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庚款兴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2、名词解释 监生历事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于洪武五年(1372年)创立,即国子监学生学习到一定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于洪武五年(1372年)创立,即国子监学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就分拔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
3、名词解释 鸿都门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4、填空题 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子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子学
5、填空题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括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体西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体西用
6、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7、填空题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主;科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主;科学
8、填空题 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 的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五经正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五经正义
9、填空题 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思孟学派;荀况学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思孟学派;荀况学派
10、填空题 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协进会的传教士()女士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爱尔德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爱尔德赛
11、填空题 & 91ExAM.orgnbsp;()第一次正确地提出教与学矛盾的统一和教学相长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记》
12、填空题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弟子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弟子职》
13、问答题 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关于普通教育的宗旨,他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认为健全的人格必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为改革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全面改革。
(3)、认为教育应当独立,提出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会之外的主张。
(4)、倡导“尚自然”、“展个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
14、填空题 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是()。
点击查看答 案
本题答案:蔡元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蔡元培
15、名词解释 “分斋教学”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创办苏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创办苏湖教法,即分斋教学制度,其法是设立经义斋、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16、问答题 韩愈和荀况的教师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韩愈提出尊师重道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韩愈提出尊师重道
1)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儒学之所以衰弱到难以与佛、道相抗衡的地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教师这一担负传播儒家思想重任的角色已经失去了往日神圣的使命感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荀况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17、问答题 书院的发展轨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书院的萌芽:始于唐代,宋以后书院教育兴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书院的萌芽:始于唐代,宋以后书院教育兴起
(2)书院的发展:
①宋代,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确立,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发展,以显示出官学化的趋势;南宋四大书院(岳麓、白鹿洞、象山、丽泽书院);
②元代,政府对书院教育的控制增强,已经逐渐接近官学,理学思想的影响加强;
③明代:书院讲会制度的确立
④ 清代,书院教育的严重官学化;
18、填空题 宋朝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分斋教学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分斋教学法
19、名词解释 学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第一部近代学制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设立的。学部与政府其他各部并列,长官称尚书,下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
20、填空题 & nbsp;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语学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语学校
21、填空题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一观点是()提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荀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荀子
22、填空题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在官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在官府
23、名词解释 三大文教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名词解释 民办公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一种形式,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一种形式,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
25、填空题 道、理、体必须与事、功、用相联系,功利教育目标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社会适用人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社会适用人才
26、填空题 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的学习态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虚壹而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虚壹而静”
27、问答题 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的发展。
第三,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错误实质。
28、填空题 明国子监内设立有“()”,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绳愆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绳愆厅
29、名词解释 大职业教育主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谓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的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基础,并在它的指导下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30、单项选择题 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
A.王守仁
B.贾谊
C.朱熹
D.顾炎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中国教育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