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题库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犯罪与犯罪构成》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判断题 现在的刑法理论一般肯定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犯罪客观要件包括()
A.仅指危害行为
B.仅指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C.仅指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多项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的下意识动作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精神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E.人在身体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某日,甲准备枪杀仇人乙,在乙下班必经之路幸福小街的角落里等待,不久乙与工友丙一同经过幸福小街,甲窜出向乙开枪,由于误差,同时击毙了丙,对甲的行为应该怎样定性()
A.以两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B.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C.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意外事业件罪论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第30条所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D.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E.依法设立的独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判断题 在某些情况下,有辨认能力的人可能基于某种原因而丧失控制能力,此人仍然具有辨认控制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所谓辨认控制能力,是指同时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如果缺少其中一种能力,则属于没有辨认控制能力。
8、问答题 犯罪构成有哪些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具有如下条件: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要件的总和;
(2)能够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那些事实特征;
(3)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是由我国刑法所具体规定的,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9、判断题 遗弃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构成结果加重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结果加重犯必须有刑法明文规定了结果加重刑,否则不是结果加重犯。
10、单项选择题 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
A.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所报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
B.犯罪主体对危害结果所报的心理态度
C.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D.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判断题 “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只有当某种不作为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时才构成犯罪。
12、单项选择题 犯罪客体可以分为()
A.一般客体与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简单客体
C.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D.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
A.一般犯罪主体和特殊犯罪主体
B.自然犯主体与法定犯主体
C.成年犯主体与未成年犯主体
D.单位主体与非单位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多项选择题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
A.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生日当天起计算
C.按旧历的年 、月、日计算
D.从生日的前一天起计算
E.从生日的后一天起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按照刑事法定年龄,将刑事责任时期分为()
A.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
B.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
C.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D.减轻刑事责任时期
E.选择性刑事责任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判断题 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的一般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
18、填空题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的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系列主客观要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系列主客观要件
19、单项选择题 某机场地面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致使飞机失事,死亡多人,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
D.职务或者业务要求履行的义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单项选择题 陈某在满14周岁以前,故意杀死一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盗窃l万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8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那天又盗窃1万元。在对陈某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处()
A.盗窃罪
B.抢劫罪和杀人罪
C.故意杀人罪
D.盗窃罪和抢劫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多项选择题 危害结果是()
A.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B.一切故意犯罪的必备条件
C.某些故意犯罪的必备条件
D.过失犯罪的必备条件
E.选择要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单项选择题 犯罪构成实际上是()
A.什么行为是犯罪
B.犯罪成立的条件
C.犯罪的本质属性
D.犯罪的基本状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14到16周岁
B.14到18周岁
C.16到18周岁
D.18到20周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名词解释 直接故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
本题 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25、多项选择题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的是()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
D.犯罪的空间
E.犯罪的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问答题 被告人陈××,男,20岁,书店职工。被告人金××,男,20岁,书店职工。一天傍晚,陈××,金××结识了本镇的未婚女青年罗××、方××后,一同打羽毛球至晚九点,临走前互相约定次日晚上一同到人民银行活动室去玩。第二天,陈、金、方、罗如约而至,方××还带来一位女青年李××。因活动室不开放,一行人即到方××家中闲聊。其间,陈、金二个分别向罗、方二人提出建立恋受关系,罗、方均表同意。玩到深夜,陈、金要求在方家留宿。方、罗未拒绝,于是陈××与罗××、李××同睡在床上,金××与方××同睡在沙发上。陈与罗、金与方分别互相拥抱接吻,但未发生性行为。第二天凌晨5时许各自离去。相隔几天,陈××、金××又相约先后两次到方家,分别与罗××、方××同宿,互相拥抱接吻抚摸,也未发生性行为。请分析:被告人陈××、金××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本案被告人陈××、金&time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本案被告人陈××、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理由是:陈××与罗××,金××与方××经过认识建立的是恋爱关系而非不正当的性行为,不具备刑事违法性,因此,不能以犯罪行为处理。
27、单项选择题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
B.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者物
D.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多项选择题 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了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应当考察的因素有()
A.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B.介入情况的异常性的大小
C.介人情况是第三者还是被害人的行为引起的
D.介人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
E.行为人的行为与介入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犯罪构成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构成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B.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C.犯罪构成具有针对犯人的恣意而保障社会、针对社会的恣意而保护犯人的双重保障机能
D.犯罪构成为区分此罪与彼罪提供了法律标准
E.犯罪构成是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法律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单项选择题 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遗弃罪
B.故意伤害罪
C.破坏电力设备罪
D.抢夺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多项选择题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要件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要件
E.犯罪情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判断题 犯罪客体即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利益。
33、填空题 ()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危害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危害性
34、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的要件包括()
A.犯罪故意
B.犯罪思想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E.犯罪过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判断题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
36、判断题 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单项选择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单项选择题 因座舱废气导致贫血性缺氧症时,应该()。
A.打开新鲜空气入孔,并及时供氧
B.立刻作深呼吸,并活动四肢
C.大声说话,以免意识丧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问答题 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没有后两个特征,就无法将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又是应受刑罚性的前提之一,没有它,社会危害性就无法得到一致的把握,承担刑罚也就没有了法律根据;应受刑罚性是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前两个特征的必然结论,也是前两个特征最终目的。
40、填空题 犯罪概念是区分()与()界限的总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罪 非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罪 非罪
41、多项选择题 刑法上因果关系较之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哪些特殊性?()
A.客观性
B.范围的特定性
C.相对性
D.内容的特定性
E.复杂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从宏观上揭示犯罪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B.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
C.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E.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多项选择题 下列犯罪中,只能以作为形式构成的是()
A.放火罪
B.抢劫罪
C.抢夺罪
D.爆炸罪
E.绑架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4、名词解释 犯罪主观要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45、判断题 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以其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控制能力为准,而不是以侦查、控诉、审判时是否精神正常为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判断题 认定因果关系则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刑事责任的认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认定因果关系,只是确定了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特定的危害结果,而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看行为人的主客观条件是否符合犯罪构成,是否侵犯了特定的客体等情况。
47、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
B.是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犯罪
C.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或合法利益
D.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单项选择题 一切犯罪构成均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
A.故意
B.过失
C.放任
D.罪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9、单项选择题 关于膝关节正确的是()。
A.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后移
B.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移
C.由胫腓骨上端和股骨下端构成
D.髌韧带由股四头肌腱延续而来
E.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判断题 危害行为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危害结果固然是危害行为引起的,但不能认为任何危害行为都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51、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单位犯罪的是()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
B.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C.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D.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问答题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构成和犯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构成和犯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犯罪概念说明犯罪是什么,犯罪构成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犯罪是如何构成的,成立犯罪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犯罪概念是犯罪的总标准,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
(3)犯罪概念将犯罪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揭示一切犯罪的共同特征、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深入到犯罪内部,从微观上分析各个犯罪的内部结构、成立条件。
53、填空题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54、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结果加重犯理解正确的是()
A.行为人实施基本犯罪行为,但造成了加重结果,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行为人对基本犯罪具有故意或过失,对加重结果也具有故意
C.行为人对基本犯罪具有故意或过失,对加重结果至少具有过失
D.刑法就发生加重结果加重了法定刑
E.刑法就发生加重结果规定从重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故意与过失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
B.过失犯罪不一定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
C.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
D.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6、判断题 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不仅是针对该犯罪的实行犯而言,也适用于教唆犯与帮助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实行犯而言,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
57、单项选择题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A.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B.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法益整体
C.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社会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8、单项选择题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 析
59、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一切犯罪的共同客观要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对象
C.危害行为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多项选择题 下列犯罪中,既可以由作为方式,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有()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决水罪
C.故意杀人罪
D.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E.非法拘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多项选择题 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
B.有条件和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C.不作为行为产生或可能产生危害后果
D.侵害了刑法保护的客体和对象
E.具有先前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单项选择题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甲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孩子分食后死亡。甲对其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过失
D.疏忽大意过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3、填空题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惩罚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惩罚性
64、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对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分类的是()
A.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C.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D.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E.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5、多项选择题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A.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B.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现实性
C.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D.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
E.一般不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问答题 如何理解犯罪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一方面指出犯罪是具有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一方面指出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规定犯罪是违反了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前者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后者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即形式特征,因此该概念被称为是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67、单项选择题 被测眼所见到的绿色视标显著亮于红色视标,证实()。
A、近视欠矫或远视过矫
B、近视过矫或远视过矫
C、近视欠矫或远视欠矫
D、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判断题 只要某种行为只符合犯罪构成中的一个或几个要件,该行为就符合犯罪构成,成立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犯罪构成要求主客观具有同一性。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件的有机统一。因此,如果某种犯罪行为只符合犯罪构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要件,该行为就不符合犯罪构成,不成立犯罪。
69、判断题 行为人以不作为的方式故意导致他人死亡的,是不纯正不作为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指一个人以不作为或消极的行为结果构成了一个通常以作为才能构成的犯罪行为;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题库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法学:犯罪与犯罪构成》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