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免疫学法包括()
A.凝固法
B.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C.免疫学法
D.发色底物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2.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3、4.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抗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Ⅲ抗原和AT-Ⅲ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①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2、单项选择题 患儿男,4岁,膝关节反复出血,有家族遗传史。
APTT延长,PT正常,能被正常血浆纠正,最可能的疾病是()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DIC
D.多发性骨髓瘤
E.淋巴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患儿男,4岁,膝关节反复出血,有家族遗传史。
以下哪项检查可能出现 异常()
A.纤维蛋白原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凝血酶时间
D.D-二聚体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多项选择题 引起低渗状态的因素包括()
A.血管升压素作用
B.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C.袢利尿药的应用
D.肾衰竭
E.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 、单项选择题 发色底物法一般产色物质选用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PNA呈黄色,测定波长为()
A.405nm
B.255nm
C.805nm
D.105nm
E.900n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发色底物法主要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产色物质选用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PNA呈黄色,测定波长为405nm,而连接PNA的化合物为无色。利用该法检测的物质有AT-Ⅲ、PLG、PC、PS等。
6、单项选择题 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有()
A.光学法
B.黏度法
C.电流法
D.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分为 三类:①光学法(光学法又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②黏度法;③电流法。2.光学法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7、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结果与DIC的诊断不符()
A.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B.FDP36μg/L
C.凝血酶原时间18s
D.血浆纤维蛋白原0.12g/L
E.血浆D-二聚体阴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血栓与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引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出现了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可协助DIC诊断的指标有: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1.8g/L或进行性下降,FDP>20μg/L或血浆D-二聚体阳性。疑难DIC病例应有血浆vWF:Ag含量升高或因子Ⅷ:C减低。
8、单项选择题 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
A.凝固法
B.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C.免疫学法
D.发色底物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2.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3、4.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抗 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Ⅲ抗原和AT-Ⅲ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①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9、单项选择题 光学法包括()
A.光学法
B.黏度法
C.电流法
D.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分为三类:①光学法(光学法又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②黏度法;③电流法。 2.光学法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10、单项选择题 AT-Ⅲ抗原测定多采用()
A.凝固法
B.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C.免疫学法
D.发色底物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2.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3、4.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抗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Ⅲ抗原和AT-Ⅲ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 ①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11、单项选择题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
A.凝固法
B.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C.免疫学法
D.发色底物法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2.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3、4.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抗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Ⅲ抗原和AT-Ⅲ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①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12、单项选择题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性能评价()
A.精密度和准确性
B.线性
C.污染率和抗干扰能力
D.相关性研究(也称可比性分析)
E.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性能评价:①精密度:也称重复性测定,即评价血凝仪分析的偶然误差;②线性;③污染率,即不同浓度样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④准确性;⑤相关性研究(也称可比性分析);⑥抗干扰能力等。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