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教育教学论文模板素材八篇(word版)
2021-09-06 02:40: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1

“自立教育”主题教育活动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自立教育主题教育活动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

自立教育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

杉树湾小学校 肖杰

 2011224日,我校参加特色学校创建培训会就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特色——“自立教育,我们学校在肖爱国校长的积极带领下,各个环节都在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最突出的当属我们学校做的比较好的住校生工作,而我们的住校生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在积极的响应学校的管理,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师的特长,努力做到学生的自主管理。下面谈谈我们学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做到的实际。

一、统一思想,更新管理理念

1、改变班主任的传统管理理念

传统的班级管理片面强调班主任的管理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的这一客观事实。班主任在管理中,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不愿也不敢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管理,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既苦了自己,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让我们的住校小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转变学生思想观念

 

学生自主管理,单靠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明哲保身,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又不是学生干部,管好自己就好,班级的事情就变成了班主任的事。因此,就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学生思想,让全体学生明白自主管理的意义。

我们多次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讨论学校自立教育的活动开展,明确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自立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真正落实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有效途径,自主管理是锻炼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是撒手不管,从而打消学生的疑虑。

3、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刚开始实施特色学校自立教育的时候,有些家长表示不理解,认为管理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学生只要能将书读好就可以了。我们利用电话家访和家长会,征求家长意见,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家长也成为学生自主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开展自主管理和特长培养活动

学校利用下午放晚学后,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训,如教会学生叠被子、学会洗衣服、洗头、扫地、收拾自己的生活用品,并开展相应方面的比赛。让学生管理上真正意义上能够自主。

我校在利用晚自习开展特长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星期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能力项目

情感疏导

书法训练

美育培养

棋艺对练

智力碰撞

对于我校确定以自立教育为特色以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学生在生活上能自理、学习上能自学、行为上能自律、管理上能自主、礼仪上能自尊、心理上能自强、闲暇时能自乐。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2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幼儿-习惯-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1
[标签:标题]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幼儿|习惯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培养内容与方法

(一) 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 “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

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二)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常乐天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看书时,他故意挤、推别的小朋友,影响的旁边的幼儿。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认真的看自己的书了。

(三) 用故事、儿歌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说《小猪变干净了》,起初有些孩子并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因故事里小猪因为不爱干净而失去了许多的好朋友让孩子们有所感触,从而有了饭前洗手做个爱干净的宝宝的意识。

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和儿歌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 设立“小老师”职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可以在班里设立“小老师”的职务,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也可以全班幼儿轮流担任,首先要分工明确,比如有的小老师负责来检查孩子们饭后洗手、漱口的情况;有的小老师负责验收午休后孩子们叠被子的情况,这样的话就能调动起孩子们认真、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天被选为小组长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先做好,这样才能去检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

(五) 及时制止、善于肯定

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错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如:有一次,XX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并且玩具被他散落一地,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 善于肯定,这不单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幼儿,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如:有一次涛涛小朋友把小朋友的画纸撕烂了,之后对老师撒了谎说这件事情他不知道。之后给了他一点思考的时间,他也愿意主动承认错误,于是我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知错就改还是个不撒谎的好孩子,以此鼓励,之后他又有几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也以他为榜样,她没有让老师失望。

(六) 借鉴适合于年龄特点的好方法

首先,对孩子我们应做到“五心”,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很大的益处,我们所说的“五心”是指:“爱心、细心、耐心、关心、恒心。”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来对待孩子,从而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另外,对于一些较有个性的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总与老师对着干,比如说:让他把桌上的饭粒捡到盘子里边,他却偏偏不捡,不管怎么教育他,说他,都会无济于事,有时候他着急了往往还会冒上一句:“我就不捡,我就不喜欢你!”这样一来,让老师听了往往觉得伤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不必看大人的脸色行事。这时候,他们是主角,而不是老师。如果这时教师在旁边指挥幼儿,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会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常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很“真实”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

其次,幼儿园孩子都有爱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孩子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与常规的培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幼儿园里孩子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再次,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和反复中自觉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静止的常规和强压的常规是违反幼儿本性的,也是阻碍幼儿发展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或是像瘫痪病人一样不能活动才是遵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个性的人,而不是遵守纪律的人。”

幼儿一日常规的每一步是老师所教的,都是老师一句一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并且给予正确的示范,这是每一位老师曾有过的经验,但往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比如:在组织孩子排队时,常常会出现你推我挤或是吵闹的现象,我们在给予孩子提醒或者禁止的时候,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采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时间一长,班级的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

(七)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

由于小班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等年龄特征,加上,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教育并不是难事,从我一年来的实验效果看,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也十分有利。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对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还不够,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一起挖掘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尝试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以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

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本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加点,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

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

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浪县职教中心王满槐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借助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收集、编码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对文本沿波计源、披文入情,培养鉴赏能力;求同求异,培养迁移能力;让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分析综合能力 鉴赏能力 迁移能力 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

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的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一.大量收集、缜慎编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衍生出新的信息。

以《失街亭》为例,马谡自以为是、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可谓是街亭失,大势去。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何在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就可找到以下信息:马谡据守街亭、王平相助,高翔屯兵街亭东北,魏延屯兵街亭之右,赵云、邓芝布疑兵,诸葛亮自出斜谷。马谡违令,山上扎寨,受围;马谡夺荒而逃,王平增援受阻;魏延及时增援,遭魏方重兵埋伏;王平引兵援延,王平魏延与高翔夜袭魏营,又遭埋伏;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在理出这些信息后,学生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后,就可以得到战前部署可谓步步步为营,而战争过程却处处被动这个结论,继而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失街亭究竟是谁之过。这样学生对失街亭,孰之过这个话题的分析就会有理有据,而不至于泛泛而谈。网络交互性为阅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

并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发言权。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各种信息,更要指导学生对信息分步进行筛选与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对信息的价值大小和取舍做出果断判断,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感。根据自己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分各种信息对研究的价值的大小,找出研究目标和已拥有信息的差距,决定下一步寻找信息的方向和重点。

二。沿波讨源、披文入情——培养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审美能力。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学生审美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不断培养个性才华,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研究性阅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

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研究性学习正是打开传统阅读教学的桎梏、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最好的途径。

三。求同求异、以点带面——培养迁移能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通过研究性学习,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归类能力,也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就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诉衷情》、周紫芝的《踏莎行》《鹧鸪天》、杜牧《赠别》、罗邺《蜡烛》、晏殊的《清平乐》等等,无论是妻离子散的凄凉,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流泻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还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

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它能使创新之树常青,创新之花常开。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六国破灭之我见;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 1

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如《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红楼梦〉中诗词的特色和作用》《〈三国演义〉中战略和战术的研究》、《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等专题。学生在选取《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这个专题时,研究了与唐诗有关的许多问题,诸如唐代诗歌百花齐放的局面、唐代涌现出的伟大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作、唐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诗歌的繁荣鼎盛、唐代诗歌和唐代社会发展等问题。

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

2 、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

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玉海楼文化的底蕴;玉海楼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定期检查并指导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研究下去。

4、总结汇报成果 汇报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经过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有了结论,不管这个结果或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就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汇报。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就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便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语文同仁与我共同来深入探讨。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何变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本文从语言交际、课外读写、各学科、影视、网络、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各种社会文化等七个方面阐述作者的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和思考。

【关 词】语文学习生活尝试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了《中学生报》、《语文报》,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如七年级上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名句)。这样,学生高中毕业时,肚子里就装了200多篇古诗文和200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发表一篇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写中既重视文内功,又重视文外功。文内功指的是写作的方法技巧,文外功主要是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外功,一是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学校

用心爱心专心 1

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之具有说、写的素材和内趋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有用的经典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为此,(转载请注明来源Www.91exam.org)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5.既重视写,又重视改。这里的改,指的是学生的自改。自改的方法有:集体批改示范,四人小组批改,二人互改,小组评改竞赛等。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作文与练笔的命题,尽量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在各学科中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都是大可值得学习借鉴的,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像英语中与汉语的不同构成方式、语法习惯,都对开拓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四、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影视是学生喜爱且经常接触的。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我就要求学生在收(观)看影视之后的观后感中不但要记故事梗概,还要记好的台词语言,并尽量用自己的风格语言来进行评述。

五、在网络中学习语文

经调查,我班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我提醒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适时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进行监督,还要求学生将查找的资料打印出来,以与大家共享。如探索航天飞机追寻人类起源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从网络中查找并下载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与大家交流。

六、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议中学习语文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加。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这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机会。如学校组织的艺术节运动会,我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动手制作生物标本、绘制科学漫画、写作科幻故事、撰写消息报道,在相当大程度上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

七、在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以致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 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各种门类的小册子,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生动、风趣的演讲,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领域拓宽之后,语文学习的资源更丰富了,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深深感到语文课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用心爱心专心 2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读出风采

2014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各行其道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树皮乡矣得小学:王芳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相长,首先应该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明白教材的编写优势,挖掘出教学与教材之间的疑惑,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的双丰收。

【关键词】:编写优势挖掘疑惑 分层异步

小学数学来源生活又高于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现象、教学实例进行教学研究,挖掘适合我校教师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自开展以来,得到学校及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发展态势良好、收效很高,各科任教师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到该教学模式中,使用导学案,但又不拘于形式,针对教学班因势而教,得到学生的认可及家长的支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主导者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使用的教材及亲身经历的教学活动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一、教材的编写优势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数学教材也是如此,编写者经历丰富的教研和收集优秀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积累综合体现来编写的。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性化的倒出了学习枯燥数学的本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到主动会学的过度。在这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理解在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知识所带来的收益。标准(2011)把小学数学分成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重视算理算法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感受数学规律形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和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思路和可操作性案例;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材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凝集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权威和实践优势。

二、教材在使用中教师产生了一些疑惑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体会小学数学教材的本质、内涵,才能高效、高质量的组织教学。教材研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疑惑。

1)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大多都是蜻蜓点水一般带过。

2)新教材没有系统的概念叙述和总结,没有对问题的解答作出统一的规范。

3)例题的题型少,解决问题里的例题针对性不够,甚至还出现了简单题型出现与习题有很大的跳跃。

4)答案多样化,让教师对某些问题的评价产生了困惑。

5)教师对各年龄段所授知识的讲解度,还把握不够。

6)新教材的数学科像一门包揽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学科,它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7)新教材培养了优生,也拉大了学生间的差距。

三、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分层异步教学就是将同一班内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若干学习小组,即把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组合为教师辅导学习组,其余优中等为若干自主学习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值得思考。

首先,备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有突破和创新,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同时,教师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既要钻研教材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教师的备课要走出误区,不要只是用于应付检查,从网上或资料中去抄抄写写、不加取舍,也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要求,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教学目标、吃透新课程理念,才会把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学习。

其次,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把备学生说成一句空话。必须先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上去了解学生,放下教学姿态和学生做学习的朋友,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在本班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确定在对的认识上,难点预设为角与分的互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城区的学生来说,家长的课外辅导是很重要的,学生对当天的学习向家长做一个反馈,家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离异或留守的学生来说,这方面就是一个空缺。环境和家庭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这些方面必须引起重视。还有就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梯度,在每个梯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有阶段的完成学习要求,从而到达学习共赢。

再者,积极参加教研,提升能力。教研是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尺度,教师须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好听课的记录,对每一堂课认真记录教学的环节,及时思考、整理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从教学中汲取精华来充实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基本功的培养,参加集体备课,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大胆尝试、创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其他同事虚心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对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科学地、合理的运用和挖掘教材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数学教学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广大教师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进取,从而获得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与生活》《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5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四篇: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五篇: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海口海瑞学校罗琴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花钟》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

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 ,的新天地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文章在后面。自己的感想: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

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

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

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他兴致勃勃地按“实录”上了同一节课,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地道:没想到套用特级教师的教案效果也不佳。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借鉴别人案例的看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借鉴别人案例是教师开阔自己视野,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只有恰当运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别人的案例,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杜绝生搬硬套。

借鉴不能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因为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情,教学环境等情况的不同,那些优秀的教案、案例在我们自己用来蹩手蹩脚,教师会因为为了完成教案而教学,课堂因此失去活力。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自身实际出发,恰当借鉴使用优秀的案例,比如一些精妙的教学环节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肯定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2、提升自身素质

借用金庸老师《倚天屠龙记》中的几句“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力不足。”

教学也是如此,优秀案例的形成往往和做课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相辅相成,我们自身修养不够,自然无法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素质,不在于使用谁的教案。

3 、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

每个成功的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是“谁在讲课”而不是“讲谁的课”。我们可以学习优秀案例,但是要讲出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发挥自身优势,课堂有鲜明的个性。我自己这样想:“听课老师坐在后面,是不是愿意听你的课,你的语言,你的课堂能不能吸引在场所有人。我们见过,前边老师在讲课。后边听课老师在交谈,有时一脸茫然,原因在你的课堂不吸引人,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是因为你的课堂没有个性,教师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听课也是如此,

讲课老师的首要素质就应该在于他的与众不同,否则,再好的课堂也只是一堂课,没有教师的烙印。优秀案例可以借鉴,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我自己看来,教学风格是一个人教学气质的体现,或文雅,或诙谐,或灵动,或沉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名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要形成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想谈深奥的理论,因为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想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堂喜欢什么样的声音

我没有问过学生,因此我不知道学生到底会想什么,能说出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学生爱上你的课,他一定表现得很兴奋,也许是因为课程,也许是因为教师。因为教师的话,教师身上就有吸引学生教学特色。课堂上也用不着教师维持纪律了。学生喜欢你的声音。

听俞大明老师的两节课我也深有体会,以前听课,总是听到前面教师在不停的引导,循循善诱,

学生配合你来我往,倒也丝丝入扣,但是就是不愿意听,听课现场也不尽人意,批改作业的,小声谈话的,闭目养神的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全是听课教师的错,因为真的不能吸人眼球。俞老师的课堂,却是笑声阵阵,掌声阵阵,听课教师,学生全然融入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课堂很精彩。仔细分析,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语言幽默,极具文学色彩;教学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不设置问题,设置的是参与平台,只要你动手,就有话可说;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成人的角度指导分析。如果你拿着同样的教案,你会讲出同样的效果吗?我们也许都尝试用优秀的教案讲课,结果却是漏洞百出,被别人批的体无完肤,是教案不好吗?不是,是自己。

我这样想:

1、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

教师在课堂上,每个动作都应该是文学,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文学,简单言之,你得是个文化人。

2、要做你自己,有特点的自己。

你要知道在课堂上学生会喜欢你的什么,把它作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或者是调节学生情绪的调味剂。问问自己,你拿什么吸引学生。

3、别让学生猜谜,让学生参与。

猜谜的课堂太多了,教师问,学生猜,猜对了教师高兴,猜不对接着猜,没意思。

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教学风格,而是没有吸引别人的课堂风格,做自己就要做有特色的自己。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请你关注wwW.91exam.org)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

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

第四篇: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

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燕子》后,组织学生去郊外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能力。

第五篇: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中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中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大熊猫》课,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我就及时引导学生“”“你想对文中的种田

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奴隶和狮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 这里讲的“”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中国结》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国结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中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是家乡小导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总之,在中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三年级教学论文

三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论文 .htm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7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三篇:10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开展历史教学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问题 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对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是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常常会听到同事们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上面提到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问题,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教学方面

1.更新备课方式。

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精心充足备课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2.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

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结论性内容较多,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部分老师认为历史课没有什么内容好讲,只须向学生灌输结论,他们记住该记的内容就行了。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老师们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4.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5.注意与现实的结合性。

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老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6.学法指导是动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方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关爱学生。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时,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的爱。同时,一旦他们喜欢你,也必然会喜欢你的教学,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课后花一两分钟时间与不同的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爱好等,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欢迎。老师的亲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你教的课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不能好得没有距离,要把握分寸,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既敬又爱。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请收藏好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91exam.org)]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 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 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 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 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三)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 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 3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 ,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 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 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 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一)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二)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 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五)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10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课程-21世纪新人的训练

2014-01-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三、处理教材应注意内容决定形式

事物的内容决定事物的形式,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来确 定。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教材领悟准确了,才能产生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也才能得以优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吃透大纲和教材,然后根据每一课或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 特点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如教学某一章节的历史,我们首先应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然 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明确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该深入展开,哪些又该让学 生练,哪些内容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哪些内容又采用图表法、纲要法或者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录音、录相 等电教手段),哪些内容可以又采用参观(参观各种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事迹展览)等。总之,只有通过教师 的刻苦钻研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四、优化教法应采众法之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对 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各种方法,了解各种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 施教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 博采众,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 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 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 短。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低年级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 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 的方法。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 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 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

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 则应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 系对比法、演示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 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 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

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 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谈话 乘势追问引发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自查自找等方法加以解决。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善 于学习,博采众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 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指导学法应明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内 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内、外因这种关系,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 只是指教师的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法的优化。

以此审视当前的历史教学,便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个误区:一种是认为教学方法的优化纯 粹是教师的事情,于是绞尽脑汁思考的招数,脑子里盘旋的尽是怎样把学生懂,会,片面 地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另一种是教者也知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于是不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 和接受能力,一味强调学生的自学,采用放羊式教学,以为这就是教学生学。所谓教法,是指教 师依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发送信息、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所谓学法,就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基 本规律、基本方法。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

就历史学科来说,具体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 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发挥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优势,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从而使他们从要学变为会学 教学中力求注意历史学科学习规律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努力改进历史课教法以适应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法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实的方法和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法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教改漫谈略论历史教学的讲练结合模式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备课

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鸦片战争。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5.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进行方法论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关键所在。

(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起主导作用,但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而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下面以近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知识复习为例加以说明:如采用讲述法,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2.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3.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4.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

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也就需要在这三方面有序进行。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误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更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这样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用心爱心专心 1

默认推荐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的情感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 5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师的情感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尝试教学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范文8

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探索-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探索

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探索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市满族小学 朱意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不仅保证了教学从每个学生的起点开始,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系统,而且实现了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区域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本学期,我尝试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探索。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我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学生的上,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只有真正的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交流,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尤其是刚刚从学前班出来进入小学学习的一年级孩子,顽皮的天性尽显无疑。在课堂上孩子们就应当是自由的、放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最好诠释。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矫正,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坚持先学后讲、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然不会的不讲的原则,课堂围着学生转,学生成了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年级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初步进行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的探索。

一、个人自主预习

依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统领下,完成提纲、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达成基础目标。(1)预习时间要求: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短,与学生实际所需的时间相差太大,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预习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太乱。(2)预习内容范围:导学案的路子明晰,环节清楚,目标准确,活动易做、能收到体验、量适中,练习适度,(3)预习内容要求:预习内容要求可以分为三方面,即: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求:要求中上游学生掌握的内容;发展性要求:对优生提出的更**求。(4)预习方式要求: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书上圈注。

对学生的预习要有布置有检查,于是我采用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的方法,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方式的错误。对学生的要求是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学生尽可能完成发展性目标要求。

二、小组互助学习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不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给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先找同伴解决。互助方式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讨论,再有问题则在四人小组讨论,最后的问题全班一起研究解决。同伴互助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的方法,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实现二次达标。

对小组内交流的要求是:

1)小组互助检查,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

3)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发展性的问题。

4)小组对需要展示的问题分工与合作。

5)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展示交流,集体解决。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后,关键是交流。在交流时,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同位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允许学生争论、说理、答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直至把问题弄清楚。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在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班内进行探讨、交流。刚开始,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的展示还不够大胆,怕说得不恰当,或者说错了,可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称象》时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可是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大多数学生在看图演示、读课文后基本上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可是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在各小组内分工合作再现称象过程:一人读曹冲所说的方法,其余组员演示实验。学完课文后,我要学生仿照这件事的表述方法,用指定的几个词口述几句连贯的话。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如此安排是有其匠心的,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又通过小组互助方式弥补自主学习时的知识缺憾。

三、课堂反馈矫正

在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展示使成果共享,使错误显现,使思维碰撞,使思想升华;老师通过展示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发现问题,精讲点拨,实现三次达标。反馈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是对前面所学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不久,对于本教学模式还不能近期实现非常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以及善于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本模式的运用后,学生们已经能够初步按照教学模式上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正在逐步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在逐步得到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也有了初步的提高。另外,教师本身对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有的是试卷测试题,有的是以纸条的形式,有的是在黑板上总结反馈,有的是围绕这堂课的主题说收获、心得和感悟,有的是生生之间

互相提问,有的是对规律方法的总结。

 今后我将加大研究力度,彻底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让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校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教育像游戏一样寓教于乐,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园地。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1年8月两会专题材料八篇(复制..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