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2019-05-16 09:52: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

A.发愤著书
B.诗言志
C.发愤抒情
D.诗缘情


点击查看答案


2、问答题  试阐述《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3、填空题  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和“()”运动,都是为了使文学 成为变法维新,启迪民智的工具。


点击查看答案


4、问答题  试述王夫之“现量”说的内涵。


点击查看答案


5、多项选择题  20世纪文学批评的理论化特征主要表现为()

A.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地位
B.注重理论建构
C.注重文本分析
D.严密的思维方式
E.冷静的科学态度


点击查看答案


6、名词解释  (苏轼的)“远韵”说


点击查看答案


7、名词解释  感受谬误


点击查看答案


8、填空题  孔子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的结合。


点击查看答案


9、名词解释  《体性》


点击查看答案


10、名词解释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点击查看答案


11、单项选择题  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


点击查看答案


12、填空题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 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是其内容,()是其表现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13、名词解释  (韩愈的)“气盛言宜”说


点击查看答案


14、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神思” 说


点击查看答案


15、单项选择题  文学批评除了尊重客观事实的实证性之外,它还强调抽象,所以有()

A.思辨性
B.形象性
C.审美性
D.情感性


点击查看答案


16、填空题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


点击查看答案


17、填空题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点击查看答案


18、名词解释  (叶燮的)“理事情”说


点击查看答案


19、填空题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说—脉相承的。


点击查看答案


20、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论语》关于“诗可以兴”、“可以怨”观点的影响
C.《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21、单项选择题  对于抒情类作品的复述,往往要()

A.更多加入批评家个人的体验和推想
B.抓住作品情节的线索
C.概括作品的故事梗概
D.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22、名词解释  读者批评


点击查看答案


23、问答题  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谈到王维画雪中芭蕉的故事,他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理论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24、单项选择题  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所以文学批评具有()

A.审美性
B.思辨性
C.实证性
D.历史性


点击查看答案


25、单项选择题  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

A.文章的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
B.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
D.在文学鉴赏中,读者要领会文学体裁的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26、问答题  如何理解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中“思与境偕”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27 、填空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水浒》是因文()。”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重像《水浒》这样的虚构文学。


点击查看答案


28、填空题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惟悟乃为(),乃为()。”


点击查看答案


29、问答题  试评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30、问答题  简析陈子昂“兴寄”和“风骨”说在诗学史上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中医耳鼻喉科(医学高级):伤寒论..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