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转“玛尼”经轮有什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佛说,书写、供养、念诵佛经和咒语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佛说,书写、供养、念诵佛经和咒语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特别是在《宝箧经》中说:“念诵圣观世音的名号,其功德与念诵千万如来佛号、奉持八万四千法的功德相等。”在《玛尼藏经》中说:“佛祖说,可以数清大地的微尘数,数不清奉诵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数。”在《莲花宝蔻续》中说,口念,心思,身带六字真言,可以消除身、言、意诸种罪业,不堕恶道和无佛法之恶劣世道,不遭受罗剎、猛兽、鬼神及地、水、火、风的灾害和各种毒害、战乱之祸。能消除疾病,增益财富、寿命和诸种运气。得生子女,消除霜冻、冰雹、蝗虫之灾和旱情。得到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保住一方平安。
转玛尼经轮的功德与奉诵明咒和佛经的功德相等。经筒中安放多少经咒,凡经轮每转一圈,等于如数奉诵经咒一遍。此说出自多种佛经。
2、问答题 究竟何时才是修密成熟之法器?对三根本已有一些觉受或者对道次第有一定了解者可否求密法? 对三根本已有一些觉 受或者对道次第有一定了解者可否求密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来说,显教修持有基础后才可以求学密法,比如对三根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来说,显教修持有基础后才可以求学密法,比如对三根本有觉受后。但这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具备三皈依和菩萨戒,对上师和本尊、密法信心特别强烈者,也可以接受密法。这要看具体情况了。
3、名词解释 九次第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以上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禅天的根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以上是无色界四处的根本定)、灭受想次第定。
4、名词解释 九有情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简称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与六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中之无想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5、名词解释 一月三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6、填空题 ()曾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地藏王菩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地藏王菩萨
7、名词解释 七佛八菩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後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8、单项选择题 四无量心中,喜无量心是随喜他人的喜乐;舍无量心是()
A、心住平等,不偏爱人,也不偏恨怨敌
B、舍去一切的荣华富贵
C、以上皆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为什么要皈依(佛)这样的对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2)能够帮助别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2)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3)他是以大悲心去救度别人,没有限制。
(4)普利一切有恩无恩。
10、单项选择题 阿弥陀经是()所依的经典
A、法相宗
B、净土宗
C、密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名词解释 十甘露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阿弥陀佛的别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阿弥陀佛的别名。
12、单项选择题 佛陀在世时,印度最忠诚拥护佛法的国王是()
A、阿育王和波斯匿王
B、频婆娑罗王和优填王
C、频婆娑罗王和波斯匿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问答题 “纵遇命难不舍上师三宝”这条戒律,其中的“不舍”是指什么意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不舍”就是不放弃和不违背的意思。上师是现实的三宝,是抽象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不舍”就是不放弃和不违背的意思。上师是现实的三宝,是抽象三宝的具体代表,不能舍弃或者违背他。如果没有上师的教导,抽象的三宝如何能对我们起作用呢?所谓不舍,就是指放弃和违背而言。如果觉得上师不好,放弃上师,这就是“舍弃”的意思。
14、名词解释 十念往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15、单项选择题 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
A、大菩提心
B、阿罗汉心
C、四无量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问答题 有人说:“有些密法,不经过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照样可以自修并修出成就。”这种说法对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种说法不符合续部教义,决不可相信。被称作雪域三大持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种说法不符合续部教义,决不可相信。被称作雪域三大持法宝王之一的萨迦班智达在《三律明辩论》中曾痛斥过这种违背金刚乘教义的说法。他说:“有人说有些密法虽然未经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修出成就,因为信心是入法之门。照这种说法,只要有信心,虽不受戒,也可以自己持戒,成为僧人,因为信心也是出家受戒之门。这等于说,只要想吃到粮食,虽不播种,也可以在田地里长出庄稼。”
又说:“密修的成 就都是守誓持戒的结果,故言‘持戒是成就之本’。”不经过灌顶就得不到密戒的传授,若不受戒,虽自己如法持戒,也无效,如同僧戒。若不守誓持戒,就不具备获得密法成就的必备因缘。
因此,这种所谓不经过传授灌顶也可以修出密法成就的说法是恶魔的害人之言,人们要当心。
17、问答题 在末法时期修时轮法有什么利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此法是无上密法,根基具备者可以即身成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此法是无上密法,根基具备者可以即身成佛。
(2)凡受过灌顶而且坚定信仰者,虽不修在七世内也必定成佛,这是《时轮续》中说的。
(3)凡闻此法而产生信仰、经常念咒者,均免遭世界末日的各种灾难,即风灾、洪水、火灾、疾病、战争、恶症、传染病、不治之疾病,克服自然灾害的侵害。
(4)凡闻此法,受过灌顶者,若不犯重罪,都能得到人身或生到香巴拉,绝不会堕三恶道,重罪可得减轻,轻罪可以免除。凡听到此法(咒)的动物和虫子都能解脱。
18、问答题 什么是“教法”和“证法”?二者是什么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具体地说,一切教义,经典、学说、闻思修施教活动都属教法范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具体地说,一切教义,经典、学说、闻思修施教活动都属教法范围,通过对经典教义的闻思修活动,在学法者的思想认识、品德作风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效果属于证法范围。
所谓“三藏为教,三学为证”,指的就是经、论、律三藏学习活动和戒、定、慧三学修习成果。也就是说“教”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证”为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教”为成因,“证”为成果,“教法”是证法的前提保证,“证法”是教法的实施结果。因此,不结合修证的教法是纸上谈兵,脱离教法的修证是盲人捉鸟。
19、名词解释 十地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观看,十地心应是十地的别名。
20、名词解释 十六心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与十六行相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与十六行相同。
21、名词解释 一真无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谓一真法界的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谓一真法界的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22、问答题 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这话对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也未经研究,所以没有发言权。但就佛教而论,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正是佛教极力所反对的东西,把它作为佛教的信仰本质和特点纯属是对佛教的歪曲。
佛陀释迦牟尼不止一次地教导说:“众比丘、众善知识:要像锻炼、切磨、鉴别真金那样,对我的言论经过鉴别再进行取舍,不要因为敬仰我而加以盲从。”(《律部经典》)弥勒在《般若庄严论》中说:“只有依靠理智、善于分辨之士,才不怕恶魔的事物的作用。”宗喀巴说:“对‘四谛’、‘十二因缘’等佛的教理的正确性,如果认为只靠对佛的教言的信仰相信而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证明,那是对佛法正确性的根本性否定。”
又在《密集灯论疏》中说:“我们和外道(包括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和不信教的人)辩论中要用公认的事实为理由,不能以佛言为理由——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佛言的正确性。在这个意义上讲,逻辑推理论证占首要地位。”在《般若庄严论》中说:钝根弱智人“依信皈依”,锐根高智人“依理皈依”。这里所说的“依信”就是凭借言教立信,“依理”是依靠逻辑推理证明的正确理由立信。
因此,笼统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非学者所为。
23、问答题 不少信徒信奉密宗,是因为觉得密宗可以快速成就,这个理解正确吗?应如何正确看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法的角度来说,密宗确实是快速成就之法。
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法的角度来说,密宗确实是快速成就之法。
显宗成佛的时间需要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一个无量劫是多久?1的后面加59个0就是一个无量劫。
密宗有几个特色:
第一个是方便。显宗有舍身的修行,比如释尊的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直接把身体献出。但密法是一个方便法,以观想来代替,因为法是心法,心中所想很重要。
第二是修禅定。定能生慧,是直接快速的方法。一辈子长年累月修禅也不一定容易入定,但通过密宗一些直接的定心方法,主要是佛性的加持,容易快速修成。
第三是大恶可以成佛。别的宗教要求很严,在中国古典的小说里,有人杀了人到五台山出家,但其实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犯了国法的人,不能进入佛门,因为这是国法不容,但在密宗里,确有大恶也能成佛之法。
虽然有快速成就之法,却不一定能人人做到的,这是两回事。因为人的根器不同、信仰的心念不同、智慧也不同,所以不是人人能做到。藏传佛教有一句话:法的殊胜,不如人的殊胜。快速的法必须要一个快速成就的人来修才可以。你看密勒日巴,他早年做了很多恶事,杀了很多的人,最后他修行时却即身成佛了。像这样的人却是个别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一般人只可以修菩提道次第,跟从根本上师来修,这一世修不完,发心下一世投生到一个可以修法的环境。
快速成就并非观想某一个法,立刻就可以成佛了,马上就可以飞起来了 ,没有这样简单的。现在的商业社会,有很多假冒的东西,佛教中也有假冒的,我们必须要以慧眼来分辨清楚真伪,不然的话,就会让骗子有机可乘,利用你要快速成就的想法作为欺骗手段进行欺骗。
24、填空题 业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即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
25、问答题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应化 是化现或变化的身相,是报身所化现的种种身相,有三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应化是化现或变化的身相,是报身所化现的种种身相,有三类或四类两种分法。现按四类分法来做介绍:
一是净土胜应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之类。属相续不断常住身,永远在佛国净土。
二是尘世应身:示现出世、说法、生死涅槃等相。如释迦牟尼示现成佛,从生到涅槃,汉地说是“八相成佛”,藏传佛教说是“十二相成佛”。这是所依据的经典不同,藏传佛教是依据《大乘庄严经论》的观点。
三是技艺化身:化现琴师、画师以及各种能工巧匠,以技艺度化众生。众生的需要就是佛的需要,为众生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各类工匠等,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大家可能看过释迦牟尼度化琴师的故事:有一个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的人,他有许多追随者,因而非常骄傲,根本不信佛。佛就化现成琴师去和他比赛,弹琴的技艺两人不相上下,不分胜负。佛问:“你会弹无弦琴吗?”然后就把琴弦完全去掉,空弹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琴声。琴师看着都惊呆了,他马上对佛佩服得五体投地,带着他的弟子们诚心皈依了佛陀。
四是不定化身:为利乐众生,化现人类和非人类种种形象,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26、名词解释 八中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的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的二中洲是遮末罗洲(华译猫牛)与筏罗遮末罗洲(华译胜猫牛);东胜身洲的二中洲是提诃洲(华译身)与毗提诃洲(华译胜身);西牛货洲的二中洲是舍谛州(华译谄)与□怛罗漫怛里□洲(华译上仪);北俱卢洲的二中洲是矩拉婆洲(华译胜边)与□拉婆洲(华译有胜边)。
27、问答题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净土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净土是与这个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佛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净土是与这个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佛经中谈到的佛国净土很多,其中常见的如阿弥陀佛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国琉璃光世界,文殊佛国遍现观世界,无烦恼佛国欢喜世界,弥勒佛国喜足天等等。
往生净土,虽非解脱,不是终极目标,但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因此是人天之中殊胜的一种善果。修净土的人,无论是往生哪个净土,都比一般的天殊胜,因为净土没有继续造业的环境条件,不会下堕,可以直接上升。所以,很多修行人都选择了这个道路,包括修密法的人也是这样,如果即生不能成佛,最后一招就是往生净土或者往生空行国,通过这个阶梯继续上升。
2 8、问答题 什么是求不得苦?遇到这种痛苦时,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你属于哪一种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定义: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定义: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二)轻易化解的人: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著。如果学过大乘论典的人,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时,不费力也会自然成功,而如果因缘不具足,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三)越来越痛苦的人:大多的苦受、烦恼、忧愁,大多数都是求不得苦。尤其是现在的世间人,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所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很多。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觉得自己极其倒霉、一无是处,这样想的结果,只能产生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弄得自己无所适从。
29、名词解释 十力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佛的十力与十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佛的十力与十明。
30、名词解释 十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
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纤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宗教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宗教学:佛教文化》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