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填空题 明中后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中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期,()达到极端恶性的程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土地集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土地集中
2、名词解释 军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明代控制军士和军户以保障军队兵员补充的文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明代控制军士和军户以保障军队兵员补充的文书。
3、问答题 简述唐初三次大规模的修撰谱牒。
www.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次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今狐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次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今狐德等主持撰修谱牒。第二次是高宗时。此时武则天当政,中书令许敬宗以贞观《氏族志》未载武氏的族望,吏部尚书李义府也以《氏族志》中没有李氏的世系,于是奏请改修。第三次是中宗复位之时。当时左散骑常待柳冲认为《氏族志》、《姓氏录》颁行已近百年。士族兴衰变化很大,于是上表请加以改修。
4、问答题 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一)整顿吏治规定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一)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
(二)均田制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2、露田、桑田不得买卖。3、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三)三长制继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四)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 减轻了很多;
(五)迁都洛阳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
(六)改易习俗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易鲜卑服装为汉服2、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4、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5、填空题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成书于明成祖时的(),而现存的一部最大的类书是清康熙时编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
6、问答题 简述清代后期各种专门档案的产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在报馆、图书馆、出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在报馆、图书馆、出版机关等近代文化事业中,也形成了有关的专业档案;在经济领域里,有财政金融系统形成的钱庄、银行档案以及注册商标等商业档案。
7、填空题 秦代统一岭南时,开凿了重要的水利工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灵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灵渠
8、问答题 保税制度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有两个基本制度:
1、《海关保税储存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有两个基本制度:
1、《海关保税储存制度》。这项制度是指进口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储存于指定场所,井可无须缴纳进口税的一种海关制度。这种保税储存形式为进口货物在不须缴纳进口税状态下较为长期储存提供了便利,使货物储存人有充分时间在国内或国外推销货物。
2、《暂准进口在国内加工的制度》。这项制度是指“准许某些货物有条件地暂时豁免进口税进入关境的一种海关制度。这些货物应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进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进口时的原状或经特定制造、加工或修理后复运出口。”
国际上海关保税制度所涉及的 91ExaM.org范围包括国际商品贸易、进口使用和加工制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型:
第一种:商品贸易型。如保税仓库、保税货棚(栈)、保税陈列场等。
第二种:加工制造型。如保税工厂、加工贸易、出口加工区等。
第三种:商品贸易与加工制造混合型。如保税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
9、填空题 清朝廷对归附的大漠南北的蒙古各部实行“()”管理,旗称“札萨克旗”,旗主由清廷指定的蒙古王公担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盟旗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盟旗制度
10、问答题 简述哪些地方档案馆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清代档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有大量的清代藏文档案和汉文档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有大量的清代藏文档案和汉文档案。
2.四川省档案馆保存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川滇边务大臣、四川筹饷报销总局、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办理四川机器总局、重庆府、巴县公署等九个全宗,共113000多件档案(含民国档案)。这是我国目前知道的保存年代最长,数量最 大的清代地方政府档案。
3.除西藏、四川等省区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内蒙、广东、青海、湖南、陕西等地方档案馆都保存有数量不等的清代档案。辽宁省档案馆:28个全宗,约8万卷,概括的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旗务档案;第二部分——行政官署文书档案。
4.台湾故宫博物院尚保存有一定数量的清代档案。国民党逃往台湾时运走的清代档案有204箱,其中军机处档案42箱,宫中档案3l箱,清国史馆档案62箱,还有起居注、本纪、实录、满文老档等档案史料,计45万件。
11、名词解释 元谋猿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是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是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了。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一左一右两颗上内侧门齿化石,此个体可能为一成年男性。此外,还发现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一些碳屑及烧黑了的骨头等。据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12、填空题 商朝在()位时,由奄迁到(),从此定居下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盘庚;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盘庚;殷
13、填空题 公元前()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西周结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770;雒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770;雒邑
14、填空题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毕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毕昇
15、填空题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绍兴和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绍兴和议
16、问答题 简述吏员出职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吏员出职为元朝培养了大批能簿书、通刑名的事务官,对蒙古、色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吏员出职为元朝培养了大批能簿书、通刑名的事务官,对蒙古、色目贵族不通文墨而占居要职的种种弊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吏员出职制度也从政治上给予汉人和南人知识分子—条初路,使其不绝入仕之望,而甘心供蒙古、色目贵族的驱使,充任吏员成为汉人和南人入仕的必由之途。由于吏员出职的普遍推行,吏员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尤其是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案牍吏员,更为元人所倾慕。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绝无仅有的现象。
17、填空题 乾隆前期,清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以外的其它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商的条理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州;闭关政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州;闭关政策
18、判断题 脆皮炸双鸽是粤菜代表名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就有了谱牒.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填空题 ()、()和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以少胜多的战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夷陵之战、官渡之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夷陵之战、官渡之战
21、判断题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填空题 明朝时由日本的一些封建地主组织武士浪人等结成武装集团对中国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和劫掠骚扰, 被称作(),将领()和俞大猷率军抗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倭寇;戚继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倭寇;戚继光
23、填空题 原始群后期的人类体质已相当进步,学术界称为“()”,亦称“古人”,这时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这叫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早期智人;血缘群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早期智人;血缘群婚
24、单项选择题 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是()
A、窦建德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填空题 两汉时期产生的重要史学著作有:《史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书》
26、填空题 ()年间,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击败准噶尔部噶尔丹,收复台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康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康熙
27、填空题 清代北部边疆问题的重心是蒙古。明末清初,蒙古族共分三大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
28、问答题 简述西周甲骨档案的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史料价值:为西周历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史料价值:为西周历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②艺术价值:对我国微雕史、书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9、单项选择题 对服饰文化理解有误的是()。
A、在我国传说时代,就已创造了衣服
B、先有衣服,后有装饰用的饰物
C、衣裳形制既备,帽子、发饰和鞋便相继产生
D、发型式样很多,大致的演变过程应是先有结发而后出现披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秦国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于其它各国。
在政治方面,已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相当彻底地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又实行奖励耕织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军事方面,秦对士卒的训练是严格的,又实行“军功爵”的政策,所以士卒勇于战斗。秦的疆土也在不断扩大。至此时,已可以看出,由秦来消灭六国,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简明中国古代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