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法兰克人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2、问答题 试评圣•奥古斯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奥古斯丁的杰出著作《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从他的宗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奥古斯丁的杰出著作《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从他的宗教思想中看到,在历史时间.历史发展.历史学的性质与目的等方面,奥古斯丁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特点:
①.奥古斯丁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②.他描述了善与恶的极端对立,这是一种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③.他的史学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宣扬自己的信仰.出于对上帝的虔诚,对中世纪史学性质上完全隶属于神学的权威有巨大影响。
3、名词解释 司马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编了上启周威列王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编了上启周威列王2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长达294卷,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复兴并创新了编年史体,完善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司马迁在《资治通鉴》的编修过程中,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编纂方法。《资治通鉴》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它也是一部生动传神的文学佳作,在自然观方面,司马迁是个朴素唯物主义者,从政治上属于保守派,他反对王安石变法。
4、问答题 简答宋元时期史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㈠编年体史书比前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
㈡典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㈠编年体史书比前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
㈡典制体史书的发展。
㈢通史在史书撰述中的地位大大加强。
㈣古史和当代史的史书增多。
㈤新体裁、体例史书出现。①袁枢的《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是纪事本末体史书②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是纲目体史书③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是学术史性质的作品。
㈥民族史、地方史和域外史有很大的发展。
㈦宋元时历史文献学也有发展。
5、填空题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春秋三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春秋三传
6、名词解释 普洛科比阿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查士丁尼皇帝争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查士丁尼皇帝争战史》和《秘史》。另外有一本《哥特战争史》,是一位半有神半宿命论者,相信历史中有因果报应,因此也关心俗人的历史,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榜样,其著作是研究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但也存在史料运用十分不严谨的事实 。
7、填空题 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方的没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方的没落
8、名词解释 旁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他证或补证。即是指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他证或补证。即是指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本书的问题。由于取证来源与证据形态的不同,旁证又可分为书证和物证。
9、问答题 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作甚丰,有《演说家对话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作甚丰,有《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
他的史学思想:
①反对暴政,他的代表作《历史》《编年史》尤其体现了这种反对暴政的主题思想,他向往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自由思想。
②.歌颂共和。在思想上,塔西佗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
③.痛恨暴君,他谴责帝王的昏庸与残暴,塔西佗的著作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切专制独裁者的丑恶嘴脸。
局限性:
①.对帝制的全盘否定。
②.军事知识极差,内容较为狭窄。
③.在说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局限于人的内心世界。
④.在史学价值论上,塔西佗强调历史的社会功能,认为历史的生命是恒久的。
⑤.保持严肃史家实事求是的尊严,第一个提出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把曲折发展的罗马史学和拉丁史学推到高峰。
⑥.他把史学当作善恶扬善,警惕世人的有力武器,揭露罗马统治阶级上层的腐败与丑恶。
10、名词解释 全球史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直接导源于1955年他发表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一书。全球史观主要有两个观点:其一,“全球历史观”要公正地对待与评价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明,抛弃了西欧中心论的成见与偏私。其二,用“全球历史观”重构世界历史,要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国别汇编(或列国志)的世界史框架结构。
11、填空题 李贽在史学上的著作有() 、《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藏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藏书》
12、名词解释 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历史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亦称历史教育。这是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历史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亦称历史教育。这是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之最深厚的基础所在,社会愈是近代化和现代化,这一特点就愈益明显。历史教育,在中外史学上都有古老的传统。从中国史学来看,广义的历史教育,包括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启迪人们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积累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凝聚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的使命感等等。狭义的历史教育,指历史知识的教育,这是广义的历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13、问答题 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能;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
③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14、填空题 宋朝史学思想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思想成为史学的主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会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会通
15、问答题 什么是狭义的“历史叙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按照一定方式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社会现象等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按照一定方式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社会现象等的来龙去脉、起始终结,以客观呈现其面貌为特征。即只需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6、问答题 简述历史文本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文本不等于事实,但文本不能脱 离所指代的事务而独立存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文本不等于事实,但文本不能脱离所指代的事务而独立存在,因而也就不能否认文本的客观性;
②历史文本无法脱离“文学性”。“文学性”是历史表述的本质性的特征之一,它与历史学终极追求之间的矛盾,正是人们认识历史表述的真实性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17、问答题 论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1)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其历史、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1)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其历史、政治、民族、史学几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尤为突出。(2)历史和政治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密不可分,他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批判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3)历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1、他认为历史的变异有客观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他认为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历史变异的趋势,并根据适当的力量有所作为。3、王夫之具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是进化的思想。4、王夫之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螺旋形的迂回曲折中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二、在政治观方面,1、历史发展了,社会各项制度应当随之而变。2、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对君主专制加以限制。3、王夫之主张通商,开关交易。4、王夫之主张严惩官场贪污,改革取士方法。三、在民族观方面:1、王夫之主张“夷夏之防”,各族区域、气质、习俗等不同,不可能共处。2、所说“夷夏之防”含义主要是各安其防,互不侵犯,反对名族融合。3、王夫之读《通鉴论》中提出正统论,否认非汉族从中原建立了统治的合法地位,进而否认清朝统治额合法性。4、历史思想、爱国主义和名族大节。
18、问答题 中国考古学三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研究古代遗物为主的古器物学1092年;以田野考古为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研究古代遗物为主的古器物学1092年;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考古学1920年;以全面复原古代人类社会历史为目标的现代考古学1949年。
19、问答题 历史客观主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概念: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概念: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兰克和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史学认识论的突出代表。相反,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 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的。
20、填空题 《水经注》,北魏时,著名地理学家()撰写的一部地理学著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郦道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郦道元
21、问答题 历史相对主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概念: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论和怀疑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概念: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论和怀疑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 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的表达。后现代主义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相反,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客体历史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接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
美国史学家贝克尔《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把一切历史归结到人们的历史意识或记忆,强调人们不可能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
22、填空题 史书的体例包括()的设置、()、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的惯例等在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史书序言;标题的设计;记时、记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史书序言;标题的设计;记时、记地
23、问答题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史学的产生——先秦史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史学的产生—&m dash;先秦史学:
历史意识的产生:原始的历史意识;文字和历法是历史学的基础——史学的诞生;西周末或春秋时,国史的出现,开始自觉地写历史。
史学意识的产生——春秋战国:重视史书的结构和文辞;重视史家对于史事的评价;推崇书法不隐的秉笔直书的精神;提出了历史撰述上的社会条件、社会目的和社会作用的认识;提出了事、文、义这三个史学上的重要范畴。
2)史学的发展提高——秦汉:《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东观汉记》和《汉纪》
3)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修史者众,史书的数量种类和体例都比以往多,私家撰史之风盛行;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问,仅次于经学的学术地位;反映士族门阀制度影响的谱牒之学和人物传记十分盛行;各民族史学蓬勃发展。
4)隋唐宋元史学——辉煌时代:注重通变;人物传记被冷落,典章制度史受到重视;体例上的突破;皇家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史学思想与理论的深化。
5)明代、清代前期史学:明清之际反理学的经世致用治史方法;明清之际史学由经学转向考据;中国古 代史学理论的最高阶段;方志学的正式确立。
24、问答题 试评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论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
①.卡立温(1499—1537),代表作《编年史》,梅兰希顿—历史经历了三个周期,反对旧势力的主张,反对宗教改革民主派的意见。
②.代表人物—佛拉西阿斯(1520—1575),了13卷的《马格德堡世纪》竭力攻击天主教会,力图证明教皇与基督教的对立,天主教会是伪基督帝国。
③影响:首次将“世纪”引入历史研究;开创了大型史书由多人协作编写的先例;按专集划分章节;力求资料详尽;印刷精美,列有附录,勘误表和索引。
⑵.旧教—天主教
特伦特宗教会议重新编写教会史以证明《马格德堡世纪》观点的错误,巴洛尼阿斯写成了《教会编年史》。萨皮和帕拉维西诺则分别代表改革派和反改革派,各自写出《特伦特宗教会议史》参加论战。
⑶.影响: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结束。
①.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胜利
②.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胜利
③.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出共同倾向,既求真又致用
④.德国宗教史学是德国从古典史学向近代史学过度形态中的一部分。
25、名词解释 合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26、问答题 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真正以史为鉴;史学工作者要有现实感;不超然,不媚俗;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真正以史为鉴;史学工作者要有现实感;不超然,不媚俗;史学工作者的心态转换。
27、单项选择题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最高儿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哪一中介()
A、美学
B、文学
C、社会学
D、数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填空题 隋在秘书省下设著作曹和()。著作曹是主要的修史机构。设有著作郎二人、著作佐郎八人,炀帝时,佐郎增为十二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太史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太史曹
29、填空题 宋代纪传体通史主要代表作是南宋郑樵撰写的《通志》一书。该书的精华在于在“()”上,其中属郑樵首创的有“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等八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二十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二十略
30、名词解释 理性主义史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启蒙时代17世纪——18世纪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启蒙时代17世纪——18世纪末兴起,其主要特征:(1)强调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2)主张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评判历史。(3)提倡突破狭隘的政治军事史,注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4)提出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伏尔泰《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康德《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历史观念》、维柯《新科学》。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史学概论》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