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在生态系统中,以液体型循环方式进行物质循环的是()
A.碳
B.氮
C.水
D.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厌氧堆肥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不通气的条件下,将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人畜粪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不通气的条件下,将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人畜粪便,植物秸秆,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使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3、名词解释 MFO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Ⅰ过程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Ⅰ过程中的关键酶系。存在与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内质网上,但肝脏的活性较其他组织中活性要高得多。
组成包括: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其作用是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许多外源性化合物进入生物体内,经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后发生各 91EXAM.org种变化,经代谢排出体外。
4、问答题 污染物对不同时期的胚胎发育的生物学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前植入期:易于发生胚胎致死,而少见胚胎致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前植入期:易于发生胚胎致死,而少见胚胎致畸
器官形成期:非常容易诱发器官的结构缺陷
胎儿期:此阶段发生的损伤导致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生长阻滞,功能絮乱及胎内致癌作用
新生儿期:新生儿对损伤任然很敏感,特别容易通过哺乳过程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
5、问答题 说明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和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理:在厌氧条件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CO2的过程
特点:
优点:耐有机负荷高;可生成甲烷;剩余污泥量少;无需充氧;能耗低
缺点:污泥量增长慢,工艺过程启动长;对负荷变化,毒物敏感;故厌氧处理只用于预处理,要使废水达标排放,还需进一步处理
6、单项选择题 以下既属于温室气体,又能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气体是()
A.CO2
B.CH4
C.CFCs
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环境污染程度()。
A、大
B、小
C、中
D、不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名词解释 联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9、填空题 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整个地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整个地球
10、单项选择题 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人体健康有所影响。这种生物学效应是()。
A、环境噪声污染
B、放射性污染
C、射频电磁辐射污染
D、重金属污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B、C、和D。
A、细菌学监测
B、浮游生物检验法
C、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
D、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E、地衣、苔藓监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判断题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填空题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在库与库之间进行的,库可以分为两类,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储存库和交换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储存库和交换库
14、单项选择题 Ames试验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发生回复突变的性能来检测物质致突变性的方法。
A、丙氨酸
B、丝氨酸
C、组氨酸
D、亮氨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五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生、原核、真菌、植物、动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生、原核、真菌、植物、动物
16、问答题 什么是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各种营养物质经利用后被发掘者分解进入环境中还可以再次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各种营养物质经利用后被发掘者分解进入环境中还可以再次被生产者固定并重新流入食物链中,周而复始地循环,这个过程叫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①液体型循环:即水循环,是在太阳能驱动下,水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面上蒸发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遇冷凝结成雨和雪降落到地表,并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暗流,汇集于江、河、湖并最终流入海洋。
②气体型循环:以气态形式储存于储存库中,储存库在大气或水圈中,以这种方式 进行循环的物质有C、O、N等。
③沉积型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很大一部分又通过沉积作用进入到地壳中而暂时或长期离开循环
17、单项选择题 比重在4或5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
B.金属
C.轻金属
D.复合重金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种群有最适密度,种群过密和过疏都对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会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个规律就叫()
A.阿利规律
B.密度规律
C.抑制规律
D.种群生长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何为污染物的转化?转化的形式和结果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污染物通过理化和生物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污染物通过理化和生物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 一种物质的过程
(2)转化的形式:物理转化(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放射性元素蜕变)
化学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络合,光化学等化学反应)
生物转化(生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
转化的结果:
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降低,甚至转化为无毒物质或形成易降解结构;
可增加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使其生物毒性增强,形成难降解的结构
20、单项选择题 受试物的急性毒作用带越小,引起()。
A、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越大
B、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越小
C、慢性中毒的可能性越小
D、慢性中毒的可能性越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22、单项选择题 微小浮游植物和微型甲壳虫成虫一般分别用()浮游生物网。
A、13号25号
B、25号8号
C、20号13号
D、20号8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问答题 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定义、种类和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标志物是指在亚个体和个体水平上既可以测定污染物暴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标志物是指在亚个体和个体水平上既可以测定污染物暴露水平,也可以测定污染物效应的生理和生化指标。通常将其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和效应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指示机体对化学污染物的暴露,但不显示这种变化所造成的不利效应的程度。效应生物标志物可以证明化学污染物对机体的不利效应。生物标志物是污染物作用于生物机体的早期反应,应用其进行监测能在早期阶段发现污染物的危害,起到“预警”系统的作用。由于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作用在不同种之间具有相似性,以一个物种的生物标志物的监测结果预测污染物对另一个物种的影响更加准确和精确,可以应用低等物种来预测高等物种,甚至人群。
生物标志物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还可以反映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体在生理上是否正常,起到环境诊断作用。在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时,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以知道修复技术是否有效和生态系统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
24、填空题 臭氧层可被()、()、氮氧化物、甲烷等大气污染物破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氟氯烃类;哈龙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氟氯烃类;哈龙类
25、问答题 请叙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过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过程:
1.制备目的基因
2.选择合适的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
4.对目的基因的筛选和检测5.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的表达
重要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26、单项选择题 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
A、急性毒性作用
B、慢性毒性作用
C、亚慢性毒性作用
D、蓄积毒性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在生物测试中,受试生物一般应符合哪些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受试生物对试验毒物或因子具有敏感性
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受试生物对试验毒物或因子具有敏感性
2.受试生物应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足够的数量,并在全年中在某一实际区域范围内可获得
3.受试生物应是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具有重大的生态学价值
4.在实验室内易于培养和繁殖
5受试生物应具有丰富的生物学背景资料,人们已经清楚了解受试生物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
6.受试生物对试验毒物或因子的反应能够被测定,并具有一套标准的测定方法或技术
7.受试生物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应考虑人类食物链的联系
28、问答题 污染胁迫和密度制约两种作用如何共同影响种群的增长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污染物作用下死亡率将上升;大量实验表明,污染物胁迫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污染物作用下死亡率将上升;大量实验表明,污染物胁迫会使躯体生长率下降,则种群将趋于灭亡
由污染物作用使死亡率上升,种群密度下降,导致幸存者获取更多食物而增加生率,是种群增长率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生长发育不正常,种群密度下降,种群生长率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稳定状态从而避免灭绝
29、填空题 地球上的碳素主要存在于()和草炭中,它们由远古生物残体衍变而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油、天然气、煤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油、天然气、煤炭
30、填空题 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数增长和逻辑斯缔增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数增长和逻辑斯缔增长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生物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生物学:环境生物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