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试述引起油气藏破化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引起油气藏破化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剥蚀作用、水动力冲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引起油气藏破化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剥蚀作用、水动力冲刷、氧化作用和扩散作用。
(一)剥蚀作用: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使地壳相对抬升,将已经形成的地下油气藏上升到地表遭受剥蚀而被破坏。
(二)水动力冲刷: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使背斜油气藏的一翼相对抬升,导致闭合高度减小,打破了原来油、气、水的平衡,致使水动力冲刷破坏了原来的油气藏。
(三)氧化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打破了原来油、气、水的平衡,使地下油气或与地下水接触,或沿断裂上升到地表,都会因氧化作用而分别形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高分子含氧化合物导致油气藏的破化。
(四)扩散作用:天然气通过盖层扩散也能造成散失。
2、问答题 计算递减率用的“去年末标定日产”的标定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标定原则如下:
(1)以全年特别是10、1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标定原则如下:
(1)以全年特别是10、1l、12月产油量变化趋势确定年底日产水平。
(2)应扣除年底临时放产,具有转注条件,该转注推迟到第二年一季度内转注、超过正常产油量等多产的原油。
(3)应加上年底突击性测压、压产、冬季关井以及受自然灾害临时少产的原油。
3、问答题 井径测井曲线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判断岩性
(2)计算平均井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判断岩性
(2)计算平均井径
(3)做为地球物理测井曲线解释参考资料
4、问答题 试述石油的化学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主要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91exam.org
(三)石油的馏份、族份和组份
1石油的馏份分为轻馏分、中馏分及重馏分。
2石油的四个族份是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及沥青质。
3石油的组份包括以下四部分:油质、胶质、沥青质和碳质。
5、问答题 什么叫存水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叫存水率。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叫存水率。
存水率=(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6、问答题 碎屑湖泊相有哪些亚相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成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成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
7、名词解释 背斜圈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8、问答题 简述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主要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地下有油、气藏存在时,油、气就会向上扩散,尽管数量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地下有油、气藏存在时,油、气就会向上扩散,尽管数量有限,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总会在地表土壤或岩石中出现一些烃类气体、微量沥青以及与烃类有关的细菌、元素和盐类等等,用以进行含油性的预测和远景评价。
9、名词解释 折算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0、问答题 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岩储层可形成于各类沉积环境中,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储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岩储层可形成于各类沉积环境中,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储集体。
冲积扇砂砾岩体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河流进入平原,在山的出口堆积而形成。
河流砂岩体包括边滩砂岩体(属称点砂坝),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弯曲河道内侧(凸岸);和河床砂砾岩体(属称心滩),发育于沿河道底部,平面呈狭长不规则条带状,走向一般与海岸线垂直或斜交。
三角洲砂岩体是河流入湖或入海口流速降低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湖泊砂岩体是平行湖岸成环带状分布,有滨湖相、浅湖相、深湖相。
滨海砂岩体是滨海区由于波浪、沿岸流、潮汐、风的作用,破坏附近的三角洲可形成沿岸线呈带状、串珠状分布的砂坝;由于海水的频繁进退可形成超覆与退覆砂岩体。
浊流砂岩体是浊流携带大量的泥砂在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风成砂岩体是在大陆沙漠区、河岸附近,形成的风成砂丘沉积而成。
其中风成砂、滨浅海砂坝砂、三角洲砂及辫状河砂物性好;深水浊积砂较好;河道砂物性好,但分布不稳定;冲积扇、扇三角洲物性差。
11、问答题 什么叫流动压力?流压的高低反映了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的压力叫流动压力。参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的压力叫流动压力。参数符号为Pwf,单位为兆帕.
流入井底的油依靠流动压力举升到地面。一般流压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流压高,油井的自喷能力强。
12、问答题 何谓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试述层内非均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⑵研究内容包括:
①粒度韵律
②渗透率韵律
③沉积构造
④夹层的存在
⑤颗粒的排列方向
⑥微裂缝
⑦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如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等。
13、问答题 采油压差与 油田开发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采油压差越大,油井产量越高。当采油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采油压差越大,油井产量越高。当采油压差大到一定程度,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不但井底甚至油层就要脱气,气油比就会上升,油井产量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对合理采油,保持油井长期稳产高产很不利。所以,油井不能任意放大采油压差,必须根据采油速度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采油压差。
14、问答题 圈闭的概念及其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圈闭是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圈闭是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的地质场所。它是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的:
(1)储集层:具有储集油气孔隙空间和使流体运移能力的岩层。
(2)盖层: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的、能够阻止油气散失的岩层。
(3)遮挡物:从各个方面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封闭条件。
圈闭的基本功能就是聚集油气,它的存在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15、问答题 请问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后所产生的风化物有哪几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溶解物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溶解物质: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后产生的真溶液物质。
不溶残积物: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新形成的不溶物质。
16、名词解释 闭合面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通过溢出点的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面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通过溢出点的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面积。
17、问答题 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 定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对油气田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对油气田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盆地沉降史、圈闭发育史和生排烃史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一)盆地沉降史、圈闭发育史
盆地沉降史分析实际上考虑到了盆地演化史、油气生成及排烃史、圈闭发育史,以此来分析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1.沉积埋藏史和构造发育史
通过回剥法来恢复埋藏史,由此也可以恢复构造演化史。这种方法也叫古厚度恢复方法。这主要考虑正常压实原理、古地层剥蚀恢复、地层欠压实现象。
2.构造发育史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与油气初次运移同时或早于油气初次运移的圈闭是有利的,特别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圈闭最有利。一般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上限是圈闭形成时间(最晚),下限为油气初次运移时间(最早),且前者可早于或同时于后者。
(二)根据生油岩主要排烃时间确定
二、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由于地壳上所有油藏多少都含有天然气,且很多油藏都被气饱和或接近饱和,油藏的饱和压力与油藏的地层压力相等。与饱和压力(静水柱压力)相当的地层埋藏深度,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即为该油藏的形成时代。
三、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四、油藏地球化学方法
18、问答题 地层接触关系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19、问答题 何谓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是指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其根本原因是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
20、问答题 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阶段:1949年——195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
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56年5月发现克拉玛依、四川的扬高寺气田,56年12月发现鸭尔峡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
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1963年发现胜利油田,1964年发现大港油田,1965年发现江汉油田,1967年发现下辽河油田,1970年发现长庆油田,1971年发现南阳油田,1975年发现任邱油田,1975年发现中原油田。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现在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面向海上,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发展东部:东部油田继续增储上产,寻找隐闭油气藏。
发展西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油田的相继建成,……
面向海上:发现海上大陆架,查明近海盆地的油气概况,有近10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储量主要在渤海4亿多吨,珠江口4亿多吨,北部湾1亿多吨;气主要在琼东南,东海、辽东有少量的气,……。深部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存。
进军国际石油市场: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秘鲁、加拿大、苏丹、委内瑞拉、马六甲、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合作项目或股权,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南美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区。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还在继续进行。
21、名词解释 沉积时间单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
22、问答题 什么叫开采现状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采现状图是在井位图上反映各油井和水井的日产液量、日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采现状图是在井位图上反映各油井和水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和日注水量,它是反映现阶段油田开采情况的图幅。
23、问答题 简述地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是通过钻井所获取的地下岩芯、岩屑等实际资料和实验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是通过钻井所获取的地下岩芯、岩屑等实际资料和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其它方法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沉积、地层、构造和油、气藏形成条件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
24、名词解释 交代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物与周围溶液互相交换物质的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物与周围溶液互相交换物质的作用。
25、问答题 密闭取心检察井岩心分析哪几项主要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②岩心含油状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②岩心含油状况
③含盐量变化
④含油(水)饱和度变化
26、问答题 构造油气藏按圈闭成因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细分为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
其中,背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细分为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
其中,背斜油气藏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3.与压实差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4.与地下柔性物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5.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油气藏
由断层的封闭作用而形成的油气藏有以下几类:
1.断层与鼻状构造组成的油气藏
2.由弯曲断层与倾斜地层结合组成的油气藏
3.由交叉断层倾斜地层结合组成的油气藏
4.由两条弯曲断层相交组成的油气藏
5.由断层与倾斜地层岩性尖灭组成的油气藏
27、问答题 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毛细管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毛细管力和粘土矿物脱水作用以及甲烷气作用。在地静压力影响下的压实作用,使沉积物逐渐被压实固结成岩;热膨胀作用促进了压实流体运移的过程;伴随沉积压实而进行的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在中期压实阶段也开始了;甲烷气的作用既能形成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又可作为初次运移的“运载体”。
28、名词解释 脉状层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有利于砂质沉积和保存的情况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有利于砂质沉积和保存的情况下,因波峰处泥质缺乏或较薄,形成被砂质包围泥质的层理现象。
29、问答题 什么叫平面突进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注水线推进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注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它反映油层在平面上渗透性的差别。平面突进系数越大,平面矛盾越突出,扫油面积越少,最终采收率也就越低。
平面突进系数=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平均水线推进距离
30、问答题 简述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圈闭的有效性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的实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圈闭的有效性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的实际能力。
控制圈闭有效性的因素有:
a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时间早于运移时间
b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圈闭于油源区附近
c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通道的关系:圈闭位于运移通道上
d水动力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保存条件好
e圈闭有效容积与保存条件对圈闭有效性影响:圈闭有效容积大
31、名词解释 闭合高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的垂直最大高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的垂直最大高度。
32、问答题 重力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重力变化有两大方面,即理论重力与实际重力变化。理论重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重力变化有两大方面,即理论重力与实际重力变化。理论重力值,随海平面的增高而降低,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实际重力值,受地表下面物质组成不同而不同,密度小者的油气、煤等集中,显示负重力异常;密度大的金属矿产铁、铜、铅、锌等集中,显示正异常。
33、问答题 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沉积有机质来源提供最多的生化组成是:类脂化合物、蛋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沉积有机质来源提供最多的生化组成是: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类脂物质的特征是抗腐力较强,能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保存起来,其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最接近于石油烃,是生成油气的主要原始物质。
34、问答题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在轻纺工业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称为工业食粮;
③在农业上,为农机燃料,化肥、农药的原料,是良田沃土;
④在军事上,为战略资源和物质基础。
35、名词解释 同生断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沉积过程中发生的断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沉积过程中发生的断层。
36、问答题 常见的矿物断口形态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断口形态有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和平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断口形态有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和平坦状断口。
37、问答题 什么是静水柱压力?写出计算公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叫静水柱压力。
计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叫静水柱压力。
计算公为:
静水柱压力=油层中部深度*水的密度/100
38、问答题 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可将矿物归纳为那几大类?
点击查看答 案
本题答案:可分成五大类,及自然元素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类,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分成五大类,及自然元素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类,卤化物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和含氧酸盐类。
39、问答题 什么叫地层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层系数是油层的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参数符号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层系数是油层的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参数符号为Kh,单位为平方微米·米μ㎡m)。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
40、问答题 简述热催化主要生油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细菌活动逐渐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细菌活动逐渐减弱,这时进入地热起主导作用的阶段。有机质(主要是干酪根)在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这个阶段不仅有气态烃,而且有大量的液态烃。因此称为主要生油阶段。
41、问答题 地饱压差与油田开发的关系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称地饱压差。地饱压差是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称地饱压差。地饱压差是衡量油层生产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如果油田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生产,油层里的原油就要脱气。原油粘度增高。从而降低采收率。所以在静压低于饱和压力的情况下 91eXAm.org采油是不合理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调整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
42、问答题 反映河流环境的沉积构造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
43、问答题 何谓油层对比?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有何异同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概念,两者所需资料、程序和具体工作基本相似,但划分和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概念,两者所需资料、程序和具体工作基本相似,但划分和对比的单元不同,其对比界限不同。
44、名词解释 油气二次运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进入储层或运载层后的一切运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进入储层或运载层后的一切运动。
45、问答题 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上平原亚相;水下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上平原亚相;水下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
46、问答题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碳酸盐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不同,可将碳酸盐岩储集层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碳酸盐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不同,可将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四种类型:
1.孔隙型储集层
2.溶蚀型储集层
3.裂隙型储集层
4.复合型储集层
47、问答题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油气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
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48、问答题 简答斜层理的特点及代表的环境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细层呈直线状或弧线状,且与岩层层面斜交,一般代表浅水环境且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细层呈直线状或弧线状,且与岩层层面斜交,一般代表浅水环境且般运介质的运动方向频繁变化。
49、问答题 试叙述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九个方面: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①储层的构造形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封闭性、裂缝的发育程度;
②储集层的岩性、岩石结构、几何形态、连续性、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的空间变化,即储层各项属性的非均质性;
③隔(夹)层的岩性、厚度及空间变化;
④储层内油、气、水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⑤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油田内的变化;
⑥油气藏的压力、温度场;
⑦水体大小、天然驱动方式及能量;
⑧石油储量;
⑨与钻井、开采、集输工艺有关的其它地质问题;
50、问答题 简述钻井液的类型及其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钻井液主要有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其作用有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钻井液主要有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其作用有三:
(1)压住高压油气水层,保证安全钻进;
(2)冷却钻头;
(3)携带岩屑。
51、问答题 井组注采反应曲线有什么用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利用井组反应曲线可以分析以下问题:
(1)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利用井组反应曲线可以分析以下问题:
(1)分析注水井分层注水强度、分层注采平衡状况、,压力变化。
(2)分析井组内各油井见效状况,生产变化趋势。
(3)分桁各井各小层产量,压力,含水,水线推进变化及原因。
(4)提出调整措施。
52、名词解释 裂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层沿破裂面两边的岩层未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层沿破裂面两边的岩层未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53、名词解释 异常地层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54、名词解释 综合柱状剖面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个资料完整、具有代表性的柱状剖面图,图中反映了一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个资料完整、具有代表性的柱状剖面图,图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层、岩性、物性、电性以及油气水的情况。
55、问答题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成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已开发探明储量
②未开发探明储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已开发探明储量
②未开发探明储量
③基本探明储量
56、名词解释 地温级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恒温层下,温度升高10C度深度的增加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恒温层下,温度升高10C度深度的增加值。
57、问答题 试叙述多油层砂岩油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需具备一定的储量,保证油井能达到一定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需具备一定的储量,保证油井能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油层数少,厚度小,产能会低些;但层数多,厚度大,层间矛盾也会大些。因此,必需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作到两者兼顾。
②同一开发层系内的油层性质应相近,主要要求油层的渗透率相近,原油粘度相近,油层的压力和分布状况不能相差太大。
③两个开发层系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隔层,保证注水开发条件下,各层系间严格地分开,防止不同层系之间发生水串,一个开发层系应是一个水动力系统。如果两个开发层系之间串通,必然相互影响其开发效果。关于隔层的厚度界线,应以保证不水串为原则。
④同一开发层系内单油层应相对集中,开采层段不宜过长和分散,以利于井下工艺措施的顺利进行。
总之,开发层系划分的粗细程度应全面考虑,不能太粗,也不宜过细。如果开发初期划分过粗,开采中往往矛盾较多,在开发中后期再来调整也很复杂。当然划得过细,钻得井很多,单井产量低,增加了油田初期的投资,地面地下管理也有困难。一个油田开发层系划分的粗细程度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58、问答题 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壳运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地壳运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壳运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地壳抬升,盖层遭受风化剥蚀,盖层封盖油气的有效性部分受到破坏,或全部被剥蚀掉,油气大部分散失或氧化、菌解,造成大规模油气苗。如西北地区许多地方的沥青砂脉。
2)地壳运动产生一系列断层,也会破坏圈闭的完整性,油气沿断层流失,油气藏破坏。如果断层早期开启,后期封闭,则早期断层起通道作用,油气散失;而后期形成遮挡,重新聚集油气,形成次生油气藏或残余油气藏。如勃海湾盆地的“华北运动”,以块断活动为主,产生大量的断层,这些断层破坏了原有圈闭及油气藏的完整性,使油气重新分布,同时也导致次生油气藏的形成。
3)地壳运动也可以使原有油气藏的圈闭溢出点抬高,甚至使地层的倾斜方向发生改变,造成油气藏的破坏。
2.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的影响
岩浆活动时,高温岩浆会侵入到油气藏,会把油气 烧掉,破坏油气藏。而当岩浆冷凝后,就失去了破坏能力,会在其它因素的共同配合下成为良好的储集体或遮挡条件。
3.水动力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活跃的水动力条件不仅能把油气从圈闭中冲走,而且可对油气产生氧化作用。
所以在地壳运动弱、火山作用弱、水动力条件弱的环境下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59、名词解释 付变质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变质岩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变质岩石。
60、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
61、名词解释 鲕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具核心和同心层及放射性包壳结构的球状颗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具核心和同心层及放射性包壳结构的球状颗粒。
62、名词解释 油气藏高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63、名词解释 测井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64、问答题 简答剖图的地质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楚直观地反映油气田在地下的构造情况,如地层产状、地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楚直观地反映油气田在地下的构造情况,如地层产状、地层接触关系以及断裂情况;反映地层岩性及厚度情况;反映地下油气水的分布状况。
65、名词解释 原生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沉积物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原始的颜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沉积物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原始的颜色。
66、问答题 试对比分析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并简述碎屑岩油层对比成果图及成果表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
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
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
油层划分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
①划分与对比依据差异:
区域对比—如地震资料、古地磁资料、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等等;
油层对比—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地球物理测井等;
②划分与对比方法差异:
区域对比—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等;
油层对比—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③划分与对比单元的差异:
区域对比—群、组、段等;油层对比—砂岩组—单砂层。
⑵碎屑岩油层对比成果图及成果表的类型有:
小层数据表:小层数据表,单层对比数据表等。
油层对比成果图:油层剖面图,小层平面图、油层栅状图等。
67、问答题 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件、遮挡条件,烃类相态等方面的差别很大。为了便于研究和指导油气田勘探,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各国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油气藏分类的方案。有苏联石油地质学家Н.О.布罗德以储层形态为依据的分类;苏联石油地质学家М.Ф.米尔钦科提出的以圈闭成因为主、以油气藏形态为辅的分类;美国石油地质学家A.I.莱复生根据圈闭成因提出的分类等等。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上百种分类方案。
油气藏的分类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科学性:充分反映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成条件、各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实用性:能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比较简便实用。
本书的分为五大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
68、名词解释 生物痕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动物在末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所保留在岩层中的痕迹。常见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动物在末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所保留在岩层中的痕迹。常见的生物痕迹有动物足迹、爬痕、虫孔等。
69、名词解释 剩余可采储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70、问答题 如何解决三大矛盾,提高采收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解决层间矛盾要细分层系或在本层系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解决层间矛盾要细分层系或在本层系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调整分层注水量、采油量,使高、中、低渗透率油层同时都发挥作用。
解决平面矛盾除了分层注水、采油外,还要打调整井,调整完善注采系统。解决层内矛盾,就是增加水洗厚度,采用注高效驱油剂,堵塞大孔道,增大水洗厚度,注表面活性剂,调整注采层段、注水强度等。
71、名词解释 地层圈闭(油气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成为地层油气藏。
72、问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动态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油藏投入开发后,油藏内部诸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油气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油藏投入开发后,油藏内部诸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油气储量的变化、地层压力的变化、驱油能力的变化、油气水分布状况的变化等。动态分析就是研究这些变化,找出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解释现象,认识本质、发现规律、解决生产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挖掘生产潜力、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73、问答题 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据主峰碳位置及形态,分3种基本类型:
①主峰小于C15,且主峰区较窄;
②主峰大于C25,且主峰区较宽;
③主峰在C15-C25之间,且主峰区较宽。
应用:与成油母型、成油环境及演化程度密切相关,能反映三者的情况。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的成因和油源对比研究。
能反映成油环境: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高碳数(>C22)正烷烃多;海相有机质(菌藻类)形成的石油:低碳数(<C21)正烷烃含量多。
能反映有机质演化程度:年代老、埋深大,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低碳数正烷烃多;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的石油:正烷烃碳数偏高。
能反映成油母型: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正烷烃被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低碳数的更少。
74、问答题 简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层圈闭是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层圈闭是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成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狭义的,是指储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不包括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性圈闭。尽管地层圈闭也属构造成因,但因其主要是强调由于储层上、下不整合接触,储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能被盖层封盖而成,与前述构造油气藏是不同的。
地层油气藏主要分为三类: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
分布地区: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我国的任丘、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均有分布。
地层超覆油气藏不能形成于盆地边部(通天砂),除非断层遮挡,或有不整合面存在。仅在盆地内部的隆起边缘可有这种情况。
生物礁油气藏有世界闻名的墨西哥黄金巷环礁带油田,该油田以拥有三口万吨高产油井而闻名,陆上已发现50多个生物礁油田,海上发现20多个油气田。
75、名词解释 油层静止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田投入生产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测得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田投入生产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测得的井底压力。
76、问答题 地下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温梯度或地温级度除受地下热源影响之外,还有如下因素: <
本 题解析:试题答案地温梯度或地温级度除受地下热源影响之外,还有如下因素:
(1)岩石导热率不同:岩性不同,导热率不同,影响了地温梯度的变化;
(2)地下水的循环:地下水是一种良好的载热体,在其循环过程中,把地层向斜深部的热量带到背斜顶部,将大大影响该地区地温梯度的变化;
(3)局部构造的影响:地温异常的存在与岩面隆起或背斜构造有关。此外,还有火成岩侵入,放射性元素蜕变等因素。
77、问答题 论述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湖亚相,地处还原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湖亚相,地处还原和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粘土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系。浅湖亚相和湖泊三角洲亚相,地处氧化及弱氧化环境,生油条件较差,但常发育有厚度大而分布广的砂岩体,距油源区近,是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滨湖亚相为氧化环境,因沉积厚度小,变化大,分布不稳定,缺少泥岩盖层,离生油区远,一般生储油条件都差。湖泊三角洲亚相中的三角洲砂体是良好的储集层。
78、问答题 什么叫比采油指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油井每米有效厚度所加的日产油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油井每米有效厚度所加的日产油量叫比采油指数,参数符号为JO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它表示每米有效厚度的产能力。
比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有效厚度)
79、名词解释 钒、镍地质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判断沉积环境:海相:V、Ni含量高。路相:V、Ni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判断沉积环境:海相:V、Ni含量高。路相:V、Ni含量低。B、进行油源对比:V、Ni在石油生成、运移成藏过程中分布稳定。
80、问答题 不保持压力开采的油田,地层原油粘度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种油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地层原油粘度会越来越大。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种油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地层原油粘度会越来越大。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油层能量得不到补充,地层压力在不断下降,当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原油中的溶解气不断析出,致使原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不利于开发。
81、问答题 什么是水驱指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水驱指数是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水驱指数是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它表示每采出1吨油与地下存水量的比例关系。指数越大,需要的注水量越大。
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
82、问答题 什么叫采油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采油指数是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量,也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采油指数是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量,也称为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量。它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O,单位为立方米/(兆
帕·天)
采油指数=日产油量/(静压-流压)
当静压低于饱和压力时:
采油指数=日产油量/(静压-流压)n日产油量/生产压差n
式中n——渗滤特性指数或采油指示曲线指数。
83、问答题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其次是O、S、N,此外,还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馏分:分为轻馏分如石油气、汽油,中馏分如煤油、柴油、重瓦斯油,重馏分如润滑油、渣油,等。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84、名词解释 叠层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碳酸盐岩中由暗色的富藻纹层和浅色的贫藻纹层交替叠置而成的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碳酸盐岩中由暗色的富藻纹层和浅色的贫藻纹层交替叠置而成的沉积构造,其形态特征取决于形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
85、问答题 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1)埋深:0-10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1)埋深:0-1000米;
(2)温度:10-60度;
(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
(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
(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
(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1)深度:1500~2500—3500米;
(2)温度:50~60—150~180度
(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
(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
(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
(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1)深度:4000-6000米;
(2)温度:180-250度;
(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
(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
(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
(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
(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
(1)深度:>6000米;
(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
(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
(4)作用因素:热变质;
(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86、名词解释 线状褶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褶曲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10比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褶曲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10比1。
87、问答题 简述详查阶段主要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查明区域地质和生、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控制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查明区域地质和生、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控制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造的地质情况,为工业勘探指出可供钻探的、有利含油的局部构造,并估算五级潜在储量。
88、问答题 什么叫油砂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平面上和纵向上相互连通的含有油、气的砂岩层,称为油砂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平面上和纵向上相互连通的含有油、气的砂岩层,称为油砂体。
89、名词解释 旋光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使偏光面发生一定角度旋转的特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使偏光面发生一定角度旋转的特性。
90、问答题 油气藏形成所需的良好的保存条件都包括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良好的保存条件也是油气藏存在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保存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良好的保存条件也是油气藏存在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保存条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①地壳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不大
②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没有影响
③水动力冲刷也没有破坏油气藏的存在。
91、问答题 简述剖面图的地质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油气田在地下的构造情况,如地层的产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油气田在地下的构造情况,如地层的产状、地层接触关系、断裂情况;可以反映地层岩性及厚度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反映地下油气水的分布情况等。
92、问答题 简述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主要作用及其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覆盖区和海、湖地区广泛采用的勘探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覆盖区和海、湖地区广泛采用的勘探方法。
分为地球物理勘探法和地球物理测井法
93、问答题 什么叫产量衰减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油田产量变化与时间关系为Qt=b/t2时,t是开发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油田产量变化与时间关系为Qt=b/t2时,t是开发的时间(月或年),b是常数,则单位时间的产量(吨/月,或吨/年)。产量是减速递减。这种产量的变化规律(符合n=O.5时的双曲线递减),称为产量衰减规律。多种驱动类型的油田和气田的产量变化规律符合衰减规。
94、问答题 有体积相等的矿物标本6块,分别是石英、重晶石、方解石、斜长石、白云石和板状石膏,请回答用肉眼鉴定(包括用稀盐酸)的思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密度大小,最重的是重晶石;滴冷盐酸,能剧烈起泡的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密度大小,最重的是重晶石;滴冷盐酸,能剧烈起泡的是方解石;再滴热盐酸,能剧烈起泡的是白云石(或滴冷盐酸,粉末能剧烈起泡的是白云石);相互刻划,硬度最小的是板状石膏;剩下的,有解理的是斜长石,无解理的是石英。
95、问答题 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96、问答题 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有何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在地表及其近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在地表及其近地表属于变温层,其温度受地理位置、季节、昼夜变化的影响;变温层下为恒温层,其温度不受昼夜与季节变化的影响;恒温层下为增温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在大约70km以上,地温梯度大一些,往下地温梯度变小。
97、问答题 矿物的解理程度是如何划分的?它与断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的解理程度可分为四级:
(1)、极完全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的解理程度可分为四级:
(1)、极完全解理:极易裂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平坦,极光滑。
(2)、完全解理:破裂成规则小块,解理面不大但平滑。
(3)、中等解理:解理面平滑程度略差。
(4)、不完全解理:矿物碎块上以断口为主,偶见解理面。
解理和断口是互为消长的关系,解理越完全,断口就越不易出现。
98、问答题 什么叫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是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是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油井开井数的比值。参数符号q0,单位为吨/日。
q0=油田日产油水平(吨/日)/油井开井数
油井开井数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以上并有一定油气产量的油井。
99、问答题 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态分析的方法有统计法、作图法、物质平衡法、地下流体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态分析的方法有统计法、作图法、物质平衡法、地下流体力学法。
100、问答题 简述详探阶段主要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查明油、气田,即查明油、气藏的特征及含油、气边界,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查明油、气田,即查明油、气藏的特征及含油、气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提交二级探明储量,并为制定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全部地质基础资料。
101、问答题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渗析作用、剥蚀作用与测压面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渗析作用、剥蚀作用与测压面的影响、构造作用、流体密度差异
102、问答题 在野外如何判断断层的存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观察断层擦痕和断层角砾岩,有柱状片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观察断层擦痕和断层角砾岩,有柱状片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岩层露头突然中断,或者沿走向不同岩性的岩层突然接触,造成构造上不连续,产状突变;有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地形上有断层崖、谷、湖、泉等
103、问答题 请简答地球外圈层构造的划分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地表为界可分为外圈和内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地表为界可分为外圈和内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公里以上,没有明显的上界。
水圈是地球的表层的水体,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104、问答题 岩浆岩中的重要矿物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岩浆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岩浆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等。
105、问答题 什么叫比采液指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液量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液量叫比采液指数。参数符号为JL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它表示每米有效厚度产液
能力的大小。
106、问答题 流饱压差与油井生产关系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流饱压差是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流饱压差是衡量油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流饱压差是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流饱压差是衡量油井生产状况是否合理的重要条件。当流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中的溶解气不能在井底分离,气油比基本等于原始状况。如果油井在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下生产时,原油里的溶解气就会在井底附近油层里分离出来,油气比就升高,使原油粘度增加,流动阻力增大,影响产量。所以,要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规定在一定的流饱压差界限以内采油。
107、问答题 简述Tissot和Welte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注重原油组成及其与生油岩和演化作用的关系。分类采用三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注重原油组成及其与生油岩和演化作用的关系。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Welte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
108、名词解释 成烃坳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109、问答题 简述钻井液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钻井液即泥浆,是水与粘土的混合液,其作用有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钻井液即泥浆,是水与粘土的混合液,其作用有三:
(1)通过不断循环钻井液,将岩屑携带到地面保持井底清洁;
(2)钻头的高速旋转与岩石摩擦生热,通过钻井液循环冷却钻头延长钻头寿命;
(3)井筒内钻井液液柱支撑了井壁,压住了高压油、气、水层,保证钻井施工顺利进行。
110、名词解释 天然气产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煤层气、溶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煤层气、溶解气、固态气水合)
111、问答题 碎屑岩的成分分类方法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以杂基含量以15%为界,分杂砂岩和净砂岩。再按碎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以杂基含量以15%为界,分杂砂岩和净砂岩。再按碎屑三大组分:Q、F、R的相对含量分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三大类。
112、问答题 简述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岩石中孔隙液体性质水(矿化度)的影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岩石中孔隙液体性质水(矿化度)的影响;
(2)岩石中液体含量的影响;
(3)岩石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113、名词解释 极限水油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日产水量与日产油量之比值叫水油比,参数符号为WOR,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日产水量与日产油量之比值叫水油比,参数符号为WOR,单位为无因次量。
水油比=日产水量(吨)/日产水量(吨)
当水油比达到49时,称为极限水油比。这意味着油田失去实际开采价值。
114、问答题 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周围油井和注水井,研究分析以下问题:
(1)分层注采平衡、分层压力、分层水线推进情况。
(2)分析注水是否见效,生产是上升、下降还是平稳。
(3)分析各油井、各小层产量、压力、含水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4)分析本井组与周围油井、注水井的关系。
通过分析,提出对井组进行合理的动态配产配注,把调整措施落实到井,落实到层上,力求收到好的效果。
115、名词解释 岩浆岩暗色矿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将岩浆岩中FeO、MgO含量高,硅铝含量少,颜色较深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将岩浆岩中FeO、MgO含量高,硅铝含量少,颜色较深的矿物称为暗色矿物。
116、问答题 什么叫静止压力?对油田开发起什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的压力,简称静压。参数符号为PR,单位为兆帕。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如果采出体积大于注入体积时,油层产生亏空,一般情况下,静压就会比原始地层压力低。为了及时掌握地下动态,油井需要定期测静压。
117、名词解释 储集单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18、问答题 利用油井采油曲线能分析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该曲线的应用:
①进行油井动态分析:选择合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该曲线的应用:
①进行油井动态分析:选择合理工作制度。
②了解油井生产能力,编制油井配产计划。
③判断油井存在问题,检查措施效果。
④分析注水效果,研究注采调整。
119、问答题 什么叫油藏剖面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田上从某一方向的切面上反映构造形态油层发育状况的剖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田上从某一方向的切面上反映构造形态油层发育状况的剖面图,叫构造剖面图,它是油田地质工作者常用的重要图件之一。
120、问答题 石英砂岩大类的成分及含量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岩屑含量均小于25%,长石成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岩屑含量均小于25%,长石成分主要是正长石,酸性斜长石和微斜长石,岩屑成分主要是硅质岩屑、石英岩岩屑及石英粉砂岩岩屑、云母石英片岩岩屑等,石英组分主要为单多晶石英。
121、名词解释 初次运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烃源岩中生成的分散状态的油气向烃源岩外排出的过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烃源岩中生成的分散状态的油气向烃源岩外排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排烃。
122、问答题 试述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条件不同、沉积方式差异:如侧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条件不同、沉积方式差异:如侧积、垂积、前积等
⑵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①成岩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改善作用、破坏作用);
②粘土矿物的产状、含量等对油层物性的影响;
③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⑶构造作用的影响(对母岩性质、地热梯度、断层和裂缝等影响)。
123、问答题 试述碎屑岩胶结类型可划分为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划分为下列四种:
(一)基底式胶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划分为下列四种:
(一)基底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较多,这种胶结物是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或后来沉积的。这种形式胶结的碎屑岩一般储集性质较差。
(二)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较少,多为次生的,分布不均,多充填于较大孔隙中。一般储集性质较好。
(三)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很少。这种胶结类型一般储集性质最佳。
(四)杂乱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最多,常为泥质,尤其重要的是还有基质。此种胶结类型的碎屑岩储集性质较差。
124、名词解释 天然气相对密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对密度一般随重烃、非烃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对密度一般随重烃、非烃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125、问答题 生物的演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地质时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化石的构造越简单,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地质时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化石的构造越简单,越低级;地质时代越新的地层,化石的构造越复杂、越高级,说明生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
(2)、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
126、名词解释 微幅度构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储层(油层)本身的的微细起伏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储层(油层)本身的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处的局部小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127、名词解释 大陆边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大陆至大洋深水盆地之间的地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大陆至大洋深水盆地之间的地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
128、名词解释 角砾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具有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的砾石大于或等于50%的砾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具有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的砾石大于或等于50%的砾岩。
129、问答题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储层损害总的来说,不外乎在各种作业期间外来流体进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储层损害总的来说,不外乎在各种作业期间外来流体进入储层与储层中的流体、岩石表面、所含矿物相互作用或带入的固相微粒对储层的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130、问答题 什么叫静压梯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恢复到稳定时,每米(或每100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恢复到稳定时,每米(或每100米)液柱所产生的压力叫静压梯度。其计算方法与流压梯度计算方法相同。
131、问答题 什么叫注采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注采比(IPR)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注采比(IPR)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它表示注采关系是否达到平衡。
注采比=注入水体积/[(采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产出水体积]
注采比分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累积注采比(CIPR),用累积注水量、累积采油量、累积产水量代入公式即可求得。
132、问答题 为什么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形成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地质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角洲(包括冲积扇、水下扇、深海扇)体系含有丰富的油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角洲(包括冲积扇、水下扇、深海扇)体系含有丰富的油气,因为它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各种有利条件。
油源条件:三角洲所处的河口位置,使其具有大量有机质和形成还原或弱还原环境,具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具油气转化条件;三角洲较高的沉积速率,常形成欠压实,有利于烃类早熟排烃,具排烃条件。因此,三角洲体系能形成巨大体系的母岩。
储集条件:三角洲区砂体类型多,有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因处于双向水流的长期作用和水进、水退作用交替发生,分布多种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砂体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如互层式、指状交叉式、断层式等复式生储盖组合。
圈闭条件:三角洲区砂、页岩频繁交替,且常有巨厚的超压页岩,同生断层,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如地层超覆、岩性尖灭、底辟构造、盐丘构造、滚动背斜等;这些圈闭大多在沉积过程中形成,形成时间较早,有利捕集油气。
盖层条件:三角洲区沼泽沉积、分支间湾、前三角洲泥均为良好盖层。
133、名词解释 (有利)生储盖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储盖组合是指紧密相邻的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储盖组合是指紧密相邻的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134、问答题 简述钻井的种类及其各自的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参数井任务是在区域勘探阶段,获取区域地层剖面、岩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参数井任务是在区域勘探阶段,获取区域地层剖面、岩性特征、生、储盖层以及各种参数资料,(包括生油层的地化指标和储集层的物理参数等)。
2.探井任务是在工业勘探阶段,寻找油、气田和查明油、气田3.生产井任务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为了采油或注水所钻的井
135、名词解释 接触胶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主要分布于颗粒彼此接触之处的胶结方式。
136、问答题 什么叫层内矛盾?如何表示矛盾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个油层的内部,上下部位有差异,渗透率大小不均匀,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个油层的内部,上下部位有差异,渗透率大小不均匀,高渗透层中有低渗透条带,低渗透层中有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阻力小的高渗透带突进。由于地下水、油的粘度、表面张力、岩石表面性质的差异等形成了层内矛盾。层内水驱油效率表示层内矛盾的大小。
137、问答题 粉砂岩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粉砂岩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或等于50%)组成的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粉砂岩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或等于50%)组成的细碎屑岩称为粉砂岩。其碎屑成分较单纯,以稳定的石英为主,白云母较多,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无;碎屑颗粒分选好,磨圆差;常含稳定重矿物(含量可达2%—3%)。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铁质和硅质较少。
138、问答题 地层油气藏按圈闭成因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及其成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圈闭成因不同,地层油气藏又进一步分为不整合覆盖油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圈闭成因不同,地层油气藏又进一步分为不整合覆盖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两种。
(一)在侵蚀面上由于长期的风化、淋滤和剥蚀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发育的风化孔隙带。在该地区再度下降时,这个风化剥蚀面上覆盖了不渗透地层,就在不整合之下形成了不整合覆盖圈闭。
(二)当沿着沉积凹陷边缘沉积了孔、渗性较好的砂层之后,随着水体的扩大,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泥岩,由于其前缘总是呈不整合接触,这就在不整合之上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
139、问答题 海陆过渡相组有哪些相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角洲相;泻湖相;海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海滩和障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角洲相;泻湖相;海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海滩和障壁岛相
140、问答题 什么是测井相?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测井相研究,进一步分析沉积微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概念,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要素、星形图等半自动化和计算机全自动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概念,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要素、星形图等半自动化和计算机全自动化及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成果进行研究。
141、名词解释 油气藏原始地层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打开油气藏而未开发之前所测的的油气层的压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打开油气藏而未开发之前所测的的油气层的压力。
142、名词解释 石油颜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43、问答题 怎样用三角网内插法绘制等值线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井位图上把绘等值图的数据标在每口井的旁边,把相邻最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井位图上把绘等值图的数据标在每口井的旁边,把相邻最近的井位用铅笔连成三角井组,构成三角网(注意连三角网时,连线不能交叉);再用内插法确定两口井之间连线上内插值点;然后再把相同内插值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绘成了等值线图。
三角网法适用于绘制各种类型的等值线图,制图前,应准备一张井位正确的底图。
144、名词解释 生产压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流压的差值叫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流压的差值叫生产压差,又称采油压差。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压差越大,产量越高。
145、问答题 化学风化有那几种方式?主要特点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大气和水溶液的影响下发生的岩石、矿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大气和水溶液的影响下发生的岩石、矿物的分解作用。化学风化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和水解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不仅使岩石、矿物破碎,化学成分改变,并能形成稳定的次生矿物。
146、名词解释 烃源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147、问答题 简答相分析的基本思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沉积岩特征→推断沉积过程→确定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沉积岩特征→推断沉积过程→确定沉积环境(沉积相)。
148、名词解释 门限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149、问答题 根据井的资料编制油藏构造剖面图有几个步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其步骤如下:
(1)选择剖面方向和位置。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其步骤如下:
(1)选择剖面方向和位置。
(2)画出地形和井位。
(3)画出各井井身,地层分界线和油气水层位置。
(4)画出断层线。
(5)连接各井地层、油气水层相应的界线,即构成油藏构造剖面图。
150、问答题 什么叫动态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油层中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的工作。
151、问答题 在井下如何判断断层的存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来判断。但必须区别以下两种情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来判断。但必须区别以下两种情况,即当地下为倒转背斜时,钻井剖面中也会出现地层重复现象,其二是当地层超覆时,也会造成地层的缺失;根据标准层标高的变化确定断层;近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钻井过程中的井漏、井塌等现象可作参考。
152、问答题 什么叫平面矛盾?如何表示矛盾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高低不一,连通性不同,使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高低不一,连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注水后使水线在平面上推进快慢不一样,造成压力、含水、和产量不同,构成了同一层各井之间的差异叫平面矛盾。扫油面积系数表示平面矛盾的大小。
153、名词解释 极限含水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含水率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含水率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154、问答题 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当包括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当包括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155、问答题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那些?其相态演变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是初次运移机理中的又一核心内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是初次运移机理中的又一核心内容
两种主要观点:
——水溶相
——游离相(油相、气相)
1、水溶相运移
——指石油、天然气溶解于水中,随水一起排出烃源岩。
2、游离相运移
—---油气呈独立的油相或气相从烃源岩中排出。
油气初次运移以连续的游离烃相为主。目前大多数学者原则上同意连续烃相运移的观点并作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由原来的通过压实作用排烃发展为——连续烃相通过微裂缝排烃。这种观点又被称为混相运移,即游离的油(气)相与水相同时渗流。
相态演变方式: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决定于源岩的温度、压力、生烃量、孔隙度、溶解度以及岩石的组构等条件,也可以说是地下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主要是随源岩的埋深和有机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Barker和Tissot提出不同埋深以不同方式进行运移的相态演变方式:
未成熟阶段,石油还未大量生成而地层孔隙度又较大,源岩中含油饱和度很低只可能以水溶相运移;
成熟阶段后,生油量大大增加,孔隙度又较小,源岩中的含油饱和度变大以致超过临界运移饱和度而发生连续油相运移;
在高成熟的湿气阶段,石油可以呈气溶相运移;
深处石油发生热裂解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可以产生游离气相和扩散相运移。
总之,初次运移相态随埋深的演变规律主要是水溶相—油相—气溶相。
156、问答题 什么叫饱和压力?饱和压力与油田开发有何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当压力降到一定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参数符号为Pb,单位为兆帕。
157、问答题 简述地壳运动的周期性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壳运动的周期性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壳运动的周期性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
地壳的升降是不断发生的。地壳上某一地区,从开始下降到上升结束为止,称为一个周期.地壳运动的一个周期,也就形成了一个沉积旋回.把一个周期可分为初期下沉、相对稳定下沉、小幅度振荡运动和趋于上升四个阶段。在这一升降过程中,相应地形成了一套由粗到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往往是多期限性的,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在每一个周期下沉最长阶段,即稳定下沉阶段,往往容易形成还原的灰黑色泥岩沉积,是有利的生油岩沉积期,在振荡阶段往往形成以砂岩为主的沉积,是有利的储集层沉积期,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旋回的中部,生、储、盖组合最有利,含油也最为丰富。一般是旋回开始所形成的灰岩有利生油,旋回结束所形成的蒸发岩,如石膏、盐岩等为良好的盖层,而旋回中间的碎屑灰岩、白云岩等有利储油。
158、问答题 请简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划分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又称为岩石圈。
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构造。
地核是位于古登堡面以下与地心之间的圈层构造。
159、问答题 划分开发层系应考虑哪些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矿场地质因素
②生产动态因素
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矿场地质因素
②生产动态因素
③技术工业因素
④经济因素
160、问答题 简述构造图的地质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掌握构造形态;进行构造评价;制定勘探部署;圈定含油气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掌握构造形态;进行构造评价;制定勘探部署;圈定含油气面积;进行储量计算;拟定开发方案等。
161、名词解释 二次运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孔渗条件较好的多孔或者多裂缝系统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孔渗条件较好的多孔或者多裂缝系统内的运移。包括:油气在储集层中运移,及沿断裂、裂隙、不整合面等通道的运移。
162、名词解释 标准剖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够代表某地区地层的一般特征的剖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够代表某地区地层的一般特征的剖面。
163、问答题 解释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模式主要有正常压实排烃模式、异常压力排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气初次运移的模式主要有正常压实排烃模式、异常压力排烃模式、扩散模式。三者在相态、动力、途径均有差异。
(一)未熟—低熟阶段正常压实排烃模式
正常压实的作用下,油气溶解于水中,呈水溶液随水一起被压实出来。
介质条件:孔隙水较多,渗透率高,
驱动因素:正常压实作用,
相态:水溶相和部分游离相态,
通道:孔隙、微层面。
(二)成熟—过成熟阶段异常压力排烃模式
介质条件:孔隙小,含水少,渗透率低。
动力条件:异常高压——油气大量生成、蒙脱石脱水、热增压作用等因素。
相态:以游离相为主
排烃过程:
a.连续的过程:
当生油岩孔隙网络内部压力还不足以引起岩石产生微裂缝时,如果孔隙喉道不太窄,或因为存在着连续的有机质相和有干酪根三维网络而使得毛细管压力并不太大,那么,油就可以从生油岩中被慢慢驱出,不需要裂缝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在异常压力作用下被驱动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道:孔隙、微层面
b.脉冲式:
当孔隙流体压力很高而导致烃源岩产生微裂缝,这些微裂缝与孔隙连接,则形成微裂缝—孔隙系统。在异常高压驱动下,油气水通过微裂缝—孔隙系统向烃源岩外涌出。当排出部分流体后,压力下降,微裂缝闭合。待压力恢复升高和微裂缝重新开启后,又发生新的涌流。这一阶段,油气水就是以一种间歇式、脉冲式不连续的方式进行混相涌流。
这两种连续油气运移过程和脉冲式不连续相运移过程是异常压力增高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周期性发生,且以后者为主。
(三)轻烃扩散辅助运移模式
轻烃特别是气态烃,具较强的扩散能力。尽管这是一种分子运动,效率较低,但在烃源岩中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容忽视。对非常致密储层,或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地层,渗流作用几乎不可能进行,扩散作用尤显重要。
164、问答题 简述油气运移的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据目前认为,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主要有两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据目前认为,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主要有两种。
(1)渗滤: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滤。它是由于压力差的存在所引起的
(2)扩散:物质的分子运动,使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都趋于平衡的现象,称为扩散。它是由于浓度差的存在而引起的
165、问答题 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
166、问答题 什么叫局部舌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小层内部在平面上存在非均质性,平面上各部分渗透率差别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小层内部在平面上存在非均质性,平面上各部分渗透率差别大,造成注入水的水线推进速度不一致,沿高渗透带水推进快,这种现象叫局部舌进。
167、问答题 陆相碎屑岩油层对比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②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②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③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
④连接对比线。
168、名词解释 岩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169、名词解释 同质异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构造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构造上、形态上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170、名词解释 小层平面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示单油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及其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变化的图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示单油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及其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变化的图件。
171、问答题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大都是形成于湖盆的古斜坡、古河道和三角洲沉积中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大都是形成于湖盆的古斜坡、古河道和三角洲沉积中砂、泥岩相互交错地带。
(二)岩性油气藏的油气聚集具有原生性,即砂岩尖灭或透镜体中的油气,不需经过二次运移,直接来自生油泥岩,只经初次运移聚集而成,表现圈闭封闭性良好,油气未经氧化,原油性质较好,即密度、粘度不大,含胶质和沥青质也相对较少。
(三)原始油层压力较高。
(四)砂岩尖灭和透镜体油气藏的圈闭条件主要是由于岩性变化而形成,一般不受构造因素所控制。
172、问答题 什么叫层间矛盾?如何表示矛盾大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单层突进系数表示层间矛盾的大小。
173、问答题 什么叫井组注采反应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井组注采反应曲线是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相邻油井,反映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井组注采反应曲线是以注水井为中心,联系相邻油井,反映油井生产和注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纵座标一般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气油比、动液面(或流压)、静压、注水井日注水量、分层注水量、累积注水量等,横座标是时间。
174、问答题 简答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主要有:
显晶质集合体: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主要有:
显晶质集合体:
(1)、规则集合体
(2)、不规则集合体,如粒状、针状、片状集合体,晶簇等。
隐晶质集合体:
(1)、分泌体:晶腺、杏仁体。
(2)、结核体:可分为豆状、肾状和鲕粒状
(3)、钟乳状体,被膜,土状体。
175、问答题 简述碳酸盐岩的裂缝可分为几种,其中最广泛发育的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碳酸盐岩的裂缝可分为五类:成岩裂缝、构造裂缝、成岩-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碳酸盐岩的裂缝可分为五类:成岩裂缝、构造裂缝、成岩-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缝合线。其中最广泛发育的是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
176、问答题 试述石油的物理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的颜色变化很大,由浅到深都有。主要与其胶质、沥青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二)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它的大小取决与其化学组成。它的大小可反映其工业价值,一般密度小、颜色浅的石油工业价值高。
(三)石油粘度的大小决定了石油流动能力的强弱。它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加大而增高。
(四)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成凝固点。石油的含蜡量高,则凝固点高。
(五)石油还具有导电性、溶解性、荧光性和旋光性。
177、问答题 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在水动力条件下,油气的力场强度应是净浮力与水动力的合力。当浮力、水动力、毛细管力三者达到平衡时可形成水动力油气圈闭,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势面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不再平行,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可以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部位,形成聚油气圈闭。
水动力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在这些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当在储集层中有水动力作用时,油水界面将发生倾斜,其倾斜度与水压梯度和流体密度差有关。因此,在同一水压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动力圈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若圈闭聚集石油,则向水压降落方向偏移更多,且随水压梯度增大而增大。当油水界面倾角大于背斜顺水压梯度一侧的储集层倾角时,背斜就不能有效地圈闭石油,但仍能成为天然气的圈闭。若气水界面的倾角大于背斜顺水流方向一翼的倾角时,则连天然气也圈闭不住。
178、问答题 在油田地下开采管理上要求做到哪两个平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需要做到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
(1)保持注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需要做到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
(1)保持注水所补充的地下体积与采油所排出的地下体积之间的平衡(注采平衡)。
(2)保持注水所补给的地层压力与采油所消耗的地层压力之间的平衡(压力平衡)。
179、问答题 请简述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可分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形成大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可分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引起正断层和高角度断层,使陆地和海洋相对上升或下降。
水平运动是地壳物质平行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变质作用,在地形上形成高山峻岭。
180、名词解释 孔隙成因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孔隙大小分类: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孔隙大小分类: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181、问答题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密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密封
而不致逸散,其结果是形成油气藏。断层的封闭作用决定于以下几种因素:
在纵向上的封闭作用决定于地层带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
1)断层性质及其产状。一般逆断层是受压扭性作用形成的,其断裂带常表现为紧密性的,封闭性强;而张性断层的断裂带则常是不紧密的,是开启的。断层的产状也会影响其封闭性,断面陡,封闭性差,断面越缓,则封闭性越好。
2)断裂带内的充填。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碳酸盐岩中的硅化作用均可将破碎带胶结起来,而起封闭作用;油气沿开启的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原油氧化作用或生物菌解作用,形成固体沥青等物质,堵塞了运移通道,也可起封闭作用。
3)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盐岩和膏盐),沿断裂带常可形成致密的断层泥,可起封闭作用。推论:在砂泥互层的地层中,泥岩所占比例越大,其封闭性越强。
4)断层倾角在塑性地层缓、脆性地层陡,所以在塑性地层中封闭性好。
从横向上看,断层封闭与否取决于断距大小以及断层两侧对置的岩性组合。其基本原则是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和非渗透性岩层不直接接触,就可以起封闭作用,反之不起封闭作用。以这个原则看,由大段泥岩夹砂岩的剖面,断距小于泥岩厚度时,封闭性好;反之则差。
从本质上看,断层的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两侧对置岩层、断裂带及与两盘岩性的排替压力差。断层的封闭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无绝对封闭、开启的概念。
182、问答题 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
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
183、名词解释 水动力油气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184、问答题 简述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步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其组合)、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其组合)、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
⑵对比方法: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对比法;
⑶对比步骤(程序):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或点—线—面)。
185、名词解释 断层圈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聚集油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186、问答题 地质图应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图名;图的内容如地面所出露的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形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图名;图的内容如地面所出露的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形态规模大小、延伸方向等;比例尺;图例;责任图签等。
187、名词解释 岩浆岩浅色矿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将岩浆岩中SiO2、Al2O3含量高,颜色浅的矿物称为浅色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将岩浆岩中SiO2、Al2O3含量高,颜色浅的矿物称为浅色矿物。
188、问答题 简述我国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层内、平面和层间、微观非均质性,简述含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层内、平面和层间、微观非均质性,简述含义。
189、问答题 简述普查阶段主要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区域出发,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划分构造单元,查明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区域出发,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划分构造单元,查明生、储、盖组合情况,特别是生油和储集条件,评价区域含油、气远景,指出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为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找出有利地区,并估算六级远景储量
190、名词解释 压力梯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91、名词解释 储层非均质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192、问答题 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机成烃是个连续过程,分四个阶段:
A、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机成烃是个连续过程,分四个阶段:
A、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成岩作用阶段。在深度0~1500米,T<60℃、低压条件,以细菌活动为主,原始生物有机质通过水解、微生物酶作用变成可溶生物单体有机质。
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在深度>1500-200m,温度:60℃~180℃,粘土矿物作为催化剂,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大,加快了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速度,降低有机质成熟的温度。
热催化作用结果:长链烃类裂解成小分子烃,烯烃含量相对减少,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相对增多。
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在H:>3500~4000m,T:180℃~250℃。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
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在H>6000~7000m,T>250℃。石油潜力枯竭,残余的少量烷基链,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碳沥青或石墨。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而言,由于其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可能只进入了前二或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深度和温度界限也可能略有差别。此外,由于源岩有机显微组成的非均质性,不同显微组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别,决定了有机质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生烃界线,不同演化阶段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
193、问答题 矿物的解理一般分为几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矿物的解理一般分为五级,即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矿物的解理一般分为五级,即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极不完全解理。
194、问答题 生成油气的地质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195、问答题 简述何为有效圈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有效圈闭是指那些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有效圈闭是指那些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于油气运移时间的、位于油源区相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响不大的圈闭。它们不仅具有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而且有条件形成油气藏。
196、问答题 何谓油层有效厚度?简述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标准的主要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油层有效厚度--指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油层中能够提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油层有效厚度--指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油层中能够提供工业油流的厚度(储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厚度)。
⑵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标准:包括孔隙率、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3个参数的下限。
①测试法--利用单层试油成果确定油层渗透率下限;
②含油产状法--划分岩心含油级别--试油确定岩性和含油产状的出油下限
--统计有效层物性下限;
③泥浆侵入法--当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泥浆水不能侵入,
测出的含水饱和度SW是原始含水饱和度。
197、名词解释 生产气油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油井日产气量与日产油量的比值叫生产气油比。参数符号为G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油井日产气量与日产油量的比值叫生产气油比。参数符号为GOR,单位为立方米/吨。它表示每采1吨油伴随着采出的天然气量。
198、问答题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其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碳酸盐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不同,可将碳酸盐岩储集层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碳酸盐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不同,可将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四种类型
a)孔隙型储集层
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晶间孔隙等颗粒之间的孔隙的碳酸盐岩皆属此类。
b)溶蚀型储集层
主要发育各种溶蚀孔隙,常分布在不整合及大断裂带附近。
c)裂隙型储集层
主要在致密、性脆、质纯的碳酸盐岩中发育各种构造裂缝,它们既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也可成为渗滤通道。
d)复合型储集层
实际上多数碳酸盐岩储集层是属于复合型的,原生孔隙、溶蚀洞穴、构造裂缝三者常同时出现,或同时发育其中的两种。
199、名词解释 裂缝性储集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层内流体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层内流体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200、名词解释 目前油层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油藏投入开发后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油藏投入开发后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油田开发地质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