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关系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关系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制约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制约关系
2、填空题 台风指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级,往往由()(外围大风区),()(涡旋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2;边缘;本体;中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2;边缘;本体;中心
3、名词解释 陆棚浅滩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位于宽阔、水浅、无障壁、潮汐及水流作用强的陆棚边缘或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位于宽阔、水浅、无障壁、潮汐及水流作用强的陆棚边缘或内部突起地带的沉积相。
4、名词解释 多旋回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些地槽区经一次构造旋回发展就转变为稳定的地 台区,而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些地槽区经一次构造旋回发展就转变为稳定的地台区,而有些地槽区要经过多次构造旋回才转变成地台,这称为多旋回发展。
5、名词解释 土地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结构指某一级不同土地单位之间或内部在时间空间上的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结构指某一级不同土地单位之间或内部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关系与联系方式,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时间结构(演替结构)。
6、名词解释 水分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7、单项选择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名词解释 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9、问答题 简述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研究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时,可略去地球几何形状和真实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研究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时,可略去地球几何形状和真实形状之间的差异,而把它当作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接受同一光源(太阳)的照射,而形成半球性的白昼和黑夜。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很远,可以把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视作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照射到球形地表时,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将具有不同的太阳高度。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这种高度有规律地从地球直射点向两极减小,在自转的地球上,就造成热量分布的纬度差异,从而引起地表上一切与热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现象和过程,均具有纬向地带性。
地球的巨大体积(约为1万亿km3,质量为5.98×1021t),使它具有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着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地球的大小,对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有影响。一方面,远距离和广大空间,曾经是人类活动的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就必须运用最完美的技术成就;另一方面,地球的广阔面积,给人类提供—个辽阔的活动场所。
10、单项选择题 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
B.水力与森林
C.铁矿和铜矿
D.石油和铁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名词解释 带段性和省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带段性也叫地方性地带。指在一个非纬度地带性单位内部的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带段性也叫地方性地带。指在一个非纬度地带性单位内部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有:带段、地带段、亚地带段、次亚地带段之分,一般指地带段性。
省性指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是地带性因素分割了非地带性单位的结果。米尔科夫称为省性。省性规模一般较带段性要小。有:国、省、洲、县之分。
12、单项选择题& nbsp; 东南亚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土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我国能源矿中,居世界首位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铁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试论述地槽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见下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试题答案
15、问答题 试论述太阳外部构造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研究方便,将太阳大致分成内三层构造(核反应区、辐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研究方便,将太阳大致分成内三层构造(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和外三层构造(光球、色球和日冕),其中外部构造特征见下表。
16、问答题 对比表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常见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试题答案
17、名词解释 日月会合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还在绕太阳公转,同时二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还在绕太阳公转,同时二者又存在着速度差异,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相对于太阳也产生相对运动,称之为日月会合运动。
18、名词解释 淀积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上部土层淋洗迁移而来的次生粘土矿物过程,称为淀积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上部土层淋洗迁移而来的次生粘土矿物过程,称为淀积粘化。在淋溶作用较强的地区则兼有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的双重作用。
19、单项选择题 下列世界文明发祥地不属于亚洲的是()
A、两河流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印度河流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单项选择题 俄罗斯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名词解释 无效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土壤吸水力在15atm时是一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土壤吸水力在15atm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因为植物根的吸水力约为15atm左右,受土壤吸力大于15atm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内层毛管水,植物难以吸收,属于无效水的范围。
22、问答题 试论述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已知板块的边界有三类四型。
(1)分离型(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已知板块的边界有三类四型。
(1)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如大西洋海岭中脊、太平洋中隆等;在大陆上为裂谷带,如东非大裂谷等。
两侧板块在分离型(张性)边界受到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随着板块的分离拉开,地幔物质沿着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出或形成新洋底。此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岩浆带和地震带。
(2)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
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此对冲、挤压、聚合,构造活动极为复杂强烈。
按板块汇聚性质,又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1)俯冲型边界:
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置。由于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向下形成深海沟,如环太平洋有许多深海沟,为太平洋板扳块与亚洲板块及美洲板块的边界线。大陆板块由于密度小、位置高,仰冲向上,并被挤压抬升成高峻的山脉,如美洲西岸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又称山弧-海沟系),亚洲东部的东亚岛弧(又称岛弧-海沟系)。俯冲型板块边界为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强烈的地震带、火山带和变质带。
2)碰撞型边界:
又称山弧一地缝合线型,为大洋闭合后两个大陆块体聚合碰撞、互相推挤,形成规模巨大的山脉。它处在两个板块缝合之处,故称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欧亚板块南缘,如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焊接的界线。此类板块边界为世界上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地震带和变质带。
(3)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
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错动,而不发生褶皱、增生和消亡。
转换断层两侧的相对错动仅发生于中脊轴部之间,错动方向与平推断层错动方向相反。转换断层为重要的剪切构造带和地震带,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就是一条转换断层。
23、名词解释 地平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们观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们观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们把地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地平圈。
24、问答题 简述对土地经济评价资料的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经济评价的资料有以下几个要求:
1)准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经济评价的资料有以下几个要求:
1)准确性。土地经济评价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级行政单位的统计。由于种种原因这类资料往往不够准确。因此在使用这类资料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加工处理,使所用的社会经济指标能客观地反映出土地的经济价值,满足确定土地使用费、土地税、征地费、投资补偿费等多种经济目的的需要。
2)连续性。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稳定,既要采用连续的数据系列,又要剔除其中某些因气候异常等引起的偶然性数据。在时间系列上,一般选择近期连续5年的数据,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比此长或短的系列数据。
3)完整性。不仅要考虑数据在计算上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所选指标是否可在各土地评价单元内获得数据。
4)典型性。在资料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典型分析,人为地选择若干代表性点的资料,可节省人力物力,如处理适当,也可做出较好的概括。在资料比较完整的地区,则应通过统计抽样方法获得与评价指标有关的资料。
5)可比性。这包括各种指标的代表时间性要一致即具有同时性。对于投入指标来说,因投入的形式不同,常通过不变价格将各种形式的投入转化为可相比较的指标,或以主产品的常年产量相互折合为某种产品的相对值,以便相互比较。对于产出指标而言,因不同作物的产量不便于比较,故也可通过不变价格将产量转化为产值,使其成为可比指标。
25、名词解释 高气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26、问答题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治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27、问答题 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试题答案
28、问答题 简述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和南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组成大陆辨,大陆瓣都向北极区汇合,组成大陆星。
(2)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都像底边朝北的三角形,即每个大陆都是北宽南尖的。
(3)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花彩状的岛屿所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而在大陆西缘没有这这种岛弧。
(4)南半球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的西部有凹曲,而在东部有突出。
(5)每对大陆之间被所谓“地壳断裂带”分开,断裂带有很深的海洋和众多岛屿。如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中海,以及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海洋和群岛。
(6)大陆表面中央部分比大陆边缘低,反之,海洋中的中央部分都是高于边缘的高地。因此,整个岩石因由南北向的高地带和低地带交替组成。门)北极地区的海域(北冰洋)恰好与南极大陆的面积相抵消。
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29、问答题 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那三个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三个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三个方面。
30、填空题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有()与()两个主要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腐食食物链;活食食物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腐食食物链;活食食物链
31、单项选择题 澜沧江流出我国国境后,被称为()
A.红河
B.湄公河
C.湄南河
D.伊洛瓦底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名词解释 浊积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浊流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沉积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浊流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沉积岩。
33、问答题 举例论述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见下表)。
34、名词解释 相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特征的综合表现,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特征的综合表现,并用立体和剖面图示所作的高度概括。
35、问答题 简述土地资源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资源与土地类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资源与土地类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是土地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1)首先,两者的研究对象的自然属性、特征相同。
(2)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研究角度不同:
土地类型侧重研究土地综合体的形成、特征、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分类和分布规律,为土地资源研究提供条件。
土地资源则着重研究应用价值、规划、保护、管理等。侧重于把土地综合体按一定的让会经济条件要求加以分析,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计算并划分出土地的生产潜力及数量和质量的对比关系,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及其发展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和适宜程度;作出土地资源的等级划分,以解决土地资源的适宜性、适宜度(生广潜力)和限制性因素、可改变程度等问题。
(3)赵松乔曾给土地资源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土地资源是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十分准确地揭示了两者的关系与区别。
36、问答题 简述土地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其特征包含了自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其特征包含了自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属性。其特征概括起来,有8个特征:
1)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万物土中生”就生动地说明了土地生产力特征。在农业生产上,土地能够生产人类所必需的动植物产品。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地本身的性质和人类生产技术水平两个方面。不同性质的土地资源,适宜不同的作物、牧草、森林、牲畜的生产和繁殖,因而具有不同的适宜性。提高人类的生产技术水平,就能有效地利用光热条件,调节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相反,如果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或者是只用不养,则土地生产力将会下降。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
2)位置的固定性
占据一定空间的土地资源不像其他物质,在空间上具有固定的位置,这使得一块土地区别于另一块土地。对农业土地而言,由于土地位置固定,并坐落于一定的地貌部位,使得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复杂多变。比如黄土高原地区,塬区土地、沟坡土地和沟底土地相互交错分布,不利于人类利用,平原土地相对质底均一并分布集中,有利于大面积利用。对城市土地而言,位置固定性更显突出,市中心区土地和郊区土地,可能性质一样,但生产力和地价水平相差甚远,在地产评价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分布的地域性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加之形成土地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土地资源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自然条件来看,由于大气环境、距海远近、地貌条件、地质基础的不同,使得土地资源水热差异明显,土地潜力不同。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由于不同地域上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4)面积的有限性
现在的陆地表面是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多次造陆运动和复杂的地貌过程形成的。因此,在有限的人类历史时期,陆地土地总面积不会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土地面积是有限。另一方面,在不合理的利用情况下,土地资源还会产生退化,可利用的耕地和荒地会因城市、交通等建设用地的侵占而逐渐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许多地区已出现人多地少,土地供应产生相对稀缺。
5)供应的稀缺性
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又具有不同的适宜性,以及报酬递减规律,导致适合特定目的的土地的相对缺乏——也就是,土地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在任何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交通运输不便、土质贫瘠、气候和地势条件差等重大的限制,使开发利用这些土地无利可图的话,那么这些土地随时可供使用。有着这些限制的土地,其潜在的可用部分,只有在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提高到足以抵偿必要的改良费用后,而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被人们所利用。
6)土地资源的承受性
土地资源具有承载任何物体的能力,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是生产过程的空间和基地。土地资源的这种承受性(承载力)尤其表现在工业生产和建筑行业,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和土壤基础的不同,土地承载楼房层数也不相同,楼房地基深度也不相同,这限制着有些地区不宜建高楼,有些地区修建公路、铁路困难。
7)土地资源的综合性
土地资源在垂直方向一般从土壤母质层到植被林冠层顶部,包括了这一空间的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这使土地资源形成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西方理解土地资源而包括了土地的地上权和地下权,也就是说土地资源还包含了矿产资源和光热、风能等资源。无论 是广义理解,还是狭义理解土地,都说明土地是综合性资源,也就是说土地资源具有综合性。研究土地资源,可以充分了解各种自然资源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规律,调节自然界生态平衡,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
8)动态性和可更新性
土地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土地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转化、信息传递而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在利用土地资源时,要具有综合观点,维持土地生态平衡,保护土地资源。
37、填空题 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但根据其代表性矿物可以划分出()等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酸性硅铝阶段、富铝化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酸性硅铝阶段、富铝化阶段
38、填空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和()的特点。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独立性;整体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独立性;整体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
39、问答题 东北为什么无春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40、名词解释 残积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生矿物原位转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过程,称为残积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生矿物原位转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过程,称为残积粘化,一般来说,在淋溶作用较弱的地区土壤粘化过程以残积粘化为主。
41、名词解释 隔挡式褶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个平行的褶皱群中,各褶皱轴相平列,但背斜和向斜发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个平行的褶皱群中,各褶皱轴相平列,但背斜和向斜发育程度不等,如果背斜紧密,向斜开阔平缓,称为隔挡式褶皱。反之,称隔槽式褶皱。
42、名词解释 河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的地段及支流汇入干流处。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的地段及支流汇入干流处。
43、单项选择题 下列汽车品牌,属于日本的是:()
A.奔驰
B.桑塔纳
C.丰田
D.奥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问答题 什么是单、双列系统?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双列系统是指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并列起来的区划等级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双列系统是指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并列起来的区划等级系统。代表人物:伊萨钦科。
主张:①两类不同起因,分成地带性单位系列和非地带单位系列。②两个系列在“景观”这一级中完全结合起来;因常常划分不到景观这一级,所以存在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之间的“联系单位”。③地带性单位是基本的,“联系单位”是次要的。
单列系统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单位结合起来排列的区划等级系统。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一个是在每一级单位中就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完全综合起来,即统一单列系统;二是把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交叉排列,以达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统一的目的,即交叉单列系统。相比之下,统一单列系统在理论上更为严密,更为合理;但交叉单利系统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在一个区划的等级系统中把地带性较为完美地体现出来。单列系统又分为统一单列系统和交叉单列系统。代表人物:大部分学者。
关系:①从分析的观点来看建立双列系统是必要的,但从综合的观点来看,必须建立完全综合的单列地域单位等级系列。②单列、双列系统并不排斥,从某种意义上看,双列系统的“联系单位”正是单列系统的基本单位。③双列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是获得完全综合区划单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
45、单项选择题 下列作物的原产地不在非洲的是()
A.咖啡
B.枣椰
C.油棕
D.玉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填空题 土壤水份包括()等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固态水、气态水、化合水、结晶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固态水、气态水、化合水、结晶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47、单项选择题 主产在南方地区的是()
A.柑桔
B.苹果
C.梨
D.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名词解释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域分异的结果,使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一系列范围有大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域分异的结果,使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一系列范围有大小、级别有高低的自然区域。这些自然区域就是综合自然区划所要划分的单位。
49、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0、单项选择题 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单项选择题 从上海到昆明,东西向铁路干线依次相连顺序正确的是()
A.京沪线.浙赣线.贵昆线.宝成线
B.沪杭线.哈大线.京九线.成昆线
C.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D.沪杭线.焦柳线.成昆线.成昆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问答题 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
(2)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53、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的相对年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土壤发育的原始阶段、幼年阶段、壮年阶段、老年阶段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土壤发育的原始阶段、幼年阶段、壮年阶段、老年阶段四个阶段。
54、名词解释 泥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5、问答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两极的极光:日冕层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在两极形成瑰丽的极光。
(5)与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56、单项选择题 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维达尔•白吕纳
B.罗士培
C.拉采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名词解释 沉积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8、单项选择题 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的祖先多来自下列那组省区()
A.广东、福建
B.浙江、福建
C.广东、广西
D.福建、海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9、问答题 以西北内陆地区为案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或简述西北内陆各自然因素间的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60、问答题 为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有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
61、名词解释 地形气候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学科。是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学科。是由20世纪50年代若奇(K。Knoch)和索恩思维特(C。W。ThruthWaitE.提出的。
62、单项选择题 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
B.Fe+++
C.Ca++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单项选择题 埃及境内沙漠广布,约占全国面积的()
A.60%
B.70%
C.80%
D.9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问答题 径流形成的几个特征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流域蓄渗阶段
(2)坡地漫流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流域蓄渗阶段
(2)坡地漫流阶段
(3)河网汇流阶段
65、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填空题 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67、名词解释 焚风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
68、问答题 简述自然环境中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含义的差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是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宣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69、名词解释 南极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南纬66°33′的纬线(圈),南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南纬66°33′的纬线(圈),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在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终日不没;在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终日不出。
70、名词解释 水文测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江河湖海等水体的一定地点或段面,按照统一的规范对水文要素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江河湖海等水体的一定地点或段面,按照统一的规范对水文要素做定时与资料的整理。
71、名词解释 经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和两极的大圆,表示当地的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和两极的大圆,表示当地的南北方向。
72、名词解释 土壤的粒组(soil separate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不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不同的组合就称为土壤的粒组。粒组通常是按照颗粒直径划分的,分为砾石、粗砂、细砂、粉砂、粘粒。
73、单项选择题 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能长驱直入影响墨西哥湾的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少
B.东西跨经度少
C.北方冷空气势力特别强
D.受地形、地势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5、单项选择题 太行山山以东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名词解释 基座阶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堆积物构成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堆积物构成基座的阶地。
77、问答题 通过生物地理的学习,谈谈自己对生物的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的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生物的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生物的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一个物种的个体数目丰富)的正确理解。
(2)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多样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优…)的正确认识。
(3)有例子(生物多样性贫――沙漠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热带雨林)。
78、名词解释 饱和水汽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79、名词解释 钙积层(calcicboriz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干旱季节里,由于土壤表层蒸发强烈,雨季储存于下层深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干旱季节里,由于土壤表层蒸发强烈,雨季储存于下层深处的毛管水便会向上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分蒸发,其中所含的Ca盐也会析出沉淀。这样就在土体之内形成一个含Ca量丰富的层次,称为钙积层(calcicborizon)。
80、问答题 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紧张状况,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调整能源结构,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等;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④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⑤多渠道进口能源。
81、单项选择题 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问答题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单来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单来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经过长期不休止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自然地理综合整体(自然地理系统),系统中任何一种的成分或环节的变化,都将影响到其它成分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其特点是从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
(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特点是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整体性;
(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特点是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系统的整体性。
83、问答题 试论述月球的表面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月面对光的反射特性的差异,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观察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月面对光的反射特性的差异,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观察月球,可看到月面上明暗不均的现象。当我们用望远镜观察月面时,则可清楚地看到高低不平的外貌,以及复杂的结构特征,其主要月貌类型有:
1、月陆
(1)观察所见月表明亮部分称为“月陆”。
(2)因为它的反照率较高,故月陆看起来比较明亮。
(3)月陆是月面上的高地,为大面积的熔融结晶的岩石覆盖,是月球最古老的岩石,年龄约41-46亿年。
2、环形山(“月坑”)
(!)是月面上最显著的特征。
据统计,直径大于lkm的环形山总数约33000多个。最小的不到1m。最大的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为295km,可容纳整个海南岛。
(2)天文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环形山为陨星撞击而成,少数是火山造成。
大且复杂的环形山坑壁呈台阶状,中央有突起;年轻的环形山周围还保留有清晰的辐射状的溅射物,称“辐射纹”。月面上带有辐射纹的环形山约有50个,著名的有第谷环形山,其直径86km,有辐射纹12条,最长达3000km。
3、山脉
月面上有一些类似地球上的山脉,且借用地球上山脉名字来命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其中最长的亚平宁山脉,长1000km。在月球南极附近的山峰高达8000—9000m。
4、月海
(1)肉眼所见月面上暗黑的区域称“月海”。
(2)月海是月面上广阔的低平原,滴水均无。
(3)已知的月海有22个,绝大部分分布在月球正面。
(4)月海比月陆低2-3km,且比月陆年轻,约形成于39—31亿年前。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500万km2;较大的月海还有雨海、静海、澄海、丰富海、云海、危海、酒海等。
5、月谷和月溪
(1)月谷类似地球上的大裂谷。
(2)较宽的大月谷多出现在月陆较平坦的地区。最长的月谷达500km,宽20-30km。
(3)月面上的细小的月谷和月溪,在月陆和月海中均有发现。
月球的背面也有同正面一样的地形,只是“海”的面积较小,而环形山很多。
84、名词解释 礁前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礁向海或迎风一侧斜坡带的环境及其沉积物类型(主要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礁向海或迎风一侧斜坡带的环境及其沉积物类型(主要是来自礁体的破碎产物)。是生物礁组合内的相带之一。
85、单项选择题 俄罗斯的气候复杂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
A.寒带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单项选择题 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单项选择题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名词解释 太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89、单项选择题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A.僧人
B.基督徒
C.佛教徒
D.穆斯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问答题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是指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牛文元)等。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
91、单项选择题 南美洲的主要人种是()
A.印第安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问答题 地下水分类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1)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特点:分布范围小,水量小而季节变化剧烈;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
上层滞水的动态主要决定于气候、隔水层的范围、厚度、隔水性等条件。上层滞水矿化度比较低,但最容易受到污染。
2)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潜水面)的重力水。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面到下伏隔水层之间的岩层称为含水层,而隔水层就是含水层的底板。
特点: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动态变化较不稳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潜水补给条件好,水量丰富;水质容易遭污染。
河、湖水面常常高于附近的潜水面,因此,河水、湖水常常补给沿岸的潜水。潜水与河流水面间往往形成互相补给的关系,这种现象称为河流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3)承压水: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具有压力的地下水。
特点:承压水隔水顶板妨碍了含水层直接从地表得到补给,故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补给条件较差,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水质不易遭污染。
93、名词解释 回归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94、单项选择题 俄罗斯位于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是()
A.摩尔曼斯克
B.符拉迪沃斯托克
C.圣彼得堡
D.苏维埃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问答题 为什么说土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立地条件;
(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立地条件;
(2)为河水、海水提供盐份等物质;
(3)形成沉积物、沉积矿床;
(4)与大气圈进行热量和物质交换
96、名词解释 康拉德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由地震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97、问答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
(4)产生四季更替
98、填空题 具体运用地域分异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去进行分区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区划原则:()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99、单项选择题 理论上,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更长
C、南方冬季温暖湿润
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名词解释 生物地理群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与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与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体。
101、问答题 为什么必须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自身的特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特定范围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特定范围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地球又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它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推动着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演进,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就必须了解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自身的特性。
102、问答题 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白天,陆地增温比海面快,陆面气温高于海面,因而形成热力环流。下层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上层则有反向气流。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面降温缓慢,海面气温高于陆面,海岸和附近海面间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为陆风。
陆海风的转换时间因地区和天气条件而不同。一般说来,陆风在上午转为海风,13-15时海风最盛,日没以后,海风逐渐减弱并转为陆风。阴天,海风要推迟到中午前后才出现。
103、问答题 谈谈岩浆岩构造及其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浆岩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浆岩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
结构和构造可以判别岩石形成条件和环境,而且是岩浆岩分类的一种重要依据。
岩浆岩构造及其特点主要有:
(1)气孔构造——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条件下,随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和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在岩石中所留下来的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
(2)杏仁构造——岩浆岩气孔被后来的物质充填所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状的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如黑曜岩、玄武岩等。
(3)流纹构造——熔岩流动时由不同颜色条纹和拉长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以流纹岩最为典型。
(4)流线构造——熔岩流动使长条状、柱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
(5)斑杂构造——岩浆岩矿物成分和结构上呈不均匀状,如暗色矿物聚集成团等。
(6)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者称块状构造,常为深成岩所具有。
104、名词解释 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105、填空题 现代科学“三论”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106、填空题 从植物利用的角度来看,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分为()和()两种基本形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效态;有效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效态;有效态
107、名词解释 南回归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位于23°27′S,太阳在地球上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位于23°27′S,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南点所在的纬线。
108、问答题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各自然地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部门自然地理学)。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综合自然地理学)。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综合自然地理学)。
4、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区域自然地理学)。
5、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区域自然地理学)。
6、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区域自然地理学)。
109、问答题 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类的出现:大约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人类从动物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类的出现:大约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人类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地理环境进化史上又一次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形成的标志。人类从天然生态系统取得食物,实际上是取得太阳能的固定形式。又从自然地理系统取得低熵物质(水、矿物、水电)。还利用地质时期的一些潜能(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形成人类生态系统。
(2)人类社会的的生产方式在不断演化:从狩猎、采集→农耕放牧→农业→工业→后工业阶段等,不断改变着太阳能在天然生态系统中的流通与转换,不断增加能量的投入。时至今日,人类生态系统已受到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滋扰。
110、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111、问答题 试述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洋流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2)对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洋流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2)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鱼场
(4)对航海事业: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
(5)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112、填空题 生态因素包括()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生物、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生物、人
113、单项选择题 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有丰富的降水
B.土壤十分肥沃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问答题 防洪减灾的措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预报;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115、名词解释 太阳辐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116、问答题 空气化学成分怎样对生物产生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空气化学成分对生物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空气化学成分对生物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氧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物质。生物借助于吸收氧气分解有机化合物,取得所需要的热能。因此,除嫌气性微生物外,生物在缺氧清况下,正常的代谢作用受到破坏或可因窒息死亡。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常以伸出地面的呼吸根或茎中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从空气或水中吸取氧气,加强对沼泽及水域环境的适应。
(2)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高低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强光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Co2浓度继续增加,便成为限制因素了。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期,叶层周围出现Co2不足现象,必须由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获得补充。
(3)空气中人为排放有害物质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氧化物等,使大气造成污染。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对生物有机体造成危害,使树木、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枯萎以至死亡或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程度不仅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持续时间有关,而且随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区别,如紫花首蓿对SO2特别敏感而易受害;刺槐、侧柏、国槐则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氟化氢对唐菖蒲、杏、李、松的危害很大,而对紫花首蓿、玫瑰、棉花、番茄的危害较小。
有些植物还具有吸收大气中污染物的能力。如刺槐、银桦可吸收氯气,番茄、扁豆能吸收HF,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工矿区,针对污染物的性质、含量,选植抗污性强的树木,成活率高,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抗污性弱的种类,即对污染物敏感的植物,适当种植一些,可对大气污染起指示作用。
117、单项选择题 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飞行,最终能到达()
A.北京
B.赤道
C.北极
D.南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8、填空题 多年冻土,分为两层:上部是()的活动层;下部是()的多年冻结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夏融冬冻;终年不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夏融冬冻;终年不融
119、单项选择题 南美洲土著居民是()
A.混血人种
B.因纽特人
C.白种人
D.印第安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填空题 动物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驯养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驯养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121、问答题 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122、单项选择题 位于亚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3、名词解释 水稻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在东亚和东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分布比较广泛。从本质上来说,水稻土属于潜育土的范围。
124、问答题 简述小行星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小行星带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绝大多数小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小行星带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绝大多数小行星距太阳2.2-3.6a处。
2、小行星质量总和约为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且质量愈小的数量愈多。
3、小行星运行轨道较扁长。
4、小行星多数是碳质的,少数是石质的或铁质的。
5、己发现有几颗小行星也带有卫星。
6、多数人认为在太阳系诞生初期,原始弥没物质未能凝聚成大行星,而形成了小行星;而小行星带可能是一颗大行星破碎后形成的。
125、问答题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哪几类?举例论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一种矿质元素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一种矿质元素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它们在地球上进行循环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环境‘蓄库”:一般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在这种蓄库里,(1)该元素储存的数量大大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2)元素从蓄库里通常以缓慢的速度释放出来。与此相对的是元素储量少、移动较快的交换库或循环库,生物被看作是交换库。
根据主要蓄库不同,物质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
(1)水循环:主要蓄库在水圈。水循环是水分子从水体和陆地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到大气,然后遇冷凝结,以雨、雪等形式又回到地球表面的运动。 水循环的生态学意义在于通过它的循环为陆地生物、淡水生物和人类提供淡水来源。水还是很好的溶剂,绝大多数物质都是先溶于水,才能迁移并被生物利用。因此其他物质的循环都是与水循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可以说,水循环是地球上太阳能所推动的各种循环中的一个中心循环。没有水循环,生命就不能维持,生态系统也无法开动起来。
(2)气体循环:气体循环的主要蓄库是大气圈,其次是水圈。参加这类循环的元素相对地具有扩散性强、流动性大和容易混合的特点。所以循环的周期相对较短,很少出现元素的过分聚集或短缺现象,具有明显的全球循环性质和比较完善的循环系统。属于气体循环的物质主要有C、H、O、N等。下面以氮为例作一简介:
氮是构成生物有机体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的氮含量约占79%,但游离的分子氮不能被第一性生产者直接利用。
(1)固氮细菌和某些蓝藻,以及闪电和工业生产都可把分子氮转化为氨或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进入食物链。
(2)动植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经氨化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或氨再经过亚硝酸盐而形成硝酸盐被植物所利用。另一部分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转变为分子氮返回大气中。
(3)还有一部分硝酸盐随水流进入海洋或以生物遗体形式保存在沉积岩中。
(3)沉积物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的营养元素主要有P、S、I、K、Na、Ca等。它们的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圈。保存在沉积岩中的这些元素只有当地壳拾升变为陆地后,才有可能因岩石风化、侵蚀和人工采矿等形式释放出来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因此,循环周期很长。但是保留在土壤中的元素能较快地被吸收利用。可以磷为代表叙述其循环过程如下:
磷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磷的主要来源是磷酸盐类岩石和含磷的沉积物(如鸟粪等)。它们通过风化和采矿进入水循环,变成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进入食物链。以后各类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被分解者微生物所分解,把其中的有机体转化为无机形式的可溶性磷酸盐,接着其中的一部分再次被植物利用,纳入食物链进行循环;另一部分随水流进入海洋,长期保存在沉积岩中,结束循环。
126、名词解释 地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成层岩石和堆积物的泛称。一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成层岩石和堆积物的泛称。一般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127、问答题 海岸阶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台地(包括后方的海蚀崖),或由海积作用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台地(包括后方的海蚀崖),或由海积作用形成的海滩,以及因海平面相对升降而被抬升或沉降的海蚀台地及海滩,这些呈阶梯状的海成地貌叫作海岸阶地。
128、名词解释 群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78、厄尔尼诺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129、填空题 土壤对于植物的影响决定于它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130、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131、填空题 土地类型的分布常按一定的格局组合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递变型组合;重复型组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递变型组合;重复型组合
132、名词解释 地球表层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133、单项选择题 欧洲西部有许多“袖珍国”各具特色,世界天主教中心所在国家是()
A.梵蒂冈
B.摩纳哥
C.圣马力诺
D.安道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4、单项选择题 亚洲东部、南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对下列各项影响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5、名词解释 退水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流域降雨或融雪过程中,地面水流停止后,断面的流量随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流域降雨或融雪过程中,地面水流停止后,断面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36、填空题 温带植被最具代表性的类型有()、()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夏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夏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137、名词解释 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38、名词解释 外圈(或大气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139、名词解释 无解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140、问答题 简述赤潮形成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141、名词解释 沿滨泥沙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沿岸带的泥沙风力、海浪、水流的作用下,发生大量泥沙物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沿岸带的泥沙风力、海浪、水流的作用下,发生大量泥沙物质的沿岸移动,叫“沿滨泥沙流”。
142、名词解释 地貌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如岩溶地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如岩溶地区的峰丛-洼地、丘陵-洼地等。
143、名词解释 断层海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144、单项选择题 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5、名词解释 构造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序次,但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
146、问答题 为什么在背斜上开挖隧道?(提示: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结构比较稳固,开挖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结构比较稳固,开挖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比较好。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不容易向隧道上部汇集。
147、名词解释 边缘海盆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位于大陆边缘,并以岛弧或其它海底堤坝与大洋分隔的海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位于大陆边缘,并以岛弧或其它海底堤坝与大洋分隔的海盆。
148、填空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基本特点是:一是();二是();三是能量流符合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单向流动;能量以不同形式转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单向流动;能量以不同形式转换
149、问答题 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
(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150、问答题 地球植物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产物之一,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产物之一,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元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所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从而使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它还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151、名词解释 宇宙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太阳以3万光年为半径绕银心作圆周运动,旋转速度约25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太阳以3万光年为半径绕银心作圆周运动,旋转速度约250km/s,周期约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年”。
152、名词解释 陆棚斜坡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水深大于200m,介于浅海陆棚与深海之间的斜坡过渡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水深大于200m,介于浅海陆棚与深海之间的斜坡过渡带的沉积相。
153、填空题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和比较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原则
154、名词解释 动物地理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动物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学与动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形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动物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学与动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形成与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着密切联系。
155、名词解释 假化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石中由氧化锰等溶液沿裂隙发育而成的酷似植物的矿物集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石中由氧化锰等溶液沿裂隙发育而成的酷似植物的矿物集合体。
156、填空题 物质循环根据其范围、途径和周期不同,分为生态系统内的()和生态系统间或全球性的()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小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小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
157、问答题 分析河流水系分布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水系的分布特征有:大致南北(或东西)对称分布,例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水系的分布特征有:大致南北(或东西)对称分布,例如亚马孙河流域;呈放射状分布,例如我国海南省河流分布。
158、问答题 您对土壤温度知道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壤温度取决于能量的收支。太阳辐射是土壤最主要的能量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壤温度取决于能量的收支。太阳辐射是土壤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的散失则有水分蒸发、长波辐射、对流、传导等多种途径。
长期看,土壤的热量得失是平衡的。短期看,白天或夏季热量的获得显著地超过损失,因此土温上升;夜晚和冬季遇输入少于输出,土温出现下降。
由于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换,土壤的温度也因此发生波动,出现明显的日变化的年变化。这两种变化在土壤的表面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缩小。与地上气温的变化相对称,土温的日变化一般只影响到土层低浅的部位,大约在15cm以下,土壤温度就几乎没有日变化了。年变化的影响相对深一些,可达3m左右。
土壤固体的热容量比较小,一克土壤颗粒提高温度1。C所需要的热量仅相当于同量水提高1。C所需热量的1/5。也就是说,干燥土壤的比热大约为0.2(Cal/g.。C)。因此,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因素。潮湿土壤的温度变化比干土要平稳和缓慢得多。
159、单项选择题 下面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矿产贫乏
B.平原广大,精耕细作
C.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D.水能丰富,渔业发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日本的四大岛屿中,纬度最高的是()
A.四国
B.本州岛
C.九州岛
D.北海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单项选择题 关于俄罗斯的正确叙述是()
A.该国地跨两洲,民族众多,有56个民族
B.该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大
C.该国工业发达,是世界上第三大工业国
D.该国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2、问答题 简述变质岩常见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等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等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大小大致相等,多呈他形,彼此镶嵌很紧,不具定向排列。大理岩、石英岩属之。
2)斑状变晶结构——一些较大的晶体分布在细粒的基质上,前者称之为变斑晶。某些片麻岩和片岩常具此种结构。
3)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矿物平行排列所形成的结构,如各种片岩。
4)变余结构——变质作用不彻底致成的在变质岩的个别部位残留着的原岩的结构。
163、名词解释 岸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紧靠海岸或陡峭海岸上生长的平顶呈曲线状的生物礁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紧靠海岸或陡峭海岸上生长的平顶呈曲线状的生物礁体。
164、填空题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共同构成的一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要素、多变量和多层次的(),而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或主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环境系统;生物系统;技术经济系统;自然-技术经济生态系统;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环境系统;生物系统;技术经济系统;自然-技术经济生态系统;动态系统
165、单项选择题 美国的工:农业产值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6、名词解释 大气辐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气由四周向低压中心会聚的现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气由四周向低压中心会聚的现象
167、问答题 为什么说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如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
168、名词解释 类型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根据那些土地单位在发生上的共同性和基本特征的相似性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根据那些土地单位在发生上的共同性和基本特征的相似性归纳出来的土地分类单位。
169、单项选择题 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A.北极熊
B.马川鹿
C.企鹅
D.海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0、名词解释 莱曼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71、问答题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172、名词解释 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173、问答题 举例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在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明显地区别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在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地球圈层。这种特殊性一般可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
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以太阳辐射为代表的地球外能,除部分被高空大气吸收和被云反射回太空外,其余都投射到地球表层,并在这里发生多方面的转化与传输,成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过程的主要能源(举例)。而以地热和重力为代表的地球内能也进入地球表层,它的作用多以间接的方式和途径反映出来(举例)。内外两种能量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支配了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结构及动态发展(举例)。
2、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自然地理环境中三相物质并存,而又以同心圈层分离形成一定界面:
(1)陆地表面——固态圈层和气态圈层的界面;
(2)海洋表面——液态圈层与气态圈层的界面;
(3)海洋底部——液态圈层与固态圈层的界面;
(4)海洋和陆地边缘部分——特殊的气、液、固三态圈层的界面。
在上述界面之向,三相物质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接触渗透,发生着多种形式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举例)。
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无生命物质与生命体相互转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维持了地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永恒发展。生命的存在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典型的特征。
4、人类聚居的场所。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诞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人类集中活动的空间。虽然人造卫星和星际航行事业的发展,使人类的环境超出地球表层的范围,人可以进入高空和宇宙空间,但是现代航天技术没有从本质上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自然地理环境始终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基本空间(就此观点发表意见)。
174、名词解释 海陆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75、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podzolisa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发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的成土过程,尤其是在寒带针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发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的成土过程,尤其是在寒带针叶林地区最为典型。
176、问答题 土壤资源有哪些基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可观的生产力和重复使用性。但是,土壤资源的这种生产力和可重复使用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需要人类的培肥和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可持续的利用和收益。否则,便会使地力下降.土壤资源发生退化,甚至枯竭。
(3)从土壤的自然属性和宏观的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土壤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而从人类生产利用的角度和人类生命的时间尺度来看,土壤则可被视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177、问答题 论述变质作用因素及其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1)温度——系指热力高温而言。其来源:一是主要由地球深部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产生的地热;二是岩浆侵入对其围岩产生的热能;三是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但对岩石变质影响较小。
温度作用:
a、在高温影响下,岩石质点重新排列,晶粒变粗,发生重结晶作用。
b、受高温影响,还促进原岩矿物成分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高温变质矿物。
(2)压力——有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
a、静压力——指的是岩石的荷重。愈往地壳深部,静压力愈大。其作用可以产生体积减小而比重增大的新矿物。
b、定向压力——是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致。在定向压力作用下不仅可以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片理构造。
(3)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是引起变质作用的化学因素。这是主要源于岩浆中分异出来的物质又渗入围岩中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对围岩进行的变质作用。其结果导致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上述三种因素在变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但在具体条件下,其中一种因素往往起到主导地位,而其他则处于从属位置。因此,在判定岩石的变质因素时,首先应明了主次关系。
归纳起来,岩石的变质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
A、岩石重结晶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B、一些矿物在一定压力下呈定向排列,产生片理构造。
因此,变质岩——是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重结晶岩石。
178、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的绝对年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土壤形成经历的真正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土壤形成经历的真正时间。
179、名词解释 潜育土(gley soil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常年被水饱和,还原作用占优势环境下形成的隐地带性土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常年被水饱和,还原作用占优势环境下形成的隐地带性土壤。
180、问答题 谈谈中国土地分等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试题答案
181、名词解释 沙漠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182、问答题 能对生物有哪些重要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光合作用;
(2)光的性质、强度和日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光合作用;
(2)光的性质、强度和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植物吸收:红光、蓝紫光;反射:黄光、绿光;紫外线:抑制茎的生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动物照射过多则容易得皮肤病。
(3)各植物对光的需要量不同。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4)太阳高度角在不同纬度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地球纬度自然分带。长日照植物(>12小时,开花)、短日照植物(<12小时,开花)、中间性植物。
(5)对动物生存、行为和分布具有直接作用。夜行动物、昼行动物、晨昏动物;水生动物垂直分布。
183、问答题 地貌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貌组成物质对成土的影响;
(2)地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貌组成物质对成土的影响;
(2)地貌形态对成土的影响:
A、高度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带;
B、坡度、坡向的影响——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起重要作用;
C、山脉走向、排列方式及山间盆地和谷地的组合情况对各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地貌部位差异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形成各种不同土壤类别。
184、名词解释 层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
185、名词解释 地下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体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等形态。而液体状态的地下水又可分为润湿状态、薄膜状态、毛细管状态和自由重力状态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6、填空题 水平地带性属于()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而垂直带性则属于()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大陆;中(区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大陆;中(区域)
187、名词解释 土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依据土壤中的土层性质、排列等进行划分。一般同一土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依据土壤中的土层性质、排列等进行划分。一般同一土类具有相同的剖面构型、土壤盐基状况和水热状况。
188、单项选择题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单项选择题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
B.自然地理环境
C.PRED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0、名词解释 岩浆岩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集合体的大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矿物集合体及其之间的各种特征,包括矿物的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
191、问答题 简述中子星的特征及其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组成的恒星。中子星具有如下特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组成的恒星。中子星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恒星般的质量(可达到太阳质量的两倍);
2、行星般的体积(直径一般仅l0km左右),故密度极大,中心密度可达1014g/cm3;
3、且具有极强的磁场,磁感应强度高达108T(特斯拉)。
中子星的形成是由于恒星演化到后期,发生超新星爆发现象,爆发后核心部分急剧收缩,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情况下,把电子挤入原子核内,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中子,从而形成中子星。
192、名词解释 晶质矿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组成矿物的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都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组成矿物的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都称晶质矿物。自然界绝大多数矿物是晶质体。
193、问答题 简述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试题答案
194、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195、名词解释 低能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潮汐、波浪作用甚微,水介质能量较低,水体较安静的地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潮汐、波浪作用甚微,水介质能量较低,水体较安静的地带。
196、名词解释 完全解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晶体可裂成规则的解理块或薄板。解理面光滑,很难发生断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晶体可裂成规则的解理块或薄板。解理面光滑,很难发生断口,如方解石、方铅矿、岩盐等。
197、名词解释 火山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冷却的熔岩和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在火山喷出口周围,使火山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冷却的熔岩和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在火山喷出口周围,使火山口形成洼地,集水后便形成了火山湖。
198、问答题 阐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尺度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
大尺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
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199、名词解释 石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200、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的()
A、汉语
B、西班牙语
C、英语
D、法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