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 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 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来标示
D.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2、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他们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________,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眼欲穿
B. 翘首以盼
C. 浮想联翩
D. 守株待兔
3、语言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在人口众多的族群中,语言倾向于保持______,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的方式,然而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在世代交替中有些音素将会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稳定 流失
B. 传统 异化
C. 活力 消亡
D. 原貌 式微
4、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吸收 断裂
B. 接纳 蜕变
C. 借鉴 浮躁
D. 融合 停滞
5、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 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 ,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极 无功而返
B. 盲目 知错就改
C. 反面 偃旗息鼓
D. 偏颇 改弦易辙
2017大学生村官考试每日提升练习题十二参考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行政法
【解析】A选项的说法错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紧急状态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或部分地区的安全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威胁、破坏时(如战争、内乱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宣告的危机状态。可见突发事件可能导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B选项的说法正确:根据上文所引突发事件的定义可知,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选项的说法错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D选项的说法错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拓展】《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对于2009年国考而言属于新法。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直接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相关工作也需要从依靠经验上升为依靠法律规定进行。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范围广、造成损失大,需要政府依法、及时应对。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也成为当年公务员考试的考查方向之一
2、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成语辨析
【解析】“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文中语境信息强调“期望动力无缘无故掉到自己身上”,且“守株待兔”带有贬义色彩,符合文段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望眼欲穿”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多用于盼望人;文段中用来形容“动力”搭配不当。B项“翘首以盼”指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的出现;置于此处无法体现出后文“无缘无故”之意。C项“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思维活跃,置于此处与文段语境不符
【释义】望眼欲穿、翘首以盼、浮想联翩、守株待兔
“望眼欲穿”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多用于盼望人
“翘首以盼”指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的出现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思维活跃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这是一道逻辑填空题的实词辨析题。文中有明显的转折关联词“然而”,所以文章前后表意应相反。然而之后内容是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那么然而之前应该是倾向于保持稳定。与后文的“更多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方式”相照应。“稳定”符合语境信息。第二空,“音素”与”流失“搭配恰当,且符合上文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第一空,根据后文的“更多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方式”可知,语言倾向于保持不变,B项中“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置于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中“活力”亦与语境不符。故排除B、C选项。第二空,D项中“式微”原指天将黄昏,现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置于此处与“音素”搭配不当
4、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第一空,语境强调外来文化进入,对一个民族而言,应该是“接纳”,意为接受、采纳。第二空,语境强调胡乐的进入并没有使大唐文化出现质的改变,“蜕变”比喻形质的改变、转化,置于此处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A项中,“吸收”有主动的意思,置于第一空使用不恰当,并且外来文化进入只可能改变原有文化,第二空填入“断裂”语义过重。C项中“借鉴”一般与“经验”搭配,置于此处搭配不当。D项中“融合”的主语通常为两个事物,如两种文化的融合,而非一个民族去融合一种文化
5、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第一个空应比“错误”的程度低一个层级,并且表意一致,即强调“有偏差”,“偏颇”指偏向某一方面,有失公允,置于此处符合语境。第二空语境信息强调“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中“消极”相对于“积极”,C项中“反面”相对于“正面”,意思都不能与“错误”构成层级关系。B项中“盲目”形容坚持的状态,而不是坚持的内容,亦不符合语境。
【释义】无功而返、知错就改、偃旗息鼓、改弦易辙
“无功而返”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知错就改”比喻人知道了错误就改正
“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