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知识点精讲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二)
2013-04-27 07:36: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中,会使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同时等额增加的有( )。 
A.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款尚未支付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一项专利权 
C.从银行取得3年期借款,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D.用商业承兑汇票购入原材料一批 
【答案】ACD
【例题11·多选题】下列各项,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 )。 
A.实现的营业收入 
B.结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成本 
C.销售产品时价外收取的增值税 
D.预收货款 
【答案】ACD
【例题12·多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两边金额的有( )。 
A.将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付给投资者 
B.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C.生产产品耗用原材料 
D.用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 
【答案】BCD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用公式表示: 
“收入-费用=利润”(又称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总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项静态会计要素的变化上,从而使两个会计等式之间建立起勾稽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能够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把一定会计期间的六个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就可得到以下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又称第三会计等式)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注意:第三会计等式动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财务状况反映了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存量情况,而经营成果则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资产的增量或减量情况。 
1.企业成立之初或会计期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间内: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会计期末:
恢复为基本等式的形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例题13·多选题】下列属于会计等式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C.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ABCD
【例题14·单选题】下列属于静态会计等式的是( )。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D.资产=负债+所有者者权益+(收入-费用) 
【答案】B
【例题15·多选题】下列反映资金运动静态表现的会计要素有( )。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利润
【答案】AB
【例题16·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答案】BD
【例题17·判断题】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 
【答案】× 
【例题18·单选题】企业按规定通过银行预收账款60000元,此交易事项引起的变化是( )。 
A.营业收入实现60000元 B.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60000元 
C.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60000元 D.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60000元 
【答案】B
【例题19·单选题】某公司本期期初负债总额为4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万元,本期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存入银行(不考虑增值税),其成本为7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本期期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 )万元。 
A.100 B.103 C.110 D.117 
【答案】B
【解析】期初资产=40+60=100(万元) 
期末资产=期初资产100+销售产品价款10-商品成本7=103(万元) 
【例题20·多选题】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价款为6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元,商品已经发出,价税款尚未收到,该批商品的成本为42000元,则该交易事项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要素期末比期初的变动有( )。 
A.资产增加28200元 
B.资产减少42000元 
C.所有者权益增加18000元 
D.负债增加10200元 
【答案】ACD
【解析】这项业务引起了:应收账款增加70200元,主营业务收入增加60000元,应交税费增加10200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42000元,库存商品减少42000元。 
选项A:资产增加28200元(即:应收账款增加70200-库存商品减少42000) 
选项C:所有者权益增加18000元(即:主营业务收入增加60000-主营业务成本增加42000); 
选项D:负债增加10200元。 
【例题21·多选题】关于会计等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B.会计等式反映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C.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D.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ABCD
【例题22·多选题】企业销售一批成本为60万元的产品,收到价款90万元并存入银 
行(不考虑增值税),这一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有( )。 
A.负债减少30万元 B.资产增加30万元 
C.收入增加90万元 D.费用增加60万元 
【答案】BCD
【解析】这项业务引起了:银行存款增加9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增加9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0万元,库存商品减少60万元。 
选项A:负债减少30万元是不对的 
选项B:资产增加30万元(即:银行存款增加90-库存商品减少60) 
选项C:主营业务收入增加90万元 
选项D: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0万元
三、账户及其基本结构(补充内容)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也称为一级账户。根据总账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户或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账户以下的账户均称为明细账户。 
总分类账户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一般只用货币计量;明细分类账户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核算指标,除用货币计量外,有的还要用实物量度(件、千克、立方米等)进行辅助计量。 
【例题23·判断题】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
【答案】×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动,从数量上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增加和减少两部分,相应地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既取决于所记录的交易或事项,也取决于账户的性质。登记的本期增加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的本期减少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结存金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可以得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例题24·多选题】账户中各项金额的关系可用( )公式表示。
A.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C.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本期期初余额=上期期末余额
【答案】ABD
【例题25·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期初余额
B.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C.账户的借方发生额等于贷方发生额
D.如果一个账户的左方记增加额,右方就一定记减少额
【答案】BD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会计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无法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用于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一般并不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例题26·判断题】会计科目不能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
【答案】√ 
【例题27·多选题】关于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B.会计科目与账户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C.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D.会计科目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答案】ABC
【例题28·单选题】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在于( )。 
A.名称不同 
B.反映经济内容不同 
C.有无结构 
D.性质不同 
【答案】C
【例题29·单选题】下列账户中,不属于成本类账户的是( )。 
A.主营业务成本 B.生产成本 C.劳务成本 D.制造费用 
【答案】A
第二节 复式记账

所谓记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至少要涉及两项或两项以上具体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是相等的。运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全面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所引起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反映了的经济业务全貌。 
单式记账法,是将有关经济业务引起的一个方面的变动在一个会计科目中进行单方面登记,而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不予反映的一种记账方法。一般只反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和应收、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的业务。单式记账法下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 下一篇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