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通常把鲁迅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年以前称早期,()年至()年称为后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8;1928;193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8;1928;1936
2、单项选择题 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
A.《复仇》
B.《风筝》
C.《兄弟》
D.《阿长与<山海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填空题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文言写的,1918年起,他参加了()和编辑活动,这年五月,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怀旧》;《新青年》;白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怀旧》;《新青年》;白话
4、填空题 鲁迅留日期间的译作主要收在1909年出版的两册()里,同时还发表了多篇提倡反抗和独立精神的论文,最能代表他当时思想的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域外小说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域外小说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5、问答题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
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
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6、问答题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来源:91考试 网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
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人物塑造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3、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4、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1、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2、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3、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4、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1、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2、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3、顺序为主,也有倒叙;4、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5、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7、单项选择题 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10、填空题 《彷徨》共收入()年至()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4;1925;1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4;1925;11
11、单项选择题 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
B.《死魂灵》
C.《域外小说集》
D.《现代小说译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填空题 鲁迅的前期杂文主要收集在()、()和()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坟》,《热风》,《华盖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坟》,《热风》,《华盖集》
13、填空题 鲁迅最早的杂文见于1918年《新青年》的“()”栏,未终篇是(),表现了从“五四”到()整个历史的进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随感录;《因太 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抗日战争爆发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随感录;《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抗日战争爆发前
14、填空题 《野草》中表现作者韧的战斗精神及对光明未来向往追求的作品有()、()、()等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秋夜》;《过客》;《这样的战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秋夜》;《过客》;《这样的战士》
15、问答题 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第一、“杂文”这一文体,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第一、“杂文”这一文体,是鲁迅通过对旧体散文的改造而形成的新的文种。
B、第二、中国现代“杂文”这一文种,是通过鲁迅的精心熔铸和锻造,才成为新文学中的独立的文体的。
C、第三、鲁迅不仅通过自己大量的创作精心打造了“杂感”这一新的文种,而且还悉心维护这一新的文种的成长,亲自倡导并廓大了中国现代的杂文运动,从而使杂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中的一支劲旅。
D、第四、鲁迅通过他所倡导的现代杂文运动,不仅培育了一代年轻的杂文作家,而且还形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杂文传统――“鲁迅风”和“鲁迅笔法”的杂文。
16、填空题 鲁迅()年赴日留学,他曾在()专门学校学习。由于愤怒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他改变志向,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02;仙台医学;弃医从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02;仙台医学;弃医从文
17、填空题 鲁迅历史小说中着重批判的人物形象有()、()、()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伯夷;叔齐;老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伯夷;叔齐;老子
18、单项选择题 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徐寿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填空题 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中对鲁迅的一生评价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鲁迅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民主主义论》;主将;中华民族新文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民主主义论》;主将;中华民族新文化
20、填空题 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入作者()年至()年间所写的散文诗23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野草》;1924;192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野草》;1924;1926
21、填空题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小说()时,说它“比果戈理的(),也不如尼采的()。”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阿Q正传》;忧愤深广;超人的渺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阿Q正传》;忧愤深广;超人的渺茫
22、单项选择题 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风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问答题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艺术方面:《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杂文、随笔)
24、问答题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故事新编》的语言戏拟化特征。
第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故事新编》的语言戏拟化特征。
第二,《故事新编》创作思维的隐喻性。
第三,“隐喻性”的创作思维及其内在的张力,使得《故事新编》呈现出以下独特的艺术特征:
首先是作品文本的空间形式的多层面性、流动性和解构性。
其次是作品文本的时间形式的异代并置、古今杂糅和往返折叠。
另外《故事新编》文体的“越界”现象。
25、问答题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r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
1、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2、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3、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
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
26、问答题 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从“立人”的启蒙立场出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从“立人”的启蒙立场出发,鲁迅首先不断揭露并批判中国的“非人”的历史和现实。
第二,从“立人”启蒙立场,尤其是“个人”的立场出发,鲁迅又终其一生追求着自身的独立个性和思想自由,也就是个性主义。
27、单项选择题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
A.《文化偏至论》
B.《摩罗诗力说》
C.《怀旧》
D.《科学史教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填空题 鲁迅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伤逝》;手记;涓生和子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伤逝》;手记;涓生和子君
29、填空题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意在暴露()和()的弊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狂人日记》;家族制度;礼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狂人日记》;家族制度;礼教
30、填空题 鲁迅以封建卫道士为主人公的小说有()、()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高老夫子》;《肥皂》;《举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高老夫子》;《肥皂》;《举人》
31、单项选择题 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多项选择题 曲池穴可治疗()。
A、热病
B、风疹
C、咽喉肿痛
D、腹痛
E、手臂肿痛无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填空题 在()年2月至11月间,鲁迅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陆续发表,总题名为“()”,到编集成集时才改题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6;旧事重提;《朝花夕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6;旧事重提;《朝花夕拾》
34、单项选择题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问答题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
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3、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1、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2、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36、问答题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 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37、单项选择题 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单项选择题 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单项选择题 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填空题 鲁迅现实题材小说中不觉悟的愚昧的底层群众的典型形象有()、()、()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华老栓;闰土;阿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华老栓;闰土;阿Q
41、填空题 鲁迅总结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小说有()、()、()等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药》;《头发的故事》;《风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药》;《头发的故事》;《风波》
42、填空题 阿Q正传》写于()年,连载于北京的《()》,署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1;晨报副刊;巴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1;晨报副刊;巴人
43、单项选择题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问答题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 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
1、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
2、辨证分析各种问题。
3、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
45、名词解释 “青年必读书”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与“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鲁迅的答卷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段话常常被用来作为鲁迅是激烈“反传统”的证据,鲁迅此语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乃至漫骂,直至今天也常常饱受非议,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必读书”事件。
46、问答题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1、善于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讽刺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文体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47、填空题 比较明显地反映鲁迅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杂文主要写于1927年至()年,这些杂文大多收在1929;而已集;三闲集和()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9;《而已集》;《三闲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9;《而已集》;《三闲集》
48、填空题 鲁迅在谈到中外作家创作艺术时,称道了“()”和“()”的方法,说自己杂文的特点之一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画眼睛;勾灵魂;常取类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画眼睛;勾灵魂;常取类型
49、问答题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
1、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2、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
3、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
1、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
2、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3、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4、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50、单项选择题 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
A.《域外小说集》
B.《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单项选择题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
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问答题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53、填空题 文学形象赵贵翁、赵七爷、老拱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狂人日记》;《风波》;《明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狂人日记》;《风波》;《明天》
54、单项选择题 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
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名词解释 “鲁迅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鲁迅去世之后,他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鲁迅去世之后,他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更加蓬勃。首先在30年代后期,处于“孤岛”的上海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鲁迅风”的杂文流派。1938年11月,浙东六作家巴人(王任叔)、唐?、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出版杂文合集《边鼓集》。翌年1月,他们又集资创办了《鲁迅风》周刊,公开标出他们师承鲁迅杂文传统的宗旨。这一年的7月,原《边鼓集》的作家加上孔另境,出版七人杂文合集《横眉集》。1940年他们又各自出版个人杂文集,王任叔还出版有《论鲁迅的杂文》专著。这一杂文流派在上海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
56、单项选择题 《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填空题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共收()年至()年间写的小说()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8;1912;14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8;1912;14
58、填空题 鲁迅第一部小说集的命名意在给()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主要描写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一是()形象,二是()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反封建的革命者;农民;知识分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反封建的革命者;农民;知识分子
59、单项选择题 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
B.《未名》
C.《语丝》
D.《新青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问答题 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五四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五四新文学产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五四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五四新文学产生并蓬勃发展后,鲁迅创作之余,也参与到新文学的批评和建设活动中来,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五四”前后兴起的“问题小说”及“乡土文学”创作的批评。
B、革命文学时期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1928年前后,围绕着盛极一时的“革命文学”创作热潮,鲁迅也写了大量的批评文字。
C、左联”后期鲁迅的文学批评活动
自1930年“左联”成立后的五六年间,鲁迅围绕着“左翼”文学创作、“京派”与“海派”之争等话题,也写了一些批评文章。鲁迅在这一期间的文学批评,主要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怀、人生价值以及终极意义的探讨。
D、鲁迅的自我文学创作批评
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批评外,十分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也曾力图以一个批评家的立场对于作为作家的鲁迅本人做出客观的评论。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鲁迅》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