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9篇)--
[标签:标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 9 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 91 考试网会员“ ouyangyanyan858 ”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 1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给你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 ’ 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 norm ”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附录 2- 引文范例 ( 仅供参考 )
“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 ” (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 ? 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 ? 真够呛的 ! 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 ! ”’ ( 张南峰, 1990 : 59-60)
附录 3- 参考文献范例 ( 仅供参考 )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第 2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猜你正在找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选题经过:
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加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让普通市民了解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
而相对于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是高利润的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再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许多外资银行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展新的业务。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并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 国外研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个人理财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对象主要是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 二 ) 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初步发展的时间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而在 21 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国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但是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除此之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没有提出关键的问题,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没有提出实际可以的解决方法,应用性不强,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研究。
初步设想:
本课题将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入手,选取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大纲如下: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创新点:
(1) 本文试图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析。
(2) 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几年,特别是 20xx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业务方面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一个系统的总结。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 包括文献综述 )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本课题拟在研究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这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占领高端市场,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变,同时,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外增强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
本人将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并结合中国实际,利用本专业所学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加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阐述。
文献综述:
本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阅读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献,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 张琳娜,赵剑锋,张静琳,吴
丹,黄 威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J]. 商业文化报, 20xx(08).( 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2] 金玉环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J]. 现代商业报, 20xx(06).(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提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
[3] 谷
华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 [J]. 时代金融报, 20xx(03).( 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策略。 )
[4] 刘
扬 , 张
宓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 [J]. 经济导刊报, 20xx(01).
( 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那些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 )
[5] 张龙清 , 孟 倩 , 潘江姗 . 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西南金融报 ,20xx(08).( 主要内容:针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建立理财师约束机制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建议。 )
[6] 郝
军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J].20xx(02).( 主要内容:主要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仔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
[7] 苏
璟 .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 [J]. 金融天地 ,20xx(01).( 主要内容:首先论证了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了其发展的战略措施。 )
[8] 何树红 , 杨世稳 , 陈浩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探索 [J]. 经济问题探索 ,20xx(05).
( 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理财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
[9] 周爱民 . 推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 [J]. 金融会计, 20xx(3).( 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结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提出有针对性、规范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
[10] 文琼偲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 [J]. 海南金融报, 20xx(05).( 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袁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
[11] 郭继辉 , 黄自竹 . 小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 [J]. 中国集体经济报, 20xx(05).( 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同题,并简单阐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因素,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建议。 )
[12] 陈
朗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 [J]. 商场现代化报 ,20xx(05).( 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和实施营销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策略。 )
[13] 李慧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 [J]. 中国外资报 ,20xx(07).( 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中的转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令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
[14] 彭凌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 [J]. 生产研究报, 20xx(02).( 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15] 孙凤霞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分析 [J]. 金融视线, 20xx(14).( 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
[16] 王
鹏 . 商业银行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行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以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为例 [J]. 市场周刊, 20xx(07).( 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对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 文献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者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总结以及国内外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文献综述上。对国内外的综合文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2) 对比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商业银行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努力方向。
(3) PEST 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论文撰写提纲
1. 引
言 .
1.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1.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背景
1.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1.4 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个人理财产品介绍
2. 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2.1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2.2 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正确市场定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3.2 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
3.3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3.4 缺乏理财专业人才,服务水平低下
4.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建议
4.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服务核心观念
4.2 创新经营机制,顺应理财业务发展需要
4.3 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4.4 加强产品创新力,走多元化、个性化道路
4.5 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
4.6 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形成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5. 结
论
第 3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原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 20xx 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xx 202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 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
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 、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 、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 、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 、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 、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 、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 、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 、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 、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 、教师自身的因素
( 1 )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 2 )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 3 )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 、幼儿方面的因素
( 1 )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 2 )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 3 )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 、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 1 )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 2 )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 、家长方面的因素
( 1 )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 2 )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 D 。 Medley0979 )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
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i 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 3 年以下、 3 — 10 年以及 10 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第 4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91 考试网提供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都是经过我们会员精心挑选整理的。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 ;2 、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 ;4 、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
上世纪 90 年代 ,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 ,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 ,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 , 即 KMV 模型、 CreditMetrics 模型、麦肯锡模型和 CSFP 信用风险附加法 (Credit Risk) 。 1. CreditMetrics 模型。 CreditMetrics 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 , 是由 J. P. 摩根公司等于 1997 年开发出的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 , 运用 VaR(Value at Risk) 框架 , 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 CreditMetrics 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 , 属于盯市模型 (MTM) 。
2. 麦肯锡模型。麦肯锡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 模型的基础上 , 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 , 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 , 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 (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
”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 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 , 可以看作是对
CreditMetrics 模型的一种补充。
3. KMV 模型。 KMV 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 , 首先利用 Black -
Scholes 期权定价公式 , 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 , 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 (default exercise point), 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 , 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 (EDF) 之间的对应关系 , 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KMV 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 , 是一种动态模型。该模型同时具有盯市模型和违约模型 (DM) 的特征。
4. Credit Risk 模型。 Credit Risk 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算方法的信息风险计量模型 , 由 CSFP (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 于 1997 年推出。该模型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 , 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 , 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 Credit Risk 是一种违约模型 , 它忽略了转移风险。但是 , 该模型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 如模型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数据 , 具有简易性的 ' 特点 ; 能够得到债券组合或贷款组合的损失概率的闭形解 , 具有计算上的优势。
除上所述 , 国际上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有许多 , 如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国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 , 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 , 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 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以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徐畅在《 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启示》 [20xx,3] 中认为, Credit Metrics 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 VaR(Value at Risk) 理论等为依据 , 以信用评级为基础 , 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 , 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研究此模型对于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张红舸和夏佳南在《 KMV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20xx , 11] 中提出, KMV 模型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 , 早已引起我国学者对它的关注。他们对我国应用 KMV 模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 以期能找到一种在我国适用的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国目前对
KMV 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参数的估计方法都没有较好的研究结论 , 这势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要寻求一些替代指标进行近似评估。而这种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KMV 模型的输出结果不准确。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使用 KMV 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姚传娟、李源和夏苏林在《信用风险度量 KMV 模型与 Credit
Risk+ 模型比较研究》 [20xx] 中,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 , 比较分析 KMV 模型和 CreditRisk+ 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选择的共性及差异 , 对两模型各自特点做出客观评价 , 结果发现运用 Credit Risk+ 模型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度量的精确性 , 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乔小京和周石鹏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启示》 [20xx,10] 中,对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即 CPV 进行了描述, Credit
Portfolio View(CPV) 模型将周期性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之中,将迁移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且通过模拟宏观因素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测定迁移概率的跨时演变,这样可以得到未来每一年的不同的迁移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 Credit Metrics 的方法计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 VaR 。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对 Credit
Metrics 的补充,它克服了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迁移概率是静态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胜和何明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级其借鉴》 [20xx,10] 中,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型、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 KMV 模型、 Credit
Metrics 模型、 Credit Risk
+ 模型和 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合我国国庆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随处都暴露出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经验 , 我国银行业应当大力加强建立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体系所需数据库的建设 , 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 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的建立 , 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 , 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 , 加强市场约束 ,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理论知识 , 结合实际 ,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实施方案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发展
1.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1.1.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1.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1.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 模型 ( 信用度量术模型 )
2.2 KMV 模型
2.3 Credit Risk+ 模型 (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
2.4 Credit Potfolio View 模型 ( 信用组合观点模型 )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3.1.1 企业对银行信用的过度依赖
3.1.2 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银企关系恶化
3.1.3 信贷结构单一,贷款风险集中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不足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4.1.1 培育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
4.1.2 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
4.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 , 建立信息数据库
4.2.2 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 , 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
4.3 创造与现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条件
四、预期结果
本文以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 ; 研究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五、进度计划
20xx.12 选题
20xx.1 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20xx.2 文献调研
20xx.3 论文开题报告与英文翻译
20xx.3-5 论文写作
20xx.5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第 5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题目:论会计的不确定性
课题类别: ****
学生姓名: *****
学号:
班级:
专业 ( 全称 ) :
指导教师:
一、本课题设计 ( 研究 ) 的目的:
不确定性会计是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是指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会计。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是相对于确定性经济业务而言的。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和恰当反映,致使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稳健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制约了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是现行财务会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寻求其解决方案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研究会计不确定性目的如下:
(1) 完善会计这门科学
会计到目前为止尚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可靠地表述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计通过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披露、确认与计量,有助于消除财务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所以,研究不确定性会计问题,有助于会计学的完善。
(2) 建立不确定性会计的理论框架
对经济领域中“未来事项”存在的研究,有助于为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们建立一个共同的基础性框架。这个框架会有助于促进各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早期协调。不确定性会计的研究有助于建立一个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包括会计估计事项或有事项、未来事项等在内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
(3) 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
目前不少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尚无成熟的会计规范。这必然会导致会计处理上的不确定性 ( 如会计处理不一致 ) 。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形成比较科学的不确定性会计概念框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从而有效地减少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最终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一、设计 ( 研究 ) 现状和发展趋势 ( 文献综述 ) :
在经济学界,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第一人当属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赖特,他在 1921 年出版的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对不确定性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不确定性的研究在学术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赖特的不确定性经济理论不能在主流经济学派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一声炮响”,随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阿罗 (1972) 、施蒂格勒 (1982) 、纳什 (1994) ,不确定性的研究不仅融入传统的经济学中,而且迅猛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
在会计学领域,不确定性问题历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早在 1922 年,著名的会计学家 W · A · Paton 就在其“会计理论”中提出了会计假设。美国 FASB 在 1978 年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时,又强调了财务会计应当提供企业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在会计规范方面, 1948 年的英国公司法第 11 段最早明确规定企业要披露以前不要求披露的或有负债性质、估计金额等信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到金融工具、营销创新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影响,国际会计界十分关注、重视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处理问题。 1991 年在比利时鲁塞尔, 1992 年在美国康列蒂格州的洛沃克, 1993 年在英国伦敦,国际会计委员会连续三次召开了“未来事项问题”研讨会。最后,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组的努力下,在 1994 年发布了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指导作用的“未来事项”研究报告。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增加,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这样,在会计中如何减少、处理不确定性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在现存的各种文章和文献中,系统的讨论会计不确定性问题的著作罕见,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对不确定性会计问题做系统探讨的决心。
我国不确定性会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务方面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一套公认的、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方法体系。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关于会计的不确定性的论述和观点,主要是林斌老师所著的《论不确定性会计》。据我所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不确定性会计为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学术专著的,林斌老师是第一人。林老师将西方信息经济学理论引入会计研究,尝试为不确定性会计构建一套理论框架,以指导不确定性会计实务和不确定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林老师沿着信息经济学的思路,首先阐述了不确定性的基本含义,对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初步构建了不确定性会计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该书分三篇分别研究了低度、中度和高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林老师的研究具有前沿性,观点具有前瞻性,对我的论文写作帮助是最大的。
其他参考文献还有王梦、姜婷婷、刘艳宏在《财务与审计》上发表的《不确定性会计刍议》,该文对目前国际、国内研究会计的不确定性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借鉴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不确定性会计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吴奕鹏在《管理科学文摘》上发表《小议不确定性会计》,该文首先介绍了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计,详细分析了不确定性会计所遵循的会计原则,并对不确定性会计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预测。云南省财政厅的鄢涛发表了《对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该文从不确定性与经济、会计与经济、不确定性与会计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会计与不确定性的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不确定性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以及简单分类,并对不确定性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蒋昌稳、文银秋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3 卷第 1 期上发表的《会计不确定性探析》上把会计不确定性对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原则、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准则的影响做出了后果分析,指明了会计不确定性的控制目标与指导思想,并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信息监督等五个方面提供了监控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蓝希华在《商业会计》 20xx 年 10 月第 20 期上发表《关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会计信息问题研究》,主要阐述了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对会计的影响,并提出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对策与建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的陆兴风老师在《中国审计》上发表的《会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与蓝老师的论文研究角度基本一致,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施卓晨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xx 年第 6 期上曾发表了题为《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会计信息真实性评测研究》的文章,该文从会计信息失真为一种不确定性现象的观点出发,分析归纳了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因素,运用不确定理论对其作用进行度量,建立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测模型。云南财贸学院的陈红、周映群发表了《刍探不确定性会计及其计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不确定性会计的内涵与外延及不确定性会计中对经济业务的分类,主要分析了现行会计计量技术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的局限性。
王迎晓在《财政监督》杂志上发表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控制浅谈》,该文对会计信息不确定性控制的必要性、对象和重点分别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国外学者系统论述会计不确定性的文献,但发现外国学者都是从某一方面来谈会计的不确定性,站在宏观角度全面论述会计不确定性的文章罕见。例如 Kimmelfield 等在 20xx 年 8 月发表的一文中结合美国各个州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说明税法变化使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是根据第 48 号财务会计准则从所得税方面来研究会计的不确定性。 Mayhew,BrianW 在 20xx 年 9 月上发表该文主要是谈会计不确定性对审计的影响,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审计目标审计工作的影响。这两篇外文文献对我的写作思路有较大的启发。
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产生许多不确定性经济事项。通过对不确定性会计的研究,也就是在将不确定性经济事项转换成确定性经济事项的过程中实现了会计学的动态发展。因此,作为“前瞻”性会计的不确定性会计无疑将会是今后会计学研究发展的重点。
一、设计 ( 研究 ) 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 ( 研究手段 ) :
设计 ( 研究 ) 的重点与难点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全球的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有的关于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是十分有用的,但现行财务会计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反映有的不恰当、有的落后于时代要求、有的极其不足,因而有碍于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目标的实现,制约了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积极探索,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如何合理估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不确定会计事项作出恰当反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论文主要从六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课题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是介绍会计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并从外部和内部性不确定性因素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会计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三部分着重从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假设及基本会计原则三个方面探讨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冲击。
第四部分是对不确定性会计基本理论的思考,包括对会计本质和会计原则的再认识。
第五部分是探讨控制会计不确定性的具体措施。
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预测发展趋势。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在广泛收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会计不确定性这一问题的学术观点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不确定性会计的概念、目标、会计原则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有关会计不确定性的著作,从理论上提升研究深度。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全国各种有关资料对会计不确定性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问题研究成果。
(2) 归纳总结法。通过各种途径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尝试为不确定性会计构建一套理论与实务框架,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四、设计 ( 研究 ) 进度计划:
1 、第 7 周:整理资料并做开题报告,撰写论文提纲
2 、第 8 周 --- 第 12 周:消化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撰写论文初稿
3 、第 13 周 --- 第 14 周: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4 、第 15 周:继续修改论文,最后定稿,交指导老师。
5 、第 16 周:组织论文答辩。
6 、第 17 周:整理论文资料并装订成册,同时做好校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五、参考文献:
林斌。论不确定性会计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xx : 36-39.
王梦,姜婷婷等。不确定性会计刍议 . 北方经贸, 20xx , 8 : 70-71.
吴奕鹏。小议不确定性会计 . 管理科学文摘, 20xx , 9:39-41.
鄢涛。对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 中国学术期刊, 20xx,2:26-29.
蒋昌稳。会计不确定性探析 . 广东农工商技术学院学报, 20xx,23:27-32.
陆兴凤。会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 中国审计, 20xx,8:41-42.
蓝希华。关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会计信息问题研究 . 商业会计, 20xx , 10 : 23-24.
施卓晨。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会计信息真实性评测研究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xx , 6 : 50-54.
陈红,周映群。刍探不确定性会计及其计量 . 云南财贸学院期刊, 20xx,3:99-100.
王迎晓。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控制浅谈 . 财政监督, 20xx , 7 : 59-60.
第 6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文是 91 考试网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 ; 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 , 因而篇幅不必过大 , 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 , 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 ( 即 " 开题报告内容 ") ,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 " 德尔菲法 " 评分 ; 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
(2)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 ( 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
(3) 大致的进度安排 ;
(4) 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 (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
(5) 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 ( 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
(6) 经费概算 ;
(7) 预期研究结果 ;
(8) 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 7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下是 91 考试网小编精心搜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毕业设计总体功能总算完成了,虽然上个学期交了一稿,但系统的有些功能还是没有完成,这个学期开始又一直在外面,没有时间做,四月份回学校以后总算有时间来完成它了。
我选的毕业设计是基于论坛设计与实现,其实网上开源的论坛多的去了,也不在乎我多写一个,由于是毕业设计,功能就不是做得很强大,要不然完不成就不好交差啦 !~
论坛架构基于三层架构,什么是三层架构,三层架构:底层的数据操作层,中间的业务层操作和呈现给用户的界面 ( 表示 UI) 层。表示层的作用是和用户的操作产生可见的交互,主要是些 UI 元素,像 HTMrip, 比如呈现数据,比如收集数据。业务层从数据操作层中获取并组织表现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现层收集过来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操作层持久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层。
数据操作层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地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绐业务层。层间数据的传递运用业务实体类,业务实体类是一些代表了软件世界需求的剥离了行为的类。没有了行为,这些类自然就是一些数据的集合,而他们的作用,自然也是传递数据。在分层的架构中,使用业务实体类来传递数据更加的有意义。表现层中使用自定义控件和继承自 B 皮肤控件达到用户换肤的目的。业务层中在客户端使用 jt 配合正则表达式和在服务器端检查用户的输入来完成对用户输入的验证。数据操作层负责和 er 数据操作层主要是调用 er 储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运用三层架构,可以让降低各层之间的偶合,比如,我们开发的时候用的是据库,但用户中途说改换 er 库,假如没有分层的话,或是在各页面都用的是 Odbc 连接数据库的,这样修改起来非常麻烦,运用三层架构,我们可以在 Web.config 配置直接对数据提供类分离,这样需求变了,只要再写一个数据提供类就可以了 !
分层也更加有益于团队开发,在团队开发的时候,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有些人注重页面设计,有些人擅长开发逻辑业务,有些人对数据库操作和存储过程非常了解,如果我们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先定义好各层接口,各层开发人员对其它层的工作不用担心其实现,调用定义好了的接口就行了,这样就能高效率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其实分层就是用到了设计模式 ! 至于哪种我也不太清楚,或许用到了很多种,设计模式单看书很难理解而且是枯燥的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按软件工程的思想去完成他,以致到现在都还有些理不清头绪,不过大体是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实现来的,因为没有分析和设计而盲目的编码是没有意义,到头来只是白干一场 !
WEB 程序员比以前轻松的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绐客户端呈现的元素都可以在服务器端通过编程来控制,甚至 Http 请求也封装好了一个类供我们调用,在以前这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现 IHttpModu 事件和数据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 IHttpH 理 HttpReque
P.NET 的 UI 呈现模型中,所有标有 Runer ”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编程加以控制,甚至文本也不外如是。而且也表示我们所请求的一个页面也是 P 可以在中加上 tr 来跟踪页面请求处理所产生的控件树。 UI 呈现模型一改以前 WEB 程序员开发 WEB 应用程序的模式, WEB 程序员可以自己开发自定义控件或复合控件来呈现更加丰富的 UI 元素,来达到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通过读取 Web.config 文件我们还可以在 Web.config 读取自定义的节点来配置应用程序,比如数据连接字符串,或数据提供类。
还有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角色认证,来对不同权限的用户的 UI 和操作进行控制。
还有会话,状态机制,让用户在无连接 HttpReque 交互式的体验。
缓存机制让 WEB 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性能。
而现在最新版本 2.0 构升级,其设计是为了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但改进了代码模型来减少冲突,而且还扩展了编译过程以为编译和部署序提供更广泛的选项。框架的扩展性再次通过新的 uTPH 显示,它们支持建立在,包括个性化、母版页和管理站点。缓存已经改进以允许数据库依赖项和缓存后替代。从内部来看, 2.0 版本的显著改进 ; 这些新实现结合了许多开发人员驱动的实现,同时沿用了业界的最佳做法。 2.0 流的台,该平台是为处理复杂的企业序开发而构建的。而新增的 ' 将使用程序绐用户带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的 UI 体验。
通过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间的编程开发,让我更加熟悉掌握了其相关技术,让我更加对 Micro 难以言喻的崇拜感 ! 而且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还看了些英文文章和英文书籍。虽然我英语是那么的差,呵呵 !
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
第 8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时候找一篇范文真的好难, 91 考试网可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务,比如这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若者言叶の特徴についての探究
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群体使用的语言。年轻人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在自己使用的语言中,总是力图突破正规的语言表达,使用大量别出心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略带夸张的个性。同时,这样一种语言倾向也反映了日语的一种变化趋势。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总结出日本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和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日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日本年轻人流行语的研究,总结其产生的背景、语言特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能够了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心理特征,进一步充分、多元地了解日本社会。
意义:日语中年轻人用语虽然不是正式的语言,但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因此,对于那些听着不太习惯,意思也不太清楚的年轻人语言及其特征进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同时,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未来与日本的未来紧紧相连。日本社会将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说年轻人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而充分理解年轻人的思考方式、世界观、价值观。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米川明彦 (1998) 在《若者语を科学する》一书中,提出“对于日语中关于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进入九十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同时,在此书中,系统分析了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种类和造词法等。可以说很大一步推进了年轻人用语的研究。
二、 小矢野哲夫氏在 (1990) 《わかいモンの言叶》、 (1993) 《流行语に见る现代若者像》、 (1994) 《女子大学生のキャンパス言叶》等论文中以年轻人用语为位相语,从年轻人用语的机能及其与现代语的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加深了研究。
三、 刘丽华 (1996) 在《日本年轻人用语》论文中,对年轻人用语的机能、领域、数量、造词法及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四、 杨宁 (20xx) 在《从新语中的年轻人用语看日本年轻人的现状》论文中,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用语为对象对其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对于社会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
一、序论部分:
提出本论文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构成。
二、本论部分:
1. 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
(1) 年轻人用语定义
(2) 年轻人用语特点
2. 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产生背景
(1) 心理背景
(2) 社会背景
(3) 历史背景
3. 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来源
(1) 网络、电视、漫画书籍等
(2) 手机用语
(3) 隐语
4. 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特征
(1) 语言特征
(2) 造词法特征
三、结论部分
提出研究日本年轻人用语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对本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进行说明。
方 法:对比法、调查法等。
主要问题:日文原版资料不足、缺乏权威书籍。
解决方法:向指导教师请教,开放系图书馆,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 20xx 年 11 月 30 日— 20xx 年 4 月 28 日
进度安排时间:
论文选题 20xx 年 11 月 30 日— 20xx 年 12 月 8 日
撰写开题报告 20xx 年 12 月 9 日— 20xx 年 12 月 30 日
论文开题报告会 20xx 年 1 月 13 日
搜集整理材料 20xx 年 1 月 7 日— 20xx 年 3 月 3 日
论文写作 20xx 年 3 月 4 日— 20xx 年 4 月 2 日
提交初稿 20xx 年 4 月 7 日
修改论文 20xx 年 4 月 8 日— 20xx 年 4 月 27 日
提交论文 20xx 年 4 月 28 日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网络、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
第 9 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猜这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兰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010 )
定的格式成文,一式两份,毕业论文过程记录一份,教学办公室一份(于 2010 年 4 月 24 日前按照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序上交)。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3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实习报告-个人文档
[标签:标题]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
第一篇: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
题 报
告
一、 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 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 wto 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 、
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 、
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 、
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 abc 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送货单 --- 库管人员查收入库 --- 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 出库
库存统计表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 ---- 库管人员出库 --- 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存根 --- 库管人员退货 --- 退货单
#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 --- 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 --- 供应单位组织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入库
#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 abc 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 \ 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 / 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 , 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
三、调研情况
1 、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 1954 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 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 60 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 300 项,到了 1975 年达到 2670 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 90% 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 80—100% 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 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 80% ;用于科技运算的占 8%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 12% 。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 70 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 “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 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 1 )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 2 )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 3 )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 4 )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 foxbase 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 net 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 vb.net )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 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 一 > 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 :(1) 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 : 整体性原则、分作 — 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2 )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 )原型法。
< 二 >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
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 “ 做什么 ” 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图: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物资登记
基本信息录入
基本信息管理
物资调配
出库管理
入库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退货管理
当然各个环节操作仍需进一步细化以来满足用户对管理进行全面操作的要求。
< 三 >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其中,我拟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库存管理系统
登 录
基本管理
入库管理
出库管理
退货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系统维护
退出
添加、查询、修改
物资管理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库存查询
经济订货量计算
订货下单
打印订货采购单
< 四 > 软件编写
该章包括两部分 :(1) 开发环境 : 所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 windows98 )、开发工具( vb.net )及硬件环境。( 2 )功能模块的编程实现。
五、 进度计划:
阶段 时间
完成内容
1 2 . 15—3 . 10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 3 . 12—3 . 26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3 3 . 27—5 . 15 程序编写、系统调试
4 5 . 16—6 . 01 论文撰写
5 6 月份
答辩
第二篇: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 (doc)
> 开
题 报 告一、 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二、
题目研究内容: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随着 wto 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 、 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 、 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 、 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 abc 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 入库供货单位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送货单 --- 库管人员查收入库 --- 入库单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 出库库存统计表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 ---- 库管人员出库 --- 出库单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 退货产品不合格通知书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存根 --- 库管人员退货 --- 退货单 # 订货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 --- 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 --- 供应单位组织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入库 # 盘点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 abc 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 / 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 / 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 , 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 三、调研情况 1 、国内外现状研究: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 1954 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 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 60 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 300 项,到了 1975 年达到 2670 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 90% 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 80—100% 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 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 80% ;用于科技运算的占 8%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 12% 。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 70 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 “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 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 1 )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 2 )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 3 )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 4 )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 foxbase 等)。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 net 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第二部分为实
第三篇:库存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 成品与原材料的仓库管理及报表查询管理
指导教师职称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我们说知识经济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要实现信息化和全球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和完善的数据库。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企业的库存信息而设计的。
2 选题意义
企业的库存物资管理往往是很复杂、很繁琐的。由于所掌握的物资种类众多,订货、管理、发放的渠道各有差异,各个企业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各类统计报表繁多,因此仓库的库存管理必须编制一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化操作,而且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一个完整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应包括采购计划管理,合同收托管理、仓库库存管理、定额管理、统计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其中仓库的库存管理是整个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独立的库存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 而所使用的这套库存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此系统必须可以用来控制合理的库存费用、适时适量的库存数量,使企业生产活动效率最大化。
现在我国的企事业特别是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而购买大型通用库存管理系统,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又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库存管理项目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库存管理的要求。因此根据企业目前实际的库存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库存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3 设计内容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登录信息的输入,密码的修改。
2 )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成品信息,原材料信息,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
3 )仓库管理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出库,领用出库等。
4 )对库存管理的各种信息的查询,修改,维护和报表打印。
5 )对各种功能的编码管理。
6 )权限管理。
由于两个人分工合作,我负责成品仓库管理模块,原材料仓库模块,报表查询模块和高级管理模块等部分。在此对这几个模块的业务流程简单做下介绍。
原材料采购回来之后,要对原材料进行入库管理,对它采购的数量,单价等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系统会自动结算出本次采购的金额。若要对这次的采购的供应商进行结算,那么就可以
到原材料付款界面,选择此次的交易记录,然后进行结算。生产部门若要领用这些原材料进行生产需要,那么就到原材料领用界面去进行登记,记录会自动保存到库存当中去。
成品是本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对它进行入库,操作跟原材料的入库类似。
所有这些操作的结果都会保存到库存当中去,要想对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信息进行查询那么你在库存一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详细情况,可以知道现在库存中各个成品的原材料的数 ( 转载需注明来源: wWw.91exam.org) 量和它们所价值的金额。想对原材料的结算情况进行查看,可以到采购付款报表查看,那里可以发现已清帐和未清帐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具体的欠款金额。同样的,在销售收款报表中也可以看到各个客户的欠款情况。
高级编码模块是对系统功能的一个补充,可以让系统变的更加的完整,有入库信息的修正,一些编码的添加删除及编辑和系统的初始化功能。
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要对库房管理系统的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并由此设计了功能模块结构和数据库的设计,并对库房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开发。
对数据库进行简明的介绍,并分析了库房管理系统所应进行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设计和 sql 语言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深入理解数据库应用打下了基础。
学习画图工具 visio
2014 和开发工具 delphi ,对其数据库组件, sql 语言在 delphi 中的应用等数据库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按照数据库设计理论一步一步地给出了系统需求说明书 , 建立了数据库,并完成数据的设计。最后完成各个模板的设计。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这套基于 delphi 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阶段时间完成内容
1 三月中旬 --- 三月下旬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 三月下旬 --- 四月上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3 四月中旬 --- 五月上旬程序编写、系统调试
4 五月中旬系统验收
5 五月中旬 --- 六月上旬论文撰写
6 六月中旬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王珊 . 数据组织与结构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67-87.
[2] (英)沃尔特斯( waters d ) , 李习文 . 李斌 . 库存控制与管理(原书第 2 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123-128.
[3] 廖金福 . 库存管理入门 .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4,78-102.
[4] (美)多纳斯 , 王宗喜等 . 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48-90.
[5] 梭伦 . 库存管理胜经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 23-45.
[6]cadotte ernest r, robert b wondruff,
roger l jenkins.eespectaitions and norms in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7,24 (8):305-314.
[7]churchill gilbert a, carol surprenan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2,19 (11):495-504.
[8] 李婧
李苏剑 . 零库存生产及实现方法 [j]. 物流技术 ,2014,(1):3-4.
[9] 郭鹏飞 . 信息技术与库存管理 — 四种库存管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j]. 上海微型计算机, 2014(3):231-232.
[10] 简兆权 . 一类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计算机应用研究 ,1998,15(2):43-45.
[11] 张国有 . 生产经营 [m]. 北京 :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162-168.
[12] 易丹辉 . 统计预测--方法与应用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120-184.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 (doc)
一、 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 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 wto 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 、 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 、 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 、 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 abc 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送货单 --- 库管人员查
收入库 --- 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 出库 库存统计表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 ---- 库管人员出库 --- 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 --- 各使用单位 ---- 领料单存根 --- 库管人员退货 --- 退货单 #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 --- 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 --- 供应单位组织发货 --- 运输 ---- 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 --- 入库 #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 abc 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 / 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 / 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 , 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
三、调研情况 1 、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 1954 年,
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 40 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 60 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 300 项,到了 1975 年达到 2670 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 90% 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 80—100% 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 80—90% 。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 80% ;用于科技运算的占 8%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 12% 。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 70 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 “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 这些程序的弱点多
表现为: 1 )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 2 )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 3 )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 4 )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 foxbase 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 net 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 vb.net )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 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 一 > 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 :(1) 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 : 整体性原则、分作 — 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2 )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 )原型法。 < 二 >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 “ 做什么 ” 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图:供货单位管理
第五篇:销售及库存管理系统开发步骤 ( 网络版 )
“ 销售及库存管理系统 ” 开发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工作:
1 、确定需要管理的数据项、数据表及数据库。(从数据流程图中):
①
数据库:销售库存 .dbc
②
数据表:客户 .dbf 、销售员 .dbf 、合同 .dbf 、发货单 .dbf 、入库单 .dbf 、产品 .dbf 、库存 .dbf
③
表间关系:一对多关系:客户 - 合同、销售员 - 合同、产品 - 合同等
2 、明确系统界面、用户界面:
①
系统起始信息:欢迎界面、用户名称、口令
②
系统功能菜单:
③
系统 i/o 界面:输入表单、输出报表
④
统计计算:自定义表单及程序。
二、上机步骤:
1 、启动计算机及 vfp ,设置默认工作目录。
2 、新建一项目,或打开原有项目管理器。
3 、在 “ 项目管理器 ” 中,选 “ 数据 ” 卡片,新建或修改数据库及表、关系。
4 、在 “ 项目管理器 ” 中,选 “ 文档 ” 卡片,新建或修改 i/o 界面(表单、报表及统计计算程序)
5 、在 “ 项目管理器 ” 中,选 “ 其他 ” 卡片,新建或修改功能主菜单。
6 、在 “ 项目管理器 ” 中,选 “ 代码 ” 卡片,新建或修改主程序及其他程序。
7 、运用 “ 项目管理器 ” ,将所有文件连编成可独立运行的 .exe 程序文件。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4 开题报告教师评语--
[标签:标题]
开题报告教师评语
第 1 篇:开题报告教师评语开题报告教师评语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教师评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 xxx 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 CAD 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 CAD 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 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 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 CAD 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 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 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 MCADDS 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 XJD 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 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 CAD 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 ` 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2 、 xxx 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 SOR 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3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4 、 xxx 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 OLAP ,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5 、 xxx 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电信融合计费系统设计与应用》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既可以维持运营商利益同时也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融合计费方式,并结合现实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设计了几个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论证了该系统功能够满足了融合计费的实际工作需要,达到了设计目标。
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 3G 计费的基本流程为依据,采用全集中处理模式,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功能,预处理功能,计费功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融合结算分析等功能的融合计费账务系统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客户的融合,即客户品牌与付费方式的融合 ; 业务的融合,即实现跨业务、跨产品、跨客户的产品捆绑、交叉优惠,实现业务经营与计费策略的完整衔接 ; 计费方式的融合,即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融合 ; 付费方式的融合,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充分体现了 3G 网络下满足现有用户全部需求,发挥运营商服务到极致的工作目标,对目前电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融合结算分析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融合结算的因素。三是平台设计理念新颖,投资低,可操作性强。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不足之处在于电信融合计费的实验论证还不够全面,有效工作量不够。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6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 xxxx 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 xxxx 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 xxxx 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 xxxx ,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 xxxx 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 xxxx 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第 2 篇:开题报告教师评语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开题报告教师评语范文,送一篇给你。
该生试验准备工作充分: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试验设计和准备工作,试验材料准备充分,试验计划安排合理,并已开始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试验方案,早日开展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
同意开题!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5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要注意哪些事项-开题报告-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要注意哪些事项
1 .开题报告名称
开题报告名称就是开题报告名字。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专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开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开题报告起名称呢?
(1)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开题报告的名称要把开题报告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开题报告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的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 2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最长一般不要超过 20 字。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背景是什么。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开题报告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开题报告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
3 .研究的指导思想
开题报告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
4 .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和假设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目标和假设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假设具体,才能明确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了解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5 .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目标和假设来确定我们这个开题报告具体要研究的内容。
相对研究目标和假设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更明确。
6 .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开题报告研究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开题报告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研究的步骤和进度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联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
7 .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途径
开题报告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社会调查法和受控对比实验法。
开题报告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也很多,包括文献调查、考察调查、问卷调查、设计并进行实验、科学观测等。主要采用哪些资料获取途径,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研究。
8 .研究的成果形式
开题报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发明、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但不管形式是什么,专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专题没有完成。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6 DSP主控板硬件设计-开题报告-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DSP 主控板硬件设计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产品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验设备是检测产品性能参数及缩短研制时间的有利保障。因此测试设备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根据被测对象需要测量的参数和功能,测试设备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对产品的测试,可以提高产品的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纵观测试设备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测试设备均由一个控制器加上外围电路并辅以一定的通讯方式组成,控制器是整个测试设备 “ 神经中枢 ” ,控制外围模块的运行。目前能作为主控制器使用的有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及 DSP (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前两者虽然在某些领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设计的出发点不同,决定了其自身的局限性,即不能用于高速数字信号运算,而这恰恰是 DSP 的优势所在 [1] 。在测试设备领域,难免要进行大量数字信号的处理,因此在选择主控制器时应有选择性的选用 DSP 而不是单片机或嵌入式处理器 [2] 。
在测控台中扮演另一重要角色的当数 FPGA 。 FPGA (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是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问世以来的第四代产品。自八十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由于其速度快、集成度高及用户定义逻辑功能而备受广大电子工程师的青睐。用户可以利用分布在 CLB 周围的可编程互连资源以串联、并联或混合方式把相应的 CLB 连接起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由于 FPGA 的现场可编程性及高密度性,所以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使得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风险投资减小。而且 FPGA 的功能完全由用户设计的配置程序所决定,在不改变其外部接口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电路的逻辑功能。
基于以上分析,并且考虑到测试设备的通用性及可扩展性,选用 DSP 和 FPGA 组合设计出最小系统板(并预留 I/O 接口及功能接口用于系统扩展),以此作为测试设备的控制器必将大大缩短测试设备的研制周期,所以该课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DSP+FPGA 系统特点综述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和现场可编程门列阵器件( FPGA )的发展,采用 DSP+FPGA 的硬件系统显示出其优越性,整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通用的 DSP 优点是通过编程可以应用到广泛的产品中,并且主流的 DSP 产品已经可以满足许多要求。但是传统的 DSP 采用冯 — 诺依曼( Von Neumann )结构或某种类型扩展。此结构本质上是串行的,因此遇到需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是对运算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底层信号处理算法来说显不出优点,适合采用 FPGA 硬件实现 [3,4] 。这样,采用 DSP+FPGA 的数字硬件系统就可以把二者优点结合一起,兼顾速度和灵活性既满足底层信号处理要求,又满足高层信号处理要求。
DSP+FPGA 系统最大优点是结构灵活,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于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提高算法效率;同时其开发周期较短,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适合实时信号处理。
2.2 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简略国外 DSP+FPGA 技术发展的现状,国外的信息处理设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欧美等科技大国保持着国际领先的地位,并且他们很多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竞争也愈发激烈,我们从国际知名 DSP 技术公司发布的产品中就可以了解到当今世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情况 [5] 。
以 Pentek 公司一款处理板 4293 为例,使用 8 片 TI 公司 300MHZ 的 TMS320C6203 芯片,具有 19200MIPS 的处理能力,同时集成了 8 片 32MB 的 SDRAM ,数据吞吐 600MB/S 。该公司的另一款处理板 4294 集成了 4 片 Motorola 的 MPC7410PowerPC 处理器,工作频率 400/500MHZ ,两级缓存 25K*64bit ,最高具有 16MB 的 SDRAM 。
DSP+FPGA 应用产品获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就是进入商业化,在以往的 20 年中,这一进程不断的重复进行,而且周期在不断的缩短,在数字信息时代,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需要快速的推上市场,因此, DSP+FPGA 的产业化进程还在加速进行。
2.3 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众多厂商涉足我国 DSP+FPGA 产品市场,我国的 DSP+FPGA 应用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从应用范围来说,该组合的市场前景很好。 DSP+FPGA 不仅仅成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的快速增长产品中的关键元件,而且它正在向数码相机等其他领域挺近。
随着 DSP 和 FPGA 芯片的品种和技术档次不断提高以及向多功能化、高性能化、低功耗化方向发展, DSP+FPGA 这一硬件系统正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该硬件系统的市场将蓬勃发展,今后几年市场的销售额仍将保持 40% 以上的增长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6] 。
虽然我国的 DSP+FPGA 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所以说我国的 DSP+FPGA 技术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重视通用性、加强综合性、采用新技术、坚持自主创新。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7 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这表明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仍是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及个人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夫妻双方的收入和财富大量增加,夫妻财产内容、存在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夫妻财产纠纷案件的增多,处理难度加大,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对离婚案件的夫妻共同的无形财产进行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的质量,更体现着公平原则,体现着对婚姻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老妇幼)群体和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作为一个制度,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又过于简单,不便操作,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为此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该制度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的科研现状前沿水平
随着家庭财产构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处理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财产分割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虽然做出了不少具体规定,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在离婚后产生的财产性收益应如何分割问题;对于瞒着父母登记结婚,婚后父母为其子女出资购房,该房屋的归属问题;对于婚前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双方共同经营管理并增值的,如何分割问题;离婚案件中双方的债务分担问题等。在这方面,较前沿的成果主要有林秀雄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和龙达云:《关于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的思考》等。
三、总体构想:
本文将从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入手,较系统地阐述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并对我国《婚姻法》中关于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进行客观地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进一步完善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议,以使我国的离婚夫妻财产制度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
四、写作提纲: 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问题研究
一、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及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
(一)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
(二)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
1 、它使得配偶一方的价值得到法律的承认和社会的认可。
2 、它是民法公平原则在婚姻法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3 、建立无形财产分割制度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利。
4 、建立无形财产分割制度,可以对见异思迁者进行民事制裁。
二、婚姻法关于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缺乏对家庭无形财产制度的法律确立
(二)对财产期待权利的归属认定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
(三)对知识产权收益的期待权的归属未予明确
(四)对离婚时一方付出期待回报的期待权未作出明确规定
三、完善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设立家庭无形财产制度及其依据
(二)确定家庭无形财产分割的原则
(三)明确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的分法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开题报告优秀范文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免费论文
[标签:标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口与劳动力基础发生了快速变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逐步瓦解,农村社会加快转型,表现为:传统小农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老龄化群体比重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城市及城市周围,非正规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大量积聚。这就导致了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的减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为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则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选题的科研现状及前沿水平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处于早期试点的发展体制阶段,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本文借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些做法,力图在我国农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方面做点探索。
参
阅
文
献
【 1 】唐钧《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宁波出版社 2003 年
【 2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小编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年
【 3 】黄黎若莲《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服务需求》《学习与实践》(武汉) 2006.12
【 4 】刘子兰《养老金计划挤出效应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 2006.12
【 5 】周德民《长株潭沛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探析》《社会保障制度》 2007.4
【 6 】宋斌文张琳《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经济问题》 2006.11
【 7 】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 2005.5
【 8 】樊天霞、徐鼎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上海经济研究》 2005.6
【 9 】许雄奇、赖景生《 21 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想》《农村经济》 2005.4
【 10 】武深树、邓真惠《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当代财经》 2004.1
【 11 】姜木枝、张朝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计生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 2008.4
【 12 】郑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反思》《保险研究》 2007.11
总
体
构
想
和
写
作
提
纲
我国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了,城乡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城乡差距却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缩小,特别是城市与农村在养老问题上,城市里职工退休后有国家和企业发放的退休金和社保基金及低保金,老人可以免除生活无保障的在家里自己与儿女或到养老院安度晚年,可以说养老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农村的老人,由于多种原因这一问题已十分棘手的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应该下大力气给予重视和解决。基于此,进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一、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
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二)影响因素
三、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一)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1 、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重大创新
2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3 、区镇联动,有序推进
4 、宣传有力,补贴到位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1 、加快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
2 、推进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的创新,将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3 、加快解决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着力提高保障水平
4 、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5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发展政策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开题报告》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开题报告》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