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读后感优秀范文7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自我管理,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班主任工作全书》读后感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多年来做班主任的经验来看,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这就是让所有班主任头疼得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地创新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当前世界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我们似乎更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天天过问,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学生被当作单一的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 “ 对着干 ” 。它的弊端在于既浪费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 君子日三省乎己 ” ,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 “ 管,是为了不管 ” 的目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
一、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 、我们要对 “ 小太阳 ” 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 、我们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 “ 无批评日 ” 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决定制定详细的班规,进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花费不少心思,但是 “ 磨刀不误砍柴功 ” ,班规定下之后,我的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的作用。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最后,付诸实践,我也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 、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 “ 捕鱼 ” 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 “ 鱼 ” 给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搞活动,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我的班队活动和班会课都是学生一手操办的,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商量,但必须班干部先开会解决,再找我商量。关于参加比赛,我的原则是自愿。一个学生如果这方面非常出色,但他自己又不愿参加,我绝不勉强。我宁愿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也许取得的成绩比不上那位同学。但至少他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比赛过程中,我也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观众,当然这个观众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欣赏完学生的作品、成果之后,提出意见,我本身并不参与学生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我觉得比赛过程还是最重要的,学生经历了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加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平时的习惯也是应该重视的。习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随时随地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让学生随时地改正。我这个学期加强了对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教育。当然这不能仅仅靠教师口头的教育。我采取的是未交作业登记制度,如果有学生未交作业,我就叫他登记,按照表格的内容,填写时间、作业内容、未交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未拿到学校而没有交的学生,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个人觉得效果是明显的,几个以前作业长期未完成的 “ 专业户 ” 也按时交了,令我省心不少。
三、以评价为核心,构建自我管理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评价体系以 “ 三个为主 ” 来体现其发展性。一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会感到大家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有利于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参与对学生活动评价的人还有小组同学、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科任教师、父母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写上寄语。二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鼓励学生和失败作斗争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三是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注重过程,尤其是奋斗过程中那些精彩的瞬间。
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只有进行自主教育,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读后感优秀范文8 《富国海底世界》读后感(精选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
[标签:标题]
《富国海底世界》读后感 ( 精选多篇 )
第 1 篇第 2 篇第 3 篇第 4 篇第 5 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富国海底世界观后感第二篇:游富国海底世界第三篇:《富国海底世界》观后感第四篇:游富国海底世界第五篇:富国海底世界征文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富国海底世界观后感富国海底世界的观后感
富国海底世界是北京的一个好去处,那里风景优美。鱼类繁多。十分吸引人。
我在门口看到美人鱼,我以为他在迎接我们,我一进去的时候,看见了大鲨鱼,张着大口,把我吓一跳。走进屋里,姐姐在迎接我们,走廊上的灯是紫色,当我看我的衣服时,衣服变成了银白色。我们一走桥,身上溅了很多水,水里有很多鱼,尾巴摇来摇去,成群结队,可爱极了,在屋里看到大鲨鱼,鲨鱼张着大口向我们游来,我心里一害怕, “ 哎呀 ” 一声。我到大鲨鱼面前,别的同学已经占满了,我只能看旁边的乌龟,只见乌龟头一伸、一缩波为可爱。我们开始边吃边看。
海底像一个大隧道,走在里面就像置身于鱼的世界中。有凶猛巨大的鲨鱼,有细长苗条的带鱼,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他们就像《富饶的西沙群岛》那篇课文里写的那样。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 有的周身插满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像挂帅出征的穆桂英 ; 有的有上长着一簇美丽的红缨,在快活的嬉戏 ……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
不一会儿,我变到了传送带,在传送带上看风景,海特别特别大,有几条美人鱼在游来游去,还有好多条大鱼,比我还大好多。看见他们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想和他们一起玩。传送带把我们带到一个山洞里,上面和两边都是透明的玻璃,我看见美人鱼在向我招手,好像在邀请我和她一起去玩。头顶上许多大大小小的鱼儿来来往往,可惜我还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海底还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粉红色的头花,有的像扇子似的银杏叶,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异常美丽。
这里不但鱼多、珊瑚多,还有精彩的海狮表演呢 ! 可爱的小海狮一会儿顶球,一会儿做算术,一会儿钻圈,真是有趣极了 !
2014 年 11 月 19
定福庄定四小学
六年级一班
陈思思
第二篇:游富国海底世界游富国海底世界
星期五的上午,老师带领我们浏览了富国海底世界。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海底世界场馆,我看到许多以前从没见过的海洋动物。有:石斑鱼、大白鲨、水母、大怪鱼、小丑鱼、美人鱼 …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条漂亮的美人鱼了,她上身像一位美少女,下身是一条粗粗的鱼尾巴,她在水里轻松自在地游来游去,我很羡慕她,也很喜欢她,我很想和她交朋友。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海洋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那些可爱的海洋朋友,让他们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快乐!
第三篇:《富国海底世界》观后感《富国海底世界》观后感
富国海底世界是北京的一个好去处,那里风景优美。鱼类繁多。十分吸引人。
海底像一个大隧道,走在里面就像置身于鱼的世界中。有凶猛巨大的鲨鱼,有细长苗条的带鱼,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他们就像《富饶的西沙群岛》那篇课文里写的那样。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的周身插满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像挂帅出征的穆桂英;有的有上长着一簇美丽的红缨,在快活的嬉戏 ……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不一会儿,我变到了传送带,在传送带上看风景,海特别特别大,有几条美人鱼在游来游去,还有好多条大鱼,比我还大好多。看见他们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想和他们一起玩。传送带把我们带到一个山洞里,上面和两边都是透明的玻璃,我看见美人鱼在向我招手,好像在邀请我和她一起去玩。头顶上许多大大小小的鱼儿来来往往,可惜我还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海底还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粉红色的头花,有的像扇子似的银杏叶,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异常美丽。
这里不但鱼多、珊瑚多,还有精彩的海狮表演呢!可爱的小海狮一会 ( 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91exam.org) 儿顶球,一会儿做算术,一会儿钻圈,真是有趣极了!
看了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想去了?大家是不是心动了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五年级 : 笑看尘世风云
第四篇:游富国海底世界游富国海底世界
我曾读过海底世界之类的书,也在电视上见过。但今天,我要亲眼去见识一下了!
今天天气格外好,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下了车, “ 富国海底世界 ” 几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顾不上沿途的风景,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那里面的全部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贝壳,玻璃屋里,全部都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鱼,我东瞅瞅,西看看,这些东西五花八门,让我眼花瞭乱。这时,妈妈过来叫我说: “ 我们先去海底看看。 ”
我们来到海底隧道入口,我们乘上就像电梯一样的传送带上,站在传送带上,感觉像在海底畅游一样,各种各样的鱼儿在头顶上,左边,右边,游来游去,有扇子鱼,小剑鱼,鲨鱼,鳐鱼,鳗鱼,龙虾,乌龟。。。。。。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有的鲨鱼还在呼呼大睡呢!我正看着带劲,远远地游来了一条彩色鱼,啊,原来是美人鱼,这个只有在童话中才看到的,在我脑海里幻想了千百回的美人鱼,现在真真实实在我面前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美人鱼在水中,飘飘然地向我们游来,好像在迎接我们呢!在她的身边围着许多的小鱼,好像是她的保镖,又好像是也想借美人鱼的美,引起大家的注意,随着美人鱼的翩翩舞姿,它们也一摆一摆地做着各种怪动作。我眼睛一刻不留地盯着美人鱼,隔着玻璃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跑到那,美人鱼好像看到我这样 “ 穷追不舍 ” ,向我游过来,招招手。我高兴坏了,也向她招招手,
这时,我看见她以腰为线,上半身是个女人的脸,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鱼尾,整个身体看上去非常柔软,在海底全身亮闪闪的,可能是我一直盯着她看的缘故,美人鱼不好意思地向我抛下一个笑容,就游走了。我还意犹未尽地一动不动地望着美人鱼远去的背影。。。。。。
随着传送带的传送,把我们送出站了。就这样,我的富国海底世界就这样结束了,离开了富国海底世界,我既感到遗憾又有些欣慰,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了,欣慰的是我增长了不少海洋知识,美丽的海底竟然藏了这么多的小生命,我们祖国这么繁荣昌盛,我感到骄傲!也圆了我一直想看美人鱼的梦!我在心里默念着:再见了,美人鱼,有时间,我还会来看你的!
第五篇:富国海底世界征文富国海底世界征文
华师一初一三班龚念童
这个十一,我有幸去了工体的富国海底世界游玩了一圈。
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是中国和新西兰共同建造的北京第一家五星级水族馆,它主体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人工湖地下,是由世界上著名水族馆设计公司新西兰海景公司设计。整体外型如水中扬帆起航的船舶,总建筑面积为 7800 平米。 我们乘坐了亚洲最长的海底隧道观赏了海底的世界。海底世界的移动隧道全长 120 米,我们用了 10 分钟的时间来观赏。在隧道内,拱形的玻璃使我们能更全方位地看着海中的世界,海底世界容纳海水 450 万立升,聚集了世界各地 600 多种 6000 多尾鱼。在隧道里,随处都能听到孩子稚拙地叫声: “ 看那!好大的鱼! ” ;随处都能看到游着、卧着,甚至是立着的鱼,有大有小,但都十分美丽。 我们在海底世界里遨游了多半天,看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都是那样的美丽,那样善良。我最喜欢的海洋生物就是水母了,它是一种低等的海产的无脊椎浮游动物,也是一种肉食动物。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 2 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 20 米~ 30 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些比较小的水母,伞状体的直径一般在 10 厘米~ 20 厘米,触手一般在 30 厘米~ 40 厘米,它们还被称为 “ 水中的精灵 ” 。或许经常听到水母伤人的事件,但我想说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招惹它们,它们怎么会攻击我们呢?我们更应该想得时怎样保护它们,怎样使它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拥有一口钢牙的沙虎鲨无疑是水族世界的王者。他橄榄绿带深褐色斑点的外皮带有光泽,从其永远张着的大嘴中,我们却可以清晰看到它那满口像钉子一样突出而锋利的牙齿。沙虎鲨的牙齿不像大白鲨如厨师的刀具般锋利的三角利齿,它的前齿细长而尖锐,用于咬住猎物,而后齿则有锉子般的表面,利于咬紧和压碎猎物。它们下颚前端的牙齿,每一颗都有多达四颗后齿。小沙虎鲨用起牙齿来,也是既快速又致命。但是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水体的污染致使大量鲨鱼面临灭绝的生存的困境,沙虎鲨同样处境堪忧。在原产地现已难觅它们的踪影,由于人类对这种看似凶猛鲨鱼的误解与恐惧使的它们成为既大白鲨之后急需人类的保护的鲨鱼之一。
我们是陆地的主人,可是鱼儿们却是海洋的主人。在那里,它们才拥有自由。可是现在,人们的大面积捕杀已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了海洋主人们的家园。他们献给我们的那样多,可是他们索取了吗?要回他们原有的地域不对吗?我们可以看看,鱼翅是怎样被残忍地从鲨鱼身上割下的,鲨鱼们又是怎样残忍的被人们抛尸入海的。我们真的应该维护海洋的尊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海洋馆的秘密 - 富国海底世界
参观富国海底世界有感
北京富国海底世界综合防水施工技术
寒假征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 在富国海底世界的第二次浮潜
《国富国穷》读后感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读后感》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复制完整版《读后感》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 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 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 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