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 了我国教育的()。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法的公共性原则,教育事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
2、单项选择题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教育为主
C.惩罚为主
D.依法从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单项选择题 目前通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自()开始施行的。
A.2006年12月29日
B.2006年6月29日
C.1995年9月1日
D.1994年1月1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修订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4、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六项权利中,不包括B选项中的内容。
5、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教育法律责任归责要件的是()。
A.有损害事实
B.有违法行为
C.行为人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有违法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6、单项选择题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 91EXAM.org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7、问答题
某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
问题:
你认为扬扬应该怎么办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按照这些法律的规定,尽管扬扬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扬扬和她爸爸之间的父女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扬扬的爸爸仍然有抚养扬扬的义务,必须负担扬扬义务教育的费用,并把扬扬抚养成人。扬扬的爸爸如果不给抚养费,扬扬可以请妈妈代她去法院告爸爸,法律会帮助扬扬的。
8、单项选择题 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A.税收
B.国家财政拨款
C.学校自筹资金
D.社会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9、单项选择题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0、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饮酒。”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11、单项选择题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A.一级职务、二级职务、三级职务
B.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
C.初等职务、中等职务、高等职务
D.一等职务、二等职务、三等职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12、单项选择题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A.初等教育
B.小学教育
C.学前教育
D.高等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3、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 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4、单项选择题 王某担任某县小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对教师提出的申诉的受理机构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王某在某县就职,因此王某的申诉由当地县教育局受理。
15、单项选择题 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5、6
B.6、7
C.7、8
D.8、9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6、单项选择题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7、单项选择题 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基本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单项选择题 教育法律责任不包括()。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经济法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19、问答题
教师王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级学生张某补习数学,但该生心不在焉,并多次顶撞老师,情急之下,王老师掐了该生的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辱骂该教师,并带来当地电视台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
区教育局迫于媒体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做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学校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问题: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该案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教师的做法不正确。他掐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教师的做法不正确。他掐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成长阶段,因此人身权的重要方面受到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特殊保护。
(2)学生父亲的行为过激。我国《教师法》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家长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
(3)教育局开除该教师的行为欠妥当。虽然教师有错误,但应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不是直接解聘。
20、问答题
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问题:
你认为校长批评得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91ExaM.org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校长的批评是正确的。从法律角度说,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校长的批评是正确的。从法律角度说,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教师不能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法律专门规定在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从道德角度说,老师不能随意体罚学生,这样容易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不良影响。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 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随便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如果学生的确违反了纪律,教师可以采取其他柔和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老师应该问清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对涛涛进行教育,培养其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经过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讲。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21、单项选择题 下列情形中,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与同事相处不够融洽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与同事相处不够融洽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22、单项选择题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23、单项选择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即教师要具有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的义务。
24、单项选择题 食管癌等中心定位多采用()
A.前后对穿野
B.两侧对穿野
C.一前两后野
D.两前一后野
E.前后对穿野加右前左后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不能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人
B.物
C.行为
D.精神产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个人主体。
26、问答题
谢某是小学六年级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同学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等谢某回校后再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天下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
(一):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二):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问题(一):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问题(一):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 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 事法律责任。
问题(二):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27、单项选择题 下列做法没有违法的是()。
A.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14至16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
B.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
C.某中学高一年级两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做出取消这两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
D.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将此信归还了高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28、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9、单项选择题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0、单项选择题 教师的()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学历水平
B.业务水平
C.工作成绩
D.考核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小学教师资格》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法律法规》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