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坚持练习: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之上。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非常重要) 
  在借贷记账法中,任何账户都可以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的金额,哪一方记录减少的金额,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即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结构来决定。 
  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权益(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费用(成本)类及收入类账户。 
  1.资产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额,贷方表示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2.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贷方表示增加额,借方表示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3.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记入借方,减少的金额记入贷方;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 
  4.损益类账户结构 
  (1)收入类账户结构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记入贷方,减少的金额记入借方,期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结构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记入借方,减少的金额记入贷方,期末本期发生的费用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损益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结构类似 
  B.资产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结构相同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类账户结构相似 
  D.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正确答案」A 
  【例题。单选题】在借贷记账法下,科目的贷方用来登记( )。 
  A.大部分收入类科目的减少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增加 
  C.大部分负债类科目的减少 
  D.大部分成本类科目的增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借贷记账法下,“贷”表示的含义是资产、成本、费用减少数,权益、收入的加数。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账户名称——账户类别; 
  2.确定金额增加或减少; 
  3.根据账户结构确定账户方向。 
  (五)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 
  对每项经济业务记录所形成的这种“借”记账户和“贷”记账户之间的联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存在着这种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整个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 
  2.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编制会计分录时,习惯上采用列示方式。“上借下贷,左右错开”的列示方式。 
  会计分录的要素包括记账方向、会计科目和应记金额。 
  (2)会计分录的分类。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一般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分录。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类别——账户——方向——检查 
  ①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②确定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③确定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④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2.试算平衡的分类 
  试算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发生额试算平衡;二是余额试算平衡。 
  在把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户后,有关账户之间会出现一些相等(平衡)关系,会计期末,通常根据这些相等关系来检查有关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根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每笔业务发生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因为每笔业务的借贷都是相等的,在期末所有账户汇总后,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相等,如果不等,则表明账户记录有错误。 
  (2)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定的。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提示】试算平衡后,如果双方金额合计数不相等,则说明记账有错误,如果双方金额合计数相等,只能说明记账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是通过试算平衡所不能发现的。 
  例如:一笔业务全部被重记或漏记;一笔业务的借贷方向相反;账户名称用错;借方或贷方的金额偶然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等。对于这几类错误,因为试算平衡不能发现,只能通过对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不定期复核,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点击进入安徽会计从业《会计基础》学习指导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