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各有关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多项选择题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法则是:()
A.归纳证实原则
B.线性因果原则
C.非线性双向因果原则
D.观察确认原则
E.简明性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填空题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问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问题
4、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名词解释 自然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6、问答题 自然界运动的基本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微观物理运动;
②宏观物理运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微观物理运动;
②宏观物理运动;
③宇观物理运动;
④化学运动;
⑤生命运动;
⑥社会运动;
⑦技术运动。
7、单项选择题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在于:()
A.形象思维只追求形式,逻辑思维只追求内容;
B.形象思维属于感性层次,逻辑思维属于理性层次;
C.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抽象的概念;
D.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填空题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的基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9、问答题 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科学技术推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科学技术推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推进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3、科学技术推进着人类劳动条件的改善
10、填空题 自然辩证法学科应包括: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不可替代的内容三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独特的研究方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独特的研究方法
11、单项选择题 在系统层次结构中,低层系统的递进相干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产生决定系统特有规律的结果;称为:()
A.上向因果链;
B.下向因果链;
C.双向因果链;
D.递进分解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名词解释 自然生产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
13、名词解释 科学划界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14、填空题 公理化方法在()和()中已得到辉煌的体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欧几里得几何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欧几里得几何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15、填空题 思想模型的特点:()、()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流动性;互补性;条件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流动性;互补性;条件性
16、问答题 简述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
第二,可以使实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
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
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17、名词解释 社会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类社会为了达到某种预定目的和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类社会为了达到某种预定目的和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要而对科学知识和物质手段的运用。
18、问答题 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辩证唯物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历史背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从18世纪60年代起始于英国的第一头次技术革命和继之而来的产业革命,既向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事实,更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交流方法,从而使科学在19世纪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影响深远的一些重要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如在天文学上,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1796年)分别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去假设。在地质学上,英国科学家莱伊尔1830年发表“地球演化学说”,在物理学上焦耳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从而动摇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化学上1824年由维等人合成尿素,在生物上,1838年施旺提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1958年达尔文创立特种起源论,对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恩格斯经过反复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把蕴含在当时诸多科学发现中的思想精华作了概念性升华,从而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凤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表述已过时,有些表述不包括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条件下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发展恩格斯自然观的基础,开成新自然观,对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概括,提升补充到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开成新的方法论,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关系,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观。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9、填空题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
20、问答题 科学社会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內容:科学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的行为是受特定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內容:科学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的行为是受特定规范制约的,这些规范指的是普适性、有性、去私利性、条理的怀疑
意义:首先,科学社会规范给了人们解读科学的新视角。
其次,科学社会规范的形成使科学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分支一样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而不再是没有自己研究纲领的一种单纯研究方法。
为科学社会学研究开辟了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成为一门颇具影响的学科。
21、单项选择题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A.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科技和教育部门
C.企业创新系统
D.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问答题 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其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23、名词解释 生态工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无生命的物为对象,生产过程虽然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但必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无生命的物为对象,生产过程虽然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但必须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环
的影响
24、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者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者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本身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则以天然物或人工物为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的不同:自然辩证法探究科学技术活动中运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世界以及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探究科学技术究竟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生了什么效应以及这种效应的价值。自然科学则通过抽象揭示研究对象如何存在、如何演化、进而对它们进行理论解释和行为预测。
二者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基础,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5、名词解释 社会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26、名词解释 格式塔转换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一事物形状的观察,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一事物形状的观察,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
27、问答题 简述关于判决性实验的争论及其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判决性实验是指,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判决性实验是指,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H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和C2,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1(或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了H1(或H2),否定了H2(或H1),该实验就是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判决性实验不存在,因为一旦碰到反例,人们总可以适当调整理论体系的某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判决性实验是存在的。
关于判决性实验的争论给人们的启示:观察、实验对假说的检验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
①其确定性表现为: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重复的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总是具体的和确定的,它在支持一个假说的同时,又可能为证伪另一个假说提供科学事实。因此,在一定的科学背景下,判决性实验对检验假说有裁决作用。
②其不确定性表现为:由于实验技术与有关的科学理论都在发展,已有的实验结果可能被否定或作出新的解释;又由于假说本身是有结构的和相互联系的,所以很难直接判定假说的哪一部分有错误。
28、填空题 在科技合理应用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一般持有三种观点:不责任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社会学家韦伯等)、()(自愿承担的社会责任)、完全责任论(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完全责任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完全责任论
29、名词解释 层次结构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若干要素经相关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效应,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若干要素经相关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效应,逐级递进形成的层次结构。
30、填空题&nbs p; 技术决定论可以依照对技术决定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程度划分为强技术决定论和()决定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和技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和技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