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岩溶角砾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灰岩地区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而成。角砾多为石灰岩,胶结物为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灰岩地区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而成。角砾多为石灰岩,胶结物为碳酸盐或风化的红土。
2、问答题 现代沉积的碳酸盐有哪些类型?现代海洋浅水碳酸盐沉积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少量见于非海洋环境。主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少量见于非海洋环境。主要类型有:现代滨岸—潮坪碳酸盐沉积(无障壁的滨岸碳酸盐沉积,有障壁的潮坪碳酸盐沉积)、现代台地碳酸盐沉积(碳酸盐台地沉积,生物礁沉积)、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非海洋碳酸盐沉积(湖泊碳酸盐沉积、土壤中的钙结核、钙质砂丘、钙质泉华、洞穴碳酸钙沉积等)浅水海洋环境是指水深小于20m(或50m)的各种海洋环境,包括潮上环境、潮间环境、浅水潮下环境、礁环境、潟湖环境、潮汐三角洲、潮坪、潮沟,以及滩、坝、堤、岛等各种有障壁的环境。
3、名词解释 正常化学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微晶石灰岩称为正常化学岩。微晶石灰岩几乎全由微晶方解石泥组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微晶石灰岩称为正常化学岩。微晶石灰岩几乎全由微晶方解石泥组 成,这是水动力条件很弱的沉积环境的产物。这种石灰岩与碎屑岩中粘土岩很相似。
4、问答题 简述孤立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孤立碳酸盐台地远离大陆架,通常几十或几百千米宽,位于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孤立碳酸盐台地远离大陆架,通常几十或几百千米宽,位于陆壳、过渡壳的断块或火山上并被深水包围。其中一些这样的台地又称为环礁,特别是当其内部有较深的潟湖和明显隆起的边缘时。边缘为生物礁的台地,内部较深(可达20m),沉积物主要为生物颗粒和灰泥。边缘以浅滩为主的台地,内部通常浅而平坦,其沉积主要为球粒砂和灰泥。
孤立台地与镶边台地或缓坡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其边缘可以是迎风侧,也可以是背风侧。迎风侧通常发育生物礁,背风侧通常发育颗粒滩。潮汐作用活跃的台地边缘通常发育鲕粒滩。
极少数情况下,孤立台地的边缘是平缓的,其剖面特征和相带特征与缓坡相似。更多的情况下,台地的边缘是陡的,与镶边台地的边缘相似。对于具有陡崖台地边缘的孤立台地,从台地到盆地发育的相带依次为:
1)台地内部:可发育潮坪、浅滩、点礁、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沉积物为灰泥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颗粒石灰岩、准同生白云岩,局部有礁石灰岩和蒸发岩,向上变浅的米级旋回发育。
2)台地边缘:发育浅滩或礁,主要沉积颗粒石灰岩、礁石灰岩。
3)陡崖:发育程度随地而异。由于坡度陡,无沉积物堆积。其上部暴露台地边缘沉积的颗粒石灰岩和礁石灰岩,下部暴露台地内部沉积的石灰岩。
4)斜坡上部(塌积斜坡):主要由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沉积岩侵蚀跨塌形成的砾级碎屑和从台地上搬运下来的颗粒、灰泥组成,形成砾屑石灰岩、灰泥颗粒石灰岩夹灰泥石灰岩,此带宽通常1~3km。如果陡崖很高,塌积斜坡可直接过渡为盆地,也可过渡为斜坡下部。
5)斜坡下部:重力流(碎屑流、浊流、颗粒流等)沉积和远洋悬浮沉积为主,岩性为暗色薄层灰泥石灰岩与重力流沉积的砾屑石灰岩、颗粒石灰岩互层。向盆地方向,重力流沉积逐渐减少,颗粒变细,层变薄,灰泥石灰岩相对增多。在此相带还可有等深流沉积。
6)盆地:主要沉积暗色薄层灰泥石灰岩、薄层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硅岩、页岩,纹理发育,深水遗迹化石常见。
5、问答题 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根据其岩体形态及水深,分为堤、坝、洲、滩等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根据其岩体形态及水深,分为堤、坝、洲、滩等四种类型。
渤海湾地区颗粒碳酸盐岩发育普遍,类型较多。颗粒碳酸盐岩分布多有下述特点:
(1)湖湾地区的颗粒石灰岩比岸线向湖突出的呷角地区的厚、广。
(2)水下隆起顶部及斜坡带上部,岩体厚度大而面积广。
(3)岛屿向岸侧比离岸侧好。
(4)岩体厚度、相带宽度与古坡度密切相关,一般1°~3°则岩体较厚。
(5)岩体厚度、相带宽度和粒径也有一定关系。粒径粗的往往厚度较大,而相带宽度小;一般细砂级颗粒碳酸盐岩厚度较大且相带也较宽。
(6)一些地区颗粒石灰岩可以和砂层相毗邻,但在三角洲砂岩发育的古河口附近,颗粒石灰岩发育较差。上述特点说明,除原地埋藏的生物灰岩外,各湖盆中颗粒组分都曾发生过广泛的搬运和再分配。
6、名词解释 何谓油页岩?油页岩形成于何种环境?有何特点?并说明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页岩又称为油母页岩,是指主要由藻类及一部分低等生物的遗体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页岩又称为油母页岩,是指主要由藻类及一部分低等生物的遗体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灰分的低变质的腐泥煤。
油页岩的生成环境与腐泥煤的生成环境近似,主要为水流闭塞的湖泊环境。内陆淡水湖泊、滨海的时有海水注入的半咸水湖泊、睸湖,甚至海湾,都是形成油页岩的良好环境。正常海洋环境生成的油页岩不常见。
特点:油页岩的页状层理发育,甚至可呈极薄的纸状层理;有时,外表看起来也呈块状,但一经风化,其页理就呈现出来了。油页岩的颜色很多样,有暗褐、浅黄、黄褐、褐黑、灰黑、深绿、黑色不等。条痕有褐至黑色不等。一般是含油率愈高,其颜色愈暗。风化后,颜色常变浅。相对密度为1.4~2.3,比一般的页岩轻;干燥的油页岩相对密度更小。大都坚韧不易破碎,常具有弹性;含油率高,者用小刀刮起的薄片可发生卷曲。含油率为4%~20%不等,高的可达30%。可燃,含油率高的用火柴即可点燃。
油页岩含有一定的沥青物质或油母物质,通过加热(干馏)可从中提取原油。因此,油页岩是一种石油资源。
7、名词解释 示顶底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在孔隙底部或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下部为早期沉淀上部为后期充填,据此,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
8、问答题 简述广盐度生物与窄盐度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窄盐度生物,系指能正常生长在海水35‰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窄盐度生物,系指能正常生长在海水35‰盐度生长的生物,有三叶虫,棘皮等。
广盐度生物,系指能在正常海水以上超盐度或低盐度下能生存的生物。如瓣鳃、介形虫等。
9、问答题 白云岩主要有那些形成机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云石的主要成因机理有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云石的主要成因机理有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蒸发泵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淡水白云岩、调整白云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等。
10、问答题 试从三端元组分、主要岩石类型、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对比砂岩和石灰岩的三端元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砂岩三端元分类的三端元组分为:Q石英、F长石+成岩屑、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砂岩三端元分类的三端元组分为:Q石英、F长石+成岩屑、R其他岩屑+燧石。石灰岩三端元组分为:
1)异化颗粒,相当于通常所说的颗粒;
2)微晶方解石泥或简称为微晶,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灰泥或泥晶;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简称为亮晶。
二、砂岩的主要类型有:石英砂岩、次岩屑砂岩、次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石灰岩主要岩石类型:亮晶异化石灰岩、微晶异化石灰岩和微晶石灰岩。
三、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砂岩中:纯净的石英砂岩经过的流水的充分冲刷,主要由稳定组分石英组成,是在水动力条件强的沉积环境中形成,随着不稳定组分岩屑和长石组分的增加水动力条件减弱。石灰岩中: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组成,其粒间孔隙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充填,或者为孔隙,仅含很少量的微晶方解石泥。这种石灰岩是在水动力条件很强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由异化颗粒和微晶方解石泥组成,不含或很少含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形成这种石灰岩的水动力条件比亮晶异化石灰岩弱得多。微晶石灰岩几乎全由微晶方解石泥组成,这是水动力条件很弱的沉积环境的产物。
11、问答题 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成因、结构组分、构造和沉积后作用等方面的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同属沉积岩,均为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同属沉积岩,均为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类。
②成因:
碎屑岩——碎屑物质机械搬运沉积作用,外源沉积岩。
碳酸盐岩——机械搬运沉积作用、化学搬运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内源沉积岩。
③物质成分:
碎屑岩——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
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由于碳酸盐矿物和陆源碎屑及粘土所占比例不同还可组成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
④结构组分:
碎屑岩——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碳酸盐岩——颗粒、泥、亮晶、晶粒、生物格架、孔隙
两者各结构组分的关系:颗粒与颗粒、杂基与泥、胶结物与亮晶、孔隙与孔隙可大体相当,但有区别(成分、来源)。晶粒、生物格架是碳酸盐岩所独有的。
⑤沉积后作用:
碎屑岩——压实压溶作用在细粒碎屑岩固结成岩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胶结作用是粗粒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交代作用多种多样。
碳酸盐岩——重结晶和矿物的多形转变、溶解作用、方解石矿物体系、白云石矿物体系、硫酸盐矿物体系间的交代作用较之在碎屑岩中更重要。生物成岩作用更是碳酸盐岩所独有而及其重要的。
12、问答题 简述尤尔斯特隆图解及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最为关键。
①碎屑颗粒在静水中的下沉速度与颗粒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②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13、名词解释 变形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已沉积的鲕粒在胶结之前受底流冲刷及拖拉使之变形而形成的鲕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已沉积的鲕粒在胶结之前受底流冲刷及拖拉使之变形而形成的鲕粒。
14、问答题 试述古代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的鉴别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沉积相纽合:潟湖、障壁岛、潮坪相地处海陆过渡地带,平面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沉积相纽合:潟湖、障壁岛、潮坪相地处海陆过渡地带,平面上向海方向以障壁岛与滨岸相相衔接,向陆方向以潟湖或潮坪与大陆沉积相组的沼泽相或冲积相相毗邻。因此,横向上,在海陆过渡地带构成障壁岛一潟湖—潮坪组成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或沉积组合。
B.沉积序列:堡岛沉积体系沉积序列有三种沉积模式:
(1)海退模式:底部夷平,颗粒向上变粗,层理规模向上变大,以发育槽状、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主要为临滨、前滨、后滨和沙丘沉积。
(2)海进模式:具有潮下和潮间的堡后相。尽管总体显示粒度向上变粗、层理规模向上变大的序列,但不明显。某些相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是截然分明的,也可以是侵蚀式的。主要由水下潟湖、漫冲积洲、潮道、潮坪和后滨—沙丘沉积组成。
(3)堡堤—进潮口模式:是一个粒度向上变细的序列,交错层理的厚度具有向上变薄的趋势,发育槽状和平面状交错层理,主要由潮道和迁移的沙嘴、海滩沉积组成。
15、问答题 简述礁形成的控制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礁就是通过骨骼生物的生长死亡、沉积物的充填、结壳生物的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礁就是通过骨骼生物的生长死亡、沉积物的充填、结壳生物的粘结等不断增生而成的。大部分礁的沉积物是由分节(海百合、钙质绿藻)或不分节的(瓣鳃类、腕足类、有孔虫等)生物,以及那些生长在骨骼比较大的后生生物之间的许多犄角旮旯的生物死亡后解体而构成的。其余的沉积物则是由侵蚀礁的各种生物产生的:
影响现代造礁群落和化石造礁群落的因素有:
1)温度和盐度,大多数现代和古代造礁生物,都在正常盐度的热带—亚热带海水中生长最好;
2)强烈的海浪和波涛;
3)透光性好;
4)沉积作用较弱,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沉积作用,就会造成细粒沉积物阻塞进食器官,而使生物迅速死亡;
5)基底沉降与生物建礁和沉积速率的消长均衡关系。
6)论述现代礁复合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16、问答题 何谓“补偿深度”?它对碳酸盐沉积有何意义?海洋中不同地区碳酸盐的“补偿深度”相差悬殊,其原因何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所谓碳酸钙沉积作用补偿深度,是指在这一深度界面之上,海洋中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所谓碳酸钙沉积作用补偿深度,是指在这一深度界面之上,海洋中碳酸盐的沉积速率大于溶解速率;而在这一界面之下,碳酸盐的沉积速率小于溶解速率。碳酸盐沉积作用补偿深度主要取决于水体中CO2的溶解量。碳酸盐补偿深度决定着深海碳酸盐的沉积范围以及与其他深海沉积物的接触关系。海洋中不同的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相差悬殊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海水溶解的CO2的量不同没从而引起不沉深度不同。
17、名词解释 碳酸盐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与粘土泥相当,又称微晶、泥晶、泥屑、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与粘土泥相当,又称微晶、泥晶、泥屑、泥等,分为灰泥和云泥。
18、问答题 简述深水沉积作用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重力流沉积作用:重力流沉积作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浅水沉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重力流沉积作用:重力流沉积作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浅水沉积物沿海底顺坡搬运到深水区域,形成各种重力流沉积。
二、潜流沉积作用:潜流沉积作用系指海洋深水底部可侵蚀、搬运沉积的深部流体。它不是由重力流驱使,可以顺坡、逆坡、沿坡等各种方向流动。海洋深部的潜流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内潮流和内波流、峡谷流、等深流或底流、深水面流。
三、物理化学沉积作用:物理化学沉积作用是深水环境中第三种重要的沉积作用。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物理化学沉积作用以垂向加积为主。“生物雨”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因的远洋沉积作用。
19、问答题 简述主要胶结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决定碎屑岩胶结类型的因素--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数量、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杂基支撑结构。
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镶嵌胶结—颗粒之间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颗粒支撑。
20、问答题 试述现代不同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点,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现代滨岸碳酸盐沉积
(1)无障壁岛的滨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现代滨岸碳酸盐沉积
(1)无障壁岛的滨岸碳酸盐沉积:以发育成行排列的富含介壳的碳酸盐海滩岩滩脊为特征。海滩岩为潮间带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早期胶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岩石,主要由各种钙质生物碎屑组成,其厚度一般在1m左右,最厚可达3~4m。海岸沉积物中大量的海生动物壳,由于经波浪和潮水作用平行海岸堆积延伸而呈“壳积线”。
(2)有障壁的潮坪碳酸盐沉积:这些环境包括潮上盐沼(萨巴哈)、潮间带、潮下潟湖、滨外滩及珊瑚礁(位于迎风一侧),以及开阔的大陆架。在开阔的大陆架上,大量软体动物骨骼正在沉积。风和潮汐是主要的因素,礁和鲕粒滩坝均正在形成。礁位于岛屿的迎风一侧,而鲕粒则在潮汐水道口处形成潮汐三角洲沉积。在潮下潟湖边缘沉积了球粒状灰质砂,而在潟湖内部则是含文石的灰泥。在潮上带的萨巴哈环境,盐水的地下水面非常接近于地表,并周期性地被风暴所带来的海水和来自陆地的径流所冲溢。这些萨巴哈是很好的成岩变化场所,这里的成岩变化可引起蒸发矿物(如石膏、硬石膏和石盐)的形成以及准同生的白云化作用。
B、现代台地碳酸盐沉积:
(1)碳酸盐台地沉积:以大巴哈马台地为例:大巴哈马台地位于广阔的巴哈马台地的中央潟湖以西,是鲕粒和生物颗粒沉积区,鲕粒主要分布在边缘脊的内侧,生物颗粒砂一般分布在边缘脊的外侧,再向外就经很陡的斜坡而进入深海环境了。此边缘脊现代沉积的下伏层为更新世石灰岩。这里的沉积条件与巴哈马台地其他地区的区别是潮汐作用很强,潮差达1m,水体运动主要受潮汐控制。在这里不能生成礁,因为来自其东边的广阔浅�湖的退潮水,带来了高盐度和低氧度的水,这种水不利于造礁生物生长。相反,涨潮水却把冷的、饱和碳酸钙的大洋水带到地台边缘,并可越过边缘脊进入潟湖。当进潮水越过边缘脊时,其速度和能量是相当大的,从而使水底的质点被扰动起来处于悬浮状态。与此同时,水的温度也在升高,水中的CO2也在逸入大气。这样,海水对于碳酸钙来说就变得过饱和了。所以,碳酸钙就围绕潮汐水道中经常被扰动起来的质点发生沉淀,进而形成了鲕粒。这种鲕粒堆积就是通常所说的鲕粒坝或鲕粒滩。
(2)生物礁沉积:生物礁是与碳酸盐沉积有关的一种特殊环境,它主要出现在滨岸—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中。水深、温度、盐度和清洁度是决定珊瑚礁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珊瑚礁生长的理想温度范围是23~27℃左右。为了迅速钙化,造礁珊瑚要依赖共生的虫黄藻。因此,造礁型珊瑚一般局限于虫黄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30~40m以内的浅海中生长。珊瑚正常生长的盐度范围在3%~4%之间。另外,珊瑚多发育于波浪作用强烈的地区。珊瑚礁一般分为裙礁、堡礁和环礁。裙礁靠近陆地,只有浅水把它们与岸线分开;堡礁离岸较远,其间有一潟湖,深度一般不超过10m;环礁具有被礁围绕的潟湖,只露出低矮的碳酸盐礁岛。
C、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深海海底的软泥主要是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色粘土。由于碳酸钙沉积补偿作用,深海钙质软泥与红色粘土和硅质软泥在横向常呈突变关系。在深水斜坡及远洋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中,还常见有钙质重力流沉积。深水钙质重力流沉积物的物源之一是大陆架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物,这种重力流沉积物可能包括有滑塌、滑动、碎屑流、颗粒流及浊流沉积物,一般均具有再搬运、再沉积特征等。在沉积结构上,这种重力流沉积物与以陆源碎屑为主的重力流沉积物没有太大差别。深水钙质重力流沉积物的物源之二是滨外或海底隆起区沉积物,缺乏不稳定的碳酸盐组分,其成分与远洋深水碳酸盐沉积物相似,但在粒级、分选、化石等特征上也有所差异。由于再搬运作用,这类重力流沉积物中可能混杂陆源碎屑或火山碎屑沉积物。
D、非海洋碳酸盐沉积: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还以湖泊碳酸盐沉积、土壤中的钙结核、钙质砂丘、钙质泉华、洞穴碳酸钙沉积等形式发育于陆地环境。在非海洋碳酸盐中,湖泊碳酸钙沉积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湖泊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及石灰岩,在宏观上与海洋沉积的对应物难以区别,在微观上则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中的生物介壳和自生矿物以及晶粒的大小。
21、填空题 根据是否含有页理构造,可以将()和()等两种岩石类型区分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岩、页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岩、页岩
22、问答题 试简述碎屑物质在风力作用下的搬运与沉积及其沉积物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风是碎屑物质在空气中搬运及沉积的主要营力。与流水的搬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风是碎屑物质在空气中搬运及沉积的主要营力。与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相比,风的搬运及沉积作用有以下一些特点:
l)由于空气的密度比水小得多,因此风的搬运能力也远比水小;在同样的速度下,风的搬运能力约为流水的1/300。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风只能搬运较细粒的碎屑物质,如砂以下的碎屑;只有在特大的风暴时,才能搬运砂和砾石。
2)由于风的搬运能力有限,所以它对搬运物质的选择性就比较强,因此风成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性较好。3)由于空气的密度较小,所以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碰撞和磨蚀,以及它们与地表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磨蚀都比较强。所以较粗的风成沉积物(如砂、砾石等)的圆度都比较好,而且常具强烈摩擦所致的“霜状”表面,有时还具特殊的棱面(如风成棱石)。常见的风成沉积是各种沙丘,如沙漠沙丘、滨海沙丘、滨湖沙丘、河俊沙丘和黄土等。在正常地面风力条件下,三种搬运方式中以跳跃为主(约占70%~80%)。其次蠕动(<20%),而悬浮很少(
23、问答题 简述纺锤虫与有孔虫生物碎片的组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纺锤虫:一般形体较大,有复杂的内部结构,隔壁为隐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纺锤虫:一般形体较大,有复杂的内部结构,隔壁为隐晶方解石组成,色较暗,旋壁可分为两层,
①致密层为暗色隐晶质方解石组成
②纤维层(蜂巢层)纤维状方解石垂直壁生长。
2、有孔虫:个体较小,形态特殊
显微结构:隔壁由隐晶质方解石组成,虫室为亮晶方解石填充。
24、问答题 进一步解释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的一般特征及产生原因?缝合线接触及次生加大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压实作用或物理成岩作用系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压实作用或物理成岩作用系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在沉积物内部可以发生颗粒的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构造的改变。压实作用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
压溶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成岩作用。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达2~2.5倍),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随着颗粒所受应力的不断增加和地质时间的推移,颗粒受压溶处的形态将依次由点接触演化到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在砾岩中,常见砾石呈凹凸状接触,形成压入坑构造;在砂岩中,常见相邻石英颗粒呈凹凸—缝合状接触。这都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在正常地温梯度条件下,石英大约在500~1000m深处发生压溶和次生加大生长现象,据此推测,压溶作用应是碎屑岩深埋藏成岩作用.
25、名词解释 蒸发岩与油气有何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蒸发岩与油气生成
蒸发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蒸发岩与油气生成
蒸发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封存和向油气转化。蒸发岩的排烃作用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l)压实作用使石膏转变为硬石膏时排出大量的水,这可能是烃类从潜在油源岩运移至储集层的主要驱动力;
2)当地温处于150~180℃范围时,硬石膏发生转化流动,可促使烃从硫酸盐岩中运移出来。
(2)蒸发岩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在盐盆地中,随着卤水的浓缩,卤水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当相对密度大的卤水下沉并渗入沉积物中时,将排出烃并促使其运移进入孔隙层中。位于孔隙层之上的蒸发盐岩盖层则控制着油气的二次运移,使其只能作侧向运移。只有当盐层发生断裂或溶解时,才能发生垂直运移。
(3)蒸发岩对油气储集层的封隔及储集性的影响
1)与储集层伴生的蒸发岩,遭受溶解后可以胶结物形式再充填沉淀于储集层孔隙之中或交代碳酸盐,从而降低储集层的孔隙性;
2)充填储集层中原生孔隙或交代基质的石膏,若被后期孔隙水所溶解,将产生板状及条状等形态的溶模孔隙,从而有助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改善。
(4)蒸发岩对油气圈闭的影响
蒸发岩具有极强的塑性,当沉积厚度较大和承受了巨大的不均衡压力时,就要发生塑性流动。所以,在蒸发岩沉积厚度大的地区,由于差异性压实,岩石可以发生塑性向上流动,改变上覆岩层的产状,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如层状背斜圈闭、未刺穿盐丘顶部的岩性圈闭或超覆于盐丘顶部的砂岩尖灭带内的岩性圈闭、刺穿盐丘翼部的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圈闭、盐丘帽中的地层圈闭等。由于这些圈闭的位置大多邻近生油凹陷,所以它们常能成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26、问答题 对比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在这两种流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在这两种流体中碎屑物质呈现出不同的搬运方式和过程。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速,推力越大则能搬运的碎屑颗粒越大;另一方面是载荷力(或负荷力).负荷力大小取决于流体流量,负荷力越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就越多。推力大不一定负荷力就大,反之亦然。沉积物重力流是密度流。相对密度可达1.5~2.0,是由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质与流体形成的高密度混合体,其主要以悬移载荷方式搬运。重力流搬运的驱动力主要起因于重力,因此沉积物重力流的搬运是沿斜坡向下移动的。当坡度变缓.流速降低时,沉积物重力流会发生骤然卸载,
27、问答题 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地质意义,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系中,蕴藏着汞、铅、锌、铜、铁、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系中,蕴藏着汞、铅、锌、铜、铁、铝、锡、稀有放射性元素等矿产,而且有些是大型、巨型矿床。未脱玻化的玻屑凝灰岩可作膨胀珍珠岩原料,浮石状凝灰岩可作优良水泥的混合材料,蒙脱石化凝灰岩可作吸附剂、脱色剂、填料、制模材料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过去认为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系与石油无关。现在,在世界各地区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已陆续发现了些工业性油气田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我国各时代地层中都有广泛分布,除蕴藏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外,而且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已陆续发现了一些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储集层的油气田。
28、问答题 试述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原理?图示陆表海模式及其沉积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一般原理。所谓清水沉积作用,指的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一般原理。所谓清水沉积作用,指的是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也就是说,缺少砂泥陆源物质、水体清澈是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沉积特征:
陆表海沉积可以划分3个能量带:即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和靠近海岸的Z(低能带)。X带(低能带)位于浪底以下,分布范围大,沉积水动力较弱,沉积泥晶碳酸盐沉积物,常是油气生成的良好场所;Y带(高能带)位于波浪和潮汐作用强烈的地带,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沉积水动力强,细粒沉积物被淘洗,沉积了较粗的碳酸盐颗粒或生物礁,可形成油气储集体;Z带(低能带)为波浪和潮汐能量耗尽带,沉积范围大、沉积水动力弱、易形成可构成油气藏盖层的泥晶碳酸盐沉积或气候干旱时的膏盐沉积。受风暴作用,可在Z带(低能带)发育较粗粒的风暴沉积物。
29、问答题 简述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口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口坝和河道分岔的形成,当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入口处,由于水面展宽,以及盆地水体的顶托作用,使得水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水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浅滩逐渐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最早的河口坝.水流从河口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支河道。随着三角洲建设的进行,在新的河口形成新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口扇沉积,这就使得三角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30、问答题 试述花岗岩、玄武岩的风化作用阶段及其风化产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明显地看出:在风化带中,角闪石大部分消失;黑云母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明显地看出:在风化带中,角闪石大部分消失;黑云母变化也很强烈,主要变为蛭石;奥长石变化很大以至基本消失;相反微斜长石和石英则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在机械残余的碎屑矿物中,它们的相对含量就增高了;氧化铁及粘土矿物是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矿物;白云石可能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因为上覆的土壤中没有发现白云石;各种副矿物未发现,原因尚不很清楚。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由于含有相当的甚至大量的玻璃质或火山灰,故其风化速度大都相当快,如玄武岩在遭受风化时,除一部分易溶元素流失外,常形成蒙脱石、高岭石、铝土矿、褐铁矿等化学残余矿物;如风化较彻底,则可形成风化残余的富铁的红土层.
31、问答题 叙述蒸发岩的成因环境及演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界上许多大型蒸发岩矿床都是海洋成因的,国外有关盐类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界上许多大型蒸发岩矿床都是海洋成因的,国外有关盐类矿床成因的理论也都是建立在海盆盐水浓缩的机理上。我国蒸发岩除海洋沉积外,更多的是在内陆盆中形成的,尤其是某些现代钾盐矿床更是如此。蒸发岩成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一百多年来,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成因理论和假说。海洋蒸发岩的成因--砂坝说、多级海盆说、返(回)流说、潮上盐沼地或“萨布哈”说、深水蒸发岩沉积说—深盆地说、干缩深盆地说;大陆蒸发岩的成因---大陆说或沙漠说、风成说。
32、问答题 试述岩屑砂岩一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并对岩屑杂砂岩进行详述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屑砂岩类包括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
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屑砂岩类包括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
岩屑砂岩含有丰富的岩屑,在其碎屑含量中,岩屑大于25%,长石小于25%,石英含量在75%以下。岩屑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砂岩之内岩屑可有20种之多,但一般只有几种是主要的。常见的可分三类:
①各种隐晶质的喷出岩屑;
②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片岩等低级变质岩屑;
③粉砂岩、粘土岩、硅岩及燧石岩屑,甚至还有泥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等的沉积岩屑。石英一般也是岩屑砂岩的主要成分,在含有沉积岩屑的砂岩中可能含有大量石英,它们大部分可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砂岩,其磨圆度通常比长石砂岩及杂砂岩中的石英要圆些。在富含变质岩屑的砂岩中,大部分石英可能是变质成的波状消光石英和多晶石英,这种石英往往呈棱角状至次棱角状。
长石含量一般较少,在岩屑砂岩中含有较多长石时,常可见到各种斜长石、正长石、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等,但主要的长石一般为酸性斜长石,有时在同一岩石中可见云雾状的风化长石和表面光洁的新鲜长石并存。在许多岩屑砂岩中,碎屑云母常是值得注意的组分,可以有黑云母和白云母,云母片一般平行层理面富集,常常由于压实作用而发生变形,在相邻石英颗粒之间成弯曲状甚至破裂,这种现象在垂直层理的切片中观察最为清楚。它常见于泥质含量少的胶结紧密的砂岩然而,在胶结紧密的钙质砂岩中变形云母很少见到。这种胶结作用是在云母碎屑埋藏深处受到挤压之前发生的。
常见的重矿物,有锆石、电气石、角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榍石和拓榴石等。这此矿物广泛地分布于许多种源岩之中。其他常见的重矿物,如十字石、红柱石、蓝晶石和硅线石,肯定来来源于变质岩,而辉石则是来源于基性火成岩。应当指出,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因为稳定性差的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常遭破坏,只有更稳定的矿物方可出现。岩屑砂岩常有碳酸盐和氧化硅胶结物。当为氧化硅胶结时,碎屑石英可显次生加大现象,一般缺乏基质物质;然而在压实作用较强的砂岩中,较软的泥质岩屑在石英颗粒间可以发生变形,出现假基质。这种压碎的泥质岩屑与充填孔隙的真正基质极为相似,很难识别,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大致判断:
l)假基质只充填某些孔隙,并不充填在全部孔隙内;
2)可能显出残留的结构、构造,如层理、页岩和粉砂岩的结构特性等;
3)泥质岩屑虽经压实变形,但在整体上与基质的颜色和结构具有较明显的不均一性。
岩屑砂岩一般呈浅灰色,灰绿色及灰黑色也常见;分选性及磨圆度均不好。岩屑砂岩中随着长石含量的增加,逐渐向长石砂岩过渡,当长石含量增加到10%~50%之间,其中岩屑含量(25%一75%)仍大于长石含量时,称为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因:岩屑砂岩分布也较广,估计占全部砂岩的1/5一1/4。岩屑砂岩的形成条件与长石砂岩基本类似,需要有利于不稳定物质产生和沉积的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强烈的物理风化和近源快速堆积,才可使大量母岩的崩解产物得以保存。随着远离母岩区,不稳定组分分解破坏,稳定组分相对增加,而常过渡为岩屑石英砂岩。
33、名词解释 蒸发岩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形成于何种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石膏和硬石膏岩
单矿物的硬石膏岩、石膏岩广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石膏和硬石膏岩
单矿物的硬石膏岩、石膏岩广泛产于蒸发岩层系中。石膏岩同硬石膏岩关系密切,主要见于地表附近。常表现为硬石膏经过水化和重结晶作用而成石膏的形式
二.石岩盐或岩盐
盐岩主要矿物为石盐,并含少量其他盐类矿物,常可作为矿产开采。岩盐呈层状、条带状、不规则透镜状及各种形式的盐丘产出。结构上以粗粒的结晶结构或变晶结构为主。石盐岩在蒸发岩系中常位于石膏岩和硬石膏岩的上部,也产于含有红色页岩的其他沉积岩中及砂岩、碳酸盐岩中。条带状盐岩常常是由灰白色烟雾状的和无色洁净的条带互层组成。盐岩产于海退型沉积建造中,下部为深海相。
三.钾镁质岩盐
主要矿物常是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杂卤石等,通常含有大量的石盐,并与石盐岩共生。
34、问答题 简述缝合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常见碳酸盐岩中,但也可以出现在砂岩、硅质岩和盐岩中,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常见碳酸盐岩中,但也可以出现在砂岩、硅质岩和盐岩中,其特征是在垂直层面上有星头盖骨接缝合梭子的锯齿状裂缝,成为缝合线。
缝合线的成因为压溶而成,即岩石遭受压力后,发生均匀的溶解,易容的成分被溶走,难溶的成分(泥质等)残留下来,故缝合面上系为泥皮。
意义:
①缝合线的泥皮对油气起阻碍作用,不利于油气的运移
②对划分、对比地层。水平缝合线对井层面、了解岩石存在和改造的环境
③平缝合线发育对岩层厚度的损失量可大于剥蚀作用;立缝合线、斜缝合线对岩石分布面积的损失量可大于扫皱作用
35、问答题 简述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和命名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碎屑岩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其他的分类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碎屑岩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其他的分类命名(如成分、成因)常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碎屑岩颗粒分选的差异,常采用三级命名法对碎屑岩进行粒度分类。
1)三级命名法。以含量大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假如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但没有一个粒级的含量大于50%,而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这时则以含量为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其他含量少的粒级仍按第一条原则处理。
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不但没有含量大于50%的粒级,而且含量为50%~25%的粒级也没有或者只有一个,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36、问答题 何谓直方图?频率曲线?概率曲线?它们是如何编制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方图是最常用的粒度组分图件,它由一系列相邻的长方块构成,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方图是最常用的粒度组分图件,它由一系列相邻的长方块构成,各长方形的底边等长,其长度代表粒度区间;长方形的高代表每种粒度的频数,即表示各粒度区间的重量百分比、横坐标代表颗粒直径∮值。纵坐标是算数百分坐标。将直方图上各方块的顶边中点连接起来,绘制成一条圆滑曲线,这就是频率曲线图,与直方图类似,频率曲线也表示了样品的粒度分布。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横坐标仍为粒径值,而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数标度,这样做成的便是概率值累积曲线图。
37、问答题 简述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1)总是在海面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1)总是在海面以下潮下带环境的沉积作用,细分有高能带和低能沉积带。
2)间歇地被潮水所覆盖的潮间沉积带,具有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大部分时间处于暴露环境的潮上沉积带,具有更发育的暴露蒸发标志和交代作用标志。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海滩碳酸盐沉积环境及其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碳酸盐盆地,处于开阔浅海,缺乏障壁(如岛、礁),也没有广阔的藻席;其次盆地碳酸盐沉积作用主要受制于波浪作用能量的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礁碳酸盐岩,特别是具有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是在以下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1)它是造礁生物原地生长而经过迎着波浪带营造起来的。
2)具有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具有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4)形成于深度从海水表面至水深200m以下,有些地区可延伸到400~500m,取决于造礁生物所需的温度、阳光而定。
浅海风暴流及其沉积作用特征明显,具有良好的指相性。在风暴流控制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分为正常天气和风暴天气,从而双向或出现由于风暴波能的巨大的风暴潮,一般风暴潮差在6m以上。风暴潮冲刷岸滩或浅滩产生潮水回流,变化于正常浪底之下,形成风暴沉积物。风暴岩具有类似鲍玛层序的相层序,但底模(钵模)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生物逃逸是鉴别风暴沉积物(岩)的重要相标志。
大陆坡碳酸盐沉积是发生于半深海斜坡带的十分复杂堆积体,其主要由正常的远洋趋微化石(翼足类、海绵骨针、放射虫等)的软泥相组成,间夹有来自大陆架 浅水环境的重力流角砾岩和有递变—无递变的石灰质浊积岩相组成。
深海碳酸盐岩盆地沉积指平均海水深度大于200m的碳酸盐沉积环境,海洋水层深度分层(带)、海水柱的密度分层、滞水无氧深度、碳酸钙沉积补偿深度(CCD.以及硅质沉积物补偿深度(QCD.,都是具有广泛而又有普遍控制意义的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的平衡面。现代深海沉积物大约在超过CCD面以下的400m水深中已不存在碳酸盐软泥,而残留的是100%由陆源泥组成的“红粘土相”。在部分现代大洋QCD界面以下的4500m的海底沉积物中,则大量出现由硅质超微化石组成的软泥,这些深水成因的硅泥岩在许多深水碳酸盐岩序列中以形态各异(层状、纹层状、条带状、结核状)的硅质岩与深海泥晶碳酸盐岩共生。深水蒸发盐沉积作用模式已被不少实例加以证实。巨厚的蒸发盐沉积物内部没有浅水和暴露标志,而有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岩夹层。深水蒸发盐沉积物(岩)主要由纹层状碳酸盐岩、纹层状石盐组成,除夹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沉积物(岩)外,有时夹深水重力流泥质沉积物(岩)。
38、填空题 按教材中试用的分类方案,石灰岩分为()、()和()三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石灰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石灰岩
39、问答题 简述河口湾的沉积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岩性特征:以分选、圆度较好的细砂和泥质沉积为主。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岩性特征:以分选、圆度较好的细砂和泥质沉积为主。
②沉积构造:常发育着各种复杂多样的层理构造,如潮汐环境中常见的复合层理,羽状交错层理,河流作用形成的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等。常见各种类型的波痕,如削顶的,修饰的,双脊的,单峰的,对称和不对称的,小型和巨型的波痕等。波痕的走向常受到干扰。生物扰动现象较为发育,由陆向海数量和类型增多。
③生物化石:含有较多的受限制的或半咸水动物群,常见的有介形虫,腹足类,瓣鳃类等广盐性生物。生物个体由陆向海变多变大,并可见有树干及植物碎片等。
④岩体形态:砂体长轴与河口湾轴向平行,且纵向延伸较远,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垂向剖面上呈现细分层现象,并有旋回性。由于河口湾中河谷的多次迁移,可产生多层状砂体,底界具明显的冲刷接触。
40、问答题 试述母岩风化作用和产物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母岩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母岩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产物按性质可分为三类: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化学风化物质、溶解物质。
41、问答题 列表对比网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沉积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道与河道砂坝的频繁迁移是辫状河流的最重要特点
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河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
(1)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2)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
(3)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
(4)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
(5)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B、曲流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河道沉积特征为:
(1)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
(2)具曲流沙坝序列。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砂体厚度—般在10-30m。
(3)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
(4)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
(5)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C、交织河(富泥的低弯度河)沉积:主要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平原地区。泛滥平原发育、植被繁茂;河道狭窄,常为交织状或网状,河道被泛滥平原分隔是其主要特点。
交织河的河道砂岩的百分数较低,但河漫滩的细粒沉积却十分发育,其中常夹煤线及煤层。砂/泥比通常大大小于1,一般为1/2或2/3。河道砂体具体的特征主要为:
(1)主要为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细粒砂岩。
(2)砂体具边滩沙坝序列或河道充填序列,序列上部常见泥质塞。
(3)垂向上正粒序明显或模糊,自然电位曲线呈钟状或块状。
(4)砂体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横剖面形态比较对称,规模较小,厚度一般在5—12m,宽度小于300m,宽/厚比小于20。砂厚图等值线呈狭窄的条带状或豆荚状。
(5)基底冲刷面起伏强烈。
42、问答题 转化作用(方解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在成岩过程中转变为低镁方解石,由于转变的最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在成岩过程中转变为低镁方解石,由于转变的最终产物是低镁方解石,所以又称为“方解石化”作用。
单纯的重结晶作用是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
新生变形作用:即单纯的重结晶作用,一般情况下趋向于出现晶体长大的现象,福克称之为“进变新生变形”作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晶体的缩小,或称为“退变新生变形”作用。
43、问答题 简述粉砂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0.05-0.005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0.05-0.005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岩石叫粉砂岩。
粉砂岩的性质介于砂岩和泥质岩之间,常混有砂和粘土。粉砂岩的碎屑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成分较多,以石英为主,碎屑次之,岩屑少见、重矿物较多,可达2%-3%,分选时好时坏。填隙物有钙质。铁质和粘土质。
按粒度划分:
粗粉砂岩:0.005-0.03(0.01)mm
细粉砂岩:0.03(0.01)-0.005mm
按成分划分: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钙质、白云质粉砂岩。
44、问答题 在手标本上如何区分粉砂岩和泥质岩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疏松或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疏松或未固结成岩者称为粘土。粘土岩的粒度组分大都很细小,这主要是因粘土矿物的粒度细小所致,粘土矿物的粒径一般都在O.005或0.0039mm以下,其至在0.001mm以下。因此,就粒度组分而论,小于0.005mm或小于0.0039的组分含量大于50%的岩石,称为粘土岩。
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疏松或未固结成岩者称为粘土。粘土岩的粒度组分大都很细小,这主要是因粘土矿物的粒度细小所致,粘土矿物的粒径一般都在O.005或0.0039mm以下,其至在0.001mm以下。因此,就粒度组分而论,小于0.005mm或小于0.0039的组分含量大于50%的岩石,称为粘土岩。粘土结构又称为泥质结构,几乎全由粘土质点组成,砂或粉砂级碎屑小于1O%,以手触摸有滑腻感,用小刀切刮时,切面光滑,常呈现鱼鳞状或贝壳状断口。含粉砂粘土结构和粉砂粘土结构也可分别称为含粉砂泥质结构和粉砂泥质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岩石用手触摸具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平整,断口粗糙。含砂粘土结构及砂质粘土结构也可分别称为含砂泥质结构和沙质泥质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岩石用手触摸具有明显的颗粒感觉,肉眼可见砂粒,断口呈参差状。
45、名词解释 圆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类球体的圆度是表示其棱角锐利程度的一个参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类球体的圆度是表示其棱角锐利程度的一个参数。
46、问答题 简述圆度、球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圆度: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圆的程度,即碎屑颗粒的园化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圆度: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圆的程度,即碎屑颗粒的园化程度。
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两者是衡量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的指标之一。
47、填空题 在河流的二元结构中,()和()构成底层沉积,()和()构成顶层沉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泊、三角洲、滩坝、海底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泊、三角洲、滩坝、海底扇
48、名词解释 何谓硅岩?硅岩的研究有何意义?硅岩常含有哪几种硅质矿物成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硅岩是由70%~90%自生硅质矿物所组成的沉积岩,但不包括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硅岩是由70%~90%自生硅质矿物所组成的沉积岩,但不包括富含二氧化硅他生成因的岩石,如石英砂岩和沉积石英岩。
研究意义:硅岩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如燧石可用作研磨材料;碧玉岩则是比较好的细工石料,色泽美丽者,可作宝石;硅藻土是重要的沉积矿产,在制造业、炼油工业和净水工业中被广泛利用,还用于橡胶、油漆、造纸等工业中。
硅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蛋白石、玉髓和石英。
49、问答题 试述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非单一的化学成因.
第二,能量观点。利用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非单一的化学成因.
第二,能量观点。利用能量指数,可以在露头剖面或钻井剖面上划分出有定量数据的高能量或低能量的层段。
第三,结构一成因分类。由于各种结构组分能反映沉积环境中的水动力条件及其他特征.
第四,白云石及白云岩生成机理。
第五,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六,现代碳酸盐沉积模式。
第七,化石岩石学。推进了碳酸盐岩岩类学和古地理学的研究。
第八,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第九,深水海洋碳酸盐沉积的研究。
50、问答题 试述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过程的变化及其机械分异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其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粒度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其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粒度逐渐变小、圆度逐渐变好。这是变化的总趋势。搬运的时间及距离越长,这些变化就越明显。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这此变化都会在碎屑沉积物及碎屑沉积岩的岩性特征上反映出来。
原来大小混杂的原始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过程中,就按粒度的大小分别集中,即从上游到下游,出现了粒度从大到小、分选由差到好的顺序分布,出现了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的分别集中顺序。与此同时,相对密度也发生分异,即相对密度大的难以搬运和易于沉积,而相对密度小的易于搬运和难以沉积。这样,就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碎屑物质按相对密度大小依次沉积的现象,即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相对密度大的碎屑的含量逐渐缺少,相对密度小的碎屑含星逐渐增多的现象。与此同时,碎屑物质在形状上也发生了分异,即粒状碎屑不如片状碎屑搬运得远。与此同时,碎屑的成分也发生了分异,因为不同成分的碎屑,在粒度、相对密度、形状上都有所不同,粒度、相对密度、形状上的分异必然会反映在成分上的分异。
51、问答题 试述粘土岩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粘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粘土岩不仅是重要的生油岩,同时还是良好的盖层,甚至还可作为油气的储集层。因此,粘土岩研究不仅对沉积岩成因、沉积环境分析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石油地质意义。
52、问答题 纹层、层系、层序组、层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纹层:通常也称为细层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纹层:通常也称为细层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结果。其厚度甚小,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后者仅见于砾岩中。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也称为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系或性质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层:是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它是在较大区域内,在基本稳定的自然条件下沉积而成的,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均不连续性与上下邻层区分开。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数毫米至数十米,但通常是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按厚度可划分为:块状层(>1m)、厚层(l.0~0.5m)、中层(0.5~0.1m)、薄层(0.1~0.01m)、微细层或页状层(<0.01m)。
53、填空题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54、问答题 孔隙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定义: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孔隙,可原生,也可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定义: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孔隙,可原生,也可是次生。
②意义:油气运移通道、储积空间。
55、问答题 简述次生孔隙的类型和识别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次生孔隙按成因可分为溶解孔隙、破裂孔隙和收缩孔隙。溶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次生孔隙按成因可分为溶解孔隙、破裂孔隙和收缩孔隙。溶解对象可分别为碎屑颗粒、杂基、自生胶结物或自生交代矿物。次生孔隙的微观识别标志有:胶结物部分溶解、印模颗粒的不均排列、特大(超粒)孔隙、漂浮颗粒、伸长状(贴粒)孔隙、颗粒部分溶解、晶内孔隙、粒内溶孔,以及颗粒及岩石中的破裂缝。还可以通过一些宏观标志识别次生孔隙,在井的深度剖面上分析电测孔隙度或岩石实测孔隙度可以发现次生孔隙发育带。
56、问答题 叙述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平层理:特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平层理:特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成因与环境: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静水)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先后沉淀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常见于海、湖深水地带、潮坪、闭塞海湾、泻湖、沼泽及牛轭湖等环境。
平行层理;特点: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纹层较厚,1~2cm至12cm。纹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只能通过细微的粒度可以看出,但层理易剥开,在剥开面上有剥离线理构造.成因与环境: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形成水平纹层。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浊流等环境,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交错层理:特点: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成因: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的流动造成的。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
爬生波痕纹理又称为上叠波纹交错层理,是在波痕迁移过程中,同时向上生长所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沉积物供给丰富,向流面纹层能够保留下来,波痕向上生长。
递变层理:又称为粒序层理,由沉积物颗粒递变而形成的沉积单位,其中无纹理构造。递变层理多为重力流作用的产物。
块状层理:即均质层理,是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特点: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成因:
(1)快速地无分选的沉积,如由洪水、浊流、液化沉积物流沉积形成;
(2)安静环境中沉积,如深海泥岩;
(3)生物扰动,使原始层理被破坏。
复合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韵律)
脉状层理:主要由沙组成,泥呈“脉状”分布在沙波波谷中,沙中发育纹理构造。
波状层理:由波状起伏的沙、泥层交互叠置而成,沙层内发育纹理构造。
透镜状层理:主要由泥质构成,沙呈透镜状分布在泥中,沙质中发育纹理构造。
从脉状层理、波状层理到透镜状层理,水动力逐渐变强。上述层理反映形成过程中水流强度发生交替变化,多见于潮汐环境。
韵律层理: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纹层构成,纹层厚度小于3~4mm,主要为细粒沉积物。不同的纹层可以指示气候条件、沉积物供给、潮汐及水流动态的变化。
57、问答题 粒度分析中常用哪些图件和参数?如何得出和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运用判别函数,对于每一个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运用判别函数,对于每一个有粒度参数资料的样品都可以作沉积环境鉴别,对于某沉积环境,一组沉积物求得σ21和CSMZ·S(σ21)两个数据后,可在关系图解上投点,根据点所落入的位置来判断沉积成因。
2)用概率累积曲线区分沉积环境搬运介质水动力条件的不同,沉积时流体的性质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造成砂质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方式上的差别,这些在粒度概率图上都会有所反映,具体表现为直线段数目、线段分布区间、含量百分比、线段坡度、混合度、线段间交切点以及粗细尾端切割点位置上的差异。因此,仔细分析概率图的形态,对于判断沉积环境是很有帮助的。
3)C—M图解C—M图是应用每个样品的C值和M值绘成的图形,对于每一个样品都可以用其C值和M值,在以C值为纵坐标、以M值为横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投得一个点。根据所得图形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图形与C=M基线的关系等特点,与已知沉积环境的典型C—M图进行对比,再结合其他岩性特征,从而可以对该层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作出判断。
58、填空题 碎屑颗粒在流水中可以()和()方式被搬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推移载荷;悬移栽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推移载荷;悬移栽荷
59、名词解释 鸟眼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泥、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的,多呈定向排列的,多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泥、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的,多呈定向排列的,多为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的形似乌眼的构造。
60、问答题 试述生物礁的一般特征、相带划分、相模式、相层序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礁的一般特征:
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在一些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礁的一般特征:
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在一些群礁复合体中,礁间沉积也与礁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1)礁核:礁核是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部分,乃礁的主体。它主要由原地堆积的生物岩或粘结岩组成。其中生物的含量很高,主要是造礁生物,还有一些附礁生物。这些造礁生物有时保存有原地的生长骨架,骨架间常有礁的破碎物充填。其原生孔洞不是被内部沉积物充填,就是被早期纤状文石和镁方解石胶结。
(2)礁翼:礁翼通常是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部分礁体。礁体迎风的一侧称为礁前,背风的一侧称为礁后。礁前处于迎风一侧,在风浪冲击下,礁碎屑顺着礁前缘的陡坡堆积形成的岩石一般称为礁前塌积岩或礁前礁砾岩。这些礁碎屑大都未被磨圆且分选差。通常坡前的礁屑与灰泥混积,向盆地方向,砂屑增加,砾屑减少,它们与正常海的盆地相泥质沉积物呈指状接触。礁后沉积多由分选较好的砂屑石灰岩组成,胶结物多为亮晶方解石。背风的地方含有较多的灰泥基质。碎屑物质主要为来自礁核的生物碎屑。礁后也可以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物,例如某些藻类、有孔虫以及某些软体动物的种属。与礁核的差别是动物群富含单体生物,与礁前相比,其生物门类和种属大为减少。
(3)礁间:在一些群礁复合体中,礁与礁之间的沉积物和生物组分与礁的发展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在海侵的情况下,群礁一般是发展的,在礁间可以出现正常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当海退时,群礁的发展受到抑制,礁间可以出现一些�湖相的沉积。有时礁间也可以包括在礁组合的复合体中。
61、名词解释 粪球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排泄的粒状粪便形成的球粒称粪球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排泄的粒状粪便形成的球粒称粪球粒。
62、问答题 薄片粒度分析的适用范围?有何优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固结的硅质胶结或重结晶的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粉砂岩松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固结的硅质胶结或重结晶的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粉砂岩松懈困难,不能采用粒度分析、沉降分析、适用与薄片分析方法,钻井岩屑样品、井壁取芯。因样品小,筛析苦难,也适用应用薄片粒度分析方法。缺点:薄片粒度分析是测定一定粒度的颗粒的百分比,属于粒算法。由于薄片切过的不一定是颗粒的中心,求出的粒状粒度必然小于实际情况,因此存在一个切面效应的处理问题。由于颗粒形状常为不规则的,测定颗粒的不同轴、结果差别很大。此外,测定石的抽样方法对结果也有明显的影响。
63、问答题 碎屑岩的化学成分与粒度之间有何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化学成分与粒度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因为在页岩中粉砂部分的矿物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化学成分与粒度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因为在页岩中粉砂部分的矿物成分和粘土部分不相同,所以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结构上有清楚的依存性。粒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由于较细粒沉积物石英含量较少而粘土矿物较丰富,所以与较粗粒沉积物在化学成分上差异明显。
64、问答题 沉积岩颜色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1.继承色: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
2.自生色:取决于粘土质沉积物堆积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自生色是取决于沉积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颜色。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和部分碎屑岩所具有的颜色。
3.次生色:在成岩作用或风化作用过程中,沉积物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引起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或者说沉积岩的颜色多半是由含铁质化合物或含游离碳等染色物质(色素)造成的。
1.白色:一般不含色素,如质纯的碳酸盐岩、盐岩、石英砂岩、高岭土、蛋白石等。
2.灰色、黑色:由于含有机质(炭质、沥青质)、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这些物质含量愈高,颜色就愈深。并表明岩石形成于还原或强还原条件下。
3.红色、紫红色、褐红色、黄棕色:由于含有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故。表明当时沉积介质为氧化及强氧化条件,其中黄色常见于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物中,而红色常见于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或海相沉积物中。
4.绿色:由于含有Fe2+和Fe3+的硅酸盐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代表弱氧化或弱还原的介质条件。碎屑岩中若含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碎屑矿物多时也可呈绿色。
5.蓝色、青色:是硬石膏、天青石、石膏、石盐等特有的颜色。有时蓝色是由蓝铁矿和蓝铜矿引起的。
6.紫色:与氧化铁或氧化锰有关,有时则由含土状萤石之故。
岩石的颜色除与成分有关外,还与粒度、干湿情况有关:粒度愈细则相应的颜色要显得深一些;湿的标本比干的颜色要深些.
环境意义:对于沉积岩颜色的的研究,有助于划分和对比地层,了解古气候条件,根据颜色的性质可以确定介质是氧化或还原的环境。对颜色的仔细研究还有助于找寻有用矿产。
65、问答题 叙述碳酸盐粒屑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分类:内颗粒(盆外颗粒)和外颗粒(盆内颗粒);内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分类:内颗粒(盆外颗粒)和外颗粒(盆内颗粒);内颗粒是主要的,外颗粒是次要的。
内碎屑:是指盆地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水流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内碎屑形状:常具塑性流变,呈棱角状或磨圆状,一般内碎屑边界不切割内部颗粒。内碎屑大小:砾屑:大于2mm;砂屑:2-0.05mm;粉屑:0.05-0.005mm;典型实例:竹叶状灰岩。
鲕粒:鲕粒是指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结构:核部+同心层,颗粒一般在2-0.25mm;.成因:生物说和无机说.形成环境:形成于动荡的水体环境中,一般水深小于5m,也可以深到10-15m,常常是高能浅滩环境。
球粒:或称团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组成的颗粒,一般呈卵圆形,不具内部结构;形成环境:粪球粒一般在能量较低的环境中,如潮坪、潮下带、深水盆地等。
团块: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复合颗粒,也被称为加积颗粒。在巴哈马滩,被称为葡萄石或巴哈马石。
核形石:也称为藻灰结核,核心及同心层形状都不规则的颗粒,常由非同心状的藻类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通常较大,大于2mm,常为1-2cm。成因:蓝绿藻的粘液,围绕一定的核心,一边粘结碳酸盐沉积物,一边又受水动力的搬运,或悬浮或滚动,从而形成不规则的同心增长层。
骨屑:也称为生物颗粒,是指生物骨骼及其碎屑。完整的多为微体化石,生物碎屑多为大化石。研究意义:重要的环境标志。研究生物门类、生态类型、生物群丰度及分异度以及生物碎屑的大小,分选及圆度以便提供更多的环境标志。
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藓、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生物物理沉积作用
泥晶或微晶: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与碎屑岩的杂基相当。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灰泥和云泥。泥与颗粒的界限,一般以0.005mm为界。灰泥成因:化学沉淀;机械破碎磨蚀;生物成因。
胶结物:以化学沉淀方式沉淀、结晶于碳酸盐颗粒之间的方解石或其它矿物,与砂岩中的胶结物类似。成因意义:灰泥和胶结物的成因是根本不同的。灰泥是在安静环境中沉积的;而胶结物则是颗粒沉积以后,粒间水的化学沉淀产物,它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有粒间空隙。
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66、问答题 试述邓哈姆(Dunham)石灰岩分类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邓哈姆的分类,对于颗粒-灰泥石灰岩,采用两端元组分的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邓哈姆的分类,对于颗粒-灰泥石灰岩,采用两端元组分的分类。这两个端元是颗粒和灰泥,根据其相对含量,邓哈姆将颗粒-灰泥石灰岩分为四类:颗粒岩、泥质颗粒岩、颗粒质泥岩、泥岩。此外他还分出了两类特殊类型的石灰岩,即粘结岩和结晶碳酸盐岩。
67、问答题 简述湖泊碳酸盐的沉积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气候对湖泊碳酸盐沉积的影响远比对海洋显著得多。当气候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气候对湖泊碳酸盐沉积的影响远比对海洋显著得多。当气候温暖湿润、湖盆开阔时,降雨量大,地表径流可向湖盆带入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和Ca2+,Mg2+等成分,易于形成碎屑岩
或混积岩;而在干旱期,当河水受到湖水顶托时,入湖陆源碎屑迅速减少,水体清澈,适宜生物繁衍,导致碳酸盐和生物碳酸盐沉积相对发育;当气候更趋于干燥、湖盆面积收缩时,陆源碎屑大量入湖,水体混浊、浓缩、咸化并形成不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抑制了生物碳酸盐沉积物的发育,陆源泥砂和少量无颗粒灰泥则为其主要沉积物。淡水—半咸水碳酸盐沉积物的发育程度与该盆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适于大量不同
类型生物繁衍的环境中,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碳酸盐沉积物。一般情况下,浅水区游离氧的含量较高。游离氧可使不稳定的负二价硫被氧化成高价,形成二价硫低值区。具有这一化学性质的沉积区,有利于碳酸盐泥或钙质生物壳的形成,它们除部分出现在滨岸带外,大多数沉积于半深湖至深湖环境,或多分布于高有机碳或高二价硫的地区。
在浅水高能环境中,由于沉积介质筛选作用加强,可形成大量的碳酸盐颗粒沉积。总之,湖盆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都会影响到湖相碳酸盐沉积:
(1).物理作用:
风力作用是湖泊环境中的主要物理作用。风成波浪在浅水区可产生明显的沉积物运动,阻碍了轮藻等有根植物的生长,致使这些植物只能生长在不受风波干扰的较深水的湖底。波浪作用对各种异化颗粒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多种原因形成的水流中,风驱水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湖泊粒屑灰岩是内源异化颗粒经过古湖泊中风浪及其产生的湖流的搬运、分选和再分配的结果,因此可以根据水动力学原理预测其分布。
(2).化学作用
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碳酸钙物质在硬水湖中和在卤水湖中的沉积过程。在化学沉积作用中,温度和CO2压力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温度的升高和CO2压力的降低将导致介质中碳酸盐呈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并引起碳酸盐的沉积。但是,由温度升高所形成的碳酸钙的过饱和程度是很小的,而CO2的逸散则是湖泊中碳酸盐沉积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3).生物作用
由生物直接沉积的湖泊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来源之一是轮藻及隐藻类植物。它们或以植物体直接钙化或以植物体包壳形式再现隐藻结构,同时也经常通过粘结或障积作用使灰泥沉积。
68、问答题 简述湖泊碳酸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总体来说,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由于在湖盆中分布面积有限,且厚度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总体来说,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由于在湖盆中分布面积有限,且厚度小,其生油意义不大,但在某些厚度较大的地区,也可以成为有效的生油岩。如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组油层主要是一组湖相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系,厚度为80~100m。半深湖相的介壳灰岩中含有大量的瓣鳃类、腹足类和介形虫等化石,有机质丰富,并在还原条件下得以保存,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较为复杂,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似。由于碳酸盐岩的矿物转变、易溶和脆性较强的原因,孔隙类型远比伴生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丰富。由于湖相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多、形成条件复杂,致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极大。一般地说,滩相和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具有较理想的物性条件。
69、问答题 如何区分亮晶方解石和重结晶的方解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栉壳状结构仍可隐约看出,晶形较好,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栉壳状结构仍可隐约看出,晶形较好,晶体边缘较平直,晶体较明亮;灰泥重结晶的方解石晶体常呈粒状的似花岗变晶结构,晶面弯曲并互呈镶嵌状,晶体的明亮程度较差,而且还可看到灰泥的残余,决不呈现栉壳状结构等。但是,当岩石的重结晶作用较强烈时,就不可能把两者区分开了。这时,只好笼统地把这两种非颗粒组分称为“基质”或“填隙物”。
70、问答题 何谓镁离子效应?试述钙质沉积物的重结晶作用与镁离子效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镁离子效应:方解石溶液中富含镁离子时,会产生毒害效应,阻碍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镁离子效应:方解石溶液中富含镁离子时,会产生毒害效应,阻碍方解石的结晶作用。
关系:观察古代石灰岩时,常见某些有孔虫、珊瑚藻类和粪球粒,它们都是由粒径仅1μ左右的泥晶方解石组成,不透明,在反射光下略带白色,福克称其为“微泥晶”。微泥晶的原始成分可能也是镁方解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由于富镁孔隙水产生的镁离子的毒害效应,阻碍了晶体的重结晶长大,最终只能形成极小的微泥晶结构。这可能就是罕见的一种“晶体缩小”的重结晶现象,即“退变新生变形”作用.
71、填空题 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有()、()、和()三种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滚动、跳跃、悬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滚动、跳跃、悬浮
72、问答题 简述碳酸盐台地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碳酸盐台地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每类台地都有含油的实例。对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碳酸盐台地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每类台地都有含油的实例。对同一台地,不同的部位储集潜力不同。
台地上的生物礁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这是因为生物礁中不仅孔隙发育而且孔隙大,常为几厘米甚至更大,这样的孔隙在后期成岩作用中不易充填满。
其次是潮上带和颗粒滩。潮上带是强烈蒸发的环境,有利于发生准同生白云岩化,形成准同生白云岩,而且白云岩中常含石膏结核、石膏层等蒸发岩。蒸发岩后期容易发生溶蚀,形成溶蚀孔隙;也可导致上覆岩层垮塌、碎裂,形成角砾,产生砾间孔隙,从而形成储层。颗粒滩主要沉积亮晶颗粒石灰岩,其原生粒间孔隙发育,但这些孔隙在后期成岩阶段多被充填而变为无效孔隙。如果地质年代较新(中生代以来)、成岩胶结时间相对较短,则可保留部分孔隙成为良好储层。此外,与灰泥石灰岩相比,颗粒石灰岩白云化后孔隙较发育,可形成良好储层。
由于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发育而且规模大,因此这里是十分有利的储集相带。
至于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其沉积以灰泥石灰岩、含颗粒或颗粒质灰泥石灰岩为主,几乎没有原生孔隙,如果要形成储层只能靠裂缝、白云化或后期溶蚀。但这两个相带却是台地上最有利的生油气相带。
73、问答题 试说明白云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命名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云岩不仅有沉积成因的,更多的是次生交代成因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云岩不仅有沉积成因的,更多的是次生交代成因的:
A、对于沉积成因的白云岩,其结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与石灰岩的基本相同,因为这些白云岩也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等结构组分组成的;所不同的,仅是成分,即石灰岩的成分主要是方解石,而白云岩的成分主要是白云石。因此,只要把石灰岩结构分类表中的“石灰岩”改为“白云岩”、“灰泥”改作“云泥”即可。如内碎屑白云岩就是指其颗粒是由盆地内较早形成的白云岩层破碎、搬运、再沉积形成的。
B、对于次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通常按照晶粒大小对其分类命名,如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等。按照晶粒大小分类是纯描述性的,不仅适用于次生白云岩,也适用于沉积成因的白云岩。
C、次生白云岩中,常见交代结构,如晶粒较粗的白云石菱形体交代各种颗粒及化石等;晶形较好具环带或污浊核心的白云石菱形体、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中的云斑以及白云岩中的石灰岩残余体等,都是交代作用所致
D、与交代结构相伴生的,还常有一些交代构造现象,如在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中,白云石菱形体常沿缝合线或裂隙发育;沿岩层走向,常见白云岩与石灰岩的界限突然变化,有时这一界限还常切穿层理等。对有些见不到明显的交代结构或沉积结构、成因不明的白云岩,主要是由泥晶和粉晶白云石组成的白云岩,仍可按照晶粒大小命名。
E、有些白云岩是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化形成的,但颗粒(鲕粒、内碎屑等)轮廓仍清晰可见。对这些白云岩不应称为“颗粒白云岩”,因为它们不是沉积成因的,而应按照晶粒大小命名,或者加上“残余”修饰语,如残余鲕粒石灰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等。
74、问答题 论述河流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河流相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古河流砂体如果接近油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河流相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古河流砂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岩。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油物性的非均质性较为明显。垂向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或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向两侧变差。古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一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一岩性圈闭油藏。
75、名词解释 硬底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正常沉积中断的间断面上,由于生物作用和同生胶结作用形成的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正常沉积中断的间断面上,由于生物作用和同生胶结作用形成的坚硬层即硬底构造。
76、问答题 试述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趋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充实和发展岩类学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广泛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充实和发展岩类学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广泛分布的正常沉积岩类(如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分类、命名体系,结合事件沉积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特殊沉积岩类的识别标志和分类命名体系。
2)扩大和完善沉积作用机理研究
沉积模拟实验在沉积岩形成作用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槽模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模拟实验装置,完善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各类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实际,促进沉积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强现代沉积研究,为沉积地质建模提供更多的可比依据。
3)加强成岩作用研究
随着人类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必须大力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效益,仅依靠传统的沉积成矿理论是不够的。特别是我国油气勘探逐步由中一浅层向中一深层、由高孔渗向低孔渗含油气层系发展,急需解决埋深、温度、压力增加条件下,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提高评价和预侧效果。因此,今后必须进一步从反演和正演两个方面加强成岩作用研究。层控矿床的勘探、评价和预测也需要成岩、成矿理论的支撑。
4)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已日益普遍的今天,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也与一些相关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例如沉积学和砂泥运动力学的结合形成了沉积动力学,沉积学与物理、化学、热力学及有机化学结合形成了储层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结合形成了层序地层学,板块构造学与沉积学结合形成矿构造地层学,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一成岩作用理论及层控矿床学结合形成了生物成矿作用的学说和油藏地球化学,沉积学与测井学的结合形成了测井沉积学。今后除了进一步完善上述新学科体系、理论水平、应用范围。还应着眼于21世纪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扩大和发展新的交叉学科。
5)发展着眼于全球变化的沉积学理论
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到20份纪60年代,沉积岩类学、沉积形成作用、岩理学等领域已建立了一套公认的理论和方法,但研究工作还仅限于较小范围的沉积作用模式,且主要是研究“正常沉积作用”。20世纪70~80年代,除岩相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天文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等以全球变化为研究对象的领域外,其他领域均有待于沉积学家从整个地壳演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沉积作用的规律和各种沉积现象,诸如大洋缺氧事件、大洋分层事件、气候突变事件、星球撞击事件、凝灰沉积事件全球冰川活动事件、生物减少和灭绝事件,以及米兰柯维奇旋回等,已成为沉积的热点问题,现已发展为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
6)面向下个世纪人类生存问题
1998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了国际第15届沉积学大会。该次会议的主题是:随着全球人日的映速增长,伴随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技术快速进步及其对星球学的冲击,预示着一个新的地球历史研究时期即将到来。这一时期,为第四纪后时期(thePostQuaternary),将以地质旋回的“戏剧性”变化为特征。此次会议的决议强调沉积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这一领域的贡献并以此为目标。沉积学研究可以预见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和结果及其对星球气候、侵蚀、地貌、地球生命的影响。沉积学在预测自然突变(洪水、海啸及风暴等),恢复不平衡的自然系统(河谷、海滩等),控制和预测污染,矿产资源肋探和扩大,城市垃圾和有毒物质处理,以及工程地质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若能在上述主要方面或研究领域中有计划地进一步开展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的研究,我国的沉积学必将会有一个更快和更好的发展,必将对国际沉积学界以及整个地质学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77、问答题 试述碎屑岩颜色的成因类型及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即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即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继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即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继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陆源碎屑颗粒的颜色,而碎屑颗粒是母岩机械风化的产物,故碎屑岩
的颜色继承了母岩的颜色。如长石砂岩多呈红色,这是因为花岗质母岩中的长石颗粒是红色
的缘故。同样,纯石英砂岩因为碎屑石英无色透明而呈白色。
2)自生色取决于粘土质沉积物堆积过程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比如,含海绿石或鲡绿泥石的岩石常呈各种色调的绿色和黄绿色,红色软泥是因为其中含赤铁矿。
3)次生色主要是在成岩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沉积岩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这种颜色多半是由气化作用或还原作用、水化作用或脱水作用,以及各种矿物(化合物)带入岩石中或从岩石中析出等引起的。岩石颜色的原生性(继承色和自生色)和次生色都可作为找矿标志。
78、名词解释 缝合线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呈锯齿状。在缝合面上的凹凸幅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呈锯齿状。在缝合面上的凹凸幅度-毫米到十几厘米。
79、问答题 简述湖泊碳酸盐岩的鉴别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生物格架和陆源碎屑等湖相碳酸盐岩具有特色的组分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生物格架和陆源碎屑等湖相碳酸盐岩具有特色的组分类型,可以用于鉴别湖相碳酸盐岩。
A、颗粒
(1)内碎屑
内碎屑以砂屑和粉屑为主,少见砾屑,反映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形成时水体能量较低。可由泥晶方解石或泥晶白云石组成。砂屑表面,有时被藻纹层包覆,与核形石相似。
(2)鲕粒
鲕粒分布很普遍,既单独成岩,又可作为重要组分分布于其他岩石类型中。鲕粒核心一般为砂屑、藻粒或生物碎屑,也有陆源物质,如石英砂粒等。湖相鲕粒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即多与藻活动有关。
(3)球粒
球粒是湖相沉积中常见的结构组分,多小于0.2mm,呈浑圆或圆形,大小近似,集群产出。其内部皆为泥晶或微晶结构,色暗而富含有机质。湖相沉积的球粒具有分布广、成因多样等特点。生物成因的球粒(粪粒和藻球粒)多与生物或生物屑伴生,或产于藻灰泥、藻架孔隙甚至虫孔中;化学凝聚形成的球粒边缘更为模糊,泥质成分明显增多,有时可形成泥质球粒。
(4)藻粒
藻粒分布也较广,富集时形成藻粒云(灰)岩,藻粒常具有清晰的内部结构。
(5)生物颗粒
生物颗粒是湖相碳酸盐岩中分布最广的颗粒类型,它常富集成生物或生屑灰(云)岩。构成湖相沉积的化石颗粒以软体动物(如瓣鳃类、腹足类和介形虫、钙藻类生物)为主。
B、生物格架
由造架生物组成或与生物(特别是藻类)沉积作用有关的湖相礁碳酸盐岩,是中国东部湖盆沉积的一个重要特点。
C、陆源碎屑
陆源碎屑的普遍混入是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的重要特色之一。除湖相生物礁以外,其他各类碳酸盐岩中都不同程度地有陆源碎屑的混入。陆源颗粒的出现反映出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泊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近物源和不稳定的特点。
80、问答题 简述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碎屑结构:砾屑、基质、胶结物、孔隙
2.晶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碎屑结构:砾屑、基质、胶结物、孔隙
2.晶粒结构
3.生物骨架结构
81、问答题 何谓胶结作用,其主要形成阶段及机制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胶结作用是沉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重要作用,也是使沉积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胶结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时期。
82、问答题 试述重力流沉积作用?类型?形成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石流:是非牛顿流体的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服强度和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石流:是非牛顿流体的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服强度和高的粘性,是水和粘土杂基支撑碎屑物质的块体流。泥石流多呈厚层块状,单个泥石流沉积厚度为几米到几十米,粒级范围变化大,杂基多,颗粒分选磨圆差,砾石直立和悬浮在杂基之中,结构混杂,可见反向粒度递变层理。
颗粒流:是含水的砂级颗粒碰撞支撑的块体流,维持这种颗粒流流动需要的斜坡角较大(18度),这表明,深水地区颗粒流是局限的,但是在沙丘、沙垄的背流面存在高浓度的颗粒流。颗粒流沉积物主要由砂级成分构成,具有块状层理、底模和突变的顶底界面,可见反向递变层理,缺少牵引流构造。
液化流:液化沉积物流失超孔隙压力引起的向上逃逸的、粒间水流产生的牵引力支撑砂级颗粒的流体流,他们可顺着2度或3度的平缓斜坡向下流动。颗粒呈悬浮状态,沉积物强度减小到零。保持颗粒悬浮的超孔隙压力流体的压力迅速消耗,颗粒支撑的砂级沉积物发生沉积,具有块状构造、流体逃逸构造、底模构造、砂火山和包卷层理等,顶底界面分明,递变差,无牵引流构造。
浊流:是水、泥、砂等近于均匀混合,并有湍流支撑的水体底部的混浊流。浊流中支撑颗粒的因素有:水流紊动;物间绕流状态,受阻抗降将降低颗粒沉速;水和细颗粒混合物的浮力;颗粒碰撞产生的离散力。浊流沉积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即鲍玛序列。低密度浊流主要刘粉细砂级和粘土级沉积物组成,称为经典浊积岩,其流动是较缓慢而长期的,主要发育在依次浊流活动的尾部。高密度浊流主要由砂级沉积物组成,可见砾石级沉积物,与深水泥岩互层。是间歇性、突发性的,主要发育在一次浊流活动的头部。
陆相沉积物重力流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分为:
1)按沉积物类型源:陆源碎屑型、碳酸盐碎屑型、火山碎屑型
2)按形成机制;洪水型、滑塌型、火山喷发型;
3)按物质组构和支撑机理: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
4)按沉积形态:扇形体系、沟道或槽谷体、层状或带状体系;
5)按沟道发育:发育沟道的浊积扇,不发育沟道的浊积扇;
6)按沉积位置:盆地陡坡近岸水下扇、盆地中央深水湖底扇。
83、问答题 简述重力流沉积的构造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多样性,而导致其沉积构造特征的复杂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多样性,而导致其沉积构造特征的复杂性。
①层理特征:最典型的层理是递变层理或叠覆递变层理.其次还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旋涡层理、滑塌变形层理等。有时可伴有少量反映牵引流水流机制的交错层理和斜波状层理。
②其它构造:如槽模、沟模、重荷模、撕裂屑、旋涡层、变形砾、直立砾、漂浮砾、液化锥、液化管、碟状构造、水下岩脉等,也具有良好的指相性。除指示深水环境的实体化石外,深水的遗迹化石如平行层理的爬迹、网状迹和平行潜穴等更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84、问答题 水介质物化条件的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盆中介质的物化条件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值)、氢离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盆中介质的物化条件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值)、氢离子浓度(pH值)和含盐度等。这些指标不同程度地影响有机质的保存和油气生成,也直接控制水体溶解物质的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沉积矿产的形成。
1.确定还原程度的标志
常用的标志是含铁自生矿物,由氧化环境至还原环境依次为:褐铁矿—赤铁矿—海绿石—鳞绿泥石—鲕绿泥石—菱铁矿—白铁矿和黄铁矿。含铁矿物分散在岩石中主要显现在颜色上,尤以粘土岩的颜色判断还原程度更为直接。
2.确定碱度的标志
酸碱度的划分主要根据水介质中的氢离子浓度:pH<7为酸性介质,pH=7为中性介质,pH>7为碱性介质。直接标志是根据常见的指示矿物,如碳酸盐矿物、含铁矿物和粘土矿物等。
3.古盐度的确定
利用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卤化物,以及粘土矿物是恢复古湖泊含盐度的主要手段,其次是微体化石,碳、氧同位素等。沉积盆地油区岩相古地理分析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从分析沉积盆地的沉积条件和岩性、岩相变化特征,进而在岩相古地理图及其基础图件上,指明有利的生、储油地区(层)及其形成的有利时期,为勘探部署提供岩性、岩相方面的依据,这是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最终目的。
1.有利生油地区(层)的分析和确定
岩性、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是评价盆地生油条件的基本标志。以生油地区(层)的判定标准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在岩相古地理图上圈定有利、较有利生油区。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组段岩相古地理图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查明盆地的发育历史,了解和确定有利生油区(层)的时空演变规律。盆地一直较稳定,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位于湖盆中央,也是生油最有利地区。
通过编制主要含油层系的岩相古地理图,搞清含油盆地的发育历史和深水—较深水相带的分布、变化规律,确定含油有利相带(地区),是提高勘探效果的基础工作。
2.有利储油地区(层)的分析与确定
陆源碎屑沉积盆地中有利储油地区,主要受制于砂岩体的发育与分布情况。在岩相古地理图或沉积体系图中,恢复出海(湖)盆地的岸线、三角洲及古河流位置,圈定出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分布、延伸方向和形态特点,是确定有利储油地区的基础资料。在此项工作中,应注意相带与砂岩体分布的关系,沉积相的共生组合控制砂岩体的共生关系。
85、问答题 简述半深海和深海水动力特征和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深海和深海沉积区是盆地中水动力作用强度最弱、水体最为安静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深海和深海沉积区是盆地中水动力作用强度最弱、水体最为安静的地区.主要的沉积作用就是由河流等营力将细粒沉积构搬运到半深海的和深海的悬浮沉积物的沉积。但是,仁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环境中还存在较强水动力作用方式的等深流、浊流等。
等深流就是指沿海底等深线水平流动的底流。等深流是海底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特殊的地质营力,它不仅可以对洋底产生侵蚀作用,而且可以搬运沉积物,形成特殊的等深流沉积。等深流沉积物主要来源有陆源碎屑物质、生物成因的物质、重新悬浮的海底沉积物和火山物质等。等深流主要出现在水深2000m以下的深水区,流速慢,沉积速率也很慢(1—20cm/千年).沉积了不同于浊积岩的等深流沉积。
在半深诲、深海沉积区,大型重力滑塌作用也能将巨大的沉积物从浅水区搬运到深水区沉积下来。
86、名词解释 亮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解石胶结物通常大于0.005mm,小于0.01mm。由于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解石胶结物通常大于0.005mm,小于0.01mm。由于晶体清澈明亮,常称作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亮晶。
87、问答题 沉积铁矿石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根据铁矿物的成分--氧化铁型:赤铁矿及褐铁矿;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根据铁矿物的成分--氧化铁型:赤铁矿及褐铁矿;呈鲕状或豆粒结构;色红或褐红碳酸铁型:菱铁矿;常与燧石共生硅酸铁型:鲕绿泥石;常呈鲕粒结构;色暗灰色、灰绿色硫化铁型:白铁矿和黄铁矿,颗粒、鲕粒、结核;色黑。
(2)根据时代和环境---前震旦纪沉积变质铁矿:我国的“鞍山式鞍山式”铁矿,成因复杂。后震旦纪海洋沉积铁矿:近岸浅海赤铁矿;“宣龙式”铁矿:分布于华北;“宁乡式”铁矿:分布于华南。后震旦纪湖沼沉积铁矿.
88、问答题 论述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类型和沉积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泊碳酸盐岩的沉积类型,依其地质产状,大体可分为三类: <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泊碳酸盐岩的沉积类型,依其地质产状,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骨架碳酸盐岩的岩体,主要为礁、礁丘和生物层;
二是颗粒碳酸盐岩的岩体,主要为滩、堤、坝和“砂嘴”;
三是泥晶碳酸盐岩的岩体,主要为层状岩体。
一、湖泊骨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1).湖泊生物礁: 湖成生物礁是指湖泊造架生物形成的岩隆。以东营凹陷西部平方王礁体为例:平方王礁体形成于清水区,位于水下低隆起上(包括斜坡带的上部),水体循环好,阳光充足;发育于咸水至半咸水湖泊期,造成了淡水生物和海源生物繁盛共存。礁体可分为四个微相,即礁核微相、前礁微相、礁缘微相、后礁微相。平方王礁体纵向上微相变化明显,单体规模小,相邻的微相叠加,类似的微相重复频繁,因此礁体是在水体进退、升降较为频繁的条件下,由不同时期沉积的不同礁体,以不同相带相互叠加而成的。
(2)湖泊礁丘:礁丘,是以生物(包括微生物)建造作用为主导,由骨架岩、颗粒碳酸盐岩和泥晶碳酸盐岩共同组成,但以泥晶碳酸盐岩为重要或主要成分的半深水岩隆,是生物礁和深水泥丘间的过渡性岩体。其岩体特征及形成过程也介于礁与深水泥丘之间。
(3)湖泊生物层:湖泊生物层由湖相造架生物形成,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带,但陡坡混水区也有发现。生物层以管状藻白云岩为主体,并混有多种颗粒组分,呈层分布,管状藻白云岩常覆于颗粒碳酸盐岩沉积之上,形成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藻团粒白云岩、管粒藻生物骨架岩序列,也就是说生物层常在水进层序的上部。
89、问答题 简述沉积岩的分布及研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四分之3被沉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四分之3被沉积物(岩)所覆盖着,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但从体积而言,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及变质岩约占95%。由此可知,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岩心圈的上部和表层部分。至于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具体厚度,则变化很大,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矿产。
90、问答题 试简述淡化泻湖和咸化泻湖的一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淡化泻湖:
(1)岩石类型:以钙质粉砂岩、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淡化泻湖:
(1)岩石类型: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仅在较大潟湖中呈夹层出现,多是由强烈风暴带入潟湖的砂质沉积而成。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潟湖底部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常因分散状黄铁矿的浸染而呈现暗色或黑色。潟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高能环境下形成的颗粒石灰岩较少见。
(2)沉积构造:因潟湖是安静的低能环境,故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
3)生物化石:与海相相比,生物化石种类单调,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在淡化潟湖中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饰等反常现象。当潟湖底部H2S存在时.往往使生物群绝迹;特别是当大的底栖生物全部灭绝时,则可作为古代潟湖被H2S污染的有力证据。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沼泽化潟湖,可形成煤层。
咸化泻湖:
(1)岩石类型:岩石类型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
粗碎屑岩沉积,可以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膏盐类沉积是咸化潟湖的重要特征之一潟湖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大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2)沉积构造:潟湖环境安静,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
(3)生物化石:生物种属单调.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特别是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数量大为增加。适应正常盐度的生物,如珊瑚、棘皮类、头足类、大多数腕足类、苔鲜虫等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5.5%).大部外生物即行灭绝。
91、问答题 试述火山碎屑岩的结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按火山碎屑的粒级划分为:集块(>100mm)、火山角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按火山碎屑的粒级划分为:集块(>100mm)、火山角砾(100~2mm)、火山灰(2~0.01mm)、火山尘(<0.01mm)。专属性的火山碎屑岩结构有:集块结构(火山集块大于50%)、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大于75%)、凝灰结构(火山灰大于75%)。视碎屑形态特点,尚有塑变碎屑结构(主要由塑变碎屑组成)、碎屑熔岩结构(基质为熔岩结构)、沉凝灰结构(指混入正常沉积物而言),以及凝灰砂状、凝灰粉砂状、凝灰泥状等过渡类型结构等。火山碎屑物的分选及圆度都很差,这是由于未经长距离搬运或就地堆积所致。
92、问答题 何谓层流和紊流?其流动特点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界任何流体按其流动特点分为层流和紊流(或称湍流)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界任何流体按其流动特点分为层流和紊流(或称湍流)两种流动形态,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93、问答题 简述根据砾石大小的砾岩分类及粒径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砾岩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以下四类:
细砾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砾岩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以下四类: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10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l~10c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10dm;
巨砾岩:砾石直径大于lm。
94、问答题 自生矿物的定义、种类及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定义:指同生、成岩、后生、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矿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定义:指同生、成岩、后生、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矿物。
②种类:碳酸盐岩、硫酸盐、硅酸盐、粘土质矿物、;硫化物、氯化物、沸石、氧化物。
95、问答题 简述无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海岸砂丘:
沉积物:中细砂;结构:分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海岸砂丘:
沉积物:中细砂;结构:分选磨圆好;构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
(2)后滨亚相:
沉积物:中粗砂;结构:分选、磨圆较好;构造: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3)前滨亚相:
沉积物:中砂;结构:成熟度高,概率累积曲线上跳跃组分为主,常分两组
构造:大型低角度交错层理(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冲刷痕、泡末痕、流痕
(4)近滨(临滨)亚相:
沉积物:中细砂,上部粗,下部细;结构:成熟度高;构造:上部:砂坝的推进形成较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砂坝间有波痕。下部:交错层理变小、变少,过渡为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增多。
96、问答题 试述海相沉积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水流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相组一般具有如下沉积特征:
(1)岩石类型: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相组一般具有如下沉积特征:
(1)岩石类型:丰富多样,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等广为分布,且各类岩石的厚度大,岩性稳定。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均高,圆度及分选好。
(2)沉积构造:多种多样,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层理,波痕、雨痕、泥裂及其它构造。还常发育有生物遗迹构造。
(3)自生矿物:常见海绿石、鲕绿泥石、磷灰石等自生矿物。
(4)生物化石:丰富多样;
①海相所特有的:如红藻、绿藻、放射虫、三叶虫、笔石等。
②海陆共有的:如瓣鳃类、腹足类、介形虫、硅藻、蓝绿藻等。
97、问答题 叙述沉积岩中生物成因构造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遗迹: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遗迹: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称为生物遗迹构造,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留下的痕迹,也称为痕迹化石或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构造: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层理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新的构造面貌,称为生物扰动构造。
植物根茎痕:植物根呈碳化残余或枝杈状矿化痕迹出现在陆相地层中,是陆相的可靠标志。
生物生长构造:如叠层石纹层。
98、问答题 叙述石灰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形成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颗粒石灰岩
颗粒含量大于50%,常呈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颗粒石灰岩
颗粒含量大于50%,常呈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块状。
颗粒类型及粒级: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团粒)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粒级漂砾级到粉屑级。
颗粒的分选和圆度:因搬运磨蚀程度而明显不同。潮上或礁前环境——多呈棱角状碎屑,浅水波浪环境——分选磨圆度良好,风成砂丘或海滩颗粒石灰岩——分选磨圆度特别好。
环境意义:冲洗干净、分选好的颗粒石灰岩,通常代表水浅、波浪和流水作用较强烈的环境,其中灰泥被簸选走,颗粒被亮晶方解石胶结,波痕、交错层理及冲刷构造常见。
(2)泥晶石灰岩
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一般呈灰色至深灰色,薄至中层为主。
构造: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纯泥晶石灰岩常具光滑的贝壳状断口。
环境意义:生物碎屑的种类为判断岩石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栖双壳类、有孔虫及绿藻等局限环境生物——浅水环境
浮游生物——深水环境
藻类活动及随后发育的鸟眼构造——潮间或潮上环境
形成环境: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如浅水澙湖、局限台地或较深水的斜坡和盆地环境等。
(3)生物礁石灰岩
概念:生物礁灰岩主要是由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等组成的石灰岩。
分类:根据生物礁石灰岩中生物骨架及其粘结物的相对含量等,生物礁石灰岩可进一步分出原地沉积的障积岩、骨架岩、粘结岩及与这三类岩石具有成因联系的异地沉积的漂砾岩和砾屑岩。
主要的造礁生物:钙藻、珊珊、海绵动物、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这些生物随着地质时代而变化。
(4)晶粒石灰岩
概念:这是一类较特殊的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
成因:较粗晶的晶粒石灰岩大都是重结晶作用或交代作用的产物。
识别方法: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法等方法识别。
99、问答题 简述外碎屑与内碎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同点:均呈碎屑状,有一定的外形和粒度大小,为碎屑岩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同点:均呈碎屑状,有一定的外形和粒度大小,为碎屑岩和具碎屑岩结构的碳酸盐岩的基本组分。
不同点:外碎屑由沉积盆地以外搬运来的,多是母岩现风化产物被机械搬运而来的。形状较后者园,或比较稳定。
内碎屑:在盆地内生成的碎屑,多为已~物的碎屑,具可塑性。不稳定成分较多。
100、问答题 简述凝灰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火山碎屑岩:其火山碎屑物粒度<2mm,含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火山碎屑岩:其火山碎屑物粒度<2mm,含量>50%,且以更细小的火山岩、火山尘(<0.03mm~0.0039mm)所填充、固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是由地质岩浆由火山口向外喷发的碎屑物质在大气中或水中堆积、沉积、后经固结、熔结等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01、问答题 解释概念:原杂基、正杂基、淀杂基、外杂基、假杂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称原杂基。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称原杂基。
(2)原杂基经成岩作用明显重结晶后则转变为正杂基.
(3)淀杂基是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从孔隙水中析出的粘土矿物胶结物。
(4)外杂基指碎屑沉积物堆积后,在成岩后生期允填于其粒间孔隙中的外来杂基物质。
(5)假杂基是软碎屑经压实碎裂形成的类似杂基的填隙物。
102、问答题 如何鉴别重结晶后的泥晶方解石(亮微晶)与亮晶胶结物?试列表对比其鉴别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岩石发生重结晶作用时,灰泥常变为较大晶体,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岩石发生重结晶作用时,灰泥常变为较大晶体,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也将发生变化。这时,要把灰泥重结晶的方解石晶体与亮晶方解石区分开,就有一定困难。在重结晶作用还不太强烈时,可用以下特征区别:
①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栉壳状结构仍可隐约看出,晶形较好,晶体边缘较平直,晶体较明亮;
②灰泥重结晶的方解石晶体常呈粒状的似花岗变晶结构,晶面弯曲并互呈镶嵌状,晶体的明亮程度较差,而且还可看到灰泥的残余,决不呈现栉壳状结构等。但是,当岩石的重结晶作用较强烈时,就不可能把两者区分开了。这时,只好笼统地把这两种非颗粒组分称为“基质”或“填隙物”。灰泥和胶结物的成因是根本不同的。灰泥是在安静环境中沉积的;而胶结物则是颗粒沉积以后,粒间水的化学沉淀产物。
103、问答题 试述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其沉积顺序?并评价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因其本身的化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因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的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即从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难易程度,它们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这样,原来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种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由干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就逐渐地发生沉积作用,并逐渐地分离开来,这就是溶解物质在其搬运及沉积 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也称为化学分异作用或化学沉积分异作用。顺序: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锰蛋白石)、磷酸盐(磷酸钙)、硅酸盐(海绿石、磷绿泥石)、碳酸盐(菱铁矿、菱锰矿、方解石、白云石)、硫酸盐及卤化物(土状萤石、天青石、石膏、硬石膏、钠盐钾盐镁盐)。
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是关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受外部种种因素的控制或影响问题,如水介质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气候条件、构造条件、生物作用等的控制或影响细节;第二,是个别成分沉淀的先后顺序以及图解的表现形式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也就是说,任何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的,化学沉积分异作用亦然。作为一种沉积作用原理,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有其重要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104、问答题 试述陆相与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的区别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火山碎屑岩的成因时,首先应注重的是区分海底喷发的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火山碎屑岩的成因时,首先应注重的是区分海底喷发的海相和陆上喷发的陆相两大成因类型,其特点如下所述。
l.海相火山碎屑岩系
海相火山岩系的最主要代表是细碧一角斑岩系。其特点是广泛的钠长石化作用,火山玻璃分解为含水的硅酸盐。由于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岩石呈现绿色,枕状构造十分发育。由于海水中喷发—沉积的特殊环境,常具有:
①韵律性层理,即不同粒级的火山碎屑物互层产出,主要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也有人认为应是下细上粗,反序的);
②各个夹层的厚度及粒度一般较稳定;
③往往可见到凝灰岩向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或泥岩)过渡的现象。另一特征是火山岩系和下伏海相沉积岩层多呈整合接触,或其中有海相夹层,如海相石灰岩、碧玉岩及岩屑砂岩等,其中常含有孔虫、放射虫和硅藻等海相动植物化石。
2.陆相火山碎淆岩系
由于熔浆流出地表时易于氧化,因而常呈现红褐色—黑色,火山岩系和下伏岩层多呈现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分布于其中的火山碎屑岩系的特点是:
①岩相及厚度变化大;
②含梨形、椭圆形、纺锤形、球形等特征的火山弹;
③存在泥石流角砾岩:
①熔结火山碎屑岩类比较发育;
⑤凝灰岩多半比较疏松;
⑥有时有陆相砂砾岩和页岩夹层,并常见植物化石和淡水动物化石(多为湖相)。
105、名词解释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及其涵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相即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相即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及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相和古地理是沉积相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
106、问答题 简述礁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狭义的礁:即所谓的生态礁,它是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而经常迎浪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狭义的礁:即所谓的生态礁,它是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而经常迎浪营建起来的;具凸起的地貌;具造礁生物骨架或只见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广义的礁实际上是指生物礁是主要由生物和生物作用(包括宏观生物作用和围观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地貌特征的碳酸盐岩体。
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礁核是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部分,乃礁的主体。礁翼通常是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部分礁体。礁间:在一些群礁复合体中,礁与礁之间的沉积物和生物组分与礁的发展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分类:
按形态可将礁分为以下类型:点礁、宝塔礁、马蹄形礁、环礁、丘礁、层状礁。
按礁体的地理位置又可分为下述礁:岸礁(也称为边礁、镶边礁和裙礁)、堡礁(也称为堤礁、堤岛礁或障壁礁)、边缘礁。
107、名词解释 试说明湖泊—沼泽环境的成煤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种沼泽类型:
1)低位沼泽:由地下水补给,浅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种沼泽类型:
1)低位沼泽:由地下水补给,浅水面较高,其地下水面的高度几乎与沼泽表面相等,高等植物繁盛,易形成森林沼泽;
2)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其地下水面经常低于凸起的沼泽表面,常常只有苔藓植物分布;
3)有低位、高位特点的沼泽,为中位沼泽或过渡型沼泽,具有混生的植物群落。
湖泊沼泽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水体较深,在开阔的较安静的湖泊中央,飘浮着藻类及浮游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以后沉于水底,遵循着“腐泥化作用”的道路,形成腐泥;与此同时,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及沼泽地带的高等植物,则遵循着“泥炭化作用”的道路,形成泥炭。
第二阶段,位于湖泊中央部分的腐泥堆积逐渐增厚,湖水也随之日益变浅;与此同时,湖泊边缘地带的沼泽植物和泥炭层,也逐渐向湖泊中央推进,因此湖泊面积就逐渐缩小。
第三阶段,湖泊变得更浅、更小了,沼泽的高等植物大量繁殖,泥炭分布面积日益扩大,以致与湖泊中央的腐泥相接触,甚至两者相互交错地堆积。
第四阶段,由于植物大量繁殖和堆积的结果,原来是湖泊的地方,都变成了沼泽甚至陆地,因此就只有高等植物生长和泥炭的形成了
成煤原始物质虽然不同,但是煤的作用(成煤作用)过程是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成煤的原始物质、成煤环境及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为泥炭化作用;
2)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为泥炭的成岩作用阶段;
3)成煤作用的第三阶段为变质作用阶段。
108、填空题 按有无页理发育,可将粘土岩分为页岩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岩
109、问答题 简述碳酸盐等深流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等深流沉积的特点:
等深流沉积(岩石可简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等深流沉积的特点:
等深流沉积(岩石可简称为等积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砂质和粉砂质、斑状粉砂质和泥质以及均匀的泥质。岩层厚度变化较大,砂质或粉砂质等积岩层厚度较薄,一般10~30cm;而泥质等积岩层普遍较厚,从几厘米到几十米,而且缺乏层理。
等积岩的原始沉积构造,在所有类型中均可见较粗的颗粒(常是贝壳)富集,以及粉砂质透镜体和纹层。在部分泥质和粉砂质泥等积岩相中,普遍有波状或细微的纹理,规则的水平纹理很少。粉砂质和细砂质等积岩相普遍为块状(生物扰动形成的),仅发育有稀少的水平层理和交错层。沉积相之间的层接触完全是突变的,但界面平坦。
等积岩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广泛受生物扰动的影响和改造。
等积岩可具有正向和反向递变层序,反映了等深流沉积速度的增加和减弱。典型成对的层序常由6个层位组成,自下而上为:
①泥质为主,含有贝壳碎片;
②泥质与粉砂与砂质互层,具有粉砂透镜体和大量的生物扰动;
③粉砂质和砂质,具有生物扰动和生物碎片;
④泥质为主,夹有粉砂质透镜体;
⑤粉砂质和砂质,具有生物扰动;
⑥泥质等积岩,含生物碎片。
等积岩的分布和产状具有一定的规律。等积岩相具有稳定的空间分布,相标志具有远距离的可比性。等积岩经常与深水相浊积岩、半深海远洋沉积岩共生,在剖面上三者可表现为互层型、夹层型、渐变型和突变型的叠覆关系。
110、问答题 古水动力条件的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水动力条件系指沉积时期的波浪和水体的运动状况,此项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水动力条件系指沉积时期的波浪和水体的运动状况,此项研究是重建古地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之一。
1.根据定向构造
不同类型的交错层理可以用来测量古水流方向。波浪的情况较为复杂。震荡波痕的走向大致与岸线一致;不对称波痕与水流方向垂直,其倾斜方向与水流一致。一般认为浊流成因的底面印模构造(沟模、槽模等)在区域上是稳定的。槽模不仅能可靠地指示古水流方向,而且说明它是浊流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沟槽与槽模伴生时,能更加可靠地指示古水流方向。它们指示的水流方向常与构造线一致。利用砾石优选方位分析古水流方向。在砂岩中用定向薄片测定长形砂粒的定向性,亦可用来推断水流方向。泥岩中的长形碳化植物茎或叶的碎屑,沿层面密集定向分布,这也是定向古水流所致。
2.根据结构及成分变化
利用碎屑的粒度、圆度、球度和成分变化恢复古水动力条件,通常与物源分析是同时进行的。利用这方面资料恢复古水力系统的一般规律是:碎屑颗粒粒度随搬运距离加大而变小,圆度随搬运距离增加而增大。
3.根据孢粉资料
孢粉含量变化可作为搬运距离的标志。同种孢粉等值线与沉积走向一致,其含量递减方向即为古斜坡方向。这种方法对于缺乏水流标志的泥质沉积物通常更有意义。
4.根据厚度变化
一般情况下,地层厚度变化是沉降幅度的指标,与古水流方向关系不甚密切,但是碎屑岩单层厚度的变化往往与粒度的变化相一致,而有指示古水流意义。
5.编制水流体系图
编制古水流图主要应用重矿物组分、轻矿物组分、标志特征、粒度参数等,结合微量元素、有机碳、还原硫、三价铁等项资料。
111、问答题 试述半深海相-深海相的一般特征?评述海洋沉积学的发育与矿产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深海相沉积主要由泥质、浮游生物和碎屑三部分沉积物组成。其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深海相沉积主要由泥质、浮游生物和碎屑三部分沉积物组成。其来源主要是陆源物质和诲洋浮游生物。其次为冰川和海底火山喷发物。
在半深海相中泥质沉积物所占比重最大。据认为洋流是搬运陆源泥质物在半深海沉积的主要因素。风暴浪对海底的扰动或重力滑动可使沉积于陆棚上的陆源粉砂沿海底以低密度流的形式搬运、并沉积于半深海而成为半深海相碎屑沉积物。海底详流或顺陆坡等深线流动的等深流也可搬运粉砂物质,并在陆坡或陆隆上堆积成透镜状粉砂质砂体。此环境无植物发育。生物群以腹足类为主,还可见瓣鳃类、腕足类、放射虫、有孔虫等。由于生物搅动,泥质沉积不显层理,可见有虫迹。在无生物扰动的情况下,亦可出现纹层。
深海相发育于大洋盆地,水深在2000m以下,平均深度为4000m。深海底阳光已不能到达,氧气不足,底栖生物稀少,种类单调,故不能形成底栖生物的显著堆积。
现代深海沉积物主要为各种软泥,其中大部分属于远洋沉积物,即多半是繁殖于大洋上层的微小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下沉堆积而成的软泥.只一部分为底流活动、冰山搬运、浊流、滑坡作用形成的陆源沉积物,以及局部地区各种矿物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锰、铁、磷等沉积物,此外尚有少量风吹尘、宇宙物质等。
深海底层温度一般稳定在1度左右。现代深海的许多地区存在着流速达4—40cm/s的强烈底流,它可引起沉积物的搬运,并在沉积物表面形成波痕、冲刷痕、水流线型、交错层理等。深海相的波痕可以是对称的、舌形的、新月形的等,波长一般从10cm至数米,波高可达20cm或更高。
112、名词解释 原白云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富钙的白云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富钙的白云石。
113、问答题 何谓准同生作用,主要发生在什么环境和见于何种沉积物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潮上带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化。基本与原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潮上带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化。基本与原来的沉积水体脱离但基本未脱离其形成的潮上带环境。
114、问答题 试述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关系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关系密切,是层流还是紊流,是急流还是缓流,还与碎屑颗粒的本身特点(如大小、相对密度、形状等)有关系。由雷诺公式和佛罗德公式可看出,流水搬运碎屑物质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速,其次与水的密度、粘度、水深、水量、边界条件等因素有关。可见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搬运方式
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即碎屑载荷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和悬浮搬运(或悬移搬运)。前者也可称为推移载荷,后者也可称为悬浮载荷。至于跳跃搬运,其基本上属于推移(或滚动)搬运。较粗的碎屑大都沿流水的底部呈移动、滚动或跳跃式地前进。较细的碎屑(如粉砂和粘土)在流水中常呈悬浮状态搬运。
2)机械沉积作用
如前所述,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颗粒的重力时,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3)碎屑物质在流水被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首先是成分上的变化。作为母岩风化产物的碎屑物质,它们的风化稳定性的差别是很大的在母岩的风化作用过程中,尚未彻底风化的那些不稳定成分,在流水的搬运作用过程中还要继续地遭受风化或破坏,或着转变为更稳定的新矿物。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水以及流水中各种酸的溶蚀作用。因此,随着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的时间和距离的增长,其中的不稳定成分就逐渐减少,稳定成分则相应地增多,同时其成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与此同时,碎屑的粒度也逐渐地变小。与此同时,碎屑的圆度也逐渐地变好,碎屑的球度也有所增加,但这一变化常不够明显,总之,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其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粒度逐渐变小、圆度逐渐变好。这是变化的总趋势。搬运的时间及距离越长,这些变化就越明显。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这此变化都会在碎屑沉积物及碎屑沉积岩的岩性特征上反映出来。
4)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方面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以外,它们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或分选作用。
首先是粒度的分异。母岩的风化产物中或其他来源的碎屑物质,在粒度上都是大小混杂的。但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在前述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在粒度上就开始分异了,即粒度大的难以搬运,而当其处于搬运状态时,当流速稍有减小,就会下沉;粒度小的易于搬运,而当其处于搬运状态后,也比粒度大的难以沉积。搬运的时间和距离越长,这种粒度分异现象越明显。因此,原来大小混杂的原始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过程中,就按粒度的大小分别集中,即从上游到下游,出现了粒度从大到小、分选由差到好的顺序分布,出现了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的分别集中顺序。与此同时,相对密度也发生分异,即相对密度大的难以搬运和易于沉积,而相对密度小的易于搬运和难以沉积。这样,就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碎屑物质按相对密度大小依次沉积的现象,即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相对密度大的碎屑的含量逐渐缺少,相对密度小的碎屑含星逐渐增多的现象。与此同时,碎屑物质在形状上也发生了分异,即粒状碎屑不如片状碎屑搬运得远。与此同时,碎屑的成分也发生了分异,因为不同成分的碎屑,在粒度、相对密度、形状上都有所不同,粒度、相对密度、形状上的分异必然会反映在成分上的分异。上述各种分异作用,当然是同时出现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分异作用都很难进行得很彻底。通常是某一种分异作用(如粒度分异作用)表现得较为明显,其他的分异作用常被粒度分异所掩盖。
115、问答题 简述冲积扇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冲积扇上可能出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起因于暂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冲积扇上可能出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起因于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搬运沉积作用,其特点是在山口的扇根部分发育主河道,向扇端方向形成以放射状散开且迅渐变浅的辫状分支河道,暂时性流水携带沉积物沿河道成漫溢出河道而堆积;另一种则起因于泥流、泥石流等陆上重力流作用。因此,冲积扇上的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水携沉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两种类型。前者可进一步按沉积的位置和沉积物特征划分为河道沉积、漫流沉积和筛状沉积
(1)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主要由砾、砂沉积物组成,粒度粗,分选也差。成层性不好,可见交错层理。常具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
(2)漫流沉积--漫流沉积物主要由碎屑组成,可含有少量粘土和粉砂。常呈块状,亦可出现交错层理或细的纹层。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3)筛状沉积--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其他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
(4)泥石流沉积--当水流携带的砾石和泥砂沉积物达到足够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大量碎屑物质在泥石流中呈块状整体搬运,在扇体上堆积后,形成泥石流沉积。(特点:泥石流经常发育在扇体的上部。其最大特点是砾、砂、泥混杂,分选极差。层理一般不发育。粘度大的泥石流,其粗粒碎屑分布均匀,呈块状层理构造,粘度不大者可具粒序层理,扁平状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116、问答题 简述碎屑岩中石英存在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碎屑石英
②自生石英
③胶结物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碎屑石英
②自生石英
③胶结物状石英——次生加大边、蛋白石、玉髓胶结物
④交代矿物-石英交代其他其他矿物⑤孔隙填充孔隙填充及石英脉
117、问答题 何谓杂砂岩、净砂岩、硬砂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杂砂岩定义为粘土基质为15%的、分选不好的、泥砂混杂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杂砂岩定义为粘土基质为15%的、分选不好的、泥砂混杂的砂岩。
硬砂岩是指含大量的云母和绿泥石的岩屑杂砂岩,并依据长石+高岭石与云母+绿泥石的相对含量分出低级硬砂岩和高级硬砂岩。硬砂岩一词曾在我国广为使用。
118、问答题 简述杂基的特征、成因及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的组分,主要为泥质,其次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的组分,主要为泥质,其次是细粉砂。但是,在砾岩中,杂基则由砂级颗粒组成。成分主要是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其次有绿泥石、绢云母、石英等。
杂基的含量变化较大,含量高低反映了分选作用的强弱,反映了介质能量的高低。杂基含量高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也是水动力强度的重要标志,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119、问答题 试从沉积物的原始物质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等方面阐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沉积物的原始物质来源
最主要的原始物质是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沉积物的原始物质来源
最主要的原始物质是母岩风化产物、其次是生物源物质、火山物质和深层卤水,还有部分宇宙源物质。
②搬运和沉积作用
正常的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遵循沉积分异原理(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受物理原理支配,发生粒度、成分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溶解物质分为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前者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受带有电荷的胶体质点的相互排斥力或吸引力控制;后者则主要受控于溶解度。
③沉积后作用
沉积后作用或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进入有效埋藏阶段,到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因构造运动再次抬升到地表槽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可划分为同生作用、成岩作用、风化-表生作用等阶段。狭义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形转变、溶解作用等。
120、问答题 简述准同生白云石的形成机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121、问答题 叙述重力流沉积作用和牵引流沉积作用的差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122、问答题 叙述碳酸盐岩的主要构造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
①富藻纹层(暗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
①富藻纹层(暗层),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含量高,碳酸盐沉积物少,颜色深;
②富碳酸盐纹层(亮层):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碳酸盐沉积物多,颜色浅。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呈现,形成叠层构造。叠层石中的藻组分主要是丝状或球状的蓝绿藻。叠层石的形态多样,但基本形态主要有两种:层状(波状)和柱状(锥状)。
鸟眼构造: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多平行层理排列、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缝合线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呈锯齿状。在缝合面上的凹凸幅度-毫米到十几厘米。
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下部为早期沉淀上部为后期充填,据此,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
虫孔以及虫迹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包括生物穿孔、生物潜穴、生物爬迹等,主要指蠕虫动物和软体动物。
臼齿构造:自从Bauerman于1885年在加拿大-美国边境的蒙大纳州西部的Belt超群中首次将臼齿构造(简称MT)描述为“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的结构特征”。臼齿构造被定义为从新太古代到新元古代赋存于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构造,以发育一系列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裂缝和裂隙为特征,这些裂缝和裂隙由等粒和均匀的微亮晶方解石充填,其产出的岩石类型除常见的泥晶灰岩、泥灰岩、粉屑泥晶灰岩、含粉砂质的泥灰岩及泥晶灰岩外,还有钙质泥岩和钙质粉砂岩等。
鸡笼铁丝网状构造:在潮上带的蒸发岩中,结核状的硬石膏与纹层状白云岩互层,经过压实作用,硬石膏结核密集,而白云岩纹层弯曲形成鸡笼铁丝网状构造。它是蒸发环境的指相构造。
123、问答题 不同类型砂岩其化学成分特点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熟的砂岩在矿物成分上必然是以最稳定组分石英为主,因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熟的砂岩在矿物成分上必然是以最稳定组分石英为主,因此构成了石英砂岩。在这类砂岩中石英含量高于75%,甚至90%以上。而Al2O3等其他化学组分的含量极低。在长石砂岩中,长石的含量大于25%,相应的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Al2O3,K2O和Na2O的含量均较高,而铁、镁的含量则很低。很明显,长石砂岩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与其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的化学成分相一致。岩屑砂岩中岩石碎屑的含量大于25%。在化学成分上除Al2O3含量较高以外,铁、镁等化学组分的含量也都比较高。这是由于在大多数岩屑砂岩中常含有富铁、镁的不稳定岩屑,以及一些碎屑的铁镁矿物。
124、问答题 试述砾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滨岸砾岩这种砾岩主要形成于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由河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滨岸砾岩这种砾岩主要形成于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湖)岸,经海(湖)浪作用长期改造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如石英岩、隧石及石英等;分选性好,往住以一个粒级占绝对优势,在直方图上显示为一个突出的主峰;磨圆度极好;扁平对称的砾石常见,粗砾很少。砾石最大扁平面向着深水方向倾斜,倾角不大,一般7°~8°,不超过13°,砾石长轴(即A轴)大致与海(湖)岸线平行。滨海砾岩中有时含滨海的生物化石碎片,但很少含有完整化石。在海侵过程中,这种砾岩常是底砾岩的开始部分。砾岩体成层性好,横向分布稳定,呈席状延伸。
二、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中.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由于搬运不远,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常可出现由各种岩石成分组成的砾石;杂基中具大虽石英、长石、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和泥质混入物。分选较差,砾石的对称性差;砾石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倾角较大,一般15°~30°;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河床砾岩化石少见,但有时可见大的硅化木,一般多呈透镜体出现,其底部可见冲刷现象,有侵蚀切割下伏岩层的痕迹,呈不平坦的冲刷面。应当指出,上述砾岩的砾石排列定向性只是限于一般的稳定河流中。在湍急的山间河流中,砾石定向方式则有所不同,其特点是砾石长轴平行水流分布,最大扁平面或者向源倾斜,或者与水流方向一致。至于在洪水期密度很大的混浊河流中,则完全不出现叠瓦状构造,砾石多以直立状排列为特征。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的)与距离山区不远的河成砾岩呈逐渐过渡关系,在它们之间常很准划定出确切的界线。为了找出海成与河成砾岩的鉴别特征,曾有过许多尝试。通常认为海成砾岩远比河成砾岩的磨圆度好,扁度大,最大扁平面对层面的倾角较小。此外,具叠瓦状的海成砾石倾向与砂岩斜层理倾向基本一致,而河成砾石倾向则与之相反。再次,滨岸砾岩粒度分布特征呈单众数,河成砾岩呈双众数。最后,滨岸砾岩成层性好,横向分布较稳定,呈席状延伸,而河成砾岩常呈透镜状产出。河成砾岩多为复成分的岩屑砾岩,其中混有多种砾石成分,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是某种成分的砾石占优势。但有时它也可以是单成分的岩屑砾岩,如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砾岩。后者的存在反映了特定的地质条件,如近物源,供给区缺少砂、泥物质。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快速侵蚀虫和沉积等。
三、洪积砾岩存成层岩石圈中,最厚的砾岩堆积为山麓冲积扇一粗粒洪积物。它是由山区洪流(包括暂时河流和经常河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这种砾岩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有时可达几千米,其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剧烈剥蚀有关,它与砂岩、泥岩一起构成磨拉石建造。其特点为砾石较粗大,含较多中砾级甚至粗砾级砾石,分选很差,直方图上常显不出特征峰值;磨圆度也低;杂基成分常与砾石成分相似,并多具泥质;胶结物多为钙质、铁质,岩体多呈透镜状和楔状体,在靠近山麓的岩体一侧,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沿剖面向上,砾石成分常作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河流切割其流经区域的不同母岩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冰川角砾岩冰川角砾岩即通称的冰碛岩。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常可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直方图上呈现多峰;有时砂泥含量甚多,砾石含量不超过50%,与滨海(湖)砾岩相比,共有较多细粒填隙物。砾石多呈棱角状,有些碎屑常见几个磨平面,从而使角砾岩形状极为特征,如常见的所谓多面体砾石和熨斗状砾石,砾石表面常有丁字形擦痕。冰川角砾岩的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最大扁平面的倾角很大,甚至直立。
五、滑塌角砾岩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常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从而形成滑塌角砾岩这种角砾岩可以发生在陆上或水下,通过加进的水而过渡为泥流和浊流。滑塌和地滑通常与斜坡构造及岩性有关,特别是某些亲水性粘土矿物的存在,为上覆地层的运动提供了润滑剂。此类砾岩的特点是棱角状角砾和磨圆砾石可同时存在,这是由于陡崖崩落下来的已固结的岩屑多呈角砾状,而当发生水下滑动时携带来的半固结底部沉积物很容易成为磨圆砾石,此种角砾岩分选性很差,砾石大小极不一致,由很小的到直径可达几米的都有,厚度变化大,常呈透镜状岩体产出。它们虽分布很局限,但却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六、岩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亦称为洞穴角砾岩。这种角殊岩的形成与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以及上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因此,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发育区,常可见到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形成的角砾岩。这种角砾岩有广泛的分布,并且在地层上有固定的层位,而且一般在深处被膏盐层所取代。其特点是角砾通常为板状碎片及各种大小的石灰岩块,杂基仍是碳酸盐质的或是风化的红土物质。角砾呈高度棱角状,毫无分选,成分单一。岩溶角砾岩一般因有大量碳酸盐岩细粒杂基而导致碎屑与杂基之间的区分不清楚。这种角砾岩层厚度变化很大,由几厘米到几米或者更厚。角砾岩层顶、底界特别是底界很明显。
125、名词解释 球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126、问答题 简述斯托克公式及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长石碎屑在碎屑岩中,长石的含量少于石英。砂岩中长石的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长石碎屑在碎屑岩中,长石的含量少于石英。砂岩中长石的平均含量为10~15%,长石主要分布于巨、粗砂岩中,有时见于中粒砂岩中,在砾岩和粉砂岩中长石矿物碎屑含量较少。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以及堆积迅速等条件,是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在碎屑岩中,钾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斜长石(钠长石>>钙长石)
重要的物源标志:透长石只生成于高温接触变质岩及火山岩中;而微斜长石广泛分布于深成岩浆岩及深变质岩中,却从不出现在火山岩中。再旋回长石的特征是微斜长石、正长石或斜长石具有自生加大边。
云母和粘土矿物:都属于层状硅酸盐,云母作为大碎屑出现,而粘土矿物则属于泥粒级。绿泥石介于二者之间。白云母比黑云母抗风化,常与粉、细砂岩伴生。黑云母易风化为海绿石或绿泥石、磁铁矿,常分布在距母岩较近的砾岩或杂砂岩中。常见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等,是砂岩中最细粒的碎屑。粘土矿物在砂岩中作为碎屑或自生矿物。长石颗粒常常风化形成高岭石。
重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极少,一般不超过1%,在粒级为0.25~0.05mm的范围重矿物含量最高。按重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可分为:稳定的重矿物和不稳定的重矿物。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所以,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在砂岩的碎屑中,岩屑的平均含量为10%—15%,有时也可高达50%左右。常见的岩屑类型有各类侵人岩岩屑、变质岩岩屑、喷出岩岩屑,以及硅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的岩屑。
127、填空题 完整的母岩风化过程有()、()、()和()四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
128、填空题 陆源碎屑岩特征的描述内容有陆源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分;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分;结构
129、问答题 何谓碳酸盐的结构组分?有哪几种类型?各有哪些主要特点?它们的主要形成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等五类结构组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等五类结构组分组成。
一、颗粒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为内颗粒(盆内颗粒)和颗粒(盆外颗粒)两类。外颗粒指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是陆源碎屑颗粒。内颗粒指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颗粒。这种颗粒可以是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机械破碎作用形成的,还可以是生物作用形成的,或者是这些作用的综合产物。
二、泥;泥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它与粘土岩或粘土质砂岩中的粘土泥是相当的。
三、胶结物;胶结物主要是指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它与砂岩中的胶结物相似。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是在颗粒沉积以后,由颗粒之间的粒间水以化学沉淀的方式生成的,所以又常称为“淀晶方解石”、“淀晶方解石胶结物”,或“淀晶”。
四、晶粒;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也称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五、生物格架;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珊瑚、苔鲜、海绵、层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
130、填空题 我们把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叫做沉,包括()、()、()、表生等阶段的变化,总称沉积后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生;成岩;后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生;成岩;后生
131、问答题 试述层理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层理是碎屑岩最典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沉积物沉积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层理是碎屑岩最典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也是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是通过露头研究,其次是岩心观察、镜下观察构造的微观特征来研究沉积岩的构造。
132、填空题 碎屑岩胶结类型包括()、()、()和()四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镶嵌式胶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镶嵌式胶结
133、问答题 试述弗罗德数(Fr)的含义及其在水动力解释中的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明渠水流(类似自然界的河流、海湖浅水环境中的牵引流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明渠水流(类似自然界的河流、海湖浅水环境中的牵引流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的不同可出现急流、缓流和临界流三种流态,这三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佛罗德数Fr。佛罗德数是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个数值。
佛罗德数的重要含意:如果Fr>l,则表示向下游的流速大于向上游传播的波速,此时不可能有向上游移动的波,因此当Fr>l时,流水的性质为急流或超临界的流动,这表示水浅流急的情况;当Fr<1时,流水性质为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这表示水深流缓的情况。佛罗德数可普遍用于碎屑物质以床沙载荷方式搬运和沉积过程的解释中,它也是一个无量纲数。
134、填空题 按照火山碎屑物的主要搬运和沉积方式,可划分为()、()和()三种成因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重力流型、降落灰型、水携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重力流型、降落灰型、水携型
135、问答题 影响真溶液沉淀的因素?沉淀物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溶解度,还与介质的ph、Ek、温度、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溶解度,还与介质的ph、Ek、温度、压力以及CO2的含量一系列因素有关,它们从饱和的溶液中沉淀出新生晶体,呈结合物质。
136、问答题 试述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由0.1-0.0lmm粒级(含虽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由0.1-0.0lmm粒级(含虽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称为粉砂岩。通常,按颗粒大小又可分为粗粉砂岩和细粉砂岩两种,前者粒级范围是0.1一0.05mm,后者是0.05一0.01mm。
从外貌和性质上看,粗粉砂岩很像砂岩,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岩,而细粉砂岩尤其是富含粘土物质的细粉砂岩,都或多或少具有粘土岩特性.可以成为生油层。在粉砂岩的碎屑岩质中,稳定组分较多,成分较单纯,常以石英为主;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有;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常含较多白云母。
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可达2%—3%,多为稳定性高的组分,如锆石、电气石、拓榴石、磁铁矿、钦铁矿等。粘土基质含虽一般相当多,常向粘土岩过渡形成粉砂质粘土岩。碳酸盐胶结物较常见,铁质和硅质较少。磨圆度不高,和砂岩相比,在相同的搬运条件下,粉砂碎屑具有更低的磨圆度,特别是细粉砂多呈悬浮负载,故几乎总是棱角状的。分选性一般较好,当有较多砂粒混入时,可以较差。粉砂岩常见薄的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较少,多为小型的,且斜层倾角比相邻的砂岩小得多。粉砂岩饱含水后易于流动,故常见水平滑动所形成的包卷层理等变形构造。
137、问答题 描述火山碎屑岩的组分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屑:(刚性和塑性岩屑)
刚性岩屑:已凝固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屑:(刚性和塑性岩屑)
刚性岩屑: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管道的围岩,当火山爆发时冲碎而成。
塑性岩屑(塑性玻璃岩屑、浆屑、火焰石):是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时塑变而成,具有玻璃质结构,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锤状、镜状、条带状等。
晶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大小一般不超过2~3mm,常呈棱角状,部分保持原来晶形,其成分多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洁,具不规则裂纹及港湾状熔蚀外形。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明显的裂纹,扫描电镜下更为清晰。
黑云母晶屑的弯曲及暗化现象
玻屑:(刚性和塑性玻屑)通常0.1~0.01mm,很少超过2mm0.01~2mm的叫火山灰,<0.01的叫火山尘
塑性玻屑:定向排列,显流纹状,即假流纹构造
刚性波屑:弧面棱角状(常见):镜下呈月牙形、鸡骨形等
浮石状:内部保留较多气孔,状如浮石。
138、问答题 简述砾岩的一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砾岩和角砾岩主要由粗大的碎屑颗粒组成,绝大部分碎屑都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砾岩和角砾岩主要由粗大的碎屑颗粒组成,绝大部分碎屑都是岩屑其成分可以很好地反映母岩类型。粒间填隙物质与砂岩相比,杂基粒度上限有所增高,通常为砂、粉砂和粘土物质,它与粗粒碎屑同时或大致同时沉积下来。胶结物常是从真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方解石、绿泥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铁等。胶结物常是沉积期以后生成的。砾岩的沉积构造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由于层理不明显而呈均匀块状。在这种晴况下,层内住往极难分辨,甚至需要借助与其互层的其他岩石才能确定。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扁形砾石尤为特征,其最大扁平面常向源倾斜,彼此叠覆,呈叠瓦构造。因为在强烈水流冲击下,砾石只有呈叠瓦状排列才最为稳定。砾岩在磨拉石建造和沉积一火山岩建造中是最为特征的岩石,它可以组成厚度极大的砾岩岩系。除此而外,它常以夹层、薄层、透镜体以及其他多种局部堆积的形式存在于其他岩系中。沉积成因的砾岩种类很多,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其他岩石遭受破坏的最初产物,在原地或其后的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过程中堆积形成的。这此产物除了少数例外,大都形成一系列具有一定成因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即从原地的或搬运较近的由棱角状的碎屑组成的角砾岩到搬运较远的磨圆较好的碎屑组成的砾岩。粗粒碎屑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有助于追溯物源。在这种研究中所揭示的某些岩石学特征,有时是研究其他岩类时极难甚至不可能得到的。可以认为,它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
139、问答题 何谓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底砾岩、层间砾岩、洞穴角砾岩、层内砾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底砾岩这种砾岩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底砾岩这种砾岩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为海进开始阶段的产物。这种砾岩的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杂基含量少,主要是砂质一粉砂质成分,这表示它们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通常分布范围广
2)层间砾岩其特点是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软的不稳是的岩屑,有时,这些岩屑甚至是主要的,
3)层内砾岩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由于形成这种碎屑的作用常很局限,所以砾石成分单一,未经搬运或搬运距离很短,只有轻微磨损,并一般限于单一的沉积环境内,厚度通常几厘米,最大可到1~2cm,
4)岩溶角砾岩亦称为洞穴角砾岩。这种角殊岩的形成与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以及上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因此,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发育区,常可见到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形成的角砾岩。其特点是角砾通常为板状碎片及各种大小的石灰岩块,杂基仍是碳酸盐质的或是风化的红土物质。角砾呈高度棱角状,毫无分选,成分单一。岩溶角砾岩一般因有大量碳酸盐岩细粒杂基而导致碎屑与杂基之间的区分不清楚。这种角砾岩层厚度变化很大,由几厘米到几米或者更厚。角砾岩层顶、底界特别是底界很明显。
6)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砾石成分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且多半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如石英岩和隧石等;为细砾岩时也可以是石英,它代表改造作用比较彻底的产物。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7)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砾岩中可含十几种不同成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这主要取决于母岩成分及其风化、搬运及沉积的条件。这些砾石的抵抗风化能力大都不强,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常不高。这种砾石的层理常不明显。它们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140、问答题 简述去白云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云石被方解石交代的作用成为去白云化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云石被方解石交代的作用成为去白云化作用。
去白云石化常与SO4、Fes2和淋滤作用有关。
去白云石化理论上讲应减少孔隙(13%)但因去白云化常伴随着溶解作用,故也可以大的孔隙,对储集油气是有力的。
去白云化常在退后生阶段发生。
141、问答题 简述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火山碎屑岩类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经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火山碎屑岩类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其按粒度大小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1.集块岩
集块结构由火山弹及熔岩碎块堆积而成,也常混入一些火山管道的围岩碎屑,一般未经过搬运而呈棱角状,由细粒级角砾、岩屑、晶屑及火山灰充填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构成火山锥,或充填于火山通道之中。
2.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熔岩角砾组成,分选差,不具有层理,通常为火山灰充填,并经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如河北宣化白垩纪火山口的中心,就被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所充填。
3.凝灰岩
“凝灰”系指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碎屑组成的结构。按碎屑粒级,进一步分为粗(2~1mm)、细(1~0.1mm)、粉(0.1~0.01mm)和微(<0.01mm)四种凝灰岩。碎屑成分主要是火山灰,按其物态及相对含量,分为单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或岩屑凝灰岩)、双屑凝灰岩(两种物态碎屑均在25%以上)和多屑凝灰岩(几种物态碎屑均在20%以上)其中以玻屑凝灰岩、晶屑—玻屑凝灰岩最常见。具有典型凝灰结构,熔岩成分多为流纹质,次为英安质。
142、问答题 试述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即碎屑载荷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即碎屑载荷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和悬浮搬运(或悬移搬运)。前者也可称为推移载荷,后者也可称为悬浮载荷。至于跳跃搬运,其基本上属于推移(或滚动)搬运。较粗的碎屑大都沿流水的底部呈移动、滚动或跳跃式地前进。较细的碎屑(如粉砂和粘土)在流水中常呈悬浮状态搬运。
143、问答题 叙述沉积岩中同生变形构造的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后不久且在沉积物固结前,由沉积物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后不久且在沉积物固结前,由沉积物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构造,统称为同生变形构造。多产于快速堆积、沉积坡度较大的环境,如三角洲前缘、斜坡带等。
负荷构造:是指覆盖泥质岩之上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特征:负载构造形状很不规则,一般不对称,排列杂乱,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分米。成因:由于下伏的含水塑性软泥承受了不均匀的负载,使上覆砂质物陷入下伏泥质物中而产生。
火焰状构造:当下伏软泥中的纹层发生畸变时,常被向上挤入夹于下垂的负载构造之间,呈薄的舌状体,称之为火焰构造
球状与枕状构造:这种构造是指砂岩层断开并陷入泥岩中形成的许多紧密或稀疏的椭球状或枕状块体。特征:大小可从直径几厘米至一米,甚至几米。一般不具内部构造,如果砂岩具有纹层,则多已变形,常随砂球或砂枕外形向下弯曲而呈槽状。成因:砂层断裂陷入下伏泥质岩中形成。不限于任何特殊的环境
旋转层理: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特征:常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这些褶曲常常是顺水流方向倒转,且褶曲轴大致平行,不伴随断裂和角砾化现象。成因:液化层的层间流动引起原生层理的弯曲。分布:见于软弱层(2-25cm)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及硅质、碳酸盐质层中。浊流沉积中较为常见。
碟状构造:快速堆积的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向上泄出,引起颗粒的位移和重新排列,形成泄水构造,如碟状构造、柱状构造。主要见于浊流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及河流边滩沉积。
滑塌构造:指斜坡上未固结的软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而形成的变形构造。各种类型的不规则的扭曲层理也属于滑塌构造。特征:沉积层内发生变形、揉皱,常伴随小型断裂,甚至使岩石破碎、岩性混杂,呈角砾状外貌等。成因:滑塌构造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它是水下滑坡的良好标志。多分布在潮间滩地的水道内与河道中的点砂坝,三角洲前缘以及海底峡谷前缘等。
鸡笼铁丝网状构造:在潮上带的蒸发岩中,结核状的硬石膏与纹层状白云岩互层,经过压实作用,硬石膏结核密集,而白云岩纹层弯曲形成鸡笼铁丝网状构造。它是蒸发环境的指相构造。
帐篷构造:主要出现在潮坪白云岩中,当白云岩与石膏或硬石膏成交互纹层时,由于石膏的脱水或硬石膏的水化,引起岩石的体积收缩或膨胀;或者由于颗粒沉积物中胶结物晶体的生长使岩石发生破裂;或者由于温度极大的变化引起岩石的破裂等,由以上作用所形成的倒伏的倒“V”字形构造(纵剖面)。在一个层内倒“V”字形构造的间距有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高几毫米至几厘米,横断面似干裂多边形。
144、问答题 简述湖泊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高纬度地区的湖泊:某些北极或亚北极区的湖泊,在边缘沼泽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高纬度地区的湖泊:某些北极或亚北极区的湖泊,在边缘沼泽地区,特别是紧靠河流注入的河口部位,堆积了褐铁矿。有人人为这种沉淀作用是由于细菌活动造成的,它经常呈豆石状,向湖中心逐渐减少:在某些北极的湖泊里,硅藻在整个湖相沉积物中都是一种重要的组分。但这种湖泊可能不存在有效地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
B.温带地区的湖泊:如果在湖泊汇水面积里存在大量的钙质岩石,就可能沉淀出碳酸钙。另外,在湖泊边缘生长的某些大型植物,其叶和茎能沉淀出由低镁方解石组成的表层包壳,在叶落或植物死亡后表层沉积物便增加了这种低镁方解石。然而,更重要的是蓝藻的活动。由于蓝藻生长在早已存在的碎屑颗粒外面,起到沉淀和粘结碳酸钙的作用,从而形成颗粒的外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包有外壳的颗粒又进一步发育成核形石。在较深的湖底,碳酸盐通常形成灰泥岩层,与富含有机质层成纹层状互层,这些季节性发育的富含有机质的薄层往往是由于浮游植物季节性沉淀的结果。
C.干旱地区的湖泊
干旱地区内陆水系的湖泊。通常是大量化学沉积物的沉淀场所。在多年盐湖里,蒸发作用能导致表层的卤水浓缩及表皮水里盐类矿物的成核作用。这种浓缩的卤水和盐类矿物向下沉到湖底,而密度低、浓度小的水流到卤水之上。继续蒸发可能产生如下序列:
1)石盐+少量石膏+痕量碳酸盐;
2)石膏+少量碳酸盐(例如现在的死海);
3)碱性土碳酸盐
4)淡水相的物化石(或许含有边缘咸水湖相的生物化石)和相关泥砂岩。
在硫酸盐浓度高的湖泊里,硫酸钠可能在湖底和边缘沉淀。
145、问答题 简述淡水白云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福克1975年提出淡水白云石的形成的机理:在蒸发潮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福克1975年提出淡水白云石的形成的机理:在蒸发潮坪、盐沼或咸化泻湖区,由于(雨水)淡水加入海水中,引起海水淡化,使其盐度和Mg/Ca比均降低(盐度降到平常海水的1/10),Mg/Ca=3:1-1:1,这样也可以产生白云石,为淡水白云石,主要缺乏竞争离子Na+和极缓慢的结晶速度,有利于形成晶格规则的、有序的淡水白云石。
淡水白云石特征:
①完全的自形晶
②晶体清洁透明
③常与淡水方解石
④自生石英共生常见于未填充满的孔隙
⑤淡水白云石在酸中溶解慢。
146、问答题 叙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溶解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或孔隙中水的性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溶解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或孔隙中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得碳酸盐矿物或其他组分发生溶解。同生期和成岩早期阶段:常具选择性溶解,文石和高镁方解石比低镁方解石易被溶解,形成特征的溶模孔隙。成岩晚期阶段:由于碳酸盐组分几乎都为低镁方解石,不存在选择性溶解。水溶液沿节理、裂缝以及原生孔隙运移,常形成溶孔、溶缝、溶沟和溶洞。
(2)矿物转变
1、矿物同质多象转化,发生晶格和晶形的变化,不发生化学成分的变化,如文石→低镁方解石;
2、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离子的带出,无晶格和晶形的变化,如高镁方解石→低镁方解石。
(3)重结晶作用:是指矿物的晶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趋向于出现晶体长大的现象,福克称之为“进变新生变形”作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晶体的缩小,或称之为“退变新生变形”作用。
(4)胶结作用:孔隙水的沉淀作用,在颗粒间形成晶体——胶结物,将碳酸盐颗粒粘结起来。
(5)交代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石膏化和硬石膏化作用;去石膏化作用;硅化、菱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
(6)压实和压溶作用
A.压实作用:颗粒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压实现象有:颗粒点接触频率高、颗粒定向和变形、颗粒间线状接触或曲面接触、颗粒压平、颗粒断裂或破裂、颗粒错断或分离、颗粒表皮撕裂、颗粒表部揉皱、颗粒内部构造形变、颗粒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粉碎性碎裂和有机质破碎变形为不规则细脉。
B.压溶作用:碳酸盐岩在负荷或应力作用下,在颗粒、晶体和岩层之间的接触点上,受到最大应力和弹性应变,化学势能不断增加,压溶作用使应变矿物的溶解度提高,导致在接触处发生局部溶解。主要的压溶构造有:
1)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特征性构造;
2)颗粒间的微缝合线;
3)粘土和石英粉砂含量高(>10%)或有机质较丰富的石灰岩和晶粒较细的白云岩中密细缝组合,与缝合线构造的溶解作用的效应相似。
147、名词解释 泥灰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晶石灰岩或称为灰泥石灰岩,一般呈灰色至深灰色,薄至中层为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晶石灰岩或称为灰泥石灰岩,一般呈灰色至深灰色,薄至中层为主。岩石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这类石灰岩中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纯泥晶石灰岩常具光滑的贝壳状断口。
148、问答题 简述沉积岩石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
l)全面地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与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2)探讨沉积岩石的形成机理,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变化等,特别是要研究沉积岩(物)及其中的有用矿产(包括有机可燃矿产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形成机理、富集和储存规律。3)进行古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原生特点以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用以恢复沉积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古地理条件、古介质条件以及大地构造条件等。
4)全面研究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和沉积条件,可作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古地理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油气地质学的基础,并不断地为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信息。
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和室内两种.
野外观察和描述是基础,可以初步鉴定沉积岩的岩性,描述原生沉积构造,测量岩层产状和厚度,确定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成因标志,并对所观察到的内容作详细的记录,尽可能的素描、照相和编制相应的图件。根据所获的资料,对沉积岩层的成因、形成条件和含矿性作出初步判断。
在覆盖区的沉积岩研究,最直接的是岩心观察和描述,对重要沉积现象和成矿标志要进行放大素描,并选重点层段进行照相和取样,由于取心段有限,要充分利用测井、录井资料进行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综合观察和解释,编制岩性——电性关系综合剖面经常使用的侧井曲线是SP、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以及地层倾角测井等。以油气勘探为重点的室内常规研究土要是以薄片鉴定为主,再辅之一些常规分析,如铸体薄片分析、粒度分析和物性分析等;针对不同的岩类和研究目的,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与能谱、X衍射、阴极发光、显微荧光、图像分析、包体分析,以及有机指标、粘土矿物和碳、氧、硫等的稳定同位素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实际需要,还广泛开展现代沉积考察、室内水槽模拟实验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建立了河、湖沉积体系的大型水箱模拟实验装置,以及正在建设的成岩模拟实验装置。这一切试验和技术的使用,都试图从反演和正演两种途径再现沉积物和沉积岩形成的全过程,重溯成层岩石圈形成和成矿的历史、分布规律,从定胜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
149、问答题 压实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压溶作用与压实作用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压实现象有:颗粒点接触频率高、颗粒定向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压实现象有:颗粒点接触频率高、颗粒定向和变形、颗粒间线状接触或曲面接触、颗粒压平、颗粒断裂或破裂、颗粒错断或分离、颗粒表皮撕裂、颗粒表部揉皱、颗粒内部构造形变、颗粒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粉碎性碎裂和有机质破碎变形为不规则细脉。
压实作用是指碳酸盐岩在负荷或应力作用下,颗粒、晶体和岩层间受压力压缩,孔隙减少,密度增大的作用。而压溶作用是指碳酸盐岩在负荷或应力作用下,在颗粒、晶体和岩层之间的接触点上,受到最大应力和弹性应变,化学势能不断增加,压溶作用使应变矿物的溶解度提高,导致在接触处发生局部溶解。
150、问答题 试根据巴哈马滩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分布,说明水动力条件对它的形成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巴哈马台地位于广阔的巴哈马台地的中央潟湖以西,是鲕粒和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巴哈马台地位于广阔的巴哈马台地的中央潟湖以西,是鲕粒和生物颗粒沉积区,鲕粒主要分布在边缘脊的内侧,生物颗粒砂一般分布在边缘脊的外侧,再向外就经很陡的斜坡而进入深海环境了。此边缘脊现代沉积的下伏层为更新世石灰岩。这里的沉积条件与巴哈马台地其他地区的区别是潮汐作用很强,潮差达1m,水体运动主要受潮汐控制。在这里不能生成礁,因为来自其东边的广阔浅潟湖的退潮水,带来了高盐度和低氧度的水,这种水不利于造礁生物生长。相反,涨潮水却把冷的、饱和碳酸钙的大洋水带到地台边缘,并可越过边缘脊进入潟湖。当进潮水越过边缘脊时,其速度和能量是相当大的,从而使水底的质点被扰动起来处于悬浮状态。与此同时,水的温度也在升高,水中的CO2也在逸入大气。这样,海水对于碳酸钙来说就变得过饱和了。所以,碳酸钙就围绕潮汐水道中经常被扰动起来的质点发生沉淀,进而形成了鲕粒。这种鲕粒堆积就是通常所说的鲕粒坝或鲕粒滩。
151、名词解释 淡水渗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地带,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地带,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空气,由于含二氧化碳的大气淡水渗流作用,优先选择文石质颗粒溶解产生粒内溶孔,大气淡水溶解的碳酸钙沿颗粒接触点过饱和沉淀形成新月形的微亮晶方解石胶结物,若沿颗粒表面垂直流动,在颗粒下方形成钟乳状的悬挂式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沉积物呈半固结状态,保存大量孔隙。
152、问答题 试述沉积相的分类、分类原则、及主要大相(相组)、相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相可根据沉积岩原始物质的不同,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相可根据沉积岩原始物质的不同,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岩沉积相。前者以砂、粉砂、粘土等碎屑物质为主,沉积介质以挥水为特征,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后者以化学溶解物质(尤以碳酸盐物质)为丰,介质以清水为特征,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沉积相的划分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或地貌特征及沉积物的综合特征,并且要遵循简单易行、便于记忆和理解的原则。沉积相主要分为3个相组: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沙漠相、冰川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海陆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潟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
153、问答题 试述引起碎屑岩颜色的原因、研究碎屑岩颜色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即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即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
1)灰色和黑色
大多数粘土岩由暗灰色变为黑色,是因为存在有机质(炭质、沥青质)或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造成的。岩石的颜色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变深,表明岩石形成于还原或强还原环境中。
2)红、棕、黄色
这些颜色通常是由于岩石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等)染色的结果。若系自生色,则表示沉积时为氧化或强氧化环境。在红色地层中,有时发现绿色的椭圆斑点,或者在露头上较大范围内呈现出红、黄、绿、灰等色掺杂现象,这多半是氧化铁在局部地方发生还原的缘故。有时,沿看红层的节理发育有绿色边缘,这种现象可能与地下水的次生还原作用有关。
3)绿色
岩石的绿色多数是由于其中含有低价铁的矿物(如海绿石、鲡绿泥石等)所致: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物所致,如含孔雀石而呈鲜艳的绿色。若系自生色,绿色一般反映弱氧化或弱还原环境。除自生矿物外,碎屑岩的绿色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等所致;而泥质岩的绿色还常因含伊利石而造成。岩石中同时存在高价铁的氧化物和低价铁的氧化物,那么,它的颜色与含铁量则无明显关系,而是取决于这两种组分比值(Fe3+/Fe2+/)的变化。
影响颜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岩石成分和风化程度外,岩石颗粒大小、干湿程度、向阳、背阳等对颜色都有很大影响。粒度越细、越湿、越阴暗时,色调越深;反之色浅。因此,在观察颜色时,必须看到新鲜面,并需说明它们是在怎样的岩石状态下测定的。在进行野外描述时,颜色的描述应逐层进行,在岩层范围内还要考虑到沿裂缝和向深处的变化、斑点颜色的分布,并需查明 颜色的原生性或次生性及其成因性质.
154、填空题 母岩的风化作用分()、()、和()三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55、问答题 简述虫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虫孔的分为:
①浅穴:生物在弱固结的沉积物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虫孔的分为:
①浅穴:生物在弱固结的沉积物上的微孔
②微孔:生物在强固结的沉积物上的微孔。
虫孔内未被填充对储集体性能意义不大,有指示沉积环境的意义:
①指示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②指示顶底
③指示相带,
潮上带:有少量垂直或弯曲的虫孔。
潮间带:有较多的垂直的弯曲的虫孔
潮下带:虫孔发育,以水平虫孔为主。
156、问答题 何谓碎屑颗粒的圆度?划分几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在手标本的观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在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中,通常把碎屑的圆度划分为如下四个级别:棱角状:碎屑的原始棱角无磨蚀痕迹或只受到轻微磨蚀,其原始形状无变化或变化不大;次棱角状:碎屑的原始棱角已普遍受到磨蚀,但磨蚀程度不大,颗粒原始形状明显可见;次圆状:碎屑的原始棱角己受到较大的磨损,其原始形状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然可以辨认;圆状:碎屑的棱角已基本或完全磨损,其原始形状已难以辨认,甚至无法辨认,碎屑颗粒大都呈球状、椭球状。
157、问答题 简述风化作用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性质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基本要求)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性质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基本要求)
按地形分:大陆风化、边缘风化
按时间:现代风化、古代风化
158、问答题 简述河流的沉积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受地形坡度、沉积物类型和输砂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受地形坡度、沉积物类型和输砂量、河水流量和流态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其他控制因素相对不变,则水流流态会影响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常见的水流流态有下述三种类型:
层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的成层流动的水流。紊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各不相同,水体内有强烈的侧向混合作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的水流。河流的水流流态实际上都属于质点运动很不规则的紊流,水体运动可以分解为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的两种运动,在垂向上的分力大于泥砂之间的阻力或重力时,泥砂就会发生搬运,否则沉积。
横向环流: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在曲流河中会造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流水作用:河流作为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地质营力,可使沉积物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a侵蚀作用:流水冲刷河床物质,产生垂直地面的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或产生向着河岸的侧方侵蚀,使河谷展宽。
b搬运作用:河流中沉积物可按悬移、跃跃和推移方式进行。悬移搬运物质粒径一般小于0.lmm、,这些细小颗粒一但被水流掀起后就不易沉降。跃移搬运物质是在近底部水流不稳定旋涡所具有的向上垂直分力与迎面压力同时作用下产生的移动,其粒径一般为0.1—0.25M。当向上垂直分力大于颗粒重力时,颗体呈跳跃式前进、推移搬运物质是指沿底面滚动或滑动的较粗粒物质。
C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由侧向加积和垂向加积两种类型,侧向加积使弯曲河道侧向迁移,底流搬运的推移质和跃移质不断地凸岸堆积,形成边滩,并使凸岸向凹岸增长,侧向加积作用形成河床沉积和底积层,并构成河流沉积剖面的下部旋回。垂向加积是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悬移质在岸外形成的沉积。由于沉积物在垂向上不断增厚,形成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堆积等河流顶积层或漫岸沉积,构成河流沉积剖面的上部旋回。
159、问答题 试解释概率图的编制方法?各种沉积成因概率图的基本特征如何?
来源:91考试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横坐标仍为粒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仍然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横坐标仍为粒径�值,而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数标度,这样做成的便是概率值累积曲线图。与算术坐标不同,概率百分坐标是以50%为对称中心的非等间距坐标,它是按单峰正态曲线分布的规律刻划的。
(1)海滩和浅海海滩砂:由三个或四个粒度次总体构成。在概率图上,跳跃总体被分为两个直线段,两者斜率稍有差别但均较陡,说明分选性很好。跳跃组分具有这一特点,是由于其中包括了冲流和回流两种沉积作用。悬浮组分和滚动组分含量都很少,相应地在图上线段很短,有些甚至缺少滚动组分。
沙丘砂:样品取自海滩附近的沙丘背上,在沙丘砂中跳跃组分的含量比海滩砂更高(一般占98%),分选更好,在图上表现为一个很陡的直线段滚动组分含量很少,这是因为风的携带能力有限,很粗的砂粒不能搬至沙丘。悬浮组分的含量也少,形成细的尾部波浪带浅海砂:样品取自低潮线至水深约5.2m(17ft)处,全部采样地区的沉积物表面都具有波痕。样品无例外地发育有三个粒度总体,仍以跳跃总体为主要成分,分选很好。这是波浪多次往返搬运簸选的结果,其粒度区间在(2.0~3.5)∮之间。悬浮组分含量不多,其数量多少可能与物源性质有关。由于缺乏强水流,滚动组分常表现很差的分选性.
(2)三角洲和河口三角洲是一个复杂的过渡环境,它位于河流人海处,是由海与陆交替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复合体。从概率图上看,其形式也是介于河流沉积与浅海沉积之间但是由于物源性质的不同、砂质沉积的具体位置的不同以及水流强度上的差别等,使得三角洲砂的概率图复杂多样,实难用一种模式来概括。在三角洲中包括了各种亚环境,不同亚环境的粒度分布特点也不一样。
(3)河道河流沉积物粒度概率图的主要特点是悬浮总体比较发育,其含量可达30%。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之间的交截点在(2.75~3.50)∮区间内,跳跃总体的倾斜多在60°~65°范围内,一般不存在滚动组分.
(4)古浊流沉积浊流沉积的粒度概率图特点很突出,悬浮总体含量大,但是分选很差。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的交截点可在1∮以下,属跳跃搬运的粗组分,分选较好.
160、问答题 试述EH值对Fe,Mn等变价元素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Fe3+只有在强酸性(pH<2~3)的水介质中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Fe3+只有在强酸性(pH<2~3)的水介质中才稳定,才能作长距离的搬运;当pH>3时,Fe3+就开始沉淀。Fe2+则不同。它在pH=5.5~7时才开始沉淀。因此Fe2+远比Fe3+易于搬运。另外,Fe3+和Fe2+沉淀时所要求的Eb值也是不同的。Mn的情况与Fe类似.
161、问答题 细层、层系和层系组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厚度小,一般数毫米~数厘米。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
层系: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或性质不同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
162、问答题 简述湖泊相的主要亚相类型并分析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泊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泊三角洲、湖湾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泊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泊三角洲、湖湾和湖泊重力流七种沉积类型。
碎屑湖泊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湖亚相的为还原或弱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也可以作盖层。碎屑型湖泊周围靠近物源的滨浅湖砂体、湖泊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深处的浊积岩砂体等往往成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163、问答题 举例说明冲积扇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冲积扇在我国现代大陆沉积中及地史时期的古代沉积中都不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冲积扇在我国现代大陆沉积中及地史时期的古代沉积中都不乏其例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一三叠系砂砾岩沉积体是古代冲积扇的典利实例。它由七个冲积扇组成,沿老山山前古盆地边缘断裂带分布,彼此连接构成冲积裙带。其岩性以中—细砾岩为主。夹大量砾质砂及中一粗砂岩。砾岩占沉积总厚度的60%一90%、砾石成分的90%为紧邻母岩厅的变质砂、泥岩的碎块,粒径1—6mm,分选、圆度差,见洪积层理及冲刷面,无生物化石。在每个扇体的扇中部位发育砂砾岩体,厚度较大.向扇体两侧减薄;扇中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稍好,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对较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
164、问答题 何谓杂基?类型有哪些?识别标志是什么?碎屑岩中保留大量杂基的原因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识别杂基不能只依据矿物成分,应该说结构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志。碎屑岩中保留大量杂基,表明沉积环境中分选作用不强,沉积物没有经过再改造作用,从而下同粒度的泥和砂混杂堆积。在泻湖及湖泊的低能环境中形成的砂岩,以及洪积及深水重力流成因中都混有大量杂基,这正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
165、问答题 何谓浪基面?何谓风暴浪基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称为&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称为“浪底”也称为“波基面”。风暴浪可构成比正常波浪更深的浪基面,即所谓风暴浪基面.
166、名词解释 颗粒石灰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石灰岩常呈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块状。岩石中颗粒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石灰岩常呈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团粒)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粒径可以大至漂砾级,最小到粉屑级。它们的填隙物可以是灰泥杂基或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
167、问答题 何谓成分成熟度?如何表示?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分成熟度是指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分成熟度是指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单晶非波状消光石英是最稳定的,它的相对含量是碎屑岩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在重矿物中,锆石(Zircon)、电气石(TourmalinE.、金红石(RutilE.是最稳定的,这三种矿物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比例称为“ZTR”指数,也是判别成分成熟度的标志。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反映碎屑组分所经历的地质作用的时间和强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和大地构造条件的制约。
168、问答题 试述我国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现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大体上把碳酸盐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大体上把碳酸盐岩分为三大类:颗粒—泥碳酸盐岩、晶粒碳酸盐岩、生物格架碳酸盐岩等。
第二,发展了我国自己的化石岩石学或化石碎片岩石学。
第三,现代碳酸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第四,碳酸盐沉积后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第五,古代碳峻盐岩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祖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了
第六,区域性的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研究也有了重大的发展。
第七,碳酸盐岩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中日益受到重视。
第八,现代和古代岩溶研究为油气水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第九,我国碳酸盐岩资源丰富,建材及化工系统在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工业应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第十,碳酸盐岩研究手段日趋完善。如使用氧碳同位素资料研究白云石形成环境,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微晶碳酸盐岩,用C14法测定近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年龄,用古地磁法恢复古纬度一古气候等,亦取得良好成果。
169、问答题 简述白云岩化与孔隙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白云岩的定义:阶段不同产生的白云化孔隙也不同。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白云岩的定义:阶段不同产生的白云化孔隙也不同。
2.白云化假说——a等分子交换说:等体积交换:溶解说。
3.白云化的程度(b白云石的含量)与孔隙的**:文字说明或者画图说明。
170、问答题 地球物理学标志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物理学标志常用的有沉积序列和沉积相相的测井响应、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物理学标志常用的有沉积序列和沉积相相的测井响应、地震响应,根据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解析出其中的基本相标志,进而鉴别沉积相类型。
1、沉积相的测井响应:自然电位、自然伽玛、视电阻率、声速、中子、密度、井径等。反映岩性组合、沉积序列。
2、沉积相地震响应:地震反射剖面。反映地质体的空间连续性、叠置关系、进而反映沉积相类型。
3.试述相序递变规律,及其在相分析中的应用。
相序递变规律:在没有沉积间断的地层剖面里,垂向上彼此邻接的沉积层,在横向上也一定彼此邻接--称为瓦尔特相律。
相序定律为人们利用现代沉积环境特征去研究古代沉积物垂向序列提供了良好的比较沉积学基本原理。
171、问答题 长石砂岩中常见的长石类型有哪些?它们在显微镜下的主要光学性质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长石中钾长石类或酸性斜长石类(An0-40)均可为主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长石中钾长石类或酸性斜长石类(An0-40)均可为主要的长石,但基性斜长石少见。钾长石类以正长石为多,具有网格双晶的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也常见,其变化可由极新鲜的至强烈风化的(高岭石化)的各种状况。高岭石化长石表面呈土状或云雾状,新鲜的或微弱风化的丧面光洁如石英。钾长石以解理、负突起和稍低的干涉色区别于石英。高岭石化在沉积前和沉积后都常见。如果长石呈现出透明的次生加大,并带有云雾状碎屑核心,则后生的高岭石化显然是在沉积前发生的,在钙质胶结的长石砂岩内,长石可以显出不同程度的交代,即从颗粒边缘被溶蚀到甚至颗粒完全被交代。
172、名词解释 ZRT指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SiO2/Al2O3,Q/F,Q/(F+R)(Z=锆石R=金红石T=电气石;Q=石英;F=长石;R=岩屑)
173、名词解释 硅岩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形成于何种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物成因的(硅藻岩、海绵岩、放射虫岩、藻细胞硅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物成因的(硅藻岩、海绵岩、放射虫岩、藻细胞硅岩);
2)化学及生物化学成因的(藻叠层硅岩、藻粒硅岩等);
3)机械成因的(鲕粒硅岩、球粒硅岩、内碎屑硅岩等);
4)纯化学成因的(碧玉岩、硅质板岩、硅华等);
5)交代成因的(主要交代碳酸盐岩产生的,常部分保留原岩结构,如硅化鲕粒石灰岩或白云岩、硅化藻叠层石石灰岩或白云岩等)。
174、问答题 试分述泥石流、碎石流、颗粒流、液化流和浊流的沉积作用和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石流:是非牛顿流体的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服强度和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石流:是非牛顿流体的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服强度和高的粘性,是水和粘土杂基支撑碎屑物质的块体流。泥石流多呈厚层块状,单个泥石流沉积厚度为几米到几十米,粒级范围变化大,杂基多,颗粒分选磨圆差,砾石直立和悬浮在杂基之中,结构混杂,可见反向粒度递变层理。
碎石流:
颗粒流:是含水的砂级颗粒碰撞支撑的块体流,维持这种颗粒流流动需要的斜坡角较大(18度),这表明,深水地区颗粒流是局限的,但是在沙丘、沙垄的背流面存在高浓度的颗粒流。颗粒流沉积物主要由砂级成分构成,具有块状层理、底模和突变的顶底界面,可见反向递变层理,缺少牵引流构造。
液化流:液化沉积物流失超孔隙压力引起的向上逃逸的、粒间水流产生的牵引力支撑砂级颗粒的流体流,他们可顺着2度或3度的平缓斜坡向下流动。颗粒呈悬浮状态,沉积物强度减小到零。保持颗粒悬浮的超孔隙压力流体的压力迅速消耗,颗粒支撑的砂级沉积物发生沉积,具有块状构造、流体逃逸构造、底模构造、砂火山和包卷层理等,顶底界面分明,递变差,无牵引流构造。
浊流:是水、泥、砂等近于均匀混合,并有湍流支撑的水体底部的混浊流。浊流中支撑颗粒的因素有:水流紊动;物间绕流状态,受阻抗降将降低颗粒沉速;水和细颗粒混合物的浮力;颗粒碰撞产生的离散力。浊流沉积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即鲍玛序列。低密度浊流主要刘粉细砂级和粘土级沉积物组成,称为经典浊积岩,其流动是较缓慢而长期的,主要发育在依次浊流活动的尾部。高密度浊流主要由砂级沉积物组成,可见砾石级沉积物,与深水泥岩互层。是间歇性、突发性的,主要发育在一次浊流活动的头部。
175、问答题 叙述层面构造的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岩层表面(顶面、底面)出现的各种构造和铸模,统称为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岩层表面(顶面、底面)出现的各种构造和铸模,统称为层面构造。
按成因分类:流动成因和暴露成因;按位置分类:顶层面构造和底层面构造
顶层面构造——波痕,剥离线理构造,冲刷痕,工具痕(压刻痕),细流痕,雨痕和泥裂等
底层面构造——特别是底面铸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
波痕:由流水、波浪、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是保留在层面上的底沙形体痕迹,在层内的痕迹就是层理。
原生流水线理或剥离构造:是一种原生流水线理构造,主要出现在具平行层理的砂岩中,沿层面剥开,出现大致平行的线状沟和脊,镜下可见长形颗粒的定向排列,代表古流向。它是由沙粒在平坦床底上作连续迁移时所留下的痕迹。剥离线理与平行层理一起出现,即分布在平行层理的层面上,是急流环境的良好标志。主要分布在海滨、湖滨和浊流沉积中。
底层面构造
底模:底层面上的印模可简称为底模,常出现在泥质岩的上覆砂岩的底面上。它是砂质物充填泥质物层面上的凹槽或凹坑内,而在砂岩底层面上铸成凸起的印模,所以又成象形印模。底模可有水流侵蚀模和水流刻蚀工具形成的刻蚀模,另外还有形变及生物造成的底模。
槽模:是分布在底面上的一种半圆锥形突起构造,是含砂的流体通过泥质表面时,侵蚀形成的坑被砂质充填。形态上略呈对称状、伸长状,起伏明显,向下游一端具有圆滑的球根状形态,另一端则呈倾伏状渐趋层面消失。
槽模代表着侵蚀作用的发生,是浊积岩的特征构造。长轴平行于水流方向,突起一端指向上游,是可靠的古水流判别标志
沟模:是砂岩层底面上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由砂岩组成。脊的起伏通常1~2mm,可以延伸很远,而且较平直。它是由下伏泥质岩层面上的细沟被砂质充填形成。沟模常常成组出现,由一个工具如化石、砾石、泥质碎屑等通过水流携带刻划下伏的泥质层而形成。是很好的古水流指向标志。常常见于浊积岩的底部,但是在洪泛平原、浅海碎屑陆棚、碳酸盐缓坡等地也可以见到。
176、问答题 如何鉴定三叶虫、腕足、办腮生物化石切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叶虫:构造形态:多弯曲。且厚薄不一,具树皮状花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叶虫:构造形态:多弯曲。且厚薄不一,具树皮状花纹,
显微结构,玻纤结构,正交下为波状消光,单偏光镜下为浅褐色。
腕足:构造形态:短而弯曲,或长而特别弯曲的长条状
显微结构:贝壳具双层构造,外层为纤维层(柱状屑)难保存,内层为倾斜蛇状或平行片状,正交偏光镜下波状消光。
177、填空题 河流相一般具有正旋回层序,而()相、()相、()相等一般都具有反旋回层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白云岩、生物格架石灰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白云岩、生物格架石灰岩
178、问答题 何谓岩屑?碎屑岩中岩屑的含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岩屑含量取决于粒度、母岩成分及成熟度等因素。首先,岩屑含量明显地取决于粒级,即岩屑的含量随粒级的增大而增加,砾岩中岩屑含量最大,砂岩中只存在有细粒结构及隐晶结构的岩屑。粗结构的岩石碎块,如果其单晶颗粒比砂的粒度还大,当然就不会作为岩屑出现在砂岩中。另外,各类岩屑的丰度还取决于母岩的性质。细粒或隐晶结构的岩石,如燧石岩、中酸性喷出岩等岩石的岩屑分布最广;而易受化学分解的石灰岩,除非在母岩区附近有快速堆积和埋藏的条件,否则很难形成岩屑。同时,岩屑的含量还是碎屑成熟度的函数,结构上成熟的砂或砂岩,其碎屑的圆度和分选都较好,岩屑含量一般较低;而岩屑砂岩则常表现出很差的结构成熟度。
179、问答题 不同时代的胶结物有何特征?碳酸盐胶结物的来源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充填孔隙的胶结物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世代组成,有时随着世代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充填孔隙的胶结物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世代组成,有时随着世代的不同其组构和微量元素的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早期胶结物一般在颗粒周围组成薄边胶结,常见为纤维状或马牙状无铁方解石;后期胶结物多为粒状含铁方解石,有时按含铁量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还可组成多期胶结。
来源: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多为海水成因的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经成岩变化而成,后期的可能为淡水成因或从深埋的地下孔隙水或原生水沉淀形成.
180、问答题 试述白云岩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蒸发泵)、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调整白云化作用形成机理及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原生沉淀作用
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潟湖中的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原生沉淀作用
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潟湖中的白云石是在水很咸、pH值很高、植物很茂盛的条件下形成的。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水中吸取CO2,从而使水的pH值增高,这就促使白云石沉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盐湖叫深泉湖,在此湖的底部沉积物中,广泛地分布着白云石。此白云石晶体大都小于1μm。与其共生的矿物有方解石、文石、无水芒硝、石盐、单斜钠钙石、钾芒硝、天然碱、钾石盐、钠镁矾等,这些矿物大都呈环带从湖边缘到中心分布。
二、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所谓“准同生”,就是距沉积期很近的意思,即刚沉积不久尚未脱离沉积环境就被交代的意思。潮上带刚沉积不久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是文石。这些沉积物还是疏松的,其粒间充满着水。这些粒间水,在开始阶段是正常的海水。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强烈,这些粒间水就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与此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些疏松沉积物的颗粒之间。久而久之,这些粒间水的含盐度就变大了,正常的海水就变成了盐水。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盐类矿物。石膏的沉淀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大大提高。正常海水的Mg/Ca比率约为3∶1~4∶1,而干热地区潮上地带表层沉积物的粒间水或表层积水,其Mg/Ca比率可达20∶1甚至更高。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将不可避免地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使文石转变为白云石。现代潮上地带的白云石壳就是这样生成的。这就是现代潮上带表层碳酸钙沉积物的粒间白云化作用,或称为准同生交代作用。
三、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的同时,由于这种高镁盐水的相对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必然向下回流渗透。这种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水,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这就是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四、混合白云化作用即大气水(淡水)与海水混合的白云化作用的机理。这个白云化机理,不需要蒸发作用,也不需要高镁钙比率的盐水,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与陆表海陆棚或正性单元共生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在5%的海水和95%的地下水混合时,白云石已经饱和,但方解石不饱和;在30%的海水和70%的地下水混合时,白云石当然早就过饱和了,但方解石仍然不饱和。因此,在海水为5%~30%的混合液的范围内,将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即白云化作用。
五、埋藏白云化作用
在地下较深处,温度较高,白云石可以形成,并常作为砂岩的胶结物出现。这种白云石常富含Fe,甚至可以是铁白云石,这是由于深埋藏环境是还原环境,Fe以Fe2+的形式出现。一般认为,生成大量白云石所需的镁离子来自页岩。随埋藏深度加大,粘土矿物会发生转化,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镁离子。压实作用使Mg离子运移到石灰岩中从而导致白云化。
六、调整白云化作用
其基本原理是:当海平面下降使沉积物中的高镁方解石暴露于大气淡水中时,高镁方解石就会发生溶解,释放出镁离子,使该处或下伏的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白云化。这种白云化作用所需要的镁就来自沉积物本身,不需要另外的镁来源。它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海平面相对下降,使原生沉淀的不稳定的碳酸盐矿物暴露于大气水作用下,从而使这些不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发生溶解作用和调整白云化作用.
181、问答题 沉积磷矿床的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成磷的古地理条件看,主要属于局限浅海、潮间带、滨海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成磷的古地理条件看,主要属于局限浅海、潮间带、滨海带,潮下近陆边缘或海底“地形高地”古海岛。构造条件则是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磷聚集带都与干旱气候的低纬度区有关。
182、问答题 试对比辫状河与曲流河的沉积特征、相层序、相模式及砂体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道与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道与河道砂坝的频繁迁移是辫状河流的最重要特点
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河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
(1)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2)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
(3)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
(4)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
(5)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b、曲流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河道沉积特征为:
(1)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
(2)具曲流沙坝序列。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砂体厚度—般在10-30m。
(3)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
(4)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
(5)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183、问答题 简述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质历史阶段的沉积作用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总的来说,沉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质历史阶段的沉积作用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总的来说,沉积作用控制因素主要是沉积物供给、气候、构造运动和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变化、米兰柯维奇旋回和轨道作用力、内在沉积过程、物理过程、生物活动、水化学性质、火山活动、生物活动等。
主要沉积作用控制因素:
(1)构造运动和沉降
大地构造作用是沉积作用的最重要的外部控制因素。首先,风化剥蚀区和沉积区就是由大地构造作用决定的。此外,像沉积区类型的划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作用及沉积岩的特征,以及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演化等,也都与大地构造作用有极密切的关系。
构造运动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规模影响着沉积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岩石圈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导致了控制物源区规模和性质,沉积物搬运途径,沉积中心的洋、陆分布样式的变化。大陆碰撞带产生了大量的沉积物,许多造山带均有一个相邻的前陆盆地并接受沉积。走滑构造带以线性小盆地为特征,拉张裂谷也具有相对小规模的盆地,单个断块可以提供重要的局部物源。相反,被动大陆边缘以大规模不对称相分布为特征。在大陆内部,大型平缓的沉降盆地具有薄层的进积和海侵层序。在较小规模上,几十米数量级的断块的运动、褶皱形成、差异沉降会对沉积相类型、厚度及分布产生控制。河流三角洲的迁移都可以受控制于差异构造运动等。总的来说,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及盆地沉降历史控制了盆地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分布;同一构造单元不同演化阶段或同一演化阶段的不同构造单元,其沉积作用类型和沉积物分布是不同的。
(2)全球海平面变化
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旋回周期性,这就会造成沉积作用发生变化。引起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岩石圈分异、沉积物对洋盆的充填、造山运动时期地壳的收缩、大洋扩张脊体积的变化、小型洋盆的蒸干、大陆冰原的生长和消亡、地球形体和水圈体积的变化、大洋温度和大气圈湿度变化以及垂直构造运动等。
海平面的变化对滨岸地区沉积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还可沿河流上溯很远,对河流的搬运及沉积作用当然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海平面的变化也会对深水沉积产生人们可觉察的影响。当全世界范围的海平面上升时,陆表海广泛分布,这时陆地范围最小,气候也最温暖,最利于碳酸盐岩生成。相反,当全世界范围的海平面下降时,陆棚减小到最小限度,陆地范围最大,表流最发育,于是陆源碎屑沉积就代替了碳酸盐沉积。
(3)沉积物供给
沉积物供给能力是控制沉积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还可以控制沉积环境和水深。沉积物供给主要来源于盆地之外的陆源碎屑,也可来源于盆地内部的生物化学沉积物质。沉积物供给与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相互作用,可以造成沉积物类型和沉积序列的变化。当盆地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陆源沉积物补给量时,沉积物补给相对不足,海水加深,就形成了海侵沉积序列;当盆地沉降和海平面上升不超过陆源沉积物补给量时,则会导致海退沉积序列和陆相沉积比例的增加。由于气候、构造活动、基岩地质特征和盆地水化学性质的变化会导致沉积物供给在体积、成分、粒径以及供给机制、供给速率等方面的变化,陆源沉积物供给丰富的地方,盆内主要充填硅质碎屑沉积物;而在陆源碎屑供给缺少或缺失的地方,会发生较多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碳酸盐岩、蒸发岩等。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沉积物供源地点和供源方式。沉积物供源搬运形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沉积物可是点物源,也可是多物源供源或线状物源供源;可从盆地某一端供源,也可是盆地四周供源。现代沉积多为点物源供源,而古代沉积多物源供源是常见的。
(4)气候
气候是控制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主要表现在温度和降雨量两个方面,在局部地区,风的作用也是控制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不仅平均年温度和降雨量是重要的沉积作用控制因素,而且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也是重要的沉积作用控制因素。首先,气候是控制风化作用及剥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对母岩风化产物的形成起着主导的作用。另外,气候对各种营力(如流水、风、冰川等)、对母岩风化产物的搬运,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气候对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的影响甚为明显,气候对碎屑沉积作用的影响不如对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明显,而且主要是间接的,即通过对各种营力的控制来实现的气候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他的周期性。季节性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这在冰水沉积的纹泥沉积中表现得最明显。含盐地层中的盐类沉积与非盐类沉积的互层,也反映气候周期性的变化。在地球的不同地区,平均温度和降雨量以及突发事件变化的特征都是不同的。这种气候的分带变化影响了沉积物的分布.
184、问答题 水体深度及古地形的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判断古水盆相对深度的手段有如下几种:
1.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判断古水盆相对深度的手段有如下几种:
1.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湖盆,正常沉积情况下,粗碎屑为浅水沉积,由浅水至深水,砂砾沉积减少,粘土质沉积递增,较深和深水区主要是粘土质沉积。某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结核状磷矿、鲕状赤铁矿、铝土矿等)都主要是较浅水的沉积矿物。
2.根据岩石的构造特征
沉积构造是反映水体深度及机械性质的良好标志。概括起来,盆地的深水、较深水区主要形成微细水平层理,连续韵律发育;深湖浊积岩具有复理石构造,槽模、沟模是它的沉积标志;浅水地区层理类型多样,间断韵律发育,波痕、搅混构造以及侵蚀冲刷现象均较发育;干裂、雨痕、细流痕等层面构造主要是滨海(湖)相的标志。
3.根据古生物标志
缺少遗体化石的砂泥岩为主地层,应用遗迹化石,如潜穴、足迹、爬痕,以及其他生物扰动构造,对确定古湖盆地的相对深度效果是良好的。
4.根据地层的厚度变化
根据沉降补偿原理,以地层厚度(如为残厚要进行恢复)变化反映湖底沉降幅度和古地形的基本轮廓,以黑色泥岩百分含量变化反映水体的相对深度,也间接定性地表示古地形起伏状况,其结果是划分沉积相的基本依据。当然这种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沉降与补偿较为适应的沉积盆地。
5.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
古地形低凹处,多为深水区,一般为连续沉积,地层间为整合接触。古地形隆起部位带水浅,常处于波基面之上,易遭受水下冲刷,地层间出现冲刷面或沉积相不连续,地震剖面中出现局部不整合接触,也往往反映盆地内地形起伏,或有古隆起存在。
6.古地形与相特征
湖盆结构复杂,古地形变化大,湖底切割较甚,岩性和岩相类型多样,相带间界限明显;反之,湖盆结构简单,古地形较平缓,沉积物及相类型简单,相带之间也是过渡的。在油气勘探中,掌握上述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认识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分布,对预测含油有利相带至关重要。
185、问答题 碳酸盐沉积物(岩)溶解作用产生原因和持续进行的条件是什么?出现于何种环境?有何意义?溶解作用在何种条件下具有选择性?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碳酸盐岩溶解作用产生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易变性和易溶性,进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碳酸盐岩溶解作用产生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易变性和易溶性,进行的条件是,碳酸盐岩或碳酸盐沉积物中孔隙水的性质发生变化,具有溶解性。
环境:碳酸盐岩的各个成岩阶段都可以发生溶解作用,在近地表的环境中(40℃,常压),方解石的溶解速率大于白云石,在70℃,20MPa的埋藏温压的封闭区域内,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速度近于相等,随着稳定度和压力按地层增压和增温条件同时进行,白云石的溶解速率将大于方解石。
研究意义:溶解作用是扩大和增加岩石孔隙的作用,形成的新孔隙系统往往又是油气渗滤和储集的有效空间。溶解作用可以在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多次发生,各个世代的溶解作用对成藏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和区别不同时代的溶解作用及其孔隙特征是有很大实际意义的。
同生期和成岩早期的溶解作用常具选择性的特点。这是由于海洋沉积物内的不稳定组分,如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的生物骨骼以及文石质的鲕粒和晶体比方解石易受溶解而造成的。这类颗粒溶解后常常形成特征的溶模孔隙。
186、问答题 试述灰泥的形成及沉积后阶段的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都由针状文石组成,这种针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都由针状文石组成,这种针状文石晶体的平均 长度接近0.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l/10;在古代石灰岩中,泥晶方解石通常小于0.005mm或0.01mm。有三种成因的灰泥。第一种是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灰泥。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针状文石泥就大都是这样生成的。这种文石泥大都生成于热带的高盐度海水中。第二种是机械破碎、磨蚀作用生成的灰泥。第三种是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在现代海洋中,在活的钙质藻类中,如在仙掌藻和笔藻中,含有大量的针状文石。
187、问答题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包括胶体溶液物质,真溶液物质,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包括胶体溶液物质,真溶液物质,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引起胶体质点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同种电荷的胶体质点之间的相互排斥力,是胶体质点仅在重力的影响下难以沉淀的根本原因;引起胶体沉淀的根本原因:胶体质点的电荷在某些因素(如不同名电解质的加入)的影响下被中和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就消失了,则它们就会凝聚为大的质点,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下沉,成为胶体沉积物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真溶液物质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积,越难搬运。
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或生物遗体分解过程引起介质物理化学环境变化,使某些溶解物质沉淀,或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某些元素沉积。
(2)生物物理沉积作用: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通过捕获、粘结或障积等作用使沉积物沉淀。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将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188、问答题 试述碎屑岩颗粒的表面结构研究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面结构是碎屑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揭示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面结构是碎屑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揭示侵蚀、搬运作用和识别沉积环境中有着实际意义。一般认为霜面是沙丘石英砂粒的特征,因为它在风力搬运的沙漠沙丘的石英砂粒表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磨光面是光滑的磨亮的表面,水力搬运的河流石英砂和海滩石英砂具有这种外貌刻蚀痕迹是由碰撞作用造成的,在冰川环境可以形成擦痕砾石,这是在搬运过程中砾石被冰或坚硬的冰床基岩刻划造成的。性质较软的岩石,如石灰岩砾石上常发育有清晰的擦痕。有高速水流中,碎屑颗粒间的相互碰撞可以形成新月形撞痕和击痕。撞击作用也能在颗粒表面造成麻点,这种麻点的周围常伴有微细的裂纹。在海滩带及海的近岸高能带,石英砂粒表面具有机械成因的V形坑,并可见到不同形状的槽沟及贝壳状断口。但在沙丘砂及港湾砂中,由于有化学作用的参加,常使机械坑痕被削弱,从而表现出机械作用与化学作用叠加的表面特征。水流搬运中的化学溶解作用常在颗粒表面留下痕迹如在碳酸盐岩砾石表面,由于溶解作用可以产生一些侵蚀洼坑,甚至能够形成微岩溶现象。当前,通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颗粒表面结构,能够识别出的环境有:滨海环境(高能海、中能海、低能海),风成环境(热带沙漠沙丘)和冰川环境(冰川、冰水环境)。
189、问答题 简述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矿物成分不稳定组分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矿物成分不稳定组分减少,稳定组分增加;粒度(颗粒大小)变细,分选变好;颗粒形状:圆度与球度变好
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变化:海流搬运:流水相似,主要发生在浅海陆棚区,由于表层流速大于底部流速,常搬运的是上部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对海底粗碎屑物质影响较小。潮汐搬运:对海岸沉积物的改造和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对陆源碎屑物及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的影响均很重要。
碎屑物质在空气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变化---风成沉积的粒度分选性较好。空气密度小,颗粒碰撞磨蚀导致其圆度较好,常具霜状表面。碎屑物质在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变化--搬运能力巨大,可运载大石块(冰川漂砾)冰川砾石呈棱角状。冰碛物毫无分选,无磨圆,更无化学分解,可形成特殊的冰擦痕—钉形痕。
190、问答题 何谓粘土岩?试述粘土岩的一般特征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疏松或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粘土岩是指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疏松或未固结成岩者称为粘土。粘土岩的粒度组分大都很细小,这主要是因粘土矿物的粒度细小所致构成粘土岩主要组分的粘土矿物大多数来自母岩风化的产物,并以悬浮方式搬运至汇水盆地,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粘土岩不仅是重要的生油岩,同时还是良好的盖层,甚至还可作为油气的储集层.
191、问答题 试对比干旱型冲积扇和湿润型冲积扇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潮湿扇:潮湿扇分布于年降水量较高的潮湿气候区。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潮湿扇:潮湿扇分布于年降水量较高的潮湿气候区。潮湿扇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泥石流作用相对较弱。在潮湿扇上,砾岩与砂岩的成熟度较高,煤和根土岩较发育。
潮湿扇特点:
①粗大砾石主要集中于扇根部分,且多为碎屑支撑的块状层,砾石磨圆较好,叠瓦状排列常见。岩体呈透镜状或原始水平层叠覆,偶而夹有平行层或交错层砂砾岩透镜体。
②扇中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的互层。河道砂岩、砂砾岩具滞留沉积,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
③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及板状交错发育,局部见有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层。
(2)干旱扇规模较小,沉积物多呈红色。扇体由泥石流沉积、筛状沉积、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组成。
干旱扇特点:
①扇根主要为泥石流成因的杂乱砾岩和碎屑支撑的槽洪砾岩与筛状沉积。沉积物分选通常较差底部具侵蚀面,分选相对较好,可以有大型交错层和叠瓦状砾石组构。
②扇中主要由砂岩与砾岩的互层组成,砂岩与砾岩之比增大。分选较好的河成交错层砂岩及砂砾岩透镜体增多,冲刷-充填构造发育。
③扇端以砂质沉积为主,常夹泥质和粉砂层。泥岩具干裂,缺乏植物化石。
192、问答题 论述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粘土矿物的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脱水作用。
—、压实作用
粘土物质沉积后,处于软泥状态,其原始孔隙度高达70%~90%,孔隙中饱含着自由水。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的重压下,粘土质点将重新排列、变形或破裂,孔隙水不断排出,原始粘土沉积物孔隙度大大降低,体积缩小,最后被压实固结成为粘土岩。
二、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
压实作用进行的同时,随着埋深的加大,压力和地温的增高,以及粘土矿物层间水的释放和层间阳离子的移出,粘土矿物之间将发生转化作用。如图82所示,在浅埋藏条件下,粘土矿物可出现高岭石和蒙脱石;而深埋藏条件下,这些矿物消失而转化成伊利石和绿泥石。
三、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粘土沉积物中通常存在有以下四种水:
1)孔隙水:存在于粘土沉积物颗粒间的孔隙中,可以自由流动,又称为粒间水或自由水;
2)吸附水:由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形成在颗粒表面的水化薄膜,又称为薄膜水;
3)层间水:以水分子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晶体结构单元层之间的水,也称为结晶水;
4)结构水:以OH的形式出现于粘土矿物晶体结构内部,也称为化合水。
粘土沉积物沉积后,水可占沉积物总体积的70%~80%,其中以孔隙水占绝对优势。粘土沉积物被埋藏后,在上覆沉积负荷的重压下,首先排出孔隙水。随着埋深的加大,可以排出吸附水、层间水以至结构水。孔隙水和吸附水的排出,对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并无影响;而层间水和结构水的排出,却会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转化为混层粘土,进而转化为在深层稳定的非混层粘土矿物,如伊利石、绿泥石等。层间水的排出是由于静电引力解吸作用的结果。从层间排出的水分子,转移到孔隙中而成为自由水。
综上所述,粘土矿物的脱水过程,既是粘土矿物孔隙水、吸附水和层间水含量逐渐减少的过程,也是粘土矿物向混层粘土矿物转化,最后又变为在深层较为稳定的非混层粘土矿物的过程,也是压实作用进行和油气生成的过程。
193、填空题 母岩风化大致分为:()、()、()、和()四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物的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和沉积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物的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和沉积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
194、问答题 试述波痕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波痕按成因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浪成的、流水的和风成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波痕按成因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浪成的、流水的和风成的.
l)浪成波痕
一般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其特点是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不对称指数近于l,波痕指数一般为4—13,多数为6—7。而拍岸浪的波痕指数可达20,并可呈不对称状,其陡坡朝向岸的一方。
2)流水波痕
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其特点是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大于2(或2.5),波痕指数大于5,大都为8—15,对于波长大于60cm的的大型流水波浪一般大于1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在海、湖滨岸,波峰走向大致平行岸的延伸方向,陡坡朝向陆地。
3)风成波痕
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及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其特点呈极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浪更大,波痕指数也高,变化范围为10—70,一般在15—20以上,个别可达50,甚至更大。波峰、波谷都较圆滑、开阔,但常常谷宽峰窄,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应当指出的是,风成波浪成石化状态的极为罕见。
4)其他波痕
除简单的波痕形态外,还常见到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复合形态。有的可见到两组波痕成一定角度相互交叉,呈蜂巢状或多角状;有的可在较大型波痕背景上叠覆有次级波痕;另外,可见波痕被切蚀使其波峰部分或全部受到破坏。所以这些干涉波痕、叠覆波痕和削顶波痕都取决于当时水位、浪基面、介质运动方向和强度的变化。
195、问答题
叙述福克砂岩分类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英+硅质岩(Q):沉积来源长石+火成岩屑F:火成来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英+硅质岩(Q):沉积来源长石+火成岩屑F:火成来源云母+变质岩屑(M):变质来源。
优点:能反映母岩的类型。
缺点:把云母都当成变质成因.把岩屑分开,使分类复杂化.没有考虑杂基
196、问答题 何谓胶结物?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类型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硅质常作为胶结物在砂岩里出现。
在砂岩中最常见的碳酸盐胶结物是方解石,它在砂岩中大量分布。在碎屑岩中氧化铁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碎屑成分,并常作为砂岩的胶结物,石膏和硬石膏也可以作为砂岩的胶结物。
197、问答题 试述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及其产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英是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英是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以及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风化稳定性较低的一些矿物就逐渐地被破环从而相对地减少,而风化稳定性高的石英却逐渐地相对富集起来,因此,石英就成了碎屑沉积岩中的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长石的风化稳定性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因此,在沉积岩中钾长石多于斜长石。
在钾长石的风化过程中,最先析出的成分是钾,其次是硅,最后才是铝。与此同时,OH或H2O也参加到矿物的晶格中来。随着钾、硅、铝的逐渐析出和水的加人,原来的钾长石就逐步地转变为水白云母、高岭石、蛋白石和铝土矿。
斜长石的风化情况与钾长石类似。斜长石风化时,除一些成分(如钙、钠、硅等)从矿物中转移出去以外,常形成一些在风化带中相对较稳定的新矿物,如各种沸石、绿帘石、黝市白、蒙脱石、蛋白石、方解石等。在云母类中,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所以它在沉积岩中相当常见。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析出钾和加入水,先变为水白云母,最后可变为高岭石。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黑云母遭受风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时加水,常转变为蛭石、绿泥石、褐铁矿等。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它们的抗风化能力比石英、长石、云母都低得多,其中以橄榄石最易风化,辉石次之,角闪石又次之,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这些矿物在遭受风化时铁、镁、钙等易溶元素首先析出,硅也部分或全部地析出,大部分元素呈溶液状态流失走,一部分元素在风化带中形成揭铁矿、蛋白石等。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本来就是在风化条件下或者沉积环境中生成的,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也还会发生变化,转变为更加稳定的矿物,如铝土矿、蛋白石等。
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很易溶于水并转移,因此在碎屑沉积岩中很难看到它们。只有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在距母岩很近的快速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中,才可能看到由它们组成的岩屑。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它们的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多呈真溶液状流失走。
最后,在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常见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其风化稳定性的差别是很大的风化稳定性较大的一些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如石榴石、锆英石、刚玉、电气石、锡石、金红石、磁铁矿、榍石、十字石、蓝晶石、独居石、红柱石等,在沉积岩中常作为碎屑重矿物出现。
198、填空题 根据拉斯特的分类,可将河流分为()、()、()和()四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顺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顺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199、问答题 简述生物礁的形成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定殖阶段:是指生物碎屑堆积并开始被其他生物固定形成地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定殖阶段:是指生物碎屑堆积并开始被其他生物固定形成地貌高地。
(2)拓殖阶段:这个单元同整个礁的构造相比,厚度比较薄,反映造礁后生生物的初期繁殖。此阶段通常以生物种很少为特征,岩石形状有时是成丛的枝状。
(3)泛殖阶段:这个阶段是礁体的主要构成时期,也是礁体向上生长最显著的时期,侧部相也发育起来,主要造礁生物的种属通常超过双倍,并且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生长习性。
(4)统殖阶段:礁体生长至这个阶段,变化常较突然。最普遍的岩性是石灰岩,并以只具有一种生长习性的(一般是结壳的到纹层状的)少数几个种属的生物占统治地位。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礁受拍岸浪的影响,形成碎块石灰岩层。
200、问答题 试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碎屑残留物质这主要是指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碎屑残留物质这主要是指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这种碎屑残留物质最发育;到第四阶段这种物质就很少了,只有那些风化稳定性最高,极难风化的石英,才可能保留下来,这种物质在初始阶段大都残留在母岩区,后来就可能被各种营力搬运走。
2.新生成的矿物这主要是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这些物质在初始阶段也大都存在于母岩的风化带中,所以也常称为“化学残余物质”,后来,它们也将被各种营力搬运走。
3.溶解物质这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t,Al,P等。这些物质大都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被流水搬运走,转移到远离母岩区的湖泊或海洋中去。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沉积岩石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