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甲、乙、丙、丁、戊、己六位运动员的跳高纪录有如下比较: (1)乙的成绩比丙好,但不如甲; (2)丁的成绩不如甲和丙; (3)戊的成绩好于丁和己,但不如甲和丙。 由此,可以确定
A.丁的成绩好于己
B.己的成绩好于丁
C.戊的成绩好于乙
D.乙的成绩好于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第一步:首先分析题干:(1)甲>乙>丙;(2)甲>丁,丙>丁;(3)丙>戊>丁、己。第二步:根据结论分析综合可得:甲>乙>丙>戊>丁、己。其中,无法确定丁和己谁的成绩更好。根据前面综合的大小关系选择D项。考点:排列组合
2、单项选择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④②⑤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观察图形,都是两部分组成,且相对位置为线相切,①②④公共边中:一个图形的边完全包 含另一个;③⑤⑥公共边不完全包含。故正确答案为B。考点:平面-位置
3、单项选择题
2013年12月26 日,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是1978年的11.5 倍,年均增长7.4%。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是1978年的11.8倍,年均增长7.5%。二者均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7.5元。
从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看,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均为上海,分别达到40188元和17804元。北京排名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49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6476元。
从收入高低对比来看,2012年,我国 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最高20%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3797.5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1587.7元。
根据城乡居民对2014年物价水平变化的调整数据显示,认为物价水平会有大幅度上涨的人数比重为35.5%;认为物价会平稳上涨的人数比重为48.3%;其他观点的人数比重为16.2%。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2012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6469/16476直除首位为2,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数值计算型
4、单项选择题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它能够“捕食”细菌。目前随着医疗中植入技术的发展,越来多的患者接受着诸如导尿管、心脏支架等医学植入装置,但随之也带来了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使噬菌体吸附在植入装置材料表面,再将其放入患者体内,就可以避免植入装置引发的感染。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对植入医学装置的患者,一般通过服用抗生素来抵御细菌感染
B.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的存在,只是存在数量的差异
C.噬菌体能够攻击致病细菌,但有时也会“捕食”有益的细菌
D.一些噬菌体进入机体内后,无法适应体液环境,难以保持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本题的论点是“如果使噬菌体吸附在植入装置材料表面,再将其放入患者体内,就可以避免植入装置引发的感染”,要削弱它就先否定论点,“如果使噬菌体吸附在植入装置材料表面,再将其放入患者体内,不可以避免植入装置引发的感染”,D选项是反向增加论据,因为一些噬菌体进入机体内后,无法适应体液环境,难以保持活性,所以噬菌体不能避免引发的感染;A选项是无关选项;B选项提到的数量也是无关选项;C选项说到了噬菌体的好处,有点加强。因此选D。 拓展非因果类的削弱方法有:反向增加论据、否定论点、拆桥。 考点 削弱题型 考点介绍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题型
5、单项选择题 红杉树是地球上仅存的红木科树种之一,美国红杉树公司有一片高大挺拨的红杉,躯干通体绛红,冠上枝桠通天遮日,根部直径达到8米。据说世界上最大的红杉树在澳大利亚,不幸其主干毁于雷电,最终定格在75.2米。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在成长中尽快长高、长大就能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根部粗壮之后,从地下获得的水分也会增加。所以。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树的长成也需要天时、地利
B.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
C.万物生长靠太阳
D.能生存下来的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那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划线部分出现在句尾,说明此句意在对整个文段的总结。本文先是对红杉树在地球上存在的现状进行阐述,引出“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在竞争的作用下,树木才能生存、发展,即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词句理解题
6、单项选择题

A.A
B.B
C.C
D.D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位置类中的其他位置问题。题干中4个图形中的白色圆圈都被黑色圆圈连成的线分割成了两部分,选项中只有A选项满足这一条件。B选项被分成了三部分,C选项被分成了四部分,D选项被分成了一部分。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考点:平面-元素
7、单项选择题 某招考职位规定:凡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支教活动的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均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张华是北京某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 由此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A.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B.张华没参加过支教活动
C.如果张华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那么他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
D.如果张华参加过支教活动,那么他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第一步:首先翻译题干:(1)通过英语专业八级、(2)参加过支教活动、(3)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这三项是有资格报考某职位的充分条件。第二步: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推导张华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则张华不同时符合(1)(2)(3)三个条件。题干中张华符合(3)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就是他不能同时符合(1)、(2)两个条件,即张华应符合“非(1)”或“非(2)”,也就是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或没参加过支教活动。“或”关系中否定其中一个条件必然得到另一个条件的肯定形式,故选择C项。考点:关联词推导
8、单项选择题 109,254,345,454,680()
A.555
B.786
C.804
D.82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观察题目都是3位数,并且变化大,考虑特殊数列,求每一项数字之和,分别为10,11,12,13,14,所以下一项为15,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数字之和为15,故选A。 考点:排列组合问题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9、单项选择题 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村落依山而建,讲究水系与自然的和谐,目连戏和村落、宗族信仰、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的“文气”融为一体;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医学与宗族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槛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的品位,也体现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凡此种种,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B.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C.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D.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隐含主旨理解。 文段首句提出论点: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然后用实例进行论证,结尾与段首再次呼应。全文意在体现徽州文化的特征。BCD选项均为体现徽州文化特征的具体例证,不能涵盖文章主旨。 本题答案为A选项。 考点:隐含主旨题
10、单项选择题
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 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但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
第2段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A.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
B.人体过敏的反应类型
C.导致变态反应的基因
D.对人体损害最严重的过敏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 “这个问题”指代的是前文中提到的问题(就近指代原则)——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做出反应。即“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BCD在文中没有表述。 本题答案为A选项。 考点:文章阅读
11、单项选择题 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51%。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其他国家人们的运动量情况和中国、美国大致相同
B.人们保持健康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不仅局限于运动
C.中国和美国都是运动量缺乏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
D.在运动量方面,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亚洲和美洲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点击查 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缺少运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论据:美国人、中国人的运动量都在大幅下降。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的是全球,论据只提及中国和美国,论点和论据所述对象不一致,故可以考虑搭桥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明其他国家人们运动量与中国美国大致相同,所以中国美国的情况可以代表全球,在论点论据之间进行了搭桥,加强了论证,为正确选项;B项涉及的是健康问题,论点只讨论运动量问题,与论点无关,为无关选项;C项说明中国美国都是问题较严重的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无法代表全球,进行了不搭桥,削弱了论证,;D项说明中国和美国分别可以代表亚洲和美洲,但亚洲和美洲同样不能代表全球,虽然有加强效果,但极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加强题型
12、单项选择题 在今日10时的家属沟通会上,马航工作人员向家属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外交部已向南北走廊上所有国家发出外交照会,并请求这些国家提供支持和协助,包括雷达和卫星信息、海陆空搜救行动、相关国家的搜救行动计划及马来西亚请求提供的信息等。目前已有26个国家参与搜救,几乎涵盖南北走廊的所有国家。 为这段新闻拟写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马航组织家属沟通会
B.马来西亚请求援助搜救工作
C.马航与家属协商搜救工作
D.马方已向多国发出外交照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本题为标题填入类题型,而且文体风格已经阐明为新闻类,提炼首句导语的主谓宾即可。 考点:标题选择题
13、单项选择题 默读电视新闻、广告和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以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很容易地辨别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了,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他在观看之前相信的东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
B.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C.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D.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判断每句话的主要内容 文段第一句通过杂志和电视节目对比,引出阅读杂志和看电视两种不同状态。第二、三句分析这两种不同状态,即阅读文本时仍可津津有味地读它,而看电视遇到不同观点则直接换台,不会进行反思,来说明书面记录更容易辨别差别。整个文段为承接类的分述文段。 第二步,总结文段的主旨 文段通过描述文本阅读和观看电视两种行为,比较分析后想表明文本比电视节目更易引人思考。A选项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即为此含义。C选项只是对电视方面的描述,不是文段核心重点。B、D选项无法从文段中得知,属于无中生有的干扰项。所以本题答案为A。 考点:隐含主旨题
14、单项选择题 甲乙两辆车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为5:6。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由于两人的速度之比为5:6。故两人所用时间之比为6:5,设甲用时为x,则乙用时为x-12。x:(x-12)=6:5,解得x=72分钟。所以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75和90,相差15千米/小时。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考点:行程问题
15、单项选择题 碳足迹是指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冕。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一定能减少个人碳足迹的是()。
A.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B.倡导不养宠物
C.多吃蔬菜少吃肉
D.选择公交减少自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足迹大,制造的二氧化碳就多。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C、D三项均能减少一个人的碳足迹;而A项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后,寿命可能更长,制造的二氧化碳也多,显然不一定能够减少各人的碳足迹。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单定义判断
16、单项选择题 2 6 21 43 82 ( )
A.130
B.134
C.144
D.156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两项和。考点:幂次数列
17、单项选择题

图中一次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差值最大的一年,该差值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例为:
A.8.71%
B.9.43%
C.11.49%
D.11.64%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由图表1数据可以计算得出,一次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差值最大的一年为2009年,差值为:30.7-27.5=3.2吨。其所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例为≈11.64%,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数值计算型
18、单项选择题 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未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部分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表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像GDP增长速度反映的那样良好。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B.亚洲国家需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C.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D.要全面认识超低息吸贷款政策的利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关联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句,即“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亚洲国家需警惕大规模借债保持经济增长,所以选B。 考点:细节判断题 考点介绍: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细节判断题
19、单项选择题 0.1,3.1,10.1,25.1,()
A.46.1
B.50.1
C.54.1
D.56.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解法一:两两做差二级新数列为3,7,15,(31);再做差三级新数列4,8,(16),验证规律成立; 解法二:二级新数列为递推数列7=3×2+1,15=7×2+1,(31)=15×2+1 考点:数字推理
20、单项选择题 速算比赛,小李全对的概率为95%,小杨全对的概率为92%,问这次比赛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全对的概率为:
A.0.046
B.0.076
C.0.122
D.0.874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只有一人全对有两种情况,只有小李全对的概率或只有小杨全对: 只有小李全对的概率为:95%×(1-92%)=7.6%; 只有小杨全对的概率为:(1-95%)×92%=4.6%。 故只有一人全对的概率为:7.6%+4.6%=12.2%,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概率问题
21、单项选择题

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A.下降了4%
B.上升了4%
C.上升了7.5%
D.上升了1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文字材料第二段,全国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3.5%+7.5%=11%,选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22、单项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组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B.颜回、曾子都属于孔子七十二门徒
C.荀子及其弟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希腊三贤”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师父,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师父。他们三人在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至今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B选项说法正确,颜回(前521年-前49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相传曾子是孔子七十二贤中唯一出书的一位。C选项说法错误,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弟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选项说法正确,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本题是选非题,因此本题选择C。考点:中国历史考点介绍:常识判断>人文常识>中国历史
23、单项选择题 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帮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模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精神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投判“田”或允诺“耕”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B.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C.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第一句引出论述话题,第二句阐述了反乌托邦的弊端,第三句通过与乌托邦相比,引出文段重点,阐述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第二步,选择与主旨含义相同的选项 A项是对原文主旨的凝练概括,即“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B项乌托邦理想国的弊端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选项,C项的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在文段中无法找寻,D项的差异并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主要想突出的是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A项。 考点:表面主旨题
24、单项选择题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而是规避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风险规避”的是:()
A.某外语培训机构近两年业务发展迅速。但缺乏配套的资金投入,因此该机构选择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这一渠道来筹集资金
B.某广告公司为减少员工流失,实行了许多激励机制,包括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加大奖金幅度,增加保险度等措施
C.小李业余时间喜欢理财,他在银行的理财产品涉及很多类型,有债券、基金,有短期也有长期的,他觉得这样理财更稳健
D.某购物网站有专门的储物仓库,平时供货稳定,但过节期间常供不应求,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来控制货物储备和物流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风险规避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损失程度。A选项是因为缺乏资金进而发行股票,发行股票这种行为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融资行为,这种行为是完全的暴露风险,而没有规避风险。B是事先控制,实施众多措施。C是融资多元化,这种行为是最典型的规避风险行为。D选项中制定方案是一种事先的行为,来规避风险。 考点:单定义判断
25、单项选择题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对立面不相邻,可直接排除ABD,故答案为C。 考点:空间-折纸盒
26、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组不属于夺命“急症”?
A.肺栓塞、哮喘
B.冠心病、毒品过量
C.脑出血、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D.阑尾炎、腹膜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不属于夺命“急症”。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科技常识
27、单项选择题 某班有56名学生,每人都参加了a、b、c、d、e五个兴趣班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有27人参加a兴趣班,参加b兴趣班的人数第二多,参加c、d兴趣班的人数相同,e兴趣班的参加人数最少,只有6人,问参加b兴趣班的学生有多少个?()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假设参加b兴趣班X人,参加c、d班各Y人,列式得X+2Y=23,解不定方程只能选择C选项。考点:不定方程问题
28、单项选择题 成语“勾心斗角”现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本意指宫廷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一下成语中,寓意和本意同样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项是()。
A.雪中送炭
B.引人入胜
C.口若悬河
D.八面玲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选一个原本是褒义词,而在日后的应用中变成了贬义词的成语:A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与题干不符,错误;B是指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写作手法优美,错误;C是指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错误;D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D是正确选项。答案是D。 考点:文学常识
29、单项选择题 某工厂某种产品每月的产能为8000个,1月的销量为5000个,且预计每月销量环比增加10%,则当年该产品库存最高的月份是_______。
A.4月
B.5月
C.6月
D.7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由题意可知,只要该月销量低于产能,库存就会继续增加。因此库存最高的月份为销量低于产能的最大月份。x个月后销量为5000×(1+10%)x,因此可知库存增加的月份满足5000×(1+10%)x≤8000,解得x≤4。因此4个月后也即5月份库存达到最高。故答案为B。 考点:数学运算
30、单项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开一个谜团——为什么我们会忘记童年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生之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光。目前,两位科学家认为他们提开了谜底。他们指出,生命初期大脑记忆中枢的细胞快速生长。因此,人们童年时期的记忆就不太可能恢复。他们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很少有对幼年时期的回亿。实际上,无法回忆起童年生活的细节也具有一定的好处,它能使人们不会经常回忆起婴儿时期发生的一些不愉快事件。 根据这段文字,童年回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大脑记忆细胞快速发育
B.记忆随时间而模糊消退
C.生命初期语言能力较低
D.儿童具有自我保护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根据问题,查找文段,文段中明确表述“生命初期大脑记忆中枢的细胞快速生长,这意味着早起存在的大脑记忆细胞之间的关键性链接将被更新替代”,即答案A,BCD文段均没有提到,排除之。故正确选项为A。 考点:细节判断题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方公务员》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