的活动是在环境中进行的,人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同时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为内部控制属于内部管理制度,它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所以经营管理者和所有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而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也都依托在每个主体环节上,他们所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因心理、技术和行为方式的错误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仅能合理而非绝对确保目标的实现,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最佳化,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好坏的关键。所以管理部门应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及目标,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加以明确,并建立一套对内部会计控制人才培养、提拔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对突出贡献的员工,委以重用和提拔。

2.4内部设计监督体系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监督控制政策及程序以促进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制定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得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执行、其产生的效果如何,都需要内部审计进行监督。企业应加强审计的作用,提高审计地位,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职责权限的基础上,按照其职责权限的范围,明确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全方位跟踪审计,考察其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及是否存在监督不利的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从而促进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它的每一步运行都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只有适合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才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和效果最大化,也才能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及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执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避免和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3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3.1.1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致使会计核算不实、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如:出纳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建立支票等重要空白凭证购人、保管、使用和注销登记制度;未编制银行汇票的收付、承兑及背书转让备查簿;设置账外账、乱摊费用、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致使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3.1.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企业员工利用费用报销制度的漏洞,挥霍浪费,加大企业的期间费用开支;有的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松弛,未对存货的采购、验收、运输、保管、付款等环节进行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程序办理领用出库,财务与仓库保管、记账人员未按期对账,未按规定时间进行财产清查和盘点,对多年来的实物资产毁损、短缺、积压、滞销和报废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3.1.3员工舞弊,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员工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接受供应商提供的回扣;内外勾结,增加发票的金额,虚构应付款项,并提取现金;通过滥用供货订单,使公司为个人购货支付款项;直接偷窃存货和物资设备;销售商品时不作记录,并私自保留现金;隐匿收到的应收款项并将其作为坏账处理;收到已作为坏账处理的应账款项,不报告而中饱私囊;套取客户支付的款项,开具非正式或自制收据等。

3.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3.2.1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 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领导者下达的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 所以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再有,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出于节约人工成本考虑,不易建立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岗位,所以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不可能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误解,认为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控制残缺不全,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把会计控制看作是一堆文件、手册和制度,遇到具体问题时,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领导说了算;有些管理者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有些管理者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

3.2.2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建立,发展时间短。因此,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有些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 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 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捏造会计数据,私自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 隐瞒收入,虚报利润, 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 都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2)在资产控制上,有的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在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上,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3.2.3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职责不合理

中小企业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工作分工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而且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 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对于内部会计机构,一方面,有的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将会计和出纳工作由一人兼任,或者将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给会计事务所代理;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却层次不清,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分配不当, 这些都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2.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关键还在于监管工作的开展,这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最主要职能在于对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协助企业努力营造一个利于进行“软控制”的环境。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有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并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但由于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核、监督中小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财会情况,因而受到多种制约,难以公正、公平开展各项监督、审核工作,使得审计部门难以受到良好的监督效果。而中小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人多集中于税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因而对其的监督,不仅在次数上还是在力度上均较少,导致了中小企业内部出现混乱,如私设小金库、账不符实、弄虚作假等此类情况严重。

3.2.5内部会计控制行为主体的素质不高

近些年来,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一些未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他们在财会队伍中,由于缺乏从事于会计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难以处理好日常的会计业务,更难以有效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部分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可由于未重视对新业务知识和新颁布的相关会计法律的学习,导致在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违反会计法规的相关要求。例如,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档案并未安排专人管理,中小企业内部办公用品购置由出纳负责。有的中小企业领导人更是对相关会计制度、准则等一窍不通,这为内部控制会计基础工作造成很大隐患。

4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树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观念

结合具体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自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未对内部会计内部控制加以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当前,要真正发挥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进行,关键在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因而,应提高中小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小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带动全体职工的思想,才能在进行各项中小企业决策制定或是发展方案选取过程中,能结合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联系当下的新会计法律法规做出正确的决策。虽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会制约管理者在行驶财务使用行为,但更多的还是能确保中小企业资产安全,进而减少中小企业在管理上的风险。因而,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这样才可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4.2建立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型企业由于受规模、财力、人力等的限制, 其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机构(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 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做好如下控制:

4.2.1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两项或几项职务集中于一人办理,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也有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和人员数目少的特殊性, 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 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相容职务主要指领导授权与经办人员的执行岗位、执行与审核岗位、执行与记录岗位、财产物资保管与资产记录岗位等, 以上不相容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可以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进行有效地牵制。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名章由不同人员管理; 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 经办、审批、记账、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2.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财务收支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 应按照既定程序, 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 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批准控制系事前控制, 可将一切不合法的经济业务控制在事发之前, 具有预防作用。中小型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较多, 因此, 可采用一般批准方式, 授权给较低层次管理人员, 由其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 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批准权。这样做, 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保证经济活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对于金额较大或特殊业务, 如大额支付款项、重大对外投资等必须经过特别授权批准方可执行, 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都在有效的授权范围内进行。

4.2.3会计控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会计控制首先要设计合适的凭证格式及传递程序, 每一笔经济业务, 都必须填制凭证, 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传递, 一旦某项经济业务出现问题, 就会在制作、传递凭证过程中及时被发现, 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的源头。其次对所有账务处理要进行严格的稽核, 原始凭证在入账之前必须经过严格审核, 记账之后进行严格的核对, 保证账证、账账、账表、账实核对无误, 从而保证每项经济业务入账的正确性及合法性。以上控制程序应在满足小企业所需核算资料和必要控制手续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简化, 以增强可操作性。

4.2.4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舞弊行为而进行的控制。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首先建立财产物资限制接触制度, 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和管理特点, 合理确定允许接近的人员, 并对限制接近的遵守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 比如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限于特定的出纳人员, 股票债券应确保俩人以上同时接触的方式加以控制, 存货仅限于应有专职的仓库保管人员; 其次要进行财产保护, 对财产物资进行会计记录, 并妥善保管会计资料, 防止篡改销毁会计账簿; 再次要进行实物资产定期盘点,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采取定期盘点、轮番盘存、抽样检查的的方法, 清查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 妥善处理盘盈盘亏, 确保账实相符。定期检查盘点财产, 可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2.5独立稽核控制

为了控制成本,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负责稽核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但当各项记录完成时,应该指定相对不相关的人员对记录进行一般复核。

4.2.6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等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除了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外,还应对有关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评,实行奖优罚劣。

4.3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加强对中小企业领导人与会计人员的会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由于会计人员主要执行各项会计工作的行为主体,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情操更是不可缺少。会计人员应能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对自身进行及时的知识充电及更新。中小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高级会计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通过活动,广泛宣传和推广各项新出台的会计政策、法律法规,利于中小企业领导者及会计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快速读懂会计报表,进而提高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财会决策。与此同时,还可让他们加深对自身会计职责的认识,能以专业知识技能来判断自身或其他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否合法,促使他们真正树立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承担起相关的会计责任。

4.4加大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力度

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基础是中小企业控制是,中介是社会控制,保障是政府控制。为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必须使三者必须在各行其职的同时互相配合,以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中小企业首先应以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完善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出其应有作用,中小企业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以掌握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其次在社会方面,必须使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与服务作用。社会中介会计事务所,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执业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展开测试时,应实事求是,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真正有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最后,行使我国监督职能的税务、财会等部门,必须分工合理,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的审核、监督并且还应注意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可通过定期展开情报沟通,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进而加大会计控制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

4.5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能力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风险总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措施,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反馈等方面,同大企业并无本质的差别。美国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于2004 9 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中小企业应该通过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企业应引入先进管理思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管理实践,逐步树立管理创新的思想;在中小企业管理层树立谨慎而不悲观、果断而不冒进的经营风格。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郭晓艳.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94

2. 宗建平.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66

3. 曾玲.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2009,(7):38

4. 陈雪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和策略[J].**科技与经济,2012,(255):44

5. 王建军,王维虎.中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4):102

6. 刘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 [J].企业研究,2012,(392):93

7. 宋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1,(5):121

8. 任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J]. **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5):128

9. 张荣海.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09,(20):69

10. 刘慧.浅析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09,(339):205

11. 吴明.谈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2):45

12. 唐雪梅.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10,(10):102

13. 刘鑫. 我国经济发展与中小企业的作用[J]. 企业研究,2012,(394):187

14.Aldridge R & Colbert J. Research on the Small & Middle Enterprises’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9, (7): 21

15. Allan G.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J]. Electronic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2010, (6):176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二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两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二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20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经济论文优秀范文8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企业要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是根本,也是必由之路。转型升级,顾名思义,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资质向高资质升级,推动企业真正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加速企业发展。当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对此,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和思考,通过对较大规模的国家特级施工企业——******集团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总结摸索了一条适合***集团的发展之路。

一、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作为像******集团这样的较大规模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转型升级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承包商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这与其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各级发展理念、市场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行业发展态势、企业个体情况等息息相关。所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行业发展面临调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回归平稳发展状态,建筑企业主业面临规模收缩趋势,转向多元经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筑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面临调整和优化。对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土建总承包为中心,缩小其比例,努力向装饰装潢、市政公用、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起重设备安装、道路桥梁、钢结构、水利水电、餐饮服务业、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经营范围。

(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所占比重相当大,投资主体不到位,造成体制僵硬、机制不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对此,******集团自2008年改制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利用2-3年的时间将国有股逐步退出,使***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实体。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一些建筑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没有认清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工程承包能力明显偏弱,主业不精不强,专业优势不突出,技术创新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鉴于建筑业存在的这一弊端,******集团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在这期间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主业,做精做专辅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运营效率偏低。当前,一些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层队伍建设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者队伍偏弱,造成综合营运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一流建筑公司。面对这一薄弱环节,******集团自2008年改制后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强化源头管理,加强项目经理的培训,不断提高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善经营、懂管理的项目管理班子,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

二、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支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就必须转型升级,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眼前,着眼长远,以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精益化管理和三个创新,突出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技术创新。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各大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都在想方设法地发展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以及探索发展出路。对此,当下各企业,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都争先恐后地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而转型升级的首要因素是要坚持技术创新。

******集团通过多年的发展深刻感悟到: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就必须做好对技术的管理,现代高新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该公司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助力器作用,引领企业向强实力、快发展的目标迈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还应加强各部门、人员间的合作,将技术实现、组织创新、市场需求和制度环境等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进行集成创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创新网络。******集团积极面向市场需求,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并以科教部为中心,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网络。同时,主动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充分增强高、尖、新技术集成能力,提高高、大、难工程施工水平。

(二)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管理创新。

俗话说,管理见成效,管理出效益。对此,企业就要对管理不断进行创新,因为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的变革和改进,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要准确把握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方式、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经营机制等具体制度和形式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以创新制度建设,推进机制改革。

对此,******集团以改革为契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不断强化施工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抓手,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逐步挖掘企业效益的源泉,拓展企业信誉的窗口,稳住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

(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人本体制创新。

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对各类人才不拘一格的争夺将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大威胁,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坚持人本体制创新。

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项目经理、技术骨干和熟练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

******集团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做好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工作。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并以建立学习型企业为支撑,加大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尽快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搭建适合人才迅速成长的舞台,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不断创新人才体制,做到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职称看职称,通过竞争上岗将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任人唯贤、公平公开的用人环境和人人奋发、人尽其才的用人氛围。

三、精益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

推行精益化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建筑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精益化管理就是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给股东持久回报。

******集团自改制以来,先后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公司扶持制度、科技开发与成果创新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力求做到四化:一是业绩考核合理化。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考核评价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企业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更加注意调整结构和防控风险,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结合项目特点,不断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物资设备、责任成本、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以专业化施工、工厂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大幅度提升项目施工能力。三是成本管理责任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优化施工方案、核准工程数量、确定工料机运单价和工序承包单价、核定管理费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合理进行责任成本二次分解,划分责任中心,落实责任人员,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加强审计、财务、纪检监督检查,确保成本受控。在项目收尾阶段,要做好工程款结算,催收工程尾款,及时进行经济审计和考核兑现,完成销号工作,减少效益流失。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认真研究制定了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高层次的职工队伍。特别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把那些诚实可信、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经过艰苦环境锻炼,能够得到群众认可的干部选拔到经营管理者岗位上来,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竞争、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管理、科技攻关、市场经营、资本运营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综上所述,加快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三个创新理念,推行精益化管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经济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拓展训练体会模板八篇(..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