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有些地方受到联合国有关专家批评,所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案例是,武陵源申遗成功后,因旅游设施泛滥和城市化倾向而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评。当时此事惊动了国务院总理,明确要求:下决心加紧拆迁景区内违章建筑,还武陵源景区本来面貌。
故此,切莫认为申遗成功了就万事大吉,更不能把申遗成功当成过度开发的理由,当成敛财的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申遗成功后必须强化保护,但怎么保护?这需要厘清两个问题:
其一,别把开发当成保护,保护世界遗产的核心环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体现在坚决反对干扰和破坏世界遗产的一切行为;不为,体现在遏制牟利冲动。按照中央相关部门的要求,保护世界遗产可遵循若干规定,比如,必须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审查、监管,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后再予以确定;继续加强对重点景区的遥感监测,并派稽查组实地了解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制止问题;加强法规建设,各地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务院制订的条例及各省市制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
其二,别以保护名义收费,把游客当成摇钱树。申遗成功,有时游客恐怕最怕听见的是“保护”二字。原因很简单,一旦申遗成功,立马身价倍增,一些地方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提升票价,并且以保护世界遗产的名义提升票价,谁敢反对?保护=收费,未免狭隘。保护世界遗产离不了资金,如何筹措资金确实需要探讨,但该不该掏游客的口袋?如果掏了,这些钱真正会用在保护上吗?如果掏上了瘾,是不是会一直在票价上做文章?到最后,游客的钱没少花,服务却没怎么享受,而世界遗产变成了不会说话的赚钱工具,这岂不是背弃了申遗的目的?
“世界遗产在地域上是我们的,但绝不仅是我们的,而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共享的。保护是我们的义务,传承是我们的责任。这才是‘申遗’最根本的目的。”有学者如是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努力成为与世界遗产数量相符的世界遗产强国,方是公众认可的政绩。
来源:
Time tries all things. 时间检验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