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倾情奉献: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解决会计人员的立场。二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三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前提就不存在了,企业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了。在非持续经营状况下,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原囚,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
会计分期假设,使得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不一定完全一致。在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不一致时,产生了制定有关费用和收入的确认、计量的会计核算基础,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点击进入福建会计从业《会计基础》学习指导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