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相变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facies hange ypothesis关于地震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facies hange ypothesis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了体积和密度的快速变化,对周围的岩石产生了快速的压力或张力,因而产生了地震。
2、名词解释 震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arthquake swarm一大串程度不等的小地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earthquake swarm一大串程度不等的小地震,其中没有特别大的,也无增强和减弱的趋势,称为地震群或震群。
3、单项选择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联合设立地震监测设施保护标志。
A、教育局
B、科技局
C、公安机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潜在震源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
5、名词解释 中源地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intermediate focus earthqua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intermediate focus earthquake intermediate ocus shock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90%以上的中源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一般不造成灾害。
6、问答题 活动地块边界活动带与地震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活动地块的边界构造活动强烈,绝大多数强震都发生在边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活动地块的边界构造活动强烈,绝大多数强震都发生在边界的活动构造上。活动地块的边界活动带是地壳变形的局部化带和应力应变的集中带,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因此活动地块的边界构造带是地震的主体带和集中区,活动地块对强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震级越高,活动地块对其的控制作用越强。
7、名词解释 地震效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次地震中地震波释放的能量在整个应变能中所占的比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次地震中地震波释放的能量在整个应变能中所占的比例。
8、名词解释 地震构造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seismotectonicprovince活动构造性质、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seismotectonicprovince活动构造性质、地震构造类型和地震破裂机制相对一致的区域。
9、名词解释 古地震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利用地貌学、构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利用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和新年代学等方法研究史前地震的识别、发生的期次和年代、震级、复发间隔和断层滑动习性等的分支学科,包括进行单个地表破裂型地震发生后数十年、数百年或数千年后的地质调查,以便获得有关地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定量参数,以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及地震断层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间隔和复发模型等。它的优势在于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仪器和历史地震记录的短暂性和局限性,使得能够在几个地震重复周期的时间段上认识断层的长期活动习性和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危险性,是防震减灾的系统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
10、名词解释 古地震地貌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paleoearthquake geomorphic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paleoearthquake geomorphic indicator记录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的各种断错地貌现象,如地震陡坎、地震挠曲坎、挤压脊(地震鼓包)等。
11、问答题 什么是古地震,它和历史地震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地震是指人类历史记载以前所发生的地震,也称史前地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地震是指人类历史记载以前所发生的地震,也称史前地震。同一时期的地震,在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地区可划分为历史地震,而在无文字记载的地区则划为史前地震。
12、名词解释 地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震构造、活动断层、地震区划、诱发地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震构造、活动断层、地震区划、诱发地震
13、名词解释 生物异常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observation of bi ogenic an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observation of biogenic anomaly根据历史经验,地震前常有一些生物出现反常状态,引起生物反常的原因很多,但一部分反常现象确与地震即将发生有联系,对此进行观测分析,是预测地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生物异常观测。
14、问答题 研究古地震的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可以增补地震目录,特别是对地震目录不详、记载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 )可以增补地震目录,特别是对地震目录不详、记载时间短暂和没有地震记载的地区,其作用更为显著;(2)可为可能的地震重复周期资料提供信息;
(3)大大延长了我们了解地震活动的历史,使人们对某一地区地震的时空活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该地区地质构造的活动历史,提供了直接依据;
(4)总之,古地震的研究可以充实历史地震资料,有助于揭示地震活动规律及趋势变化,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15、名词解释 水氡异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下水中氡气含量的突然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在多次大地震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下水中氡气含量的突然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在多次大地震前已观测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地应力的变化,使岩石释放出一定量的氡气,而导致地下水中氡气含量的变化。水氡异常的观测是地震监测的一种手段。图中表示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大地震及松潘、马边等地临震前出现的水氡含量变化的异常曲线。水氡异常曲线。
16、多项选择题 下面哪些地震震级超过8级(包括8级)的地震:()。
A、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
B、1927年05月23日甘肃古浪地震
C、1976年07月28日唐山地震
D、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地震预报意见发布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预报的震情可以宣布有关区域进入()。
A、临震救援期
B、临震应急期
C、临震期
D、临震应急救援期
点击查 91Exam.org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名词解释 地下水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underground water observati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underground water observation对地下水的水位升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所进行的长期连续的观测。地下水观测曲线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应力、地形变等的变化,往往引起地下水位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如水位升降、水质混浊或井水冒泡、翻花、升温以至涌出等,因此地下水观测就成为群众性地震预报的一种有效手段。图中为1970年5月25日河北丰南县5.2级地震前后深井水位变化曲线。
19、问答题 我国地震的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地震的主要特点是:
(1)分布广。中国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地震的主要特点是:
(1)分布广。中国历史上有29个省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5级左右地震更是星罗棋布。
(2)活动频繁。20世纪已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000多次,平均每年30多次。
(3)强度大。20世纪以来仅8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过9次。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一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二是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三是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四是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河、渭河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五是东南沿海,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我这里有一个统计资料:从1990年,我国共发生6以上地震458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内。其他地方虽然也有地震发生,但数量比较少,强度也不大。
20、名词解释 地震穴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arthquake caused cave fal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earthquake caused cave fall由地震震动所引起的隐伏洞穴的塌陷,或沙土液化造成物质亏损而引起的地面穴状陷落。
21、多项选择题 搬运伤员时应注意问题()。
A、伤员宜躺不宜坐
B、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
C、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
D、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名词解释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road band digital seismogr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broad band digital seismograph主要由拾震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系统、时间服务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具传统的用于记录远震以进行全球地震学研究的中长周期地震仪和用于记录近震与地方震以进行区域性地震学研究的短周期地震仪的功能于一身,并具有动态范围大、记录易储存和易联机分析等优点,是新一代地震仪。
23、名词解释 环太平洋地震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ircum Pacificsei smiczone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circum Pacificsei smiczone沿太平洋边缘分布的强震带。它与最新的造山带一致,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大致从印度尼西亚,经日本、阿留申群岛、北美和南美西岸,直至南极洲的北岸。
24、单项选择题 根据《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临震应急期必要时可以延长()日。
A、十
B、八
C、十五
D、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2014年7月31日,我市()县发生3.0级地震。
A、余干
B、鄱阳
C、万年
D、弋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名词解释 古地震地质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paleoearthquake geologic in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paleoe arthquake geologic indicator记录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积楔、充填楔等。
27、多项选择题 按照预报的时间尺度,地震预报分为()。
A、长期
B、中期
C、短期
D、临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名词解释 震源体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震时释放出地震能量的岩石总体积。地震能量的大小不仅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震时释放出地震能量的岩石总体积。地震能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震源体积的大小,而且取决于震源体积内单位体积所积累的应变能。
29、名词解释 渐进式地震预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progressive type earthquake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progressive type earthquake prediction国际上关于地震预报原则上分两类:一是远期预测,预计某一地区几十年可能遭受最高地震烈度,也称烈度区划,为工程建设的防震抗震服务;另一类是近期预测,预测何地、何时、可能遭受多大震级的地震,为及时作出防震准备和行动提供依据。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内外在地震预报的科研和实践中,对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及相应预报阶段的划分开展了深入研究。中国大陆从1966年邢台
7.2级强震至1976年松潘7.2级强震,前后共发生9次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由此推动了地震预报工作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的震例资料。1972年中国地震学家提出长期(十年至几年)、中期(几年至几月)、短期(几月至几天)、临震(几天内)、震后(月内强余震预报)的渐进式预报方案,取得共识后指导全国强震形势预报至今,被日本地震学者称之为中国式地震预报。1986年美国召开首次中期地震预报讨论会时,我们发表了国际上利用地形变、实验、理论、震例等不同资料划分地震预报阶段的对比表。根据渐进式预报方法,中国已先后对1975年海城7?3级等若干次强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20余年来总的预报水平,成功率还在25%左右徘徊。由于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高,中国则相对居于世界前列。
30、名词解释 特征地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在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在同一活断层段上重复发生同震位移量或震级相近的地震。重复发生的震级相近的一组特征 91ExAM.org地震,较运用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外推获得的地震复发频度更高。特征地震是建立时间可预报模型和准周期重复模型等地震原地复发模型和实时概率预报模型的基础。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球科学:地震地质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