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论述中国奴隶社会的内部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基本社会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内部阶段划分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内部阶段划分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即历史上的夏王朝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禅让制(传贤制)为王位世袭制度所取代,部族奴隶制得以建立。第二阶段宗法社会与宗法等级君主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时期,即历史上的商王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这一时期,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得以全面占据主导地位。第三阶段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趋于成熟,宗法等级君主制的完善和各项政治制度的制度化时期,即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这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第四阶段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即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政治制度的变化标志: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权力上升,诸侯并峙,大国争霸,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取代;宗法制趋于瓦解;礼制破坏,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政治制度处于萌生时期。
2、单项选择题 东汉,进一步加强中央监察系统。在公卿朝见皇帝时,时称“三独坐”,不包括()。
A.御史中丞
B.尚书令
C.司隶校尉
D.御史大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多项选择题 清朝中央军事机构为()。前者负责稽查军队员额,考核将官任职情况并作一些不重要的人事任命,军事大权掌握在后者手中。
A.五军都督府
B.枢密院
C.兵部
D.军机处
点击查看答案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本题答案: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问答题 简述明朝内阁制的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为解决皇帝专权又不专政的矛盾,仿宋制建立华盖、武英、文华三殿与文渊、东阁二阁,后明仁宗又设谨身殿,形成四殿二阁的明代内阁组织。殿阁设学士、大学士,因殿阁设在皇宫之内,又称为内阁。
朱元璋时内阁为皇帝处理政务而设的秘书班子,品秩为五品。明成祖时,阁臣参与政务,成为皇帝决策的重要参谋,但不置属官,品秩仍为五品。明仁宗、宣宗、英宗时,阁臣多加六部尚书衔,地位大为提高,由票拟大权直接掌握了处理政务的大权。英宗及以后时期,内阁形成了首辅制度,内阁成为国家中枢组织,首辅成为无冕之相。
5、单项选择题 为了推动变法,1898年1月29日,()在《上清帝第六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遵宪
点击查看答 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时期。
A.夏商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问答题 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监察职能比较完善,作用也比较明显,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监察职能比较完善,作用也比较明显,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的安排,也有一定的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授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采取多种途径的监察制度和多种方式的监察办法,是在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两方面的不同影响。
8、单项选择题 任命特区行政长官的是()。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多项选择题 我国的城市地方主要有()。
A.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地级市
D.县级市
E.区
F.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F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历代地方主要长官的设置及其主要职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秦以后,设官分职向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面发展,地方行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秦以后,设官分职向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面发展,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主要长官的设置如下:
(1)省的主要长官元代的省设丞相一人、平章二人、左右丞和参政各二人,为省的主要长官。明代省一级设三司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行政。清代的总督、巡抚是法定的省级封疆大吏。
(2)道的主要长官:在唐代以节度使为主要长官,手握军政财民大权。明户清初的道是监察分区,分主管民政和财政的守道和分管司法和监察的巡道。
(3)路的的主要长官:宋代的路直接统属中央,包括率、漕、宪、仓等司,各自对中央负责。
(4)府的主要长官::府有京府和散府之分。
(5)州的主要长官:东汉是刺史为最高行政长官。宋代的府、州、军、监是同一级行政区,分别设知府事、知州事、知军事和知监事为长官。
(6)郡的主要长官:秦设郡守为最高长官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国设相,为郡国的主要长官。
(7)特别行政区的主要长官:汉代的司隶校尉与三辅是京师地区的特设官。
(8)县的主要长官:秦以来,县的长官就是令、长,宋代以后知县为县的长官。
(9) :乡里、、保甲制度,邻长、里长等作为基层住组织的管理者。
11、单项选择题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政治上的含义是()。
A.所有的人都是君主的大臣
B.所有的人都是君主的奴仆
C.所有的土地都由臣民管理
D.所有的土地都是王和臣民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唐代门下省的中心工作是()。
A.兼知制诰
B.省读奏案
C.出纳帝命
D.共参国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问答题 简述唐代的户籍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户籍制度之完备程度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唐初定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户籍制度之完备程度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唐初定制,“三年一造户籍”,由县令亲自主持,里正具体负责完成。造籍时,主要依据是民户自报的“手实”。这是一种记载各户家口、年纪、田地实际情况的文书,均以户主名义书写,户主要在手实上保证所报内容属实。里正将手实以乡为卷编造后,呈县司。再经过严格的“团貌”(即貌阅),确定户籍。户籍造成后,一式三份,一留县,一份县呈于州,一州呈于户部。根据户籍,各县一年一造计帐,即向户部申报的去年与今年户口数及今年已征赋役数和预计明年将征赋役数。为了控制户口,增加政府的编户,唐代还制定了惩办脱户、漏口、逃亡的法律,规定了新附民户的优待和蠲免制度,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析户原则。
14、单项选择题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3日下了取消帝制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袁世凯死后,由()继任大总统。
A.孙中山
B.冯国璋
C.黎元洪
D.段祺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问答题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断集中和加强;相权总的趋势是不断消弱和分散。综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权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君权进行的;
第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宰相制度本身不断演变的主因;
第三、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是促成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宰相制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16、名词解释 七国之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而造成的汉代各郡国割据势力的叛乱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而造成的汉代各郡国割据势力的叛乱问题。
17、判断题 《尚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政书体的文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多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献有许多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录,从各种文献来看,周礼的主要内容有()。
A.有关国家的基本典章制度
B.官制、行政、司法、军事、税收、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
C.有关贵族社会生活的制度规范
D.有关贵族政治生活的制度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B.《中国考试制度史》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D.《中国政治制度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单项选择题 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
A.郡县制
B.属国制
C.郡国并存制
D. 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
2.以血缘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22、多项选择题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
A.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
B.选举权
C.任免权
D.地方立法权
E.监督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从()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
A.汉武帝时期
B.王莽新朝时期
C.东汉章帝时期
D.曹魏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多项选择题 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
B.东夷集团
C.苗蛮集团
D.炎黄集团
点击查看答案
本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多项选择题 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
A.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 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
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
C.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
D.凭借个人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清代三院指理藩院、翰林院和()。
A.太阁院
B.宣政院
C.太和院
D.太医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名词解释 胥吏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胥吏不是官,但却在政府职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胥吏不是官,但却在政府职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是官的辅助,也是官的爪牙,是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胥吏名目繁多,实际只有两大类:胥和吏;胥是供官府驱使的劳役;吏是在官府承办具体公务的人员;胥吏在当时的政治中发挥难以替代的巨大效用,但吏缘为奸的现象历代都无法消除,成为困扰古代政治的重大棘手问题之一。
28、多项选择题 金朝的三省,用的都是降人,主要是汉人()人,所管辖的只是汉地事务。
A.鲜卑人
B.契丹人
C.匈奴人
D.渤海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名词解释 司礼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始于明初,宣宗时成为权力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始于明初,宣宗时成为权力最大、人数最多的宦官组织,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二十四司之一。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然而,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实际上是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30、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谏诤的五种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代谏诤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讽谏,即以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代谏诤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讽谏,即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出;
(2)顺谏(一说为直谏),即以较为柔和的态度,并不 正面顶撞而妥为劝说;
(3)规谏(一说为降谏、直谏),即依据祖制、纲常、法律来规劝;
(4)致谏(一说为争谏、指谏、戆谏),即以直接针对某种不法无道时间提出异议;
(5)陷谏(一说为谲谏、戆谏),即更不留情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种方式,由轻及重。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政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