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 统计评价及评价标准
1. 什么是统计评价
统计评价是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现状分析主要是对分析对象进行评价。评价是最初步也是最基本的统计分析。
对任何事物进行评价,都不能孤立地进行,都要与比较相联系。
2. 评价标准的选择
以统计评价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现实统计评价中,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时间评价标准: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评价标准。最常用的是与前一时期进行比较,还可以选择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进行比较,与历史上一些关键年份进行比较。
(2) 空间评价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的指标数值进行比较。主要有:
① 与相似的空间比较
② 与先进(或最优)空间比较
③ 与(或最优)空间比较
(3) 经验或理论标准:经验标准就是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标准;理论标准则是通过已知理论经过推理得到的依据。
(4) 计划标准:即计划部门或业务部门提出的计划数、定额数、达标数。
对于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选择过多的评价标准只会人为地造成思维的混乱。评价标准不在多,而在于恰当地选择,其依据就是你的分析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有的统计工作者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仅用一项或很少几项比较,就可以把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这里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8年单选题】
通货膨胀率是调整利率水平需要参考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时央行通常会加息。央行参照的这一评价标准是( )。
A.时间评价标准 B.空间评价标准
C.经验或理论评价标准 D.计划评价标准
【答案】C
(一) 简单评价
统计评价中,将一项统计指标,或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别选择评价标准,逐一进行评价的过程就称为简单评价。简单评价是统计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它是其他评价方法的基础。
简单评价按指标不同分为:
利用总量指标进行的规模比较,用以说明规模的大小;
利用平均水平进行的一般水平比较,用以说明水平的高低;
利用速度指标进行比较,用以说明速度的快慢;
利用结构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等进行比较,用以说明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简单比较按比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相对比较与相差比较。
相对比较采用相除的方式,用以说明相对增长(或下降)的程度,相对比较一般适用于总量指标、平均指标。
相差比较采用相减的方式,用以说明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绝对差额,相差比较适用于一切指标,特别是速度指标、以及表现各种关系的结构指标、比例指标等。
【07年单选题】
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
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
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
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答案】C
(二) 差异评价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总是用平均指标来反映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并通过比较来反映研究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1. 差异评价的一般方法
除了通过比较来反映研究对象与评价之间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外,象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等也用来进行差异评价。我们主要介绍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绘制与评价方法。
(四)综合评价
掌握综合评价的般步骤;
熟悉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熟悉如何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来筛选指标;
掌握消除不同量纲影响的常用方法——相对化法、函数化法(功效系数法)、标准化法及其应用
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1.综合评价的特点和步骤
与简单评价相比,综合评价的特点表现为:
(1) 评价过程不是一个指标一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
(2)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
(3) 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
综合评价一般步骤
(1)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 搜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3) 确定指标权重;
(4) 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值(变量值)进行汇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
(5)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
2.选择指标的方法
指标的选择是综合评价科学性的关键,这里主要介绍系统聚类分析法。
系统聚类分析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来筛选指标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有两个指标的作用完全相同,那么,以统计分析中采用这两个指标与只用其中一个指标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在指标体系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应该尽是减少相似程度较大的指标。
具体做法为:如果有n个指标,首先将每个指标看作一类,并根据指标亲疏程度进行归类。
描述指标间亲疏程度的指标有两种:一种为相关系数,我们可以计算每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用以测度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相关系数最大的两个指标(两类)合并为一类;另一种是距离,将距离较近的指标合并为一类。
一般在利用相关系数表示类间相似程度时,要将其变换为距离d,以便维持距离越小则关系越密切的含义,可以取
在完成第一轮类(指标)合并之后,要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并椐以进行第二轮类(指标)的合并。
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指标合并成一类为止,形成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整个聚类过程可以画成一张聚类图,用以反映各指标间的亲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确定指标体系包含指标的个数(类数)。
聚类结束后,每一类中选择哪个指标为代表呢?一种方法是,根据专业知识通过考察哪个指标更有代表性,哪个指标更容易测得来决定;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每一类中各指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