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近年来,泸州市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及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跨入了“千亿俱乐部”。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迈入了“双百”大城市行列,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呈现出“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繁荣景象。泸州市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提供项目资金、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大气魄吸引集聚优秀干部人才到泸州干事创业。
德 阳 市 概 况
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南距成都41公里,东北接绵阳市,东南与遂宁、资阳市交界,西与阿坝州接壤,辖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和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91万。
德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以及三国遗踪庞统祠、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德阳是国家“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拥有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形成了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钻机出口居国内第一。德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广汉向阳镇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德阳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已建成蔬菜、生猪、烟叶、家禽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德阳交通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成德南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中心城区到各县(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德阳综合实力较强,县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城乡群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绵 阳 市 概 况
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总人口546万。绵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绵阳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59人,部省优专家75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5.12万人,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密集度在西部位居前列。
绵阳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经济社会曾遭受沉重打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6亿元、比2011年增长13.3%。
当前,绵阳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力争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的关键时期,亟需一批建筑规划、经济金融、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水利水电等专业人才聚首绵阳、共创未来。
广 元 市 概 况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毗邻陕西、甘肃两省,辖三区四县,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314万,是全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广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是中国蜀道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的核心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素有“川北门户”之称。境内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机场1个,正在建设中国版图最内陆西北向的通海港口——广元港。广元生态良好,风光绮丽,年均气温16.1度,全市森林覆盖率54%,被誉为“天然氧吧”。现已建成唐家河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个,剑门关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个。广元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960兆瓦,煤炭储藏量6.4亿吨,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00兆瓦以上,是全省规划发展天然气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地区。广元经济发展,前景美好,全市已建成工业园区9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各1个,现代农业园区51个,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68.7亿元。
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热忱欢迎环境保护、能源化工、金融经济、旅游管理、城乡规划、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现代农学、法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到广元这片热土创业,实现梦想。
遂 宁 市 概 况
遂宁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辖两区三县,面积5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东川巨邑”、“川中明珠”、“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美誉。
遂宁风光旖旎,环境秀美,中华侏罗纪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死海、宋朝青瓷博物馆、宝梵壁画等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令人神往。涪江纵贯全市、穿城而过,构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游的独特景观,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城市品牌。遂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与成渝等距140公里,是成渝之间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次级综合交通枢纽。遂宁物产丰富、资源富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实施“六大兴市计划”,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取向,通过做牢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实民生、做美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成为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内 江 市 概 况
内江地处成渝之心、巴蜀腹地,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面积5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被誉为“甜城”。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省第二大交通枢纽,是省“十二五”规划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的特大城市,到2015年,将拥有8条高速公路、6条铁路,“成渝客专”通车后,将同时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乡”美誉,涌现了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中华英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正大力实施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利用3年时间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1000名,建设川南经济区人才高地。
内江产业基础雄厚,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纳入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正全力打造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
内江——这片创业的热土,当前正以内江新城、县城新区、重点新镇、农民新村、新兴产业“五新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县区发展振兴“三个加快”为抓手,建设川渝合作桥头堡,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着力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次级突破。
乐 山 市 概 况
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面积12827平方公里,辖4区1市6县,总人口354万。
乐山风光秀美,人杰地灵。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有国家级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2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1处。森林覆盖率49.1%。
乐山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岩盐、磷矿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9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650万千瓦。
近年来,乐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乐山市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努力把乐山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新城、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
南 充 市 概 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3区5县1市,人口760万。南充历史悠久,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是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的故乡。
南充是川东北重镇,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确立的北部中心城市和全省重点培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3万,是中国绸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南充处于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金融、商贸、科教中心和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南充科教资源丰富,拥有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2所三甲医院,10万多名专业科技人员。
近年来,南充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创新驱动“三箭齐发”,在狠抓项目攻坚的同时,把投资的中心放在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上,把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创新驱动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区域竞争力,呈现出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财税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0.04亿元、同比增长14.2%,经济总量5年翻了一番多、列四川省第五位,主要经济指标由长期徘徊在全省中下游水平上升到中上水平。
宜 宾 市 概 况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聚,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称,辖2区8县和1个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190多年的建城史和4000多年的酿酒史,“五粮液”更是享誉中外,是南丝绸之路和“五尺道”古迹的起点,孕育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等仁人志士和阳翰笙、唐君毅等文坛巨匠。宜宾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2处获“绿色环球21”认证的世界级旅游景点,6处国家级、39处省级旅游景点。宜宾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配套,是出川的“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宜宾工业支撑力强,有工业园区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9家,五粮液、天原、丝丽雅、宜宾学院等4个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了“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全国效益最好的氯碱化工企业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维卡纤维生产企业丝丽雅集团公司、西部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以及全国唯一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生产企业建中化工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当前,宜宾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正全力推进,已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