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水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
2、问答题 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
(1)地层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
(1)地层的形成顺序(地层层序律):据沉积岩生成原理,出露在剖面下面的岩层早生成,上面的岩层晚生成,这称为地层层序律。利用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就可确定岩层的年代顺序。
(2)古生物化石(化石层序律):依照生物的演化规律,生物界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至高级不断进化的,是不可逆的。地质时代越早的生物,越简单、低级;时代越晚的生物,越高级、复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岩层中所含化石或化石群的种类来确定其相对的新老关系,进而确定其相对的地质年代(特别是标准化石,在划分地层时代意义最大),这就是化石层序律。利用这个原理还可以进行地层对比,
(3)地壳构造运动的分析:区域性巨大的地壳运动,常引起沉积环境、岩性及生物界的重大变化,据此可作为地史不同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如在早古生代末,欧洲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称加里东运动),形成加里东褶皱带,除欧洲外,全球各地都受到这一地壳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加里东运动就成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划分的标志。
3、单项选择题 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能长驱直入影响墨西哥湾的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少
B.东西跨经度少
C.北方冷空气势力特别强
D.受地形、地势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构造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序次,但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
5、问答题 简述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心说的产生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心说的产生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地球的运动。然而,人们却能直接观察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的现象。因此,就很容易误认为地球位居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较为明确的地心说是由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提出,再由他的门生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极力倡导,后经托勒密(90-168年)在2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心体系。在政教合一的欧洲,这一理论将近统治了1500年。
2、日心说的提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总结分析了前人学说及其观测资料,在1505年提出日心说的理论,并用了大半生时间去验证修改和补充日心说说的理论。最后,在他的弟子雷提卡斯的协助下,于其临终前(1543年)公开发表了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地球是运动的,它只是一颗既有自转运动而又环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普通行星。
6、名词解释 红色石灰土(red limestone soil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多雨地区石灰性岩石上发育的土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多雨地区石灰性岩石上发育的土壤。
7、问答题 表述岩层产状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层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位置发生升降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层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位置发生升降变化,但仍保持其原始状态;有的不仅改变其原始位置,而且改变了原始产状,出现岩层的倾斜、直立和倒转。根据层面的倾斜程度,岩层产状类型主要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见下表)。
8、问答题 对比简述土壤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凋萎系数(或凋萎点)、吸湿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mdas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如果土壤表面来水(降水或灌溉)充足的话,水分会不断地向下运动,渗入土壤并排除空气,直到所有的空隙全部被水所充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含水量,或者最大持水量(maximum retentive capacity)。
(2)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微空隙中的水分能够抵抗地球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当所有毛管空隙都充满水分时,称为毛管持水量或最大毛管持水量。
(3)凋萎系数(或凋萎点)——土壤中一些极小空隙中和颗粒的周围水分不能被植物利用,这样植物会出现凋萎现象,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wilting point)。
(4)吸湿系数——土壤颗粒的表面有一些被紧紧吸附的水分子,它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以自然蒸发,这部分水的含量称为吸湿系数(hydroscopic coefficient)。
9、填空题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主要水分分为()三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10、单项选择题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名词解释 盐积层(salic horiz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干旱环境下水逸盐留的过程持续进行,就会使可溶性盐类在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干旱环境下水逸盐留的过程持续进行,就会使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面逐渐积累,甚至出现盐壳。这种含盐的表层就称盐积层(salic horizon),在土壤剖面中以sa表示。
12、名词解释 有机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有机物质大量积累,有机质含量非常高的一类土壤。一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有机物质大量积累,有机质含量非常高的一类土壤。一般有机土出现在低洼积水的环境中,大致与发生学分类中的泥炭土相当。
13、单项选择题 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的()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什么是大气环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类型?(可从全球性环流、季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类型?(可从全球性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回答)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
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三个经圈环流:
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0°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
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
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N附近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
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15、填空题 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禹贡》的最大贡献是();而《管子•地圆篇》最大贡献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划分全国为九州;提出了三等(六级)制评价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划分全国为九州;提出了三等(六级)制评价系统
16、名词解释 回归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17、名词解释 复理石建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在沉积过程中,地槽时升时降,岩性和岩相反复变化,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在沉积过程中,地槽时升时降,岩性和岩相反复变化,故常出现砂岩-页岩-泥灰岩等交替的沉积韵律,这套岩层称之为复理石建造。
18、名词解释 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由于它们距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由于它们距离太遥远,看上去也是云雾状天体,称为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如仙女座大星系等。
19、问答题 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什么开设这一门课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地理学与动物地理学合称为生物地理学
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地理学与动物地理学合称为生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单项选择题 完全以海狭为分界线的是()
A.欧洲和非洲
B.亚洲和非洲
C.欧洲和亚洲
D.北美洲和南美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厄尔尼诺现象最为典型。在南美厄瓜多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厄尔尼诺现象最为典型。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这种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则是本世纪最强的两次事件。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
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22、名词解释 无解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23、填空题 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系统内(),而且还 91ExaM.org具有一定的功能,即系统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又必须是以系统的()(包括能量固定)为基础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各成分的组织形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各成分的组织形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生产
24、填空题 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如:()、;()、();()、()、()、()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
25、问答题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26、单项选择题 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A.80°N
B.40°N
C.60°S
D.10°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名词解释 褐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旱生森林灌木丛草原下形成的,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和黑垆土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旱生森林灌木丛草原下形成的,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和黑垆土带、栗钙土带之间,在垂直分布上出现在棕壤带之下。
28、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经过白令海峡的线是()
A.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
B.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
C.国际日期变更线
D.180’经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填空题 鼓丘是指主要由()组成的一种()型丘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冰碛物;流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冰碛物;流线
30、填空题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以分为()六个热量带(及亚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31、单项选择题 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名词解释 地球表层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33、单项选择题 对等温线的错误理解是()
A.等温线上正数越大,温度越高
B.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越大
C.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其走向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且该线上的读数比周围线上数字大,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中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问答题 以腐殖质为例,论述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各过程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土壤有机质一般经历两个转化过程:
A、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土壤有机质一般经历两个转化过程:
A、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及其意义;
B、有机质的腐殖质化作用及其意义。
(2)腐殖质定义及特点。
(3)腐殖质的两个转化过程:
A、腐殖质的矿质化作用及其意义;
B、腐殖质的腐殖质化作用及其意义。
(4)上述表明,两种过程相互协调是非常重要的。最佳的方式是保证养分+积累,逐步提高养分水平。
35、名词解释 日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称为“日食”。
36、名词解释 行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在太阳周围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在太阳周围分布着九大行星。
37、问答题 试论述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1)土壤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A、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幅射能进行光合柞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井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B、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的方式各不同,因而对成土过程所产生影响也不同。
C、木本植物的枝叶以凋落物的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因而剖面中腐殖质是自表层向下急剧减少。而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D、草本植物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绝对数量虽不如木本植物多,但其灰分含量则超过木本植物。从而对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团粒结构的形成等产生影响。
E、地带性土壤一般有它特定的植物群系,不同植物群系决定着土壤形成过程的发展方向,而植被的演替又导致了土壤类型的演变。
(2)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多方面的。
A、土壤微生物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使其中潜藏着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续下去。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不断反复进行,土壤肥力也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B、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C、某些特种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各种自养细菌对矿物质的分解等,都对土壤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3)土壤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A、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
B、土壤动物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蚯蚓还能将土壤通过其肠道分解,造成独特的胶状有机-矿质混合体,
C、有些地区土壤中的动物为数不少,对土壤物理、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D、一般说,在阔叶植被落叶层和土壤中动物最多,丛林地与草原次之,荒地与早地最少。耕种熟化土比生荒地动物可多几十倍到几百倍。因此,土壤动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并可作为肥力指标。
38、名词解释 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39、名词解释 爆发变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因为恒星本身的爆发现象而引起亮度突然变化的变星,如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因为恒星本身的爆发现象而引起亮度突然变化的变星,如新星和超新星。
40、问答题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而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41、问答题 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42、名词解释 磨蚀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43、名词解释 荒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44、名词解释 系统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内传递转化的外部表现。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内传递转化的外部表现。
45、问答题 利用航片和卫星图像编绘土地类型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利用航片和卫星图像编绘土地类型图时,应注意下述几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利用航片和卫星图像编绘土地类型图时,应注意下述几方面
①利用航片或卫星图像编绘土地类型图,首先要根据影像特征建立解译标志。为建立可靠的解译标志,必须综合利用各种信息。除以影像特征作为主要根据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文献、专题图、地形图等所提供的制图区自然地理基本资料。野外考察、实地解译和进行土地类型的自然特征与影像特征的对比也是建立可靠的解译标志不可忽视的方面。
②航片和卫星图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无论对中小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都是有益的。例如,利用卫星图像编绘1:100万土地类型图时,用航片作补充判读,有助于解决沟谷密度问题,而利用比例尺1:18000的航片编绘1:50000土地类型图时,用1:25万卫星图像作补充解译,有助于了解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③利用航片和卫星图像区分出土地类型之后,因其影像大多未经纠正,只能据地形图进行转绘。在转绘仪器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以航片和卫星图像上的地物与地形图中的地物相对照的目视转绘法是可行的。
46、单项选择题 我国江南“鱼米之乡”未与纬度相当的撒哈拉一样形成荒漠,主要受惠于()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
C.南北跨纬度大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名词解释 太阳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 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48、问答题 海岸阶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台地(包括后方的海蚀崖),或由海积作用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台地(包括后方的海蚀崖),或由海积作用形成的海滩,以及因海平面相对升降而被抬升或沉降的海蚀台地及海滩,这些呈阶梯状的海成地貌叫作海岸阶地。
49、问答题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2)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同等重要并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3)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
50、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填空题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52、名词解释 垂直带性分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53、问答题 简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环境。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的河口附近或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环境。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的河口附近或风平浪静的海湾中。
(2)生物组成。它是由一些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的一种浓密的灌木丛林。由于构成植物主要是红树科植物,故名红树林。落潮后红树林暴露于淤泥质海滩上,涨潮时又被海水淹没,因而又有海底森林之称。
组成红树林的植物区系比较贫乏,全世界约有30余种,我国约有18种,主要是红树、红茄冬、木榄、白骨壤、海桑等。许多红树类植物具有果实未离开母株,种子即萌发并长出棒状根幼苗的胎萌现象,以及具有支柱根、呼吸根和肉质叶,这些都是它们适应环境动荡和含盐量高、基质中缺乏空气产生的特征。来自陆地的有机物和红树林枯枝落叶的腐烂,为蟹、虾、藤壶、牡顺、弹涂鱼和其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
(3)生产力较高。红树林的生产力一般较高,有的可达20克/米2•天。
(4)用途。红树林是很好的天然防波护岸林。红树植物的木材质地坚密,具有各种用途。
54、填空题 综合自然区划具体的方法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顺序划分法、合并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顺序划分法、合并法
55、填空题 生物各种分界意见虽各有依据,并未取得公认,在生态研究中更普遍的是把生物分成()三大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
56、问答题 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概念包含土地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价值两个方面。因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概念包含土地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价值两个方面。因此,土地科学除了研究土地的自然特征外,还要分析和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潜力和合理利用改造等。土地利用涉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概括地说,土地科学是全面研究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评价原理和方法、土地规划和管理方法及措施的一门科学。由于研究侧重面不同,又可分为四个分支学科:
1)土地自然属性的研究:——土地类型学。侧重研究自然特征、形成、类型划分、结构、演替、差异性、分布规律。德国和前苏联学者称之为“景观学”,我国自50年代以来叫土地类型学。
2)土地质量研究:——土地资源学或土地评价学。侧重:分等、定级、估价、生产力,适宜性与限制性。它是把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针对具体服务目的来研究土地的潜力,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称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分等”或“土地潜力”。
3)土地利用研究:侧重: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合理利用、改造途径、用途改变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是农业地理的一方面内容,属经济地理学范畴,着重研究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水平的高低。
4)土地规划、立法与管理:——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地权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规划、土地政策、土地法。
土地规划:居民点区域规划、农村主干道规划、耕地规划、农保规划、城市土地规划。
5)土地信息学:采用计算机、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图学等手段,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表达、应用和传播,为以上研究适时地提供多种动态信息。
57、填空题 生态系统根据其环境特征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和()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58、问答题 简述古土壤的类型及研究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古土壤指在过去景观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古土壤指在过去景观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2.据其产状和性质,分为以下类型:⒈埋藏土⒉化石土⒊裸露深藏土⒋残余土。
3.通过对古土壤的研究,可重建过去的成土环境;了解土壤的发生演变,正确处理现代土壤性质和古土壤性质的关系;对找矿、地下水开发、工程地质评价及农业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9、问答题 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物资源,尤其是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是一项迫切而艰难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物资源,尤其是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是一项迫切而艰难的工作,它集中表现了局部利益与人类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科学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①建立面积足够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并严格限制人为的蚕食和破坏,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②对于那些种群个体数量已非常稀少
③可以采用人工干预的手段,进行人工配种,促进后代繁衍;
④退耕还湖和保护湿地,不但具有现实的防洪意义,而且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
⑤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注意到了城市动物的保护问题。
60、名词解释 地带性成土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述的灰化、铁铝化、钙化和粘化四种成土过程都是与大范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述的灰化、铁铝化、钙化和粘化四种成土过程都是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它们的发生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因此也称为地带性成土作用。地带性土壤的发育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是分布于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上,以保证在降水后把土壤中过剩的水分全部排走。
61、问答题 为什么研究土地结构具有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皮来看,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构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皮来看,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构成方向,也即农、林、牧、副、渔等业的生产构成方向,主要决定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区域的水热条件,二是区域的土地结构。水热条件决定了该区最适于栽培的作物组合,最适于饲养的家畜种类及其品种组合等等,实质上是决定了该区农业构成的基本方向。而土地结构则使由水热条件决定了的生产构成基本方向更加具体化。
1)一定的水热条件下总有其最适宜发展的个别作物或牧畜种类,→据此农业生产可考虑专门化的发展力向;而相同的水热条件下可能有多种土地类型,不同的土地类型适合于相应不同的生产,→据此农业生产又应考虑综合发展。→二者结合起来,就导致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构成方向,这个方向可以是比较集中的专门化方向的,或是综合发展的,或是具有一定的专门化的方向的综合发展的,具体构成取决于当地的土地类型组合结构的特征。
2)土地结构影响到当地的大农业各种内部构成,包括农林牧渔等业的构成、土地利用方式构成、农作物和牧畜种类构成、农田水利措施和田间工程种类构成、农业机械配套构成等。
各种土地类型的自然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利用不同的土地类型,因此各种土地类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最适合的大农业内部的构成方向。
(2)一个地区的大农业构成方向决定了该区的生产战略部署。
在区域水热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土地结构合理确定当地的生产发展方向,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造、利用和保护措施,将大大促进该区的开发建设和白然保护。
(3)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特别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构成,这是大农业内部的构成。
如珠江三角洲的水网洼地,经过相应的地貌改造,形成了基田和池塘两种土地类型经常重复出现的组合力式,这样的土地结构,便当地形成了“桑基渔塘”、“蔗基渔塘”、“果基渔塘”等的土地利用方式。
基田上种桑、蔗、果,水塘养鱼,农林渔用地彼此分开。把两种以上的土地利用方式按一个复区有机结合,并建立了彼此有利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这是一种典型的集约化农业地域类型。
由此可见,各种土地类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构成,有利于农林牧生产综合发展.有利于向集约化农业发展。
总之,土地结构,即所谓土地类型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对于确定一地农业总体的和内部的构成方向很有关系,它使由大气候条件决定的生产构成更为具体化了。
62、问答题 为什么地理学界都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整体来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一些大小不同、等级有别、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参差不一的物质系统,逐级镶嵌组合而成的。
(2)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为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
(3)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质、功能有巨大区别,即使某一要素对某一级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征有着重要影响,也不能取而代之。因为任何要素的作用,只有在与其他要素相联系的情况下才能发挥。
(4)整体性含义包括两方面:
A、统一含义:指构成整体和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B、特殊含义:指整体具有各孤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但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部分、各要素功能的任意凑合。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是自然地理最基本的规律。它与其他规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地理学界,都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整体来研究。
63、名词解释 草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
64、名词解释 退水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流域降雨或融雪过程中,地面水流停止后,断面的流量随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流域降雨或融雪过程中,地面水流停止后,断面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5、问答题 什么是单、 双列系统?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双列系统是指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并列起来的区划等级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双列系统是指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并列起来的区划等级系统。代表人物:伊萨钦科。
主张:①两类不同起因,分成地带性单位系列和非地带单位系列。②两个系列在“景观”这一级中完全结合起来;因常常划分不到景观这一级,所以存在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之间的“联系单位”。③地带性单位是基本的,“联系单位”是次要的。
单列系统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结合起来排列的区划等级系统。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一个是在每一级单位中就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完全综合起来,即统一单列系统;二是把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交叉排列,以达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统一的目的,即交叉单列系统。相比之下,统一单列系统在理论上更为严密,更为合理;但交叉单利系统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在一个区划的等级系统中把地带性较为完美地体现出来。单列系统又分为统一单列系统和交叉单列系统。代表人物:大部分学者。
关系:①从分析的观点来看建立双列系统是必要的,但从综合的观点来看,必须建立完全综合的单列地域单位等级系列。②单列、双列系统并不排斥,从某种意义上看,双列系统的“联系单位”正是单列系统的基本单位。③双列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是获得完全综合区划单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
66、名词解释 粗骨土(skeleton soil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见于缺乏植被保护的山地,多系土壤侵蚀而形成的一类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见于缺乏植被保护的山地,多系土壤侵蚀而形成的一类非地带性土壤。
67、名词解释 不完全解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晶体破裂时很难发现平坦解理面,常为不规则断口,如锡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晶体破裂时很难发现平坦解理面,常为不规则断口,如锡石、磷灰石等。
68、单项选择题 甲地位于1400E、600N,乙地位于500W、300S,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问答题 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古人根据黄道上夜半中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古人根据黄道上夜半中星(在黄道上与太阳成180°的恒星)自西向东的周年变化,推测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并且大致日行一度。事实上,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
(1)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黄道)。是地球轨道在日心天球上的投影,黄赤交角也正是地球轨道面与其赤道面夹角在天球上的反映。
(2)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是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反映,太阳视圆面最小时,表明地球恰她于远日点上;反之,则位于近日点上。
(3)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是地球公转方向在天球上的反映,二者均为自西向东。
(4)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是地球公转角速度在天球上的反映。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大,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也大;反之,在远日点附近,二者角速度则变小。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可以通过每天测定太阳的黄经差导出(精确值,须用中星仪测定夜半中星的黄经差导出)。
(5)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在天球上的反映。在地心天球上,日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的同一恒星或春分点或同一个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所对应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是:恒星年、回归年和食年。
2.四季的变化
(1)太阳回归运动与四季形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天球上自西向东沿黄道的周年视运动,必然导致太阳在南、北半天球(δ=±23°26’)之间,以回归年为周期作往返运动;与天球上太阳的南北运动相对应的则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φ=±23°26’)的南北往返运动;人们把这两种南北向的往返运动,统称太阳的回归运动。
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形成地球四季交替员根本的原因。本课程讨论的四季性质纯属天文四季。天文四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引起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两大天文因素的周年变化所导致的。
(2)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表达式——定量说明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与季节变化:
h=90°-[φ-δ。]
使用此式时应注意:φ,δ。的取值均为北正南负。当h>0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上;当h<0时,表示太阳在地平之下(实为极夜现象)。
从公式可以推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有如下规律:
1)无论任何季节,在纬度φ等于太阳赤纬δ。处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最大值(90°),自该纬度向两极方向降低。
2)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差。
3)任意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平均值等于该地纬度的余角。
4)在[φ]≥23°26’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单峰型,极大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最大,冬至最小;南半球反之)。
5)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极大值h=90°,两个极小值:主极小值h=66°34’-[φ],次极小值h=66°34’+[φ]。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产生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出昼长表达式为:
cost=-tgφtgδ。
上式中,t为半昼长,2t才是昼长。
当:(-tgφtgδ。)>1时为极夜现象。
当:(-tgφtgδ。)≤-1时为极昼现象。
从昼长表达式可推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如下规律:
1)当太阳的赤纬δ。为正值时(春分→秋分),越北昼越长,越南昼越短;当太阳的赤纬δ。为负值时(秋分→春分),越南昼越长,越北昼越短。
2)春秋二分,全球昼夜平分,无纬度变化;冬夏二至,昼夜长短达到极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员短。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
4)无论何时,极昼极夜总是出现在φ=±(90°-[δ。])的纬线圈之内。
5)昼长的年较差(一年中某地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的差值),随着[φ]的增大而增大。
6)任意纬度的昼长年平均值均为I2h。
(4)四季的划分
我国天文四季是以四立为季节的起点,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中点。因而,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的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均介乎于冬夏两季之间。我国四季的天文特征甚为显著。
西方天文四季的划分,更强调与气候四季的对应,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起点,四立为季节的中点。
3.五带的划分
太阳回归运动是地球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天文五带是所有自然地理要素纬度分带的基本因素。
(1)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此处为热带;
(2)南、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寒带;
(3)南、北半球的极圈与回归线之间,既无直射阳光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分别为南、北温带。
70、名词解释 宏量(常量)营养元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称为宏量营养元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称为宏量营养元素。
71、名词解释 几何变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又称为食变星。
72、名词解释 被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稳定矿物受到风化后形成在矿物表面的皮壳,由次生矿物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稳定矿物受到风化后形成在矿物表面的皮壳,由次生矿物组成。
73、名词解释 过剩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属于过剩水。
74、问答题 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土壤中水分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土壤吸水力在15atm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因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土壤吸水力在15atm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因为植物根的吸水力约为15atm左右,受土壤吸力大于15atm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内层毛管水,植物难以吸收,属于无效水的范围。
(2)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属于过剩水。
(3)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部分毛管水,才是真正对植物有用的有效水。
75、名词解释 冷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76、名词解释 胶结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沉淀下来,把松散堆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沉淀下来,把松散堆积物胶结成致密的坚4固岩石,这种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77、填空题 土壤对于植物的影响决定于它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78、单项选择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单项选择题 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相当,可是一月气温相差近30~C,其主要原因是()
A.漠河海拔高
B.漠河白天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小
C.利物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大,漠河受寒冷冬季风影响大
D.利物浦人口密度大,工厂多,废热排放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单项选择题 雅库茨克和孟买的气温差别显著的原因是()
A.纬度不同
B.降水不同
C.地形不同
D.经度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1、问答题 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这里经济发达,社会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同时也是科技文化、交通贸易的中心。所以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充分利用空间和集约政治、经济、人口、科技文化的地域大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食物链简化。
3)能量和物质流量巨大、转换迅速的开放系统。
4)依赖性强,独立性弱,自我调节能力小。
5)是人类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强烈、改造最彻底的地方。
82、问答题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有关。
(1)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类似。
(3)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4)同一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一般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83、名词解释 自然区划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84、名词解释 隐域性植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85、填空题 通常,水生生物分为()四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漂浮生物、浮游生物、自游生物、底栖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漂浮生物、浮游生物、自游生物、底栖生物
86、问答题 试论述地洼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对该学说进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洼学说的组成部分
地洼学说包括四个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洼学说的组成部分
地洼学说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活化区)的提出;
2)大陆地壳演化规律的新认识——(动“定”转化)递进律;
3)地洼学说的成矿理论;
4)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发展的力源机制的探索——地幔蠕动、热能散聚交替假说。
(2)理论意义
1)对大地构造学的意义
这个学说通过下列两点,使大地构造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提出大陆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后地台阶段的一种新型活动区——地洼区(活化区),冲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地壳构造单元只有地槽区和地台区两种的传统思路。
B、阐明了地壳演化的(动“定”转化)递进律,从而使地壳发展规律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冲破了过去认为只有两个发展阶段的观点。
2)对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这个学说阐述了地壳演化史中的自然辩证法则,给辩证唯物物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例证(见《大地构造学的哲学问题》[1963]等文)。
(3)实践意义
这个学说通过地洼成矿理论的下列几个主要论点,促使成矿学有了新的发展:
1)提出了大地构造成矿的一种新的类型——第三成矿大地构造类型,即地洼型(活化型),从而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受槽-台学说支配的、把成矿大地构造类型仅划分为两种的传统观点,并从新的角度探索成矿规律,扩大了找矿线索和领域。
2)阐述了各种已经详究的大地构造单元的成矿专属性、矿产继承性、成矿的递进性、矿床迭加现象、以及矿床分布的时空规律性等,从而有助于找矿方向的新的认识。
3)阐明了先成构造单元对后成矿的控制作用,以及后成构造单元对先成矿产的迭加、改造、再造等作用,从而有助于对成矿规律问题的研究。
4)提出多因复成矿床概念,为矿床的成因类型(除内生、外生之外)增添了第三类型,为解决许多重要矿床长期争论而未获结论的成因问题指出了解决的途径。
5)阐明了地洼区在地壳演化史中是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以及这种构造单元里面矿产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多阶段性和多因性特别明显,从而使我们认识这一新构造单元是许多重要矿产(特别是往往可成为既大且富的多因复成矿床)的主要找矿方向。
87、问答题 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之间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风力和流水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风力和流水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才能发生,它的沉积物质颗粒大小混杂,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不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
88、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称为澜沧江,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它是()
A.多瑙河
B.湄南河
C.伏尔加河
D.湄公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填空题 物种命名(学名)沿用()1753年倡议的双名法,并使用()文以避免词义发生变化和误解。双名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林奈;拉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林奈;拉丁
91、问答题 为什么必须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自身的特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特定范围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特定范围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地球又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它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推动着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演进,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就必须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自身的特性。
92、名词解释 诊断学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美国土壤工作者提出的一套土壤分类理论和方法。其要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美国土壤工作者提出的一套土壤分类理论和方法。其要旨是以土壤为中心,以土壤所具有的可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为指标,进行判别和分类。基本上不直接涉及其发生条件和成土背景。
93、名词解释 隔挡式褶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个平行的褶皱群中,各褶皱轴相平列,但背斜和向斜发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个平行的褶皱群中,各褶皱轴相平列,但背斜和向斜发育程度不等,如果背斜紧密,向斜开阔平缓,称为隔挡式褶皱。反之,称隔槽式褶皱。
94、问答题 简述九大行星的多种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九大行星有多种分类法:
1、以地球为界,可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九大行星有多种分类法:
1、以地球为界,可将行星分为地内行星(水、金)和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
2、以小行星为界,按九大行星距太阳近远的排列,可将行星分为内行星(水、金、地、火)和外行星(木、土、天王、海王、冥王)。
3、根据九大行星(冥王星除外)理化性质的主要差异划分,则可将理化性质相似地球的行星叫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将理化性质相似木星的行星叫类木行星(木、土、天王、海王)。
4、考虑到行星特征的差别与太阳系演化有关,又可把类木行星加上冥王星,分为巨行星(木、土)和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
95、问答题 谈谈对地质力学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1889-1971)根据国内外地质工作成果,特别是研究了我国地质构造特点之后,逐渐总结创立起来的。
(2)地质力学认为由于地壳不断运动变化,地壳内部必然有地应力的存在和作用,当地应力作用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后,岩石就会产生变形,形成褶皱、断层、节理等一系列的构造现象,地质力学称之为构造形迹。
(3)对现在保留在地壳岩石中的这些构造形迹的研究,特别是分析其力学作用方式,就可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起源。这种研究它不是简单地对构造形迹进行几何形态的描述和分析,而是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力学结构面来进行研究,若是由压应力作用形成的称为压性结构面,张应力作用形成的称为张性结构面,扭应力(或称剪应力)作用形成的称扭性结构面。在所有的地质力学研究内容中,构造体系是其核心。
96、单项选择题 日本的四大岛屿中,纬度最高的是()
A.四国
B.本州岛
C.九州岛
D.北海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问答题 说明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这一高度视山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
其原因有:
(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
(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
(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98、问答题 热带森林动物一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热带森林动物一基本特征是树栖种类多、地栖种类少,狭食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热带森林动物一基本特征是树栖种类多、地栖种类少,狭食种类多、广食种类少。
99、单项选择题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问题不包括()
A.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B.过度开发资源,造成环境问 题
C.就业困难、教育、医疗紧张
D.住房拥挤、交通拥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名词解释 融冻扰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