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发生的原因
1)生物种类的改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发生的原因
1)生物种类的改变。
2)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物种减少、食物链破坏)。
3)环境破坏,污染物增加。
4)大型工程等(人为因素);天灾,如地震(自然因素)。
2、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
时刻关注生态系统,尽早发现失调信号。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保护生态系统,预防生态失调。
1)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实行利用和保护兼顾的策略。其原则是:
①收获量要小于净生产量;
②保护生态系统自身调节机制(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用养结合;
④实施生物能源的多级利用。
2)提高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建设高产、稳产的人工生态系统。
3)注意政府的干预和政策的调节。
4)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①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平衡与开发资源的关系;
②正确安排环境供需相对平衡;
③维持生物间的制约关系;
④妥善处理部分与全局的关系,使生态系统处于优化状态。
2、单项选择题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的原因是()。
A.光照周期
B.雨水分布
C.极端温度
D.有效积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填空题 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和遗传调节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分泌调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分泌调节
4、单项选择题 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影响叫()。
A.他感作用
B.他毒作用
C.抗毒作用
D.抑制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问答题 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举发育成熟的生物群落例说明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举发育成熟的生物群落例说明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
①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
②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
③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
④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
⑤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稳定是相对的。
⑥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⑦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
6、问答题 简述氮循环失调的环境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
(2)酸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
(2)酸雨;
(3)光化学雾;
(4)臭氧层破坏;
(5)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水体和食品。
7、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填空题 生态系统管理中的“3S技术”是指()、()、()的总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
9、问答题 简述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流动时的损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不能利用
(2)未能利用(浪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不能利用
(2)未能利用(浪费)
(3)未能取食
(4)未能消化
(5)呼吸损耗
10、问答题 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度的生态作用:
(1)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度的生态作用:
(1)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不一样,如家蝇生长的三基点:45℃、17-28℃、6℃。
(2)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
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
生物的适应: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包括形态、生理、行为;分布地区、物候的形成及休眠等。
(1)形态适应
1)植物:对低温的形态适应:芽及叶片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
对高温的适应表现:有些植物具有密生的绒毛或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发亮的叶 片能反射大部分光线;叶片垂直排列,减少吸光面积;树皮有发达的木栓组织(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
2)动物:贝格曼规律:同类恒温动物生活在较寒冷地区(高纬度地区)比生活在温热地区(低纬度地区)的个体要大。个体大有利于保温,个体小有利于散热。
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2)生理适应
1)植物:对低温的生理适应:降低植物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
对高温的生理适应:
1)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和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力。
2)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降温。
3)一些植物具有反射红外线的能力,避免受到高温的伤害。
4)动物:对低温的生理适应:增加体内的产热量,保持恒定的体温。
对高温的生理适应: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的变幅。
(3)行为适应:
生物对低温的行为适应:冬眠。
生物对高温的行为适应:夏眠等。
例如,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对高温环境常常采取行为上的适应对策,即夏眠、穴居、昼伏夜出(白天躲入洞内,夜晚出来活动)。
11、单项选择题 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论述种群调节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调节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的增长势和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调节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的增长势和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这两个反向力之间的平衡而达到的。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就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它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对任何种群都可导致指数增长。因此,种群大小主要由气候、资源、捕食者、寄生者或疾病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假说来解释种群的动态机制。
(1)气候学派。
(2)生物学派。
(3)食物因素。
(4)自动调节学说。
13、单项选择题 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或遭到捕食。旅鼠的减少和植物量增多,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A.季节性增长
B.周期增长
C.指数增长
D.逻辑斯谛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15、问答题 在什么情况下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会改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即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对生态因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即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都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扩大,也可能变窄或新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
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也能进行各种小的调整。如在不利环境条件来临之前,给以该因子的适当胁迫引导,可以改变其耐受范围,即通过驯化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抗性。
另外,当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时,它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就会比正常活动时宽得多。
再者,在昼夜及不同季节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和最适生存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16、填空题 种群的分布形式通常有()、()、()三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
17、填空题 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
18、填空题 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效积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效积温
19、多项选择题 下面用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中,属于生产成本法的有()
A.市场价格法
B.机会成本法
C.恢复和保护费用法
D.影子工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问答题
种群增长率r与净增殖R0的关系,由此看计划生育的途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r=lnR0/T0
R0:每代净增值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r=lnR0/T0
R0:每代净增值率
T:世代时间
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要使r值变小,途径有:
①降低R0值,即使世代增殖率降低,这就要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②使T值增大,即可以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21、问答题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goods)和服务(services)。产品是指在市场上用货币表现的商品;服务是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系统的性能,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减轻灾害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
(1)生物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3)调节气候;
(4)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
(5)维持土壤功能;
(6)传粉、传播种子;
(7)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8)净化环境;
(9)休闲、娱乐;
(10)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的感受。
22、问答题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综合作用:如气候的作用;
(2)主导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综合作用:如气候的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23、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不同群落中高位芽植物生态型的比例,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
A、97.4%74.3%52.0%25.4%
B、9.74%7.43%5.20%2.54%
C、2.54%5.20%7.43%9.74%
D、25.4%52.0%74.3%97.4%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问答题 生态系统的信息化学物质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信息化学物质有:
(1)种间信息素:利他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信息化学物质有:
(1)种间信息素:利他素、利己素和互利素。
(2)种内信息素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踪迹信息素、标记信息素和警戒信息素。
25、判断题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瑞典植物学家H.Gams的第二级层片相应于()。
A.一个群落中一个种的个体的总体
B.同一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总体
C.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总体
D.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种类植物的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单项选择题 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
A.后顶极
B.前顶极
C.亚顶极
D.分顶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填空题 全球生态问题主要是指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口问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口问题
29、单项选择题 一般,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松散结构
D.片层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简述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及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生产者: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氧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的细菌;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着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2)消费者:是指依靠活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且对其它生物种群数量起着调控作用。
(3)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也包括腐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着分解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回到环境中,成为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
31、问答题 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度因子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度因子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性变温。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32、单项选择题 某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后满一年才开工,则开工时()。
A、建设单位应向发证机关报告
B、应当向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C、应当报发证机关申请延期
D、施工许可证已自行作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单项选择题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是基本单位。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群系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问答题 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即在密度变化的一定区间内,最终产量是恒定的而与播种的密度无关,可由公式表述:c=w•d,c:总产量,w:平均株重,d:密度。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密度升高,则植株变小,构件减少。
另一个是-3/2自疏法则,即:播种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密度,则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到种群的存活率,种群表现为密度越高,密度制约性死亡发生越早,且死亡率越高。自疏表现早晚在密度与平均株重的坐标图中表现出-3/2斜率的自疏线。
35、问答题 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内关系是指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种间关系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内关系是指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种间关系是指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种间关系除竞争作用外还有多种类型,如捕食作用、寄生作用、互利共生、偏利作用和偏害作用等。
36、问答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
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37、问答题 简述最后产量衡值的生物学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稀疏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很容易获得资源和空间,生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稀疏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很容易获得资源 和空间,生长状况好,构件多,生物量大;
而在密度高的种群中的个体,由于叶子相互重叠,根系在土壤交错,对光、水和营养等竞争激烈,个体生长率降低,从而更合理地利用资源。
38、单项选择题 一个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的物种是()
A.顶位种
B.中位种
C.基位种
D.关键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单项选择题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A、种群
B、植被型
C、群丛
D、群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单项选择题 种群密度的大小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
A.种群对物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
B.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
C.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D.种群分布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1、问答题 比较分析术语:生态型与生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
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42、填空题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机体论观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机体论观点
43、填空题 生态系统能保持高度有序状态,是因为它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耗散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耗散结构
44、填空题 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面形成降水,而在背风面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的现象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焚风效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焚风效应
45、问答题 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群落内物种有规律的共处,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并存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群落内物种有规律的共处,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并存在优势现象。竞争、共生、附生、他感等。
2)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如植物群落的森林、灌丛、草丛的类型。
3)任何群落由一定的种类组成。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4)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5)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形成群落环境,群落对其居住环境有影响。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46、问答题 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47、问答题 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质学大循环的本质区别及各自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本质区别:地球上没有生物时就存在地质学大循环,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本质区别:地球上没有生物时就存在地质学大循环,是仅包含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循环;有生物参与的地质学循环才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包含物理和化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包含有生命活动的过程。
(2)各自特点:地质学大循环的特点是速度慢、周期长、范围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小。
48、问答题 简述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与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水平分布的缩影;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水平分布的缩影;
(2)每一垂直带的群落组合,受该山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
(3)两者之间仅仅是在外貌结构上的相似,而绝不是相同。垂直带从属于水平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的高度、山脉的走向、坡向、坡度、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地形,基质和局部气候的影响。
49、单项选择题 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生态系统生物量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A.光照逐渐减弱
B.温度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土壤逐渐贫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问答题 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r-选择: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r-选择: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策略者(r-strategistis)。
k-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k-选择的物种称为k-策略者(K-strategistis)。
51、问答题 研究种群的数量和分布的应用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决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决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1)确定合理利用渔业和野生动植物管理中的 收获量,改进草场放牧制度、放牧强度和林场采伐制度。(2)制订保护濒危种珍稀生物、防止绝灭的对策。
(3)提出农牧病、虫、鼠、草害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生态防治措施等。
52、问答题 什么是顶极?简述演替的3种顶极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称为顶极群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称为顶极群落。
顶极理论有3种: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局学说。
单元顶极论: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
多元顶极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等顶极。
顶极格局学说: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续变化的格局。
53、填空题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生物,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生物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适性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适性生物
54、问答题
气相型循环物质与沉积型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相联系,循环迅速,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如CO2、N2、O2和水等。气相循环与全球性三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
(2)沉积型:矿物元素贮存在地壳里。经过自然风化和开采冶炼,从岩石中释放出来为植物吸收,并沿食物链转移,经微生物的分解再返回环境。一部分在土壤中,一部分随水汇入海洋,经过沉降、淀积和成岩作用变成岩石,当岩石被抬升并遭受风化作用时,该循环才算完成。
这类循环缓慢易受干扰。沉积循环通常无全球性影响。
55、填空题 确定生物优势度大小的主要指标是()和密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盖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盖度
56、单项选择题 农业生产是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的()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存在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名词解释 红树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群落。
58、单项选择题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群落的镶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9、单项选择题 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判断题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问答题 原生演替系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2)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②沉水植物阶段
③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④挺水植物阶段
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⑥木本植物阶段
62、单项选择题 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
B.水体温度变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问答题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用香农指数怎样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香农多样性指数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香农多样性指数
H′=-∑(PilnPi)==-Σ(Ni/NlnNi/N)
64、问答题 简述磷的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磷循环的途径
岩石经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磷循环的途径
岩石经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含磷有机物沿两条支路循环:
1)沿食物链传递,以粪便、残体归还土壤;
2)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经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磷酸盐,可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2)也有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支路有两条:
1)动植物遗体磷矿化;
2)磷流入海洋。
65、填空题 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引起的其他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的变化叫生态系统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反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反馈
66、填空题 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密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密度
67、问答题 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命空间中的分布方式,或称为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命空间中的分布方式,或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分布。
种群分布型:随机分布(少见)、均匀分布(少见)、聚集分布(多见)
随机分布:个体的分布是偶然性的,每个点上出现的机会相等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如面粉中的黄粉虫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每个点上出现的个体数相等;种内竟 争、自毒现象、虫害等,如人工栽培作物。
群聚分布:种群内个体分布不均匀,形成许多密集的团块状。资源分布不均匀,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群行为。如鸟群、鱼群和兽群。
68、问答题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
①第一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④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⑤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
69、填空题 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和农生演替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生演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生演替
70、问答题 简述层片具有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4)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片。
71、填空题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盖度(投影盖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盖度(投影盖度)
72、多项选择题 下列术语中()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
B、乔木
C、灌木
D、一年生植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3、问答题 简述变异、选择与进化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变异的起源和选择作用是两个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变异的起源和选择作用是两个不同的方面。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起点。自然选择的过程,使得每一个种群能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调节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求得生存与发展。可见,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稳态机制。
(2)自然选择学说,强调了选择的作用,而不明白变异的来源;反之,有的学者强调了突变的产生,而看不到选择的重要性。实际上,选择只是对遗传结构上混杂的种群有效,而对遗传上一致的则无效;换言之,没有突变也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也没有进化。
(3)选择不是对个别突变发生作用,而是对基因组合或基因型发生作用,一个或某些基因一起存在时降低生活力的突变,当它被放置在另一种不同的基因背景上时,可能会增进生活力。因此,选择只是对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有利的变异体起作用,而不顾它们以后的价值如何。
74、问答题 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
2)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于生物体内;
3)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增加。
因此,有毒物质的生态系统循环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但也最为复杂。
75、填空题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口问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口问题
76、单项选择题 顶级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A.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种顶级群落
B.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级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各顶级群落呈连续变化
D.顶级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多项选择题 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体型小
B、体型大
C、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单项选择题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填空题 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进一步破坏叫()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退化、逆行演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退化、逆行演替
80、问答题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每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
(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年总积温/一个世代所需积温
(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4)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
(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81、多项选择题 下列术语中()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
B、乔木
C、灌木
D、地面芽植物
E、草本植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问答题 简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奥德姆关于生态系统随时间而演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奥德姆关于生态系统随时间而演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或状态。
(1)正过渡状态。亦称增长系统。
(2)稳定状态系统。亦称平衡系统。
(3)负过渡状态。亦称衰老系统。
83、问答题 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影响: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影响: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1)生物体的重要组分。生物体含水60-80%,水母达90%,干旱环境的地衣、卷柏和苔藓仅含6%左右。
2)参与物质代谢。
3)调节体内和体外环境。生物的新陈代谢以水为介质,营养物质运输、废物排除、激素传递及各种生化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数量、分布有影响。
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水分不足,使植物萎蔫;使动物滞育或休眠。某些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
如澳洲鹦鹉遇到干旱年份,就停止繁殖;而某些龙脑香科植物遇到干旱年份却产生“爆发性开花结果”。
适应:
(1)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根据栖息地,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类。
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1)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长期适应缺氧环境,根、茎、叶形成连贯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
2)水生植物的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3)湿生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抗旱能力差。
4)中生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大多数植物属中生植物。
5)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长时间的干旱。
6)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根系发达、叶面积小;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以及高渗透压的原生质等。
(2)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动物按栖息地也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类。动物对水因子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在于: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
水生动物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陆生动物则在形态结构、行为和生理上来适应不同环境水分条件。
1)形态结构适应:以不同形态结构,使体内水分平衡。
2)行为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迁徙等。
3)生理适应:如骆驼可以17天喝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仅具有贮水的胃,驼峰还储藏丰富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84、问答题 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的应用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数式增长模型:在无限的环境中,即环境中空间、食物资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数式增长模型:在无限的环境中,即环境中空间、食物资源是无限的,种群增长不随种群 密度而变化,数量迅速增加,呈现指数增长,称为指数增长规律。又称为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或非密度制约性增长。分为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和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指数增长规律的假定:
1)种群的增长是无限的
2)世代不重叠
3)种群无迁入和迁出
4)没有年龄结构
实例:
1)温箱中培养的细菌的种群增长;
2)很多昆虫的种群增长;
3)某些小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增长;
4)人口的的种群增长。
应用:
1)根据模型求人口增长率
2)根据模型预测种群量加倍的时间3)估计种群受到干扰后恢复平衡的时间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在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不可能长期按指数增长,受到种群密度的限制,出生率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死亡率随密度上升而上升,称为逻辑斯谛增长又称为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或密度制约性增长。
微分方程:dN/dt=rN(1-N/K);积分方程:Nt=K/(1+eа-rt)
式中(1-N/K)的生物学意义就是“剩余空间”或未利用的增长机会;
若N0,(1-N/K)1,空间未利用,种群接近于指数增长,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充分实现。
若NK,(1-N/K)0,空间几乎全被利用。
逻辑斯谛增长规律的假定: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或负荷量。
常用K值表示,当种群大小达到K值时,种群则不再增长。
2)种群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逐渐、按比例下降。
种群每增加一个个体,就对种群产生了1/K的抑制影响;若种群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空间”,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就只有(1-N/K)了。
3)种群中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是立即发生,无时滞。
4)种群无迁入和迁出现象。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特点:
1)S型曲线有一个上渐近线,曲线渐进于k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
2)曲线变化逐渐平滑。从曲线斜率看,开始变化速率慢后加快,在拐点处变化速率最快,以后变慢。
3)具有五个时期:
A、开时期(潜伏期):种群个体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B、加速期: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多,密度增长加快
C、转折期:N=K/2,密度增长最快
D、减速期:N〉K/2,密度增长变慢
E、饱和期:N=K,种群密度不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实例和应用
实例:
1)实验室培养的具有简单生活史的酵母菌、果蝇等中证实。
2)物种引入海岛和新栖息地,如环颈雉等。
意义:
1)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是渔捞、林、农业等时间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参数r、k是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85、填空题 生物对昼夜交替周期性变化的适应形成的节律变化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昼夜节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昼夜节律
86、名词解释 波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短期可逆的变化,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波动多数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短期可逆的变化,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波动多数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
87、填空题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禀增长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禀增长率
88、填空题 冬小麦、甜菜开花时的日照时数要比水稻、玉米等作物开花时的日照时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长
89、问答题 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学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学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到17世纪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名词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从生态学名词提出到19世纪末称之为生态学建立时期;
到了20世纪10~30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1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生态学进入现代生态学时期。
90、问答题 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或作用。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或作用。
负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
①会使被捕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
②过渡的捕食还会影响同样以被捕食者为食的其他生物的食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正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
③是捕食可淘汰被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提高种群个体的质量,提高种群的适合度和竞争能力。
④抑制被捕食种群,防止种群过于扩大,对环境造成破坏。
⑤给其他物种留下一些资源,使系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91、单项选择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越高级,则越不容易()
A.保护
B.恢复
C.维护
D.破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问答题 简述3种耐盐植物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的耐盐方式:
(1)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的耐盐方式:
(1)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2)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
(3)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93、问答题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要点:
(1)综合作用;
(2)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要点: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94、问答题 什么是种群?种群具有那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种群是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种群不同于个体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种群是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种群不同于个体的群体特征可分为三类:
(1)种群的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
95、问答题 什么是生态位?高斯竞争排除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竞争排除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后来被英国生态学家称之为高斯假说。
96、填空题 旱生植物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少浆植物、多浆植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少浆植物、多浆植物
97、多项选择题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植株开花
C、开花结子
D、繁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问答题
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因表现在植物个体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因表现在植物个体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群体特征,如叶面积指数等。
外因应包括光照条件如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与纬度和高度相关);温度环境差异,包括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物质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条件;动物的取食程度的两方面的影响。
99、单项选择题 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
A.越高
B.越强
C.越低
D.越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多项选择题 目前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有()
A.原有替代型
B.现有改造型
C.全新规划型
D.虚拟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1、问答题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特征及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特征及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
如形态:骆驼毛皮隔热;
如生理:尿血浓度比高;
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
102、问答题 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103、单项选择题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A.贝格曼规律
B.阿仑规律
C.谢尔福德规律
D.高斯假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4、单项选择题 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5、问答题
初级生产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收获量测定法
定期收割植被,烘干至恒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收获量测定法
定期收割植被,烘干至恒重;此法适宜估计农作物和牧场的初级生产力;多次取样比较准确。
(2)黑白瓶法(氧气测定法):多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基本原理:测定水中含氧量的变化,利用光合作用方程计算出总初级生产量。
(3)CO2测定法
原理同黑白瓶法,适宜于陆生生态系统。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适宜水生生态系统。
(5)叶绿素测定法
原理: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量和光合作用率之间的密切产量关系。
106、问答题 简述种群的调节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原来平衡密度的作用即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原来平衡密度的作用即为调节作用。有三个学派解释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
(1)气候学派:种群数量受天气的强烈影响;
(2)生物学派: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作用;
(3)内源性调节学派(自动调节学说派):种群内成员的异质性起调节作用。内源性调节学派包括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
107、填空题 种群调查得出其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m则种群的分布倾向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随机分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随机分布
108、单项选择题 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
A.越高
B.越强
C.越低
D.越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9、问答题 论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人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人口;
(2)粮食;
(3)污染;
(4)酸雨;
(5)荒漠化;
(6)全球变暖;
(7)臭氧层破坏;
(8)能源短缺;
(9)资源破坏;
(10)物多样性丧失。
110、问答题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作水域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间的比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影响的主要因子有光、水、营养元素、植物类型、污染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影响的主要因子有光、水、营养元素、植物类型、污染等。
(1)光:光质、光强、光量及光照时间都是影响因素。
我国兰州以西辐射较强;东半部辐射量较少,其中华北平原和内蒙古较高;长江流域较低,尤其成都平原最低。
(2)光合途径: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不同,直接影响到初级生产力的高低。
(3)污染对初级生产量的影响。
污染物质被排入大气、土壤和河流,进入生态系统后,引起初级生产的下降,严重的污染还使绿色植物生产衰减,使生态系统结构及作用发生变化。
2、水域与陆地的比较:
(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陆地占地球表面1/3,而初级生产量占全球的2/3。主要原因是海洋中的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其生产力很低,平均仅125g/m2.yr,有“海洋荒漠之称”。
(2)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
以热带雨林生产力为最高,平均为2200g/m2.yr。
由热带雨林®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荒漠,依次减少。
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是导致初级生产量随纬度增大而降低的原因。
(3)海洋中初级生产量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
河口湾由于有大陆河流的辅助输入,它们的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500g/m2.yr,产量较高。
111、问答题 比较分析术语:层片与层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112、问答题 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
因此,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的高温、低温和积温及日照长度,使其不能生长或完成发育。
113、单项选择题 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他感作用
B.抑制作用
C.竞争
D.领域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问答题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有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
3、按生境类型划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等;
4、按研究方法划分有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等;
5、按生态学与其它科学的交叉划分有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
6、按应用领域划分有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
115、问答题 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有相似环境要求的两个物种,为了争取有限的食物、空间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有相似环境要求的两个物种,为了争取有限的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大多不能长期共存,除非改变竞争手段或是两个物种发生生态分离;否则两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竞争能力差的灭亡。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116、问答题 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如:温度、湿度、氧气、食物以及其他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如对植物而言,光、温、水、肥、气等是其生存因子。生存因子是生态因子的子集,生态因子又是环境因子的子集。
117、问答题 简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海拔梯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
(3)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4)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
118、问答题 物种的形成为什么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有哪些形式和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只有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以后,当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只有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以后,当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但基因交流已成为不可能,具有独立的基因库,因而成为两个独立的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生殖隔离包括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
合子前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之前,阻碍受精和形成合子;可分为:
(1)栖息地隔离;
(2)时间隔离;
(3)行为隔离;
(4)生殖器官隔离。
合子后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以后,虽然两性配子可以受精并形成合子,但合子没有生活能力,或只能发育为不育的杂种。可分为:
(1)杂种的生活能力极弱,或完全不能生活;
(2)发育过程中的杂种不育;
(3)F2代受损。Fl代虽然能正常生活和生育,但F2代具有很多生活能力弱和不育的个体。
119、填空题 按人类的需求,由人类设计制造建立起来,并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工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工生态系统
120、多项选择题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1、填空题 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洋
122、名词解释 他感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123、单项选择题 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2个种死亡
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4、问答题 热带雨林的分布及植被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非洲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一些岛屿;往北可伸入我国的西双版纳与海南岛南部。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为:
(1)种类組成极为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乔木分为3层
(3)有的乔木具有特殊构造:板状根、乔木叶子具滴水叶尖、老茎生花和多昆虫传粉
(4)无明显季相交替。每一种植物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
125、单项选择题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问答题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陆地生态系统从赤道到两极可有:
(1)热带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陆地生态系统从赤道到两极可有:
(1)热带雨林;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温带落叶阔叶林;
(4)北方针叶林;
(5)草原;
(6)沙漠;
(7)苔原/冻原。
127、单项选择题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高级单位是()。
A.群系
B.群丛组
C.植被型
D.群系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8、多项选择题 环境污染物一般毒性评价方法有()
A.急性毒性评价
B.蓄积毒性评价
C.亚慢性毒性评价
D.慢性毒性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9、填空题 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的()和种的()两方面含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丰富度、均匀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丰富度、均匀度
130、问答题 比较分析术语: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131、问答题 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服务主要的评估方法有:
①市场价值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服务主要的评估方法有:
①市场价值法;
②替代花费法;
③生产成本法;
④旅行费用法;
⑤享乐价格法;
⑥条件价值法;
⑦绿色国民经济帐户。
132、名词解释 光周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天内白昼与黑夜的时数交替(即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天内白昼与黑夜的时数交替(即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称为光周期。
133、单项选择题 种内竞争的表现有()。
A、自疏
B、寄生
C、捕食
D、变换体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4、填空题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周期变化所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气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气候
135、名词解释 群落交错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136、单项选择题 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
A.r-对策
B.K-对策
C.A-对策
D.G-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7、填空题 氮离开生态系统途径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燃烧、反硝化、流失、淋溶、挥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燃烧、反硝化、流失、淋溶、挥发
138、填空题 季相最明显的森林群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落叶阔叶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落叶阔叶林
139、问答题 群落形成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进来奠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进来奠基)
(2)郁闭未稳定的阶段(竞争激烈但最终趋于稳定)
(3)郁闭稳定的阶段(发展为顶级群落)
140、填空题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被型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被型组
141、判断题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单项选择题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
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3、填空题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通常包括()、()、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144、单项选择题 大熊猫的个体很大,它对于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C.个体繁殖晚,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
D.提高出生率,发育减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5、问答题 简述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顶极群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它是一个在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顶极群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②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
③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平衡,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
④顶极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146、判断题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7、问答题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热量总和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用公式表示:K=N(T-T0),K—是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天数,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意义:
1)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
2)预测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
3)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度。
4)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5)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
6)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
7)应用有效积温预报农时。
148、问答题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的调控是无目标的、非中心的自我调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是能量和物质在复杂的食物网中流动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是能量和物质在复杂的食物网中流动过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可以在食物网中的任一环节,因此,生态系统的调控点是不固定的,是无中心的控制。又因为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随机的,因此,调控也是无目标的。
149、问答题 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水相对海洋鱼类是高渗环境,水分会从鱼类身体内不停地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水相对海洋鱼类是高渗环境,水分会从鱼类身体内不停地自然渗透流向体外,即不停地失水。
海洋鱼类必须不停地通过饮水补充水分。
但饮水同时又会将大量溶质吸入地内,使体内面临渗透压增高的危险。
排尿可排出一些溶质,如果大量排尿可避免出现高渗透压,又会引起失水。
海洋鱼类通过鳃上的特殊结构(离子泵),将大量的离子排出体外,不仅保持体内的渗透压,有维持水分平衡。
150、问答题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濒危原因:
(1)人类捕杀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濒危原因:
(1)人类捕杀
(2)栖息环境破坏
(3)K-对策不易增加种群数量
(4)寡食性
(5)生殖进化的缺陷
拯救建议:
(1)保护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尽可能大)
(2)提高其繁殖率和后代的成活率
(3)采取增加遗传多样性的措施
151、填空题 西坡更接近于南坡常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阳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阳坡
152、多项选择题 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
A.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B.可以共同防御敌害
C.有利于改变小生境
D.能够促进繁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3、问答题 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6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
(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
(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6级。
154、填空题 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资源利用性竞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资源利用性竞争
155、问答题 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对动物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对动物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
①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失调。
②破坏植物的水份平衡。
③加速生长发育,减少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④促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形态和生理两方面。
①形态方面:体表有蜜绒毛和鳞片。植物体表呈浅色,叶片革质发亮。改变叶片方向减少光的吸收面。树干和根有厚的木栓层。
②生理方面: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盐或糖的含量,增强蒸腾作用。
高温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
①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②造成缺氧。
③排泄功能失调和。
④神经系统麻痹。
动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生理、形态和行为三方面。
①生理方面是适当放松恒温性。
②形态反面如骆驼的厚体毛等。
③行为方面是躲避高温等。
156、单项选择题 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种群爆发
D.生态入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7、填空题 从一个群落开始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发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发育
158、问答题 论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1)综合作用,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1)综合作用,各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综合作用于生物;
(2)主导因子作用,因子的作用有主有次;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因子直接影响生物,有的通过其他因子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作用及效果不同;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因子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
(6)限制性作用,当因子超过生物的耐性范围或不适于生物,就会限制其他因子的作用,限制生物的生存发展。
159、单项选择题 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
B.50d
C.40d
D.20d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以林型为最小分类单位的分类体系是()。
A.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
B.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
C.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分类
D.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单项选择题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2、问答题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163、单项选择题 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苔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4、问答题 简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影响植被及生态系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有纬向地带性、经向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影响植被及生态系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有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即纬度地带性。我国从南向北形成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区。
(2)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变化,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分布三大植被区域:湿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和干旱荒漠。
(3)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如热带湿润区的高山森林分布与赤道到极地的水平植被分布向比较,自平地到山顶和自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排列顺序大致相似。
165、单项选择题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6、问答题 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恢复是以群落演替理论为基础,恢复是正向演替,退化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恢复是以群落演替理论为基础,恢复是正向演替,退化就是逆行演替。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首先是先锋物种和顶级树种的迁移、散布和替代。
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任何一个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
其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由于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引起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便原来的群落结构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群落内部物种内部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政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进而群落的特性或多或少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是群落演替的诱发因素。
生态恢复的过程在某种呈度上说就是群落演替的过程,所以生态恢复必须考虑群落的演替。
167、问答题 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2)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矿物质元素为水分;
(3)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肥力(水、肥、气、热);
(4)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
(5)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分解作用、硝化作用、固氮);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168、名词解释 捕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种生物个体摄取其他生物个体(猎物)的全部或部分;广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种生物个体摄取其他生物个体(猎物)的全部或部分;广义的捕食包括肉食、植食、拟寄生和同类相食四种类型。
169、判断题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0、填空题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因此,把这部分光辐射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理有效辐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理有效辐射
171、问答题 简述我国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
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
“废物”再生的环境调节工程系统;
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
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172、填空题 地方性风主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焚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焚风
173、问答题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174、填空题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镶嵌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镶嵌性
175、单项选择题 前顶极也叫()。
A.后顶极
B.先顶极
C.亚顶极
D.分顶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6、判断题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7、单项选择题 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推迟生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8、问答题 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更替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1)东部湿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1)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
2)西部内陆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自北向南变化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温带地区表现较明显,从东南至西北变化规律为: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半荒漠、荒漠地带。
179、单项选择题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0、问答题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增加,群落物种多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海拔梯度:随着海拔升高,在温度、水分、光照等因子综合作用下,多数情况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3)环境梯度:土壤中P、Mg、K(树林也要美甲)的水平与热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
(4)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
181、问答题 请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提出今后的防治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臭氧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是植被破坏引起二氧化碳吸收量的下降,从而间接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
2、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防治温室效应的产生:
一是减少上述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是减少植被破坏,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182、单项选择题 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A.焚风
B.寒露风
C.台风
D.干燥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3、单项选择题 生物的适应是()
A.过度繁殖的结果
B.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4、问答题 比较分析术语: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原生裸地没有植物繁殖体,次生裸地存在一些植物的繁殖体。
185、填空题 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污染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城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城市
186、单项选择题 自然选择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是由于()。
A.种群内部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B.种群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C.环境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D.个体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7、问答题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受物质的性质、发生作用的生物及分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受物质的性质、发生作用的生物及分解过程中的理化条件的控制。
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土壤pH值等。
188、单项选择题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填空题 基础生态位比实际生态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宽
190、填空题 长江流域夏季()和秋季()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干热风、寒露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干热风、寒露风
191、名词解释 竞争排除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192、问答题 简述水的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循环
(1)水循环途径:水受到太阳辐射而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循环
(1)水循环途径:水受到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并聚集为云、雨、雪、雾等形态,其中一部分降至地表。
到达地表的水:
1)一部分直接流入江河,汇入海洋;
2)一部分渗入土壤:为植物吸收利用,通过地下迳流进入海洋。
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部分用于蒸腾,小部分为光合作用形成同化产物,进入生态系统,后经过生物呼吸与排泄返回环境。
(2)水循环的调节:靠蒸发与降水来调节。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修筑水库等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利用,使某些地下水位和水质量下降
193、问答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其复杂程度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影响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生物生态位的分化及重叠程度。
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质历史。
干扰体制。
194、单项选择题 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单项选择题 生态系统把植物、动物、微生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
A.功能上的统一性
B.生物学上的一致性
C.都是生物
D.都生活在一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问答题 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物种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耐性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
197、填空题 广义的共生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198、单项选择题 按()划分,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A.生物类群
B.生物的组织层次
C.生态学的应用
D.生态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9、问答题 论述英美学派与法瑞学派的区别与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英美学派是根据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来进行群落分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英美学派是根据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来进行群落分类的,有人将该系统称为动态分类系统。他们对顶极群落和末达到顶极的演替系列群落,在分类时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建立了两个平行的分类系统(顶板群落和演替系列群落),因而称该系统为双轨制分类系统。
(2)法瑞学派提出了一个植物区系-结构分类系统,被称为群落分类中的归并法。该系统的特点是以植物区系为基础,从基本分类单位到最高级单位,都是以群落的种类组成为依据。该学派的分类过程是通过排列群丛表来实现的。首先在野外做大量的样方,样方数据一般只取多度-盖度级和群集度。然后通过排群丛表,找出特征种、区别种,从而达到分类的目的。
(3)法瑞学派的分类系统中的群丛门是指在大的植物区系地理范围内,具有共同分类特征的有关群丛纲的联合。它的分类特征可以是种或属,或者两者。它大体上与英美学派的群系和我国的植被型相当。法瑞学派虽然不象英美学派一样从演替系列群落的动态来分类,但在研究群丛内的变异等方面都注意了群落动态的研究。
200、问答题 简述生态学的含义及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定义的发展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生态学分支和领域。
有关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物”、居住地“环境”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容有所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生态学定义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现代强调人类生态则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农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农学:生态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