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献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类似于贡赋,要求郡国等地方官以当地人口数,每人每年征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类似于贡赋,要求郡国等地方官以当地人口数,每人每年征收63钱,送缴中央政府以充当向皇帝的献费,是算赋口赋以外的另一种人头税目。
2、单项选择题 税收征收管理简称()。
A.税收征收
B.税收管理
C.税收收管
D.税收征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形式的有()。
A.体制性补助
B.单项性补助
C.特殊性补助
D.多样性补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子口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纳的抵代通过税的一种税款。这种抵代税相当于进出口税的一半,故又称子口半税,这是帝国主义破坏中国内地说主权的一种税制。
5、单项选择题 ()是目前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
A.关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填空题 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口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口赋
7、问答题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6、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
8、填空题 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计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计量
9、单项选择题 预算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关系。
A.生产
B.消费
C.分配
D.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名词解释 均输、平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际上是官府对商品运销和京师物价的一种控制措施,属于官营商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际上是官府对商品运销和京师物价的一种控制措施,属于官营商业性质。均输指调剂运输,平准指平抑物价,始行于汉代。
11、填空题 西周的关市之征主要有()两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津税、关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津税、关税
12、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财税改革及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代的冗兵、冗吏多是历代所不及的。冗员多导致政府的支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代的冗兵、冗吏多是历代所不及的。冗员多导致政府的支出多,加上每年庞大的边防军费开支及付给辽、西夏的巨额岁币等,造成宋朝财政极其困难。收入方面则由于田赋不均、税收减少,导致入不敷出。
青苗法,是王安石推行的一项政府贷款给农民的贷款措施。在青黄不接之际,国家贷款予以扶助,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度过灾荒,避免百姓流徙逃亡。这一政策沿用至今。
免役法,为了免除职役给农村百姓造成的骚扰和摧残,使其安心生产,王安石主持制定了免役法,使得百姓归于农田,全力以赴从事生产,有助与发展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会有助于税赋的征收。
方田均税法,以方为单位确定各民户的田亩数,按肥瘠、土质、地形划分土地等级,通过实行方田均税法,平均了田赋负担,以此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了生产。
农田水利法,兴建水利设施,开垦荒废田地等方面的建议,凡有效者给予奖励;各项工程,均提倡私人修建,如有困难,由官府贷款或令富户以官息贷款给贫民,开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增加财政收入。
控制财政支出,王安石认为,不用增加赋税,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因为减少了财政支出,就等于增加了财政收入。王安石认为控制财政支出的方式一是通过编制预算,依照预算的执行来节制支出;二是裁减兀员、兀兵,节约各种费用。
虽然我国现在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情已完全不同于处于当时,但王安石变法中所蕴涵的财税思想,对我们当今的财税改革提供了许多的借鉴经验。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重视商品流通及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13、多项选择题 目前我国的流转税主要包括()等税种。
A.关税
B.生产税
C.增值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名词解释 职分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施行于西晋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施行于西晋至明初,其间亦曾称为菜田、禄田、职公田、职分田等。职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俸禄的一部分,官吏离任时要把职田移交给下一任。这种土地严禁买卖,也不得换易。
15、填空题 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租用调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租用调制
16、判断题 军人的转业安置费、复员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问答题 简析晚清中国公债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经济上的掠夺性:①借款的利息高;②折扣大;③利用操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经济上的掠夺性:①借款的利息高;②折扣大;③利用操纵汇价的涨落及银价下跌的形式,对中国进行勒索;
2政治上的奴役性:①外债多由赔款转化而来;②外债由外国人指定用途;③限制向他国借款,不许提前偿还;④一般由中国关税、盐税以及百货厘金等作担保;⑤如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债权国有权到通商口岸直接征税。
18、名词解释 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土贡,后发展为赋、贡纳,盛行于夏代。即分配给每人土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土贡,后发展为赋、贡纳,盛行于夏代。即分配给每人土地,耕作者根据土地所产向贡领主缴纳租额。夏代的贡法,是一种定额课征制,以数年收成平均常量的十分之一为定额,以后不管丰年或歉年,都要按这个定额征收。
19、填空题 “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提出并实施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居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居正
20、填空题 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税、绢帛之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税、绢帛之征
21、填空题 对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益分配,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供、送使、留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供、送使、留州
22、多项选择题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环节。
A.生产
B.流通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多项选择题 财政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中,财政宏观调控并不是惟一的手段,此外还有().
A.货币政策
B.工资政策
C.产业政策
D.国际收支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财政宏观调控的功能有()。
a.对经济性质的影响
b.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c.对经济总水平的影响
d.对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问答题 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数等。如何认识封建国家的官营商业行为?主要形式是官营专卖“官山海”
(一)盐专卖1、西汉盐专卖政策;官府经营,严禁人民私煮盐。2、隋和唐初,对盐既不专卖,也不征税。3、宋代盐法实行“禁榷”和“通商”;宋代盐制:计口授盐法、折中法、盐钞法、引盐法4、元朝实行盐专卖:引岸行盐制、计口授盐制、设局官卖制、官卖商买制、入粟中盐制。5、明清两代以盐专卖为主。明实行纲法。清实行官督商销的引岸制度和官运官销制
(二)酒专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收入,节约了开支。但买扑户一般为地方权势之家,他们和官府勾结,一方面减少向国家交纳的收入,另一方面随意抬高酒价,结果造成百姓负担加重,而酒利却归于买扑户和贪官。
(三)茶专卖(四)其他官商行为1、均输、平准2、宫市、和买。这一系列行为有利于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也为我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埋下伏笔,但是,由于这些政策都建立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因此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封建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形式?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总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其保障范围却很全面,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弃婴养育因生计所迫,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后,历代全婴堂、育婴堂之设史不绝书。
二是助学济困因为家境贫穷而辍学的优秀者不在少数。,政府与社会都非常关注如何救助这些贫困学子。
三是贫病救治。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要善政加以鼓励。
四是养老善终。自北宋崇宁年间在常平仓下设立安济坊、漏泽园后,以赡养孤寡老人为宗旨的养济院、居养院、安济院纷纷建立。全国同类善堂大量出现,家族中的义庄、义田对本族孤寡老人按期发放赡养费用.
五是理丧恤葬。六是失业救济。它是伴随着商业社会的初步形成,产生了失业风险后而建立起来的。而商人为规避包括失业在内的各种生存风险,积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
26、问答题 试述民国时期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北京政府的税收1、田赋整理归并税目;取消遇闰加征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北京政府的税收1、田赋整理归并税目;取消遇闰加征并减轻偏重地区赋额;确定田赋收入的归属,田赋收入划归中央政府,将田赋附加划归地方政府,实行田赋预征。2、就场征税,自由买卖,盐税收入归中央,附加收入归地方。3、关税
二、南京政府
(一)明确划分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的界限
(二)间接税制的建设与改革:1、关税(1)关税自主权的收回(2)海关行政权的改变(3)关税税则的修订四次修订税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关税收入增加。2、盐税(1)恢复缉核制度;(2)就场征税,人民自由买卖;(3)盐税及附加尽归中央收入3、裁撤厘金,创办统税以大宗机制商品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货物出厂税)。由财政部所属统税机关征收;从量征收;税率:定额税率;征收方法:就厂征收或驻关征收;已税货品运销各省,不再另征其他捐税;运销国外的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后改为出口退税制
(三)直接税的开征和改革(1)举办所得税(2)整顿印花税(3)开征营业税(四)整理地方税1、将田赋划归地方收入,同时督促地方要限制附加,取缔摊派。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废除厘金,代之以统税,促进了商品流通;划分国地收入,废除各种田赋附加,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27、填空题 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8、填空题 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债、内债、税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债、内债、税收
29、名词解释 土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各国诸侯和平民,按规定向天子献纳土产、珍宝等,不完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各国诸侯和平民,按规定向天子献纳土产、珍宝等,不完全是自愿,具有强制性。西周的贡有两种<1>邦国之贡诸侯在其领土内,向所属臣民征贡,将其中一部分缴纳于天子。<2>万民之贡实是各诸侯国奴隶主通过向居民征集,然后将其一部分缴纳给天子,以待公用。
30、多项选择题 流转税是以()为征税对象按流转额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
A.物品
B.商品
C.非商品
D.劳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单项选择题 国家财政属于()。
A.交换范畴
B.生产范畴
C.分配范畴
D.消费范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名词解释 量入修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春秋时楚国进行的军赋制度改革。即根据农工商各行业收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春秋时楚国进行的军赋制度改革。即根据农工商各行业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包括车、马、兵器、兵员,改变北方各国按一定土地缴纳固定军赋的办法。不仅是农业负担,其他各业也要负担军赋,这使军赋收入大幅度增加。
33、单项选择题 国家通过财政对()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将()配置到社会公共需要的各个方面,使其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A.国民生产总值;各种生产要素
B.一部分社会产品;一部分资源
C.社会总产品;各类资源
D.国民收入;一部分生产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问答题 试述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两税法的原因是:
1、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两税法的原因是:
1、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户籍的紊乱,人口失实,赋役制度遭到破坏;
3、租庸调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4、安史之乱引起的财政困难日益严重;
5、户税、地税的发展,为两税法的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二,两税法的基本精神是:
1、确定了“量出以制入”的财政原则。
2、确定了课税主体和课税依据。
3、确定了课税原则,即“人中无丁,以贫富为差”。
4、确定了计税手段,实行“定税计钱,折钱纳物”
5、确定纳税期限,实行夏、秋两次征收。
6、将旧有租庸杂徭并入两税征收。
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个份额。
第三,两税法的历史意义
1、“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
2、两税法最大变化是正式否定了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而以资产作为课税的依据。
3、开创以货币计税的先例。
4、简化税制及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
5、租庸杂徭悉省。
35、单项选择题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监督职能的含义不包括()。
A.包含在分配过程中,保证分配职能正确实现的监督
B.体现在日常财政管理工作中的监督
C.体现在财政收支业务活动中的监督
D.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取之合理,用之得当的监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单项选择题 国家所有的出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属于国有资产中的()。
A.有形资产
B.非经营性资产
C.开发性资产
D.无形资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问答题 简述齐国管仲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差等级征税。
2、“官山海”:国家垄断山海、铁器、食盐物资。
3、“按劳绩定俸禄”:结合官吏的工作量、工作成绩发放俸禄。
4、“四民分业、编户齐民”。其作用意义:管仲改革在齐国公田产出税收制度上开始,实际上起到了破坏井田制和世卿禄制的作用,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力,为齐国首霸奠定了物质基础。
38、名词解释 食封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亦称“食邑制”。中国古代君主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亦称“食邑制”。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
39、多项选择题 养老金储备主要来自().
A.个人缴费
B.雇佣单位缴费
C.政府拨款
D.贷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名词解释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贡赋制,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贡赋制,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
41、填空题 两汉时期田租以()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十税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十税一
42、单项选择题 增值税属()。
A.中央专有税
B.地方专有税
C.主要收入归中央的共享税
D.主要收入归地方的共享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3、填空题 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王有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王有制
44、单项选择题 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中,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左右。
A.15%
B.20%
C.10%
D.3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5、名词解释 军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封建社会以前,君主向人民独立征发的军役和军需品,含有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封建社会以前,君主向人民独立征发的军役和军需品,含有力役和实物两项内容。赋,为军事目的向所属臣民征发的军役、军需品,又称兵赋或兵车之赋。夏商周三代实行兵农合一,以井田制为单位征发军赋,又称井田制赋。
46、名词解释 徭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对劳动人身的强制性课征。包括<1>力役:即强制人民从事劳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对劳动人身的强制性课征。包括<1>力役:即强制人民从事劳役活动。包括“作田役”即跟随诸侯、大夫从事狩猎,“比追胥”即追捕盗贼,以及筑城、押送俘虏、巡逻以及运送官物。<2>兵役:包括兵役和军赋。军赋是与田制想结合的一种征调军事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办法。<3>杂役
47、填空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万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万年
48、问答题 从历史上工商税收制度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工商税又叫市税或市租,属于流通领域里征收的交易税,即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工商税又叫市税或市租,属于流通领域里征收的交易税,即按照市场上买卖成交额所课征的税,具有交易税、营业税的性质。启示:中国历史上工商税收的发展,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为工商税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统治者,在工商税税种创新及征收手段的探索上费尽心机,推动了工商税收的发展,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没有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因此封建国家的工商税收基本作用就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49、名词解释 更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政府对应当服役而不需要去服役,或不愿意去服役的人征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政府对应当服役而不需要去服役,或不愿意去服役的人征收的代役钱,规定更卒纳钱2000,徭戍纳钱300,在汉武帝以后,逐渐转变为赋税的一种。
50、问答题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用法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用法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
2、均平田税,訾粟而税;
3、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
5、鼓励分居立业,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规定成年男子必须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否则加倍课赋;
6、实行按人口征收军赋的制度,即人头税,史称“口赋”。
7、划一度量衡。
51、单项选择题 国债限度是指国家举债规模的()。
A.最高限度
B.最低限度
C.中等限度
D.规定限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问答题 简述国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家财政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
1、生产力的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家财政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
2、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
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53、判断题 某有限公司2007年3月15日完成登记注册,依照当时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按国务院规定,可在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新法规定的税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问答题 简述秦国商鞅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rdq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3、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4、实行人头税。
5、划一度量衡。
6、均平田税,统一税率计算税额,所有田税一律纳粟,不得用其他实物或货币代替。
这一时期改革变法各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变法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各国变法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55、单项选择题 财政收入划分以()为主要形式。
A.税种
B.收费
C.利润上缴
D.发行债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6、单项选择题 政府投资和()为财政支出。
A.企业投资
B.个人投资
C.居民个人消费
D.社会公共消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名词解释 上计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报告所辖政区的经济、财政情况,以便中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报告所辖政区的经济、财政情况,以便中央掌握有关情况,并据以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稽查的制度。它是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作为中央集权制下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发展。
58、名词解释 “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盛行于商代,指藉民力以耕公田,收入全部上缴,相当于力役形式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盛行于商代,指藉民力以耕公田,收入全部上缴,相当于力役形式的地租.
59、单项选择题 财政行为的变化是(),但一旦发生以后就成为经济的(),对经济产生影响。
A.宏观的;微观变量
B.微观的;宏观变量
C.外生的;内生变量
D.内生的;外生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主体
B.以消费税和营业税并重为主体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分配有助于实现公平、平等,按能力负税的原则
D.有多种税种为配合发挥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1、单项选择题 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国际性招标通告从发布到投标截止之间的时间为不少于()天。
A.40
B.45
C.60
D.9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填空题 据文献记载,在()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舜、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舜、禹
63、问答题 简评厘金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征收形式主要有两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征收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活厘或行厘,抽之于行商,属通过税性质;
二是板厘或坐厘,抽之于坐商,属交易税或落地税性质。税课征对象:有盐厘、洋药厘、土药厘、百货厘四种,百货厘为收入大宗。弊端:提高了商品成本和价格,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2、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4、官吏敲诈勒索,营私舞弊,侵蚀税款;5、成为地方拥兵自重的经济基础。
91EXAm.org
64、名词解释 宫市、和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官府无偿或以低于成本价值向平民强行掠夺财物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官府无偿或以低于成本价值向平民强行掠夺财物的行为。
65、名词解释 均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官府衙门对居民征发的一种经常性差役,因其以丁为单位,根据丁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官府衙门对居民征发的一种经常性差役,因其以丁为单位,根据丁力资产的厚薄,以定差役的轻重,由里甲编第均平应役,故称均徭。
66、名词解释 更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官府服役一个月,服役地点一般为本郡县,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官府服役一个月,服役地点一般为本郡县,主要从事各种苦役及较大型的工程项目,如修筑城垣,宫殿陵墓等,或到郡县衙门听差,期满止役轮流更换。
67、名词解释 方田均税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北宋中期改革土地征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在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北宋中期改革土地征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在全国清丈土地,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核实土地所有者、亩数,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然后定下这一方土地应征课的赋税总额,并将赋税总额按田地的多少摊派于这一方土地上的户主,不同户主间的地界有地符。主旨是通过丈量田亩,整理地籍,以实现均平税收负担,增加财政收入,为后代清丈土地的开端。
68、名词解释 匠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魏晋南北朝,中央专设“作部”管理官作坊。工匠地位急剧下降,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魏晋南北朝,中央专设“作部”管理官作坊。工匠地位急剧下降,官作坊仍实行奴役制,但为便于管理,开始有专门的隶属于官府的户籍,即“匠籍”,其身份低于平民,世代相袭,不得改变其职业和服役名色,终身服役,甚至规定其不能受雇于私家,不能自售其生产品。
69、多项选择题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预算与资本主义国家预算比较具有的特点是().
A.统一的预算
B.**的预算
C.政府公共收支平衡有余的预算
D.建设性收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预算
E.为人民谋福利的预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名词解释 募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至明代中期徭役制度的特殊形式—&mdas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至明代中期徭役制度的特殊形式——职役。职役,又称差役,是封建国家以司职名义差派的徭役。以宋代最为突出,征调实行差役法。
71、名词解释 关市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国家通过所设关卡对行商和在市肆经营的坐贾征收的赋税。关市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国家通过所设关卡对行商和在市肆经营的坐贾征收的赋税。关市税的产生、发展,改变了早期社会的赋税结构,均衡了社会负担。列为西周九赋之一。
72、单项选择题 ()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预算收入
D.预算支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3、名词解释 平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代统治者集中控制商利、平抑物价的措施。首创于春秋时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代统治者集中控制商利、平抑物价的措施。首创于春秋时期管仲的准平法,战国时有所发展,汉代则更加完善。
74、名词解释 土地王有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国家主权的抽象的所有权,表示王代表国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国家主权的抽象的所有权,表示王代表国家对于整个领土和臣民的主权。
75、判断题 企业财务通则适用于所有性质和类型的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6、名词解释 量入为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国家财政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理财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国家财政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理财原则.
77、填空题 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俸、养廉俸、恩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俸、养廉俸、恩俸
78、填空题 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十分之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十分之一
79、填空题 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80、单项选择题 ()是由“过度需求”引起的。
A.经济危机
B.经济增长
C.通货膨胀
D.滞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1、问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管仲财税改革及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管仲的财税思想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实行按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管仲的财税思想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旳实物税制,打破井田制的限制,承认土地制度的变化,这一措施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农业的发展;实行了专卖制度,通过国家财政干预经济以增加国家收入;对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说率,采取了轻税的措施,在田税方面实行极差税率,在商业方面减免工商税收,促进国内商业发展,实行单一的关卡税率;强化法制,完善制度,保证财政收入;把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结合起来,提高了所得税在税收中的比重。大力宣传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观众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理财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财税思想对现在有很多借鉴意义。分等征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国家财政干预经济运用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可调节市场经济,弥补市场缺陷;采取轻税的措施,可以唤起经济活力。管仲思想对现世的借鉴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一定要取其精华。
82、问答题 简述楚国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书土田、量入修赋”:按土地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书土田、量入修赋”:按土地收入制定相应数额税收。
以上春秋时期改革的目的多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兵员补给,但由此使土地开始私有化,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但改革很不彻底,奴隶主在政治领域仍享有特权。
83、填空题 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地关税、国境关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地关税、国境关税
84、名词解释 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借的意思,盛行于商代。指把定量土地分为九块,周围八块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借的意思,盛行于商代。指把定量土地分为九块,周围八块为私田,由八家自己耕种,收入归各家,不收税;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即借民力以耕田,公田收入全部上缴。
85、填空题 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6、多项选择题 流转税有利于().
A.纳税人依法纳税
B.国家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
C.国家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D.国家调整与纳税人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单项选择题 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是国家整个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A.财政宏观调控
B.财务宏观调控
C.商品宏观调控
D.生产资料宏观调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8、名词解释 货物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统税的继续和延伸,是对应课税货物的产制人、购运人课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统税的继续和延伸,是对应课税货物的产制人、购运人课征的税,课征对象是各种货物。
89、问答题 简述一条鞭法的基本精神和历史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精神
(1)赋役合并、正杂统筹。将明初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精神
(1)赋役合并、正杂统筹。将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征收;并把以前向地方索取的土贡方物、上缴京库的岁需及本地存留的费用,都并入一条鞭法内编成总数来征收。
(2)对役法的改革,将差役中的力差全部改为交纳代役银。官府所需力役从所收税款中出钱雇募,不得无偿征调。在农业赋役制度上,无偿征发劳动力的徭役制度被募役制代替。
(3)课征对象是田亩。对人税转为对物税,由“丁、产从户”,改为计亩征银。
(4)纳税形态——赋役改为征银,以银折收。
(5)课征方式——官收官解。“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历史意义:1、赋役合一,标志着我国沿袭了近二千年的赋役平行制向近代租税制转化;2、以银代役,对人税转为对物税,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较多的劳动力;3、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实施,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平税负的作用;官收官解,减少了胥吏营私舞弊的现象。4、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1)拓展了货币税的课征范围,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2)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3)减少了对商人的剥削,刺激商人积累资本、扩大商业经营,在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90、名词解释 算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课于成年人的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为一算,用以购置战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课于成年人的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为一算,用以购置战车、骏马、武器装备等。
91、多项选择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配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组合方式有().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组合
D.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来源:91考试网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2、填空题 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田赋收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田赋收入
93、单项选择题 财政收支分配结构是指以()表现的财政收支分配内部各种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A.价格形式
B.货币形式
C.价值形式
D.实物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4、单项选择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在()有效。
A.香港
B.澳门
C.保税区
D.西藏自治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单项选择题 养老保险的管理主体是()的社会保险机构。
A.国家
B.地方
C.政府
D.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6、名词解释 算缗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缗钱税,是向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作坊主征收的财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缗钱税,是向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作坊主征收的财产税,前两者税率6%,后者税率3%。
97、单项选择题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
A.主要方式
B.辅助方式
C.基本方式
D.次要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名词解释 专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国家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国家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利用专制垄断的销售价格,获取高额财政收入的一种办法,有公益专卖(如轻重法、平籴法)与财政专卖(如官山海)之分。
99、问答题 夏、商、周时期的财政有那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创造的农业和畜牧业收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创造的农业和畜牧业收入;
2、财政征收形式是租税合一,以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不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原则;
6、分官任职的理财结构;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相结合的上计制度-预算、决算制度的萌芽。
100、名词解释 贡舶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代对海外来华贸易者实行的一种制度,凡海外诸国来华贸易,须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代对海外来华贸易者实行的一种制度,凡海外诸国来华贸易,须由贡使向明王朝进贡方物后方准其贸易,否则不许贸易。对外商货物采取“官给钞买”的办法,不抽商税,只抽实物六分,其余允其货卖互市。
101、填空题 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口赋、算赋、户赋、献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口赋、算赋、户赋、献赋
102、多项选择题 按财政工作全过程来分类,财政政策体系是由()等构成。
A.税收政策
B.财政支出政策
C.预算政策
D.财政补贴政策
E.国债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3、填空题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贡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贡法
104、单项选择题 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的()。
A.6%;2%
B.2%;6%
C.5%;2%
D.6%;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5、判断题 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6、单项选择题 从法律体系的诸层次来看,我国财政法应该是居于()层次的基本部门法。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7、问答题 晚清中国财政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量的举借外债,这一时期的外债占清政府收入比重比较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量的举借外债,这一时期的外债占清政府收入比重比较小,基本上是随借随还,虽然这一时期外债已用关税做担保,但此时外债还没有完全具备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的作用。甲午战争后,对外借款急剧增加,四是此时期的西方列强已由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经济落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经济上的掠夺性:①借款的利息高;②折扣大;③利用操纵汇价的涨落及银价下跌的形式,对中国进行勒索;
政治上的奴役性:①外债多由赔款转化而来;②外债由外国人指定用途;③限制向他国借款,不许提前偿还;④一般由中国关税、盐税以及百货厘金等作担保;⑤如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债权国有权到通商口岸直接征税。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外国人控制了中国海关;债务收入也开始渗入晚清财政。
108、单项选择题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法的特点不包括()。
A.我国财政法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B.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C.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只限于国家财政及与财政有关的分配活动
D.我国财政法可以用来调整各种法律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9、单项选择题 市场机制惟一能使经济回升的手段是(),这也是有限度的。
A.增加投资
B.利率下降
C.利率上升
D.减少投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0、填空题 宋代市舶课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抽解、博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抽解、博买
111、多项选择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预算的含义可概括为().
A.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财政计划
B.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经济计划
C.预算是国家政府筹集和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D.预算是国家政府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2、问答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113、单项选择题 只有掌握财政收入的(),才能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
A.最高界限
B.合理数量界限
C.客观最低界限
D.a或c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4、名词解释 戍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个男子一生中要到边境屯戍一年,如果边境无事,官府只需选送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个男子一生中要到边境屯戍一年,如果边境无事,官府只需选送少数人前往戍边即可,其他不需要戍边的人必须强制性缴纳代役金,即以税代役。
115、单项选择题 行为税类是国家调节()所开征的税。
A.公民的所有行为
B.一切经济领域类的经济行为
C.某些特定经济行为
D.法律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6、名词解释 漕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代政府将田赋所征粮食及其他财物解送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代政府将田赋所征粮食及其他财物解送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运输。旧时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国家税粮财物的转输更常依赖水运,故漕运有所特指。漕运中常搭运商货,故漕运对南北物资交流有一定促进作用。统税:统税首见于1904年。中国清朝政府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了充裕国库特地新增的新型货物税,谓之统税。统税由财政部所属统税机关征收;统税采用从量征收办法,税率采用定额税率;征收方法采用就厂征收或驻关征收;已税货品运销各省,不再另征其他捐税;运销国外的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后改为出口退税制。
117、填空题 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118、单项选择题 我国流转税以()为主导税种。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9、单项选择题 我国失业保险的对象是()。
A.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
B.农村待业人员
C.城镇待业人员
D.毕业大学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0、填空题 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实施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康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康熙
121、单项选择题 经济增长是指实际产量的增加,通常用不变价格下的()的增长来测量。
A.自发投资
B.gdp
C.税收净值
D.GD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2、填空题 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田赋附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田赋附加
123、多项选择题 国家预算一般具有()特征。
A.预测性
B.集中性
C.法律性
D.计划性
E.综合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来源:91考试 网 124、名词解释 田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田租”“租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田租”“租禾”,是以土地为对象的征税,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125、单项选择题 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是指()。
A.交叉公平
B.纵向公平
C.横向公平
D.合理负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6、填空题 两税法实施于()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
127、填空题 ()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禹
128、单项选择题 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多动症的特征的是()
A.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
B.注意力不集中
C.活动过多
D.学习困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属于儿童过度焦虑反应的特征。
129、填空题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田均税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田均税法
130、判断题 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应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1、单项选择题 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国家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组织管理者,国债的偿还以国家财政收入作担保。因此,国债具有()的特点。
A.信誉高
B.灵活性
C.有偿性
D.可转让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2、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133、名词解释 口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口钱,是课于未成年人(7~14岁,武帝时改起3岁)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口钱,是课于未成年人(7~14岁,武帝时改起3岁)的人头税,每人每年20钱“以食天子”,汉武帝后增为23钱,用以补充军费开支。
134、单项选择题 公共财政源于()国家。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自然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5、填空题 宋代官员俸禄大体上分为()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俸、加俸、职田、公使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俸、加俸、职田、公使钱
136、多项选择题 国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
A.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B.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国家职能的扩大和加强
D.社会历史的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7、名词解释 摊丁入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代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亦称“摊丁入亩&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代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亦称“摊丁入亩”或“地丁合一”。即将各州县康熙50年的丁银额摊入地亩,随田赋计征。各地丁税均派入各地地粮之内,不论富绅势家还是贫室农民,都必须依制输纳。
138、填空题 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义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义仓
139、名词解释 式法制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国家主要的财政开支规定相应的收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国家主要的财政开支规定相应的收入来源和使用范围。式法制财是我国财政控制的最早模式,首次论述了支出划分问题,并把支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140、问答题 从封建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提高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管理效率中同样具有如下积极的借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提高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管理效率中同样具有如下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在财政支出目标方面强调“用之于民”以财生财”,在财政支出目标方面强调“用之于民”以财生财”“中国对税收与财政支出自古就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说法,这些都强调国家财政支出的职能,一方面要重视民生,为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服务,另一方面,也在于使国家有稳定可持续的资金链条,能够稳定地发挥其职能。
二,开源节流”是制定财政支出政策的工作原则。所谓节流就是指节约财政支出,即对于在生产生活和建设与管理中各种支出应坚持勤俭节约的思想或原则。因为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治国方针。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要真正做到有效的‘节流’,其必备途径就是要不断强化财政监督机制。
三,量入为出”是制定财政支出政策的基本方法。“量入为出”的思想对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仍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宝贵经验。晋朝的傅玄、唐朝的白居易等都主张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在精简官吏的基础上增加俸禄,以求官吏清廉。这种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历史上官吏贪赃枉法的现象严重,而这正是国家财政开支腐倡廉,端正社会风气,又可整顿经济秩序促进生产与流通的正常发展。
四,省官厚禄,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惩治贪官污吏,是减少财政开支的宝贵经验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既可促进反腐倡廉,端正社会风气,又可整顿经济秩序促进生产与流通的正常发展。
从秦至清代财政管理体制谈其财政特点。封建国家的财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没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强制对全国的财源进行统一管理。中央集权集中的仅仅是财政职权的集中,而不是财政责任的集中。国家财政的收入与皇帝个人的收入常因皇帝私欲和高高在上的皇权而没有分割开来,使国家财政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封建国家的财政管理仅是消极被动地管理。
141、填空题 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142、单项选择题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来衡量的。
A.gnp
B.实物
C.货币
D.gdp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3、名词解释 正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正式的兵役,是在服更卒三年后起役,每个成年男子在规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正式的兵役,是在服更卒三年后起役,每个成年男子在规定年龄内必须服兵役两年,第一年在本郡县,根据各地特点,充当步兵、骑兵或水兵,接受军事训练。第二年到京师充当“卫士”,服役期满就调换。
144、问答题 试根据公债产生的条件,说明晚清政府发行内债失败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晚清政府举借内债是一次大胆而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结果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晚清政府举借内债是一次大胆而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结果是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未能阻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政府腐败无能,事物了老百姓的信任,加之国内经济已经举步维艰,经济上已经没有实力,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紊乱,让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因此发行内债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
145、问答题 简述楚国吴起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三世而收其爵禄”:封君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三世而收其爵禄”:封君传至第三代就不再沿袭。2、精简官吏、削减官俸。3、整顿吏治。
146、名词解释 工商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属于流通领域里征收的交易税,即按照市场上买卖成交额所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属于流通领域里征收的交易税,即按照市场上买卖成交额所课征的税,具有交易税、营业税的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官府对居住在都市商业区、有市籍的商贾,按照商品交易总额定期或不定期课税。二是凡到都市商业区域或集市做买卖的行商,官府按买卖成交额,即时课征。
147、名词解释 “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盛行于夏代。对所授土地,按连续几年收获量的平均数定一税率,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盛行于夏代。对所授土地,按连续几年收获量的平均数定一税率,确定应纳土地税额(定额课征制),以后不分丰年还是歉年,都按这个定额征收。这是国家出现后的早期田赋征收制度。
148、单项选择题 国际收入政策的运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它是信誉的重要依据。
A.gdp
B.gnp
C.国力
D.国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9、问答题 历代封建国家向以重农抑商为国策,为何工商业仍然不断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形成了重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重农抑商主要表现是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多方面限制商业活动。那么在重农抑商的国策下,工商业不断发展是有几方面原因的。
第一,从政治方面看,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巩固,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从地理方面看,我国古代很多大城市所处地理环境优越,陆路、水路发达,各城市、各民族之间贸易频繁,同时在长三角地区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圈,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从重农抑商的本质看,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方法措施就是把商业从私人手里夺过来,改为官营方式,但是工商税是仅此于农业租税的重要财政收入,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就会以官营的方式让工商业发展。
150、问答题 简述秦王朝的三大支出:军事工程支出、宫殿和皇陵修筑支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军事工程支出,军事支出包括战争费用、养兵费和装备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军事工程支出,军事支出包括战争费用、养兵费和装备费,工程支出包括修筑陆路交通、兴修水利工程、修筑万里长城。
2、宫殿建筑支出,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战争中,每功灭一国,即依照其国宫殿样式,在咸阳北阪重建一座,灭六国后,更是大肆修建著名“阿房宫”。
3、陵墓建筑费: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在骊山为自己修筑坟墓,全国统一后,发刑徒70万继续修筑,前后约计20余年。
151、名词解释 复进口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货装船出口时,征出口正税,运到卸货口岸时,再征复进口半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货装船出口时,征出口正税,运到卸货口岸时,再征复进口半税,税率等于进口正税之半。税则上未列名货物,按价值百征2.5。土货若在3个月内复出口到外国,如确系原包原货未被拆换,海关即将所交进口半税发还,发给存票向海关银行换取现金,或抵缴日后应交之税。倘逾期未运出口,或原货已被拆换在该口岸销售,则不发还原纳进口关税。
152、单项选择题 税收征收管理的作用是由()的作用所决定的。
A.税收
B.征收
C.管理
D.税收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3、判断题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人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4、单项选择题 评标委员会成员一般为()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不得少于()。
A.3;1/3
B.5;2/3
C.7;1/3
D.5;1/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5、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事业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国家管理职能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
B.不以盈利为目的
C.只是间接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建设服务
D.直接或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6、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的是()。
A.降低利率
B.压缩财政支出规模
C.减少税负
D.提高财政收入规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7、填空题 在宋代的户籍上,全国居民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户、客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户、客户
158、名词解释 山泽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周以后,国家对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征收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周以后,国家对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征收的赋税。征收山泽之赋,替代了原来职贡的部分功能。山泽税更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列为西周九赋之一.
159、单项选择题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财政收入所形成的()。
A.消费分配
B.交换分配
C.一般分配
D.特定分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0、多项选择题 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为().
A.管理对象的非生产性
B.业务内容的政策性
C.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D.管理类型的复杂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1、多项选择题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A.保障对象的广泛性
B.与其他保险项目的关联性
C.保险待遇的差异性
D.保险目的的非生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2、问答题 简述魏国李悝等人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袭制度。
2、推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袭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田租收入。
3、实行“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163、填空题 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官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官营
164、名词解释 授田制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也称班禄制或授田制俸禄或井田制俸(禄)。三代时期采取的以土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也称班禄制或授田制俸禄或井田制俸(禄)。三代时期采取的以土地作为贵族和职官爵禄与官俸的制度。俸禄制度采取等级制。
165、判断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12条的规定,自创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6、名词解释 子口半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咸丰年间外商在九江浔关交纳的一种茶税。中英鸦片战争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咸丰年间外商在九江浔关交纳的一种茶税。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由集中广州,改移上海、福州,很快上海成为中国主要茶叶出口口岸。在增开商埠的同时,外商还取得了在我国内地开厂设栈收购贩运等很多权利。他们从上海邻近的宁波、汉口、九江等茶叶集散地购买茶叶,然后运抵上海集中出口。这些有关地区的关卡称“子口”。
167、单项选择题 国家通过财政法的实施,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掌握国家的财政收入,保障资金积累和合理分配,调整各种分配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财政法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B.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C.我国财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只限于国家财政及与财政有关的分配活动
D.我国财政法调整国家预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8、问答题 从总体趋势把握秦至清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征课形态——赋税和役两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征课形态——赋税和役两条线,由分离到统一。一条鞭法和地丁钱粮结束了中国赋税、徭役平行征收的历史,中国土地所有者承担的赋、税、役的三元负担结构达到最后的统一和完善;第二,征课对象——人和物两条线,对人课税逐渐向对物课税转移;第三,征课内容——实物、劳役与货币三条线,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和劳役。
169、名词解释 匣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有部分货物实行人量抽厘。
170、填空题 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71、问答题 简述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基本精神和历史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精神
1、合并赋役,恢复以土地资产为主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精神
1、合并赋役,恢复以土地资产为主要课税对象;
2、赋役合并后,官府所需力役,由其出钱雇人应役,不得无偿征调;
3、计亩征粮,除规定部分地区征收粮米以供京师食用外,其余一律折收银钱。
4、课征方式是官收官解。
简言之,即赋役合一,化繁为简,按亩征税,以银缴纳,官收官解。
历史意义:
1、合并赋役,标志着赋役平行征收转向近代租税制。
2、计亩征银,以银代役,由对人征税改变为对物征税,由交纳实物和亲自服徭役转变为以货币交纳。
3、扩大负担面,起到均赋均役的作用。
4、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72、名词解释 户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封邑之地按户征收的赋税,属人头税性质。封邑内民户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封邑之地按户征收的赋税,属人头税性质。封邑内民户除缴纳田租外,还纳户赋,每户每年200钱,作为封君列侯的“私奉养”。
173、单项选择题 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实现国民经济的()。
A.快速增长
B.目标增长
C.固定增长
D.稳定增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4、问答题 试评述1994年分税制改革(指导思想、内容、意义、局限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税制体系。
内容(1)流转税的改革,取消对内资企业征收的产品税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2)所得税制的改革(3)其他工商税制的改革,一是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二是开征土地增值税,;三是调整其他一些税种。将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将盐税并入资源税,将屠宰税、筵席税征与不征的权利下放给地方。(4)农业税制的改革,重点是农业特产税。将原农林特产农业税、原产品税和原工商统一税中的农林牧水产品税目合并,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扩大了征收范围,(5)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是建立普遍纳税申报制度;二是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三是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四是建立税务稽查制度;五是适应实行分税制的需要,组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六是加强税收法制建设,逐步建立税收立法、司法、执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意义:(1)促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2)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4)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5)使地方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6)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
弊端:(1)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2)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明晰、事权错位、缺位和重叠现象依然存在;(3)不是完全的分税制;(4)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地方财政困难;(5)转移支付办法不完善;(6)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不规范,没有真正体现分税制的要求;(7)地方税建设落滞后,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立法权;(8)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协调各部门工作难度加大。
175、问答题 试述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赋税 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精神:1、财政原则,“量出以制入”,即政府先预算财政支出规模,然后再据以确定全国应征赋税总额,再摊派到各地征收。2、课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按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簿为准纳税,对于不定居的商人按定居商人的标准纳税。3、课税客体及课税原则,即一律依据贫富和拥有的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原来享有蠲免赋役特权的官僚、贵族、僧道户等也不例外。4、对租庸杂徭的处置及纳税期限,“将租庸杂徭都并入两税,“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完纳时间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5、计税依据,“以贫富为差”、“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即新税制中户税仍以资产多少为标准定出各户的等级,地税以779的垦田数为标准,各州按旧有数额分摊于各地。6、计税手段和纳税物品,即以货币计税,实际征收时再折纳实物。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
历史意义:1、财政原则: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的发生;2、课税客体:开始了以资产为课税客体的历史,扩大了纳税面,体现了税负均平、税收普及原则;3、计税手段:开创了以货币计税的先例,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计税标准;4、税收征管: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5、财政权益分配: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
局限性1、财政原则,量出制入,直接导致政府支出规模扩张和摊派;2、货币计税、折征实物,使纳税人的负担不稳定;3、税率和课征标准,配赋不均;4、两税之外,法外加征。
176、单项选择题 税法的空间效力是指税法在()内发生的效力。
A.特定地域
B.特殊地域
C.个别地区
D.任何区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7、填空题 唐代的赋役制度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租、调、役、杂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租、调、役、杂徭
178、单项选择题 从2009年1月1日起,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
A、17%
B、6%
C、4%
D、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9、填空题 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
180、单项选择题 ()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首要前提,决定着税制作用的广度和深度。
A.税率
B.税制结构
C.税法体系
D.税收要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1、名词解释 均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封建国家调剂地方贡品的运输和贸易,是中央增加财政收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封建国家调剂地方贡品的运输和贸易,是中央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措施。均输法的推行,不仅避免了人力财力的浪费,满足了朝廷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后世统治者常效仿。
182、单项选择题 按国债的偿还期限来划分,国债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三类。一般的划分标准为()以上到期为长期国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3、问答题 简述桑弘羊财税改革及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汉建立之后,在“黄老”思想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汉建立之后,在“黄老”思想的支配下,一直实行无为而治、不干预经济的政策,致使那些有势力的诸侯迅速以商致富。他们或者肆意兼并,欺夺百姓,致使百姓失去产业,流离失所,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或者图谋不轨,蠢蠢欲动,企图推翻汉朝政权。
国家专营思想。国家统一发行货币、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方针政策。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对巩固国家政权、对实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是非常必要的,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末并重思想。满足上下各个阶层的需求,如果无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无人从事商业工作,货物流通就会断绝。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则粮食就会减少,货物流通受到影响,国家财政就会发生危机。
富国与富民思想。桑弘羊实行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措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通过盐铁专卖而获得利益和通过均输得到财富,其目的都是为了调控物价,巩固和加强了中央财力,以控制诸侯。
后世对桑弘羊思想与措施也评价不一,有人称其为聚敛之臣,以兴利为能事。但他的思想与措施为社会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桑弘羊理财,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就无法实现,开疆扩土的大业就不能成功。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值得后世借鉴的。如富国与富民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依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中。
184、单项选择题 以政府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为前提,根据受益大小和服务成本来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收费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债务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5、问答题 中国财政向现代化转型的标志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第一,财政管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第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在朝着分权化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权限逐步扩大;
第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渐趋一致;
第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制定法制化程度逐渐加强。民国时期的财政体制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开始实行分税制,逐步确立起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1、民国时期基本上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体系。2、民国时期的财政体制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开始实行分税制,逐步确立起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186、问答题 简述民国时期财政管理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横向财政权益的分配:五权分立思想指导下的四个联综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横向财政权益的分配:五权分立思想指导下的四个联综财务系统: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二、国地收支划分——分税制。
187、填空题 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商
188、单项选择题 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A.政府宏观调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市场微观放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9、多项选择题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为巩固人民**专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教科文事业和保健福利事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
D.弥补市场缺陷,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0、多项选择题 财政补贴的方式有().
A.实补
B.明补
C.虚补
D.暗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1、判断题 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者离职时,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以不办理交接手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2、问答题 财政产生之初的支出主要包括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军事支出;2、祭祀支出;3、天子、诸侯以及百官的生活支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军事支出;2、祭祀支出;3、天子、诸侯以及百官的生活支出;4、兴修水利、抗灾等公益事业支出。
193、填空题 《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代
194、单项选择题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计划。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收支
D.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5、单项选择题 ()是指通过国家预算筹集和分配国家一部分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关系。
A.财政管理体制关系
B.预算关系
C.税收关系
D.财政监督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其中较有代表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其中最典型、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春秋时期1、向井田之外的生产所得课税,从法律上否定了当时社会格局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井田制,从而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国家向社会增加赋税负担,从而鞭策赋税负担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争霸对财政的强烈需要;
(二)战国时期1、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私有制的确立;2、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形成并实践了财政税收政策为实现社会目标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4、以合理的财政分配实践揭示了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
(三)春秋战国财政改革的启示:1、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2、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从改革的内容来说。政治上,主要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总起来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是,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井田制的开始崩溃,意味着在奴隶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财政发展史上看,春秋时期的税收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征税和对工商业征税已经分开;国家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控制
总之,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是,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井田制的开始崩溃,意味着在奴隶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财政发展史上看,春秋时期的税收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征税和对工商业征税已经分开;国家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控制,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这都说明,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正在形成,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这都说明,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正在形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财税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