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加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加热方法有直接火法和蒸汽法。直接火法效果不佳。蒸汽法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加热方法有直接火法和蒸汽法。直接火法效果不佳。蒸汽法又有3种形式:夹层加热锅、盘管加热器、连续式热交换器。
2、问答题 豆粉生产中冷却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冷却最好采用流化床的方法进行。空气经冷却、净化后吹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冷却最好采用流化床的方法进行。空气经冷却、净化后吹入,可使粉温降至18℃以下;同时,流化床可将细粉回收,送入到干燥塔与刚雾化的乳滴重新进行接触,经重新干燥成为较大的豆粉颗粒。无流化床装置时,可将豆粉收集于粉箱中,过夜自然冷却到设定的温度。
3、问答题 酸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时怎样控制洗涤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控制洗涤条件可提高蛋白含量,在洗涤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控制洗涤条件可提高蛋白含量,在洗涤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固液比和洗涤时间。
①洗涤温度。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豆粉中可溶物溶于水速度加快,同时蛋白质热变性、沉淀作用也加快,酸溶蛋白溶于水即少。
②固液比。固液比增大,豆粉中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增多。当固液比达1:8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达最大,此时对成品干基的影响最大;当超过此点后酸溶蛋白将变多,成品干基将变小,并无限趋向某值。另一方面,随着水量的增大,温度对NSI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不起作用。因此,随着水量的增大,产品NSI有增大的趋势。
③洗涤时间。温度对蛋白变性的影响表现在对时间的积累。时间长,变性多。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洗涤时间的加长,蛋白质变性多,产品干基变大,NSI下降。另外,豆粉内可溶物质的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其中,每组分溶解平衡常数不同,溶解速率也不同。当洗涤时间达50min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最大,此时干基最高;当超过此点时,其比值变小,成品干基下降,并将趋向某点。
4、问答题 质量好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是什么颜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没有加任何添加剂的大豆分离蛋白应是浅白色或乳白色粉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没有加任何添加剂的大豆分离蛋白应是浅白色或乳白色粉末。在向任何食品添加都不会改变食品原有的颜色,相反还可以增加其光泽度。有些蛋白产品颜色呈褐色、黄色、灰土色、暗红色等都是不正常的,这说明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所用的原料质量,酸、碱等辅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洗不完善,漂白效果不好,干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等原因,这些都可影响色泽。
5、问答题 生产人造奶油过程中,原料应该怎样选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合理地选择原料油脂,是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质量的首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合理地选择原料油脂,是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质量的首要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根据产品的用途和气温,确定固体脂肪指数(SFI)值和熔点,再根据SFI值和熔点确定固体、液体油脂的比例。食品工业用人造奶油的油脂在10℃~30℃温度范围内的SFI值以15~25℃为宜,而SFI值在30以上偏硬,10以下偏软。口溶性好的人造奶油的溶点为23℃~33℃,33.3℃时的SFI值应在3.5以下,如果此时在3.5以上,则口溶性差,有蜡质感。
②注意原料油脂的结晶性。人造奶油的油脂晶粒由大约20%的高熔点脂肪形成,大约80%的液体油和大约16%的水被晶粒结构所吸附。原料油脂中的高熔点成分决定了人造奶油结晶的趋向,一般选择几种油脂搭配,使能形成β型结晶。
③考虑营养性。家庭用人造奶油要求亚油酸和饱和酸的比例至少为1.0以上,而且不希望有异构酸,为此常使用棉籽油、米糠油、玉米胚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等富含亚油酸的液体油脂。
6、问答题 喷雾干燥法制备豆粉的优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喷雾干燥法在速溶豆粉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十分普遍。喷雾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喷雾干燥法在速溶豆粉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十分普遍。喷雾干燥法虽然具有热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但在产品的干燥过程中,由于物料受热温度低,时间短,从而使得蛋白质轻微变性,因而所得到的豆粉产品复水后溶解度高,风味和色泽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7、问答题 酱油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有那些?其特点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米曲霉和酱油曲霉
米曲霉是好氧微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米曲霉和酱油曲霉
米曲霉是好氧微生物,当氧气不足时,生长受抑制。制曲时应通入空气,排除二氧化碳,既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又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米曲霉能分泌复杂的酶系统,分泌的胞外酶有蛋白酶、糖化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等;分泌的胞内酶有氧化还原酶等。K、P、Ca、Mg是米曲霉生长所必需的。米曲霉生长最适合温度是32℃~35℃,低于28℃或高于40℃生长缓慢,42℃以上停止生长。米曲霉生长需要水分。当曲料水分小于40%时会影响菌丝生长,当曲料水分过大杂菌容易繁殖。在曲霉生长期,曲料含水量4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曲霉产酶期水分适当降低,米曲霉生长和产酶适宜pH为6.5~6.8。
酱油曲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坂口从酱曲中分离出的,并应用于酱油生产中。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孢子柄表面平滑。米曲霉的α-淀粉酶较高,酱油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较高。两者在酿造特性上也有差异。日本现在制曲的菌株分别是米曲霉占79%,酱油曲霉占21%。对酱油酿造用曲霉菌株总的要求是:蛋白酶及糖化酶活力强,生长繁殖快,对杂菌抵抗力强,发酵后具有酱油固有的香气而不产生异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
(2)酵母菌
酱醪分离出的酵母有7个属,32个种。其中与酱油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鲁氏酵母。酵母菌在酱油发酵中有重要作用,对酱油的香气和风味影响很大。在发酵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由于酵母菌失去活性而影响酱油香气成分的形成。为了提高酱油的风味,有的工厂在酱醪发酵后期,人工添加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收到良好效果。
(3)乳酸菌
酱油乳酸菌是生长在酱醅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乳酸菌,代表性的是嗜热片球菌、酱油四联球菌、植质乳杆菌。乳酸菌呈球形或杆状形,单独生长,连接成对或呈链状。有的好氧,也有微好氧与嫌氧。乳酸菌能利用糖类产生乳酸。在酱醪发酵过程中,前期嗜盐足球菌多,后期四联球菌多些。如发酵1个月的酱醪,乳酸菌约含100个/g,其中酱油足球菌约占90%,其余10%为酱油四联球菌。它们能耐18%~20%的食盐。嗜盐足球菌能耐24%~26%的食盐。
酱醪发酵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降低了发酵醪pH值至5左右,能促进鲁氏酵母繁殖。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作用,赋予酱油特殊的香气。根据一般经验,酱油中乳酸含量达15mg/mL质量较好,含量在0.5mg/mL以下时,酱油质量较差。但乳酸菌若在发酵的早期大量繁殖产酸,使酱醪pH值过早降低,会破坏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利用率。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是协同作用的,根据经验所知,乳酸菌数为酵母菌数的10倍时,效果最好。
8、问答题 豆制品生产中吊白块滥用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吊白块具有增白、保鲜、提高韧性的作用,加入后使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吊白块具有增白、保鲜、提高韧性的作用,加入后使腐竹、干豆腐等豆制品不易煮烂,色感令人满意;此外吊白块具有凝固蛋白的作用,加入后可提高腐竹、豆腐皮等豆制品的产量10%左右。第三,有的生产经营者是听信所谓的新技术、新工艺,将吊白块作为“粉丝精”、“腐竹精”而盲目加入。因此造成了吊白块滥用、误用现象比较严重。
9、问答题 工业生产中应采用何种方法提高腐竹出品率和成膜速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提高腐竹出品率和成膜速率,通常在工业化生产中采用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提高腐竹出品率和成膜速率,通常在工业化生产中采用以下方法。
①向豆浆中添加少量分离大豆蛋白质以提高腐竹出品率,其原因是豆浆中大豆蛋白质含量为1.5%~3.0%时,腐竹出品率最高。
②向豆浆中添加磷脂对腐竹出品率有明显改进。磷脂是大豆蛋白膜的表面活性剂,它能促使大豆蛋白膜胶态分子团的形成。磷脂可以与分离大豆蛋白质开放的次级键结合,形成磷脂——蛋白复合物或将分散的蛋白质吸附在大豆蛋白质薄膜上。
③脂类的乳化作用对腐竹薄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腐竹生产时,向豆浆中添0.02%的红花油少量,能促进腐竹成皮速率。
10、问答题 在豆乳粉生产中由化学因素可引起哪些危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乳粉中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一方面是由于主要原料、辅料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乳粉中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一方面是由于主要原料、辅料中带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如农残、药残、重金属等),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不慎加入;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因操作不当(温度低)而引起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未完全失活,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这些因素都必须严格控制。
11、问答题 卤制豆制品产生风味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卤制豆制品风味不足是常见的质量问题,豆制品卤制后出现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卤制豆制品风味不足是常见的质量问题,豆制品卤制后出现风味不足的原因如下。
(1)不按标准要求使用调味料主要包括调味料的种类、数量没有按配方要求使用,在一般情况下配方是不允许随意更改的,调味料的种类、数量改变后必然要影响豆制品的风味。就会出现产品味道不足现象。
(2)卤制的操作方法和时间不适当操作方法是说豆制品在卤制时,有的产品需要首先将调味料按照配方规定称足数量,制成卤汤,将产品放入卤汤内进行卤制。有的产品除用卤汤外,还要把适量的调味料和产品同时放入卤制器具,一起蒸煮或焖泡。不能只求快、省力,卤制时间的长短对产品的风味起重要作用。
12、问答题 在腐乳的后期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无色结晶物?应该怎样防止结晶物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腐乳成熟后,其表面经常有一种无色硬质片状结晶体及白色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腐乳成熟后,其表面经常有一种无色硬质片状结晶体及白色小颗粒。尤其是白腐乳更为明显,它大部分附在表面的菌丝体上,也有在卤汁中的。白腐乳进行后发酵时,腐乳层上常盖上一张白纸,对防止腐乳褐变形成黑斑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发酵成熟后,这张纸的上面经常发现有无色或琥珀色的透明单斜晶体,如不及时除去,这些晶体消费者会误认为是玻璃碎屑而望而生畏。
13、问答题 豆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制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分解为主要特征。蛋白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制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分解为主要特征。蛋白质在霉菌以及芽孢杆菌属、羧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属等菌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并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而后在相应的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分解为胺类、酮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等,使豆制品失去食用价值。
14、问答题 天培生产中大豆蒸煮的目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蒸煮目的主要表现在:①杀灭影响发酵的污染菌;②破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蒸煮目的主要表现在:①杀灭影响发酵的污染菌;②破坏抗氧化物质;③释放一些适于霉菌生长的物质。传统的蒸煮时间从10min至3h不等,以达到部分蒸煮的目的,利于霉菌的生长。一般认为在95℃蒸煮15min可以有效去除大豆苦味,在l00℃蒸煮30min即可达到蒸煮目的。
15、问答题 为什么在人造奶油的生产过程中油脂析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时在人造奶油的表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游离析出的油脂,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时在人造奶油的表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游离析出的油脂,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SFI值太低以致不能固定液相;油相中晶体数量不够;结晶体晶格太弱以至无法承受压力。针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调节油相配比,适当增加高熔点油脂使用量;添加蔗糖酯、单甘酯或1%~2%的格林斯德TMPS201等油脂/乳化剂系统;人造奶油出库前将其放置于5℃~10℃的低温环境下存放1~2天以稳定人造奶油的晶体结构。
16、问答题 豆豉的新法制作技术如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若利用米曲霉发酵大豆,既克服了传统制作豆豉方法的不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若利用米曲霉发酵大豆,既克服了传统制作豆豉方法的不足,又使生产的成品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有豆豉固有风味,且各项理化指标已超过传统方法生产的豆豉。
注意事项:
①发酵方法为低盐固态发酵,菌种为3.042米曲霉,在制曲时品温不得高于35℃。
②应注意盐水浓度和控制醅用盐水温度,制醅盐水量要求底少面多,控制好发酵温度。
③用米曲霉发酵生产豆豉,不但发酵时间及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突破了季节性限制,减轻了劳动强度。
17、问答题 酱油生产发酵方式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有固态低盐发酵、固态无盐发酵、保温速酿稀发酵和低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有固态低盐发酵、固态无盐发酵、保温速酿稀发酵和低温稀发酵。
18、问答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为何要洗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洗曲的目的在于洗去豆粒表面附着的孢子、菌丝和部分酶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洗曲的目的在于洗去豆粒表面附着的孢子、菌丝和部分酶系,使豆豉生产原料的水解有一定限度。一方面大豆中的蛋白质、淀粉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氨基酸、糖、醇、酸、酯等,以构成豆豉的风味物质;另一方面,不致因过度分解使可溶物增多而从豆粒中流失出来,造成豆粒表面粗糙、变形和失去光泽,因而能使产品保持颗粒完整、油润光亮的外形和特殊的风味。另外,若将附有大量孢子和菌丝的成曲不经清洗直接发酵,则产品会带有强烈的苦涩味和霉味,且豆豉晾晒后外观干瘪,色泽黯淡无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豆豉的成曲必须用清水把表面的霉以及污物清洗干净,但洗曲时应尽可能降低成曲的脱皮率。
19、问答题 豆腐乳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传统低温法酿制腐乳通常在秋末至次年春季适于毛霉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传统低温法酿制腐乳通常在秋末至次年春季适于毛霉生长的季节生产。豆腐制坯后,在低温下自然培养7d~15d,如四川夹江腐乳、绍兴老法腐乳等。产品质地柔糯、色泽光亮、香气浓郁。
(2)高温法酿制腐乳利用可在35℃~37℃较高温度下生长的根霉菌生产。在25℃~30℃下培养。前发酵仅为2d~3d。但由于高温快速发酵,故成品的香味欠浓郁。这种工艺在上海、南京等地都已应用。
(3)利用细菌纯种酿制腐乳豆腐坯先用盐腌制48h,使盐分达到6.5%,在接入嗜盐性小球菌,以抑制其他菌的生长,装坛前含水量降约为45%,再添加辅料后熟。采用该法的产品成型较差,易破碎,如黑龙江的克东腐乳。
20、问答题 怎样进行升温加盐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升温加盐豆曲调整好水分后,加盖塑料薄膜保温,经6h~7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升温加盐豆曲调整好水分后,加盖塑料薄膜保温,经6h~7h的堆积,品温上升至55℃,可见豆曲重新出现菌丝,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即可迅速拌入食盐。
21、问答题 蒸料的目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使原料中蛋白质达到适当变性,便于米曲霉生长发育所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使原料中蛋白质达到适当变性,便于米曲霉生长发育所利用,易为曲霉各种酶水解的状态;使原料中淀粉吸水膨胀达到糊化程度,并产生少量的糖类供给米曲霉所需;消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以提高制曲的安全性,必须对原料进行蒸煮。
22、问答题 豆腐出现馊味或酸腐味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出现馊味或酸腐味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鲜的豆腐就有馊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出现馊味或酸腐味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鲜的豆腐就有馊味或酸腐味,这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太差,制作豆腐的设备、管道等不洁造成的,特别是使用的豆腐包布和压榨设备没有及时清洗、消毒、晾晒,产生馊味,导致刚制作的豆腐表面出现馊味或酸腐味;二是豆腐的贮藏条件不适或时间过长引起的。豆腐水分含量高,又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受微生物污染后极易酸败变质,夏秋季节豆腐环境温度较高,豆腐在短时间内就会腐败变质。加强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豆腐在冷链中流通、贮藏等可以延长豆腐的保质期。
23、问答题 人造奶油为何有时表面会发亮?其解决途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观发亮的可能原因有:人造奶油过密的结晶度;过高的月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观发亮的可能原因有:人造奶油过密的结晶度;过高的月桂酸油含量导致人造奶油结晶过程中产生大量过小的晶体而使其具有非常明亮的外观。因此相对应的解决途径有:加工时宜放慢冷却速度,降低结晶程度,减少过细的晶体数量,使晶粒直径增加,或者调节油相配比,使用不含或少含月桂酸油的油脂。
24、问答题 大豆油脂产生酸败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动氧化作用,使油脂酸臭、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动氧化作用,使油脂酸臭、口味变苦,这种现象即称为酸败。原因是脂肪中的不饱和烃链被空气中氧所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低级的醛和羧酸,这些物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嗅感和味感,即俗称的“哈喇味”。油脂酶促酸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经一系列的作用后生成β-酮酸,脱羧后成为具有苦味及臭味的低级酮类。
25、问答题 豆腐乳生产中对所用菌种有何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乳生产用优良菌种,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乳生产用优良菌种,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①不产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等),符合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要求;
②菌种纯,菌丝体长而色白,性能稳定,生长繁殖快,抗杂菌力强;
③生长温度范围宽,培养条件粗放,生长快,有利于长年生产;
④能分泌出大量的、高活力的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利于提高腐乳质量的其他酶系;⑤能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不散不烂,气味鲜香。
26、问答题 影响豆腐形成网状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脑是由大豆蛋白质、脂肪和充填在其中的水构成的。豆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脑是由大豆蛋白质、脂肪和充填在其中的水构成的。豆腐脑中的蛋白质呈网状结构,而水分主要存在于这些网状结构内。按照它们在凝胶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其中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凝胶网络中残留的亲水基以氢键相结合,一般1g蛋白质能结合0.3~0.4g水,结合水比较稳定,不易从凝胶中排出。而自由水是在毛细管表面能的吸附作用下存在于凝胶网络中,成型时在外力作用下易流出。所谓豆腐的持水性也称为保水性,主要是指豆腐脑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凝胶网络中自由水的保持能力。
蛋白质的凝固条件决定着豆腐脑的网状结构及其保水性、柔软性和弹性。一般来说,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较大,交织得比较牢固,豆腐脑的持水性就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得率亦高。豆腐脑凝胶结构的网眼小,交织得不牢固,则持水性差,做成的豆腐就僵硬、缺乏韧性,产品得率受到影响。
27、问答题 豆腐成型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通过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通过一定的压力,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弹性和韧性的豆制品。除加工嫩豆腐外,加工其他豆腐制品一般都需要在上箱压榨前从豆腐脑中排除一部分豆腐水。
豆腐的成型主要包括破脑(又称上箱)、压制、出包和冷却等工序。其操作过程:蹲脑后,豆腐花下沉,黄浆水澄清。在扳浆后2min~3min,可插入竹滤器或虹吸管除去黄浆水。也可在竹滤器上加重物。以便于将60%的黄浆水除去。然后取榨板1块,上置2个木框,木框的高度为豆腐坯的厚度。再铺上一块疏布,并将豆腐脑装满1框后,把框外多余的布向内折,覆盖豆腐脑。然后取下1个木框再加上1块榨板,木框2个,如此反复装料。最后用压榨机榨除多余的水分。
豆腐的成型时的注童事项:压榨前,应用清水或沸水将工具洗净;上榨时,应按照花的老嫩、抽水的程度、缸内上下层花的状况等因素,掌握和运用花嫩多上、花老少上、缸面花多上、缸底花少上的原则,包坯上榨的动作也要轻巧;压榨时,始压不能过大,以免堵塞排水通路;为避免微生物污染,应尽快降温和散发表面水分。
28、问答题 酱油生产对水质有何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酱油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对水的要求不及酿酒工业严格,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酱油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对水的要求不及酿酒工业严格,一般井水,自来水,清洁的江、河、湖水都可以用来制大豆酱油。水质要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农药和化学药品污染的水,不应因水质有异杂味而损害酱油的香气和滋味。但必须注意水中不可含有过多的铁,否则将会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而硬度大的水不仅对酱油发酵不利,而且还会引起蛋白质沉淀。
29、问答题 生产大酱时制曲条件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氧气含量对制曲非常重要,如制米曲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氧气含量对制曲非常重要,如制米曲时温度需控制在35℃或稍低,湿度需超过90%,适当通风以增氧并去除CO2,且需翻曲数次,使料上下对换并打碎团块。为防杂菌污染,需添加空气过滤设备并安装紫外灯,并预先汽蒸曲房。
30、问答题 石膏凝固剂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膏是一种矿产品,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由于结晶水含量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膏是一种矿产品,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由于结晶水含量不同,分为生石膏、半熟石膏、熟石膏、过熟石膏。生石膏对豆浆的凝固作用最快,熟石膏较慢,而过熟石膏则几乎不起作用。生石膏作凝固剂,制得的豆腐弹性好,但由于凝固速度太快,生产中不易掌握,因此实际生产中基本都是采用熟石膏。
石膏的主要成分硫酸钙的溶解度较低,因此用它点浆时,豆腐脑凝固缓慢,制成的豆腐保水性能好、光滑细嫩。用石膏点脑,多采用冲浆法:即把需要加入的石膏和少量的熟浆放在同一容器中,然后把其余的熟浆同时冲入容器中,即可凝固成脑。使用石膏作凝固剂,豆浆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豆腐发硬,一般豆浆温度控制在85℃较为适宜。
31、问答题 生酱油加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杀菌防腐,延长贮存时间。
②破坏酶的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杀菌防腐,延长贮存时间。
②破坏酶的作用,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
③增加色泽。生酱油色泽较浅,加热后促进酱油色素的进一步形成,增加色泽。
④调和香气和风味。酱油加热后,增加了芳香气味称为火香。加热时由于一些不良气味挥发,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
⑤除去悬浮物,促进澄清。加热后部分高分子蛋白质发生絮状沉淀,可以带动旋风物及其他杂质一起下沉,从而起到澄清酱油的作用。
32、问答题 豆豉生产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原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豆豉生产中,应该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新鲜,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豆豉生产中,应该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新鲜,含蛋白质高,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及杂质少的大豆。
33、问答题 以卤水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其添加量为多少?
www.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盐卤又称为卤水,是海水制盐后的副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盐卤又称为卤水,是海水制盐后的副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个品种。用盐卤作凝固剂,蛋白质凝固速度快,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容易收缩,制品持水性差,一般适合于制北豆腐、豆腐干、干豆腐等含水量比较低的产品。盐卤成分比较复杂,除主要成分氯化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钾以及硫酸镁、硫酸钙等。且随产地、批次的不同,成分差异很大,所以在使用量上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范围在每100kg大豆需卤水(以固体计)2kg~5kg。盐卤过量豆制品有苦味。
34、问答题 干豆腐生产过程中,怎样保证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干豆腐质量的好坏,与泼脑关系密切。操作时要注意,泼脑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干豆腐质量的好坏,与泼脑关系密切。操作时要注意,泼脑要趁热,温度最好掌握在65℃~68℃之间;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以保证上下温度一致,泼脑要均匀一致,这样压榨后成片厚薄均匀一致。采用机械泼脑时应注意,泼脑前将豆腐脑搅打破碎,并在泼脑过程中不断搅动,保证豆腐脑稀稠均匀一致;布包的长短要适当,布包的头、尾要留1m以上;泼完的脑在经过6m~8m的网带传送后,豆腐花的水分流失约在70%。
35、问答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为什么在入坛发酵前要调节豆曲的含水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入坛发酵前应该调节豆曲的含水量,方法为:水洗后将豆曲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入坛发酵前应该调节豆曲的含水量,方法为:水洗后将豆曲沥干、堆积,并间歇洒水,调整豆曲含水量在45%左右。对于发酵来说,控制豆曲装坛时的含水量是关键,如含水量超过47%,会造成豆豉表面颜色减退、发红,甚至烂身,脱皮。若含水量低于40%,酶的水解作用受到抑制,成品不疏松,鲜味较差。拌料后的豆曲含水量达45%左右为宜。
36、问答题 纳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纳豆是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有时也被称为日本拉丝豆豉,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纳豆是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有时也被称为日本拉丝豆豉,在日本北方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纳豆主要特征为黏糊状、味甜且有特征的氨味,通常在食用前拌酱油和芥末。
37、问答题 怎样对豆腐乳进行划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将整板的豆腐坯取下,去布。再铺于板上,用多刀式切片机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将整板的豆腐坯取下,去布。再铺于板上,用多刀式切片机按品种规格划块。有热划块和冷划块两种操作方法。刚压榨而得的豆腐,通常品温60℃左右。若趁热划块,则块应该大些。冷划是待品温自然下降、表面水分散发、体积缩小后在划块。划块后应该尽快送入培养室进行前发酵。
38、问答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制曲的目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使蒸熟的豆粒在霉菌或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使蒸熟的豆粒在霉菌或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的风味,为发酵创造条件。制曲的方法有两种,即天然制曲法和接种制曲法。
39、问答题 豆腥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豆腥味的产生,现在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大豆在空气中破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豆腥味的产生,现在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大豆在空气中破碎以后,由于脂肪氧化酶的催化作用,豆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成脂肪酸的氢过氧化物,这种氢过氧化物很不稳定,一经形成便很快分解生成某些醛、醇、酮等低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明显的豆腥味。可见钝化脂肪氧化酶是消除豆腥味的关键。由于脂肪氧化酶较多地集中在豆皮中,所以脱皮是必要的工艺。再通过浸泡,及灭酶工序即可彻底钝化脂肪氧化酶。
40、问答题 速溶豆浆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速溶豆浆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不降低速溶度标准的情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速溶豆浆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不降低速溶度标准的情况下,速溶豆浆粉比传统豆浆的蔗糖添加量少;②速溶度较传统豆浆明显提高;③速溶豆浆粉耐热性好,在80℃条件下,经6h保温速溶度不下降;④豆腥味较传统豆浆明显降低。
41、问答题 怎样进行脱腥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调整浸泡水的pH值在4.5以下或8.5以上可抑制脂肪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调整浸泡水的pH值在4.5以下或8.5以上可抑制脂肪氧化酶等酶类的活性;向浸泡水中加入β-葡萄苷酶的竞争抑制剂β-葡萄糖内酯,20℃,16h浸泡大豆可以强烈抑制不良风味的生成;半湿法脱腥:将清洗后的大豆干燥,用大豆破瓣机,将每粒大豆破成7~8瓣,通过蒸汽高压脱腥。机械挤压加热膨化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干燥去皮,榨油,得到的豆粕,经过粗粉碎后进入螺旋式膨化机膨化脱腥。微波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通过微波加热脱腥。高频电子大豆脱腥,将清洗大豆直接送入高频电子磁场内,在一定强度一定频率的电磁场作用下,脂肪氧化酶等产生腥味的一切因子和电子摩擦产生的“热”作用,使氧化酶分子失活,用这种方法脱腥,可获得较高的氮溶指数,且脱腥彻底完全。
42、问答题 豆粉生产中加糖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加糖的方式有以下3种:①将白砂糖直接加到豆乳中一起加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加糖的方式有以下3种:①将白砂糖直接加到豆乳中一起加热杀菌;②将白砂糖粉碎后于分装前与豆粉混合;③先在豆乳中添加一部分白砂糖,杀菌、浓缩、干燥后,于包装前再混合其余的糖分。
第一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糖的加入易使微生物和酶类产生耐热性,影响杀菌和灭酶效果。另外,由于白砂糖有热熔性,在喷雾干燥塔中流动性差,容易粘壁和形成团块,所以宜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
43、问答题 应该怎样判断大豆的浸泡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大豆浸泡充分后质量为干大豆的2~2.2倍,体积增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大豆浸泡充分后质量为干大豆的2~2.2倍,体积增大1~1.5倍。大豆浸泡好的含水量应为60%左右。外观以浸泡水开始起泡、豆瓣平满、豆片柔软为度。若泡得不透心,则磨不细,原料利率低;如果浸泡过度,则大豆发泡,膜发软,磨浆制坯后发糟,达不到洁白细嫩,柔软有劲的要求。检验大豆浸泡是否适度的方法是将大豆掰成两瓣,如豆瓣内侧已经基本成平面,中心部位略呈浅凹面,则是浸泡适度。若豆瓣内侧完全成平面,则浸泡过度。若豆瓣内侧有深凹陷,则浸泡不足。豆瓣呈乳白色或中心稍有淡黄色均为合适。若大豆浸泡时间过长,则会污染微生物而导致酸败,甚至造成逃浆现象,而不成豆腐。
44、问答题 大酱生产中怎样进行蒸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蒸料分常压蒸煮和加压蒸煮两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蒸料分常压蒸煮和加压蒸煮两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采用常压蒸煮比较普遍;而生产量大,设备条件好的企业可采用加压蒸煮。加压蒸煮时间短、效率高,但无论采用常压蒸煮还是加压蒸煮,所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使原料达到灭菌,使黄豆达到适度变性,制曲时使曲霉生长繁殖,生成各种酶。采用常压蒸煮的方法,蒸煮2h,焖锅1h。采用加压蒸煮一般气压在0.1MPa,时间为30min~40min,温度在110℃~120℃即可达到蛋白质适度变性,从而保证大豆酱的产品质量。
45、问答题 米曲霉发芽时孢子体积为何有时过小?应该怎样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加水量适当与否对制曲有很大影响。原料中含有适当的水分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加水量适当与否对制曲有很大影响。原料中含有适当的水分是加速米曲霉发芽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水分适当,孢子即吸足水分其体积膨胀可增加2~6倍。水分过少,孢子吸水不足,造成体积过小。适当的水分有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酶,促进制曲和发酵阶段的分解作用。但用水量过大,易于感染杂菌,制曲较难控制,所以水分也不宜过大。为了制好曲,易于酱醪发酵,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以黄豆为主料,一般吸水量控制在75%~80%为宜。
46、问答题 豆腐乳按色泽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乳按色泽不同可分为白腐乳、红腐乳、别味腐乳三大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乳按色泽不同可分为白腐乳、红腐乳、别味腐乳三大类。
(1)白腐乳又名糟豆腐,简称糟方,因上盖白色糯米酒糟,产品色白而微带黄色而得名。以苏州、无锡、绍兴及桂林产品著名。
(2)红腐乳简称红方,因生产过程中使用红曲,故产品呈红色而得名,以绍兴、成都、上海的奉县、四川的夹江、黑龙江的克东产品最著名。
(3)别味腐乳因添加其他辅料而闻名,如北京的玫瑰腐乳,南京的火腿腐乳等。
47、问答题 调和油主要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调和精炼油由大宗高级食用油为基质油,以食用油调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调和精炼油由大宗高级食用油为基质油,以食用油调制的油脂产品。
(2)调和色拉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油精炼调制达到色拉油质量的油脂产品。
(3)调和高级烹调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油精炼调制达到高级烹调油质量的油脂产品。
48、问答题 大豆色拉油生产中怎样进行脱臭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过脱胶、脱酸和脱色的大豆油,仍含有不同的气味成分,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过脱胶、脱酸和脱色的大豆油,仍含有不同的气味成分,如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低分子脂肪酸、醛和酮等,从而使得产品具有不良的气味。另外,在制油工艺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气味,如中和油带来的皂角味、脱色油带来的土腥味等。这些气味成分不仅影响油的食用性,而且有些气味的成分对人体有害,因此应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这些异味物质。
49、问答题 喷雾干燥生产速溶豆浆粉时主要参数应该如何设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压力喷雾干燥机中将浓缩液进行干燥,制成含水量在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压力喷雾干燥机中将浓缩液进行干燥,制成含水量在2%~3%的豆浆粉。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应控制在180℃、90℃。
50、问答题 大豆组织蛋白有哪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膨化法中水调和比例不合适造成质量下降。
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膨化法中水调和比例不合适造成质量下降。
②挤压膨化,产品的形状不成型。
③膨化产品色泽不合格。
④膨化产品含水量不合格。
⑤调浆工艺中纺丝液的黏度不合适造成。
⑥纺丝工艺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51、问答题 消除大豆中天然有毒物质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按其耐热的程度可分为热稳定性与热不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按其耐热的程度可分为热稳定性与热不稳定性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血素、甲状腺肿素等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加热处理可消除。另一类物质如棉籽糖、水苏糖、皂苷、植物激素等对热稳定,只有在大豆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水洗、醇溶液处理方法来去除。传统的豆制品加工方法都不自觉地消除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去除新兴大豆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方法有远红外加热处理、湿热处理、加热处理、加入添加剂法、酶解法。
52、问答题 豆制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使用防腐剂可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传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使用防腐剂可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传统非发酵性的豆制品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双乙酸钠、过氧化氢、过碳酸钠等。但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不得随意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则禁止用于豆制品的制作中。
目前允许用于豆制品的甜味剂有天门冬酰,其用量不受限制,而糖精钠,甜蜜素等则不可用于豆制品工艺。
53、问答题 豆腐颜色发红、色暗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腐颜色发红常见于水豆腐和干豆腐这两个品种。主要原因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腐颜色发红常见于水豆腐和干豆腐这两个品种。主要原因是豆浆不熟引起,特别是使用敞口锅蒸汽煮浆时容易出现假开现象,当豆浆煮到80℃左右时最容易出现假开,只凭豆浆的翻滚和没有浮沫并不能说明豆浆已煮好,只有温度计测温达到100℃左右,才算真正把豆浆煮沸。煮沸后还要保温5min~7min,使用敞口锅蒸汽煮浆时,通常需要反复几次的开起,锅内泡沫得经反复几次升降,使用消泡剂把锅内泡沫全部消除,测温应达到97℃~100℃,就不会出现豆腐发红。此外,还要做到:豆浆煮熟后不得往豆浆内添加生豆浆和生水;锅内浮沫做到消泡彻底;及时把豆浆放出或舀出,不在锅内长时间停留。
豆腐的色暗,主要是豆腐表面缺乏光泽感。有以下原因:一是,原料变质或受高温刺激,或在保管过程中经过强制干燥处理;其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原料筛选处理的不净;浸泡方法不当或大豆吸收的水分不足;磨碎时磨口过紧或混入污物;豆浆浓度过高;煮浆方法不妥或豆浆煮好没有及时出锅等都会影响豆腐色泽发暗。
54、问答题 豆腐(白)干生产过程中点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100kg大豆(干)磨出的豆浆,点脑时需用盐卤4kg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100kg大豆(干)磨出的豆浆,点脑时需用盐卤4kg~6kg,盐卤先用冷水10kg调制成卤水。点卤时,卤水以细流加入,同时使浆液(浆温以75℃~80℃为宜)上下翻滚,使卤水与浆水均匀混合,但翻动不宜太猛,当浆成脑状后继续蹲脑10min。
55、问答题 为何在生产大豆酱中熟料变成深褐色?应该怎样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过去习惯上以出锅的熟料变成深红褐色为标准,于是采用过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过去习惯上以出锅的熟料变成深红褐色为标准,于是采用过夜出锅。实际上过夜出锅容易使原料中蛋白质产生过度变性,熟料变成深红褐色,就是使氨基酸及糖分变成色素从而减少了米曲霉繁殖所必需的营养,降低了成曲的质量;同时对米曲霉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也起到阻碍作用。大豆、豌豆、蚕豆在0.1MPa左右的加压条件下,蒸煮一定时间,过夜出锅的原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生成率均明显下降,说明蛋白质的过度变性及米曲霉所分泌的酶被阻,所以目前均采用原料蒸煮后,稍加焖料后就出锅的方法进行生产。
56、问答题 怎样对熏制豆制品进行熏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熏料一般是由红糖、木屑及水配制而成的,每2kg食糖添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熏料一般是由红糖、木屑及水配制而成的,每2kg食糖添加1kg锯末,再用0.5kg清水调拌均匀,即为熏料。先将熏炉炉底烤红,再将欲熏的东西放入熏炉内,在炉底上均匀撒上熏料,约0.15kg,随即关闭熏炉,此时熏料受热冒烟,制品充分烟熏,直至制品表面干燥并呈茶色,每炉约需熏制5min~10min即可。
57、问答题 腐乳生产中毛坯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菌膜应紧密黏附在豆腐坯表面上。但有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菌膜应紧密黏附在豆腐坯表面上。但有时发现菌膜与豆腐坯之间产生气泡,严重时甚至脱壳,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对质量影响却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
①菌种不纯纯菌种菌丝应呈白色,瓶边能见到淡灰色孢子,菌丝茂密无倒毛,有清香气。不纯的菌种菌丝发黄或有倒毛,有氨臭气。使用不纯的菌种,在前发酵期内容易产生气泡。
②豆腐坯含水量过多成型过程中品温太低,压块时水分难于挤出,豆腐坯水分在75%以上;在接种前,豆腐坯表面未吹干,接种时表面喷洒溶液又过多,造成豆腐坯和表面水分均过大,容易生长杂菌而产生气泡。
③含渣过多原料豆磨浆过细,一些纤维等不溶性成分过滤到豆浆中,随点浆凝聚而混合在豆腐中。从生产记录中统计可知,含渣过多的豆饼原料就容易产生气泡。
④豆腐坯的数量不适当冷天笼格堆桩数量可多些,当气温转暖时,笼格堆放数量应减少。如果打笼堆桩过高,毛霉在繁殖过程中又会产生热量,未能适时翻笼凉花,使笼内品温过高,不但产生气泡,同时还会产生氨气。
58、问答题 为何大豆发酵饮料有时会出现沉淀及分层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搅拌型或杀菌型酸豆乳经常发生蛋白质沉淀,甚至出现乳与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搅拌型或杀菌型酸豆乳经常发生蛋白质沉淀,甚至出现乳与水分层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稳定剂选择不当、用量不准;杂菌产生的果胶分解酶将果胶类稳定剂分解失效,造成制品分层;原料所含的蛋白质质量差,已有部分蛋白质变性;搅拌温度不当;豆乳未经均质处理或均质效果不好,蛋白质凝固后粒子粗大,导致蛋白质胶体粒子凝聚而沉淀析出。
59、问答题 大酱生产中原料应该怎样选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是黄豆、青豆、黑豆的总称,通常以黄豆为代表。大豆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是黄豆、青豆、黑豆的总称,通常以黄豆为代表。大豆酱生产所用的蛋白质长期以来都是以大豆为主。有的地方也用蚕豆、豌豆等作为蛋白质原料。大豆酱氮素成分约3/4来自大豆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经发酵分解能生成氨基酸,是大豆酱滋味成分的极重要物质。具体选择大豆的标准如下:①大豆要干燥、相对密度大而无霉烂变质。
②颗粒均匀,无皱皮。
③种皮薄,富有光泽,且少虫伤害及泥沙杂质。
④蛋白质含量高。
60、问答题 大豆发酵饮料生产中产酸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导致产酸过低或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原料配合比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导致产酸过低或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原料配合比例失调,特别是可供乳酸菌发酵的糖类含量过低或过高;使用质量较差的发酵剂,菌种活力较低,产酸能力较低;发酵操作不当,发酵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不利于菌种的生长,致使产酸能力下降;缩短或延长菌种在最适温度下的发酵时间,也会影响产品中乳酸含量。
61、问答题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在食品中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浓缩蛋白产品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浓缩蛋白产品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白和分离蛋白。
(1)在肉糜制品中,由于大豆浓缩蛋白比乳化性和持水性好。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在法兰克福香肠、波洛尼亚香肠和肉糜中广泛应用。
在这些肉糜制品中,大豆浓缩蛋白与注射盐水后的肉混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状态,而不吸收溶解肌球型肉蛋白。因此,大豆浓缩蛋白既可用干状,也可用乳化状态加入注射盐水后的肉中,在斩拌帆鼓内进行斩拌,根据肉的性能制成香肠类肉糜。
(2)在块状碎肉中,如肉饼、各种肉肠等,添加大豆浓缩蛋白可以增加它的硬度、营养价值,溶留肉汁和脂肪。在生产中以干状或用4.5倍的水调和后加入肉制品中,常用量2%~3%(干状),增加了烹调肉制品的应用范围。
(3)在火腿和其他注射盐水的肉制品中,大豆浓缩蛋白是比较理想的产品,因为它具有分散性、水合作用,加入盐水并不影响它的功能性。在制作火腿时,一般加入量为2%~3%,火腿制品或其他注射盐水肉制品中总的加入量为原质量的40%~100%。
62、问答题 怎样对豆豉坯进行发酵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曲升温后加18%的食盐,立即装入罐中至八成满,装时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曲升温后加18%的食盐,立即装入罐中至八成满,装时层层压实,盖上塑料薄膜及盖面盐,密封置室内或室外常温处发酵,4~6个月即可成熟。
63、问答题 怎样对腐竹进行干燥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干燥将挂在竹竿上的浆皮送到干燥室,在35℃~45℃的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干燥将挂在竹竿上的浆皮送到干燥室,在35℃~45℃的温度条件下烘24h,使其脱水干燥。要求干燥均匀,特别是在浆条搭接处或接触处含水量不能太高。干燥后即成腐竹,要求腐竹含水量在8%~12%。
64、问答题 熏干怎样进行加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将豆腐干白坯切成6cm长、2cm宽、2cm厚的长条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将豆腐干白坯切成6cm长、2cm宽、2cm厚的长条块,在盐水池内浸泡10min后捞出,放入专用的铁筐中;将铁筐与豆腐干坯一同放入1%的碱水中浸泡,温度为50℃~60℃,浸泡约5min,待坯料表面出现光滑面后,立即将筐提出,并在通风处使水分自然蒸发,待坯子表面光滑发亮后即可熏制。熏干一般需熏制15min~20min,中间需将坯子翻倒一次,以使两面熏制均匀。有的地方还将熏好后的熏干表面刷一层香油或熟豆油,即为成品。
65、问答题 制曲分为哪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曲霉制曲
①天然制曲大豆经蒸煮出锅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曲霉制曲
①天然制曲大豆经蒸煮出锅后,冷却至35℃,移人曲室,装入竹簸箕,内厚约2cm~3cm,四周厚些中间薄些,室温在26℃~30℃,品温在25℃~35℃培养,最高不超过37℃。入室24h品温上升,豆豉稍有结块,48h左右菌丝布满,豆粒结块,品温可达37℃,进行第一次翻曲,用手搓散豆粒,并互换竹簸箕上下位置使温度均匀,翻曲后品温下降至32℃左右,再过48h品温又回升到35℃~37℃,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品温33℃。以后曲料又结块,且出现嫩黄绿色孢子,进行第二次翻曲。以后保持品温在28℃~30℃,6d~7d出曲。成曲豆粒有皱纹,孢子呈暗黄绿色,用手一搓可看孢子飞扬,掰开豆粒内部大都可见菌丝,水分含量在21%左右。
②纯种制曲大豆经煮熟出锅,冷却至35℃,接入3.042种曲0.3%,拌匀入室装入竹簸箕中厚2cm左右。保持室温25℃。品温25~35℃,22h左右可见白色菌丝布满豆粒,曲料结块,品温上升至35℃左右,进行第一次翻曲,搓散豆粒使之松散,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并不时调换上下竹簸箕位置,使品温均匀一致,72h豆粒布满菌丝和黄绿色孢子即可出曲。
(2)毛霉制曲
①天然制曲大豆经蒸煮出锅,冷却至30℃~35℃,入曲室上簸箕或晒席,厚度为3cm~5cm,冬季入房,室温2℃~6℃,品温5℃~12℃;制曲周期因气候变化而异,一般15d~21d。入室3d~4d,豆豉可见白色霉点;8d~12d菌丝生长整齐,且有少量褐色孢子生成;16d~20d毛霉转老,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浅灰色,质地紧密,直立,高度0.3cm~0.5cm,同时紧贴豆粒表层有暗绿色菌体生成,即可出曲。100kg原料可得成曲125kg~135kg。
②纯种毛霉制曲大豆蒸煮出锅,冷却至30℃,接种纯种毛霉种曲0.5%,拌均后入室,装入已杀菌的簸箕内,厚约3cm~50cm,保持品温在23℃~27℃培养。入室24h左右豆粒表面有白色菌点,36h豆粒布满菌丝略有曲香,48h毛霉生长旺盛,菌丝直立由白色转为浅灰色,孢子逐渐增多即可出曲,制曲周期为3天。
③细菌制曲山东水豉及一般家庭制作豆豉大都采用细菌制曲。家庭小量制作时,大豆水煮,捞出沥干,趁热用麻袋包裹,保温密闭培养,3d~4d后豆粒布满黏液,可牵拉成丝,并有特殊的豆豉味即可出曲。值得注意的是在干燥荒漠地区制作细菌型豆豉,有时会伴生肉毒杆菌,新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疆地区曾发生多起食用家庭制作的细菌型豆豉产生肉毒杆菌中毒的事件。
66、问答题 怎样解决豆腐坯无光泽的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浸泡之前必须将大豆中的各种异物全部除掉,特别是灰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浸泡之前必须将大豆中的各种异物全部除掉,特别是灰泥及发霉变黑的大豆必须去除。否则既会影响白坯的卫生质量,又会导致白坯色泽差、无光泽。
67、问答题 豆腐生产磨浆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吸水后的大豆用磨浆机粉碎制备生豆浆的过程称为磨浆。在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吸水后的大豆用磨浆机粉碎制备生豆浆的过程称为磨浆。在磨浆时要注意两点:磨浆时一定要边粉碎边加水,这样做不但可以使粉碎机消耗的功率大为减少,还可以防止大豆种皮过度粉碎引起的豆浆和豆渣过滤时分离困难的现象,一般磨浆时的加水量为干大豆的3~4倍;使用砂轮式磨浆机时,粉碎粒度是可调的,调整时必须保证粗细适度,粒度过大,则豆渣中的残留蛋白质含量增加,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不但影响到豆腐得率,也可能影响到豆腐的品质,粒度过小,不但磨浆机能耗增加,易发热,而且过滤时豆浆和豆渣分离困难,豆渣的微小颗粒进入豆浆中影响豆浆及制品的口感。磨浆粒度在100目~200目为佳。
68、问答题 为何生产大酱有时会有臭味?怎样来消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大豆酱有许多菌类及酶类,特别是酵母菌容易产生倒发而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大豆酱有许多菌类及酶类,特别是酵母菌容易产生倒发而引起腐败,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引起大酱变质而引起臭味。在生产中可以采用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为杀菌防腐、增进色泽、调和味道、除去臭霉味、增加香气。一般加热灭菌的温度以65℃~70℃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生大豆酱经过加热后,能使香气醇厚而柔和,醛类、酚类等香气成分显著增加。
69、问答题 影响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大豆蛋白质所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大豆蛋白质所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其分子原有的内部结构和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并导致蛋白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功能特性及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即称为大豆蛋白质的变性,变化所得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质。
在大豆食品加工过程中,几乎所有过程都需要加热,因此加热变性是大豆和大豆制品加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形式。影响热变性的因素主要有时间、变性温度、水量等。大豆或低温脱脂大豆粉的蛋白质在水或碱性溶液中的溶出量可达80%~90%。但若将脱脂大豆粉利用蒸汽进行加热,则大豆蛋白质的溶出率会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变性温度是热变性的关键,一般认为大豆蛋白质的开始变性温度在55℃~60℃之间。在此基础上,温度每提高10℃,变性作用的速度约提高600倍左右。大豆蛋白质的热变性程度,还与水及其他物质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
冷冻也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冷冻变性是指冻豆腐生产中,蛋白凝胶在-3℃~-1℃的条件下放置2~3星期,解冻后就呈海绵状,脱水性强,即大豆蛋白质的一部分在解冻后不溶于水。冷冻温度以-1℃~-5℃最容易变性,深冷速冻情况下蛋白质不易变性,冷冻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显著;蛋白质浓度越高,冷冻后越易变性。
在大豆食品的加工中最常见的能引起大豆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是酸碱和有机溶剂。
70、问答题 湿热浸提法和加热冷冻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有何优缺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湿热浸提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加热处理过程中,有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湿热浸提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加热处理过程中,有少量糖与蛋白质反应,生成一些呈色、呈味物质,产品色泽深、异味大,且由于蛋白质发生了不可逆的热变性部分功能特性丧失,使其用途受到一定的限制。加热冷冻的方法虽然比蒸汽直接处理的方法能少生成一些呈色,呈味物质,但产品得率低,蛋白质损失大。
71、问答题 天培生产时为何要对大豆去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米根霉不能在有壳的整粒大豆上生长,所以天培生产需要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米根霉不能在有壳的整粒大豆上生长,所以天培生产需要先去皮,去皮方法有湿法去皮和干法去皮两种。湿法去皮主要适用于小作坊生产,而干法去皮在规模生产时较多采用。主要靠Burr磨或不锈钢磨脱皮,然后用吸出器风选或重力分选使之分离。
72、问答题 人造奶油生产中有时为何表面颜色劣化?怎样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是由人造奶油中的水分透过包装材料蒸发所致。因此,当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是由人造奶油中的水分透过包装材料蒸发所致。因此,当人造 91ExAM.org奶油表面发黄而内部颜色正常时,宜改用透水率低的包装材料如马口铁或聚丙烯铝箔复合材料等包装产品。
73、问答题 天培应该怎样进行贮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鲜的天培可在室温下贮存数天而不影响其营养和组织特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鲜的天培可在室温下贮存数天而不影响其营养和组织特性。经干燥、煎炸、脱水、冷冻和其他方法处理可增加天培的贮藏稳定性。罐藏、热水瓷和汽蒸也是有效的保藏方法。
74、问答题 豆豉的生产中对大豆的浸泡有何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称取大豆入池,加水淹没豆子30cm左右,水温在40℃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称取大豆入池,加水淹没豆子30cm左右,水温在40℃以下,浸泡2h~5h,视气温情况要灵活掌握,中间要换一次水,以浸泡豆粒在90%以上无皱纹,水分含量在45%左右为宜。
75、问答题 怎样对面粉进行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酿制大豆酱、蚕豆酱及豆瓣酱所用面粉过去采用炒焙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酿制大豆酱、蚕豆酱及豆瓣酱所用面粉过去采用炒焙的方法,但由于炒焙面粉的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差,损耗也大,因此改用于蒸或加少量水而后蒸熟的方法。也有直接利用生粉的,目前利用生粉的厂家为数也很多,但还是不如蒸熟的效果好。
76、问答题 天培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与温度及pH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天培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减少的,而每一步加工包括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天培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减少的,而每一步加工包括去皮、浸泡和蒸煮都会导致固形物和总氮的损失。蒸煮导致50.8%的氮损失,而发酵仅损失12.6%的固形物和8.6%的总氮。蛋白质代谢使天培的pH值上升,在28℃下发酵26h或38℃下发酵18h,pH值由4.5上升到6.0;而在28℃下发酵48h或38℃下发酵30h,pH值上升到7.5~8.0。
77、问答题 怎样进行盒曲培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培养时间约68h~72h,操作时要细致、卫生,注意控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培养时间约68h~72h,操作时要细致、卫生,注意控制品温,严格控制杂菌污染。入室开始至培养15h~16h,为孢子发芽期,曲室室温为28℃~30℃,干湿球温差1℃。当品温升至33℃~35℃时,进行倒盒,达到上下品温一致。培养16h以后,曲料面层呈均匀的微白色,微结硬块,要进行翻曲,使曲料松散,得到充足的空气。翻曲后覆盖灭菌湿布。此时期已进入菌丝生长期,米曲霉放出的热量使曲料品温上升,应严格控制此时期品温不超过36℃,可利用倒盒、翻曲、降低室温等手段。
进入孢子着生期后,更应控制品温不超过36℃,还要注意保潮,曲室内喷清水,翻曲后曲料补加40℃以下温开水(混合料比)。自覆盖布帘后48h~50h,可见菌丝上长满淡黄绿色孢子,可将布帘揭掉,继续培养1天,使孢子后熟。全部呈鲜艳的黄绿色,外呈块状,内部很松散,用手一触孢子飞扬出来,此时即可作为酱油曲种。
78、问答题 用石膏作凝固剂有哪些缺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用石膏作凝固剂,难免会在制品中残存少量硫酸钙,所以制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用石膏作凝固剂,难免会在制品中残存少量硫酸钙,所以制品均带有一定的苦涩味,缺乏大豆的香味。石膏豆腐不耐咀嚼,弹性、余味不足,切成细丝、薄片、小块后易碎、易断。用醋酸钙或氯化钙可以代替石膏点浆,用法与石膏完全一样,用量约为石膏的一半,使用醋酸钙或氯化钙作凝固剂,蛋白质的凝固率高,制得的豆腐洁白细嫩,无酸涩味,光泽好,出品率可比传统石膏提高1/4~3/4。
79、问答题 制作大酱时蒸煮温度与时间应该怎样控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未变性的蛋白较难被蛋白酶水解,所以蒸煮工序非常重要,7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未变性的蛋白较难被蛋白酶水解,所以蒸煮工序非常重要,70℃以上蒸煮后,发酵期间酱中三氯醋酸溶氮含量均会增加,说明蛋白水解率增加。但当100℃蒸煮超过10min,产品中三氯醋酸溶氮含量并无进一步增加,且随着蒸煮时间延长大豆质构逐渐变差。
80、问答题 酸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酸浸处理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酸浸在脱脂豆粉中加入10倍的水,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酸浸在脱脂豆粉中加入10倍的水,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盐酸,将溶液的pH值调至4.4~4.6之间,在50℃左右恒温搅拌浸提40min~60min,这样大部分可溶性糖、灰分等都可以溶到水中,经分离即可除去。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防止酸溶性蛋白在稀酸浸提时流失,可在酸浸时加入一定量的植物胶(如角叉胶),植物胶与酸溶性蛋白质结合,生成非溶性络合物,因此,这些蛋白质在酸浸时不会流失。
81、问答题 油炸豆制品生产油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制品油炸时要注意,豆腐坯子含水量过低,或炸制时搅动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制品油炸时要注意,豆腐坯子含水量过低,或炸制时搅动过大,或坯子表面不光滑,或在温油中炸制时间过长,都容易产生豆腐泡喝油的现象。油温要控制好,油温过高,则不易起泡,引起“放炮”,很不安全。
82、问答题 怎样对大豆油脂进行脱色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油中常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等呈色物质,这些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油中常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等呈色物质,这些色素虽然在脱胶和脱酸过程中除去一部分,但是绝大部分仍留在油中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颜色,要想除去这些色素,必须经过脱色工序。油脂的脱色方法较多,现主要用活性漂土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他杂质,使油脂变为无色或浅色。
83、问答题 豆腐乳生产中为什么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要添加食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食盐是腐乳生产不可缺少的辅料之一。加食盐腌制的目的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食盐是腐乳生产不可缺少的辅料之一。加食盐腌制的目的是:既能调味(咸味),又能在发酵过程以及成品贮存中起抑菌防腐作用。食盐使毛坯内渗透盐分,析出水分,坯身收缩,坯体变硬;经腌制,咸坯的水分由白坯的73%下降为56%左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中含有卤汁和其他杂质,其中氯化镁含量较低为好,因为它的存在,可能与腐乳汁中形成腐乳白点和无色结晶物有关。因而生产中要求应用精盐或碘盐。
84、问答题 豆腐乳生产中怎样防止菌种退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优良的菌种是获得优质发酵产品的前提和保证,在实际生产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优良的菌种是获得优质发酵产品的前提和保证,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一株优良的菌种,有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选到,如果保藏不适当,还会出现退化,如生产中菌种在试管斜面经多次传代,经常表现生长变慢,生长不齐、不产孢子,甚至“光秃”;或出现生产性能下降、抗逆性差等现象,这些都是菌种退化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菌种自发突变;多核菌丝的霉菌不纯,传代后导致核分离;培养条件的变化;杂菌的污染等。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主要是:①尽量减少传代次数,减少自发突变的概率;②充分利用孢子接种,因霉菌菌丝都是有多个细胞核,而孢子是休眠体,一般是单核的,抗逆性强,不易退化;③采用合适的菌种保藏方法,如采用石蜡油封藏、沙土管封藏,最好是冷冻干燥保藏,斜面冷藏只适合菌种的短期保藏;④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和保藏中,应避免条件的经常变换(营养、温度等);⑤生产中用菌应定期分离纯化和复壮。
85、问答题 磨浆时为何要控制用水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浸泡好的大豆中加入比原料大豆重7~8倍的水,磨浆,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浸泡好的大豆中加入比原料大豆重7~8倍的水,磨浆,然后过滤去除豆渣。腐竹生产对豆浆浓度有一定要求。豆浆浓度低,蛋白质含量少,蛋白质分子不易产生聚合反应,因而影响成膜速度,使能耗加大。一般固形物含量为5.l%时,腐竹出品率最高。但固形物含量超过6%时,由于豆浆形成胶体速度过快,腐竹出品率反而降低。因此,要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好加水量,不能太多或太少,以防豆浆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腐竹形成的速度和出品率。
86、问答题 怎样对大豆进行沥干、冷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传统方法是用平的竹制容器摊平沥干,也可用金属丝或编织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传统方法是用平的竹制容器摊平沥干,也可用金属丝或编织篮。过量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但会减少天培的货架寿命,可用布擦或用面粉包去除表面水分。
87、问答题 揭竹温度对腐竹质量有何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践证明,将揭竹温度控制在80℃左右,所形成的腐竹色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践证明,将揭竹温度控制在80℃左右,所形成的腐竹色泽俱佳。若温度始终保持在85℃以上,则腐竹的色泽发生由淡黄色向褐色的变化,且越来越深,越明显。最初浆皮黄亮,口味醇香,品质好。后续浆皮渐变为灰黄色,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时间的加热保温过程中,豆浆中的糖类受热分解为还原糖。豆浆中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苏氨酸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类似酱色的色素(即碳氨反应)。这不仅影响腐竹的色泽,而且造成某些氨基酸损失,破坏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配比,从而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质量。
88、问答题 大豆发酵饮料的生产中常用的发酵剂的种类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乳发酵菌种可以从自然发酵豆乳中分离筛选,也可以从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乳发酵菌种可以从自然发酵豆乳中分离筛选,也可以从生产酸牛奶的菌种中选用。发酵剂是生产酸豆乳所用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发酵剂的菌种随生产的酸豆乳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菌种所生产的饮料的品质、营养价值、风味等有较大差异。常用的发酵菌种主要有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干酪杆菌、保加利亚杆菌、乳酪链球菌、蚀橙明串珠菌、戊糖串珠菌等。实际生产中发酵剂的菌种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以增加产品的良好风味。
89、问答题 腐竹生产中大豆浸泡时间与用量分别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浸泡加水量为大豆的4倍左右。浸泡时间冬季16h~30h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浸泡加水量为大豆的4倍左右。浸泡时间冬季16h~30h,春秋季8h~12h,夏季6h左右。要求浸泡至大豆的两瓣劈开后呈平板。日本在腐竹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短时浸泡,65℃浸泡lh,可以大大缩短腐竹的生产周期,以提高腐竹的产量。
90、问答题 煮浆的作用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煮浆是豆腐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大豆蛋白质的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煮浆是豆腐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大豆蛋白质的组分比较复杂,所以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亦即煮浆时间)和煮沸时间应保证大豆中的主要蛋白质能够发生变性。另外,煮浆还可破坏大豆中的抗生理活性物质和产生豆腥味的物质,同时具有杀菌的作用。
91、问答题 怎样评价质量好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功能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豆分离蛋白功能较多,具有吸水性、保油性、溶解性、黏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豆分离蛋白功能较多,具有吸水性、保油性、溶解性、黏结性、凝胶性、乳化性、发泡性等。但产品的不同应用,对其功能性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蛋白产品的不同用途,生产相适应功能的蛋白产品尤为重要。在肉制品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突出大豆蛋白的吸水保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在乳制品、饮料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保证蛋白的溶解性、分散性,使产品均匀稳定;在面包、糕点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要体现蛋白的增白、起泡、松散结构的作用。故产品的功能性要适应用户的需要,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强化产品的某一种或两种功能性。
92、问答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大豆浸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浸泡时间不宜过短,当大豆含水量低于40%,制曲过程明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浸泡时间不宜过短,当大豆含水量低于40%,制曲过程明显延长,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且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不松软,豆豉肉坚硬,俗称“生核”;若浸泡时间延长,当含水量超过55%时,大豆吸水过多而胀破失去完整性,曲料过湿,制曲品温控制困难,制曲时常常出现“烧曲”现象,杂菌乘机侵入,使曲料酸败,发黏,发酵后的豆豉味苦,表皮无光,不油润,且易霉烂变质。所以,浸泡后的大豆含水量与制曲及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93、问答题 大酱发酵的温度与时间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度是发酵的关键因素,纯种培养制造中国酱,发酵早期温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度是发酵的关键因素,纯种培养制造中国酱,发酵早期温度控制在42℃~45℃以促进蛋白水解,后期为50℃~52℃以促进淀粉酶作用,为提高风味,最终温度降为30℃~35℃或稍高,发酵时间随品种而异,甜酱为10d~14d,而含盐米酱为3~4个月。
94、问答题 纳豆生产中应该怎样进行接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代接种法是在60kg大豆中接入5mL~10mL培养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代接种法是在60kg大豆中接入5mL~10mL培养液再装盘,最佳接种量为大豆量的1%~3%。在pH值7.0、NaCl含量2%,40℃下培养,0h~4h为纳豆芽孢杆菌的延滞期,4h~14h为对数生长期,14h~20h为稳定期,20h后为衰亡期,所以纳豆菌的最佳接种种龄是14h~20h。一般为40℃、14h~20h或38℃、20h,后熟为5℃、24h。
95、问答题 天培生产的菌种及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少孢根霉NRRL-2710是应用最广的天培菌种,美国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少孢根霉NRRL-2710是应用最广的天培菌种,美国农业部北部地区研究实验室可提供NRRL-2710、NRRL-1526和NRRL-2549菌种供研究使用。
天培生产菌种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在37℃条件下快速生长;②高解脂能力;③产生强抗氧化物质;④不能发酵蔗糖;⑤具有生产典型天培风味、香气和质构的能力;⑥高分解蛋白的能力’发酵48h~72h后能释放自由氨。
96、问答题 包装材料应该怎样来选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包装酱油的包装有瓶装和散装及塑料袋。质量好的酱油多用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包装酱油的包装有瓶装和散装及塑料袋。质量好的酱油多用玻璃瓶装。为了防止紫外线透过玻璃引起酱油的变质,故多采用绿色玻璃瓶。
97、问答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洗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洗曲操作对豆豉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影响,清水洗曲时,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洗曲操作对豆豉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影响,清水洗曲时,必须用清水把表面的霉以及污物清洗干净,以避免后期会有苦涩味产生,但洗曲时应尽可能降低成曲的脱皮率。
98、问答题 豆乳生产中应怎样严格控制杀菌工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使豆乳变质的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尤其是芽孢杆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使豆乳变质的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尤其是芽孢杆菌。杀死芽孢的温度必须130℃,5min。芽孢杆菌在杀菌中的致死特性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芽孢数按对数规律降低的。据报道,杀菌温度以143℃左右,3.0s~4.0s最适。
99、问答题 影响酱油澄清的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包括原料蒸熟程度、制曲好坏、发酵情况的优劣、加热温度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包括原料蒸熟程度、制曲好坏、发酵情况的优劣、加热温度的高低以及贮存容器的深浅。如果加热温度低,则酱泥产生少,但是沉降的时间比较长;加热温度高则相反。现今加热温度一般为65℃~80℃之间,一般的澄清时间需要4d~7d。蒸料未熟透及分解不彻底的生酱油,加热后酱泥的生成量不仅数量上增多,而且难于沉降。贮存容器浅,酱泥的沉降快;反之,如果容器深,酱油澄清的速度则缓慢。
100、问答题 点浆温度对豆腐有什么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点浆温度对豆腐的持水性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相同的凝胶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点浆温度对豆腐的持水性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相同的凝胶剂,点浆温度不同,制出豆腐的持水性和硬度也不同。正常的点浆温度,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钙桥或镁桥的形成,85℃以上的温度点浆时,豆腐的硬度强而持水性较差;低于60℃,即使勉强制成豆腐,质地极差,易碎散。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豆制品加工考试》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豆制品加工考试:豆制品加工考试》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