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单项选择题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
B、程颢
C、程颐
D、朱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问答题 稷下学宫和东林书院的办学风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稷下学宫是这样一种性质的学校,它由齐国举办,提供教学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稷下学宫是这样一种性质的学校,它由齐国举办,提供教学活动的经费,但它的基本细胞是私学,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凡是到齐国来游学的私学大师和聚集在大师周围的弟子,齐王都提供给他们活动经费,听任他们在稷下学宫自由讲学。如果私学师生另有其他抱负,想离开齐国,齐王挽留无效,则听其自由,不加限制。稷下学宫的讲学具有学术自由的特点。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东林书院还很快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起到了“广联同志”的目的。在教学和活动内容方面,东林书院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
(2)容纳各种实学。
(3)讽议朝政,裁量人物,顾宪成为书院所题的对联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很快形成了一个以在野的士绅、下野的官僚和部分在位的中、小官僚组成的学术、政治团体,他们的政治主张与贵族官僚、宦官集团明显不同,强烈要求天下事天下人“众议”,国家事全国人“众治”。
4、名词解释 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5、填空题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主;科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主;科学
6、单项选择题 “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名词解释 监生历事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于洪武五年(1372年)创立,即国子监学生学习到一定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于洪武五年(1372年)创立,即国子监学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就分拔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
8、填空题 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思孟学派;荀况学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思孟学派;荀况学派
9、填空题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设科射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设科射策
10、填空题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荀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荀子
11、名词解释 六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12、填空题 中国第一个实行了的近代型的女子教育宗旨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爱国女学校补订章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爱国女学校补订章程》
13、填空题 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子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子学
14、名词解释 三大文教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问答题 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学思结合。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的。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学思结合。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的。
(二)诱导启发。孔子是古代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
(三)因材施教。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
(四)学以致用。由知到行,学以致用,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孔子认为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乃是为作事而读书
16、名词解释 三舍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17、问答题 韩愈和荀况的教师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韩愈提出尊师重道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韩愈提出尊师重道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儒学之所以衰弱到难以与佛、道相抗衡的地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教师这一担负传播儒家思想重任的角色已经失去了往日神圣的使命感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荀况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18、填空题 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学;习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学;习行
19、填空题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太学的建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太学的建立
20、填空题 心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本体之乐、心、理合一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知行合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知行合一
21、填空题 “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教无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教无类
22、填空题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鸿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鸿儒
23、填空题 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私塾,蒙学教师一般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蒙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蒙师
24、填空题 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会上议决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施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施原则
25、填空题 预示着中国教育的重心的又一次大迁移的是春秋时期逐渐出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私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私学
26、名词解释 性三品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提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韩愈从天命论出发,提出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为上智,是善性。指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内容。下为下愚,是恶性,不可改,只有中品可善可恶,可“导而上下”
27、填空题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的标志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南洋公学中的师范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南洋公学中的师范院
28、问答题 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
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
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
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29、填空题 1919年10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的国民教育宗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30、填空题 元代在国子学中创立了一项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斋积分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斋积分法
31、填空题 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等制度方法开创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朝
32、名词解释 学在官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33、填空题 爱国女校和()都是中国教育会在上海创办的著名革命学校,在清末反清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爱国学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爱国学社
34、填空题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5、名词解释 学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36、问答题 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洋务运动发生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其基本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洋务运动发生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购买军械和兴办军用企业开始,发展到兴办诸如厂矿、铁路、航运、电报等民用企业。洋务事业本身呼唤新型人材,因此以培养洋务人材为中心,相应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如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层度不断深入。
从最初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长技”和中外交涉所必需的“西文”,进而将数学和其他科技知识也纳入学习范围,到70年代后又扩展到商学、兵制、工矿农医、铁路、律例、学校组织等应用、管理学领域。“中体西用”的内涵因此不断调整,“西用”的范围不断延伸,逐渐纳入新的成份。此一时期,“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论证,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留学教育和洋务学堂的创办,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中体西用”是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历史合理性。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要被新的形式所代替。
37、填空题 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是(),由经元善创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正女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正女学
38、填空题 古代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是()时期建立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或汉代);鸿都门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或汉代);鸿都门学
39、填空题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
40、填空题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鸿都门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鸿都门学
41、填空题 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2、问答题 评析1922年的“新学制”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条件;由文学革命引发的思想解放潮流,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养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里兴起了反思和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学习和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倡导和建设民主、科学、实用的中国新教育的热潮,教育思想空前活跃。“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现代教育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与国内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相结合,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以救国图强为追求,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中国的教育认识和实践水平,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前进步伐,教育教学改革也屡有尝试和创新,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繁荣发展时期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正是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种种教育探索和举措,标志着中国教育的现代转换,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格局。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43、填空题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在官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在官府
44、名词解释 豫时孙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45、单项选择题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
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
D.造就“完全人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填空题 以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劳动经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劳动经验
47、填空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工程学堂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48、填空题 ()是在 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华学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华学堂
49、问答题 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1)王夫之主张&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1)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
(2)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满足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4)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教师只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不可为师。
50、填空题 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公民道德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公民道德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
51、填空题 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52、填空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涌现出很多教育思潮,主要有 () 、 () 、 () 、 ()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平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平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
53、问答题 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关于普通教育的宗旨,他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认为健全的人格必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为改革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全面改革。
(3)、认为教育应当独立,提出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会之外的主张。
(4)、倡导“尚自然”、“展个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
54、问答题 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私学与官学是我国古代的两种重要教育制度。官学早在夏商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私学与官学是我国古代的两种重要教育制度。官学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即存在。汉代官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孔子起到开辟道路的作用。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重含义:一指私家学术派别,探讨学术,多数侧重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二为教育团体,讲学授徒,而这二者的活动是紧密结合的。私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与官学截然不同:
第一,私学与官府分离,是独立的专门的学术和教育团体;
第二,私学不传递官府法定的典章制度和文献,而以本学派的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寄望他们推行本学派的政治主张,因此各学派弟子的参政意识都较浓。
第三,私学大师与王官分离,不享有世袭的特权,属于士的行列。
第四,受教育对象扩大,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吸收平民入学,突破了王族、贵族的限制,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第五,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封闭式的旧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以私人身份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了较广泛的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板远离实际的学风,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私学大师,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著作,如《学记》、《大学》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这是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
55、填空题 国民政府建立后,根据蔡元培的建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模式,中央设(),地方试行大学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华民国大学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华民国大学院
56、填空题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福建船政学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福建船政学堂
57、填空题 我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的法定学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壬寅学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壬寅学制
58、名词解释 山海工学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实践中筹办的一所集学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实践中筹办的一所集学校、工场、社会于一体的乡村教育机构。1932年9月筹办,位于上海与宝山之间。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山海工学团的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抗战爆发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停止。
59、问答题 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颜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颜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培养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突破了千百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2)颜元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以获得真知。其思想中已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等内容,是认识论上的伟大进步。重习行与重实学相表里,构成颜元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60、填空题 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五经正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五经正义
61、问答题 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学而优则仕”出自子夏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学而优则仕”出自子夏之口,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2)、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入仕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它作为世袭制的对立面被继承下来,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和唐宋后的科举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这一思想也有明显的副作用,即把求学当作获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求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做官,形成了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
62、填空题 中国选士制度产生于西周,并呈现出选士与举官为一途,()与()相衔接的特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育士;选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育士;选士
63、填空题 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诗;书;礼;乐;易;春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诗;书;礼;乐;易;春秋
64、填空题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撰写的《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名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杨贤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杨贤江
65、填空题 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6、名词解释 南洋公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67、填空题 明代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一般分()、()、()三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附学生;廪膳生;增广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附学生;廪膳生;增广生
68、填空题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杜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杜威
69、名词解释 苏湖教法(分斋教学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改变当地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改变当地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70、填空题 ()是1897年在长沙创办的维新学校,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对推动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湖南时务学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湖南时务学堂
71、填空题 ()第一次正确地提出教与学矛盾的统一和教学相长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记》
72、名词解释 次相授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这种“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
73、名词解释 鸿都门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74、填空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战时须作平时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战时须作平时看
75、问答题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
(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
(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76、问答题 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其家庭教育主要教育思想有:
(1)、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
(2)、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
(3)、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乃至体罚是需要的。
(4)、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环境和长辈的风范。
(5)、注重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技艺的教育。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
(6)、最后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
77、填空题 汉代的私学的重要形式是书馆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精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精舍
78、填空题 朱元璋曾下令对《孟子》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教政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教政策
79、填空题 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仓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仓颉
80、填空题 汉朝的官学分为()和地方官学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央官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央官学
81、填空题 墨子提出“贤士”的标准有三条:厚乎德行、()、博乎道术。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辩乎言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辩乎言谈
82、填空题 明代国子监的学生通称监生,监生的来源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举监;贡监;例监;荫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举监;贡监;例监;荫监
83、填空题 杨贤江的()是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的史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教育史ABC》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教育史ABC》
84、填空题 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贤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贤士
85、填空题 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师夷之长技以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师夷之长技以制
86、问答题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中学、师范都属于干部教育范畴,各中等学校普遍开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中学、师范都属于干部教育范畴,各中等学校普遍开设地方干部培训班;
(2)学制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不强求一律;
(3)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形势和各地具体情况而定,要求精简、集中、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建设实际;
(4)各中等学校学生的班级编制和生活管理大都实行军事化;
(5)学生们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劳动和从事群众工作。
87、填空题 唐代科举常科的考试方法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帖经;墨义;诗赋;策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帖经;墨义;诗赋;策问
88、填空题 宋朝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斋教学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斋教学法
89、填空题 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口试;贴经;墨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口试;贴经;墨义
90、问答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91、填空题 宋初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92、问答题 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以及对当今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93、填空题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颜氏家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颜氏家训
94、问答题 苏区小学的课程教学是怎样安排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苏区小学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游艺三种,高级小学设国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苏区小学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游艺三种,高级小学设国语、算术、社会常识、自然常识、游艺等科。小学的劳作实习和社会工作,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教科书的课文紧密联系实际。其教学的三条原则是: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的联系;小学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小学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联系。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95、名词解释 庚款兴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96、填空题 “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武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武帝
97、问答题 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98、填空题 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参与社会生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参与社会生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99、名词解释 六学二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00、填空题 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三人于1847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容闳、黄宽、黄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容闳、黄宽、黄胜
101、名词解释 三纲领八条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102、填空题 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成石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成石经
103、问答题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104、填空题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论衡;鸿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论衡;鸿儒
105、填空题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的官学体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106、名词解释 学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第一部近代学制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设立的。学部与政府其他各部并列,长官称尚书,下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
107、问答题 简述壬戌学制的指导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挥平民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108、问答题 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
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109、填空题 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博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博士
110、填空题 魏源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国图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国图志
111、填空题 韩愈所谓的“道统”,核心就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仁义道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仁义道德
112、填空题 书院讲学形式约可分为学派讲会、宣传教化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术讲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术讲授
113、填空题 明国子监内设立有“()”,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绳愆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绳愆厅
114、问答题 太平天国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废除了私塾和书院制度,实行政教合一。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废除了私塾和书院制度,实行政教合一。
2.教学内容废除了《四书》、《五经》等孔孟经书,改为学习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
3.使男女儿童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把成人教育和妇女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115、填空题 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变化气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变化气质
116、填空题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一观点是()提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荀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荀子
117、单项选择题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
D.转相授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8、填空题 隋朝在中央设立(),这是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教育长官之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子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子寺
119、问答题 试评价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留学教育的成绩
1.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留学教育的成绩
1.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2.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
3.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
4.培养了一批外交人才;
5.经过留学生介绍,在中国传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综观甲午战争以前的留学生派遣,总的特点是人数少、规模小、时断时续,处于近代留学教育的起步阶段。但是,其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就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而言,这种作用,主要的不是表现为诸如西学课程的引进、教学内容的檀变、师资的提供等具体的微观效果方面,而是具有宏观性特点。从历史总体运动的角度考察,其积极意义在于,它通过解决国内某些领域急需人才的现实问题,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旧教育观念和社会心理、风俗时尚,从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扫除心理障碍,从而加速了封建教育的解体,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120、名词解释 癸卯学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九年为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称“癸卯学制”。
121、名词解释 苏湖教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122、问答题 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只要诚心求教,潜心问学,都热心教诲,不管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表现,一视同仁。
123、填空题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颜氏家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颜氏家训
124、问答题 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孔子,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孔子,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在指导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践,最具权威性。两千年间,其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他在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是多方面的:
(1)、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的传播会影响政治,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有效,强调教育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了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
(2)、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赋予平民;
(3)、关于教育目的,他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
(4)、教育内容方面,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学内容,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在伦理道德教育的科目中,孔子最重视诗、礼、乐。强调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人事,了解人生,而不是崇拜神灵。
(5)、在道德教育思想方面,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自省自克,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
(6)、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专长,造就各类人才;首倡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学习;强调学思行结合,鼓励学生努力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必须要有乐学、好学、不耻下问、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7)、树立教师的典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爱护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8)、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同时,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通过讲学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9)、重视历史文献的继承和整理研究,编辑《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125、单项选择题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积分法”
D.“六等黜陟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问答题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王守仁认为儿童阶段人私欲尚少,良知容易体认,所以儿童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王守仁认为儿童阶段人私欲尚少,良知容易体认,所以儿童教育更应抓好。王阳明对当时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有鉴于儿童教育中的严重问题,王阳明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一定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儿童的教育要循序渐进,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127、名词解释 小先生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中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中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其中的儿童工学团里采用了小先生制。陶行知把“小先生制”看作是普及教育中“攻破先生关”的有效手段。“小先生制”对解放区的普及教育活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8、填空题 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语学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语学校
129、填空题 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一馆”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文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文馆
130、填空题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形式基本上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设科射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设科射策
131、名词解释 六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诗》、《书》、《礼》、《易》、《乐》、《春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诗》、《书》、《礼》、《易》、《乐》、《春秋》。
132、问答题 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
(1)、最突出点就在于他作《师说》,提倡尊师重道。
a、教师的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与古文,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三项基本任务。
b、提出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c、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关于识别与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加以识别和扶持。他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识马的道理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为了培养人才,满足封建国家的需要,他要求整顿国学。
(3)、关于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还提出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并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133、名词解释 八股取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134、问答题 “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
(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
(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35、填空题 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急就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急就篇
136、问答题 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137、填空题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学;大学;小学;乡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学;大学;小学;乡学
138、填空题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迁往陕西的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北联合大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北联合大学
139、单项选择题 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0、名词解释 察举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文帝二年,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文帝二年,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这是察举制度的正式开端,汉武帝时,察举开始制度化,一设立常科,即孝廉科;而是确立察举责任制。
141、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有记载的教育论著是()
A、《学记》
B、《礼记》
C、《中庸》
D、《论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2、名词解释 壬戌学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制定的学制系统。
143、填空题 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和虞庠之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均之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均之学
144、问答题 春秋后期私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l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密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间,为私学提供了学习的材料。
(2)士阶层的崛起和文化官吏的扩散于民间,为私学提供了教师。
(3)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生员。
145、填空题 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分别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成均;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成均;庠
146、填空题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京师同文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京师同文馆
147、填空题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京师大学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京师大学堂
148、填空题 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民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民智
149、问答题 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主持制定了民国初年教育方针,有力促进了民初教育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主持制定了民国初年教育方针,有力促进了民初教育的发展。
(2)主持改革北京大学,使北大完成了从封建大学堂向资产阶级大学的转化,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张文理沟通和渗透,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具有重要价值。
(4)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独立,由教育家来办理。
150、填空题 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51、问答题 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书同文”、&r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书同文”、”行同伦”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所谓“书同文”,就是进行文字的改革和统一文字的工作。所谓“行同伦”,就是融合各民族各地风俗,规范道德行为的标准。
(二)“颁挟书令”和“禁私学以吏为师”
这项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藏书的规定。除博士官所藏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诗书、百家经典皆烧毁;有敢谈论者皆获罪。
第二,关于办学的规定。按照“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方针,由政府统一实施法治教育,其它私学一律取消。
(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为了推行“书同文,行同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秦朝在各乡设置“三老”,专门掌管教化,对百姓进行法治教育、耕战教育和法令政策、伦理道德的教育。“三老掌教化“这个政策对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152、问答题 简述王夫之的教师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必恒其教事”认为教师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必恒其教事”认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辛勤耕耘土地一样,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他说:“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就是要求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
(二)“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责任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欲明人者先自明”。只有教师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
(三)“正言”、“正行”、“正教”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将教师的影响称之为“起化之原”。他说:“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
153、填空题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墨义、()、诗赋四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帖经;策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帖经;策问
154、单项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A.教育立法独立
B.教育教学权独立
C.教育内容独立
D.教育督导独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名词解释 整个教育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整个教育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整个教育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这种教育法就是把各种功课打成一片。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
156、问答题 试评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157、填空题 1912~191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新学制用干支纪年法可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壬子癸丑学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壬子癸丑学制
158、填空题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颜氏家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颜氏家训》
159、填空题 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甲骨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甲骨文
160、名词解释 “三舍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宁四年十月,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宁四年十月,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在一定年限和条件下,外舍生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可以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者,可直接授以官职。
161、问答题 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要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培养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儿童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思索,得到自己的认识,其实就是主张儿童的思想解放,反对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注入式的,甚至压制、对抗的教育。
3.解放儿童的双手。努力做到手脑并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成为有创造力的学生。
4.解放儿童的嘴。儿童应该有言论的自由,要允许儿童问问题,并鼓励他们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把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万物为友,向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6.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将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162、填空题 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晓庄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实际上是一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难童学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难童学校
163、填空题 ()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进士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进士科
164、问答题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165、名词解释 书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起源于唐代,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起源于唐代,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时期中,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作用。其性质有官办、私办两种。
166、填空题 明清科举常科只有()一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进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进士
167、名词解释 监生历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168、名词解释 《教育史ABC》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杨贤江1928年撰成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教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杨贤江1928年撰成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教育历史的著作。
169、名词解释 教学相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170、填空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蔡元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蔡元培
171、名词解释 三纲五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l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172、名词解释 大职业教育主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谓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的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基础,并在它的指导下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173、填空题 工读的一般含义是提倡(),做工和读书相结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做工和求学相结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做工和求学相结合
174、名词解释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得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175、填空题 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和广文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
176、填空题 古代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是东汉(或汉代)时期建立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鸿都门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鸿都门学
177、填空题 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学;小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学;小学
178、填空题 1920年,()首次招收女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京大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京大学
179、填空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教育后革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教育后革命
180、填空题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春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春秋
181、填空题 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华职业教育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华职业教育社
182、名词解释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全国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并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长。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下级若干委员会和直属国立学术机构。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大学院制实施一年后便不得不废止,大学区制则只在江苏、浙江省一度试行,以后也不了了之。
183、填空题 唐文宗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开成石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开成石经
184、名词解释 黄埔军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岛上,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了学校重要教学、管理工作。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学校共办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185、问答题 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的发展。
第三,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
186、问答题 颜之推学前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颜之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重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颜之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重视教育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颜之推认为士大夫子弟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出他人的先天禀赋,绝大多数属于中庸之人,只有通过积极地接受教育,才不至于落为懵懂之人。
(二)培养多样化的治国人才,在教育目标上,颜之推从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出发,强调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三)德、艺兼重的教育内容二、论儿童的家庭教育,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应当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1、尽量早教。最好从胎教开始,纵使没有条件进行胎教育,也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进行教育。
2、慈与严结合。颜之推认为家长对子女不能溺爱,对子女的爱应是内在的,外在的表现应威严、严加督训,“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关键时不异采用怒责鞭笞。
3、均爱的原则。在多子女的家庭,不能因子女长相、性格、智愚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偏爱,并进而采用宽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子女。
4、重视语言和品德教育。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他强调应从小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语言教育。语言教育要重视规范性和通用性,不可偏爱方言。
187、填空题 原始人创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血缘家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血缘家族
188、填空题 ()规定:清末的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
189、问答题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普及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普及教育的方案解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普及教育的方案解决师资的穷办法:“小先生制”
2.提出要立妨害进步罪,进行强迫教育
3.要适应大众生活的需要和民族的特点进行普及教育,在时间上、组织形式上,应该灵活多样,适应大众生产、生活特点,不搞那种只通过学校先生课本进行普及教育的呆板的办法。
4.提出普及教育,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190、填空题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括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体西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体西用
191、填空题 韩愈认为构成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92、单项选择题 北宋太学改革实施三舍教学,下列选项不属于三舍之列的是()
A、上舍
B、下舍
C、外舍
D、内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3、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部经典不属《五经》范围之内()
A、《易》
B、《春秋》
C、《中庸》
D、《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4、名词解释 稷下学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195、问答题 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陶行 知的生活教育试验;
(2)黄炎培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试验;
(2)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
(3)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试验;
(4)晏阳初等主持的平民教育试验;
196、单项选择题 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
A.王守仁
B.贾谊
C.朱熹
D.顾炎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7、填空题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弟子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弟子职》
198、名词解释 明人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199、填空题 理学教育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德教育的核心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天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天理
200、名词解释 京师大学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中国教育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