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5年7月教学设计优秀范文八篇(word版)
2025-08-01 00:07: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1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标题]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安中学 鄂瑞雪

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浅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过程。

3、感知文题的“智”,辩证分析梁山好汉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熟知主要人物,能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智”的体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板书题目)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探究小说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辩证分析梁山好汉的行为

三、整体感知

1、了解背景:四大名著

2. 学生快速读文,找出生僻字和难写字,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

3.分析文题,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4. 播放视频《智取生辰纲》片段,理清情节,分出层次

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1-7

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8-13

14段是补叙)

5.分析课文,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结合人物描写方法浅析主要人物

.拓展延伸

思考:1.课文题目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2.吴用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物描写方法简要感知了主要人物形象,为下一课的教学做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分析其性格特点

2.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标签:标题]

杠杆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杠杆

授课时间

618

教学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经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3、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分析及准备

重点:1、平衡状态;2、平衡状态的条件;3、二力平衡条件及推导;4、二力平衡条件应用。难点:1、平衡状态的条件的说明;2、二力平衡条件的推导。

本节课是力和运动关系的延伸及应用,应该是初中力学的一个核心环节,学好本节课可以加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以后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出物体受到力还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因是讲好本节课的关键,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探究教学及实验教学,实验器材由学生准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内容预设

情景预设

效果预设

1、讲解中,举例时仅探讨了静止情况,而未谈到匀速直线运动情况,需改正。

2、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学生设计基本分两种情况:(1)课本20页图8.2-2,但没有定滑轮;实验时受摩擦力影响大,经分析拿出课本方案更合理,但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2)设计成杠杆平衡条件的验证,尽管不合理,但要肯定学生的设计,对实验的设计分析需另案处理,不宜在本节课展开。

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二、平衡状态的条件:F=0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2、动手动脑学物理。

1、提问: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提问: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内容在实际当中会不会存在?

3、提问:实际当中有无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并举例

4、讨论:物体受到了力为什么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引导: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了平衡力作用的缘故。

6、讲解:平衡状态

7、提问:物体怎样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8、例证:平衡状态条件: F=0

9、介绍:二力平衡

10、提问:二力平衡条件?

11、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己设计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12、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有什么应用?

13、延伸:受力分析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3)确定物体运动状态;(4)列方程求解

1、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使学生理解平衡状态及其原因。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的条件。

5、在平衡状态的基础上理解二力平衡,使问题得到简化,再提出二力平衡条件,水到渠成。

6、使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7、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7、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拓展学生视野,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二、平衡状态的条件:F=0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效果还算良好,但学生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够,须通过练习加强。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学设计》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教学设计》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5年7月承诺书素材八篇(汇总版..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