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名词解释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贡赋制,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贡赋制,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
2、填空题 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租用调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租用调制
3、名词解释 “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盛行于商代,指藉民力以耕公田,收入全部上缴,相当于力役形式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盛行于商代,指藉民力以耕公田,收入全部上缴,相当于力役形式的地租.
4、问答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5、多项选择题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A.保障对象的广泛性
B.与其他保险项目的关联性
C.保险待遇的差异性
D.保险目的的非生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判断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12条的规定,自创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填空题 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多项选择题 流转税有利于().
A.纳税人依法纳税
B.国家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
C.国家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D.国家调整与纳税人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名词解释 方田均税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北宋中期改革土地征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在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北宋中期改革土地征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在全国清丈土地,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核实土地所有者、亩数,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然后定下这一方土地应征课的赋税总额,并将赋税总额按田地的多少摊派于这一方土地上的户主,不同户主间的地界有地符。主旨是通过丈量田亩,整理地籍,以实现均平税收负担,增加财政收入,为后代清丈土地的开端。
10、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形式的有()。
A.体制性补助
B.单项性补助
C.特殊性补助
D.多样性补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填空题 对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益分配,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供、送使、留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供、送使、留州
12、名词解释 “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盛行于夏代。对所授土地,按连续几年收获量的平均数定一税率,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盛行于夏代。对所授土地,按连续几年收获量的平均数定一税率,确定应纳土地税额(定额课征制),以后不分丰年还是歉年,都按这个定额征收。这是国家出现后的早期田赋征收制度。
13、名词解释 子口半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咸丰年间外商在九江浔关交纳的一种茶税。中英鸦片战争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咸丰年间外商在九江浔关交纳的一种茶税。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由集中广州,改移上海、福州,很快上海成为中国主要茶叶出口口岸。在增开商埠的同时,外商还取得了在我国内地开厂设栈收购贩运等很多权利。他们从上海邻近的宁波、汉口、九江等茶叶集散地购买茶叶,然后运抵上海集中出口。这些有关地区的关卡称“子口”。
14、填空题 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
15、名词解释 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借的意思,盛行于商代。指把定量土地分为九块,周围八块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借的意思,盛行于商代。指把定量土地分为九块,周围八块为私田,由八家自己耕种,收入归各家,不收税;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即借民力以耕田,公田收入全部上缴。
16、问答题 简述秦王朝的三大支出:军事工程支出、宫殿和皇陵修筑支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军事工程支出,军事支出包括战争费用、养兵费和装备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军事工程支出,军事支出包括战争费用、养兵费和装备费,工程支出包括修筑陆路交通、兴修水利工程、修筑万里长城。
2、宫殿建筑支出,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战争中,每功灭一国,即依照其国宫殿样式,在咸阳北阪重建一座,灭六国后,更是大肆修建著名“阿房宫 ”。
3、陵墓建筑费: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在骊山为自己修筑坟墓,全国统一后,发刑徒70万继续修筑,前后约计20余年。
17、名词解释 户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封邑之地按户征收的赋税,属人头税性质。封邑内民户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封邑之地按户征收的赋税,属人头税性质。封邑内民户除缴纳田租外,还纳户赋,每户每年200钱,作为封君列侯的“私奉养”。
18、填空题 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地关税、国境关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地关税、国境关税
19、填空题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方田均税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方田均税法
20、填空题 在宋代的户籍上,全国居民分为()。
点击查看 答案
本题答案:主户、客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户、客户
21、单项选择题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
A.主要方式
B.辅助方式
C.基本方式
D.次要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问答题 简述一条鞭法的基本精神和历史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基本精神
(1)赋役合并、正杂统筹。将明初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基本精神
(1)赋役合并、正杂统筹。将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征收;并把以前向地方索取的土贡方物、上缴京库的岁需及本地存留的费用,都并入一条鞭法内编成总数来征收。
(2)对役法的改革,将差役中的力差全部改为交纳代役银。官府所需力役从所收税款中出钱雇募,不得无偿征调。在农业赋役制度上,无偿征发劳动力的徭役制度被募役制代替。
(3)课征对象是田亩。对人税转为对物税,由“丁、产从户”,改为计亩征银。
(4)纳税形态——赋役改为征银,以银折收。
(5)课征方式——官收官解。“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历史意义:1、赋役合一,标志着我国沿袭了近二千年的赋役平行制向近代租税制转化;2、以银代役,对人税转为对物税,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较多的劳动力;3、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实施,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平税负的作用;官收官解,减少了胥吏营私舞弊的现象。4、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1)拓展了货币税的课征范围,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2)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3)减少了对商人的剥削,刺激商人积累资本、扩大商业经营,在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3、问答题 试述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 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精神:1、财政原则,“量出以制入”,即政府先预算财政支出规模,然后再据以确定全国应征赋税总额,再摊派到各地征收。2、课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按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簿为准纳税,对于不定居的商人按定居商人的标准纳税。3、课税客体及课税原则,即一律依据贫富和拥有的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原来享有蠲免赋役特权的官僚、贵族、僧道户等也不例外。4、对租庸杂徭的处置及纳税期限,“将租庸杂徭都并入两税,“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完纳时间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5、计税依据,“以贫富为差”、“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即新税制中户税仍以资产多少为标准定出各户的等级,地税以779的垦田数为标准,各州按旧有数额分摊于各地。6、计税手段和纳税物品,即以货币计税,实际征收时再折纳实物。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
历史意义:1、财政原则: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的发生;2、课税客体:开始了以资产为课税客体的历史,扩大了纳税面,体现了税负均平、税收普及原则;3、计税手段:开创了以货币计税的先例,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计税标准;4、税收征管: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5、财政权益分配: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
局限性1、财政原则,量出制入,直接导致政府支出规模扩张和摊派;2、货币计税、折征实物,使纳税人的负担不稳定;3、税率和课征标准,配赋不均;4、两税之外,法外加征。
24、问答题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用法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用法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
2、均平田税,訾粟而税;
3、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
5、鼓励分居立业,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规定成年男子必须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否则加倍课赋;
6、实行按人口征收军赋的制度,即人头税,史称“口赋”。
7、划一度量衡。
25、名词解释 戍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每个男子一生中要到边境屯戍一年,如果边境无事,官府只需选送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每个男子一生中要到边境屯戍一年,如果边境无事,官府只需选送少数人前往戍边即可,其他不需要戍边的人必须强制性缴纳代役金,即以税代役。
26、填空题 “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提出并实施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居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居正
27、名词解释 均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封建国家调剂地方贡品的运输和贸易,是中央增加财政收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封建国家调剂地方贡品的运输和贸易,是中央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措施。均输法的推行,不仅避免了人力财力的浪费,满足了朝廷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后世统治者常效仿。
28、单项选择题 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A.政府宏观调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市场微观放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填空题 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田赋收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田赋收入
30、名词解释 匣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实即一种 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有部分货物实行人量抽厘。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历史学:财税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