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多项选择题 已满18周岁的甲出钱叫未满16周岁的乙替他把5千克海洛因从境外非法带到境内。甲的行为()
A.是走私毒品罪的间接实行犯
B.与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C.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与乙的行为共同构成走私毒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刑法》规定的"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是指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他们能够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也就是说,如果被教唆人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那么就只能教唆他们犯法定的8种犯罪;如果 利用他们实施这8种犯罪以外的犯罪,则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实行犯。
2、多项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共犯的有:()
A.甲在某网站发布出售枪支、子弹的广告,网站经营者乙收取甲的广告费后同意甲发表广告。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为了侮辱A,想以A的名义在某电视台发布虚假征婚广告:宣称A的配偶已经死亡,无子女,欲寻找新的配偶。实际上,A的配偶身体健康,并且夫妻二人育有两子一女。甲将此打算告诉自己的朋友乙,并向乙借了一部分钱作为广告费,甲向广告发布者丙出示了虚假证件,说A要发布此征婚广告,丙没有认真核实证件就发布了A 征婚的虚假广告。此事在A所在的村庄引起巨大轰动。甲、乙、丙构成共同犯罪
C.甲在某网站发布了虚构的某名人A存在违法行为的假消息,乙和甲是熟人,明知甲发布的是假消息,仍将此假?肖息在自己的网页转载。法院认为甲、乙构成了共同的诽谤罪
D.甲与乙约定将自己抢夺的东西都存在乙处,并且给乙一定的好处。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问题,请注意新近的司法解释。2013年9月6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选项B中,丙主观方面是过失,与甲、乙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选项D,事先商定犯罪后窝赃的,构成共同犯罪。
3、单项选择题 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定性正确的是:()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问题。乙虽然没有前往,但没有阻止甲实施他们预谋的犯罪,因此,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4、多项选择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甲、乙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共同负责,都承担责任
5、单项选择题 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离去。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丙的行为属于:()
A.教唆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不构成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教唆犯的成立条件。丙只是起哄,没有教唆的故意,也没有针对特定的人教唆。
6、单项选择题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非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某甲和某乙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7、单项选择题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
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这是在犯罪过程中,王某加入张某而构成的共同抢劫犯罪。
8、单项选择题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赵某和钱某:()
A.不构成犯罪
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D.构成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赵某和钱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也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9、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主犯和首要分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主犯仅指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C.主犯都是首要分子
D.首要分子只存在于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主犯的认定问题。主犯还包括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故A不对;首要分子原则上属于主犯,但也有例外,故B不对;主犯的范围大于首要分子,故C不对。
10、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必要共犯包括:()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B.组织越狱罪
C.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必要共同犯罪有聚众性共同犯罪、对行性共同犯罪、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三种形式。聚众性共同犯罪(聚众的共同犯罪)是以不特定多数人的聚合行为作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一般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指挥众人(三人以上,骨干分子积极参加)实施的犯罪,其犯罪主体包括组织犯罪的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如《刑法》第317条规定的组织越狱罪。聚众犯罪既包括共同犯罪(如《刑法》第290条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也包括单独犯罪(《刑法》第291条,只处罚首要分子),所以,需要指出的是,聚众性犯罪不完全属于共同犯罪,只有既处罚首要分子,也处罚其他积极参加者或者一般参加者的聚众性犯罪才属于共同犯罪,只处罚首要分子的聚众性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如《刑法》第291条第1款规定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要参加就可以构成的聚众犯罪,如聚众持械劫狱罪、组织越狱罪;另一类是组织者和积极参加者构成而一般参与者不构成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斗殴罪、聚众淫乱罪等。
11、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盗窃,甲在外放风,乙进入一户人家室内,乙进入发现没有值钱的财物,但是将女主人强奸,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事前并无通谋,但同时向仇人丙开枪,丙中枪死亡,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甲、乙共谋,相互串通骗取同乡丙钱财,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D.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A项中乙属于实行过限,过限的强奸行为由乙单独承担;入户盗窃未遂的,构成盗窃罪。B项中,甲、乙属于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C项中,甲、乙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只限于故意犯罪,共同过失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因此D项正确。
12、多项选择题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A.甲在境外购买毒品,乙在境外购买淫秽光盘等淫秽物品,两人租用同一辆车运输
B.甲和乙预谋杀害丙,到约定时间乙改变主意,放弃这个想法,没有前往。甲独自将丙杀害
C.甲唆使精神病人乙将仇人丙杀害
D.甲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主由于急于赶路指使甲逃逸,最终导致伤员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共 同犯罪的成立条件。A项中甲、乙具有不同的犯罪故意;C项中甲唆使乙的行为成立间接正犯。
13、多项选择题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超市行窃,2011年11月9日凌晨2时,二人到达该超市后,赵某留在超市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超市内的服装。钱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第二天分赃时,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钱、赵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犯罪
B.钱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C.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和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
D.钱某放火行为是盗窃后的行为,不能构成另外的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钱某、赵某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罪,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钱某、赵某二人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又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盗窃罪。但放火行为是钱某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临时起意,由钱某独自实施的;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也没有实施放火的行为。因而,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
14、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C.在一般共犯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D.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主犯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本题四个选项所说的情况,都符合主犯的条件。
15、多项选择题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
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
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
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构成共同犯罪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共同故意。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的行为是教唆行为;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是为犯罪准备条件的行为,均有共同故意,是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16、多项选择题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二人同时在一仓库盗窃,但二人互不联络
B.甲、乙二人同时打丙,甲出于杀人故意往丙头上打,乙出于伤害故意往丙腿上打,致丙死亡
C.甲教唆乙打断丙的腿,乙听后没有产生伤害故意
D.甲教唆未满14周岁的乙杀死了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A项和B项甲、乙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C项中乙没有产生伤害故意,更谈不上共同犯罪的共同故意,甲单独构成犯罪。D项甲是间接正犯,甲和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17、多项选择题 张某、王某二人共同负责监控设备,因为二人在工作中闲聊,没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下列选项中,对张某、王某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
A.属共同犯罪
B.两人属过失犯罪
C.应按照张某、王某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D.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是否有共同犯罪问题。危害结果是由张某、王某二人的行为共同导致的,但二人主观上都是过失,属过失犯罪,应按照张某、王某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18、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
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
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 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规定。A项中主犯本身不是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仅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犯罪直接处罚即可。B项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项中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这种情形。刚开始被胁迫参加犯罪,继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定为主犯,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来源:91考试网 19、多项选择题 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在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是主犯
D.乙不构成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甲、乙之间不能成立共同犯罪。乙受甲的委托代甲保管枪支,应成立民法上的委托保管关系,乙据此有随时将枪支交还给甲的义务,而无防止杀人事件发生的特定义务。甲杀丙,与乙应甲的要求单纯地将枪交还给甲无关,乙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20、多项选择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正犯的有:()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为了痛打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
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
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
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正犯的认定问题。A项中,即便乙负刑事责任,甲、乙也构不成共同犯罪,甲是利用乙的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的目的,因此甲构成间接正犯。B项中,护士陈某是作为无罪过的犯罪工具被医生赵某使用,医生赵某构成间接犯罪。选项C、D也都能构成间接正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司法卷二》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司法卷二:共同犯罪》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