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言词证据有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被害人陈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被害人陈述
2、名词解释 “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并不否定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但能够证明被告人具有应当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并不否定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但能够证明被告人具有应当减刑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
3、问答题 如何正确认识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是两项紧密相关、互相联系的诉讼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是两项紧密相关、互相联系的诉讼原则。言词原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切当事人和证人等提供证词,都必须以言词的方式作口头陈述。直接原则是由言词原则派生出来的另一项诉讼原则,它要求在诉讼的各个阶段,无论进行侦查、起诉还是审判,都必须由办案人员直接了解案情,亲自进行调查和讯问,尤其在法庭开庭时,必须通知当事人和证人出庭应诉和作证,当众陈述案情和进行辩论、质证。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是互相依存、配套实施的两项诉讼原则。言词原则要求诉讼必须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是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原则是贯彻言词原则的保证。如果办案人员对案件不进行直接审理,也就谈不上实行言词原则。
4、填空题 证据排列组合的一般原则();后排间接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排直接证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排直接证据
5、填空题 区别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的重要标志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看法律上有无明文规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看法律上有无明文规定
6、问答题 2004年11月17日凌晨,在甲市郊区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甲市公安局迅速组织侦查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自行车,自行车已被摔坏,在尸体旁边留有被害人的一大摊血迹,在离尸体不远处有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在被害人手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手表已经摔坏,时针指在6时5分。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证明事故发生地距甲市15公里。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经法医对被害人进行鉴定,作出的结论是:被害人系男性,40岁左右,身高177cm,根据其伤势可判断,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公安局遂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有位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曾告诉过她,交通事故发生时,他刚好路过离事故现场10m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司机打开门看了看,然后飞速逃离现场,他看到司机是市化工厂驾驶员杨某。甲市交通管理局来往车辆登记记录表明,6时5分左右曾有两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甲市化工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员证明司机杨某17日早晨驾车从乙市返回甲市,下车后神色慌张,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杨某17日6时10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杨某与同车的陈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接证据:妇女的陈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接证据:妇女的陈述。
7、问答题 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哪三种相继更替的证据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神示证据制度&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8、问答题 确立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证人的职责应是将其感知和察觉到的客观事实提供给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证人的职责应是将其感知和察觉到的客观事实提供给法庭,以便法官对具体案情进行审查、判断。
(2)一般证人的推断意见,其可靠程度低,无助于查明案件真相。
9、问答题 如何对待被告人翻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被告人翻供一般具有两重性:有的翻供确实是一种抗拒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被告人翻供一般具有两重性:有的翻供确实是一种抗拒行为,有的翻供则是纠正原供述中某些虚假不实的内容,是行使辩护权的表现;2、对被告人反复变化的多次口供应作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查证属实者信,查无实据者否”。
10、问答题 同案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定案的主要主要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应坚持三个基本观点:1、在审理共同犯罪的案件时,特别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应坚持三个基本观点:1、在审理共同犯罪的案件时,特别应当注意各个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是否一致,如果彼此矛盾,则不能认定;2、《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必须坚持,如果同案被告人的口供完全一致而没有其他证据能够佐证,仍然不能定案;3、在全案已经查明后,可以根据同案被告人的一致供述,认定案件中的部分事实和某些情节。
11、问答题 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12、单项选择题 在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收集的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被害人陈某度过危险期苏醒后,说是原来的邻居吕某在她身上砍了一刀,并抢走其肩上的手提包
B.现场留有吕某的脚印两个
C.在吕某家搜出陈某的手提包、沾血的菜刀一把
D.菜刀上血的血型与陈某的血型一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A属于直接证据,B、C、D属于间接证据。
13、名词解释 控诉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那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应当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那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证据。
14、多项选择题 在王某被杀一案中,侦查人员取得了下列线索:(1)王某的朋友李某的陈述,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2)王某邻居张某的陈述,描述案发当天曾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女子(后经查为留着长发的男子齐某被误认)离开王某家;(3)王某的又一邻居肖某反映,看见案发当天小区收破烂的齐某神色慌张地从王某家里跑出来,身上还带着隐约的血迹;(4)齐某在被公安机关拘传后,在侦查人员的威逼恐吓下,按照公安人员的诱导,交代其用斧头杀害王某的犯罪事实;(5)按照齐某的交代,侦查人员找到的沾有王某血迹的斧头。以上线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材料(1)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材料(2)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材料(4)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D.材料(5)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证据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1)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如本案中张某自认为长头发的一定是女子)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
(2)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很明显材料(1)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3)合法性。《刑事诉讼法》第54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故材料
(4)不能成为本案证据,而材料
(5)不应排除。
15、问答题 “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有哪些?怎样评价神示证据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就是让当事人乃至证人接受神的检验,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不同。“神灵现示”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有起誓、水审、火审、铁审、决斗、卜巫。在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还采用“十字证明”的方法。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神示证据制度”终究是一种反科学的。极不合理的制度。它是古代人类认识能力低下的产物,然而不管这种制度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合理,但对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16、填空题 “()”的原则使实事求是证据制度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17、问答题 为什么说刑讯逼供是历史的积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封建社会实行“罪从供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封建社会实行“罪从供定”,刑讯逼供是合法的手段;2、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在法律上废止了刑讯逼供,但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革命阵营中“左”的指导思想导致刑讯逼供泛滥。
18、名词解释 重点深入法
点击查 91eXAm.net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重点深入,就是要对那些证实案件起关键作用的证据,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重点深入,就是要对那些证实案件起关键作用的证据,进行重点审查,反复核实。
19、填空题 对于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必须切实贯彻()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事求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事求是
20、问答题 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需要克服哪些偏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已经收集到的证据有些并不确实,或者总起来看还不充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已经收集到的证据有些并不确实,或者总起来看还不充分,就匆忙定案处理,这就可能造成错案。
2、大量的间接证据已经具备“充分确实”的要求,并足以排除掉其他各种可能性,能够证实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实,只是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不认罪,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便不敢据实定案,就会造成对犯罪打击不力。
21、问答题 人民法院的证明责任的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证明责任的对象来看,人民法院的证明是在已有证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证明责任的对象来看,人民法院的证明是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进行证明,他所证明的事实可能与控诉方或辩护方主张的事实一致,也可能不完全一致,甚至与之完全相反。
(2)从证明责任的中心来看,人民法院尤其审判职能决定,它证明责任侧重于审查和判断控诉方与辩护方提供的证据。
(3)从是否承担证明责任的后果来看,裁判的结果并非由人民法院自行承担,而是强制的有控诉方或者是辩护方承担。
22、多项选择题 某地连续发生特大凶杀案,从作案现场来看,系相同罪犯所为,这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要求政府严惩犯罪分子,要求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当地公安机关压力很大,组织警力全力侦破。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发现王某、陈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于是逮捕了王某、陈某,并立即组织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求他们交代罪行,王某主张自己具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不交代案情,顶着破案压力的审讯人员对王某采取了殴打、电击等方式,痛苦之下的王某不得不交代了自己伙同陈某报复杀人的犯罪事实。对于陈某,公安机关在审讯时对其采取了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的疲劳战术,不得已之下,陈某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交代了犯罪工具的埋藏地,公安机关根据此找到了砍刀等作案工具。在审判阶段,王某的辩护律师以及陈某的辩护律师均提出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行为,所得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对于王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王某在侦查阶段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C.侦查人员根据陈某供述收集的作案工具应当予以排除
D.对于陈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由此,选项A、D表述正确,而选项C则表述错误,至于选项B,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所以选项B表述错误。
23、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有罪证据都是控诉证据
B.无罪证据都是辩护证据
C.有罪证据都是原始证据
D.无罪证据都是传来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证据的分类。有罪证据之所以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是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据。有罪证据一般是由控诉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指控时提出的,也是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和加重处罚的根据,所以也叫控诉证据。无罪证据是指反驳控诉,能够证明犯罪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以及减轻他们刑事责任的证据。无罪证据一般也是辩护证据。原始证据是指从直接来源与案件出的第一手证明材料,如犯罪现场遗留的物品、痕迹等。而传来证据是经过转手传抄等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如各种物证的复制品,证人转述从别人听到的情况等。
24、填空题 控诉证据的显著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独一个或两个控诉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独一个或两个控诉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
25、填空题 ()是诉讼的灵魂,是司法公正的保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据
26、名词解释 证据的证明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
27、问答题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各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控诉证据的特点:控诉证据必须达到“确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控诉证据的特点:控诉证据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要求,不但要求每一个证据都是确实无疑的,而且这些证据必须达到足够的数量,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或证据锁链)。在这个链条中,不允许存在脱漏的环节,也不允许在控诉证据中存在互相矛盾的现象,否则不能据以认定犯罪。单独一个或两个控诉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是控诉证据的显著特点。
2、辩护证据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一个案件往往有众多的控诉证据,也未必就能证实犯罪;但只要有一两个过硬的辩护证据,也许就足以推翻起诉方的全部指控。辩护证据的最主要特点是任何辩护证据,只要同案件事实有关联,并且确实可靠,能够从某一方面推倒起诉方对被告人的指控,就可以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据以要求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28、问答题 确立证据开示规则的理由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证据开示规则是对抗制诉讼的需要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证据开示规则是对抗制诉讼的需要
(2)证据开示规则有利于揭示案件真相,实现诉讼公正
(3)证据开示规则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4)证据开示规则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切实保障辩护权的实现
29、填空题 ()是刑事诉讼证据的必要属性,并且是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合法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合法性
30、问答题 证据证明力的规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最佳证据规则(2)补强证据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最佳证据规则(2)补强证据规则
31、问答题 什么是“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是指某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是指某些证据事实与特定的法律条文相联系,足以证明被告人具备了法定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条件。
32、填空题 言词证据失真的原因因素(),记忆和表述,自身的利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机
33、名词解释 “釜底抽薪式”辩护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类辩护证据主要是提出确凿事实,证明某些控诉证据是虚假的,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类辩护证据主要是提出确凿事实,证明某些控诉证据是虚假的,或者证明该控诉证据与本案并无关联,从而将控诉证据从根本上予以推翻,达到辩护成功之目的。
34、问答题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证人证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人应当是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以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人应当是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即“局外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是案件的当事人。因此,将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视为一般意义上的证人证言。
35、问答题 使用直接证据要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司法实践表明,以往的很多错案,大部分是由于对直接证据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司法实践表明,以往的很多错案,大部分是由于对直接证据运用错误所造成的。因此在使用直接证据时,必须特别慎重,关键在于要认真确定其真实可信程度,谨防偏听偏信而铸成错案。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严禁为了获取被告人供述而实行刑讯逼供。
2、直接证据也可能搞错,不可轻信。总之,要把握直接证据的特点:它能够直接地、有力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是直接证据
的主要优点;但由于各种原因,又容易发生虚假不实的情况,一旦作用错误就必然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在运用直接证据时,不可轻率定案、应当用其他证据进行对照、比较,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36、问答题 鉴定结论的概念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有关专家对诉讼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采用现代科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有关专家对诉讼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检查测定以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又称“鉴定人意见”。
37、多项选择题 有一天,某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室的法医王某在下班途中,亲眼目睹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不能做鉴定人,也不能做证人
B.王某可以做鉴定人,也可以做证人
C.王某应当做证人,但不能做鉴定人
D.王某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D
本题解析:《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王某知道案件情况,因此,可以作为证人。王某是某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室的法医,具有鉴定人资格,因此可以做鉴定人。无论是证人或是鉴定人都属于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38、名词解释 勘验,检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根据报案和有关线索,对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根据报案和有关线索,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观察,勘验或检查,从中发现,提取和固定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痕迹和物品的一种诉讼活动。
39、问答题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创立于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实行的证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实行的证据制度后,而根据党的纲领、政策和人民政权发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决议、训令、指示等规范性文件办事,而逐步创立。它是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40、单项选择题 张某、李某、孙某、高某涉嫌共同盗窃,侦查人员在张某的住处搜到一份书面的分赃协议,其内容为,张某取得出售金额的40%,李某、孙某、高某各得20%。经过笔迹鉴定,确认此分赃协议系张某所写。本案中的分赃协议属于下列何种证据?()
A.物证
B.书证
C.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D.既是书证又是物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证据的分类。本案中,分赃协议一方面以其记录的分赃计划证明案件事实,具有书证属性;另一方面又帮助侦查机关通过笔迹的外部特征确认犯罪嫌疑人,具有物证属性。
41、问答题 对人民法院承担责任的界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评判证据责任
(2)补充调查责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评判证据责任
(2)补充调查责任
(3)采用证据责任
(4)对案件事实的酌定责任
(5)变更认定的证明责任
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并不是说可以由人民法院代替控诉与辩护任何一方承担举证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主体首先要承担自己应付的特定责任,而不能讲起责任转嫁给人民法院,否则就得不到对其有利裁判。
42、填空题 “()”是我国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证明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某人有暴力倾向的材料对证明其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的犯罪事实具有关联性
B.在我国,以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辩解不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
D.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证据的属性及非法证据排除。证据理论一般认为,某个人的特定品格在证明该人在特定条件下实施了与此品格相一致的行为上,不具有关联性,A选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我国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不予排除,B选项认为辩解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是错误的。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C错误,D正确。
44、名词解释 人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证”的对称。在司法实践中把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的证据统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证”的对称。在司法实践中把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的证据统称为人证。它是有思维能力的人提供的。
45、填空题 辩护证据同控诉证据的划分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作为标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作为标准
46、填空题 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明标准是采用正面界定的方式,即根据“()”原则,强调“高度盖然性”标准,要求法官形成“内心确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由心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由心证
47、问答题 2004年11月17日凌晨,在甲市郊区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甲市公安局迅速组织侦查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自行车,自行车已被摔坏,在尸体旁边留有被害人的一大摊血迹,在离尸体不远处有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在被害人手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手表已经摔坏,时针指在6时5分。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证明事故发生地距甲市15公里。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经法医对被害人进行鉴定,作出的结论是:被害人系男性,40岁左右,身高177cm,根据其伤势可判断,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公安局遂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有位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曾告诉过她,交通事故发生时,他刚好路过离事故现场10m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司机打开门看了看,然后飞速逃离现场,他看到司机是市化工厂驾驶员杨某。甲市交通管理局来往车辆登记记录表明,6时5分左右曾有两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甲市化工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员证明司机杨某17日早晨驾车从乙市返回甲市,下车后神色慌张,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杨某17日6时10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杨某与同车的陈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言词证据:妇女的陈述、厂调度员的证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言词证据:妇女的陈述、厂调度员的证言。
48、填空题 推定分为两种()、事实推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法律推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法律推定
49、名词解释 宏观物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不能提取,不能随案移交的体积较大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不能提取,不能随案移交的体积较大的物证,称为宏观物证。
50、问答题 简述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二)刑事诉讼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二)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51、填空题 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用其记录与存储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接
52、填空题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有对()作了修订,专门规定了“证据”一章,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把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条理化,定型化,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证据制度逐步形成和趋于完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刑事诉讼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刑事诉讼法》
53、名词解释 事实推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裁判上的推定和诉讼上的推定,是指法律授权司法机关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裁判上的推定和诉讼上的推定,是指法律授权司法机关根据已知事实和经验法则,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判定待证事实是否真实。
54、多项选择题 某市人民检察院接到举报后,对张某的受贿行为进行立案侦查,经过侦查和审查起诉后,发现指控其受贿罪的证据不足。但是该检察院发现张某拥有小别墅一栋、私家宝马车一部,另有近百万元银行存款,犯罪嫌疑很大。如果检察机关要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对张某提起公诉,需要证明下列哪些事项?()
A.张某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张某是国家工作人员
C.张某的合法收入数、实际财产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为30万元以上
D.上述C项中所指差距部分的来源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证明对象和证明责任问题。在一般教材中,证明对象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而在具体案件中,证明对象则是具体的、明确的。因此,在思考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把抽象的证明对象理论同具体的犯罪构成结合起来。回答本题的关键也就在于,一定要搞清楚本题的主旨在于证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而不是要证明受贿罪。在明确此点后,还须知道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根据上述分析,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C。
55、名词解释 状态物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以其存在状况发挥证明作用物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以其存在状况发挥证明作用物证。
56、单项选择题 下列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是:()
A.办案人员采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被告人李某的辩解
B.侦查人员暴力逼取的证人证言
C.侦查人员威胁证人,证人不得已说出看到犯罪嫌疑人用布口袋装尸体后扔到某井里了,侦查人员据此找到布口袋装的尸体
D.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A选项不当选,因为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排除的只是供述,不包括辩解。C选项不当选,因为在刑讯逼供下取得的供述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但根据此供述找到的赃款赃物、作案工具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在暴力、威胁下取得的证人证言不可作为定案根据,但根据此证人证言找到的款、物、作案工具等可以作为定案根据。D选项不符合应当排除的条件,不当选。
57、填空题 收集证据要及时主动出于两种情况();人为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条件的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条件的变化
58、问答题 证据排列组和的概念、意义及方法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概念: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概念: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形成对所要证明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组相应的证据。
意义:1、有利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2、有利于在庭审中组织对证据调查、质证与辨论;3、有利于档案管理。
方法:1、按照作案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人看出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但一般适用于只涉及某一种犯罪的案件;2、按照所犯罪行的轻重适当排列。这种排列方法一般适用于被告人所犯有数罪或者一案有若干被告人的案件。
59、填空题 ()是各类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仲裁、调解以及纪律检查、各种奖惩中的核心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据问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据问题
60、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着案情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着案情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这些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2)任何诉讼证据,都是不依办案人员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办案人员绝不能用主观臆断来代替这些客观事实,更不允许任意改变或者替换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61、问答题 为什么说刑讯逼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性质上看:刑讯逼供不是一般的工作错误,而是违法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性质上看:刑讯逼供不是一般的工作错误,而是违法行为;
2、刑讯逼供的主要危害有:①容易造成冤假错案。②逼出来的口供很不可靠,会使案情复杂化,会使办案人员陷于被动。③刑讯逼供使很不文明的野蛮做法,损害公安、司法人员的形象,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④刑讯逼供会损伤政策和法律的权威,增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对立情绪,造成审讯和改造困难。
3、纠正对刑讯逼供的认识误区很不容易。
62、问答题 简述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刑事诉讼证据要受到实践的限制
(二)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刑事诉讼证据要受到实践的限制
(二)刑事诉讼证据会受到条件的制约
(三)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63、名词解释 法律拟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法律把某些实际上并不相同的事项,视为具有相同的意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法律把某些实际上并不相同的事项,视为具有相同的意义。
64、问答题 辩护证据的哪些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正面防御型”辩护证据,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正面防御型”辩护证据,可以从正面证明被告人并未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或者证明他所犯的只是某种轻罪而不是起诉方指控的重罪。
2、“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并不 91Ex aM.net否定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但能够证明被告人具有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
3、“釜底抽薪式”辩护证据,主要是提出确凿的事实,证明某些控诉证据是虚假的,或者证明该控诉证据与本案并无关联,从而将控诉证据从根本上予以推翻,达到辩护成功的目的。
65、名词解释 “正面防御型”辩护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以从正面证明被告人并未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或者证明他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以从正面证明被告人并未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或者证明他所犯的只是某种轻罪而不是起诉方指控的重罪。
66、填空题 最早把这种制度称为“法定证据制度”(又称“形式证据制度”)的是法国的一位名叫()的议员。其主要盛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杜波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杜波尔
67、名词解释 证据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为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为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
68、问答题 2004年11月17日凌晨,在甲市郊区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甲市公安局迅速组织侦查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自行车,自行车已被摔坏,在尸体旁边留有被害人的一大摊血迹,在离尸体不远处有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在被害人手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手表已经摔坏,时针指在6时5分。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证明事故发生地距甲市15公里。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经法医对被害人进行鉴定,作出的结论是:被害人系男性,40岁左右,身高177cm,根据其伤势可判断,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公安局遂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有位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曾告诉过她,交通事故发生时,他刚好路过离事故现场10m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司机打开门看了看,然后飞速逃离现场,他看到司机是市化工厂驾驶员杨某。甲市交通管理局来往车辆登记记录表明,6时5分左右曾有两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甲市化工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员证明司机杨某17日早晨驾车从乙市返回甲市,下车后神色慌张,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杨某17日6时10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杨某与同车的陈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分别属于证据种类中的哪一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证:被害人尸体及血迹、被害人的自行车、摩擦痕迹、上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证:被害人尸体及血迹、被害人的自行车、摩擦痕迹、上海牌手表、里程碑、甲市化工厂的车辆。勘验检查笔录:法医鉴定、现场全景照片。证人证言:妇女的陈述、厂调度员的证言。书证:甲市交通管理局车辆登记记录、出车登记表。
69、多项选择题 某公司被盗手提电脑一台,侦查人员怀疑是王某所为,王某一开始不承认,但后来经过刑讯承认了盗窃事实,并供述已将电脑卖给刘某,同时还说他之所以拿公司的电脑是因为公司拖欠了他6个月的工资。侦查人员找到刘某后,刘某说电脑又倒卖给了秦某。秦某起初不承认,侦查人员威胁他:"如果不承认就按共同盗窃论罪!"秦某害怕,承认了购买电脑一事,并交出了电脑。此案中下列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A.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
B.王某有关公司拖欠他工资的辩解
C.秦某的证言
D.手提电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定。《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由此可见,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秦某的证言均属于法律规定的非法言词证据之列,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两项。
70、问答题 中国古代主要实行什么的证据制度?它同普通实行“神灵证据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办案须“以五声听狱诉,求民情&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办案须“以五声听狱诉,求民情”。所谓“五听”,就是要求法官在办案时,应当注意从言词、脸色、气息、听聆和眼神这五个方面观察被告人的表情有无变化。注重对被告人的心理分析,是我国古代司法经验的总结,它同外国普遍实行的“神示证据制度”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我国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实行“罪疑从赦”的制度。即对于证据不足,难以证明的罪犯,应予赦免。这也是与申领证据制度的不同之处。
71、问答题 刑事诉讼证据为什么要有证据的合法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理论依据(2)法律依据(3)事实依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理论依据(2)法律依据(3)事实依据
72、问答题 简述刑事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刑事证据学与刑事诉讼法学
(二)刑事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刑事证据学与刑事诉讼法学
(二)刑事证据学与刑法学
(三)刑事证据学与犯罪侦查学
(四)刑事证据学与法医学
73、问答题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什么证据制度?它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没有实行“法定证据制度&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没有实行“法定证据制度”而实行的是“罪从供定”罪从供定的含义是把被告人的口供当成了决定一切的证据。“罪从供定”对刑讯的条件、刑讯的方法、刑讯的扩大适用。拷打的部位和拷讯的拷具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但对于某些特殊人员不能实施刑讯。因此又补充了两项补充原则“众证定罪”。即凡涉及四类人员犯罪的案件,不得实施刑讯。必须有3名证人证明其时才能定罪。“疑罪听赎”时在出现“疑罪”时被告人交纳一定数量的“保释金”之后予以释放的一种补救原则。
74、填空题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它标志着是实事求是证据制度进一步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宪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宪法》
75、问答题 诉讼证据的意义是什么?诉讼证据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包括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这一概念强调诉讼证据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1)诉讼证据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杜绝了诸如想像、猜测、分析、估计、推论、等并非客观存在的其他因素作为证据。
(2)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必须案件事实有关联,能够对争议的案情起到证明的作用。这就把与案件无关的其他材料排除于证据之外。
(3)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还必须具有法定的表现形式。这就把某些形式上不合格的材料排除于诉讼证据之外。
76、填空题 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错误路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错误路线
77、填空题 1791年1月18日确立了法官自由心证原则。1808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从立法上把()规定为刑事诉讼中判断证据的一项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由心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由心证
78、问答题 简述证据保全的概念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据保全是取证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侦查、起诉最终达到揭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据保全是取证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侦查、起诉最终达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目的的重要手段。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了使已经发现和收集到的证据材料,不致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而发生变形、变质、混合、调换或者灭失,而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提取、固定并妥为保存的诉讼活动。它的意义主要有:
1、刑事诉讼中用做证据的许多物品、痕迹,留存于犯罪现场和各种场合,有的用肉眼还难以看到,更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原因极容易变形、变质或者很快灭失,因此,需要采取各种办法将它们显现出来并加以固定、提取,并妥为保存,才能使其对案件发挥证明作用。
2、已经收集到的各种物证、书证,如果保管不妥,也可能被毁灭、替换或者变形、变质,以致失去了证据的效力,因此,必须对它们加以妥善的保管。
3、由各类诉讼参与人提供的言词证据,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如证人外出、死亡而不能在开庭审判时出庭作证,因而需要将这证言加以固定,以便在定案时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据。
4、保全证据是档案管理的需要。
79、问答题 对各个证据的审查、判断的任务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审查每个证据的真实性;2、审核各个证据与案情事实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审查每个证据的真实性;2、审核各个证据与案情事实 是否有关联,即审查其关联性。
80、问答题 简述间接证据在诉讼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间接证据是侦查破案的向导,是发现直接证据的桥梁。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间接证据是侦查破案的向导,是发现直接证据的桥梁。2、间接证据可以用来检验直接证据的真伪,使最后的定案确实可靠。3、大量的间接证据可用于排除犯罪嫌疑。4、在无法取得直接证据时,只要间接证据确实、充分,也可据以定案。
81、填空题 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任务:是对每一个证据材料的(),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验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真实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真实性
82、填空题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分类,是以()不同来划分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据的表现形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据的表现形式
83、问答题 同案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互为证人证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互相检举、揭发,不能以一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互相检举、揭发,不能以一般的证人证言看待,但以下四种情况,可视为例外:
1、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某一被告人检举、揭发其他同案被告人与己无关的犯罪事实,应视为证人证言;
2、司法机关将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处理的,前案业已审结的被告人,在后案审理时出庭作证,可当做证人证言来对待;
3、因罪行互有牵连而并案审理的案件,处于次要地位和被动地位的销赃犯、包庇犯、窝藏犯以及窝赃犯等人,揭发首犯、主犯、实行犯的罪行,一般也可按证人证言对待;
4、在法庭开庭审理时,已被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同案犯罪嫌疑人揭发共同犯罪的案件事实,可按证人证言对待。
84、填空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原则,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进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最从判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最从判定
85、问答题 划分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依据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划分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依据是各种证据与受刑事追诉者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划分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依据是各种证据与受刑事追诉者的利害关系。
86、填空题 ()是检验证据真实性的最终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践
87、单项选择题 在某受贿案审判过程中,被告人谢某声称自己在侦查阶段遭到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要求法院将刑讯所得的供述予以排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谢某的辩护律师郭某申请排除刑讯所得的供述,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B.若法院决定对供述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检察院应当对供述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C.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谢某供述的合法性的,检察院应当提请法院通知该案的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D.对于经过法庭审理,不能排除谢某的供述是刑讯逼供而获得,对该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A项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7条的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故B项正确。而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而非应当,故C项不正确。
88、填空题 非法证据既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也包括由非法搜查扣押所取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书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书证
89、填空题 实物证据有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视听资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视听资料
90、填空题 1979年7月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的法律,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重新起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91、问答题 书正与物证的区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书证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2)书证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书证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2)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划分两者的基本分界线
92、问答题 运用间接证据应当遵循什么规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时,首先应对业已收集到的所有间接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时,首先应对业已收集到的所有间接证据逐一查证属实;其次判明各个证据同本案中构成犯罪的诸要件中的某一个方面确有联系;最后查明每个间接证据的来源合法有效。同时还应遵循以下规则:
1、必须有一系列间接证据组成一个完整的不能间断的证明体系,任何一环有脱漏也不行。
2、各个间接证据之间必须互相一致,不允许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
3、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排除掉其他各种可能性,以确认这个结论是惟一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93、问答题 什么是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及其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凡不是以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为其表现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凡不是以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都是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
2、凡不是以人的言词、意见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状况为表现形式的证据都是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
94、多项选择题 小刚是一名17岁的职业高中学生,在2010年10月5日国庆节放假期间,他潜入某单位办公室,窃得手提电话3部。在公安机关对此案进行侦查时,下列哪些内容属于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A.小刚盗窃的事实
B.小刚的年龄
C.2010年国庆节期间放长假的事实
D.小刚犯罪后的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是指在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对其加以证明的问题。学习证明对象理论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是需要在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二是哪些是免证事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一般教材均作了介绍,即证明对象既包括实体上的事实(例如和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也包括程序上的事实。实体事实主要是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具体有:犯罪事实是否发生,是否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危害后果,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主观罪过等,是否具有法定或者酌定的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刑事处罚的事实,以及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本题中,显然A、B、D三个选项都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要掌握免证事项的范围,其范围如下:众所周知的事项、预决事项和推定事项。这些免证事项,往往会成为这类考试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本题的C项"2010年国庆节期间放长假的事实"就属于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免证事项,故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
95、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证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96、填空题 实行交叉询问规则的前提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人必须到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人必须到庭
97、问答题 言词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言词证据以言词为表现形式,在诉讼中应当以言词的形式出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言词证据以言词为表现形式,在诉讼中应当以言词的形式出现,真正作为“言词证据”加以运用。(1)一般应以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言词证据。(2)发现疑问时仍应以口头询问的方式核查证据。(3)法庭审判应当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98、名词解释 比较印证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比较印证,就是将本案中的各个证据互相加以比较,看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比较印证,就是将本案中的各个证据互相加以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彼此得到印证。
99、填空题 ()是近世各国刑事诉讼法中普遍适用的一项诉讼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罪推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罪推定
100、单项选择题 温某涉嫌一起重大的贩卖毒品犯罪案件,鉴定人马某出庭作证,马某因在诉讼中作证,其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以下对马某的保护等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某因履行作证义务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就餐费,司法机关应当给予补助
B.对马某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C.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马某及其近亲属
D.法院不公开马某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证人作证的相关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 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能够享受补偿的是证人,并非鉴定人,故A选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1)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2)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3)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 害人及其近亲属;(4)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5)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故B、C、D项正确。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司法卷二》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司法卷二:刑事证据》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