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名词解释 私分国有资产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判断题 犯罪对象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刑罚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5、名词解释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6、多项选择题 策动、胁迫、勾引、收买()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A.武装部队人员
B.民兵
C.人民警察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不定项选择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1-4题。
1.关于甲从公司提出公款20万元并将其中一部分行贿给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构成贪污罪,数额是20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
B.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5万元,行贿15万元
C.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20万元,行贿15万元
D.甲对乙说过要“去把公司钱款补上”,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数额是20万元,再与行贿罪并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核贪污罪、行贿罪。 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涂改账目的方式侵吞公款20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20万元。故BD错误。 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乙以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并不是牵连关系,应数罪并罚,故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项,正确答案为ABD.
8、名词解释 过失致人致人死亡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因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因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9、问答题 简述一般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刑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4分)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1分)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2分)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1分)
10、名词解释 招摇撞骗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11、多项选择题 数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有()。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不定项选择 甲受国有事业单位委派,担任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某日,乙找甲,说要贷款200万做生意,但无任何可抵押财产也无担保人,不符合信贷条件。乙表示若能贷出款来,就会给甲10万元作为辛苦费。于是甲嘱咐该合作社主管信贷的职员丙“一定办好此事”。丙无奈,明知不符合条件仍然放贷。乙当即给甲10万元,其余190万元贷后用于挥霍,经合作社多次催收,乙拒绝归还。请回答1-2题。
1.甲的行为触犯的罪名是:
A.受贿罪
B.贷款诈骗罪
C.玩忽职守罪
D.违法发放贷款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解析:《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甲收受乙10万,利用职务便利为乙谋取利益的行为触犯受贿罪的罪名。 《刑法》第186条第2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本案中,甲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为乙发放贷款,造成了重大损失,触犯了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罪名。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13、单项选择题 “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名词解释 集合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行为的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行为的犯罪。
15、名词解释 侵占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16、不定项选择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注册某咨询公司后一直亏损,后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盈利,即以此为主要业务,该行为属于咨询公司单位犯罪
B.乙公司在实施保险诈骗罪以后,因为没有年检而被工商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案发后对该公司不再追诉,只能对原公司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C.丙虚报注册资本成立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经营,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的名义走私汽车,利益均分。由于该进出口公司成立时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走私行为属于个人犯罪
D.丁等5名房地产公司领导以公司名义非法经营烟草业务,所得利益归5人均分。该行为属于单位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A项中,该咨询公司以实施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因此,A项说法错误。 《刑法》第198条第3款规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B项中,单位被依法吊销就意味其在法律上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因此,B项说法正确。 C项中,单位成立的瑕疵并不影响其具有法人资格,仍按照单位对待。因此,C项说法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项说法错误。
17、判断题 刑讯逼供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体都是真正的身份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 解析:刑讯逼供罪的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因此是真正的身份犯;但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一般自然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不真正的身份犯。
18、名词解释 保护原则(保护管辖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本国领域内、外犯罪的本国人、外国人,凡侵犯本国利益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本国领域内、外犯罪的本国人、外国人,凡侵犯本国利益的都适用本国刑法。
19、名词解释 特殊累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的特殊情形,即《刑法》第66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的特殊情形,即《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 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20、名词解释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
21、名词解释 叛逃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2、名词解释 报复陷害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
23、名词解释 逃汇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情节严重的行为。
24、名词解释 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隔隙犯是指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的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隔隙犯是指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的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非隔隙犯是指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合间隔的犯罪。
25、多项选择题 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追诉时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名词解释 生产销售假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27、名词解释 特殊减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8、名词解释 洗钱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以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通过转帐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和行为。
29、填空题 明知是()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的人,财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的人,财物
30、单项选择题 眼底检查发现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有深浅不等的出血、渗出灶及微血管瘤。为明确诊断,最需做何种检查()
A.视觉电生理
B.眼B超
C.CT
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E.视野检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名词解释 连续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行为人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行为人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而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32、名词解释 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而不得适用行为后的法律(溯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而不得适用行为后的法律(溯及既往)。
33、名词解释 量刑情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某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34、不定项选择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1-2题
4.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
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
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考点」使用假币罪、故意伤害罪 「解析」甲使用假币支付修车款,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的情况下,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甲对于丙受伤害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构成故意伤害罪。据此可知,甲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和故意伤害罪。
35、名词解释 挪用公款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36、问答题 简述犯罪概念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特征
1、具有相当严重社会危害性决定了是否是犯罪,是否适用刑罚;它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2、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3、刑罚当罚性,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7、名词解释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38、判断题 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名词解释 亲告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40、问答题
被告人钟某,男,28岁,矿山工人。
钟某与女青年李某曾经关系密切并多次发生两性关系。后来,李某离开钟某而与王某确立了恋爱关系。钟某对此无比愤恨,遂蓄意报复李某。钟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一天晚上,钟某发现李某在其单位露天电影场看电影,觉得机会来了,遂回家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制炸弹取出拿到电影场,定好时间后放置在李某坐的板凳下面。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其中2人重伤。钟某被抓获后交待,之所以选择在电影场炸李某,是因为他觉得电影场人多,事后可以不被发现。
请分析:钟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钟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3分)
(判断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钟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3分)
(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
2.钟某为了杀害李某,在电影场这样的公共场所实施爆炸,不仅造成李某死亡,而且造成周围群众受伤,其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8分)
3.钟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定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5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未明确说明“钟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rdqu o;者,得分不得超过10分)
41、名词解释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42、名词解释 法定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43、名词解释 累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44、名词解释 结果犯、行为犯与结果加重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果犯是指行为终了与结果发生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果犯是指行为终了与结果发生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犯罪。行为犯是指行为终了与结果发生之间没有时间间隔的犯罪。结果加重犯,亦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45、填空题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46、填空题 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危害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危害行为
47、名词解释 背叛国家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48、名词解释 非法狩猎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行为。
49、多项选择题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名词解释 刑罚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本题答案: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威慑功能、安抚补偿功能、教育感化功能等等。
51、单项选择题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名词解释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53、填空题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公私财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公私财产
54、判断题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名词解释 管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56、不定项选择 甲受国有事业单位委派,担任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某日,乙找甲,说要贷款200万做生意,但无任何可抵押财产也无担保人,不符合信贷条件。乙表示若能贷出款来,就会给甲10万元作为辛苦费。于是甲嘱咐该合作社主管信贷的职员丙“一定办好此事”。丙无奈,明知不符合条件仍然放贷。乙当即给甲10万元,其余190万元贷后用于挥霍,经合作社多次催收,乙拒绝归还。请回答1-2题。
2.对于乙、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构成行贿罪
C.丙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D.丙构成玩忽职守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解析: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本题中,乙利用贿赂甲的方式来达到诈骗贷款的目的,因此,乙同时构成行贿罪和贷款诈骗罪。 丙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明知乙的贷款不符合条件,却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乙发放贷款,造成了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57、名词解释 基本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58、单项选择题 1789年美国宪法增加的10条修正案,被称为“人权法案”,主要是因为它()
A.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B.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C.承认所有成年人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9、名词解释 没收财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将犯罪行为人的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将犯罪行为人的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60、名词解释 非法经营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61、名词解释 徐行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如果连续实施同一种行为,但每次都不能独立构成犯罪,只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如果连续实施同一种行为,但每次都不能独立构成犯罪,只是这些行为的总和构成犯罪的,被认为是徐行犯。
62、多项选择题 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名词解释 刑罚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基于犯罪行为对犯罪人实行刑罚惩罚的国家权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基于犯罪行为对犯罪人实行刑罚惩罚的国家权能。
64、名词解释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除毒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除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以外的其他货物、物品,进出国境,偷逃关税,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65、名词解释 行刑时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被判处刑罚的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被判处刑罚的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执行刑罚;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执行刑罚。
66、名词解释 犯罪主观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7、名词解释 同类客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
68、多项选择题 构成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C.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名词解释 接送不合格兵员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入伍,情节严重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入伍,情节严重的行为。
70、单项选择题 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显著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对象不同
C.犯罪方法不同
D.犯罪主体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1、问答题 简述报复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等民主权利,同时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1分)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分)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1分)
72、名词解释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73、名词解释 非刑罚处理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法院对犯罪行为人适用刑罚以外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总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法院对犯罪行为人适用刑罚以外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总称。
74、名词解释 妨害公务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的后果的行为。
75、单项选择题 陈某伙同吴某将自己制作的“美元”5000元兑换给赵某,获人民币40000余元。陈某和吴某的行为构成()。
A.伪造货币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
C.出售假币罪
D.诈骗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名词解释 赦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家对罪犯宣告免于追诉或免除执行刑罚的一部或全部的法律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家对罪犯宣告免于追诉或免除执行刑罚的一部或全部的法律制度。可分为大赦和特赦。
77、判断题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句但书规定,是指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名词解释 抢劫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79、名词解释 罪刑相适应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80、名词解释 单位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由负责人决定,由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
81、名词解释 聚众斗殴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聚集多人相互殴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聚集多人相互殴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82、名词解释 广义刑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83、名词解释 刑讯逼供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相肉刑,逼取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84、单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作斗争。
A.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一切违纪违法行为
D.一切犯罪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名词解释 故意杀人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86、名词解释 刑罚裁量的酌定情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由法院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灵活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由法院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灵活掌握的情节。
87、名词解释 防卫不适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为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为防卫不适时。
88、名词解释 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的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的行为。
89、名词解释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90、名词解释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
91、名词解释 法令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
92、名词解释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刚着手实行或者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刚着手实行或者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93、名词解释 特殊身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
94、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对犯罪的法定分类的有()
A.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B.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C.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D.自然犯与法定犯
E.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填空题 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以()为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营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营利
96、名词解释 非法组织卖血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
97、名词解释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讨论的是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空间效力)以及在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讨论的是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空间效力)以及在什么时间内适用(时间效力)。
98、名词解释 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99、不定项选择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1-4题。
4.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放火罪、敲诈勒索罪。 甲以要挟的方法,强行向乙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与放火罪数罪并罚,故ABCD错误。
100、单项选择题 刘某与马某在公共汽车上为争抢座位发生争执互相扭打,刘某恼怒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向马某腹部狠捅了一刀,然后逃走。马某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
A.寻衅滋事罪
B.故意伤害(致死)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法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法学:刑法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