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圣武亲征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是一部蒙古史著,也作《皇圣武亲征录》,全书共一卷。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是一部蒙古史著,也作《皇圣武亲征录》,全书共一卷。作者佚名。记事起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生,迄辛丑年(1241)元太宗窝阔台汗之死。对成吉思汗早年事迹及统一蒙古各部,向西发动军事征讨、南下攻金和窝阔台汗灭金等均有记,但较《蒙古秘史》简略。行文用正史本纪笔法,已有不少讳饰之处。
2、名词解释 扎萨克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政府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又称盟旗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政府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又称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旗有扎萨克(旗长),盟有盟长。扎萨克为世袭之职,盟长则由中央任命。此外,中央又派大员驻在各要地,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
3、名词解释 安西都护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始设于640年,府治在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始设于640年,府治在西州,648年迁至龟兹,后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其辖地是安西四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和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共计20个都督府。
4、名词解释 蓝氏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月氏都城,即今阿富汗北部的瓦齐拉巴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月氏都城,即今阿富汗北部的瓦齐拉巴德。
5、名词解释 鬼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商周时期活跃于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陕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商周时期活跃于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陕甘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带,以游牧为业,擅长养马。与先前西戎集团有密切关系。
6、名词解释 呼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名称。有时又译为乌揭。游牧于阿尔泰 山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名称。有时又译为乌揭。游牧于阿尔泰山内外。西汉初期,东与坚昆,南与乌孙相邻。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为匈奴冒顿单于所征服,归匈奴右贤王管辖。右贤王派遣亲信为呼揭王,统领其族。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匈奴大乱,呼揭王一度自立为单于,与其余四名单于争强斗胜。后为屠耆单于所败,取消单于称号。不久被郅支单于征服,成为他的属部。郅支单于西迁康居,又归属呼韩邪单于统治的匈奴本部。东汉时服属于北匈奴,为呼衍王的份地。北匈奴西迁后,又为鲜卑所征服,成为鲜卑右部的属地。魏晋时鲜卑衰落,才得独立成国,改译为呼得。5世纪时,其族逐渐融合于西部高车,不见于历史记载。
7、名词解释 苏四十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苏四十三:苏四十三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穆斯林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苏四十三:苏四十三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穆斯林反清起义首领之一。原籍甘肃河州(今临夏),其祖迁居循化厅撒拉街子工,遂定居于此。他自幼攻读阿拉伯文,在街子工清真寺受经堂教育,及长学成“穿衣”为阿訇,人称尕苏阿訇。苏四十三亦是中国哲合忍耶派创始人马明心的一大弟子。
8、填空题 公元73年,东汉派()出使西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班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班超
9、名词解释 别失八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别失八里是元代西北重要城镇。又译别十八里、别石八里、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别失八里是元代西北重要城镇。又译别十八里、别石八里、鳖思马、别石把等,突厥语“五城”之意。也称为北庭。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境内。五城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和《毗伽可汗碑》。其地西汉为车师地,东汉为车师后王庭,6世纪下半叶起为突厥所据。640年,唐朝于此置庭州金满县,后为北庭都护府治所。700年,陷于吐蕃,不久回鹘、吐蕃、歌逻禄等先后在这里展开争夺。9世纪初,为回鹘所有。840年,漠北的回鹘汗国灭亡,一支回鹘人迁居天山东段,称高昌回鹘,别失八里为其王驻夏之地,并为高昌回鹘的政治中心。
10、名词解释 中兴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13世纪初,蒙古兵进攻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13世纪初,蒙古兵进攻西夏,退兵后,桓宗纯佑修复被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改兴庆府为中兴府。
11、填空题 1948年8月1日,()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在伊宁成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疆
12、名词解释 无弋爰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亦称“袁剑”。战国初期居于今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亦称“袁剑”。战国初期居于今青海东部河湟一带的羌人首领。原是秦厉共公(前476—前443在位)时被秦国掳走的羌人奴隶,后逃归河湟地区,由羌人拥戴 为首领。是时河湟一带尚处于“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业”的狩猎经济阶段,他在部众中广为传授从秦地学得的农业与畜牧业知识,促进当地羌人的农牧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羌语称奴隶为“无弋”,因爰剑曾被秦掳为奴隶,故称之为无弋爰剑。
13、填空题 公元327年,前凉政权在()设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高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高昌
14、名词解释 完颜阿骨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建立者。女真族人,汉名旻。1115~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建立者。女真族人,汉名旻。1115~1123年在位。女真完颜部首领。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113年继任都勃极烈。次年,率众反辽,在出河店以3700人击破辽军10万人,占领辽东地区。1115年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在位期间,定制度,立刑政,造文字,使完颜希尹造女真字,奠定了金立国基础。
15、名词解释 文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海,西夏文字书。著者不详﹐成书约在12世纪。1909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海,西夏文字书。著者不详﹐成书约在12世纪。1909年在中国黑水城遗址体例上兼有《说文解字》和《广韵》的特点,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重要文献。由于书中有很多关于西夏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也是研究西夏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出土。原书有平声、上声、杂类三部分。出土为残刻本,蝴蝶装。上声部分全佚,平声、杂类有部分残缺﹐计有一百零九页﹐三千多字条。
16、名词解释 《大唐西域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贞观年间,唐僧人玄奘到天竺取经从天竺带回六百五十七部经文,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贞观年间,唐僧人玄奘到天竺取经从天竺带回六百五十七部经文,并把从长安到天竺沿途所历一百三十八国的历史、地理进行记载成书《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当时所记载各国(地区)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17、名词解释 南诏德化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重要石刻文物。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北8公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重要石刻文物。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北8公里太和村西面山坡上太和城遗址中。太和城是南诏国时期都城。碑文叙述了南诏初期历史、南诏与唐王朝及吐蕃的关系、当时云南各民族的分布与关系、南诏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等情况,表示了与唐朝和好的决心。文章婉转动人,词藻精炼华丽,书法遒劲秀拔,勒刻流畅俊逸。该碑是研究西南民族史和云南地方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连同太和城遗址,被第一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填空题 ()年,鄂尔浑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鹘部众西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84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840
19、名词解释 巴郡南郡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代对巴郡、南郡境内诸民族的总称。又称廪君蛮、板楯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代对巴郡、南郡境内诸民族的总称。又称廪君蛮、板楯蛮、及梁瓠蛮。郡境约当今川东及鄂西北,境内有濮、賨、苴、共、奴、儴夷、楯等族。皆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梳尖锥状发髻或剪发,住干栏式房屋,行船棺、悬棺、崖墓等葬俗。聚则击鼓,踏舞。其后裔一部分与汉族融合,一部与今土家、苗、瑶等民族有渊源关系。
20、名词解释 乐舞(体裁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时,一般称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时,一般称乐,亦称乐舞。先秦乐舞以六代之乐最为著名,分别为黄帝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乐舞是上古时期的主体音乐形态。
21、名词解释 西域都护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集团发生政权交替,内部王位争夺激烈。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集团发生政权交替,内部王位争夺激烈。右贤王在老单于的阏氏(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夺取了单于位。日逐王先贤掸因与新单于争夺权位而处境危机,遂率众归属汉朝。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兵5万人去迎接先贤掸,封他为归德侯,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这样,西域就正式并入了中国中原汉朝的版图。
22、名词解释 高句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秦汉至北朝在中国东北部的民族和地方政权(公元前1世纪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秦汉至北朝在中国东北部的民族和地方政权(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朝鲜三国时期的国家。是秽貊族系继夫余之后第二个在东北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隋唐改为高丽,分布在夫余以南,王国统治者称为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社会生产的门类齐全,有渔猎、畜牧、农业、手工业等,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其国刑律严苛。高句丽对中原叛附无常,但对中原文化积极吸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隋唐多次征讨,后于唐总章元年(668年),灭高丽,朝鲜半岛新罗完成统一。
23、名词解释 铁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原为黑水靺鞨之铁利部,后被渤海兼并。辽天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原为黑水靺鞨之铁利部,后被渤海兼并。辽天显元年(926)渤海亡后,遣使向辽纳贡,始称铁骊。辽在其地置铁骊国王府管理其民,又设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统领兵事。常与兀惹部争战,并将俘获的兀惹户献辽。开泰元年(1012),曾向辽圣宗求得佛像一、儒书《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天庆四年(1114),其王回离保率所部归附女真。金天会八年(1130),首领突离剌受金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逐渐成为金代女真的一部分。
24、名词解释 肃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民族。分布在今以吉林为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民族。分布在今以吉林为中心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传说尧舜时代已与中原建立联系,是周王朝的远方属国。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用木石制造工具。后两汉东北中部的夫余崛起强大,臣服于夫余族。北宋至明代的女真、隋唐的靺鞨、北朝的勿吉、汉代的挹娄,,不同时期不同的称谓。
25、名词解释 张格尔叛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小和卓虽被镇压,但其后裔和少数叛乱分子并不甘心失败。18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小和卓虽被镇压,但其后裔和少数叛乱分子并不甘心失败。1820年,逃亡浩罕国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直接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吾尔族上层发动了一次武装叛乱。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叛军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英国侵略者也随之而入。清政府又派杨遇春等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在各族人民特别是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清军屡败叛军,并收集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失地。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清军俘获张格尔,叛乱被镇压下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破产。
26、名词解释 逻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逻些它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古名,是为唐代汉语音译,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逻些它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古名,是为唐代汉语音译,由于古今汉语的读音差异,“拉萨”一词渐渐取代了原有的音译。
27、名词解释 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隋唐时分布今两广湖南一带百越的一支,从事农耕,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隋唐时分布今两广湖南一带百越的一支,从事农耕,畜养牛犊,亦有狩猎。多巢居或洞居。穿贯头衣,椎髻。崇尚鼻饮。刻木以记事。崇信鸡骨卜。盛行蓄奴、劫掠和买卖奴隶。社会组织以峒为单位,首领称都老。善铸铜鼓,以高大为贵。其先民在汉时称乌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部分融入汉族;部分迁入今广西西部,为今壮族先民;部分迁入海南,为今黎族先民。
28、名词解释 宗喀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藏传格鲁派开山祖师,原名善慧称吉祥,宗喀巴是后人对他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藏传格鲁派开山祖师,原名善慧称吉祥,宗喀巴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师从仁达巴,他学习圆满,即改戴黄帽,以后他的弟子们就改戴黄帽,因此形成黄帽派,总喀巴采用黄帽,用意是复兴戒律,并没有改革宗教的含意,宗喀巴的平生在学问修持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教理,他总结大乘,小乘,显密一切教诫理论,而自成一家之言。他所创的格鲁派至今为我藏地第一大教派,藏语系统的佛教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一生著述极多。
29、名词解释 龟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位于今天新疆库车县一带。居民主要务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位于今天新疆库车县一带。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冶炼、酿酒等也较发达。有文字,擅长音乐。东汉初传入佛教,魏、晋后盛行,故多佛塔庙宇。汉通西域后内属西域都护府。宣帝时其王绛宾娶汉解忧公主女,同到长安,学习汉制,行于其境。东汉班超任西域都护时,龟兹侍子白霸被汉朝立为王。三国时属魏。晋太康中其王遣子入侍。东晋时,前秦将吕光立王弟帛震为王。从后秦到北周,龟兹名僧鸠摩罗什、音乐家苏祗婆先后到长安广译《华严》诸经和传龟兹乐中琵琶七调于内地。隋唐时降附于西突厥。唐高宗659年灭西突厥后,继平龟兹,以其地置龟兹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为安西四镇之一。宋时,龟兹为高昌回鹘所灭,成为高昌回鹘的一部分,故当地人自称西州回鹘,称其地为西州龟兹。龟兹回鹘经常单独向宋朝和辽朝进贡。
30、名词解释 勿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南北朝,萧慎系民族统称勿吉。源于挹娄。分布在今产白山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南北朝,萧慎系民族统称勿吉。源于挹娄。分布在今产白山以北,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东临日本海。隋唐时被称为“靺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灭夫余,称为东北一支强大势力。以农业经济为主,爱养猪,也从事狩猎。各部狩猎称为“大莫弗瞒咄”,不相统属。
31、填空题 汉武帝时曾以汉公主细君和()嫁与乌孙昆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解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解忧
32、名词解释 单于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匈奴无城郭,穹庐为庭。匈奴建国初,单于庭管辖代郡(今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匈奴无城郭,穹庐为庭。匈奴建国初,单于庭管辖代郡(今山西省代县一带)、云中(秦时云中郡,今山西大同一带)。每年正月诸长官小会于单于庭,五月大会于龙城(因匈奴崇龙神,将会处称龙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天大会于蹛林,以统计财产、人口、牲畜等。
33、名词解释 贵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贵霜帝国约公元1世纪上半叶兴起于中亚细亚的奴隶制国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贵霜帝国约公元1世纪上半叶兴起于中亚细亚的奴隶制国家。创始者为大夏(大月氏)的贵霜部落翕侯(首领)丘就却。经阎膏珍至迦腻色伽(公元2世纪上半期),建成一北起花剌子模、南达文迪亚山,包括中亚、阿富汗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首都布路沙布逻。崇尚佛教,发展国外贸易,远与中国(汉)、罗马帝国相交通。境内的犍陀罗雕刻艺术最为著名。公元3世纪前后,贵霜帝国分裂。5世纪遭囐哒人入侵,贵霜帝国灭亡。
34、名词解释 史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史国,西域古国,昭武九姓之一。最初的国都在都独莫水南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史国,西域古国,昭武九姓之一。最初的国都在都独莫水南十里,国王姓昭武,字狄遮,是康国国王之后裔。史国的国势强大之后,建都于乞史城(也称竭石Kesh),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沙赫里萨布兹。
35、名词解释 四人等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元朝民族等级制度。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元朝民族等级制度。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人为蒙古族;第二等人为色目人,包括畏兀儿、唐兀、吐蕃及中亚、西亚、东欧各国人;第三等人为汉人,泛指淮河以北原金朝统治下的汉、契丹、女真各族及云南、四川的汉族;第四等人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四等人的政治地位、法律待遇和经济负担都有不同的规定。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矛盾,是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36、名词解释 白彦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彦虎是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叛乱的首领之一,提出&l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彦虎是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叛乱的首领之一,提出“反满排汉”,是西北地区回乱后期斗争的主要人物,是最后迁入俄国七河地区东干移民的组织者及领头人。至今,12万东干人尊称他为中亚“东干族之父”。中亚东干人和部分西北回族尊称其为“虎爷”、“白老虎”。
37、名词解释 唐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亦称“卷轴佛画”、“藏布画”。藏族绘画艺术。绘于布上,并加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亦称“卷轴佛画”、“藏布画”。藏族绘画艺术。绘于布上,并加上锦缎裱轴装饰。最初用于流动传教,因此内容都与喇嘛教有关。如各种神佛像、喇嘛教各派祖师、法王及名僧像,还有佛祖及名僧传记故事、寺院、坛城等。规模大小不等,表现形式多样,有彩绘唐卡、补花唐卡、刺绣唐卡等。寺院兴盛后,成为经堂悬挂装饰。历时数百年,已成为藏族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明代著名的《八思巴传》是精美之作。藏族美术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唐卡画风。代表作品有《赛牦牛》、《岭•格萨尔王》等。唐卡绘画对蒙古族喇嘛教绘画影响较大,蒙古族美术工作者在对它进行革新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应草原游牧特点的哈那画,也称“草原布画”。
38、名词解释 努尔哈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努尔哈赤,女真族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晓满语和汉语,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努尔哈赤,女真族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晓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关东各部。为便于管理和军事活动,努尔哈赤建立起牛录——固山制度。初设四个固山,四个固山分别用黄、红、蓝、白四色旗作为标志,于是改以旗色称作黄、红、蓝、白四旗,后又增设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合称八旗。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东地区七十余城。天启六年兵败宁远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帅大军,征蒙古喀尔喀部,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趋势,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太祖。
39、名词解释 苻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初为东海王,后杀苻生自立。任用王猛,打击不法的贵族,加强中央集权;兴修关中水利,注意农业生产,以增加财政收入。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东晋的益州。由于连年用兵,人民负担沉重,加深了境内的阶级矛盾。建元十九年(383年)征调90万大军攻东晋,在淝水大败。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二十一年(385年)为羌族首领姚苌擒杀。
40、名词解释 夜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战国至秦汉时期西南古国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战国至秦汉时期西南古国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疆域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东邻秦置黔中郡,即包括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战国末,楚将庄跻降其国,以兵威属楚。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通五尺道,分割其地置县。西汉初,夜郎复据旧地,成为西南夷最大的一个地方政权。与南越、巴、蜀有贸易往来。建元六年(前135),汉武帝遣郎中将唐蒙出使夜郎,会见夜郎侯,予以厚赐,始置吏,通道路,以其部分地域置犍为郡。夜郎国前后经历约200多年。其民以竹为图腾,盛传竹王传说,椎发,左祍,邑聚而居。从事农耕及狩猎。境内有濮(有作僚)、蛮、羌、夷、越、僰等族居之。其社会发展不平衡,有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奴隶制、封建社会初期等不同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关于夜郎的社会性质、主体民族、国境范围、始建于何时等问题,古今学者经千年探索,尚无定论。
41、名词解释 马明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马明心,生于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马明心,生于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的始传人。字复性,经名易卜拉欣,尊号维尕耶图拉·穆罕默德·召非。回族。祖籍甘肃阶州。清朝乾隆四十六年被清廷杀害于兰州城墙上,终年63岁,教众尊奉他为“舍希德”。
42、填空题 柯尔克孜族的著名史诗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玛纳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玛纳斯》
43、填空题 公元943年,喀拉汗王朝()首先皈依伊斯兰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萨图克布格拉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萨图克布格拉汗
44、填空题 公元97年,班超派()出使大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甘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甘英
45、名词解释 河西回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吐蕃的一支回鹘人,不久,吐蕃发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吐蕃的一支回鹘人,不久,吐蕃发生内乱,急剧衰落,后来逐渐壮大,以甘州回鹘最强,甘州回鹘可汗曾遣使朝贡,并受唐、晋两代册封,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属西夏,与邻近民族融合为今裕固族。
46、名词解释 可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部分北方游牧民族君主称号。犹汉族之帝王,匈奴之单于。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部分北方游牧民族君主称号。犹汉族之帝王,匈奴之单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始于柔然。402年,社仑统一周邻诸小部,称丘豆伐可汗,自始,柔然历代君主均以可汗为号。后,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之君王皆称可汗。
47、名词解释 武陵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代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之总称。相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代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之总称。相传为槃瓠的后代。汉初于其地置武陵郡,因此得名。居民以务农为主,擅长织染。官府令其大人岁输布一匹,小口二丈。因不满汉朝统治压迫,时常举行起义。东汉至宋,其在沅水上游五溪地区的,又称“五溪蛮”。曾助刘备参加夷陵之战。
48、名词解释 平定南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首先恢复了与吴国的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分三路征伐南中,对叛军首领孟获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南中的平定,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9、名词解释 乌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西北古代民族,最初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西北古代民族,最初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破,部众附属匈奴。汉文帝后三年(前161)左右,乌孙挟匈奴之力率族西迁塞人故地(今伊犁河流域一带),逐大月氏,据有其地。故其民中有塞种、大月氏种。居民从事游牧。国多马。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成为西域最强大的政权。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出使西域,乌孙与汉结盟抗击匈奴。汉先后以宗室女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乌孙王。本始三年(前71),与汉联兵大破匈奴。后属西域都护统辖。汉于赤谷城驻兵屯田。自乌就屠自立为昆弥,其人民地界分为二,分立大、小两昆弥,局势动荡,国力渐衰。北魏时遭柔然劫略,遂迁于葱岭山中。南朝宋元嘉十四年(437),北魏遣使者董琬等使其国。后常入朝贡献。是哈萨克族的祖先。
50、名词解释 莎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西域国名,都城在今新疆莎车附近,为丝绸之路新疆南道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西域国名,都城在今新疆莎车附近,为丝绸之路新疆南道必经之地。汉代属西域都护。西汉末,新疆大部臣属匈奴,唯莎车王仍臣属于汉。汉光武帝时,莎车王称霸西域,重征诸国赋税,与于阗王相争。汉章帝章和元年(87),班超*定西域,破莎车。安帝时,西域乱,莎车先属于阗,后附疏勒。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班勇复平西域,莎车复遣使贡献。其后渐弱,终为疏勒所并。
51、名词解释 东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在春秋战国时强盛一时,因居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在春秋战国时强盛一时,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当时族属相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春秋战国时主要活跃于当时燕国的北部和东北部,燕筑长城,防御它的侵袭。后被匈奴冒顿单于所败,联盟解体,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后分别以乌桓和鲜卑见于史乘。
52、名词解释 岭北行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元代十大行省之一。全称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林,统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元代十大行省之一。全称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林,统辖漠北诸地。皇庆元年(1312年)始称。岭北行省治所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辖境包括今蒙古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岭北行省的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
53、名词解释 《元朝秘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明初翰林译员将《蒙古秘史》汉译后的译本题名,原书是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明初翰林译员将《蒙古秘史》汉译后的译本题名,原书是畏兀儿体蒙古文,采用叙事诗形式编写的近三十万言的历史文献,此书从成吉思汗22代祖先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书中突出描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艰难过程及英雄事迹,以及战争手段促使的社会变革和风俗习惯的变迁。书中包含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并交代了《秘史》成书年代和地址,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对后来语言学和民族学等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54、名词解释 卫拉特四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卫拉特,清代对西部蒙古的统称,亦称“厄鲁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卫拉特,清代对西部蒙古的统称,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明代称“瓦剌”。清初,瓦剌各部经过长期发展变化,融合了周围突厥语系部落及东蒙古诸族的成分,形成了卫拉特四部,即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土尔扈特西迁后,辉特列为四部之一。其游牧地大致为准噶尔初在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土尔扈特部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附近)及其以北地区;杜尔伯特部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以阿勒泰为中心;和硕特部则游牧于天山北麓今乌鲁木齐一带。17世纪初,准噶尔部兴起,“侮诸卫拉特”,和硕特部南下青海,土尔扈特则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统治准噶尔时,控制了整个新疆地区,还不断攻掠喀尔喀蒙古、青海、西藏,深入漠南蒙古,威胁清统治。康熙年间,屡次对之用兵。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睦尔撒纳兵败走死,始全部由清朝统一,改编为盟旗,直属该管区的将军或办事大臣统辖。
55、问答题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1937年4至5月,西路军左支队在李先念等领导下,先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1937年4至5月,西路军左支队在李先念等领导下,先后到达星星峡,我党代表陈云在苏联的帮助下,经新疆督办盛世才同意西路军左支队余部入疆。西路军左支队入疆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谈判重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便于联系和工作。当时的新疆是抗战的后方、各国援华物资的重要通信,又能加强我党同苏联的联系,地址位置重要。所以,建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腾代远化名李广任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42年,盛世才转向反苏反共后,统一战线破裂,八路军驻疆办事处关闭。
56、名词解释 《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内容共17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内容共17条。这个条约是近代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单方面设立领事;免税贸易权;片面领事裁判权;设立贸易圈(实为租界地)。这个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发生性质变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个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
57、名词解释 《百夷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百夷传,是明朝使者钱古训与李思聪1396年描述(麓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百夷传,是明朝使者钱古训与李思聪1396年描述(麓川)孟卯的作品。他们去云南是为了调解麓川与缅甸阿瓦王朝的冲突。描述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音乐,食物,和该地区的产品。
58、名词解释 “三区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44年9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44年9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不堪忍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族农牧民和其它各阶层人民,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经过近一年的浴血奋战,暴动者完全占领了伊、塔、阿三区。并以三区为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政权机构和武装力量——民族军和游击队,以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各种斗争,这场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这在新疆历史上称为三区革命。
59、名词解释 岁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044年,宋夏订立合约,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044年,宋夏订立合约,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叶3万斤,叫做“岁赐”。
60、名词解释 驻藏大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政府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最高官员。雍正五年(1727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政府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最高官员。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在拉萨设钦差驻藏办事大臣,驻拉萨,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提高其职权,规定其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有关西藏的重要人事、行政、军事、外交、财政等,均由驻藏大臣裁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问题,也必须由驻藏大臣监临。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对西藏的的统治。
61、名词解释 北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今北京),顺帝北逃塞外,仍袭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即可汗位,始废大元国号,改为鞑鞑。北元自顺帝至坤帖木儿,历七帝,凡三十五年。
62、名词解释 萨满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
63、名词解释 张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中,一作白中,名贞常,字景华,号“铁冠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中,一作白中,名贞常,字景华,号“铁冠道人”。江西省临川温泉幕源张村人,元末明初道士。少遇异人,教以太乙神数,能预言祸福,毫厘不爽。精通易理,始熟《孙子兵法》,并著有《铁算心易》、《透天玄机》等。曾辅朱元璋大破陈友谅于鄱阳湖、取豫章,据传他还成功预言了建文殉国和明朝整个历史命运。后功成身退,不知所终。成祖朱棣登位后,思念张中功绩,具椁招魂,葬于凤阳,敕封为张太师。
64、名词解释 亦力把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域古城名、国名。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后王歪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域古城名、国名。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部落从别失八里西迁,改国号亦力把里。察合台后裔之间经常内讧。明隆庆四年(1570)拉什德汗死后,其诸子各霸一方,汗国四分五裂。清准噶尔统治者噶尔丹进军南疆,俘虏其首领,最后结束了察合台后裔在新疆的统治。准噶尔也建廷伊犁。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此建宁远城。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宁远县,民国二年(1913),改名伊宁。亦力把里城遗址当在今新疆伊宁市境内。
65、问答题 简述西域的地理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域地名自汉代出现后,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域地名自汉代出现后,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新 91exam.org疆及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北岸及印度北部等地。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为我国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辖的地方。今天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片疆土之后形成的。
66、名词解释 行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汉朝天山以北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这些民族的生产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汉朝天山以北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这些民族的生产特点是跟随牲畜,追逐水草,一年四季不断流动,既无固定的房屋,也无固定的城镇,所以称之为“行国”,《汉书•西域传》说大月氏原来是一个行国,追随牲畜,不断迁徙,与匈奴同俗。车师后部、乌孙、康居等民族所建的国家,都属于此类“行国”。
67、名词解释 月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亦称“月支”。远在战国初期就游牧于和河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亦称“月支”。远在战国初期就游牧于和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间。其来源说法不一,其族属说法更多。秦到汉初,势力强大,与东胡从东西两侧威胁匈奴,匈奴头曼曾被迫送子为质。后匈奴强大,开始攻打月氏。公元前177年—前176年,月氏被击败,大部分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称大月氏,少数未西迁的进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月氏西迁后,又被臣服于匈奴的乌孙击败,被迫离开伊犁河流域向西南迁徙,越过阿姆河后,控制了当地的大夏国,大部分人转为定居农业,处于丝绸之路要冲,商业也很发达,成为中亚地区的一大强国。
68、名词解释 骨力裴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回纥首领。741年,趁东突厥汗国发生内乱,与唐军联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回纥首领。741年,趁东突厥汗国发生内乱,与唐军联合,南北夹击后突厥,使之瓦解,744年,自立骨咄禄毗迦阙可汗,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为奉义王、怀仁可汗。,这是唐朝第一次册封回纥可汗,从此以后,回纥汗国的新可汗继位,必须取得唐朝皇帝的册封,才算合理合法。次年,又攻杀东突厥汗国的残余—白眉可汗。从此,回纥汗国取代了后突厥汗国。
69、名词解释 骨咄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后突厥汗国的建立者。682—691年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后突厥汗国的建立者。682—691年在位。本系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后裔。东突厥亡后,他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2)聚众占黑沙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北),自称颉跌利施可汗,与唐为敌,势力逐渐强大,拓地日广,遂重建突厥政权,即后突厥。
70、名词解释 粟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亚古国名。位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以泽拉夫尚河﹑卡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亚古国名。位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以泽拉夫尚河﹑卡什卡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据中国史书隋书记载,粟特先民原居祁连山下“昭武城”(即今甘肃张掖),后为匈奴所破,被迫西迁至中亚,并建立了康安等一系列小国,即中国史书中著名的昭武九姓。
71、名词解释 马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驮运货物的马队。曾广泛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多山少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驮运货物的马队。曾广泛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多山少路的地区。大小不一,小者只有10多匹马,大者有百匹以上。每帮有一“锅头”领导,有自己的旗号、“行话”和许多禁忌戒律。大帮还多备有武器,以防途中遭抢被劫。驮运的距离可远可近,近者几十里、上百里,远者可达千余里。它行动灵活、方便,适宜在崎岖不平的山路运行,在过去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72、名词解释 三娘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之妻。名钟金,出身蒙古瓦剌奇剌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之妻。名钟金,出身蒙古瓦剌奇剌古特部。明隆庆四年(1570)为俺答汗的“哈克”(夫人)。万历十年(1582)俺答汗死,由她主持政务。先后与蒙古统治者撦力克、卜先兔结婚。在她统治近四十年间,与明朝睦邻友好,因此明北部边境长期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万历十五年(1587)明政府封她为“忠顺夫人”。她为发展蒙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73、名词解释 挹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汉时,萧慎又被称为“挹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汉时,萧慎又被称为“挹娄”,两名并称于世,五世纪南北朝时期,改号勿吉。分布大体与萧慎相同。其经济有渔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其中渔猎占据重要地位,用木石制造工具,未摆脱原始生产状态,箭镞较萧慎已有较大发展。种植五谷,好养猪,能织麻布,产赤玉和貂皮。魏黄初中时摆脱了夫余的压迫和剥削。与高句丽也有过臣服关系。和中原地区有联系,用貂皮换取中原的布匹、铜、铁等。部落首领父子相传,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74、名词解释 文成公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作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在西边的最有力屏障。
75、名词解释 和亲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汉首创的朝廷宗室女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政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汉首创的朝廷宗室女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政策。西汉初年,国内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无力对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娄敬“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批的丝绸、粮食、酒等,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实行和亲没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匈奴一面和亲,与西汉进行贸易,另一方面又派兵经常骚扰,掠夺财物。但是,和亲避免了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西汉王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76、名词解释 巴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主要在四川境内。东部为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主要在四川境内。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传说曾参加过武王伐纣战争,以农业为主,擅长经商,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其所形成的巴蜀文化,如青铜器,形制、纹饰都具有地方特色。
77、名词解释 平王东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的事件。周宣王死后,幽王继位,昏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的事件。周宣王死后,幽王继位,昏庸暴戾,宠爱褒姒,引起朝政混乱,诸侯叛离。后幽王被杀,晋文公、秦襄公、卫武公平定关中,护送平王前度洛邑。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史称平王的这次迁移为“平王东迁”。
78、名词解释 勃极烈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金前期实行的中央政治制度,金建立了,废除了部落联盟的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金前期实行的中央政治制度,金建立了,废除了部落联盟的氏族议事制度,改行勃极烈制,以皇帝为首,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掌握军政大权。这种制度仍具有氏族议事制的某些特点。金太宗时,开始在汉族地区实行汉官制。到金熙宗时正式废除,采用唐宋官制。
79、名词解释 马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古代中原地区与四周各民族地区以茶盐银帛等易马为主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古代中原地区与四周各民族地区以茶盐银帛等易马为主的集市贸易。自唐代至清代,历代都设有马市,分“官市”、“民市”及“小市(月市)”等不同形式。明代马市交易最为兴隆,公元1571年,明朝与俺答汗议和,先后在北部和西北部开设马市口处。
80、填空题 公元383年,龟兹名僧()到中原宣扬佛教,翻译佛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鸠摩罗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鸠摩罗什
81、名词解释 班禅额尔德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禅是梵文&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禅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满清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82、名词解释 斡鲁朵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斡鲁朵原义为宫帐,皇帝的戍卫亲兵,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斡鲁朵原义为宫帐,皇帝的戍卫亲兵,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共12个,还有一个同等级的王府。斡鲁朵有自己的领地和属民,下设38个州,18个县,41个提辖司,23个石烈。辽太祖起,辽朝皇帝及太后都设有自己的斡鲁朵,并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加强了皇帝的权利,后被蒙古人沿用。
83、名词解释 《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内容共17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内容共17条。这个条约是近代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单方面设立领事;免税贸易权;片面领事裁判权;设立贸易圈(实为租界地)。这个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发生性质变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个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
84、问答题 古代时期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原行政管理制度在西域地区逐渐建立(前凉高昌设置郡,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原行政管理制度在西域地区逐渐建立(前凉高昌设置郡,唐朝设置西州、庭州和伊州,元朝设置行省,清朝前期在北疆和东疆地区设置州县乡里等制度,1884年在新疆建省);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耕作方法、冶炼技术和铁制农具传入西域(两汉时期的牛耕、铁制农具、水利灌溉技术等传入西域并普及);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传入西域,包括汉语文、汉族典章制度、汉化的宗教经典、道教、雕版印刷术等;中原地区的纺织技术(养蚕缫丝)和绢帛丝绸源源不断的传入西域。
85、问答题 简述泛突厥主义的由来及其在新疆的代表人物与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泛伊斯兰主义,也称大伊斯兰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泛伊斯兰主义,也称大伊斯兰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将灭亡的奥斯曼帝国。第二,在新疆地区鼓吹伊斯兰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沙比提大毛拉和艾力汗·吐烈等人。30年代在喀什建立的伪东突厥斯坦独立伊斯兰共和国,就是由沙比提大毛拉操办的。三区革命初期,攫取了领导权的艾力汗·吐烈曾狂亡地叫嚷要在新疆、甘肃、青海开拓伊斯兰圣洁的土地。总之,长期以来,国内分裂主义分子都把泛伊斯兰主义作为他们的理论武器,煽动宗教狂热,盅惑民族仇杀。
86、名词解释 四季捺钵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也称作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也称作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皇都和五京是宰相以下官僚处理政务特别是汉民政务的地方,这是契丹立国以后政治管理的一大特色。
87、名词解释 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名,政权名。相传起源于武落钟离山(今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名,政权名。相传起源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县境内),最早称王的酋长为廪君,故又称廪君蛮。主要分布在今鄂西、川东一带,势力不断发展。参加过武王伐纣,后受周王室分封,在汉水流域建立了政权,称巴子国。春秋至战国时期,与楚、邓、庸、蜀等国交往频繁,对巴地的开发作出了很大贡献。前316年,秦灭巴,在当地设置巴郡。汉代,分化很快,部分与汉、濮融合,部分迁居他处。南移到湘西的与当地人一起被统称为武陵蛮;东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两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作五水蛮。有说在湘西,鄂西的一部分与今土家族有渊源关系。此外,巴又为藏、纳西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巴人信奉白虎,有人祭风俗,死后用船棺埋葬。善制铜器,有铜剑、铜釜等。乐器有錞于、编钟。所制器物轻而薄,上面常有虎纹。
88、名词解释 阿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阿豺,即慕容阿豺,又称沙洲刺史。为4-6世纪建立之吐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阿豺,即慕容阿豺,又称沙洲刺史。为4-6世纪建立之吐谷浑王国统治者之一,他为武王树洛干弟弟,承袭武王担任国王,在位时间为418年~424年。有典故,阿豺折箭。
89、名词解释 《真理的入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继《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词典》以后又一部喀拉王朝时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继《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词典》以后又一部喀拉王朝时期的文学名著,作者为阿合迈德尤格纳克,是一个盲人诗人。全书共14章,480行,是一部优秀的哲理长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汗王朝末期衰落和动乱的场景。现存最早的手抄本是1444年的回鹘文写本。
90、名词解释 昆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代乌孙王的称号。原作“昆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代乌孙王的称来源:91 考试网号。原作“昆莫”,后改“昆弥”。西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分二昆弥。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并派长罗侯常惠屯赤谷,为之划分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
91、名词解释 蒙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元宪宗。蒙古大汗。1251—1259年在位。成吉思汗孙。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元宪宗。蒙古大汗。1251—1259年在位。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初从窝阔台出征,屡立战功;后又与拔都进军至斡罗思。公元1251年,被拔都拥戴为大汗。在位时,先后征服大理,灭木剌夷(在今伊朗)、报达(今巴格达)等国。蒙哥汗八年(公元1258年),命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广西、湖南向鄂州,同时亲自率军进兵四川,三路大举进攻南宋。次年,围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受伤,死于军中,一说城下病死。
92、名词解释 格萨尔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格萨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四川、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93、问答题 简述西辽文化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辽文化的特点是保持了中原文化之风。西辽是中原了王朝在西域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辽文化的特点是保持了中原文化之风。西辽是中原了王朝在西域的延续,因此它的政治制度仍保持辽王朝的传统。整个西辽五位君王均采用汉文尊号、年号、庙号;兵制仍保持辽代的军职名称和战术特点。在西辽的宫廷与官府,都通用契丹文和汉文,其钱币上印有汉文年号。西辽的缔造者耶律大石本人就“通辽、汉字”,曾考中进士,被提拨为翰林。他极力使西辽保持中原汉文化和契丹文化的优良传统。帝王一律采用汉族帝王的帝号和年号,使用的语言文字不限于一种,官方的行政公文是汉文。所铸钱币也用汉文年号,契丹文保留通用。
94、名词解释 辽阳行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元代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元初即设辽阳行省,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元代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元初即设辽阳行省,治今辽阳,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同时还在辽阳行省设有驿站一百二十处。辽阳行省的设立,加强了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加强了东北各民族相互交往和与内地的往来。
95、填空题 1851年8月,中俄签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96、填空题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实行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伯克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伯克制
97、名词解释 塞典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赛典赤·赡思丁,元回回人,一名乌马儿。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赛典赤·赡思丁,元回回人,一名乌马儿。他原为不花剌人,成吉思汗西征时,率数千骑迎降,充任宿卫。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为云南设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任职期间,改革行政体制,设置郡县,把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改为路、府、州、县,路设总管,府设知府,州设知州,县设县令或县尹。加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中央集权制统治。至元16年,赛典赤·瞻思丁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忽必烈闻讯后,“思震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追赠赛典赤为“上柱国、咸阳王”。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是其六世后裔。
98、名词解释 氐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族名。处陕、甘、川交边地区。来源三苗及街、冀道之戎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族名。处陕、甘、川交边地区。来源三苗及街、冀道之戎有关,同时与羌相邻,杂居共处,也吸收了羌族成分。春秋、战国时,开始以氐作为族称,但仍多以“氐羌”并称。自汉代氐羌分化后,氐族逐渐成为独立之族。西汉初,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灭氐王,置武都郡。魏晋以来,大批敌人迁至关西和陇右,迁关中者分布在京兆、扶风、新平等地,迁陇右者分布在天水、南安、广魏、略阳等。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苻健建立前秦、吕光建立后凉,并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建立仇池国。唐代氐族分别与吐蕃人和汉族等融合。氐族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能种田织棉,同时兼营畜牧业。其经济文化均深受汉族影响。有姓,皆采用汉族姓氏;婚姻家庭与羌族同;衣服崇尚青、绛色;语言与羌、杂胡的语言相同,但是大部分氐人懂汉语。
99、填空题 1875年5月,清政府以()为钦差大臣,总统收复新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左宗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左宗棠
100、名词解释 突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族名。铁勒的一支。五世纪中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南麓。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族名。铁勒的一支。五世纪中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南麓。山形似古代战盔,俗称突厥,因以命名。当时势力弱小,为柔然役使。六世纪初,柔然汗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动乱迭起,突厥乘机摆脱其束缚,在阿史那土门领导下逐渐强盛。不久,打败铁勒,势力大张。西魏废帝元年(552)又大破柔然,土门自号伊利可汗,建立汗国,汗庭建于郁都斤山。有自己的行政组织和官制,也形成了征兵、征税和刑法等制度。由于和北朝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频繁交流,突厥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沙钵略可汗时期,因内部5位可汗争雄,于开皇三年(583)正式分裂为东、西突厥。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中国民族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