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对于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来说,衡量中心地等级的指标称(),即中心地所起中心地职能作用的大小。
A.首位度
B.均衡度
C.中心度
D.增长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德国学者路易斯在研究()时认识到城市边缘带现象。
A.柏林城市土地利用
B.柏林城市结构
C.伦敦城市土地利用
D.伦敦城市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首次明确承认城市边缘带的是德国学者路易斯,他在研究柏林城市结构时认识到这种现象。其后,不少西方城市地理学家从城市地域结构的角度,指出了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带或过渡带。
3、单项选择题 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中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不是以下()的含义。
A.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保护直接受到威胁
B.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
C.经济人假设是以完全追求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D.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4、单项选择题 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的含义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
B.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C.经济增长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主要是用来说明集中城市化阶段的运行机制的是()。
A.推力说
B.拉力说
C.向心说
D.推拉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城市化是在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作用下发育、运行的。这种推拉说,主要用来说明集中城市化阶段的运行机制。
6、多项选择题 对于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之一的城市填图方法来说,其主要方法有()。
A.网络法
B.方格法
C.密度法
D.断面图法
E.栅格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墨菲和万斯认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
A.建筑密度大
B.车流量大
C.人流量大
D.地价峰值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954年美国学者墨菲和万斯提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方法,即将人口密度、车流量、地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些白天人口密度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地价最高、车流、人流量最大的地区即为CBD。墨菲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在此区的用地称为中心商务用地,其中包括零售和服务业,诸如商店、饭店、旅馆、娱乐业、商业活动及报纸出版业,不包括批发业(除少数外)、铁路编组站、工业、居住区、公园、学校、政府机关等。
8、单项选择题 下面属于重新区位扩散的例子是()。
A.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
B.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C.移民过程
D.价格昂贵的耐用消费品的扩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移民过程是重新区位扩散的典型例子。
9、单项选择题 据L·鲁斯旺等的意见,城市边缘区一般为()10km左右的环城地带。
A.城市建成区以外
B.城市中心区以外
C.城市外环
D.城市密集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据L·鲁斯旺等的意见,城市边缘区一般为城市建成区以外10km左右的环城地带;伯里安特认为是从城市边缘向外延伸6~10英里(也即相当于10~16km)。我国学者、华东师大教授严重敏认为,可以以城市建成区半径为划分依据,如建成区半径为5km,可以向外延伸5km环带作为边缘区范围。
10、多项选择题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各项中的()。
A.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
B.低水平均衡阶段、离散阶段、极化阶段、高级均衡阶段
C.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
D.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对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组织的规划研究,要把不同职能和不同规模的城镇落实到空间,综合考虑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合理结合。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上述选项中的A、D项之外,还包括以下内容:(1)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以揭示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2)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或称发展走廊),高级别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分,连接尽可能多的城镇,特别是高级别的城市,体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本区域的网络结构要与更大范围的宏观结构相协调;(3)综合各城镇在职能、规模和网络结构中的特点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集中体现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思想和观点,是整个成果的综合和浓缩,是最富于地理变化和地理创造性的工作。
11、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主要的规模分布理论中,城市首位律是()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
A.马克·杰斐逊
B.奥尔巴克
C.罗特卡
D.捷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多项选择题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
A.新中国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
B.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C.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化明显
D.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E.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城市地理位置类型划分中大、中、小位置,是从()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A.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B.城市的大小
C.不同空间尺度
D.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大、中、小位置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而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位置。
14、单项选择题 ()是马克·杰斐逊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
A.首位度
B.城市金字塔
C.城市首位律
D.位序-规模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城市首位律是马克·杰斐逊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他提出这一法则是基于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这个城市还体现了整体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影响。
15、单项选择题 对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中经济增长的方式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B.在现实中,投入要素的增加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往往是分开的
C.由要素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情况即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主要由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情况则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首位度是指()。
A.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B.一国最大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C.一国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一第二大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D.一国前两大城市人口之和与其他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即一国最大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首位城市和首位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后,原先的特定含义被淡化了,有人把国家或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统称为首位城市。
17、单项选择题 最小需要量法是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的()的方法。
A.城市职能分类
B.确定主导产业
C.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
D.确定城市化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最小需要量法是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的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它和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的不同在于:一是他们认为城市经济的存在对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务需求,一个城市超过这个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二是把城市分成规模组,分别找出每一规模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以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门的最小需要量。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18、单项选择题 位序一规模法则从()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A.城市之间
B.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
C.城市不同位序
D.城市规模和职能等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公式实际是罗卡特模式的一般化。
19、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的地理要素中,()是城市地理研究中仅次于位置的地理要素。
A.结构
B.距离
C.范围
D.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多项选择题 区域城市化预测方法主要包括()。
A.综合增长法
B.主要指标法
C.时间趋势外推法
D.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
E.联合国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多项选择题 ()在其提出的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中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A.奎恩
B.墨菲
C.万斯
D.汤姆斯
E.伯吉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多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推拉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城市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和较好的公共设施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拉力”,而农村由于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力”,在推拉作用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B.是指城市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和较好的公共设施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推力”,而农村由于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拉力”,在推拉作用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C.城市病产生一种推力
D.推拉说对于分散化阶段包括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没有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所谓“推拉说”,是指城市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和较好的公共设施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拉力”,而农村由于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力”,在推拉作用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这种推拉说,主要用来说明集中城市化阶段的运行机制。对于分散化阶段包括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同样有其意义,只是移动的方向和主体位置发生变换,"城市病"产生一种"推力",而优美的环境和低价的土地成为城市人口迁往农村的“拉力”。
23、单项选择题 德国学者()首次认识到城市边缘区现象。
A.路易斯
B.奎恩
C.汤姆斯
D.鲁斯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在工业发展阶段论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划分工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其中对各个阶段的比重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经济阶段,该比重小于20%
B.在工业初兴阶段,该比重大于40%
C.在工业加速阶段,该比重为20%~40%
D.在工业初兴阶段,该比重小于2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一般来说,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时期四个主要阶段。其中()时期出现了第一次反向城市化。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恢复
C.“文革”
D.改革开放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战后,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
A.中心地学说
B.工业区位论
C.农业区位论
D.城市土地利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学说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一文,把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7、单项选择题 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理想地表”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
B.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C.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
D.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28、多项选择题 在城市地理学中,下面()情况下,B/N比可能较小。
A.地方性中心
B.城市专业化程度提高
C.城市发展历史长
D.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比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比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生活的体系,B/N比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比可能较大。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因依附于母城,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与规模相似但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相比,非基本部分可能较小。
29、单项选择题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A.外延和飞地
B.向心与离心
C.景观和职能
D.积极和消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称为离心型城市化或扩散型城市化。
30、单项选择题 英国地理学家科恩曾把城市边缘区周期性的增长结构与()作比拟,以说明城市边缘区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A.生物进化
B.人体生长
C.经济发展
D.树木年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科恩从城市开发的复杂性和有序性的角度,探讨了城市边缘区问题,提出了周期性因素对城市前景的影响。并认为边缘区并非逐步向前推进,而是存在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三种变化状态,而这种变化周期则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科恩把这种周期性的增长结构与树木年轮作比拟,以说明城市边缘区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31、单项选择题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现代经济理论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形式。下列不属于有形资源的是()。
A.土地
B.技术工艺
C.资本
D.劳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单项选择题 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的等级体系,为K=()系统。
A.3
B.4
C.7
D.6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按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
33、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
34、单项选择题 城市化的概念在1867年由西班牙工程师()在《城市化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此后广泛应用城市科学领域。
A.史域奇
B.赛达
C.威廉斯
D.贝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单项选择题 由()创立的()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A.绍勒尔;中心地理论
B.克里斯塔勒、廖士;中心地理论
C.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D.廖士;中心地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由克里斯塔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的位置、自然条件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研究方法以事实的整理与归纳为主,缺乏自己的理论和对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分析。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中心地理论和农业、工业区位论一样,都是由德国学者率先提出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醉心于创造各种理论体系的精神。
36、单项选择题 城市化预测方法中的综合增长法是利用历年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资料,通过复利公式,计算预测期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数学公式为Yt=(1+R)tYo(t=1、2、3……n),其中Yo表示()。
A.t年的城市人口预测值
B.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C.某年的城市人口数
D.年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单项选择题 1920年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提出了经典三模式。此后许多学者通过对其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市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其他衍生模式。其中代表原生型工业城市的典型模式是()。
A.肖伯格的前工业城市模式
B.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
C.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式
D.耶茨和加纳的现代美国城市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多项选择题 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因子生态分析方法与社会区分析主观确定影响因子的方法相比,其优点包括()。
A.因子生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从大量的指标抽取主因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B.抽取出的主因子没有实体的意义,需研究者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指标的因子荷载量对因子命名
C.能够反映出不同条件下影响城市社会区的主要因素,便于动态的比较分析
D.在因子分析中输入任何数据都能产生结果,不能对其进行证伪,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批评
E.能够找出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主因子,制定相应的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单项选择题 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于1950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该理论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A.纳克斯
B.赫希曼
C.佩鲁
D.纳翰·弗里德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单项选择题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A.城市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B.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
C.城市各功能区的联系
D.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
41、单项选择题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以下()阶段性特征。
A.低水平均衡阶段、高级均衡阶段
B.低水平均衡阶段、离散阶段、极化阶段、高级均衡阶段
C.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
D.低水平均衡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①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②极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③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一轴系统形成;④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42、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中,()首先在城市群内调查各城市的规模、相互作用、联系方式等,然后通过极点比较确定集聚力与扩散力最强的城市,对其特性进行研究。
A.极点法
B.等高线法
C.网络法
D.相互作用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单项选择题 1913年()通过对实际城市人口资料分析,最早发现城市规模和位序的乘积为常数。
A.马克·杰斐逊
B.奥尔巴克
C.罗特卡
D.捷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单项选择题 赖利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
A.断裂点公式
B.零售引力规律
C.空间相互作用规律
D.吸引范围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赖利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零售引力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
45、单项选择题 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区不包括以下()。
A.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区
B.关中一线两带城市群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京津冀地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三大城镇密集区:(1)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2)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香港、广州、深圳等为中心城市,区域范围包括珠江口西岸的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澳门等城镇,珠江口东岸的惠州、东莞。(3)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为依托,天津作为该区的最大的外港和历史上的金融中心,发挥副中心作用。
46、单项选择题 城市地理学就是研究城市()的规律性的学科。
A.经济活动
B.社会
C.空间组织
D.地理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城市地理学就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规律性的学科。按它研究的不同空间尺度,又可以分为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大部分。
47、单项选择题 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郊区的()和市郊外缘广阔的()。
A.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农村地区
B.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过渡带;腹地
C.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腹地
D.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腹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郊区的城市边缘区和市郊外缘广阔的腹地,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48、单项选择题 一般而言,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位置、距离、结构、范围、时间五个方面。其中()是城市最为独特的特征要素。
A.位置
B.距离
C.结构
D.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9、多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A.CBD即Centr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
B.相对便捷性(距PLVI的距离)、地形的复杂性、铁路、绿地等均是影响CBD内部结构的重要方面
C.是城市中上述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
D.中心商务区,即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会聚之处,主要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中文多译为“中心商务区”。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环模式"中提出的。伯吉斯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处,主要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办公事务、金融活动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成为CBD的主要活动。目前CBD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它是城市中上述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简而言之,现代城市的CBD是城市、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枢。
50、单项选择题 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
A.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B.西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C.东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
D.四川、贵州城镇的职能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分类的对象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22个城市和515个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镇(包括部分乡村中心)。
51、单项选择题 在克里斯泰勒提出的最基本的等级体系中,克里斯泰勒认为,一般而言,在经济开放、交通便利的地区,()是主要的。
A.市场原则
B.经济原则
C.行政原则
D.交通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单项选择题 对产业成长阶段论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农业化时期又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B.后工业化时期又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C.在工业化社会中第一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二、三产业
D.该理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三大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3、单项选择题 查普林认为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行为的四个过程上。这四个过程是()。
A.认知、感受、选择和决策
B.明确的目标、认知过程、消费选择以及行动
C.需求的感受,目标的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以及决策和行动
D.组织行为、需求感受、决策和行动以及认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查普林认为城市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组织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行为的四个过程上。这四个过程是:①需求的感受;②目标的明确;③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④决策和行动。
54、单项选择题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年和()年提出的。
A.1943;1933
B.1923;1933
C.1933;1940
D.1925;193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被认为是上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55、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关于城镇与乡村的比较研究中,不准确的是()。
A.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相似于乡村
B.城镇有比乡村更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C.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D.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56、单项选择题 在戴维斯的研究中,CBHI(),CBII()的地区为“硬核”。
A.>4;>80%
B.>1;>50%
C.>80%;>4
D.>50%;>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在戴维斯的研究中,CBH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也就是真正具有实力的CBD,其余地区则称为“核缘”。
57、单项选择题 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
B.统计分析
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
D.统计描述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在方法上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对比,最后采取了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96个城市16个工业部门产值的百分比值和3个城市规模变量,组成295×19的资料矩阵,首先借助于沃德误差法的聚类分析取得科学、客观的分类结果,再借助于纳尔逊统计分析的原理对分类结果进行特征概括和类别命名。
58、单项选择题 目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两种研究方法为社会区分析和生态因子分析,社会区分析的第二步是()。
A.指标的选取
B.对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以国情统计区为单位,选取能用数字表示的指标
C.分区计算指标的得分
D.以指标的组合情况决定各区的特性,并对各区进行归并,形成不同的社会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9、单项选择题 城市土地利用的行为学理论是由()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A.查普林
B.哈里斯
C.厄尔曼
D.霍伊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城市土地利用-土地价值理论,高度概括了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但排除了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而城市土地利用的行为学理论正是要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试图通过对人们行为方式的研究,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本质。该理论是由查普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没有具体的形态模型,只是一种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解释。
60、单项选择题 1959年戴维斯(Davies)在其对开普敦的研究中,提出了()的概念。
A.硬核
B.核缘
C.软核
D.中心商务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959年戴维斯在其对开普敦的研究中认为,墨菲和万斯定义的CBD范围太大,应将电影院、旅馆、办公总部、报社出版业、政府机关等用地排除在外,他提出了“硬核”的概念。
61、单项选择题 阿历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时企图为各部门寻找一个“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阿历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美国城市经济结构时企图为各部门寻找一个“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低于这一标准的部门,只为本地服务,在这标准以上的部分,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62、单项选择题 首先提出区位商法的学者是()。
A.马蒂拉和汤普森
B.马蒂拉和厄尔曼
C.汤普森和霍伊特
D.厄尔曼和达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马蒂拉和汤普森首先提出区位商法。
63、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中,其中()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和表现形式,并且也是区域社会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A.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
B.产业发展一体化
C.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
D.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单项选择题 ()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A.中心地
B.大都市带
C.大都市区
D.城市化地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Built-upterritory)。每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城市和它周围的密集居住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区(Urbanfringe)组成,合计入口在5万人以上。
65、单项选择题 在经济增长的原理中,对供给基础理论来说,()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原则”是供给基础理论的代表。
A.缪尔德尔
B.卡恩
C.凯恩斯
D.罗斯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多项选择题 城市形态的组成要素有()。
A.道路网
B.街区
C.城市用地
D.城市发展轴
E.节点
F.建筑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根据一般对城市形态作为城市用地空间表现的几何形状的认识,城市形态由以下要素组成:(1)道路网。这是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骨架,不同的路网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形态。(2)街区。这是城市内部由道路网围合起来的平面空间。(3)节点。指的是城市中人流的集聚点,道路的交叉点。(4)城市用地。指的是城市所占据的土地表态。(5)城市发展轴。这是指城市的对外交通线,是城市扩展的伸长轴。
67、单项选择题 在经济增长的原理中,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主要表现为()。
A.实物、价值、利益
B.实物、价值、人口的增长
C.实物、利益、人口的增长
D.价值、利益、人口的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中,()是围绕城市中心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再根据各功能区的等级体系关系分析其在城市中的集聚与扩散态势。
A.密度法
B.地域等级体系法
C.等高线法
D.极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单项选择题 城市经济增长体制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其中()始终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A.资源的开发利用
B.经济开放度
C.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D.经济体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在省的中心位置的省会城市是()。
A.太原
B.成都
C.广州
D.杭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太原、成都、广州等省会城市均处在各省的中心位置,而杭州不在省的中心位置,却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71、多项选择题 下面四项关于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的内容。
A.城市地理学为城乡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用于城乡规划的实践
B.城乡规划从事单个城乡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
C.城市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之间是对应的理论和应用关系
D.城乡规划为城市地理学提供研究课题、研究素材和实践验证,促进城市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充实完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乡规划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乡地域运动规律。而城乡规划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但是,两者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关系。城市地理学除可以应用于城乡规划,还可以应用于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其他领域,同时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它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时,除需要运用城市地理学知识外,还需要运用建筑学、自然地理学、力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72、单项选择题 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广泛而复杂的地域过程,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表现内容。一般而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中()是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基础。
A.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
B.产业发展一体化
C.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
D.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3、多项选择题 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卡特(HaroldCarter)从区位论角度,将城市的职能归纳为()。
A.中心地职能
B.工业职能
C.交通职能
D.特殊职能
E.商业职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卡特(HaroldCarter)从区位论角度,将城市的职能归纳为下列三类:(1)中心地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管理方面的)。卡特认为,这是城市的一般职能,即每个城市均具有此职能。(2)交通职能。(3)特殊职能:又称“资源导向职能”,指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服务的职能。
74、单项选择题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城市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是以()来划分的。
A.大城市为中心考察城市化现象
B.城市地域的扩展方式
C.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D.城市化的转化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单项选择题 ()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A.1984
B.1992
C.1994
D.1996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76、多项选择题 关于大都市区的相关论述.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A.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
B.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C.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D.大都市区是大城市建成区的无边蔓延而导致一连串大城市首尾相连的区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77、多项选择题 目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两种研究方法为社会区分析和生态因子分析,社会区分析由()于1949年在《洛杉矶的社会地区》一书中提出。
A.史域奇
B.贝尔
C.威廉斯
D.纳克斯
E.佩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单项选择题 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对于中心地组织来说,按照不同的原则,次级中心地有不同的组织方法,克里斯勒提出了()最基本的等级体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多项选择题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通过对城市内部的()等的研究,进而研究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A.地域空间
B.社会空间
C.经济空间
D.政治空间
E.文化空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单项选择题 我国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形式,依据其分布形态、核心城市多寡、城市数量的多少,大体上分为以下()种基本类型。
A.点轴地域结构系统、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四种方法
B.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三种方法
C.条状城市密集区、点轴面城镇有机空间组织城市群、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三种方法
D.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点轴面城镇有机空间组织城市群三种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形式,依据其分布形态、核心城市多寡、城市数量的多少,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1)块状城市集聚区:这种类型的城市群体分布地域范围较大,由若干个大、中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体的核心,是我国城镇群地域空间形式发展的高级形式;(2)条状城市密集区:这种类型的城市群体所组成的城市数量一般不多,大都以一个主要城市为核心,已基本形成块状城市集聚区框架,但城市群的轴线仍在形成、发展之中;(3)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这种类型的城市群体分布是以一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中心,结合其周围若干个中、小城市(镇),共同形成的初级城市群体地域空间结构类型。
81、多项选择题 1950年以前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有两大特点,但是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B.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C.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当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D.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学说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1950年以前的城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当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研究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是在战后,尤其是1950年以 91ExAm.org后的事。
82、单项选择题 在()的系统中。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
A.K=3
B.K=4
C.K=7
D.K=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克里斯塔勒认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数量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特定的构型。最基本的等级体系有三类:(1)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3;(2)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4;(3)按行政和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K=7。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
83、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化预测方法的时间趋势外推法中,根据实际增长曲线的不同,所采用的回归公式有线性回归法、指数回归法、对数回归法和生长曲线法等,其回归公式Y=a+blgt表示()。
A.线性回归
B.对数回归
C.指数回归
D.生长曲线回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4、单项选择题 在经济增长的路径中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从要素竞争和增长推动力的历史演变角度,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其中()阶段带有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
A.要素推动的发展
B.投资推动的发展
C.创新推动
D.财富推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多项选择题 在城市化的概念中,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复杂过程,其复杂性在于转化的主体和转化的过程。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前者指()等有形物质形态的转化。
A.人口
B.生活方式
C.经济活动
D.价值观念
E.空间地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多项选择题 在核心一边缘模式中,核心与边缘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主要是核心从边缘区得到()等。
A.原料
B.劳动力
C.商品
D.技术
E.资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单项选择题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把经济发展分为()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边缘区结构中,C·伯里安特具体划分城乡连续带为四个带,并阐明其与城市的关系。其中()表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但已有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
A.内边缘带
B.外边缘带
C.城市阴影区
D.外围农业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单项选择题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方面中,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取决于()。
A.资源的开发利用
B.经济开放度
C.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D.经济体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单项选择题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当霍夫曼系数在1.5与3.5之间(不包括1.5和3.5)时,则处于工业化()。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单项选择题 在产业结构演进论中产业结构演进论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工业技术装备普遍扩散到各个产业属于()。
A.传统结构阶段
B.二元结构时期
C.复合结构阶段
D.高度化结构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多项选择题 目前CBD界定最常用的指标为1954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中心商务高度指数和中心商务密度指数。
A.伯吉斯
B.墨菲
C.肖伯格
D.曼纳
E.万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单项选择题 在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中,断面图法是城市填图方法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点不包括()。
A.做法简单
B.内容简洁明了
C.缺乏面积计量
D.适于中心城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4、多项选择题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
A.土地利用指标
B.主要指标法
C.复合指标法
D.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95、多项选择题 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不包括以下()方法。
A.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B.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C.土地综合利用预测法
D.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市地理学界率先就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其后对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个学者对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理解不同,预测的方法和结果也有所不同。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预测法有以下几种。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由吴友仁提出;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这一预测法的理论基础是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以上述两种预测法为基础。
96、单项选择题 美国区域科学家()对区域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了经典的理论概括。
A.迈克尔·波特
B.凯恩斯
C.卡恩
D.弗里德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多项选择题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主要包括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和城市分类研究。其中城市体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A.城市规模等级结构
B.规模分类
C.城市职能分工
D.形态分类
E.城市空间组织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单项选择题 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中提出的。
A.土地利用的行为学理论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扇形 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伯吉斯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主要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提出较为精细的多核心模式。
99、多项选择题 在城市化的类型中,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城市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城市地域的扩展方式可以分为()。
A.集中型城市化
B.外延型城市化
C.飞地型城市化
D.扩散型城市化
E.积极型城市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多项选择题 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的主要指标法中。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
A.人口比例指标
B.土地利用状况
C.复合指标法
D.人口中位数指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这种指标主要有两个: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因为人口比例指标比土地利用指标在表达城市成长状态方面更典型深刻,更便于统计。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量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