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行政管理论文模板范文八篇(完美版)
2021-09-06 00:5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1

积极创建“五型”班组 扎实推进基层工作建设-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2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现状的研究-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现状的研究

***市共青团调研奖申报材料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现状的研究

******区行政服务中心团支部

新时期下,行政服务中心的团员青年承担着创建服务型中心、执政为民的责任,肩负着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使命。发挥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承担起青年突击队的任务,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团支部的工作职责。为了准确的把握******区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目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需求,增强团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特地发起本次调查。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不记名的调查问卷形式,同时通过座谈对团员青年进行重点了解。问卷涉及***区行政服务中心的32名团员青年,共发出调查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一、青年工作者工作现状

(一)本中心青年团员的组成情况

截止20109月底,我行政服务中心共有青年工作者32人,占到了中心总人数的55.9%。其中男性4人,占青年工作者总数的20%;女性28人,占80%。年龄:20-2510人,占28.5%26-3016人,占45.7%31359人,占25.8%。用工性质:行政/事编18人,占51.4%;聘用17人,占48.6%。学历:高中及中专6人,占17.1%;大专13人,占37.2 %;本科16人,占45.7%。职务:工作人员30人,占85.7%;管理人员5人,占14.3%。婚姻状况:未婚15人,占42.9%;已婚20人,占57.1%。政治面貌:党员11人,占31.4%;团员18人,占51.4%;群众6人,占17.2 %

(二)本中心团员青年的特征调查分析

1、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追求健康快乐人生。

总体来看,***区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政治上积极、成熟,认同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工作生活中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追求健康快乐人生。调查显示,90%的团员青年认为评价事业成功的第一标准是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有职务、有地位、收入高的选项认同度不大,更侧重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生追求上的侧重面上,90.25%的人选择追求快乐人生,而选择追求学识渊博、家境富裕、地位显赫的不多,总体上体现了理性务实、积极上进的态势。在个人成长与发展方面,39.12%的团员青年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健康与快乐,选择知识与才能的占40.08%,仅次之。选择成就与创造的占15.38%,而选择婚姻与家庭比例最小,占7.7%。这也从一定侧面体现了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开放的社会、多元的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去实现自身价值,全面提升自我能力,而先立业后成家的想法也在年轻人中形成一定共识。

2、对自我的工作要求较高,勇于充分肯定自身能力。

 对自我的工作要求较高,能正确对待、处理好工作与自身的关系。在对自己当前工作状态的看法一栏中,58.97%的团员青年选择干劲足,41.03%的人选择一般能认真完成任务,无人选择工作没动力或混日子。在怀才不遇时,87.18%的团员青年选择继续坚持,是金子总会闪光的,10.26%的人选择寻找机会,找伯乐,2.56%的人选择无所谓,无人选择怨天尤人。这些都表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团员青年们具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坦然面对工作上的磕磕碰碰,坚信通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能够达到最后的目标。

 勇于肯定自己,对自我能力和工作评价较高。在此次调查中,对自我工作能力的评价一栏:30.77%的人选择能够完全胜任,41.03%的人选择基本胜任,25.64%相信经过努力可以胜任,2.56%认为现在工作是大材小用,无人选择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对目前工作状况(岗位)的自我评价中,28.21%的人选择满意,53.85%的人选择比较满意,17.95%的人选择一般,无人选择不满意。

3、渴望获得新知,提高自身能力。

面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挑战和要求,团员青年有强烈的紧迫感,并把这种紧迫感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调查显示,59.46%的团员青年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绝大部分团员青年在工作之余仍安排各类学习,每日花在学习上的时间12小时的占58.97%2小时以上的占12.82%,不到一小时的占28.21%。在学习内容方面,按照学习内容的多寡排序,依次为: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时事政策、计算机、管理知识、英语、政治理论。这些数据呈现了中心青年在学习求知方面的务实性和前瞻性,即在钻研本岗位业务知识的同时,也顾及自身的全面发展,站在个人发展、服务中心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计民生,将自己的荣辱得失紧密与国家相连。

4、重感情、遵守伦理道德,与人和善相处。

***区行政服务中心团员青年有三分之二是80年代后出生的人,独生子女居多,重感情,重健康,有家庭观念,重视伦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最害怕失去亲人的占33.33%,害怕失去健康的占61.54%,朋友占5.13%,无人选择金钱。由此可见,团员青年们在自我的道德规范操守上更为看重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

 对于工作后的第一笔收入如何支配,48.72%的团员青年选择给父母或其他长辈买礼物,20.51%的人选择存银行,17.95%的选择交给父母。对于家庭的看法,65.79%的人认为家庭是生活的动力和目的,34.21%的人认为是后盾,没有人认为家庭是累赘。从这些分析可见,团员青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有较浓重的家庭伦理观念,愿意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在家庭和事业冲突时,74.36%的人选择两者兼顾,20.51%选择家庭第一,只有5.13%的人选择事业为重。

  在人际交往中,66.67%的团员青年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友善对待,希望得到尊重的占30.77%,无所谓的占2.56%,无人选择敬畏。与人为善、真诚相交是这一代人体现出来的一个整体特征。

二、存在问题

() 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团员青年对自己当前的工作压力认为很大的占12.82%,有一定压力的占79.49%,压力普遍存在。在目前政府服务部门普遍实行绩效考核的背景下,服务中心的工作强度与要求大大提高,团员青年身上的责任与压力有所增加。工作年限较少的团员青年,由于跨专业录用、经验不足等原因,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但在工作中又要用到实际的知识和业务内容,因此倍感压力。如何缓解团员青年的工作压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现在最大的烦恼的调查中,50%的团员青年选择经济拮据,42.11%的人选择前景不明,工作无动力,7.89%的人选择难以胜任现在工作。

 

() 部分团员青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奋斗目标不够明确。

有了稳定工作之后,选择理想还会指引人生的占76.92%,但也有23.08%的人选择本来就没有理想。部分团员青年对服务中心的社会意义和青年服务中心者所肩负的责任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工作稳定了就万事大吉,消磨了斗志,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调查还显示,17.95%的人经常感到成功不足,努力有余,10.26%的人临渊羡鱼,羡慕别人,7.69%的人对生活没多大信心,感觉空虚。团员青年在工作中对认同感的渴望过于强烈,希望不断的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在这种认同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 单位组织培训时间少于预期,形式较为单一。

61.54%的团员青年希望每年接受三周以上的各类培训,但是调查显示,有43.59%的人每年实际接受培训时间少于二周。希望与现实存在差距,团员青年渴求参与更多的培训。此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大部分人的首选培训形式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深造,其次为参加业务交流活动。但现实中单位组织的培训仍然以一对多的传统填鸭式教育为主,团员青年对此类形式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果,如何解决本中心团员青年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要加强思想道德宣传,坚定理想信念,推动青年健康成长。

思想是支配人的行为举止的基础,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团员青年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团组织要用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强团员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其自身进步的积极性;要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在不断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 ,实现青年个人价值与本中心发展的统一。

() 要发挥导向作用 ,做好解疑释惑,关注团员青年成长。

团组织在团员青年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一要经常沟通,了解团员青年所思、所感,搜集看法、建议、意向,通过每个月写青年思想动态分析,及时向中心领导反馈,让领导更加理解、尊重、关爱团员青年;二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解答团员青年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疑虑,通过正面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帮助团员青年克服不良心态,通过心对心的沟通,增强其工作和生活热情;三要宣传树立团员青年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带领团员青年抓住机遇,提高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 要注重树立榜样,发挥典型作用.激发青年成长活力。

团组织在做好推优入党等工作的同时,要建立榜样公示机制,及时向全体团员青年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团员青年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并在评选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以及建立相应的经济奖励制度。

() 要创新工作思路,适应形势变化,促进青年愉快成长。

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创新工作思路 、方式方法和内容载体 。工作作风要更加务实.减少表面口号和形式,多开展一些如慰问孤寡老人等深受团员青年欢迎的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团组织要创新方式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团干 能力培训,通过抓点带面、抓头带片,创造中心团组织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团组织的网络系统建设,及时发布信息,开展咨询和沟通交流.扩大团员青年参与覆盖面 ;要加大情感投入,促进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和谐愉快成长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3

浅析贵州民族传统建筑的变迁-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析贵州民族传统建筑的变迁

目录

一、民族传统建筑的发展变化. 1

(一)建筑特点的改变. 1

(二)结构功能的改变. 2

(三)仪式的改变. 2

(四)新旧建筑的融合. 2

(五)新元素增添. 2

二、仪式文化的变更. 3

三、建筑结构调整显现的问题. 3

四、旅游的虚假化和商业化. 4

五、结语. 4

摘要:贵州作为多民族文化集中的代表地区,其民族特色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历史上,各民族民居在文化的激荡交融中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一定时间上展现出各自的面貌特点。如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建筑风格既有干栏特点也有板筑特色,这些民族民居建筑面貌与各民族生计方式紧密结合,并连同内置于各民族内部的建筑信仰文化体系一起构成了贵州每一个民族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但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入和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贵州的许多景区中,表现出了传统建筑商业化、虚假化等特点。本文就近现代贵州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面貌发生的许多变化进行一个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在贵州未来的传统文化建筑及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作为理论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新元素 融合 虚假化 商业化 现代影响

一、民族传统建筑的发展变化传统文化的变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发展促成文化变迁,另一个是外部文化因素介人导致文化变迁。贵州当代民族地区建筑文化变迁既有内部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快速发展,贵州也在大力的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发了许多旅游景区,其中数百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文化保护村落,并对这些村落还原、保护,但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元素中被替代的元素越来越多。如材料方面,钢筋、水泥、空心砖、水泥瓦、塑料瓦、石棉瓦等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

(一)建筑特点的改变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变化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如一个村庄中既有盒式平顶楼,也有悬山顶楼。这种结合特点还体现在材质用料上,如现在贵阳花溪石板镇的民间建筑,同一幢房的覆顶材料既有传统的瓦片,也有现代工厂生产的石棉瓦和水泥瓦。墙体方面,贵州百越族系的布依、侗、水等民族传统民居建筑墙体均以柱为间架,以竹木草为墙胎体,外敷以泥等材料。现在这类建筑中的一些则改变为在原传统墙体的外面砌上一层空心砖,并在空心砖上抹上水泥沙灰的结合形式,这种改造加工的整个过程相比较传统方式要简单许多。另外,这种两两结合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对传统干栏体的加工上。贵州多数传统民居都有干栏或半干栏建筑特点,传统的干栏风格,干栏体(建筑基脚)的柱根大多是外露的,基础部分是悬空的,但近些年来,这些民族都将该悬空部分砌了起来,将过去闲置的吊脚部分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得建筑上半部分木构为主的传统建筑与下部改造后的充分结合。

(二)结构功能的改变结构功能方面,原先楼上楼下整体通风的结构被封闭的浇灌楼板所替代,层内房屋之间的空气声音通透特点也被砖墙隔断特点所取代,厨房做饭加干燥粮食的功能转化为仅仅是做饭。传统上卧室仅仅在一楼,现在多搬到了二楼。传统上大多数中空的堂屋被一、二间的楼板所分割。

(三)仪式的改变仪式方面也有替代现象,如过去贵州一些民族在建筑木构或土木结构民居过程中,要举行伐木和上中梁等仪式,现在土木构房已被砖混房替代,而伐木仪式已消亡,上中梁仪式则被浇嘴屋顶仪式所替代。

(四)新旧建筑的融合近几十年来,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与外来元素相融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如建筑结构中传统元素与外来普同化风格相融合就很突出。如水城县金盆,当地有些人家建材上全用了新材料,半楼式干栏特点仍存在;有些人家还保留了传统民居中堂屋中空的特点,将堂屋层高抬高到近5 m左右,以便夏天凉爽以及方便按传统方式加工粮食;同时,有些人家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半边木构瓦质悬山顶与半边盒式平顶有机结合,既兼顾了传统农业特点,又关照了现代性居住需求。

(五)新元素增添贵州少数民族民居传统中一直都有增添新元素的传统。如窗花、抱鼓石、鳌头、悬鱼、门簪、结构性的神龛、端吻、马头墙等都是彼此间相互采借或从汉族民族那里引入增添的,而这些现在都已成为民族建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这些民族建筑文化中的民族性标志之一。

贵州少数民族民居的当代变迁中,建筑元素的增添主要有铺设地板砖、贴墙砖等。同时,在主体建筑中增添厕所也是从未有过的举措,即便是附属的厕所也增添了性别元素,将男女分开,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常见的。建筑结构与功能方面,传统民族民居并无独立的客厅观念,用堂屋接待客人嘉宾,或者到厨房。多数民族建筑中堂屋都是用来供奉各种神的,如供祖先神、天地神、供佛教观音或儒家孔圣人的,在其家人办酒席时一般会用来摆宴席。变迁后的民族民居则专门增添了客厅等。

二、仪式文化的变更贵州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中,既有考虑到结构力学、实用、适应气候、地理的自然观以及适应生计方式的结构功能等;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如风水、吉祥、建筑等。近几十年来,贵州民族民间建筑文化理性元素不断增强并有自觉发展之趋向,非理性文化元素则呈现出渐趋模糊、消褪与错位的走向。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过程中,一般都有仪式文化要素,如定址仪式、开基与伐木仪式、立柱或上大梁仪式、安香火仪式和开财门仪式等。据调研,过去彝族、布依族、侗族、汉族和部分苗族特别重视这些环节,而且缺一不可,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意识。

开基仪式在贵州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民间也叫砍木头仪式、奠土仪式或叫架马仪式。以前以土木结构为风格的民居开建时,家家都要举行此仪式,要杀鸡、宰羊和奠酒,并念许多密语,现在由于用了砖混结构,所以许多建筑建造时便不举行这种仪式了。

立柱或上大梁仪式是在贵州许多民族传统土木结构或纯木构民居建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仪式,在立主柱及上主梁过程中,此仪式充满着喜庆与热烈的气氛,现在由于木构房的减少,此仪式逐渐消失。

布依族、彝族等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过去比较讲究风水。即讲究新居选址是否与传统风水观中的神灵居址相正位或相协调。过去,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彝族以及部分苗族等的神的正位置是在三居室的一楼正中墙壁上,神位正对堂屋双合门,有开门便见、神位应案山的特点,但现在由于房屋结构的变化,有的人家干脆就不再留神位,既便仍存的人家也将神位搬到了二楼不是很居中的房间中。

这些错位使一些迷恋传统的中老年人很不适应,但建材的变迁及交通的要求又使他们无可奈何。

三、建筑结构调整显现的问题民族地区传统的居住建筑与其所从事的主要生计方式是有紧密联系的,特别是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生计方式的地区更是如此。民居既是人祖共居的居所,也是粮食脱粒、加工、籽种储存、工具收藏摆放、畜禽饲养的综合场地。如果生计方式基本未转变,但住房在结构上作了调整,那势必影响民居功能的充分发挥,甚至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贵州民族地区近些年来生计方式主要还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民居建筑方面则渐渐脱离与其生产方式相协调的传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1、楼板利用钢筋水泥浇灌,彻底隔断了与一楼之间的气流流通和循环,致使新收回的玉米、谷子等粮食无法风干晾干,出现发霉现象。

2、大多数人家为了卫生和美观,在水泥地板上铺上瓷砖、墙裙上贴上瓷片,这种改造常因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回水”,进而使储藏的粮食和种子发霉或发芽。

3、利用新材料建的新房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使厨房和火塘调节整幢房子温度的传统功能几乎全部丧失,使用沼气、电或液化气产生热能的时段减少,即便仍烧煤或木柴的人家因房子新建材隔离气流流动等原因使热能无法充分被利用。

四、旅游景区传统建筑的虚假化和商业化在贵州民族景区中,海坪彝族小镇作为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现代科技、建造技术的建筑为载体的现代传统文化代表。海坪千户彝寨----最具文化底蕴和原生特色的彝族文化旅游小镇。以彝族祖先的六个儿子为象征,将彝寨分为六个组团,并且景区彝寨的所有建筑都采用现代流行的钢筋混凝土建造,在外墙进行刷漆,柱子进行包木或者涂漆,屋顶在混凝土板上铺设茅草等方法,使景区内建筑展现出传统文化建筑的虚假化风格。

这些虚假化建筑室内体验感完全是现代的地板、铁门、铝合窗,完完全全的钢筋混凝土气息,没有了杆栏式建筑的良好通风条件,景区多数建筑的一层十分潮湿,居住体验感较传统建筑相差很大。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其建造的速度、成本和带来的方便的确十分不错,以旅游集散、接待服务、度假居住为主要功能,配套完备商业、娱乐、体育、休闲活动,突出彝族风情文化体验,建设高端休闲度假项目,结合地块开阔平整、土地集中等特点,以旅游和地产双向驱动打造本区域的核心价值组团。依托海坪优美雅致的山林环境、火一样的热情和魅力的彝族文化,以"文化、旅游、生态、健康"为核心理念,以展示六盘水彝族特色文化为主题,打造集商贸、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小镇的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之都,民俗体验之城"。构成一站式的旅游综合体,融合文化演艺、民族祭拜、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特色商品等业态。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将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彝族文化园和彝族文化朝圣地。

五、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变迁特点和演变特点除以上所论述的几点之外,还有民族符号、时代标记的散失和重组等特点,在这其中,民族文化越加呈现出商业化和一种现代虚假伪装,当然,因为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和适应,所以短时间可能还会延续,但是长远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一个真实、持续的存在。所以在开发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自然的存在形式。因外力干预而整体划一性、功能分配而使主附属建筑分离等特点,使文化具有超有机体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指的是一种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在内外界影响因素力量相对较小的条件下会长期保持其特性。数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贵州民族民居长期固守传统,但现在这种传统被打破,民居建筑的意义之网被重织,虽然这是社会发展之必然,但是我们应该重视其传统的存在。

 文化是一个内部各元素彼此有机联系的系统,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变化会影响该民族整体文化的变化,同时,该民族文化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变化也会使建筑文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变迁特点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生态得以保护、文化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在重视多元文化的当代,贵州民族地区重构出新的民族民居特点会更加值得期待。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4

浅谈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谈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

浅谈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

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由此出发,公信力的涵义应包括信任和信用两个方面,信用加信任等于公信力。执法公信力,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以及执法机关对社会大众保持的一种信用,这是一个“二维”互动的概念。即一方面是执法者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执法工作怎么看,这两方面的结合反映着执法公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执法是政法工作的主线,执法公信力是政法机关的立身之本。它不仅反应了政法机关实际执法能力,而且反映了执法工作的社会效果,是执法工作好坏的晴雨表。只有深入剖析影响执法公信力的要素,准确把握增强执法效果的关键点和提高执法公信力的着力点,才能找准执法公信力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影响执法公信力的四要素

(一)执法依据。执法依据是执法的准绳,是影响执法公信力的第一要素。法律的本质是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但并非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的每部法律都能起到这种作用,换言之,法律也有“良法”“恶法”之分。作为立法者制定出来的法律如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推行的法律,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法律,它就是是“良法”,否则,就是“恶法”

目前,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不高,除了执法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外,还与立法水平不高有关,与某些法律同中国的国情不尽符合有关。我国已颁布施行的法律法规也不一定都是“良法”。因为孙志刚事件现已被废止的《收容遣送条例》就是一部“恶法”,它是限制人的自由迁徙和自由权利的法律,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经过200年的文明积累,才有普通民众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一个结果。而中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才数十年时间,普通民众的法律素质还不高,乱停乱靠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一年因违反交通法规受到处罚的规模会有数亿人次,按照中国13亿人口概算,大概每十人中有一人每年至少要被处罚一次。一部法律的诞生一定要考虑它的执行土壤和环境,我们先祖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法不责众”,如果多数人被罚了,那这部法律制定出来之后就一定有问题。法律本身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说通俗点就是让朋友多多的,让敌人少少的。每个驾驶员都被罚,就把公安执法部门推向了民众的对立面,公安部门和民警形象还能好起来吗?

(二)执法制度。执法依据是解决禁止什么,执法制度则是解决怎么禁止。执法制度是与执法公信力紧密相联的要素。执法制度的设计对执法公信力的高低非常关键。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等,都属于执法制度层面的设计。当前,司法职权配置在我国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又办理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一方面负责法律监督,一方面又负责案件侦察,职权配置是否合理?还有法定时效问题,在我国,法律把办案时效规定得太死了,从破案到审判全部算在一起大概就一年半时间,始终不留一个“特例”。而有的国家,对那些有组织犯罪尤其是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司法人员一辈子就办一个案件,有的案件一辈子还办不完,在我国一年半就能办得完?因此,执法制度设计一定要科学,要切合实际,符合中国国情。

(三)执法主体。执法主体是影响执公信力最为核心的要素。法律制定之后,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威力。靠谁实施呢?靠人实施。作为执法主体的执法者,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法律实施、法律效果、公众对执法的评判。

(四)执法行为。执法行为是影响执法公信力最为直接的要素。执法依据、执法制度、执法主体这三个因素最终都要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执法行为,立案、侦查、讯问、拘留、逮捕、审判等等都要通过具体的执法行为去实施。执法行为包括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具体说就是过程能不能体现公正,结果是否反应了公正。

执法依据、执法制度、执法主体、执法行为等四个方面中,执法依据、执法制度这两个方面我们左右不了,而执法主体、执法行为两个方面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可以去影响媒体,影响公众,影响执法相对人及其关系人。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切实把握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方方面面。

二、增强执法公信力的关键点

提高执法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追求执法效果的最大化,关键是执法行为和执法结果要做到“四个统一”,即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高度统一。实践中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法律的规定,不夸大,不缩小,不发挥,忠实于法律精神执法。公正执法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做钱权交易。文明执法就是要以现代执法方式去实施法律,文明执法包括浅层和深层文明两个层次。满面笑容,嘘寒问暖,仪表整洁,文质彬彬,态度谦和这是浅层次的文明;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一定要追求深层次的文明,只有做到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需求,捍卫人的自由,实现人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文明执法。

(二)人性、理性、弹性执法。一是人性执法。人性执法就是执法也要以人为本。在执法过程中充分了解人性,充分尊重人性,充分维护人性;在执法行为中对每一个犯罪对象,都应该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人的尊严、人的需求、人的自由、人的价值。法律规定处于哺乳期的死刑犯不能杀头,也就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人性执法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执法行为要符合人道的基本要求;另一个层面就是看待每一个执法对象时要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去区分,既要看到其身上人性恶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身上人性善的一面。我们要惩恶扬善,就是要弘扬人善的一面,惩治人恶的一面,不能简单地用好人与坏人去划分。二是理性执法。理性执法就是要剔除个人感情和情绪,平和地依据法律来执法。每个人在执法过程中对事情的处理一定掺杂了个人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不能掺杂个人的感情,也就不能把个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平和是件美丽的外衣,它能让美者更美,让丑者趋美。执法一定要理性,态度一定要平和,不能因为态度不平和而削弱了执法的正确性。三是弹性执法。弹性执法就是既不能当法盲,也不能当“法痴”。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案件。针对不同案件,要根据其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犯罪后果等因素综合考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出恰如其份的裁判,不可机械执法。执法既要考虑法律效果,也要考虑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终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执法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三)阳光、廉洁、互动执法。一是阳光执法。阳光执法,就是推行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凡是能公开的都要公开,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的监督,才能最大限度的抑制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二是廉洁执法。廉洁执法的核心就是不搞权钱交易。廉洁是对运用权力的目的和获取利益的渠道或手段的一种选择,如果运用权力的目的是为老百姓做好事,获取财富的途径是正当的,就是廉洁。三是互动执法。执法公信力的提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执法评价的问题。执法评价不是由执法者自己来评价,而是由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来评价。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追求公平正义的结果,还要以一种让执法相对方和公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去实现。

三、提高执法者素质的着力点

法律制定以后,要靠人去执行。作为执法主体的执法者,自身的素质如何,对于法律的正确实施、执法效果以及公众对执法的评判,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同一件事,素质不一样的人处理,结果会不一样。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的人能做到案平情平,案结事了。有的人办的案是案平情不平、案结事不了。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素质的差别。一个人素质如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一是个人品德;二是职业道德;三是法治理念;四是水平能力。这四个方面决定了一个人在执法方面的基本素质。从这四个着力点去努力,才能提高执法者的素质。

(一)个人品德。执法者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呢?一是正直不偏私,二是诚实不虚伪,三是善良不恶毒,四是感恩不忘本,五是热情不冷漠,六是平和不暴躁,七是豁达不狭隘,八是舍得不吝啬,九是文明不粗俗,十是敬畏不张狂。一个人把这十句话做到了,就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德行非常值得敬重的人。

(二)职业道德。忠诚、公正、敬业、勤学、廉洁,这是职业道德。忠诚是诚实不虚伪,是人的品格;公正是执法的生命线;好学是进步的动力;敬业是要认真对待岗位,这是执法者的饭碗也是执法者的舞台;廉洁是对执法者的基本要求。公安民警应该将职业道德牢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三)执法理念。我们的执法理念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就是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我们服务大局不仅仅是服务经济建设,更高层次的是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所以任何法律的实施要看其对党的执政地位是加强还是损害,如果是加强就要坚定不移去执行,如果是损害就不能当“法痴”

(四)水平能力。水平与能力不是一个概念,水平是对知识占有的多少,能力是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深度。公安民警的水平和能力结构,应该具备四懂三会:“四懂”就是一要懂法律,二要懂侦查,三要懂管理,四要懂信息;“三会”就是会说、会写、会干。水平能力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开口能说话、提笔能写文、动手能做事。只干不说是不对的,只说不干更不对。思考力、表达力最终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体现一个人素质高、素质全面,就是要做到能说、能写、能干。

如果一个执法者个人品质很高尚,职业操守很坚贞,法治理念很端正,能力水平又很强大,那么群众就能信服。每个公安民警都朝这个方向努力,公安民警的执法公信力才能不断的提高。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5

浅析高速公路占道经营现象-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析高速公路占道经营现象

浅析高速公路占道经营现象

抚州高速路政支队六大队 全永生

摘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高速公路占道经营不被允许,但破坏高速公路防护设施进入高速,占道售卖瓜果、搭建临时经营摊位和帐篷、私自设置加水点和加油点等现象却时而出现在高速公路周围,这些现象在现实执法中难以一时杜绝,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反弹的迹象。而仔细分析,占道经营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责任,它事关社会的经济、政治及安全稳定等诸多因素。

关键词:浅析 高速公路 占道经营 现象

《公路法》第四十六条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六条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但是现实中一些果农和商贩不顾公共交通安全和自身安全,在高速公路上摆摊设点进行各种交易活动,极大地威胁了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高速公路路政、交警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虽经多次整治,但情况常有反复。那么,作为从事路政管理工作的高速路政部门面对在高速公路占道经营又应如何积极应对呢?本文从高速公路占道经营的原因、危害、难点等几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占道经营现象形成的原因

 经营者之所以敢于翻越或者破坏防护网在高速公路边上摆摊设点,不仅仅和经营者本身的情况有关,还和诸多因素相联系。只有看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利益诱惑。成本少、收益大,且灵活机动,适应性强,摊随人走,随时和执法人员躲猫猫,违章占道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要看到利益的驱使是主要原因,有利益可以顶风冒险。

(二)就业困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乡失业人员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大量涌入城市的,剩余的年幼、妇女和大龄劳力较多,这些人就业选择范围很小,没有足够的资金开设店铺搞固定经营,也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残疾人和耄耋老人为了多赚点钱时而选择冒险上高速占道经营。

 (三)供求矛盾。高速公路周围虽然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服务区,可以在里面消费,但是却很难满足过往司机乘客的需求,过往司乘人员更倾向于新鲜、无污染的各种特产,加上服务区经营在品种、数量、价格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司乘不满意的地方,这种供求的矛盾就为占道经营铺设了温床,尤其是在夏秋天各种瓜果作物丰收之际,橘子、菠萝、苹果常常摆放在高速边上的简易摊位上出售。

 (四)政令不畅。尽管法律法规命令禁止高速公路占道经营,但是由于农村信息闭塞,而政府部门不会专门就此问题在高速沿线进行大面积宣传和管理,加之上路经营者思想上的无所谓精神,他们根本不会顾及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往往是被查处了,当执法人员宣传法律法规的时候才点头示意明白了其内容,这些都无形中纵容了占道经营现象。

 (五)思想观念固化。占道经营几乎是在每年固定的时候出现在农产品较集中的路段,附近村民不会将高速安全、自身安全放在首位,为了追求利益,会坚持占道经营,其他的于其来讲都不重要。且今年在高速上经营有收益,明年、后年会义无反顾的将摊位放在路边,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固化很难通过一次两次查处没收等手段改变。

 (六)执法难。当执法人员没收售卖物品时,面对上路摆摊的妇妪鳏寡的哭诉,面对村民集体聚集围攻,很难果断执法。当执法人员在这查处一起后,经营者立即转战到其他路段打游击,或者再次在同一地方继续经营,因执法人员力量有限,就形成了查而不禁,禁而不止,止而不断的局面。

二、占道经营的主要危害

 占道经营看似无关大局,但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就不难发现,占道经营关系的不仅仅是经营者个人的安全问题,还涉及诸多方面。

(一)挤压高速通行,影响交通安全。高速公路分为行车道、超车道和紧急停车道,部分大胆的经营者将摊位摆在了高速护栏板里面的紧急停车道上,身边就是疾驰而过的车辆,经营者随意在高速上走动穿行,攀谈议价,不仅妨碍了高速道路有效利用,也给高速通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使占道经营路段成为事故高发路段,过往司机的多抱怨和投诉。

(二)污染道路环境,影响正常通行。高速占道经营的地方,塑料袋、包装纸、腐烂的瓜果随意丢弃,修车点的油污随意倾倒,洗车点的污水肆意横流,更有随地大小便的不雅情况。当经营结束之后高速公路边上留下的污水垃圾等如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对过往车辆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夜间行车视线不清,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混乱市场,破坏经济秩序。占道经营者无执照又不能定点经营,且任意定价,出售的商品大多是三无产品。如果经营的好的话,会招致更多的经营者蜂拥而至,竞争、排挤、强买强卖自然都会产生,而这些现象都无人监管,它的无序化势必混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影响高速形象,不利于发展。随着高速建设的发展,建设舒、畅、美的高速通行环境事关一条高速的形象问题,甚至是一个省的形象问题。行走在高速上看见杂乱的售卖摊点、横飞的各色塑料袋以及满路的垃圾污水,会使人的感官不舒服,而且这条高速和整个政府的魅力大打折扣,使人不愿再次高兴而来,这势必影响到观光旅游考察、招商引资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治理违章占道经营的几大难点

(一)职能交叉,难形成合力。高速违章占道经营涉及到高速交警、路政、经营单位等多家部门,而政府职能的分工不明确,存在混淆与迷茫,谁都有权管,但是谁都可以不管,对待这种整治占道经营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各部门都容易磨擦扯皮,推卸责任,造成各自职能错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是一家唱独角戏,但是却年年难以唱好。

(二)路政工作性质决定了只能解决浅层问题。高速公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家单位,多个部门,但在这些部门中却都存在着隐性的弊端和矛盾,如高速交警负责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路政负责路产路权维护工作,经营管理单位负责路产的维修工作。当有摆摊设点出现时,首先想到的是路政部门,他们怎么上的高速,往往是破坏防护网或者翻越防护网,或者绕道进入高速,这些是涉及路产的维护问题,但是仅仅保护了路产也难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执法手段单一,缺乏有力支持。路政执法对待占道经营执法手段较单一,仅仅靠宣传、说服、教育难以达到根除的目的。一是违章占道经营弱势群体居多,而执法过程中自然要发生身体接触、碰撞;二是部分围观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出现言语攻击威胁,甚至拦截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是执法的最大障碍;三是执法人员缺乏安全保障,一定程度上执法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人员有限,不能全天候执法。路政部门每个大队管辖50余公里,人员十几人不等,除正常的路政工作要完成外,在摆摊设点高峰季节很难做到全天候24小时的在路上查处非法占道经营,加上非法占道经营存在灵活多变等特点,只能遇到即查处。

四、治理占道经营的几点建议

(一)联勤联动。如上所述,违章占道经营绝不是路政部门一家之事,当地政府、交警、经营单位等单位和部门都要加大对高速公路摆摊设点的整治力度,实行联动管理机制。根据高速分布特点和摆摊设点情况,分片管理,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逐步规范和取缔违章占道,还高速本来面貌,还广大司乘舒畅的通行环境。

(二)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如:印发宣传资料,使大家爱路护路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人皆知;注重日常宣传,执法队员经常走到基层村落、单位进行宣传,取得他们对路政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利用新闻媒体及时报道路政执法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注重调查。要对辖区占道经营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建立证据保存档案,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式重点击破疑难点。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尽量摸清经营者家里情况、社会关系等,做到知己知彼。执法中应尽量避免发生肢体接触,防止不良影响。

 (四)热情服务。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认真遵循法律法规,耐心解说劝解,仔细听取经营者的解释,要以德感动人,以理以情说服人,要坚持文明执法,不给占道经营业户以任何借口和说辞,对他们的过激行为,务必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五)加强巡查。在做好日常巡查的同时,注意安排巡查时间,采取分组错时工作制和领导带班巡查机制,掌控经营主要时间节点,认真做好巡查记录。每天统计汇总辖段占道经营分布情况,为执法活动提供全面的数据。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6

人力资源诊断报告――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人力资源诊断报告——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诊断报告

——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消退,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对全球企业而言,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和发展的好时机。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新格局,为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内企业都重新确定了自己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企业之间新一轮的竞争、新一轮的赛跑又将开始。

但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各类人才,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支具备经营管理新思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精明能干的管理技术队伍作为坚强后盾和强力支撑,做到人才总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人才素质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人才结构与构筑百年老店相适应。但综观***市中小企业目前的人才资源状现状,普遍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很难满足企业做精、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和稳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是***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所迫和大势所趋。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何在?应该如何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具有***市中小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和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数量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均衡,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如何做到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这些都是摆在***市中小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市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问题

(一)***市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市中小企业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中应运而生的,经过一些市场磨练,对如何应对市场有一定的胆略和战术,部分企业也取得一定实效,并开始进入进军大型企业的行列。尽管如此,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如规模小、资金短缺,导致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使得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十分困难。如仅从管理过程考虑,中小企业在战略、计划、组织、人事、控制等方面管理的落后性和经验性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对于如何开发、用好人才,如何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如何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措施,使得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市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规模小、资金少、人数少,与大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困难集中体现在他们难以吸引、留住和合理运用优秀的员工,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的客观原因,另一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不合理而产生的主观原因。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两大挑战,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是人才,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

当前,***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招不来又留不住,人才比重偏低,现有人才数量及结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需要,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人才青黄不接等。有的企业为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企业高层修正和完善了原有的人才战略计划,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大力培育人才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作用尚未得到全面发挥。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队伍的问题,直接表现为企业人才数量不足,出现三个缺乏三个断层,即: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缺乏,高层次、高能力的人才缺乏,经营型、复合型的人才缺乏。人才年龄结构断层,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留不住;人才层次结构断层,一般性的人才较多,拔尖型人才留不住;人才专业结构断层,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留不住。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市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市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反映在经营层面上,表现为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业绩提升缓慢或徘徊不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等。反映在管理层面上,表现为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工作质量欠缺、执行力不强、工作不到位、违规违纪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核心是人的问题,或者说是人员的素质问题,关键又在于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市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总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市中小企业中人才数与职工总数的比例落后于大型企业、三资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本次巡诊走访的企业普遍反映,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而企业的现有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巡诊走访中,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扩大人才规模、增加人才资源总量,提高人才比例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的普遍愿望。   

2、人才数量不足且年龄老化

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从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来看,***市中小企业一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占的比例都相对偏低,有的企业所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几乎是零。 二是人才老化严重。从人才的年龄结构来看,***市中小企业中35岁以下的各类人才比例偏低,45岁以上的人才比例偏高,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同一年龄层的人,二是因为这样的员工可以直接干事,不用费心培养。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企业快速发展,无法顾及,二是可以避免业务不稳定带来的风险。人才队伍老化问题严重,中青年骨干力量薄弱,明显潜伏着人才不足的危机,不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人才稳定性差。有的企业的人才,是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为我所用,这些企业从本身需要出发,采取聘请、顾问、兼职、咨询等柔性方式,用来解决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项目的技术难题和项目支持。这种柔性引进的方式,虽解决了企业面临的燃眉之急,但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高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和企业的发展后劲。

3、人才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太合理

人才结构包括若干结构变量,如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行业结构等等。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纵向的学历结构优势,横向的专业结构优势、发展上的年龄结构优势、竞争上的职称结构优势等。但***市中小企业在人才结构上却不甚合理,主要表现为: 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职业经理人才缺乏,职业经理人才市场没有形成,全市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熟悉资本运作的人才奇缺,全市上市或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基本上采取外聘机构进行专业操作;精通市场运作和内部管理的专业人才稀缺,处理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明显不够。 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市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比例很低,本科以上的人才比例也很少,人才学历的低度化严重制约***市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4、操作层技师数量较少且培训不足

***市中小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技师的缺少,尤其是高级技师稀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从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能掌握应用高新技术技能的技师很少,能从事传统的民营制造技术的相对较多。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型工人,高新技术需要新型技术工人,民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培养现代高级技术工人。

三、中小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将为填补人才流失造成的空缺付出高昂的成本

为填补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企业需要引入新的人才。为此,企业要支付一系列的成本。寻找和招收新员工的成本包括:征聘广告费用、外出招聘费用、代办招募费用、新员工入门培训费用以及由于寻找和获得替代者所花费的管理成本。选择新员工成本包括:面试、复查、考试、评估决策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成本。即使通过内部选拔的方法来填补空缺,企业也要付出培训等相关费用。对本已欠缺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其成本将会是非常沉重的。在此过程中,其间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

(二)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

人才流失导致的关键岗位空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人才流失前,其会由于心不在焉而造成效率的下降。人才流失后,会产生该职位被新员工填补之前的空缺成本,或者企业往往先将相应的工作分配给其他员工,这会使其他员工的工作负担加重,降低效率。并且即使来了新员工,其效率也会受熟练程度、工作努力程度和个人能力的影响,不可能立即达到最佳状态。如果流失者具有特殊的才能,或者流失者在原来的岗位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流失后造成的成本损失,将远远大于因流失而产生的职位空缺造成的成本损失,并且这种成本损失的影响往往会延续到接替其职位的新员工能充分胜任其工作为止。

(三)导致客户流失和商业技术外泄

如果流失的人才原来是负责联系企业的客户或与其打交道的管理人才的话,那么伴随着其的流失,将会带走他的关系网和大批原先的企业客户。如果是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的话,那么其的出走,将会导致商业技术的外泄。客户和商业技术,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这两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法律对企业的商业技术和商业机密都有一定的保护,但这种作用是有限,只能减少损失,而并不能完全制止损失的发生。

(四)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对其他在职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会产生消极影响,会影响在职人员的稳定性和对企业的忠诚。这是因为人才流失向其他人员表明了另有选择机会存在,有可能会诱发更大范围的人才流失。尤其当其他员工看到流失的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获得更多的收益时,在职人员就会心动,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前未考虑过寻找新工作的人员也会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五)损害公司形象

企业人才流失过于严重、过于频繁,是员工对企业不满的直接体现,也说明该企业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急待提高。应聘员工了解到这点时会望而却步,客户或合作者了解到这点时会对公司产生不信任感。

四、中小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灵活多变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大特点。但也正因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计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人员不足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招聘或培训。紧急需要人员时,可能会改变工资结构,提高薪酬水平,吸引人才,不需要的时候又通过类似办法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由于缺少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大,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由于没有长远的人才战略,也就没有人才储备构想。当企业发展到涉足新行业或跨入新阶段时,才猛然发现没有人才储备,所以在企业发展中经常处于人才短缺的状况,赶着鸭子上架,又往往付出惨重的学费。

目前,***市很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虽然一些企业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主,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执行和事务操作,缺乏战略和战术的谋划,特别是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总的来说,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投入资金也较少,一般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有的企业虽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他一些管理职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薪金制度、调动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按照静态的以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操作。有一些企业也尝试着制定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努力加以贯彻执行。但从其内容来分析,大都是员工考勤、奖励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限制,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从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且人力资源管理是后台式的,即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而对公司所经营的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缺乏对企业发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只能是事后的一些修补措施,而真正的人力规划也成为一种想象,根本无法有效地实行。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一个企业的轴心部门,从而难免成为一个无法与业务部门并列的、具有相等地位的部门。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问题突出

1、首先是人员招聘乏术

招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聘甄选手段缺乏,缺乏明确人员评价标准;在用工管理上把关不严;招聘渠道单一,特别是对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对人才市场供需状况缺乏深入认识;招聘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估难。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有的企业一方面缺乏岗位职责的明确界定,无法明确到底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此外由缺少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没有充分的准备;其次是招聘程序不严格,导致招聘中容易出现失误,如有时候人事部门直接决定录用,或者总经理直接决定,用人部门不参与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聘用缺乏明确的计划,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加上人员的引进与升迁皆缺乏制度,常凭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决定一切,使无人情关系的优秀人才无法久留。

2、人员培训缺乏

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各级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有的企业虽然做了一些员工培训,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缺乏培训形式化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其根源在于有的企业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可能会相当大,涉及到许多事情需要处理,本身就没有参与培训的时间;此外由于有的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规划弱,培训方面缺乏明确的计划,员工缺乏系统培训。

3、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足以及出于人工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有的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不强,总体平均薪酬处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以下,有的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将工资水平定位与较高水准,但是这种高成本支出并没有得到对员工的应该产生的激励效果。主要因为工资收入与业绩衔接不合理,而且企业内部的工资结构没有能够体现出岗位的价值,有的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之间不公平感觉多。另外有的企业的薪酬经常变化,导致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人员稳定性差。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来看,***市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借助建设企业文化来改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并加以充分重视。

五、解决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市中小企业当前人才队伍的问题,单一的手段很难奏效,必须立体的、多角度、多方位综合解决。面对人才缺乏的严峻形势,***市中小企业需在充分重视的前提下,从新的高度以新的眼光,采取断然对策,以求突破性地开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局面。这些对策可从两大方面考虑:(1)属于企业个性方面的,由企业改进内部管理结构,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到关系企业命运的位置,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2)属于企业共性方面的,可由政府部门牵头将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普遍性问题的解决。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

中小企业要想制止人才流失和留住人才,首先必须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传统落后的人事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新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确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首要源泉的指导思想。首先,切实加强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其次,确立全面的人才观念。中小企业只有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能正确合理地引进和使用人才,并留住人才。

(二) 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是制定企业总体目标并要求改善竞争地位的谋划和方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就是从企业发展目标的高度上明确企业长期的人才需要和目标,制订出企业的人才引进计划和使用计划乃至人才的培训计划。人才战略规划的科学合理,就能指导企业引进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最终留住人才。企业的人才战略规划应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建立合理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1、选才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招聘过程中特别看重应聘者的文凭、学历、工作经验及年龄大小,使许多有用之才不能得到企业得任用;一些应聘者既无相关工作经验,又无专业特长,凭着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特殊关系而进入企业,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利益;同时,也将优秀人才拘之门外。 作为一个想发展的中小企业而言,要从战略高度,树立人才储备意识,要有识才得慧眼,聚才的方法,用才的胆略,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机制和环境。

1)在人才引进上,首先要搞好人才引进规划。人力引进规划要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要有前瞻性、战略性;

2)在人才引进结构上要科学合理,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年龄要形成梯队,循序渐进,每年都要引进一定数量的人才;在人才引进专业、类型上要文理并重,把管理放在适当得位置上,合理引进经营管理类人才;

3)在人才引进手段上必须改善人员招聘工作。一是要改进选聘的方法,重视对面试等环节的设计。招聘方法的选用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考虑招聘人才的成本,又要考虑如何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面试工作是招聘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试时不能一味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从事本项工作的年限,而应该将经验与潜能、学历与能力、职位与才干等方面综合考虑。将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到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上,以免大材小用,高才低用,造成人才浪费。二是重视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应注重考虑员工的价值观念、职业兴趣、综合素质、潜能、道德责任感等因素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三是在招聘的方式上,要善于利用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手段,要主动适应,积极走出去,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得急需人才,此外,还应重视内部员工的推荐,因为内部员工最清楚公司的文化和需要,对应聘人也较为了解,所以这种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非常可靠。

4)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让应聘人员获得比较客观、详细的信息,了解他们应聘得职务和将要从事的工作。这样一来,他们会对自己选择的职位感到更满意。对于新进人才进行公开招聘,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外部招聘制度,包括填写统一的申请表,参加统一的笔试、面试和绩效模拟测试;对于现有人才,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并定期考核;在相同或不同岗位上,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做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

5)在遴选新员工时,适才可能比精英更重要。所谓适才,就是成员不论智慧、才能或专业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能满足他追求工作的动机,而且能在现有的企业文化下快乐的工作,能在团队运作下与人合作,至于是否最聪明的反倒是其次。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员工配合公司的能力和员工本身的专业能力一样重要,因为适才才会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2、用才

合理的使用人才,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

1)树立不拘一格,用当其时的观念。各类人才,都有其才能发挥得最佳时期,这是人才开发的时效原则。用人必须及时,以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用当其时,敢于破格讲台阶而不拘于台阶,讲资历而不惟资历;

2)树立扬长避短,用当其才的观念。用人要知人善任,因能授职,使其才位相适,用得其所。同时,在人才使用中要考虑人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对于岗位职责明确的工作,可以针对其职责侧重于其现实能力,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而对于岗位职责不明确的工作,像一些创新性的工作。新开设的业务,就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潜在能力;

3)树立为职择人,任人惟贤的观念。在人才选拔手段上,要注意内部发展人才和外部招聘相结合。发展和提升内部员工可以巩固企业文化,但它会使企业放缓吸收新管理、新技术得速度。而在企业外部招聘过多的员工,由于缺乏与同事共事得经验,也会使企业陷入难以形成一致管理团队的危机;

4)树立着眼群体,互补互济的观念。在做好对个人素质全面考察的同时,要注意放到群体结构中全面衡量。做到成员间才能、年龄互补,知识、智力、气质互补,使班子结构合理,产生最佳效能。

 其次,还要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机制和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第一,要建立公正、公平、择优的员工竞争上岗制度,惟才是举,不看学历、资历,关键看实绩;第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以员工的业绩作为岗位调整的依据;第三,创造人才发挥效能的环境,对有能力、有特长、有突出业绩者委以重任,将他们安置到适当的位置上,使其聪明才智得以施展。通过科学的用人机制,既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又使人才发挥专长,激发人才工作兴趣,增强人才工作信心,使其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投入工作,以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目标,也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第三,中小企业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为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通道。一方面,要考虑人才的兴趣. 安排能最大限度施展其才能的工作岗位或职位,体现他们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应该将教育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为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努力为人才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从而产生归属感更加忠实于企业。

3、育才

人力的训练及发展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已经让求职者感受到,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人员在选择企业时,将不仅只看薪酬福利,也要看企业对人员培训开发的重视程度。培训开发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企业而言,不重视人员的培训开发,必将无法适应以人力资源竞争为基础的商业竞争挑战。中小企业一定要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技术,建立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筑高效的人力资源平台,与国际接轨,才能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同台竞技的机会。规范化建设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建立起一系列的企业培训开发体系,尤其要把关键人才的不断开发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4、留才

选合适的人才,并让他们安心地为公司努力选合适的人才进入企业,仅是建造团队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应是如何使这些人不受外界的诱惑,而安心地为公司的目标去投入、去努力。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一个环境整洁、氛围友善、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尤其是强文化,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其次,要根据人才多样化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激励的措施。

中小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物质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物质激励制度,制定科学的和多样化物质激励形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市中小企业激励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企业应加强物质激励机制的建设。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人才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

1)运用薪资、福利。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

2)运用职位

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运用股权

通过将个体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统一,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股权激励包括:期权、干股、岗位股权、贡献股、知识股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第三,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防止人才流失的应对机制

人才外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企业几乎成了人才培养的基地,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出超现象,流出的比流入的多。人才流失,导致人才资本的流失,企业花费很大的精力培养的价值,就这样付诸流水。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防止人才流失的应对机制,避免人才过度流失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7

浅谈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及如何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谈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及如何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摘要: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行政争议必须得到有效解决。解决行政争议的途径有多种,每种途径各有优点和不足。本文将对我国现有的行政争议解决途径和行政机关如何推进行政争议的化解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的解决。

关键词:行政争议;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信访;完善;化解

一、什么是行政争议

行政争议又称行政纠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争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涉及某个或某些公民、法人的行政处理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征收决定、行政赔偿决定、行政补偿决定等各种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针对不特定人的抽象行政行为),所涉及的被管理者不满意,与管理者发生争执,这种争执就是行政争议,其表象是被管理者状告管理者,其实质是私权利和公权力之争。被管理者对引发争执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时间内,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在超出法定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后,则可以通过信访途径处理。构成行政争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争议的双方中有一方是行政机关;第二,争议是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为引起的;第三行政争议是以行政机关依其职权,因其作为或不作为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形成行政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为前提。没有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行政争议便不存在;第四,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出复议或诉讼,是法律允许的,解决行政争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二、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

(一)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

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由法院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现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实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的一种诉讼制度。它本质上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一种监督手段,其重心在于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严格适用司法程序,使裁决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以法律的权威与公正有效地限制行政权的滥用。但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行政争议并没有经过其他的争议解决途径就直接进入了行政诉讼程序,因此行政诉讼的受案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其他的行政争议解决途径,行政诉讼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优点,但这是以繁琐的诉讼程序和高昂的诉讼成本为代价的。同时以行政诉讼作为争议解决的途径也存在如范围有限,不能及时处理除具体行政行为及其合法性方面以外的其他部分;由相对人申请而启动,监督过于被动;程序相对复杂、期限较长,诉讼成本较高等缺陷。

(二)通过行政机关内部的复议来解决,

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原处理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依法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复议机关对原处理机关处理的决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现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是由上级行政机关、同级人民政府或法律规定的相关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行政权行使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双重属性,是保护相对人权益的良好选择之一。但也由于行政复议是在行政系统内解决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争议,这就必然会受到各种过多的干预,事实也常是如此。因此,要使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充分发挥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行政复议制度的公正性。

(三)通过群众信访来解决

即公民采取书信、走访等形式,向各级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予以处理的活动。它主要解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与相对人出现的矛盾,起到监督行政权行使和救济公民权利的双重效果。身处社会急速转型时期下的中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信访量也急剧膨胀,而信访量急剧膨胀必将产生一些社会成本的无端耗费。从本质上讲,信访是一种人治的手段,少数情况下也可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但若过度依赖信访,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治理轨道离法治越来越远。同时我国的信访机构也存在着不系统、不独立,且缺乏规范的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弊端,这些也都将制约其有效地发挥应有功能。

三、行政争议的其他解决途径

在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中,由于行政争议中的当事人一方恒定为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和解等方式。因为缺乏强制性的终局效力,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达成和解后,又因相对人的不满意,行政争议便又回到原点,所以现实中,这些也无法成为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于201551日起施行的新《行政诉讼法》第6O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这也第一次正式承认了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可以调解。

四、我国行政争议解决途径的完善

(一)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充分发挥行政诉讼重要作用

即要求通过行政诉讼,让法院从司法的角度化解好行政机关已发生的行政争议。行政审判有最后对行政行为合法与否进行评判的功能,行政行为对不对,如果被管理者起诉到了法院,进入了行政诉讼程序,就由法院说了算,这就是司法最后解决的职责和权力。站在行政机关的角度,政府及其部门必须自觉接受司法审查、监督、裁判。站在法院的角度,也要求他们正确、完全地履行行政审判职责。

首先,应注重保持司法的独立性以防止行政干预司法活动,使法院能够独立的受理案件、审理案件和做出判决,使法官能够安心的秉公办理案件。其次,法院自身要加强内部建设,提高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最后,除了法院自身经过合法程序可以对判决做出撤销和改变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否定、撤销或改变法院的判决,使法院作为争议解决的最终手段。

行政案件因涉及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的范围和力度,会产生案件受理问题。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狭窄严重束缚了行政诉讼功能的发挥。 因此不断扩大受案范围是趋势。

(二)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过程中

即要求上级政府或上级部门通过行政复议解决好下级政府或下级部门已发生的行政争议。既要加强行政复议机构、人员、办案条件等硬件的建设,也要加强行政复议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软件建设。

作为带有监督性的制度,可以将负责行政复议的部门从原行政机关中分离出来,令其从事专门的复议工作。复议机关和人员的独立和中立,须是能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歧视,不偏私,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权力和人情的干扰。同时为了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对行政复议的工作人员可实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其进入行政复议机关的门槛,从而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法律素质,以期更好地保证行政复议的公正性。

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就是行政争议要尽可能消化在行政机关、行政程序中,不要大量的推向法院。老百姓愿意通过行政复议这个法律途径来与行政机关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这对行政机关而言是好事。有些当事人对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到法院的案件,不走这个渠道,而是反复的上省赴京信访。信访也是一种法律途径,但由于它主要是事后性的、指引性的处理方式,不能象行政复议那样直接对行政争议作出评判,不易案结事了。因而,行政机关应当尽可能引导群众走行政复议的法律途径,以求及时定争止纷,案结事了。

五、如何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一)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解决问题。针对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突出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谋划和决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增强规则意识,强化公众参与、注意专家论证、注重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征求司法机关的意见,借鉴其司法经验和对法律适用问题的理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努力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针对非正常上访等突出问题,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渠道,积极将矛盾纠纷引入到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治途径进行解决,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地维护合法权益。

  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正当程序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和行政裁量权,但是有权不可任性,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严格根据法定职责和程序依法用权。主要是要增强职权法定意识、正当程序意识、合理行政意识、证据意识、执法为民意识、行政文书规范意识。

  高度重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处理好服务中心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在重点项目推进和城镇化建设等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既保障中心工作的顺利实施,又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不能片面理解服务中心工作而忽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片面强调行政效率而忽视依法行政。健全和规范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通过听证、征询意见等多种方式,强化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的公众参与。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善于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二)切实强化诉讼能力建设

  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一项法定职责。建议行政机关把该项制度定位于推动监督依法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抓手,建议行政机关把负责人是否出庭应诉以及执行法院裁判、支持法院工作的情况纳入行政机关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将该项制度切实落到实处。

  加强工作人员出庭应诉能力建设。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应诉水平对于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行政机关应诉能力高,能够在行政诉讼中充分展现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向行政相对人展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化解当事人不满,妥善解决行政纠纷避免不必要的败诉。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胜诉与否,不仅仅是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行政程序正当,还与行政机关应诉的能力有关。在司法审查中,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对于原告主体资格、起诉期限举证、利害关系认定、证据及时提交、庭审答辩技能、配合协调和解等方面的诉讼能力都非常重要。建议行政机关能够加强出庭应诉培训,认真对待出庭应诉,认真履行举证责任,提升出庭应诉能力。

  (三)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互动

  继续加强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长效的资源共享、工作交流、协调和解等规范化工作机制,形成诉讼与非诉讼、行政手段与司法手段的相互衔接和优势互补,形成推进依法行政和纠纷化解的有效合力。行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司法建议是法院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对发现的行政机关在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的法律性意见,对于促进行政机关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规范行为、改进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司法建议,行政机关应认真研究司法建议指出的问题,落实相关处理建议,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或处理方案。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行政管理论文优秀范文8

浅谈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原因和对策-行政管理论文-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浅谈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特点、原因和对策

浅谈农村矛盾纠纷特点、原因和对策

精河县茫丁乡北地村住村工作组

20141113日)

当前,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也逐渐呈现出数量扩大化、诱因多元化、形式复杂化、调处困难化等趋势。矛盾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化解处理,就可能造成矛盾激化,甚至演绎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成为新农村建设必须承担的重点工作之一。 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必须要把握好源头。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预防和减少犯罪,防范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紧扣基层预防、及时化解、果断处置三个环节,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体现

村民之间利益矛盾。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利益分配等过程中的矛盾,农村私人借贷、交易、继承等方面的经济纠纷,及村干部在村务管理过程中缺乏透明、分配不公等引发的矛盾。例如:精河县作为全州开垦荒地最多的一个县,很多荒地,谁先占就是谁的,但是这些地的归属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国家的地,违规开垦荒地也就导致了地界、种植补贴、地下水资源匮乏等诸多纠纷,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如夫妻打架、离婚、老人赡养问题、意外事故引发家庭纠纷矛盾等等。当前农村因为离婚及赡养老人、兄弟分家财产分配产生的矛盾十分普遍,当事人往往不顾夫妻、兄弟姐妹感情,情绪严重对立,甚至纠集多人以武力解决问题,如处理不及时,很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

邻里之间生活矛盾。主要包括宅基地界址、道路通行、山林地界、家畜饲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引发的邻里纠纷层出不穷,任其发展双方轻则辱骂争吵,重则相互撕打甚至纠集家族人员进行殴斗。

二、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纠纷主体趋变。以往农村社会相对比较封闭,发展比较滞后,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一般是公民、邻里之间的纠纷,民间纠纷多出现在婚姻家庭、邻里、债权债务、宅基地等方面,而如今已经拓展到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的社会矛盾主体增多了,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政府、村民与政府职能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成了当今矛盾纠纷的另一主体。

纠纷类型趋广。过去,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涉法诉讼矛盾纠纷占主流,其范围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

调处难度趋大。由于目前农村分户经营,单独生产,群体性活动少、流动人员多,集体制约和监督力相对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已难以奏效。同时,极少数群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过于片面化,给调处化解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甚至有些群众与调解民警有抵触情绪。

民间调解作用趋小。在面对农村新型矛盾纠纷时,政府干部、村委会干部、村里老人前辈调解方式用得越来越少,作用也越来越小。许多村级干部因为待遇较低,对待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基层治安人员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局面,付出和收获的不等同,导致了治保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治保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性培训,对各类治安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三、农村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头万绪,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基层组织弱化。基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是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减弱。二是一些村队还面临人多、地少、基础差等问题,一方面给当地维稳工作制造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村“两委”班子和服务群众比例悬殊,造成村队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升。三是一部分村队干部对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基层无法深入有效开展起来,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及时调解,对各类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农村防范力量得不到发挥,农村治安隐患日益增多。

干部与群众关系不和。不可否认,当前农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领路人。但由于村队财务收支状况、各类补贴标准、农村低保等,公开、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

群众素质有待提升。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深入,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和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在农村,大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学习的大环境,不懂合法维权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一旦产生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对错、固执己见,很难进行沟通,对如何解决纠纷,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没有专门的知识。对于纠纷的解决大部分人主要是用传统的方式,对法律程序解决纠纷不懂,造成化解工作僵持不下。

调解机制不够完善。做好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基础,是关键。首先是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不健全,矛盾排查化解没有持续开展,工作不彻底、不全面;其次是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不健全,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缺乏沟通协调,矛盾化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工作效果不显。

思想认识不足。在做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有的村干部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存有模糊认识和片面认识。首先是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开展社会矛盾化解认识不足,对做社会矛盾化解缺乏统筹性、重要性和敏感性认识,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实践中消极怠工问题时有发生;其次是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存有片面认识,片面地认为矛盾化解工作涉及的只是基层信访部门,与综合业务和其他部门无关。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矛盾化解不是工作的主业,对所承担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矛盾化解工作开展。

工作措施不力。尽管大多数矛盾纠纷得以迅速、有效化解,但仍存在个别矛盾纠纷预警不及时、排查不到位、处置不妥当等问题。首先是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未能及时预警,仍然保持先排查后调处的传统工作方式,没有将不稳定因素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是对各类矛盾纠纷未进行全面排查,当前,特别是对于失窃、伤害、经济诈骗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不到位、不及时。

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排查工作,推进预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及时掌握情况,切实做到矛盾纠纷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实行定期排查。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以及“两会”等重要活动前夕上访人员等重点人员及重点部位等实行重点排查。始终把排查矛盾纠纷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干部走访群众工作制度,开展专题调研走访等方式,特别是加强对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走访,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及时掌握和发现不稳定苗头和不安定因素,重点做好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群众怨气的工作,最大程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可否认,现在的村组调解员,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准或者是不懂,导致调解纠纷时无法可依,无说服力,开展不了调解工作。也有些调解员,虽懂法律法规,但是没有调解方法和技巧,从而不能达到调解目的。所以可以定期对村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统一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强化责任,增强其调解策略的能力,使基层调解员随时能掌握新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调解能力和技巧,提高调处纠纷的法律素质。同时,针对也行行政村队人口多,村干部少的特点,采取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或采取拆分行政村队的做法,提高基层维稳能力和村干部服务水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当前的矛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的矛盾大多是涉法问题,有许多问题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只要矛盾双方都能依法办事是可以避免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素质,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是减少矛盾纠纷的前提。针对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突出的重点村队,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深入群众、深入校园,特别要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教育,从小从早抓起,利用开展法制宣传、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把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化解矛盾纠纷行动结合起来,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处置机制。首先,建立完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要积极争取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在乡镇、村队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明确各级职责,确定各级责权,形成党委、政府牵头,全社会齐抓共管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制定和完善应急工作预案。认真研究,全面分析,根据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事件特点,制定重大群体性事件、恐怖事件、公共聚集场所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严重暴力犯罪等应急预案,明确处置可能发生的事件(事故)的处置原则、处置力量、职责任务、方法措施和处置的基本程序,对处置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程序化管理,使之有章可循。

公平公正处理,保证矛盾纠纷化解。召集双方进行调解时务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调解原则上只限于双方当事人或近亲属参加,根据情况,从有利于调解成功角度出发,亦可适当让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当事人的亲戚朋友代表参加。调解地点要选在相对封闭的地点且能保证双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再生事端。

总之,群众工作是信访工作的生命线,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从调解做起,化解来自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农村需要富强,农村富裕首先要保持稳定,农村稳定了才能保持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上级党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打好矛盾纠纷化解的基本功,为辖区社会稳定、繁荣与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个人文档模板材料八篇(..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