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判断题 语气词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ra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名/代;时、体、态、式、人称→动词;级→形容词、副词
(2)句法标准:根据句法功能的异同进行分类。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副词不能修饰动词;数量词修饰名词;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和动词;名词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作谓语、定语。
(3)意义标准:有时可以参考。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动词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而非词汇的类别;意义相近的词的语法特征不同。
3、问答题 词组和句子有哪些差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词组:词与词组合而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词组:词与词组合而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句子: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小的言语单位。
(1)作为语法单位,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则是由词位或词组构成的;
(2)从结构的角度看,句子则是最大的语言单位,词组是下一级的语言单位;
(3)从意义的角度看,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而句子的所指是确定的,一定有具体内容,而不仅仅是有意义。
(4)从形式上看,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传递完整的信息;而词组是不完全的;
(5)从运用上看,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而句子则是言语的使用单位。
4、判断题 名词任何时候都不受副词修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判断题 现代汉语中的单句只有主谓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单位词的应用范围扩大了,有些应用范围缩小了,有些应用范围转变了,请举例说明这些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范围扩大:个(箇、個)、只、条、张;
(2)范围缩小:枚;
(3)范围转移:盏;
(4)新兴的:顶、挂;
(5)消失的:株、章(指树木)(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
7、名词解释 齿头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舌尖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精清从心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舌尖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精清从心邪。
8、判断题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多项选择题 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
A.它们所表达或反映的,都是与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各种事物。
B.它们不是全民共用的,往往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使用。
C.大多是由一个词根构成,是一种语言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
D.它们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E.是由词根与词素组合而成,因而再次构词的能力较弱,甚至不具备构词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名词解释 《康熙字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前后经过6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11、判断题 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名词解释 申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13、填空题 文艺语体可分为()、()和()三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散文体;韵文体;戏剧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散文体;韵文体;戏剧体
14、名词解释 入派三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入声消失这种变化也是在元代(14世纪)就已经完成。《中原音韵》书中有“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的说法,但入声具体派 入三声的字和今天北京话的不大相同: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上声。
15、填空题&nb sp; 现代汉语的特殊动词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16、填空题 附加形位根据它们在词中出现的位置又可分为()()()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前缀;中缀;后缀;词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前缀;中缀;后缀;词尾
17、填空题 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的发展变化
18、名词解释 综合性手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凡是能够构成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变化的手段称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凡是能够构成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变化的手段称为综合性手段。
19、问答题 常见的句子扩展与变换手段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连接: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并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
(2)添加:句子的某一部分添加从属成分。(补充修饰限制成分使之更复杂)
(3)替换:替换句子中某一个或几个成分构成新句子。(虚词、语调)
(4)删略:删去重复或不必要的句法成分。
(5)移位:改变句法成分的相对位置。
20、判断题 代词都是名词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填空题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素;词;短语;句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素;词;短语;句子
22、填空题 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叫(),这种语法手段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23、问答题 “冰凭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清声母字:冰添烘英;古浊声母字:凭甜红迎。
本题解析:试题 答案古清声母字:冰添烘英;古浊声母字:凭甜红迎。
24、填空题 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或()构成。单句可分 ()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短语;词;主谓句;非主谓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短语;词;主谓句;非主谓句
25、问答题&nbs p; 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今音学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古音学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等韵学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北音学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
26、问答题 汉语的词类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语里的词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语里的词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暂拟系统》和《提要》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其次是形态标准,最后参考意义。
27、问答题 具体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表音原则
按照词语的实际读音拼写词形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表音原则
按照词语的实际读音拼写词形的原则。依据表音原则书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词语的实际读音,也比较容易掌握。表音原则对于新创造或新改革的拼音文字是非常适用的。
(2)形态原则
拼写时严格按照词的形态构成,相同的形位写法永远相同,即使由于形态变化,实际读音已经发生变化,拼写仍旧不变,这个原则就是形态原则。它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便于记忆和书写。
(3)历史原则
根据词的来源或过去某一时期的读音,按照传统的写法而不按当前实际读音拼写词语的原则成为历史原则。按历史原则拼写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有利于区别同音词和阅读古书,对不同方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各种表音文字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某种原则作为正字法的主要原则。具体文字体系中主要正字法原则的变更将导致书写符号整个体系的变化。
28、名词解释 阴声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为阴声韵。
29、判断题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名词解释 按音序排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文学:汉语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