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根据谓词与项目的组合关系,可以把谓词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2、名词解释 语言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静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语素、词、固定短语)所具有的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静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语素、词、固定短语)所具有的意义内容,是语言体系中固有的内容。
3、判断题 汉语中的主语只能是施事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补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5、问答题 我们平常所说的语义,大致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一般都包含了以下三大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一般都包含了以下三大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
它以概念为基础,一方面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理性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各级语言单位都有理性意义。
(2)语法意义/关系意义
语法意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意义。
语法意义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只表明语言单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
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
(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附加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它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常见的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
6、填空题 比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喻;暗喻;借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喻;暗喻;借喻
7、问答题 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mdash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
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8、填空题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量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量词短语
9、名词解释 《尔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10、名词解释 古语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语词是古代流传下来而现代已经不常用的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语词是古代流传下来而现代已经不常用的词语。
11、名词解释 正字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则。它是文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2、问答题 词法和句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区别:词法和句法分属不同的语法规则,两者的范围也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区别:词法和句法分属不同的语法规则,两者的范围也不同。词法指词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则指组词成句的规则。词法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词位和形位;而句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词组和句子。
联系:二者的关系却非常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1)词以确定地形式进入句子,造句时词法与句法规则并用。
(2)某些句法特点受制于词法:we‘restudyingEnglish。→句法:一般现在时
(3)二者相互补充:形态变化少的语言,句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固定);形态变化多的语言,词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自由)
13、问答题 请解释说明钱大昕所说的“古无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舌头“端透定泥”,没有舌上“知徹澄娘”。舌上音声母是由后来从舌头音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头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读“底”,“为”读“里”。
14、问答题 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如汉字,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保存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要进行文字性质和类型的变革首先必须要解决书面语的继承这一问题。汉字虽然字符量大,学习起来比拼音字母困难些,但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分歧大,汉字作为一个意音文字体系除了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超越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起到了贯通古今,沟通南北的作用。汉字体系在传承文化传统,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汉字体系没有根本变革的必要,在文字体系内的改进也应慎重而行。
15、问答题 世界上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音节字母文字
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音节字母文字
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它适应于音节数量不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
(2)辅音字母文字
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
(3)音位字母文字
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
16、问答题 简述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都可以作状语。可用下列方法区分:
(1)能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都可以作状语。可用下列方法区分:
(1)能否作定语、谓语。能够者是形容词,不能者是副词。
(2)能否跟‚很‛结合。能者是形容词,不能者是副词。
17、填空题 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 。常见的有三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18、名词解释 按编码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19、填空题 标点符号分为()和()两类。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点号;标号;16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点号;标号;16种
20、名词解释 古无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
21、名词解释 构形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构成同一个词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22、填空题 宾语和补语常见的位次有()、()、()三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补后宾;先宾后补;宾在中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补后宾;先宾后补;宾在中间
23、判断题 结构助词‚的‛任何时候都是定语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名词解释 使成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形式上说,是及物动词加形容词(如:修好、弄坏),或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形式上说,是及物动词加形容词(如:修好、弄坏),或者是及物动词加不及物动词(如:打死、救活);从结构成分上说,就是“动词+结果补语”所构成的动补结构;从意义上说,是把行为及其造成的结果用一个动词性词组表达出来。
25、问答题 词义的主要性质特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客观性
词义反映客观对象以客观事物为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客观性
词义反映客观对象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2)概括性
客观事物无限复杂,而语言的词汇量有限,因此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
(3)模糊性
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词义的模糊性表现为事物的范围不定,界限不分明。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4)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词义也具有社会性特点。
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5)民族性
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义特点也不同。
(6)发展性
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7)全民性
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
26、判断题 ‘并’只作连词,‚并‛和‚并且‛可以任意替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判断题 选择复句都是选择未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现代汉语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i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i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变来的。
2.y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变来的。
3.u类零声母,是从云(yi)余(j)疑(ng)影(o)和微(nj)变来的。
4.a类零声母,是从疑(ng)影(o)变来的。因为云余没有一等字。
29、问答题 古入声有收[ptk]尾的分别。哪些摄的入声收[p]?哪些收[t]?哪些收[k]?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咸、深两摄的入声收[p];山、臻两摄的入声收[t];宕、江、曾、梗、通五摄的入声收[k]。
30、问答题 见母今音有[ktɕ]两读,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四个例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高古怪固;[t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照韵母的洪细。
[k]:高古怪固;[tɕ]:街九脚。
31、名词解释 语言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规律指的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于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规律指的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于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反映语言在历史过程中怎样变化,朝着什么方向变化的规律。
32、填空题 能愿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状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状语
33、问答题 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贴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都应以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的运用恰当,使词语声音协调。因为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要想以声传情达意,只有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锤炼词语,才能收到完满的表达效果。
34、判断题 名词短语只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填空题 助词可以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36、判断题 语气词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判断题 所有的短语都可以独立成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判断题 而‛连接词语时,只表示递进关系,‚而‛和‚而且‛可以任意替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填空题 短语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单短语;复杂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单短语;复杂短语
40、填空题 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是扬雄所著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言》
41、判断题 省略句就是非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名词解释 三元谓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43、填空题 反语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正当反;以反当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正当反;以反当正
44、问答题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子成分分析法: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子成分分析法: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子成分步骤:先分主语和谓语,然后各自找出其中心语,再确定其附加成分: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优点:词与词的关系分明,词的作用和功能清晰。
缺点:不能反映句子的结构层次→句子的组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层次进行的。
45、问答题 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体的读音,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者大致的读音;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汉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古今的汉字读音有异,不同地域的读音也有差别,但是汉字的字形不变,不会影响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始终是一种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一规律的。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是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形位一般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形位,还有许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形位,与汉语形位的特点相适应。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46、判断题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就是主谓谓语句。
点击 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填空题 汉语的句法成分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48、填空题 句法成分是()和()的组成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短语;句法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短语;句法结构
49、问答题 简述存现句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宾语的特征
第一,大部分是施事,但也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宾语的特征
第一,大部分是施事,但也有受事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第二,宾语一般是指不定指的人或事物,是泛指,是不确指的。宾语前不能加‚这个‛‚那个‛等表示专指的指量短语,只能用不定指的数量短语来修饰(如一个、几位)。宾语是无定的,泛指的,即使是专用名词也变成了无定的,泛指的。
(2)动词的特点
存现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孤单单的,必须加动态助词‚着了过‛或趋向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动词后经带‚着‛‚过‛。表示‚出现‛的句子,动词有的带趋向补语。
50、判断题 现代汉语的句法成分有八种,都是两两配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判断题 名词性短语全部是名词为中心的短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填空题 拈连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全式拈连;略式拈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全式拈连;略式拈连
53、填空题 现代汉语的特殊名词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
54、名词解释 综合性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是能够构成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变化的手段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是能够构成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变化的手段称为综合性手段。
55、问答题 常见的句子扩展与变换手段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
(2)添加:句子的某一部分添加从属成分。(补充修饰限制成分使之更复杂)
(3)替换:替换句子中某一个或几个成分构成新句子。(虚词、语调)
(4)删略:删去重复或不必要的句法成分。
(5)移位:改变句法成分的相对位置。
56、问答题 “平病”都是並母字,“田电”都是定母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说明分化的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韵母的洪细。“平病”是洪音,“田电”是细音。
57、判断题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关键看有无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8、名词解释 义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由义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由义位、义丛组合而成。
59、名词解释 根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词是由单个词根形位独立构成的基本词,汉语的根词大多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词是由单个词根形位独立构成的基本词,汉语的根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单纯词。根词是基本词,但基本词并不都是根词。
60、判断题 独立语在句子中跟其他词语有结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判断题 判断动词"是"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填空题 假设复句一般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致关系;相背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致关系;相背关系
63、判断题 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名词解释 舌上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舌上音实际上就是舌面前音的塞音和鼻音,即知彻澄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舌上音实际上就是舌面前音的塞音和鼻音,即知彻澄娘。
65、问答题 根据词的形态特点(语法形式),可把语言大致分成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有无形态变化和语法手段的异同,从语法角度把语言大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有无形态变化和语法手段的异同,从语法角度把语言大致分四种: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1)孤立语/词根语/无形态语
特点:多是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词本身几乎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和虚词重要。汉语、苗语、越语、缅语等汉藏语系大部分都是孤立语。
(2)粘着语
特点:具有一定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构成形态变化,但结合不紧,附加成分好象黏附在词根上;语法关系和结构由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表示,附加成分与词根的界限分明;词的前面和中间不发生变化,只是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一种语法形式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由一个附加成分表示;词根与附加成分本身一般无变化,按一定顺序黏着起来组合成词。土耳其语、芬兰语、匈牙利语、日语、维吾尔语等都是粘着语。
(3)屈折语
特点:主要用屈折变化表示语法意义。分内部屈折(词内部变化)和外部屈折(词尾的变化);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特别是内部屈折;一个语法形式可表示多个语法意义,如helps→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陈述式、主动态;词根与词尾结合紧,一般不能分离而各自独立。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属于屈折语。
(4)多式综合语/复综语/编插语
特点:分不出词和句子。一个词的构成成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成分互相编插组合,连缀成句子。动词含有多种复杂成分,通过这些成分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作用同一个句子)印第安语、古亚细亚语系的某些语言都是复综语。
66、判断题 主语和谓语配对,也和宾语配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填空题 根据结构层次多少划分,复句可以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重复句;多重复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重复句;多重复句
68、填空题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动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动句
69、判断题 判断动词‚是‛只能是动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判断题 宾语就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1、填空题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及()与()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词语;双声叠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词语;双声叠韵词语
72、填空题 语言的融合并不是通过语言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的方式来实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双语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双语制
73、填空题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气
74、判断题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名词解释 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构词单位。
76、判断题 汉语的实语素都是自由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7、填空题 根据形位的活动情况可以将形位分为()和(),根据组成形位的音位是否连在一起,可以把形位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由形位;粘着形位;连续性形位;非连续性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由形位;粘着形位;连续性形位;非连续性形
78、名词解释 正齿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照穿状审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照穿状审禅。
79、填空题 映衬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衬;反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衬;反衬
80、名词解释 说文四大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81、填空题 定语是()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性短语里;谓词性短语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性短语里;谓词性短语里
82、名词解释 齿头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舌尖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精清从心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舌尖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精清从心邪。
8 3、问答题 具体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表音原则
按照词语的实际读音拼写词形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表音原则
按照词语的实际读音拼写词形的原则。依据表音原则书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词语的实际读音,也比较容易掌握。表音原则对于新创造或新改革的拼音文字是非常适用的。
(2)形态原则
拼写时严格按照词的形态构成,相同的形位写法永远相同,即使由于形态变化,实际读音已经发生变化,拼写仍旧不变,这个原则就是形态原则。它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便于记忆和书写。
(3)历史原则
根据词的来源或过去某一时期的读音,按照传统的写法而不按当前实际读音拼写词语的原则成为历史原则。按历史原则拼写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有利于区别同音词和阅读古书,对不同方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各种表音文字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某种原则作为正字法的主要原则。具体文字体系中主要正字法原则的变更将导致书写符号整个体系的变化。
84、填空题 语法是()、()、()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短语;句子
85、判断题 能愿动词也能带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填空题 对比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
87、填空题 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粗略分为三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当事宾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当事宾语
88、判断题 语法的结构规则是无限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填空题 短语按照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可以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固定短语;临时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固定短语;临时短语
90、判断题 汉语不仅同义词丰富,而且同义句式也多样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名词解释 古本声/古本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出现在一、四等的19个声母是古已有之的声母,是&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出现在一、四等的19个声母是古已有之的声母,是“古本声”或“古本纽”。
92、填空题 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主要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陈述句;祈使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陈述句;祈使句
93、填空题 在汉字历史上,从字式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隶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隶书
94、判断题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因此,运用时可以不考虑客观事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填空题 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浯言的()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浯言的使用范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时间;空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时间;空间
96、判断题 一个语气词只能表达一种语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判断题 能受数量短语修饰的都是名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判断题 语法具有稳固性,就说明它是一成不变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9、填空题 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三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词或语句;不能单独成句;不能重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词或语句;不能单独成句;不能重叠
100、名词解释 基本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词是指表示客观现实中基本事物和基本概念的那些长期以来常用的词。如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字的词等。
101、填空题 一般词汇通常包括()()()()以及部分带有地域色彩的()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词语;古词语;社会方言词语;外来词;方言词语
102、问答题 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恰当地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辩证地分析修辞现象。
103、问答题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怎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词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词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各有特点,存在差异,但又是相互依存,联系密切的。
(1)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一般词汇是基本词汇的源泉。一般词汇中多数词都是在根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如电脑、超市等;一般词汇不断为基本词输送新的血液。二者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增长。
(2)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在语言的发展中,一般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有些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不断得到充实;同时,基本词汇也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改变和社会的变迁而转入一般词汇。有时候一些尚处于转化过程的词很难确定是属于基本词汇还是一般词汇。
(3)二者的构造材料相关。
无论是基本词、根词还是一般词都是由构词材料——形位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相同的形位可以构成基本词,也可以构成一般词。如“电”“光”“年”等。
104、问答题 什么叫等韵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105、问答题 怎样掌握词的古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分三方面谈:
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106、判断题 汉语大部分虚词是靠剩余法划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7、判断题 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8、填空题 就借词的方式而言,“浪漫主义”“冰淇淋”“马克思主义”等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音半译词
109、判断题 修辞学只研究与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问题,而不研究一切语言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问答题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什么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意义:具体语法成分及语法结构所反映出的关系意义或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意义:具体语法成分及语法结构所反映出的关系意义或结构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语法意义又是非常宽泛的,这些意义的产生都发生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独立地看这个词,是无法看到这些 语法意义的。
语法形式:表现语法作用(意义)的形式,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没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没有外部标志,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没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多余。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附着在一定的语法形式上,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111、判断题 汉语所有的句子都是由短语或词去实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2、填空题 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113、填空题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或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位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位短语
114、名词解释 文字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根据文字发展的趋向,必要时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改革文字。文字改革就是使用文字的社会对记录本族语的文字体系所作的自觉的修改或变革。
115、名词解释 按音序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116、判断题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三个分科,修辞学也是语言学的分科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7、填空题 从语言的亲属角度进行分类,汉语属于()语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藏
118、判断题 副词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9、判断题 汉语的虚语素多数是位臵固定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填空题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单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
121、问答题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上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书面语与口语相比变化比较缓慢。任何时代的人只能从自己的长辈那里学到口语,听到与自己同时代的口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口语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但书面语具有跨时代性,后世的人仍能读到早期的书面语,学习早期的文化典籍。对古典的崇尚使后人轻易不会更改原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造成了书面语的保守性。书面语与口语的长期脱节妨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到近现代,书面语的改革成为社会的需求。中国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也是一场书面语改革运动。白话文的推行改变了中国社会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局面,为全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22、判断题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也是语言的要素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3、名词解释 全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浊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但也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甚至鼻音、边音的区别,传统音韵学把前三者同称“全浊”音。
124、名词解释 小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韵部中,同音字归一处,用圆圈标明,成为一个&ld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韵部中,同音字归一处,用圆圈标明,成为一个“小韵”(唐人称法),或称为“纽”(后人称法)。
125、判断题 复句由一个以上的分句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判断题 充当补语的材料只能是谓词性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 :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7、名词解释 十六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臻摄、山摄、效摄、果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臻摄、山摄、效摄、果摄、假摄、宕摄、梗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
128、名词解释 实物记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用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实物赖记事,最普遍的是结绳、串珠、刻木等。实物记事一般都是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们用以辅助语言帮助记忆的记事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129、填空题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成()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130、问答题 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和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这么漂亮?是劳动人民巧手一双。设问有时是明知故问。设问可以使语言有波澜,引导人们注意和思考问题,或激发人们的感情。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吗?‛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而作出回答。
131、判断题 名词任何时候都不受副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2、填空题 从结构上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也可以是();可以是主谓短语,也可以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短语;非主谓短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短语;非主谓短语
133、填空题 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孤立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孤立语
134、判断题 句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句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5、填空题 比拟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拟人;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拟人;拟物
136、填空题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也可以表示数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增加;减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增加;减少
137、问答题 语言的分化分哪两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一种语言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分化成几种方言,如果分化继续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这种分化通常是由于社会的分化或不完全统一引起的。
语言的分化分两个阶段:
(1)方言的形成。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2)亲属语言的形成。
一个社会由于国家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分化成几个独立的单位,相互间的交际断绝,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独立的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
138、名词解释 引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种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种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说明的。如“朝”字本来是“早上”的意思,引申为“朝见”的意思。因为朝见是在早上进行的。
139、名词解释 入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140、填空题 反复可以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141、填空题 ()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素
142、名词解释 全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传统音韵学称为“全清”音。
143、填空题 标点符号用来表示()、()或词语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停顿;语气;性质和作用
144、问答题 语义与意义、词义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作为学科术语,它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的对象。
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语义指具体语言的特定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特定语言符号具有的内容,包括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词义就是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具有上下包含的关系。其中,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
145、名词解释 主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146、问答题 什么是兼类词?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这种词叫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这种词叫兼类词。如‚密切‛兼属动词和形容词。例:‚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这句中的‚密切‛是动词,带宾语。‚党和群众的关系很密切。‛这句中的‚密切‛是形容词,结合‚很‛,作谓语。
147、填空题 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148、填空题 和、跟、同、与、及、以及‛等主要是用来连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名词性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名词性词语
149、填空题 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叫(),这种语法手段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150、问答题 义位为什么要组合起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
A、义位是高度概括的,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语义内容,有时必须组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B、交际的经济原则要求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为了避免记忆负担,义位也只有组合起来。
(2)义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而义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所以交际中只有组合起来,才能整体地反映世界。
151、名词解释 音韵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汉民族特有的学问,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汉民族特有的学问,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152、填空题 一个词位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形位即(),剩下的部分是词干。如英语discoverers一词的词干是(),其中,词干部分包含词根(),前缀(),后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尾;discoverer;cover;dis;er
153、问答题 举例说明补语的意义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补语的意义类型:
(1)结果补语:他喝〈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补语的意义类型:
(1)结果补语:他喝〈醉〉了酒。
(2)程度补语:好得〈很〉。
(3)状态补语:他讲得〈眉飞色舞〉。
(4)趋向补语:他站〈起来〉了。
(5)数量补语:他深情地看了〈一眼〉。
(6)时间、处所补语:这事就出〈在1949年〉。
(7)可能补语:这件事大意〈不得〉。
154、填空题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另一个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结构规律本身;语法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结构规律本身;语法学
155、问答题 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gkh和jqx两组声母,“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zcs和jqx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156、填空题 柴门霍夫所创造一种国际辅助语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界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界语
157、填空题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名词,叫做单位词。单位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如“尺”、“寸”、“升”等,第二种是(),如“个”、“只”、“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天然单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天然单位
158、问答题 什么是词根形位?什么是附加形位?后缀与词尾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根形位: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根形位: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形位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附加形位:在词中表示附加意义或只表示语法意义的形位叫附加形位。它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根据附加形位在词中的出现位置,又将其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和词尾。
缀与词尾的区别:后缀是附着在词根形位后边的附加形位。词尾是处在词的末尾位置上的单纯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形位。
(1)从位置上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
(2)从功能上看,后缀可以构成新词,词加后缀后的词义通常会发生变化;但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词加词尾后的词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英语的worker加上s以后成为worker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
(3)从意义上看,词缀是构词语素,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英语中的后缀-er,表示“人”;而词尾是变词语素,本身没有意义,只能改变词的书写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
(4)从与词位的联系看,词的结构可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词干部分不仅包括词根,还包括前缀、后缀等附加形位。
159、填空题 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本义;派生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本义;派生义
160、填空题 表意文字主要包括()和()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161、问答题 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
但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则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如现代汉语选择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北方方言区域一直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全国影响非常大,而且北方方言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这些优势条件都是其它方言所不具备的。
(2)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共同语作为方言的高级形式,它只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3)方言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共同语。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在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了其它方言的许多词语。如“名堂、瘪三”等词就是分别从湘方言和吴方言中吸收过来的。
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共同语最终将取代方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162、填空题 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可以(),也可以();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同;不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同;不同
163、名词解释 词义范围的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164、问答题 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词有区别,它没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和语法结构体系,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创造的特殊用语;而地域方言词已经形成一种词汇系统,有完整的语法和词汇体系。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165、填空题 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就会成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亲属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亲属语言
166、判断题 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主谓短语加上句调就成为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7、判断题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8、判断题 句子可以包含短语,短语也可以包含句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9、判断题 状态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它们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0、问答题 全浊上声变去声,如果声母是塞音或塞擦音,是送气的还是不送气的?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今读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变为送气清音,仄声则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如:步[pu’]读[.tu]住[tʂu’]。
171、填空题 从修辞的角度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称做同义句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
172、问答题 精母今音有几个读法?是按什么条件分化的?试举四个例字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读法:[tɕ]、[ts]。
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读法:[tɕ]、[ts]。
按照韵母的洪细分化。
[tɕ]:紫焦剪俊接;
[ts]:箭租早赞足。
173、填空题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词
174、问答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l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175、填空题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型
176、判断题 时间名词除了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可以作状语、谓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7、填空题 因果复句一般分为()和()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说明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说明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
178、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原有词语的演变
词语的演变既表现为语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原有词语的演变
词语的演变既表现为语音形式的变化,也表现为语义内容的变化。不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的变化,都导致音义关系的调整即整个词语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才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它们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也是不同的系统。就某个词语来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它处在不同的词汇系统之中,受到特定系统的规定和制约,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就变化的情况看,一般是个体的变化在前,而系统的变化在后,因为许多个体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相互关系的调整,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变更。
(2)新要素的增加(新词的产生)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电脑、硬盘、光盘”等。促使新词产生的情况:
A、适应新事物出现创造新词→新词新义下海、多媒体、下岗、网吧
B、改换旧事物名称而产生新词冠→帽子;戏子→演员;邮差→邮递语;虎→大虫(避讳)死→故(委婉)
C、改换旧名称的内容而产生新词小姐→服务性人员;丈人(年长的男子)→岳父
(3)旧要素的消亡
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太子、天子、宰相”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促使旧词消亡情况:
A、旧事物消失导致旧词的消亡:太监、皇帝、乡试
B、事物名称改变而导致旧词消亡:船→舟;我→吾、余;火柴→洋火;布→洋布
C、社会发展,生活变化而导致旧词消亡:古代表示畜牧业的词汇大都消失了
D、词汇系统的规范调整导致一些旧词的消亡
当然,旧词的消亡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有些词汇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交际中失去重要作用,但旧词仍在语言词汇系统中存在:或者作为古语词(历史、文言词)存在于书面语著作中;或者作为构词语素继续创造新词,发挥交际功能。因此,有时新旧概念会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179、名词解释 同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义位形成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义位形成的类聚。
180、问答题 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融合的条件:
(1)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
(2)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语言融合的方式:
(1)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融入汉语之中。
(2)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
181、名词解释 互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就是两个被切字互为反切上字。“当&rd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就是两个被切字互为反切上字。“当”、“都”互为反切上字,无疑为同声类。博,补各切;补,博古切。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同一声母。
182、填空题 社会方言词语包括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不同行业的人经常使用的()()()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阶级习惯语;隐语;行业词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阶级习惯语;隐语;行业词汇
183、问答题 帮母今音是什么?有无两种读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p],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p],无。
184、名词解释 次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送气的清音称为“次清”音。
185、问答题 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意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发生了变化,如“邮差”改为“邮递员”、“厨子”改为“炊事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新事物新现象出现,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出现大量的新词语:网吧、下岗、短信、股市社会制度变更、时代变迁,导致词汇的发展变化:奴隶、仆、妾、臣/皇帝、宰相、状元、秀才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成为词汇发展的另一个原因: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交往,促成语言的相互影响而产生新词;不同地区相互接触又形成了方言地域词的互相吸收。
(2)人们认识发展
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事物概念:镭、电子、核子、中子、原子。认识由浅到深导致词义深化:云、水、光。认识由粗到细致,促使同义词发展:废除、解除、消除、铲除
(3)语言系统内部矛盾运动
词汇系统是一个关系网络,如果一个发生变化,就会使整个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系列变化,又出现新的平衡。词汇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不断变更。如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为主要形式,所以古代汉语系统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大部分已经替换为双音节词了,例如“目”改为“眼睛”、“桌”改为“桌子”、“齿”改为“牙齿”等,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186、问答题 举例说明独立语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一个词或短语,不作句子的主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一个词或短语,不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不起连接作用,并且位臵比较灵活,往往能移动,在结构上可有可无,但在语义上又是必需的语言成分,这便是独立语。独立语有四类:插入语:听说,他快当院长了。称呼语:小刘,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怪她。感叹语:唉,人老了,不中用了。象声语:砰,枪声响了。
187、名词解释 词根形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形位是词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形位是词根形位。词根形位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188、填空题 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许慎的,全书分成()部,共收()个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说文解字》;540;9353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说文解字》;540;9353
189、问答题 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
(1)抽象性、概括性
这是语法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中不论词的某一种变化,或是句子的某种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都是从一系列的词、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反映许多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词和句子。
(2)生成性(递归性)
任何语言所包含的词组和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的规则却是有限的。运用不多的结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词组和句子,正是不断重复使用具体结构规则的结果。大的复杂的结构是由小的简单的结构逐层组合而成的。
(3)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语法体系是最稳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
(4)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
190、判断题 连谓短语的谓词性成分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有关联词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1、判断题 顺承复句的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颠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2、填空题 不定量词有()和()两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些;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些;点
193、填空题 句子是具有一个()、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句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句调
194、判断题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问答题 影云以三母今音读什么?各举例字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影:[Ǿ]安烟湾;
云:[3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影:[Ǿ]安烟湾;
云:[Ǿ]有王,[ɕ]熊,[ʐ]荣;
以:[ʐ]融[Ǿ]油维
196、判断题 用于复句的关联词语都可以用于句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7、问答题 短语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主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这是向内看的分类,主要看它内部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另一种是功能类,这是向外看的分类,主要看它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第三,短语按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可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第四,根据意义可分出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第五,根据成句的能力可以分出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第六,根据层次可以分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198、名词解释 喉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音。
199、判断题 复句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0、问答题 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是相同的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它属于语言范畴,其基本职能是为了交际,因此只要抓住其区别性特征就可以了。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学。如“电”的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现象”;其语言学意义是“一种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的能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汉语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