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完整的毒理学评价可划分四个阶段的实验研究,下述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第一阶段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B.第二阶段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C.第三阶段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D.第四阶段是进行人群接试验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是()
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的比
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
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名词解释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几种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小于每种化学物单独作用的总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几种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小于每种化学物单独作用的总和。
6、名词解释 排泄(excre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不同途径排出机体的过程,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不同途径排出机体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7、问答题 什么是化合物的联合作用?主要有那些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联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联合作用系数法,等效应线图法。
8、名词解释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9、名词解释 特异性反应(idiosyncratic effect)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般指遗传所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又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指遗传所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又称特发性反应。
10、单项选择题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名词解释 危险性(risk)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也称危险度,是指某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能引起机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也称危险度,是指某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发生中毒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12、名词解释 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13、单项选择题 测定化学物LD50时,常用的观察期限是()
A.7天
B.10天
C.14天
D.28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名词解释 I相反应(phase I biotransforma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团如-OH、-NH2、-SH、-COOH等,水溶性增高并成为适合于Ⅱ相反应的底物。
15、名词解释 局部作用(local effect)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某些化学物可引起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损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某些化学物可引起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损伤
16、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
A.倒位
B.插入
C.易位
D.重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名词解释 最大非致死量或浓度(LD0或LC0)
点击 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8、名词解释 清洁动物(C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疾病的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
19、名词解释 安全性(safety)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20、名词解释 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 91eXaM.org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谢活化。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剂。
21、名词解释 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
22、名词解释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
23、名词解释 无损害作用(non-adverseeffect)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不引起机体在形态、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不引起机体在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功能容量的降低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害,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当停止接触化学物后,不能检出机体维持体内稳态能力的降低,也不能是机体对其他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强的现象。
24、问答题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 91exam .org案:a、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毒性鉴定之前,必须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a、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毒性鉴定之前,必须尽可能的收集受试样品的相关资料,包括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生产工艺方面的资料。
b、不同阶段的毒理学实验项目:第一阶段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试验: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与发育毒性试验。第三阶段试验:包括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毒动力学试验。第四阶段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c、人群暴露资料:将毒理学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具有不确定性,而人体暴露试验可直接反映受试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
25、问答题 为什么要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简述其前提和意义?
91EXAM.org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前提:①所研究的反应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②反应的强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前提:①所研究的反应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②反应的强度与剂量有关;③要有定量测定毒性的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的手段
意义:①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②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③有助于确定机体易感性分布;④是判断某种化学物与机体出现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⑤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26、名词解释 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
27、单项选择题 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计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计量组()为最大无作用计量
A.高计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
B.中计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与对照相比P<0.05
C.低计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计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名词解释 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dose)/靶剂量(targetdos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29、问答题 为什么说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致癌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种物质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量虽然不大,但却广泛存在。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种物质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量虽然不大,但却广泛存在。易于在环境中形成,不仅可在环境中外源性合成,还可在生物体内进行内源性合成。对从水生动物到人类的大多数动物都有致癌性,亦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能诱发多种器官的肿瘤,有些N-亚硝基化合物能通过胎盘影响子代或二代发生肿瘤,并能产生遗传致畸的作用。
30、问答题 简述DNA损伤修复与致突变作用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NA损伤修复机制关系到生物体清楚大部分因环境因素诱导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DNA损伤修复机制关系到生物体清楚大部分因环境因素诱导儿产生的DNA损伤,有些损伤不能被修复或被错误修复,可固定称为突变。突变的产生不仅与DNA受损的情况有关,DNA损伤修也是决定突变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环境毒理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